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竊讀記教學教案

《竊讀記》是臺灣女作家林海音的作品,而竊讀記的教學教案應該要怎麼寫呢?竊讀記教學教案是小編想跟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瀏覽。

竊讀記教學教案

一、教材淺釋

《城南舊事》的特點:每一章節表面上幾乎都沒有緊湊的情節,但在一個不過七、八歲的小女孩眼中看到的小世界,後面卻是一個悲慘的大世界。整篇小說作者曾未逾越這個孩子有限的觀察,她的天地幾乎侷限在五十年前北平城的城南一個四合院裏。全文從一個孩子的視角出發,語言特色鮮明。

選編《竊讀記》課文的原因是:本組教材以“我愛閱讀”爲專題進行編排,選編的課文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都緊密圍繞着閱讀。教材的安排上,目的是要引導學生把握住要內容,體會作者對書的深厚感情,在閱讀中能夠結合學習和生活實際,習得一些讀書和習作的方法,讓學生明白閱讀的重要意義,從而激起閱讀的興趣,逐步養成閱讀的習慣。

本篇文章的特點:

《竊讀記》:生動細緻地刻畫臺灣作家林海音小時候竊讀的心理和樂趣,表達對讀書的熱愛。課文以“竊讀”爲線索,以放學後急匆匆地趕到書店,到晚上依依不捨離開的時間順序和藏身於衆多顧客、借雨天讀書兩個場景的插入,細膩生動地描繪了“竊讀”的獨特感受與複雜滋味,表現了“我”對讀書的熱愛和對知識的渴望。

作者善於透過自語式的獨白描繪心境,表達自己的感情,在“竊讀”這種氛圍中,一方面享受閱讀的快樂,一方面還要時刻關注周圍的環境,非常形象生動地表現了“我”的心情變化,使人如歷其境。

此外,作者還善於用細緻入微的動作描寫來表達自己的感情。透過一系列的.動作描寫,寫出了書店的顧客之多,更表現了“我”對讀書的如飢似渴。

二、明晰學情

學生與這篇文字之間存在在一定的距離感,包括時間的距離和空間的距離,學生很難理解那時作者所處的年代特點以及她所生活的環境特色。這些都是要在教學的過程中去滲透的。這篇文章對於學生來說能讀懂她的主要內容不難,難在領悟和模仿她藉助語言文字的特殊表達方式所營造的情感及畫面效果。這是學生需要提升的部分。另外,由於學生們大多數家庭的文化素養不高,家中沒有較多的藏書,所以沒有多少課外閱讀量,語言積累和語言感受力相對就比較缺乏。所以透過這節課的共同學習,希望學生能夠感受到語言的魅力,對讀書或者某一本書產生閱讀興趣。

三、教學目標

1.透過圈劃描寫心理活動、動作的語句,初步感受作者的寫作特色,揣摩出人物思想情感變化,並能試着仿寫句子

2.透過朗讀、圈劃和討論等方法,體味竊讀的滋味。

重點:圈劃並有感情的朗讀竊讀時心理、動作描寫的語句,瞭解作者寫法上自語式的獨白等特點,從而體味竊讀的滋味。

難點:揣摩人物情感變化。

四、教法運用

1.朗讀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獨特的意蘊,只有反覆朗讀,才能領會其中深刻而豐富的思想內涵,在教學中我要求學生帶問題細讀、散讀、默讀、讓學生感悟作者平實、自然、柔美的風格。

2.情境設定法:在本節課上,充分利用課件展示創設情境,使學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去,思想產生共鳴。

3.自主合作: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

4.多元評價法: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採用學生自我評價、學生相互評價和師隨機評價等方法讓學生有主動學習的熱情和自我思考的空間,達成讀說等方面的增量。

五、學法運用

強調學生自己的感受

教材的編排也體現了這種理念,如課文練習的設計,強調學生自己的感受。如“課文中有很多地方寫出了我如飢似渴地讀書,抄寫這樣的句子,並說說感受”,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我們關注課標,會發現多處帶有“自己”這個詞的表述,例如:拓展自己的視野、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作出自己的評價、說出自己的體驗、透過自己的思考、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蒐集自己需要的資訊和資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