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全冊教材研說

   今天我交流的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全冊研課標說教材。

 我將從課程標準、教材特色、教學建議三個方面與大家交流。

說課程標準:

1、複習鞏固漢語拼音,能借助漢語拼音識字、正音。

2、認識450個字,會寫350個字。

要求認識的字能讀準字音,結合詞句瞭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書寫。要求會寫的字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確書寫,練習在口頭和書面表達中運用。

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在生活中自主識字。養成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範、端正、整潔。

3、會使用音序查字法,學習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養獨立識字的能力。

4、喜歡閱讀,對閱讀有興趣。

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指定的課文和自己喜歡的課文片段。

5、能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主動積累詞語。

6、能閱讀淺顯的課外讀物,能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養成愛護圖書的習慣。

7、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學習使用句號、問號和歎號。

8、逐步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和願意與人交流的意識,能認真聽別人講話,聽懂主要內容,能主動與別人交談,講述簡短的故事和見聞。

說話時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9、對寫話有興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寫下來。

在寫話中樂於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

瞭解日記的格式,學習寫日記。

下面我結合教材的編寫特點、編寫體例,內容結構和知識與技能的立體式整合來談談第二方面:教材特色。

教材編寫特點:

1、體現學生自主學習

編寫角度的創新和突破。由過去關注教師的教,轉向既關注老師的教,也關注老師的學。

無論是單元前的導語、課後的練習,還是語文園地中安排的學習活動,都不是過去那樣的佈置式的,而是以學生自讀自悟的形式,或是以學習夥伴的口吻提出,學生感到親切自然。同時安排學習夥伴互相啓發,體現合作精神。像練習中的“我會認” “我會讀”“我會連”,像小孩吐的泡泡裏的話,它們不是裝飾或點綴,實際上是在啓發學生自讀自悟,自己發現問題,

2、體現師生的平等

我的發現”這一欄目,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字、詞的規律,主動識字、學詞,積累語言。“展示臺”爲學生提供了展示與交流學習成果的機會。老師們已經使用了一年級上、下兩冊,對教材的這一方面的變化,感受一定是比較深的。這樣的教材呈現方式,充分體現了現代教育理念所提倡的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平等關係,人與文字之間的對話關係。我們相信,只有平等、和諧、民主的師生關係才能使學生形成一種自由的、獨立的、主動的探索心態,才能使學生處於最佳的學習狀態。只有學生與文字之間是一種對話關係,而不是被動接受的關係,才真正有可能培養出能獨立思考的人,有創新精神的人。

3、選編課文貼近學生生活

教材中安排的精讀課文,文質兼點,語言典範,學生愛讀,並且圖文並茂,增強了教材的直觀性、形象性和趣味性,使學生不僅在思想上得到啓迪,又能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薰陶。

編寫體例

點明專題的單元導讀,精美的課例,積累語言的語文園地,課例爲精讀課文,語文園地包括我的發現、日積月累、提高表達能力的口語交際、展示臺。

內容結構

本冊教材共有34 篇課文,八個識字,八個語文園地,各部分內容構成一個有機整體。

說知識的整合1、橫向整合

教材是作爲一個整體來安排的,每一組是按照一個專題來編排的。每一組的結構上下是一致的。每個單元,從導語到識字課,從課文到語文園地,乃至語文園地中的閱讀短文、口語交際、實踐活動,都是圍繞本單元的專題合理安排的。專題的選擇可以反映教材對語文字質的理解與體現。從前,教材以語文知識和能力訓練爲專題組織內容,這是基於“語文是工具”這樣的理解的。本冊教材設計了八個專題,分別是:美麗的秋天,豐富多彩的學校生活,熱愛祖國,怎樣看問題想問題,友好相處團結合作,關愛他人,保護環境愛護動物,熱愛科學。我們可以發現這些專題指向學生髮展的終極和精神的底子,是基於“語文首先是一種文化”的理解的。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努力體現這種編寫意圖,首先要從文化傳承、發展精神的角度整體設計一組教材的教學目標;其次,教材中的閱讀理解、口語交際、語言訓練等內容要圍繞專題目標而展開過程;再次,一組教材的教學要從感性上浸潤學生的精神世界,從而纔可能使學生在理性的角度上有所感悟。如第二組(22-41):豐富多彩的學校生活。

簡單的導語,點出本組的專題,激發學習興趣。一課“識字”,列出的詞語反映了學校生活的豐富多彩。四篇課文,從各個不同方面反映學生的學習生活,學生從中可以受到愛老師、愛集體、愛學習、愛勞動以及珍惜時間的教育。“語文園地”裏的口語交際,討論班裏改選幹部,自己會不會選自己。“展示臺”則讓學生展示新學到的本領。

再如第六組(119-121):關愛他人。

簡單的導語,點出關愛他人的主題。一課“識字”,採用的是對子歌的形式,主要講的是關愛他人、奉獻愛心。四篇課文:《窗前的氣球》是關心同學的故事;《假如》講孩子想要幫助弱者的童心;《日記兩則》講城裏人幫助貧困山區孩子的事;《古詩兩首》(回鄉偶書、贈汪倫)反映的也是真摯的鄉情與友情。“語文園地”中的兒歌《誰和誰好》、“口語交際”的話題(討論怎樣幫助殘疾人)“展示臺”的內容(唱“愛的奉獻”這首歌)都與本組主題有聯繫。教學中,要在整體把握目標的前提下,透過朗讀、體驗等感性手段,讓學生有所感觸,有所感想;從而主動地蒐集反映關愛他人的文章,主動地背誦積累語言、主動地感動自己的心靈,進而能夠把感想落實到行動上、奉獻自己、關愛他人。之後的幾個單元也都是如此,圍繞一個專題把各項教材內容組合成一個整體。這樣安排,體現了《課程標準》避免煩瑣、加強整合的思想,便於開展語文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請大家進一步注意一點,每一組教材不僅圍繞着一個專題,而且內容之間還互相照應,也就是有些教學要求前面有佈置,中間有鋪墊,最後有展示、有交流,真正成爲互相聯繫的一個有機整體。如第二頁,收集秋天的詞語,爲後面展示交流作鋪墊,第六頁,三個小朋友,啓發同學:把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爲展示交流繼續鋪墊,第21頁展示臺,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有什麼就展示什麼,前面已有安排。如第七組:保護環境、愛護動物。

“導語”(122)點明瞭專題,“我們會用自己的雙手,把圖畫畫得更美”,這是引導學生增強環保意識,從我做起、從小做起,保護好環境。

“識字7”(125)後,“我想自己編拍手歌,編好了說給你們聽。”

《“紅領巾”真好》(128)後,“除了愛護小鳥,我們還應該愛護哪些小動物呢?”

《展示臺》(141),“我把自己編的拍手歌,說給大家聽”“我寫了幾句順口溜,提醒大家不要亂扔垃圾”“我們倆做了一個鳥巢,準備放到樹林裏去”。

因此,我們在備課、鑽研教材的時候,要把一組教材作爲一個整體,注意教材之間的內在聯繫,不要一課一課孤立地教,要發揮教材整合的教育教學效果。

縱向整合

識字方面,主要培養學生喜歡識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到中年級學生有了對漢字濃厚的興趣,到高年級有較高的識字能力,所以教材在低年級把識字作爲重點,到高年級教材注重了學生的閱讀,其實並沒忽視學生的識字,在讀中認字,積累。另外,每冊教材中也安排了相同主題的文章,比如愛護環境主題的課文,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二年級上冊第七單元,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都是愛護環境的文章,文章內容循序漸進,由簡到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又如關於秋天的,二年上冊識字一秋天的詞語、第一課秋天的圖畫、三年級秋天的雨,四年秋天的景色,高年級秋天的懷念等,課文環環相扣,由簡單到複雜,再說語文園地低年級注重積累詞語,到後來積累句子,到高年級積累名人名言,到後來運用詞語,習作方面,教材低年級關注口語交際訓練,讓學生去說,到二年級安排了寫話訓練,到中高年段的習作,要求逐漸由低到高,構成有機整體,學生隨着年齡特點,提高了各方面的能力。

說教材建議

巧識字  多識字

課前讓孩子預習,讀課文,在文中圈畫生字,畫出不理解的詞,達到會人,在讀中識記。課堂上,還要採用多種識字方法,如用熟字加偏旁,去偏旁,藉助拼音去拼音方法認識生字,記憶生字,再以抽讀,開火車讀,指名讀等方式熟練記憶生字,若本文涉及到多音字,形近字通常在隨文識字這一環節講解。另外課外鼓勵學生多讀書,在讀書中鞏固生字,學習新字,鼓勵學生利用各種資源識字。

讀課文  重感悟

課前預習,把課文讀通順,客商再度課文,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試着歸納概括主要內容,其他學生再進行補充,初步理解課文內容。教師根據課文提出統領全篇的大問題,再根據大問題再去讀文,在教學中,爲了更好地體會課文內容,抓住重點詞句去品讀,去感悟,達到對課文的理解。在課堂教學中,對提問一定要精心設計,問題既要有思考的價值,又能引起學生興趣。要金陵減少提問的次數,改變問答式教學,鼓勵學生質疑,培養他們勤思善問的習慣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觀察 多鼓勵

   教材中口語交際貼近學生生活,我們要重視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和點撥指導,放手讓孩子去交流。學生交流時要注意傾聽,發現語病要給予糾正,規範口頭語言。發現學生充滿童趣的語言及時給予肯定,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愉快地參與口語交際,不斷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的能力。

 

另外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

說評價建議

教學中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展開評價:

課堂表現  課堂上教師時刻關注學生的聽課狀態,及時表揚,並對積極發言的學生及時鼓勵,鼓勵課堂上提出問題質疑的學生,培養更多的問題意識。另外,語文朗讀更是理解課文的一大重點,所以課上朗讀是老師評價不可忽視的,讀得好的讓她示範讀,多多表現的機會,讀得不好的,要給他信心,這次比上次好,等等,這樣培養了孩子的自信心,使之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評價作業  把課堂作業作爲突破口,對作業驚醒適當的批語,大多是鼓勵的語言,另外對寫的好的同學給張貼小紅花和進步小紅花等,互相促動,在寫話作業上,發現寫的好的同學,進行範讀,表揚,培養好的寫話興趣。

天天清 週週清 月月清 堅持每天天天清,針對學生中存在的疑難問題進行訓練,講解,這樣使學生對所學知識及時消化。

每週周測對本週學習內容進行檢測,出現問題及時輔導,有助於查缺補漏。月月清要求我們要做好質量分析,對自己一階段教學進行分析,教師在班級內定期進行展覽,學習經驗,改正自己的不足。

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新的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文質兼美,具有豐富的思想文化內容,貼近現實,貼進生活,並注重題材、體裁、風格的多樣性。面對這些新的課文,我們的“第一衝動”就是要仔細閱讀它,體驗它,感悟其中的內涵。

1、在語文教學中利用教師資源

教師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教師不僅僅決定着課程資源的選擇和利用,是素材性課程資源的重要載體,而且教師自身就是課程實施的首要的基本條件資源。它不僅爲學生提供了學好語文、用好語文的典範,而且還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學生對學習語文的興趣,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起着不容忽視的作用。所以,有人這麼說:“一個教師就是一本教科書。”在這個意義上講,教師就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教師的素質狀況決定了課程資源的識別範圍、開發與利用的程度及發揮效益的水平。教學中我們應該充分把教師的情感資源與語文教學相結合。

 

2、校內物態和文化資源與語文教學相結合

校園物態資源是學生學習語文最感性、最直觀的材料,合理的校園佈局、優美的校園環境帶給學生的不僅是身心的愉悅,美感的薰陶,而且爲學生學習語文塗抹了一幅多彩的畫卷。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內涵發展的重要內容,也爲學生語文學習創設了良好的空間與載體。關注校園文化,品味校園文化,帶給學生的將是無盡的語文養料。一塊塊標語牌本身就是語言的精華所在,引導學生感悟,將會使學生體會到語言的精練性和表現力;一處處名人名言催人奮進,發人深思;一條條文化長廊是語文知識的海洋,引領學生在語文世界裏遨遊。

 

3、利用身邊發生的事,開展語文專項活動

利用身邊發生的事情,進行語文專題活動。在“非典”或“禽流感”病發期間,爲了響應國家的政策,結合實際可以開展講故事、知識問答、知識宣傳等活動,培養學生收集整理知識、寫作、口語交際等一系列的語文能力。在活動過程中,培養他們團結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在知識的宣傳過程中,學生參與到了社區活動中,知道自己學有所用,增強學習語文的興趣。

單就語文課程而言,課程資源範圍廣闊,教科書、教學掛圖、工具書、其他圖書、報刊,電影、電視、廣播、網絡,報告會、演講會、辯論會、研討會、戲劇表演,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布告欄、報廊、各種標牌廣告,自然風光、文物古蹟、風俗民情,國內外的重要事件,學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話題等都可以成爲語文課程的資源。 作爲語文教師,我們應該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努力開發、積極利用各地區所蘊藏着的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課程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