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感恩大班社會活動的教案(精選10篇)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感恩大班社會活動的教案(精選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感恩大班社會活動的教案(精選10篇)

感恩大班社會活動的教案1

活動設計背景

如今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長期處於衆星捧月的地位,加上家長重智輕德的教育傾向,使多數幼兒形成了自我中心,只知獲取、不懂給予的衆人爲我的心理傾向。古人云:“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感恩教育應該從孩子抓起。作爲即將畢業的大班孩子,想透過此次綜合活動:《感恩的心》,藉助《口渴的螞蟻》這樣一個故事情節,體驗小螞蟻期盼、驚喜、感恩的心情。然後在表達交流中,將教學的重心迴歸到幼兒的生活,並以製作感恩卡的形式,引導幼兒體會別人對自己的愛,同時,也要教育幼兒學會把自己的愛積極的反饋給別人。

活動目標

1、知道我們的城市有很多人爲我們大家服務。

2、透過故事和談話,體會她人對你的幫助,並運用自己的方式回饋別人對你的愛。

3、初步培養感激之情、感恩之心。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讓幼兒透過製作感恩卡等活動表達父母、老師給予他們的愛。

難點:讓幼兒學會感恩,激發幼兒對周圍事物及人有感恩的心。

活動準備

1、音樂:感恩的心;多媒體課件。

2、彩色卡紙、黑筆、固體膏等。

活動過程

一、引發興趣

1、教師出示小螞蟻圖片,引出故事《口渴的螞蟻》。

問題:①小螞蟻口渴了,誰幫助了它?

③小女孩遇到了什麼困難?

④小螞蟻又是怎麼幫助她的?

2、師小結:小螞蟻心中有一顆感恩的心,儘自己的所能去幫助別人。我們也要像小螞蟻一樣,去幫助別人。

二、遷移經驗,說說自己生活中被關心、被幫助的情景。

1、說一說自己在家裏、幼兒園裏都得到了誰的幫助?

2、教師出示清潔工圖片。

問題:①她們是誰?在幹什麼?

②如果沒有她們,我們的城市會變成什麼樣子?

3、出示交通警察圖片。

問題:①他們是誰?在幹什麼?

②如果沒有他們,我們的城市又會變成什麼樣子?

4、師小結:清潔工阿姨,叔叔爲了保持我們城市的清潔,非常辛苦。交通警察叔叔爲了我們這個城市的安全暢通也非常辛苦,我們大家都要感謝他們,那小朋友們想一想,我們該送給他們什麼禮物來表示我們對他們的感謝呢?

三、示範、講解做賀卡的方法

1、師:有的小朋友說啊,可以做賀卡送給他們,那我們今天就來做賀卡,好不好啊?大家一起來看一看,老師已經做好了幾張賀卡,你們看看,我是怎麼做的

2、教師操作,把幾張卡粘在一起,就可以把它做成一個更好看的像燈籠一樣的賀卡了!

3、師:恩,小朋友們都非常聰明,待會你們做的時候可以和老師做一樣的,也可以做不樣的,我要來看看哪些小朋友比較能幹,可以做出不一樣的?

4、幼兒製作賀卡,教師巡視。

5、展示作品,你想送給誰?說一句感恩的話。

四、播放音樂《感恩的心》,一起做動作,結束本次活動。

感恩大班社會活動的教案2

活動目標:

1、知道殘疾人在生活中會遇到很多困難,體驗殘疾人的難處,懂得尊重殘疾人,並能積極主動地幫助他們。

2、嘗試用簡單的手語表達一定的意思。

3、激發幼兒從小有愛心,樹立心中有他人的情感,用感恩的心去面對生活。

活動準備:

1、殘疾人的生活錄像,殘運會視頻片段。

2、歌曲VCD《感恩的心》、殘疾人生活工具(如:柺杖、輪椅等)。

活動過程:

1、觀看DVD殘運會舞蹈《牽手》,引出話題。

“剛纔的舞蹈好看嗎?那上面的演員和我們平時看到的演員有什麼不同?”(引導幼兒知道是殘疾人)

2、觀看殘疾人的生活實錄,瞭解殘疾人在生活中會遇到很多困難。

提問:剛纔你看到了什麼?他們怎麼了?

3、自由選擇各種殘疾人的生活工具來體驗殘障帶來的不便。

(1)請幼兒矇眼體驗盲人的感覺;

(2)使用柺杖走路。

(3)坐輪椅。

4、交流討論、小結。

“剛纔你使用這些工具後有什麼感想?”

“你曾在哪也遇見過殘疾人,他遇到過什麼困難?”

“我們該如何去關心幫助他們呢?”

5、欣賞歌曲《感恩的心》。

(1)介紹《感恩的心》的創作背景——一個聾啞女孩的故事。

(2)欣賞歌曲《感恩的心》。

(3)談談你聽了這首歌的感想。

6、嘗試用手語來表達歌曲。

(1)學習簡單的手語來表達一些意思:愛、走、呼喚、心、看、聽、眼淚。

(2)嘗試用手語來表演歌曲。

7、師生在音樂聲中結束活動。

延伸活動:

參觀福利院,爲孤兒獻愛心。

感恩大班社會活動的教案3

活動目標

1、透過多種活動,讓幼兒瞭解父母之愛,感受父母之情,體驗他們愛的無私和偉大。

2、在感受被愛的基礎上,學會理解、關心、孝敬父母,激發幼兒感恩他人、感恩社會的情感。

3、在活動中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創造能力,並豐富他們的想象力。

4、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感恩。

5、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感受父母之愛

活動難點:懂得如何孝敬父母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向父母瞭解自己在成長過程中他們付出的辛苦。與家長共同收集有關公益活動的資料(如四川地震社會各界捐款、救人等資料)。

2、物資準備:動畫歌曲《小烏鴉愛媽媽》,關於家長照顧孩子的課件,公益廣告《給媽媽洗腳》,歌曲《感恩的心》。四川地震有關畫面(捐款、救人場面等)。投影儀。

活動過程(活動過程的表述不必詳細到將教師、學生的所有對話、活動逐字記錄,但是應該把活動的主要環節很清楚地再現,即開始環節、基本環節、結束環節、延伸環節。注:重點表述基本環節)

活動過程:

一、動畫歌曲《小烏鴉愛媽媽》匯入。

教師: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首非常好聽的動畫歌曲,請你們認真看,仔細聽,然後回答老師的問題。(播放動畫歌曲)

提問:

動畫中都有誰?歌曲裏唱了什麼?

聽了這首歌曲你有什麼感受?爲什麼?

教師小結:小烏鴉是烏鴉媽媽辛辛苦苦撫養大的,現在媽媽老了,小烏鴉在報答媽媽的養育之恩。那我們的爸爸媽媽是怎樣把我們撫養大的呢?

二、看課件。瞭解爸爸媽媽是如何把自己撫養長大的。

畫面一:家人給寶寶餵飯。

畫面二:家人給寶寶洗澡。

畫面三:家人給寶寶穿衣服。

畫面四:爸爸帶寶寶去動物園玩。

畫面五:媽媽教寶寶學走路。

畫面六:一家人去郊遊。

畫面七:媽媽帶孩子學習滑旱冰。

提問:

1、朋友們剛纔我們看到了爸爸、媽媽爲寶寶做了哪些事?你們的爸爸媽媽爲你們做過哪些事情呢?

2、他們爲你們付出這麼多的辛苦,小朋友的心裏有什麼感受?

教師小結:其實爸爸媽媽爲了小朋友的健康也付出了很

多心血,特別是你們生病的時候,他們是怎樣照顧你們的呢?

三、瞭解自己生病時爸爸、媽媽的做法和心情。

1、教師請個別幼兒講述。

2、請一名家長講述。(現場請家長講述)

今天,老師特意請來了一名小朋友的媽媽來到這裏,現在我們掌聲歡迎這位媽媽到前面來就坐。

(家長講述見附件)。

教師:小朋友們,讓我們再一次用掌聲感謝這位媽媽給我們帶來這麼感人的故事!

提問:

1、這位小朋友生病的時候,他的爸爸媽媽心裏感到怎麼樣?

2、當針扎到孩子的臉上的時候,孩子大聲哭了,爸爸和媽媽怎麼樣了?

3、爲什麼爸爸、媽媽也跟着掉眼淚呢?

4、聽了這個故事以後,你心裏有什麼感受呢?

教師:既然我們都知道了爸爸、媽媽是這麼的愛我們,那我們應該怎樣對待他們呢?(幼兒自由講述)

四、懂得應該如何尊重他人、孝敬長輩。

1、幼兒之間互相捶背。

幼兒站成一橫排,全體向右轉,後面的小朋友給前面的小朋友捶背,再反方向轉過來,後面的小朋友給前面的小朋友捶背。

提問:

a、剛纔別人幫助你捶背的時候你心裏感到怎麼樣?

b、你幫助別人捶背的時候你心裏感到怎麼樣?

教師:既然互相幫助是那麼的快樂,以後我們就應該多關心、尊重、和幫助他人,這樣做別人快樂我們也會快樂。

2、教育幼兒孝敬長輩。

觀看公益廣告《給媽媽洗腳》

提問:畫面上的小朋友和他的媽媽在幹什麼?

教師小結:孝敬老人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美德,希望小朋友們都能成爲孝敬老人的好孩子。

教師:其實除了爸爸媽媽以外,還有很多人都非常關心和愛護我們,知道他們是誰嗎?

五、感受來自社會的愛與被愛,激發幼兒感恩他人、感恩社會。

教師啓發幼兒:

(1)、我們生活的環境乾淨整潔,是誰的功勞呢?

(2)、我們每天都能吃到營養美味的食品,是誰的功勞呢?

(3)、前幾天我國四川省發生了特大自然災害,你們知道是什麼事情嗎?幼兒講述。

(4)、看課件(災區救援等畫面)

提問:

1、災情發生後,災區變成了什麼樣?你的心情怎樣?在這件事情上有什麼讓你感動的地方?你想爲災區的人們做哪些事情?

2、你在電視上或是幼兒園裏瞭解到人們都爲災區做了什麼?

3、災區的人們會對幫助他們的人說什麼呢?你想對災區的人們說什麼?

4、請小朋友對所有關心過我們的人說一句話。

教師小結:我們要感謝我們的爸爸、媽媽把我們養育大;感謝親人對我們的關心;感謝所有曾經幫助過我們的人們;感謝祖國給了我們這麼好的生活環境!

六、幼兒表演手語《感恩的心》。

爲了表達我們的感激之情,請小朋友創編表演。教師播放音樂《感恩的心》,教師與幼兒共同隨音樂表演。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的安排,我認爲遵循了新《綱要》中教育性、互動性、針對性的原則,注重了教育內容的情景化、過程化、活動化、經驗化,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情感發展,充分發揮了幼兒的主體地位,培養了幼兒主動、積極的學習態度和情感態度。作爲一堂綜合活動研討課,要充分激發和調動幼兒情感方面的東西。

感恩大班社會活動的教案4

活動目標:

1、瞭解故事發展的情感脈絡,理解並表現詞"氣喘吁吁"等。

2、初步懂得向曾經幫助、關心過自己的人表達感恩之情。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活動準備:

與故事內容匹配的動畫課件、小動物圖片"感恩備忘錄"記錄紙、視頻儀等。

活動過程:

一、以"小豬"形象,匯出課題內容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好聽的故事,看看是關於誰的呀?

二、欣賞故事前半部分,理解故事內容。

1、教師邊演示課件邊講述故事第一段,表現"氣喘吁吁"等詞語的表情與神態。

2、就故事內容進行提問。

"你認爲是誰幫助了小豬?"發表各自的意見。

三、繼續感受故事後半部分,學會感恩。

教師邊演示課件邊講述故事第二段。設問:你喜歡這些小動物嗎?爲什麼?

四、聯繫實際回憶別人對自己的關愛,表達感恩之情

師:生活中有沒有別人關心愛護你的事呢?和你的小夥伴分享一下,你想感謝誰?爲什麼?怎樣感謝?

五、製作感恩卡,感受互愛的情感

1、介紹"感恩備忘錄",師幼共同探討記錄方法。

2、幼兒用自己的方式方法作記錄。

3、鼓勵幼兒大膽地介紹自己的"感恩備忘錄"。

六、在"感恩的心"的音樂中,結束部分

1、鼓勵幼兒多學本領,將來彙報父母

2、播放音樂《感恩的心》,把感恩卡送親人。

活動延伸:

日常滲透:繼續學習用多種方式對周圍的人表達自己的感恩之情。

活動反思

活動中給了幼兒發展的空間,幼兒的活動、活動之後的感悟和體驗的表達給予了幼兒創造和發展的空間。幼兒在用心體驗、真情表白之中,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得到了發展。給予了幼兒更多人文的關懷。幼兒在思考、交流、體驗中得到了感情的昇華,也學到了學習方法

感恩大班社會活動的教案5

設計意圖:

在當今物質條件優越的時代,孩子們感受着來自家庭及各方面的寵愛,成爲“家中的太陽”,凡事以自我爲中心,習慣接受別人的關心愛護,不積極主動對待他人,甚至由嬌而橫。爲此,我們要加深孩子對愛的理解,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快樂生活離不開別人的幫助,培養孩子擁有一顆感恩的心。

活動名稱:

《感恩的心》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從小有愛心,樹立心中有他人的情感,用感恩的心去面對生活;

2、學習用語言行動表達感恩。

活動準備:

課件《失語女孩的故事》、公益廣告《心在一起》、遊戲“愛心之旅”伴奏音樂、歌曲《感恩的心》

活動過程:

一、情感體驗

播放課件《失語女孩的故事》,深深體會母愛的偉大,引起情感共鳴,融入失語女孩的精神世界。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聽一個真實的故事,是一個失語的(不會說話)小女孩的故事,聽後說說你的感想。”

幼1:小姑娘很可憐。

幼2:小姑娘很堅強。

師:“那麼她的母親呢?”

(抓住母親臨死手中的那塊年糕,引導幼兒理解母愛的偉大)

“媽媽死後,她是怎樣做的?”讓幼兒發言,教師重複小女孩的話,同時做出手語。

師:“小姑娘爲了感恩母親,選擇了堅強勇敢的活下去,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多我們要感恩的人。”

二、感恩的人

逐一播放圖片,引導幼兒觀察,感受來自生活中的關愛,瞭解我們要感恩的人。

1、圖1:感恩父母,瞭解養育之苦(圖片內容:孩子發高燒,躺在牀上,額頭上敷者毛巾,母親的神情中顯出無比擔心與關愛。)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你的父母是如何關愛你的呢?”

幼1:媽媽天天給我做好吃的,買新衣服。

幼2:爸爸辛苦上班掙錢給我買玩具。

幼3:下雨了,媽媽把雨傘給我,可她卻淋着雨。

2、圖2:感恩老師,瞭解培育之難(圖片內容:小男孩摔倒了,老師蹲在旁邊,沒有及時扶他,而是給予鼓勵,讓他自己爬起來。)

師:“在我們生活中,老師還教你幹什麼呢?”

幼1:老師教我唱歌、畫畫。

幼2:老師和我們一起去找春天。

師:“老師教你們學本領,讓你們長大,做自己想做的事。”

3、圖3:感恩夥伴,體驗友情之樂(圖片內容:兩個小夥伴在一起,其中一個把自己心愛的玩具給另一個玩)

師:“你和你的小夥伴在一起開心嗎?有哪些開心的事?”

幼1:我們一起做遊戲。

幼2:她幫我係釦子。

4、感恩周圍的人,瞭解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圖片內容:鋤禾,瞭解糧食的來之不易,懂得珍惜糧食。)

師:“在我們生活周圍還有哪些需要我們感恩的人?”

幼1:醫生爲我們看病,讓我們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幼2:建築工人爲我們蓋起了漂亮的房子。

還有警察、環衛工人……

三、如何感恩

1、讓幼兒自由發言,“你最感謝誰,如何感謝他?”

幼1:感謝爸爸媽媽,我可以幫他們幹活。

幼2:感謝環衛工人,我們不亂扔法果皮紙屑,一起來保護環境。

2、看公益廣告《心在一起》進一步理解如何感恩,知道我們要從小講文明、懂禮儀。

3、生活體驗

創設情境遊戲“愛心之旅”讓孩子在情境中學習助人爲樂。

情境:在旅途中,有位孕婦上車了,不小心手中的袋子掉在地上,有位小朋友幫忙撿起來(謝謝你——不用謝),又有人給他讓了座。

4、教師小結

(教師透過圖片引導,讓幼兒說出要感謝的人)

師:“在我們身邊有太多要感謝的人,感謝父母把我養大;感謝老師教給我本領;感謝小朋友帶來的歡樂、幫助;感謝農民伯伯種出的糧食……如何感謝他們呢?”

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說出:

①做力所能及的事;

②懂得分享,分享快樂與痛苦(幫助他人);

③從“謝謝“開始,說一句祝福的話,送一份禮物;

④遵守各項規章制度,保護環境等。

四、情感迴歸

師:“在我們旅行即將結束時,我們來欣賞一個感恩歌曲《感恩的心》。”

(播放音樂,幼兒隨老師做手語,在音樂中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

1、美工活動:每人制作一個愛心卡,送給你要感謝的人。

2、角色遊戲:互換角色,體驗殘障帶來的不便。

感恩大班社會活動的教案6

一、活動目標:

1、促進家庭和睦,完善人際關係。

2、瞭解愛媽媽,愛長輩的美好情操。

二、活動準備:

小動物頭飾、音樂CD。

三、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音樂響起)教師講故事《小烏鴉愛媽媽》

二、基本部分:

1、有感情的複述故事

引導幼兒感受故事的含義。

2、啓發提問:故事裏面都有誰?

幼兒:小烏鴉、烏鴉媽媽、小燕子、小喜鵲。

提問:烏鴉媽媽爲什麼不自己捉蟲子吃?小燕子和小喜鵲說什麼了?

幼兒:烏鴉媽媽因爲生小烏鴉得病了。小燕子和小喜鵲說烏鴉媽媽懶。

提問:那你們覺得烏鴉媽媽懶嗎?

幼兒:不懶。

提問:小燕子和小喜鵲最後知道事情的真相了嗎?小烏鴉是個好孩子嗎?

幼兒:知道了。小烏鴉是個好孩子,他愛媽媽。

引導幼兒大膽發言,加深幼兒對故事的印象。

三、和幼兒討論‘我的媽媽’

四、結束部分(老師用最樸實的語言總結長輩對我們的愛)

孩子們是媽媽將我們帶到這個美麗的世界,是媽媽和爸爸給了我們美麗的衣服和好吃的飯菜。在我們摔倒時,是他們將我們扶起,當我們生病時使他們將我們照顧,所以我們要記住爸爸媽媽的愛並感謝爸爸媽媽。

五、家庭作業(請家長輔助)

1、回家認真吃媽媽做的飯菜不挑食。

2、幫媽媽爸爸捶背。

感恩大班社會活動的教案7

活動準備:

1、照片,父母的簡單情況,家庭生活中的2——3件。

2、音樂,錄像資料

活動過程:

一、情境匯入

放《世上只有媽媽好》的歌曲,聲音由弱到強。

1、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這首歌的名字嗎?

2、聽到這首歌有什麼感受,你的心情是怎樣的?你的腦海中出現了那些情景?

3、誰能說一說這首歌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二、情感體驗

小朋友們,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首歌,唱出了我們擁有母親的愛是多麼的幸福,失去母愛是多麼的淒涼,父母給了我們生命,養育我們長大,他們爲我們做了許許多多的事情,下面我們一起做一個遊戲,走進心靈深處去尋找我們的爸爸媽媽。

1、心理遊戲

(1)準備活動:使身體輕鬆,最後達到輕鬆自然的狀態。身體坐直,靠近椅子背,坐穩,然後做三次深呼吸,再從頭、頸、肩、胸慢慢放鬆,這是可以提醒幼兒可以趴在桌子上,火靠、躺在椅子上,宗旨、做呢樣放鬆怎樣舒服就可以怎樣,繼續腰部放鬆,腿、腳放鬆,提示:啊!好輕鬆啊!好舒服!真想睡一覺,可以輕輕的閉上眼睛。

(2)活動開始(心理暗示)

現在,腦子裏空空的,大大的,白白的,亮亮的,或者是黑黑的.,什麼都沒有,靜靜的停一分鐘。(很輕的嬰兒聽哭聲想起)那一天,隨着聽哭聲,一個小生命誕生了,原來,那就是我,看,那眉毛、那眼睛、那小嘴、小手、小腳丫,渾身上下……我躺在媽媽身邊……媽媽看着我…慢慢的…,我會說話了,會走路了,會吃飯了,會穿好衣服了。

那天,媽媽沒送你上幼兒園,你一天一天長大了,那天,下雨了……媽媽來接你,那天,你得獎了……(停頓一會,給幼兒充分的想象時間)。好請小朋友們睜開眼睛看一看,站在你面前的是誰?

遊戲結束後,幼兒慢慢回到現實情境中。

2、請小朋友說說你在遊戲中看到了什麼?現在心裏有什麼感受?

3、在我們的生活中父母把無私的愛給了我們,許多小朋友都想講一講,(找幾個人)

4、在將父母事情時,你又是什麼感受?

5、聽別人將父母的事情是你又是什麼感受?

三、激發情感

1、每一位父母都是偉大的、無私的,他們用心呵護着自己的兒女,願意爲兒女付出一切,無論生活多麼艱辛,工作多麼艱苦,他們都能克服困難,幸福的生活着,快樂的工作着,你願意介紹一下你的父母嗎?

2、誰願意介紹一下自己的父母(不指明自願上臺)

你認爲你的父母是一個怎樣的人?你在說這句話的時候心情怎樣?

四、暗示導行

1、如果你的父母就在你面前,你想對他說什麼?

2、你愛你的爸爸媽媽嗎?你是怎麼愛他們的?

3、你現在心理是一種什麼感受?

4、愛是一種付出,更是一種享受,我們付出愛的同時,享受着一種幸福和快樂,享受着生活,享受着人生……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嗎,,讓我們一起去回報我們偉大的父母。

師幼一起做手語操————————感恩的心。

感恩大班社會活動的教案8

【教材分析】

幼兒天生具有以自我爲中心的特點,若不加以正確引導,有可能逐漸形成只知索取、不懂給予和感恩的性格。因此,感恩教育至關重要,應該滲透於日常生活的點滴小事中。大班幼兒即將畢業,本次活動以他們在幼兒園度過的最後一個教師節爲契機,讓幼兒按自己的意願選擇合適的材料,運用畫、剪、粘貼等方法設計、製作平面或立體的感恩卡。在設計、製作的過程中,引導幼兒體會老師對自己的愛,懂得感恩並學會把自己的愛積極地反饋給老師。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欣賞各種感恩卡,知道送感恩卡是表達心意的一種方式。

2、請幼兒自主選擇材料,嘗試運用畫、剪、粘貼等方法設計、製作平面或立體的感恩卡。

3、引導幼兒感受制作感恩卡的快樂和贈送感恩卡的幸福。

【活動準備】

1、蒐集祝福卡、贈言卡、問候卡、賀卡等創設卡片展覽會。

2、彩色卡紙若干,剪刀,膠水,帶有卡通圖案的報紙,彩繩、鈴鐺等若干。

3、幼兒提前熟悉歌曲《感恩的心》。

【活動建議】

1、播放歌曲《感恩的心》,引導幼兒表達對老師的感激之情。

提問:這是什麼歌曲?在教師節來臨之際,你最應該感謝誰?爲什麼?你想用什麼方法表達對老師的感激之情?

2、帶領幼兒參觀卡片展覽會,引導幼兒討論製作卡片的方法。

(1)帶領幼兒參觀卡片展覽會,引導幼兒說說自己喜歡哪張、爲什麼以及它是怎樣製作的。

(2)邊展示卡片邊進行小結:卡片有很多種,贈送的時間、場合不同,其代表的意義也有所不同。卡片的製作方法多種多樣,可以用鏤空的方法將裏面的圖案透出來;可以是立體的、活動的;也可以是懸掛式的。卡片中的圖案和賀詞表達了製作者的心意,可以畫、可以剪、可以粘貼。

(3)鼓勵幼兒嘗試選擇多種材料,運用畫、剪、粘貼等方法設計、製作平面或立體的感恩卡。

引導幼兒思考自己想製作什麼樣的卡片,鼓勵幼兒自由選擇製作材料。幼兒製作,教師巡迴指導,可以根據幼兒的能力進行個別指導,鼓勵幼兒大創新,製作與別人不同的感思卡。

最後,提示幼兒在卡片上畫上或寫上祝福的話語,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

(4)引導幼兒相互欣賞卡片,講述自己的製作過程及表達的情感

3、引導幼兒將自己製作的感恩卡送給老師,體驗表達愛的幸福

(1)提問:你想把感恩卡送給哪位老師?爲什麼?你想對老師說什麼?

(2)幼兒件隨音樂給老師贈送賀卡。

感恩大班社會活動的教案9

確定主題:

最近在看一個繪本故事《感恩的笑臉》。文中的媽媽教育孩子說:“即使是在你肚子餓的時候也能找出十個感恩的理由。”反思我們身邊的孩子,他們會“感恩”嗎?在日常生活中,孩子頂撞家長、怨恨家長的現象屢見不鮮。現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自我意識較強,他們只知有自己,不知愛別人。對幼兒進行感恩教育,有助於幼兒形成健康的心態;有助於幼兒形成高尚的情操;有助於提高幼兒的綜合能力。

因此我確立班會主題爲《感恩的心》。有一句名言是這樣說的:“播種思想,收穫行動;播種行動,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設計此次活動,旨在透過活動使每個孩子都能心懷一顆感恩的心,去感謝陽光雨露,感謝身邊所有的人和事。我想孩子們未來的生活會更美好、更幸福!

分析學情

幼兒剛剛進入大班,年齡比較小,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還有限,他們處在長輩的呵護狀態之中,導致他們形成了惟我獨尊的心理狀態,總想自己主宰他人,卻很少去讀懂父母的愛,更不知道該如何去愛別人。(當然有部分幼兒在感恩父母這方面也是做得很好的。)所以現在的孩子普遍有“自私、冷漠、孤僻”的一面,這是個危險的信號。學會感恩對孩子至關重要,只有先懂得感恩,纔會懂得關愛和回報。要讓幼兒學會感恩,首先要心懷一顆感恩的心。

活動目標:

本節班會活動,我以萌發幼兒具有感恩品質爲目的,激發幼兒產生初步的知恩,感恩,報恩的心理,培養具有較強愛的感受和愛的表達能力的幼兒,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將目標預設爲以下幾點:

1、知道我們應該對別人的幫助和付出表示感謝。

2、能用多種方式表達謝意。

3、體會到感謝別人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4、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5、激發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重點和難點

1、重點選擇:我覺得透過本節班會課的學習,重點應讓幼兒知道什麼是感恩,知道對別人的幫助和付出要表示感謝。

2、難點突破:我們現在的孩子幾乎都生活在一種家庭溺愛當中,他們很少會去體會什麼是“愛”,因此就很難從心底去接受什麼是“感恩”了,我認爲這便是我們的教學難點。要突破這一難點,我認爲首先還是得從“愛”談起,因此,我透過幼兒感興趣的的故事和一系列的情感體驗,去打動幼兒、感動幼兒,從而達到難點的突破。

活動準備: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一次成功的班會,準備工作必不可少。結合本節班會活動所需,我作如下準備:

1、情感準備:(1)活動前,加強感恩宣傳,營造活動氛圍。

(2)做問卷調查:《大班幼兒感恩行爲習慣養成調查表》。

(3)談話:誰幫助過我,並收集愛心小故事。

(4)已聽過故事《感恩的笑臉》。

2、物質準備:(1)教師製作課件

(2)笑臉貼畫若干張。

活動形式:

爲使班會活動達到預期效果,我預以下幾個方法進行活動:

1、故事引導法:透過簡單的故事讓幼兒明白幫助別人和感謝別人都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2、建構式教學法:利用一些圖片、音樂給幼兒創設情境,讓幼兒透過體驗、討論,大膽地表達心中的感謝。

3、其他教學法,如遊戲法等等

活動流程:

本節活動透過四個環節進行:故事欣賞、感恩同心圓、情感體驗、感恩的笑臉。

第一環節:故事欣賞

1、教師播放ppt課件,生動地講述故事《小熊旅行》。

2、按照故事情節提出三個問題:

①小熊旅行時都遇到了哪些事情需要幫助?

②當大家幫助小熊後,小熊是怎樣說的?

③大家爲什麼都願意幫助小熊呢?

因爲幼兒剛剛進入大班,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還有限,因此以故事的匯入方式更易於孩子接受和理解,欲先動其心,必先動其情,先要在情感上引起幼兒的共鳴,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爲下面的環節作好鋪墊。

第二環節:感恩同心圓

以故事引入本節活動的主題,

教師提問:

①在你的生活中都有哪些人幫助過你?在這個環節教師要引導幼兒說出不同的人對自己的幫助,如家人、老師、同伴、醫生、警察、清潔工等等。

②在這些人當中,你覺得誰對自己的幫助最多?

教師點擊課件出現同心圓,請幼兒對這些幫助過自己的人進行一個簡單的排序。透過兩段視頻“感恩父母”和“感恩老師”,以促動心絃的音樂和老師聲情並茂的講述,告訴幼兒我們生命當中首先要感謝的是給予我們生命的父母,其次是教授我們知識的老師。

父母對孩子不求回報的愛,讓孩子們已經習以爲常,因此本環節設計了一個排序小遊戲,透過圖片與音樂的結合,加上老師的講述,讓幼兒熟悉的生活場景再現,激起幼兒心中的那份感動。爲下一個環節的情感體驗奠定基礎。

第三環節:情感體驗

此時課件畫面爲同心圓。

教師指着畫面進行三個問題的提問:

①有這麼多人給了我們幫助,那麼現在你特別想對誰說聲“謝謝你”?

在這個環節教師要鼓勵幼兒大聲地說出心中的那句謝謝。

②感謝別人不是光靠嘴上說說,還要拿出實際行動。那你會怎麼做去感謝幫助過你的人?

這個問題的提出,教師要充分挖掘幼兒內心的想法,鼓勵他們說出多種表達謝意的方法,如做到不挑食,感謝幼兒園廚房裏的叔叔阿姨;做到上課認真聽講,感謝老師;做一個聽話的孩子,感謝爸爸媽媽等等。並請幼兒站到照片前,大膽地把自己的想法講出來。

③剛纔大家在感謝別人的時候,表情是什麼樣子的呢?

教師小結:原來不僅被別人幫助是件開心的事,感謝別人同樣也是一件非常開心快樂的事情呀!你也這樣認爲嗎?

《綱要》中指出教師要“善於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偶發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教育的時機,提供適當的引導”。這個部分的情感體驗,主要讓幼兒自己主動說出謝謝,以及用什麼樣的方式表達感謝,三個問題的提出讓幼兒逐步感受到感謝別人是件快樂的事情,達到既定的預設目標。

第四環節:感恩的笑臉

師:(課前對幼兒已講過故事《感恩的笑臉》,在此基礎上進行提問。)

還記得老師給你們講的故事《感恩的笑臉》嗎?

媽媽告訴詹尼就算是肚子餓的時候,也能找到十個感恩的理由。今天老師也準備了很多笑臉,請你仔細地想想,從早上到現在有什麼讓你感恩的理由呢?想到一個就在自己的手指上貼一個笑臉。

因爲幼兒很少對自己過去的行爲和想法多做反思,一般是過去就忘了,所以只有及時抓住教育契機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在上一環節,幼兒已經對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表示過感恩,但感恩的事件是隨時隨地都在發生的,在這個環節就提供給幼兒一個思考的空間,請每個幼兒都去回憶今天發生了哪些值得感恩的事情。教師也要注意引導幼兒,能做到有一個感恩理由貼一張感恩的笑臉,及時讓幼兒進行反思,告訴幼兒我們每時每刻都要感恩。

教師看看幼兒貼滿笑臉的小手,用誇張的口氣說:哇,就一天的時間,就有這麼多值得去的感恩的理由呀。感謝別人,我們也能收穫快樂。

播放音樂《感恩的心》

班主任作總結:感恩是一種禮貌。有人幫助了我們,我們隨口說聲“謝謝”,可能會給對方心裏帶來一股暖流。有人爲我們付出了許多,我們感謝他,他可能會更加多地幫助我們。懷着一顆感恩的心,感謝父母,他們給予你生命,把你撫養長大;感謝老師,他們教給你知識,教你做對社會有用的人;感謝朋友,他們讓你感受到世界的溫暖;學會感恩,我們將會感受到更多的快樂。如果你還沒有對幫助過你的人說過“謝謝”,那就從現在開始。

活動反思

本節班會課我們要教育的對象是幼兒,我認爲教育的最好方法是幼兒透過自己的活動去體會,去感悟,而不在於老師有多少乏力的干預和空洞的教化。因此我覺得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和主體性,而教師只作爲一個參與者和引導者,針對幼兒的實際情況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以達到良好的成效。3~6歲幼兒是個性品德形成的關鍵期,幼兒的可塑性很大,他們的個性品德在形成過程中會經常出現反覆,所以感恩行爲習慣的養成應該做到系列化,一節短短的班會課也許只能讓孩子的心靈受到一絲感悟,所以這還需要長期的鞏固和引導,做到家園共育。

感恩大班社會活動的教案10

活動目標:

1、透過欣賞散文,理解散文內容並體驗作品蘊含的深厚感情。

2、初步學習朗誦散文詩。

活動準備:教學掛圖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看圖片,激發幼兒的興趣。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幅畫,請小朋友仔細看看,圖上都有什麼?

你看到了什麼?哦,你看到了落葉,落葉怎麼樣了?哦,落葉在空中飛舞,還有誰看到了不一樣的?小朋友看到了蒲公英,蒲公英好像在微笑着點點頭,還有的小朋友看到了花,花瓣輕輕地飄落。

小朋友看的真仔細,當你們看到這幅圖片的時候,你們有什麼感覺呢?

這幅畫說的是一篇非常好的散文,散文的名字叫《感恩的心》,誰要對誰感恩呢?請小朋友認真仔細地聽。

二、欣賞散文。前半部分,理解並感受散文蘊含的情感。

1、觀看課件。提問:散文的名字叫什麼?散文裏說了些什麼?誰對誰表示感恩呢?

2、教師再次欣賞散文,讓幼兒進一步理解感恩。

落葉爲什麼要多大樹媽媽感恩呢?(因爲大樹媽媽養育了小樹葉。)

蒲公英爲什麼要對風婆婆感恩?(因爲風婆婆幫助蒲公英播種)

花瓣又爲什麼要對大地公公感恩?(引導幼兒知道大地給花兒養分,幫助花兒成長)

三、出示散文後半部分圖片,引導幼兒講述自己的感恩之情。

1、圖上畫有誰?小朋友們在談論他們的感恩,他們要感恩誰呢?

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感恩爸爸媽媽、感恩老師、感恩朋友,感恩每一個幫助過我們的人。

2、爲什麼小朋友要感恩爸爸媽媽(爸爸媽媽給了我們無盡的愛)

3、小朋友爲什麼要感恩老師?(給了我們知識和希望)

4、小朋友要感恩朋友(朋友給了我們友誼和快樂)

5、教師朗誦散文後半部分。

6、聽了這篇散文後,你有什麼感覺?

7、完整朗誦散文。我們要感謝這麼多愛我們,幫助過我們的人,你想對他們誰一句什麼話來表示你的感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