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張衡傳》說課稿及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設計)

 從容說課

本文記敘了我國東漢著名文學家、科學家張衡的高尚品德和出色的文學、政治才能以及傑出的科學成就,表現了作者對張衡的由衷敬仰。張衡一生依次經歷了東漢章帝、和帝、安帝和順帝四個時期,時間雖然較長,文章敘述的時間線索卻很鮮明。從表達方式上說,以記敘爲主,在第四段寫候風地動儀,又以說明爲主,輔以記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體會作者這種按照時間順序介紹人物的寫法。本文介紹了張衡文學、科學、政治三方面的才能和成就,但卻注意詳略剪裁,以科學方面的才能和成就作爲重點詳寫,而在介紹科學方面的才能和成就時,又突出了候風地動儀的研究製造,介紹特別詳盡。而對其他的介紹則較簡略。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讓學生結合文字找出詳寫略寫的內容,並體會這樣安排材料的作用和效果。此外,教授時還應強調誦讀,透過各種誦讀的方式品味課文凝練簡潔的語言。

擬定兩課時。

第一課時:簡介作者作品,聽錄音朗讀正音正字;組織學生齊讀、組讀、個讀和自由讀。依據書下注釋疏通課文,重點串講第四段,教給學生歸納文言知識的方法,加深學生對地動儀的瞭解。

第二課時:精讀課文,體會課文按照時間順序介紹人物的寫法和詳略得當的剪裁方法;堂上文言閱讀練習,學會文言知識點的課外遷移。

教學重點 瞭解張衡在文學、科學、政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從而瞭解傳記文學的寫作特點。

教學難點 體會本文凝練簡潔的語言。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錄音機。

課時安排 2課時。

三維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瞭解范曄的生平和《後漢書》;疏通課文大意,歸納文言知識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使學生對張衡有深入的全貌認識。

過程與方法

1.瞭解人物傳記的寫法和技巧。

2.在學生對課文獲得整體認識的基礎上,開展思維活動,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透過探究張衡成爲世界史上罕見的才華橫溢的偉人的原因,引導學生學習張衡刻苦鑽研和注重社會實踐的精神。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匯入新課

師 早在1700年前,當西方各國對地震尚處於迷惘無知的時候,張衡已經能準確地測知地震了。張衡開創了世界地震學的先河。歷史和人民對張衡作出了多高的評價呢?1956年10月,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曾題詞道:“如此全面發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見。”請看范曄在《後漢書》中是如何記載張衡事蹟的。

推進新課

【作者與作品簡介】

范曄(398~445),我國南朝宋代史學家、文學家。字蔚宗,順陽(今河南省淅川)人。他少年勤奮好學,閱讀大量經書史籍,善寫文章,通曉音律,歷任祕書丞、太守、尚書吏部郎等職。元嘉初年,彭城太妃卒,范曄夜中酣飲,開北窗聽輓歌爲樂,被貶爲宣城太守。因不得志,便專心著述。他蒐集有關後漢的各種史料,以《東觀漢記》爲基礎,博採衆家之說,編寫歷史名著《後漢書》。他擅長寫論贊,《後漢書》的一些傳論,被譽爲名篇。

師 請大家認真聽課文的錄音朗讀,將生字詞注音注在原文上。

師 接下來請同學們把課文齊聲朗讀一遍,注意文言的斷句。

(提示學生讀全文,注意“屬”“璇”“罔”“蟾蜍”等字詞的讀音)

(1)衡少善屬文(zhǔ)

(2)妙盡璇機之正(xuán)

(3)著《靈憲》《算罔論》(wǎnɡ)

(4)下有蟾蜍(chán  chú)

(依據書下註解,學生同桌間互譯,教師予以及時指點)

(要求學生口譯下列句子

(1)雖才高於世,而無驕尚之情。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

(2)大將軍鄧騭奇其才,累召不應。

(3)衡不慕當世,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

(4)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

(5)嘗一龍機發而地不覺動,京師學者鹹怪其無徵。

(6)時政事漸損,權移於下,衡因上疏陳事。

明確:(1)雖然才能比一般人高出許多,但並不因此而驕傲自大,平時舉止從容,態度平靜,不喜歡與俗人結交。(雖……而)

(2)大將軍鄧騭認爲他才華出衆,屢次徵召他,他也不去應召。(注意“奇”的意動用法)

(3)張衡不趨附當朝的權臣大官,所任的官職就多年得不到提升。

(4)自從有書典記錄以來,不曾有過這種儀器。(注意賓語前置)

(5)曾有一條龍的機關發動但感覺不到地面動,京師的學者都怪它沒有應驗。

(6)當時政治局面每況愈下,權利向下轉移,張衡於是給皇帝上書陳述這些事情。

【整體感知課文】

師 張衡的高尚品德和傑出才能表現在什麼地方?

生 “雖才高於世,而無驕尚之情。”

生 “從容淡靜”,不慕世俗的虛榮,“舉孝廉不行,連闢公府不就”,大將軍“累召不應”,“不慕當世”。

生 品行端正,憂國憂民,作《二京賦》諷刺王侯,整治法度收拿奸黨。

生 其才高於世,表現在善屬文,寫作著名的《二京賦》。

生 善機巧,作渾天儀,造候風地動儀。

生 善術學,著有《靈憲》《算罔論》。

生 善政事,爲政機智果斷,不畏權貴,“稱爲政理”。

師 同學們都能緊扣課文回答問題。那麼,除傳中介紹的事蹟外,同學們對張衡還有哪些瞭解?

(課前佈置預習題:我瞭解的張衡的情況)

生 張衡很有文學天賦,作過《歸田賦》《四愁詩》等。

生 候風地動儀比18世紀歐洲人用水銀溢流測報地震早1700年。

生 小學時候我們學過課文《數星星的孩子》,可見張衡從小就對天文感興趣。

師 全文共六段,主要介紹了張衡的哪些事蹟?

生 文學成就(第1段)。

生 科技成就(第2、3、4段)。

生 治國才能(第5、6段)。

(學生歸納,教師板書)

明確:第一部分(第1段),記述張衡的學業、品德和文學上的成就。第二部分(2~4段),介紹張衡在科學技術上的成就。第三部分(5~6段),介紹張衡在政治上的才幹。

【精讀課文】

師 張衡爲什麼有如此的文學才華?

生 張衡“少善屬文”“遊於三輔”“入京師,觀太學”,“遂通五經,貫六藝”。--天資聰明,勤奮好學。(原因之一)

師 張衡成爲博學多才的偉人,除了上面的原因,還有哪些原因?

生 “無驕尚之情”“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

(學生查字典疏通難點:“從容┑靜”)

師 有哪些句子爲“從容淡靜”作了註解?

生 “舉孝廉不行”“連闢公府不就”“累召不應”“衡不慕當世”。--謙遜持重,鄙視名利。(原因之二)

生 “精思傅會,十年乃成”“尤致思於……”“研核陰陽,妙盡……”“言甚詳明”。--執著專一,治學嚴謹。(原因之三)

師 東漢書法家崔瑗給張衡寫的墓碑說他“敏而好學,如川之逝,不捨晝夜”。他自己在一篇述志的作品《應閒》裏說“約己博藝,無堅不鑽”。又說“君子不患位之不立,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夥,而恥智之不博”。可以看出他的治學態度和做人品格,也印證了以上分析的三方面原因。

(引導學生自讀第4段,給“員”“尊”“飾”“形”“首”“隱”“際”“所在”等詞語作注)

陽嘉元年,復造候風地動儀。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發機。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蜍,張口承之。其牙機巧制,皆隱在尊中,覆蓋周密無際。如有地動,尊則振龍,機發吐丸,而蟾蜍銜之。振聲激揚,伺者因此覺知。雖一龍發機,而七首不動,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驗之以事,合契若神。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嘗一龍機發而地不覺動,京師學者鹹怪其無徵。後數日驛至,果地震隴西,於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後,乃令史官記地動所從方起。

(要求學生逐字逐句翻譯)

明確譯文:陽嘉元年,他又製造了候風地動儀。這種候風地動儀是用精銅鑄成的,直徑八尺,上下兩部分相合蓋住,中間隆起,形狀酒樽,外面用篆書文字以及山、龜、鳥、獸等圖案雕飾起來。裏面有一根總的銅柱,銅柱的旁邊延伸出八條槽道,並裝置樞紐,用來發動機件。儀器的外面雕刻有八條銅龍,每個龍頭上都銜有一個銅球,龍頭下面又各有一個蛤蟆,張着嘴,正可接住銅球。那些互相咬合製作精巧的部件,都隱藏在“酒樽”中,覆蓋嚴密,沒有一點縫隙。如果發生了地震,“酒樽”就震動着銅龍,機件撥動,(龍頭)吐出銅球,蛤蟆銜住它。震動的聲音清脆響亮,看守的人因此知道發生了地震,雖然一條銅龍撥動機件,而另外七個龍頭不動,循着龍頭的方向,就知道地震的方位。用地震的實際情況來驗證它,完全符合,靈驗如神。自從有書典記錄以來,不曾有過(這種儀器)。曾有一次,一個龍頭機件撥動了,而人們沒有感覺到地震,京城的學者都怪它不靈驗。過了幾天,驛使來到,果然隴西一帶發生了地震,於是人們都歎服它的絕妙。從此以後,朝廷才命令史官記載地震發生的方位。

【內容分析】

師 本小節不到二百字,是如何介紹候風地動儀的?請概括要點。

生 第1句介紹了地動儀的製造時間。

生 第2句寫了地動儀的外形。

生 還有地動儀的製造材料。

生 介紹了地動儀的構造。

生 寫了地動儀的作用。

生 地動儀預測地震的精確度。

生 交代地動儀正式使用。

明確:依據事物內在聯繫,簡明而具體地介紹候風地動儀的製造和使用:①製造時間和儀器名稱(1句);②材料、尺寸、形狀、裝飾(2句);③機件、內外構造(3、4、5句);④功能和作用(6、7、8句);⑤精確程度及效果(9、10句);⑥實踐證明靈敏度和準確性(11、12句);⑦交代儀器正式使用(13句)。

師 史書載從公元92年到公元125年的三十多年間,我國北方共發生大地震26次,張衡研製地動儀,測報地震,正說明了不計名利、爲民造福的品格是他在科研上成功的因素之一。

(自讀第5、6段,註釋文言詞語:“出”“共爲不軌”“整法度”“上下肅然,稱爲┱理”)

師 爲了表現張衡的政治才幹,作者寫了哪兩件事?突出了人物怎樣的性格?

生 一件就是交代《思玄賦》的由來,突出了張衡的心思細密、小心謹慎。

生 另一件是寫張衡出任河間相時和姦黨鬥爭的事。

師 “陰知奸黨姓名,一時收禽”說明什麼?

生 說明張衡很懂得政治手腕。

師 評價非姦非惡的人請注意語言的感情色彩。(學生笑)

生 說明張衡很聰明,很有政治才幹。

師 正是,張衡並非書呆子,這一句恰恰證明了張衡的政治智慧。

師 “上下肅然,稱爲政理”又說明了什麼呢?

生 說明張衡政績顯著,也反映了他爲民除害,深得人心。

【知識提升--歸納字詞】

1.通假字

(1)員徑八尺(通“圓”)

(2)形似酒尊(通“樽”)

2.古今異義

(1)尋其方面(古義:方向;今義:相對的或並列的幾個人或幾個事物之一)

(2)衡下車(古義:官吏初到任;今義:指從車上下來)

3.詞類活用

大將軍鄧騭奇其才(形容詞意動用法,認爲……奇特)

4.文言句式

(1)判斷句

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也(張衡,字平子,南陽郡西鄂縣人)

(2)被動句

連闢公府不就(多次被公府徵召)

(3)賓語前置句

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自從有書典記錄以來,不曾有過(這種儀器)〕

(4)介詞結構後置句

①果地震隴西(果然在隴西發生地震)

②諷議左右(在皇帝的左右對政事提出意見

(5)省略句

①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省略主語“張衡”)

②諷議左右(省略介詞“於”)

課堂小結

師 學習文言文必須在落實字詞的基礎上把握課文內容,瞭解課文內容之後又反過來幫助我們識記文言字詞。這篇傳記僅以七百餘字就概及張衡六十二年中善屬文、善機巧、善理政等方面的成就,寫出了一個真實的人、偉大的人。課下熟讀課文並完成課後練習二。

第二課時

匯入新課

師 本文是一篇典型而又精彩的人物傳記,以翔實的文筆全面記述了張衡的一生,描述了他在科學、政治、文學等領域的諸多才能。而且詳略得當,重點介紹了他在科學上的貢獻,其間貫穿了作者對張衡品德的由衷景仰之情。接下來我們就來討論作者是如何將一位博學多才、從容淡泊的文人學者形象展示給讀者的。

推進新課

【總結要領,引導思維】

師 同學們,我們先來解決兩個問題。

多媒體課件展示:

(1)人物傳記的寫作要領。

(2)品味課文凝練平實的語言。

師 從傳記中可看出張衡一生經歷了幾位皇帝?

生 經歷了三位皇帝:和帝、安帝、順帝。

生 應該是四位,還包括章帝。

板 書:

東漢章帝(建初三年,公元78年生)→和帝→安帝→順帝(永和四年,公元139年卒)

師 由此不難看出寫人物傳記多按時間順序組材。本文在介紹人物時正是以時間爲經線,時間雖長,敘述的時間線索卻很清楚。

師 對於張衡的博學多才,傳記中是如何反映的?

生 突出科技成就,詳寫候風地動儀,文學成就較略。

師 (小結人物傳記寫法)①以時間爲序組材,概括人物一生;②突出人物重點活動,詳略安排得當。

多媒體課件展示:

人物傳記特點:

傳記除了介紹人物姓名、籍貫之外,還必須選擇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徵的事件,敘述他的爲人及其對社會的影響。由於傳記不同於史料,所以人物必須“活躍”,有可感性。傳記的基本特點是翔實而典型的文字記錄和樸實而形象的文學色彩。傳記的種類有:自傳、傳、小傳、評傳、別傳、外傳等。課文屬評傳,既記敘了人物的事蹟,又評介與探討人物的思想狀況、人物所處的時代背景、思想發展過程和對人類的貢獻。傳記不可能把一個人一生的全部經歷事無鉅細都寫下來,只能記一生中的主要事件,同時顯示他的品格特點。

師 語言凝練平實是本文的突出特點,請同學在文中找出這樣的句子或段落細細品味,然後與大家“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學生品讀圈畫)

師 同學們都已經準備就緒摩拳擦掌了,誰先談談?

生 第4段,介紹地動儀的這段說明性的文字就很精簡,不到兩百字,就詳盡介紹了地動儀的製造時間、質地、大小、形狀、內外結構、裝飾、功用等。比如在介紹構造特點時(念原文“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發機。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蜍,張口承之”),用“中”“傍”“外”“下”四個方位詞爲序,便從裏到外、從上到下簡要而清楚地寫出了地動儀的構造特點。

生 我想接着補充一點:在描寫地動儀的形狀時用了一個比喻:“似酒尊”,很形象具體,接着又用“驗之以事,合契若神”的誇張描寫和“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的熱烈讚歎着力描寫了儀器的準確無誤。

師 這兩位同學都着眼於介紹張衡的科學成就的文字談了自己的感受和品味,評價有材料有觀點,回答思路清晰,語言上也做到了簡潔有力。

生 在第1段中,作者用“少善屬文”四個字就說明了張衡具有先天的文學稟賦,而“遊於三輔,因入京師,觀太學”說明他注重社會實踐。也正是因爲他在青少年時代就打下了如此深厚紮實的基礎,並不斷自我提高,所以才能“通五經,貫六藝”,而且還連用“不行”“不就”“不應”等詞語表現他不慕榮利的高潔品德。作者只是寥寥幾句話就把一個才德兼備的學者形象勾勒出來,如在眼前。

師 這位同學的評述有的放矢,句句精彩。(學生鼓掌)

生 課文在介紹張衡的政治才幹時也是惜墨如金,“陰知奸黨姓名,一時收禽”表現了張衡的政治智慧,“上下肅然,稱爲政理”說明張衡政績顯著,也反映了他爲民除害,深得人心。簡短的幾句話卻寫出了一位真實可感、形神豐滿的廉吏。

師 作者寫作時絕少用形容詞,儘量抓住史實,描繪時惜墨如金,沒有一句贅言。也惟其如此,才能將張衡一生中在諸多領域中的大事交代得清楚詳明,有條不紊。

師 學習本文,你得到了哪些啓示?

(學生思考後討論發言)

生 品德和人格是任何人在學業上成功的基礎。

生 要躋身世界科技先進行列,必須要有民族自信心。

生 學習要注重社會實踐。

生 一個人的潛能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像張衡這樣全才的人雖然少有,但若能善於發掘我們自己身上的潛能,我們也能在各種領域中有所建樹。

師 張衡上究天文,下窮地理,精於歷算,善於機械,又能洞察當時的社會世情,真是“萬祀千齡,令人景仰”。

【知識拓展、提升】

師 接下來,爲了鞏固大家對人物傳記寫作技巧的認識,並且幫助大家將課外的文言知識有效遷移,我們一起完成一道文言閱讀題。

多媒體課件展示: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曹植失寵

陳思王植,字子建。年十歲餘,誦讀詩論及辭賦數十萬言,善屬文。太祖嘗視其文,謂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爲論,下筆成章,顧當面試,奈何倩人?”時鄴銅雀臺新成,太祖悉將諸子登臺,使各爲賦。植援筆立成,可觀,太祖甚異之。性簡易,不治威儀,輿馬服飾,不尚華麗。每進見難問,應聲而對,特見寵愛。太祖徵孫權,使植留守鄴,戒之曰:“吾昔爲頓丘令,年二十三。思此時所行,無悔於今。今汝年亦二十三,可不勉與!”植既以才見異,而丁儀、丁廙、楊修等爲之羽翼。太祖狐疑,幾爲太子者數矣。而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勵,飲酒不節。文帝御之以術,矯情自飾,宮人左右,併爲之說,故遂定爲嗣。植嘗乘車行馳道①中,開司馬門②出。太祖大怒,公車令坐死。由是重諸侯科禁,而植寵日衰。太祖既慮終始之變,以楊修頗有才策,而又袁氏③之甥也。於是,以罪誅修。植益內不安。二十四年,曹仁爲關羽所圍。太祖以植爲南中郎將,行徵虜將軍,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於是悔而罷之。

《三國志陳思王植》

注:①馳道:也稱御道,專供天子行車之路。②司馬門:即宮門,每門有司馬主管,故名。③袁氏:指袁紹、袁術。

1.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詞義作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誦讀詩論及辭賦數十萬言 論:評論。

B.每進見難問 難:詰難。

C.飲酒不節 節:節制。

D.公車令坐死 坐:判罪。

2.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 

B. 

C. 

D.  

3.比較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①太祖甚異之 ②植既以才見異 ③文帝御之以術 ④宮人左右,併爲之說

A.兩個“異”字意思相同,兩個“之”字指代對象相同。

B.兩個“異”字意思不同,兩個“之”字指代對象不同。

C.兩個“異”字意思不同,兩個“之”字指代對象相同。

D.兩個“異”字意思相同,兩個“之”字指代對象不同。

4.太祖誅殺楊修的原因,分析有錯誤的一項是(  )

A.楊修輔佐曹植,引起太祖的懷疑。

B.太祖擔心自己死後會出現禍患。

C.楊修很有才華,而且足智多謀。

D.楊修又是政敵袁紹、袁術的外甥。

5.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1)顧當面試,奈何倩人?

(2)由是重諸侯科禁,而植寵日衰。

(學生做題,教師巡視)

【明確答案】

1.A(論:《論語》。)

2.C

3.C

4.A(楊修等輔佐曹植,正是曹操當初猶豫不決屢次想立曹植爲太子的原因。)

5.(1)請父親當面試試,看是否請人代筆?

(2)從此以後加重了對諸侯的法制禁令,而曹植也日漸失寵。

課堂小結

師 這節課,我們結合課文的寫法,總結了人物傳記的寫法,希望同學們仔細體會,以便在今後的人物傳記寫作中借鑑。

佈置作業

師 郭沫若曾經評價張衡是個“全面發展”的人,可隨着社會的分工越來越細,社會發展對人們學業“專”的要求越來越高。請結合我們的現實環境,想一想,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在當今是否有必要,並寫成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題目自擬。

板書設計

第一課時

 

第二課時

寫作特點:

1.按照時間順序介紹人物。

2.剪裁詳略得當。

3.語言凝練平實又不乏情致。

活動與探究

1.課外蒐集資料,聯繫課文,以“我看張衡”爲題,組織學生在班裏做一次三分鐘的演講,並評出最佳口才獎。

2.課文在剪裁上,重點寫了張衡的科學成就,請學生上網搜尋資料,瞭解張衡在文學、政治等方面的更多而具體的成就,並思考張衡給我們的啓示。下列課題僅供參考:

(1)罕見的科聖--張衡

(2)張衡的成才之路

(3)張衡若在今天

(4)張衡的創造性思維

 

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