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實用的孤獨之旅教案四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孤獨之旅教案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的孤獨之旅教案四篇

孤獨之旅教案 篇1

學習目標:

1、通讀全文,按照小說的三要素完整而簡明地複述全文的 主要內容。

2、朗讀課文中環境描寫的內容,小組合作,充分交流對文章環境描寫作用的理解。

3、在思考討論的基礎上,細緻評價文中杜小康這個人物形象,體驗杜小康由幼稚到成熟的成長經歷。

4、透過自己的朗讀和小組合作,細緻感悟交流本文向我們傳達出的少年杜小康成長中的感受和“孤獨之旅”的含義,學習杜小康積極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

1、朗讀課文中環境 描寫的內容,小組合作,充分交流對文章環境描寫作用的理解。

2、在思考討論的基礎上,細緻評價文中杜小康這個人物形象,體驗杜小康由幼稚到成熟的成長經歷。

教學難點:

透過自己的朗讀和小組合作,細緻感悟交流本文向我們傳達出的少年杜小康成長中的感受和“孤獨之旅”的含義,學習杜小康積極的人生態度。

教學過程:

自主預習

1、情境匯入

孤獨是一根尖銳的針,常常刺痛我們脆弱的心,讓我們難以忍受;孤獨也是一朵鮮花,可以讓我們的生命顯得更加燦爛。我們總會感到淒涼,酸苦,每天都是陽光燦爛的日子該多好。可是小小少年總要長高,煩惱和孤獨總會尾隨我們而來。孤獨隨時間而來,孤獨使生命更加燦爛更加豐富多彩。同學們,讓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曹文軒的小說《孤獨之旅》。

2、語言積累。

(1)注意下列字詞的讀音:

嬉鬧( ) 摻雜( ) 給予( ) 撩逗( ) 凹地( ) 膽怯( )

(2)積累下列詞語:

厚實 嬉鬧

一落千丈 置之不理

歇斯底里

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朗讀時(1)本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注意在文中圈點勾畫出主要資訊。

表達了一個怎樣的主題?

本文講了 故事,表達了一個

主題。

(2)再讀課文,列出故事情節提綱,並複述故事主要內容,理清小說的故事情節。

開端;

發展:

高潮:

結局:

課文研討

(一)欣賞景物描寫句段,理解環境描寫的作用。

(1)勾畫出課文中景物描寫句段。

a.自然景色的描寫;

b.鴨羣活動情景的描寫:

(2)舉例說說這樣的環境描寫對錶現杜小康的成長起什麼作用。(可完成在書上)

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

1、重點朗讀以下段落。(學生朗讀時,注意體會人物心中的孤獨感,讀出語氣,讀出感情。)

(1)從“小木船趕着鴨子……杜雍和這纔將船停下來”。 剛開始,杜小康想回家,父親則不肯,怕自己也會像兒子一樣突然對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懼。

(2)從“這纔是真正的蘆蕩……並且遲遲不能人睡”。 到達蘆葦蕩後,父子感受不同,兒子“害怕”,父親也有些“慌張”,卻安慰自己的兒子。

(3)從“日子一天一天地過去了……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來”。 隨着時間的流逝,父子倆感到孤獨。

(4)從“那天,是他們離家以來所遇到的最惡劣的天氣……也滴在跟在他們身後那羣鴨的羽毛上……”最惡劣的天氣中,杜小康經受了考驗。

討論交流:請學生按照下列句式說一段話:我認爲杜小康是這樣成長起來的:

2、文中隨着故事情節的發展對杜小康成長過程作了細緻的描寫,杜小康的心理是如何變化的?

出發時: P70 ----------

到 達蘆葦蕩時:P72--------

安頓之後: P73----------

時間久了:P74----------

那天雨後天晴:P76----------

4、杜小康是怎樣的一個少年形象?

拓展延伸

1、概括杜小康的孤獨從哪些方面體現出來?

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孤獨之旅》主要對人物杜小康進行心理刻畫來表現他的性格。

B杜小康在暴風雨之夜經受了身心兩方面的磨練,終於變得堅強,對未來也充滿了信心。

C本文運用環境描寫來烘托人物性格心理。

D整個故事的起因是杜小康失學。

3、結合自己的體驗談感受。(各抒己見,暢談自己的感受)

(1)困難和挫折,往往是人成長的催化劑,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學習本文的收穫。

(2)請你就杜小康父親的教子方式,談談你的理解和看法。

(3)你有過孤獨的時候嗎?請講述你孤獨的情景和心理感受(用一段精彩的文字描述一下)。

感受孤獨

孤獨的時候,拿起生花的夢筆,將一座 空落失修的霧朦朦的心房簪補,於那斑駁破舊之處綴滿朵朵粲然而潮溼的悽美鮮豔,然後以一雙溫情而柔素的手天女散花般地將她們放飛,散落在一張張沒有負擔而潔白無暇的紙上,留下那馨香美麗一瓣瓣……

孤獨地時候,佇立在漆黑的窗前,一任夜幕層層覆蓋,而我卻只是目不轉睛地呆視着窗外,將一雙含淚凝情的眼眸投向那夜空的深邃與蒼茫,輝映着遙遙天際那顆最靚的星子……

孤獨的時候,癡迷地對着天上的一輪孤冷徘徊與遐想,一種李白“對影成三人”的天人合一的浩淼情懷則會溢滿心頭,而懷想最多的便是今生終成遺憾月上柳梢永無約期的皁影……

孤獨的時候,將一顆桔心浸泡在音樂恣肆的汪洋中,讓泰坦尼克號神祕而帶有悲劇感的旋律馱着情感共振的羽翼穿越時空,讓鄧麗君加了咖啡的美酒麻醉消損着精神與意志,讓那平沙上落燕的伶仃哀鳴盤旋在心頭愁悶着一腔難解難釋的情愫……

孤獨的時候,心樹爛漫而張揚的花葉於露冷霜重的更深夜闌伴着嗚咽的北風無邊蕭蕭搖落而下,抖瑟着萬般亙古的無助與嘆息,苦思冥想着夢破清醒之時依依揮手互道珍重的昨日,心不禁 斷裂般疼痛不已……

孤獨的時候,一盞微黃下,情不自禁地拿出親朋故知的照片一遍遍仔細端詳,讓記憶的美好與一腔思念的悵惘一股腦傾瀉在一張張鮮活而肅然的面容上,一任顆顆冰冷的晶瑩順着蒼白的臉頰悄然無聲地落下……

孤獨的時候,想像着駕上飛車,約上人生之際遇相知,一任天空飄灑着濛濛細雨,於不起塵埃的柏油路上風馳電掣般的競技比翼,直奔那春光滿透、詩意盎然的山原,讓今生已被纏綿濡溼的身心全然融合、酩酊在美麗而沒有時空的斷層中……

孤獨的時候,滿眼皆是當年陳子昂“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悽然悲愴以及杜甫“艱難苦恨”、“濁酒新停”的落魄潦倒,獨自高臺登 臨,滿目山河,憑欄眺遠,讓四流的涕淚悽迷着心眼,將一腔亙古的心音無眠與民族大我的祈願鑄溶於茫茫沉沉的天地間……

孤獨 的時候,將自己的一顆心深深地埋在故紙堆裏,讓飄灑夢中的萬點飛絮落花盡情而傷感地追逐着那永不可復的東流逝水,將一腔思念與痛楚的情緒潑墨在紙上,婉約在唐詩宋詞的千古絕唱裏,只待有情的人兒用那心火的溫暖來烘乾上面點點淚血的潮溼……

孤獨之旅教案 篇2

教學設想

這個故事生動感人,很容易引起學生思想上的共鳴。在指導學生進行閱讀時,應當以對人物成長過程的分析和對故事的感悟爲重點,並體會文中環境描寫的作用。教法上應當以討論、感悟爲主,引導學生展開充分的討論,培養學生鑑賞小說的能力。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匯入新課

參照“教學設計(A)”。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悟課文內容

1.注意字詞。

厚實 一落千丈 朦朦朧朧 茫然 嬉鬧 摻雜,

沒頭沒腦 日甚一日 乖巧 給予

2.分析課文的情節結構,理清小說的寫作思路。

明確:這是長篇小說的節選,但有着完整的情節結構。

開端:杜小康失學,跟着父親去放鴨。

發展:杜小康和父親前往蘆葦蕩,並在蘆葦蕩安頓下來,享受着孤獨的生活。

高潮:在暴風雨中,杜小康尋找鴨子。

結局:杜小康父子放養的鴨子下蛋了。

三、精讀課文,深入理解

1.學生默讀課文。

2.學生獨立思考,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和認爲有必要深入討論的問題。

教師注意引導學生把握思考的角度,可以就全篇內容提出問題,也可以就某個局部提出問題;可以就人物形象提出問題,也可以就文章表達技巧提出問題。

學生提出的問題可能會有如下一些:

(1)當杜小康提出回家時,杜雍和爲什麼會置之不理?

(2)在第一章節中,有一段景物描寫:“黃昏,船艙裏的小泥爐……就再也無法分得清楚了。”這一段景物描寫有什麼作用?

(3)文章是如何寫出孤獨之。旅中的“孤獨”情緒的?

(4)在第一章節的後半部分,又出現了一段景物描寫:“這裏的氣味,倒是很好聞的

……使杜小康能看見一隻水鳥正浮在水面上。”這一段景物描寫起什麼作用?

(5)在到達蘆葦蕩後,父親杜雍和也是有所慌張的,他爲什麼不乾脆帶着杜小康回家?

(6)在第二章節中,有一段關於天氣的景物描寫,即“一早上,天就陰沉下來……一片呼呼的風聲和千萬支蘆葦被風撅斷的咔嚓聲。”這一段景物描寫有什麼作用?

(7)文章在寫到杜小康找到鴨子後,“他哭了起來,但並不是悲哀。他說不明白自己爲什麼想哭”,這句話該如何理解?

(8)當雨後天晴,杜小康看到的天是“天空比任何一個夜晚都要明亮。杜小康長這麼大,還從未見過藍成這樣的天空。而月亮又是那麼明亮”。這裏的描寫是否符合事理,是不是有些誇張?

(9)文章的標題命名爲“孤獨之旅”,有什麼深刻的含義?

(10)文章最後寫到杜小康終於看到了鴨子下的蛋,這裏的“蛋”是否是一語雙關?如果是,該如何理解?

(11)這篇文章寫得好嗎?理由是什麼?

3.當學生提完伺題後,教師與學生一起梳理上述問題,將之歸類。

不難看出,上述問題可以歸納爲四類:一類是關於文章主旨、文章整體內容的理解;一類是關於文章局部內容甚至是重點語句的理解;一類是關於文中景物描寫的作用;還有一類是關於本文的評價。

4.學生就上述問題,相互討論,交換自己的意見。

在引導學生回答這些問題時,教師可以採用多種方式,如比較法、整體把握法、層層剝繭法等等,引導學生注意自己思考的角度和方法,準確篩選文章中的相關資訊。有關問題的答案請參看“教學設計(A)”,或者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尋求答案。

四、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感受文中之美

五、學習遷移

1.你有過孤獨的時候嗎?請講述你孤獨時的情景和心理感受。

2.在人的成長過程中,曾有過各種各樣的經歷讓我們感慨良多,讓我們體悟到生命中某些真諦。請閱讀下面這篇文章。.

拒絕可憐

阿紅

父親進城買農藥,把錢包丟失了。他記起城裏有一位遠房的表弟,就去向表弟借錢。

雖然多年不來往了,但表弟還是借了50元錢給父親。等到我進城時,父親給我50元錢,反覆叮囑,要我一定要記得還給表叔。我不敢怠慢,一到城裏就去表叔家。我最少有十年沒到過表叔家了,他家蓋了新房,非常漂亮,地板上鋪了地毯,進門要脫鞋。

我一脫掉鞋,表叔和他家人直往我腳上看。我腳上穿的是破襪子,幾個腳趾露出來了。我索性連襪子也脫掉,讓他們看個夠,他們反而不看了。表叔笑一笑,問我有事嗎?我說我是來還錢的。

我掏出50元錢,遞給表叔。表叔卻不接,我就把錢放在桌子上。表叔說:“你沒有借我的錢呀。”我說:“是我父親借的。”表叔想了想,才拍着腦袋說:“噢,記起來了,是有這麼回事。那次你父親買農藥,丟了錢包。”

看錶叔的樣子,他並非裝模作樣,而是真的把這50元錢忘了。早知道這樣,還不如不還他。

還了錢,我就告辭了,可在我穿襪穿鞋時,表叔拿起桌上那50元錢,說不用還了,要我帶回去。我說:“這怎麼行?我老爸反覆交代,要我一定要還給你的。”表叔把錢硬塞進我的衣袋裏說:“這50元錢,就當表叔給你買雙鞋子穿。”我想反正表叔有的是錢,就不跟他爭了。

傍晚,我回到家裏,父親問我把錢還給表叔沒有,我說:“還了,但表叔不要。”父親說:“是你沒有誠心還吧廣我怕父親誤會,就把還錢的經過詳詳細細告訴他。

我以爲父親會高興的,他卻沉下臉說:“你知道表叔爲什麼給50元錢讓你買鞋嗎?”我說:“大約他看見我的鞋襪破了吧。管他呢,反正我們正缺錢。”父親說:“我們缺錢,但不缺可憐。你把表叔的可憐帶回家裏來了,這是最糟糕的。”父親的話使我想起表叔一家人看我的破襪子的情景,那確實讓人難受。於是我說:“明天我再拿錢去還給表叔。”

父親說:“不行,那樣顯得我們太小氣了。”

我問父親怎麼辦,父親說:“不忙,等到秋天收茶果後,我們送十來斤茶油去給你表叔。”

轉眼秋天到了,我們收了茶果,榨了茶油。我和父親裝了一大壺上好的茶油,專程送去給表叔。開啟壺蓋,茶油就在表叔的家裏飄香了。表叔一家又聞又看,說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好的茶油。

表叔是否知道,我們連同茶油一塊送來的,還有他半年前給我的可憐?

(摘自《希望月報》20xx年第9期)

在你的生活中,是否有過類似這樣的促你成熟的事情呢?如果有,請講述你經歷過的

六、佈置作業

孤獨之旅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一、初步體會小說中環境、細節描寫對刻畫人物的作用。(教學的重點)

二、透過品味語言來體驗、品味孤獨,指導學生勇敢面對孤獨,健康成長。(教學的難點)

[教學方法]誦讀法揣摩法點撥法文字細讀法

[基本理念]

緊扣本單元和小說的主題,立足大語文,彰顯語文味,由小說三要素入手展開教學。在教學中,注重人文性的滲透,強化“積累”、“誦讀”、“體驗”、“生活”等角度的語文教育的迴歸。

[教學思路]

①、課前發放課文材料,要求學生結合課後練習進行預習,自行解決閱讀障礙;②、由歌詞匯入新課,展開學習,教師抓住小說三要素設疑激趣,引導學生整體感知文字;③、以課文插圖爲突破口,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動,從而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在抓住重點詞句進行細讀研讀,引導學生體會環境描寫、細節描寫對刻畫人物的作用;④、聯繫學生自身,有課內走向課外,透過課內外文學的積累賞析來品味孤獨,從而豐富文字的內涵和外延,指導學生勇敢的面對孤獨。

[教學流程]

(課前爲了緩解師生緊張的心理情緒,也爲文字學習創設情感的基調,特播放張雨生的歌曲《大海》。熟悉的旋律使同學們輕鬆了起來。)

一、玩味歌詞,匯入新課:

“生活處處皆語文”(幻燈片文字),語文無處不在,語文無時不在。前幾天聽同學們唱歌,我發現有兩句歌詞耐人尋味——“我不想我不想長大,長大後世界就沒有花……”(看幻燈,點名學生唱這兩句)……同學們,你們想長大嗎?(由學生談論成長的煩惱或快樂)……不管我們想與不想,歲月和命運都將促你前行,更多的是無情的將我們拋到人生的風雨之中,使我們經受考驗,學會堅強,獲得成長。而在衆多的考驗當中,孤獨就是其中的一種。下面,就讓我們共同走進曹文軒的小說《孤獨之旅》,一起來感受一位孤獨少年的成長曆程。(板書課題)

[設計說明]:曹文軒小說恆久的主題之一,即是:人,主要是成長一族被命運所拋,在絕望之際,重新誕生的奇蹟。這是哲學上存在論的探險(徐妍語)。因此筆者在教學中緊扣兩個關鍵詞“成長”和“孤獨”,以生活中學生成長的煩惱或快樂爲切入口,由時下流行的歌曲SHE的《不想長大》來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二、設疑激趣,整體感知:

1、小說寫了誰的孤獨之旅?(板書:杜小康)

杜小康爲什麼會有這段孤獨之旅呢?(研讀第一段,品味詞語“竟”“忽然”“只好”。)

2、假如讓你不上學,跟着自己的父親去謀生,你願意嗎?(換位思考,調動學生生活體驗)

杜小康願意跟着父親去放鴨嗎?從哪裏看出來的?(引導學生圈點勾畫,找出關鍵句子)

過渡:課文第48段說,他覺得自己長大了,堅強了。這個結局是令人欣慰的,但杜小康是經歷了怎樣的磨難和考驗才體會到自己長大了呢?讓我們走近人物,體驗孤獨。

[設計說明]: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設疑,由小說的情節要素入手,整體把握文字。設疑時採用連續性的發問,注重思維的連貫性;設定懸念,深入文字,注重學生閱讀興趣的調動。

三、走近人物,體驗孤獨:

1、請看大屏幕(點擊幻燈片),這是一副來自課本里的插圖,誰來用自己的語言描繪或者說明一下它?透過對畫面的觀察,誰能猜出杜小康當時的心情?(根據學生回答進行板書:茫然、恐慌、孤獨等等)

[設計說明]:採用直觀式教學,以課文的插圖爲切入點,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同時,也爲深入學習文字做好鋪墊。

2、據學生的回答追問,進行文字細讀:

追問:你能從文章中找出相應的段落語句嗎?課文是怎樣表現杜小康的茫然、恐慌和孤獨的?(讓學生劃出相應的段落句子,引導學生仔細的品味推敲揣摩語言)

A、茫然——抓住第11自然段中的心理描寫,更換人稱朗讀,採用第一人稱朗讀,讓學學生談“杜小康的茫然”的切身感受並相互評價。

B、恐慌——齊聲朗讀第21自然段:

提問:⑴、你覺得那些詞語用得較生動?這些詞語能否更換?

(“涌”“圍”突出了蘆葦蕩無邊無際,給人以極大的心理壓力。)

⑵、更換人稱朗讀、體驗。說說爲什麼描寫蘆葦蕩。(以景襯情,襯托杜內心的恐慌)

C、孤獨——研讀第29—33段,讀讀議議,說說杜小康的孤獨體現在哪裏?

……

[設計說明]:文字細讀主要是對文字的語言、結構、修辭、文體等因素進行仔細的解讀。文字細讀的過程是在對言語的感悟過程中產生的一種心靈間的碰撞和情感上的互動。解讀文字時,要以自己的心靈爲觸角去探索另一個或熟悉或陌生的心靈世界。筆者力圖在整體感知的前提下,透過變換人稱的朗誦體驗、推敲文中字詞句、填補語言的空白等手段,引導學生探幽發微,以此彰顯語文的味道。

3、看到杜小康如此的茫然無助、孤獨無奈,假如你是他的朋友,你將會怎樣安慰他?請幾名同學說說。

點撥:最好能夠用一首詩歌來勸慰一下他,想一想咱們學過的詩歌——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學生齊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設計說明]:語文的外延等於生活的外延。在此,筆者秉承“大語文”的教育理念,由文字出發聯繫生活進行假設,讓學生調動語言積累,學以致用,進行口語交際能力的訓練。

過渡:(教師幽默風趣的,手指大屏幕)看!杜小康聽到我們聲情並茂的“勸慰”,感動得都哭了。他有沒有哭?

4、從文中看,杜小康在什麼情況下哭的?(經歷了暴風雨,在暴風雨中找回鴨子之後)

過渡:他究竟經歷了怎樣的暴風雨?在暴風雨中他又經歷了怎樣的磨難呢?

▲文字細讀:下面請同學們齊讀第36自然段和46段。

提問:⑴、課文是從那幾個角度描寫暴風雨的?(視覺、聽覺)試找出相關句子。

⑵、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誇張和擬人)有何妙處?(分析“歇斯底里”一詞)

⑶、這些環境描寫在文中有何作用?(反襯主人公的勇敢與堅強)

⑷、暴風雨過後,“他哭了起來,但並不是悲哀。他說不明白自己爲什麼想哭。”你能說明白嗎?(委屈;激動;戰勝了暴風雨的考驗,覺得自己長大了,堅強了。)

[設計說明]:在較多的環境描寫中,筆者有所取捨,抓住描寫暴風雨這一段文字重錘敲打,透過文字細讀,促使學生體會環境描寫對刻畫人物的作用,從而理解小說的主題。

5、教師小結:“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正是因爲杜小康忍受了孤獨,經受了暴風雨的洗禮,才學會了堅強,完成了這段“孤獨之旅”。我們相信杜小康會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更加堅強穩重,因爲情感上的寂寞、生活上的無助、環境中的恐慌和對未來的茫然等諸多孤獨,已經撕去了他幼稚的外殼,仔細的雕刻着他的靈魂。

板書設計:孤獨之旅

杜小康——→茫然、恐慌、孤獨——→磨難——→堅強

成長之旅

拓展延伸,品味孤獨:

1、其實,有許多成功的人物,都曾經經受過孤獨?想一想,在語文課本中,我們已經接觸過多少經受孤獨的人物形象呢?

[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始終圍繞教學目標展開,注重對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和語文能力的培養。教學中,以教師爲主導,以學生爲主體,有效的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意識,倡導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體現了新課程的教育理念。下面試從以下兩個方面略作反思。

一、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教學設計立足大語文

語文的外延等於生活的外延,生活處處皆語文。大語文教育就是以語文課堂教學爲軸心,向學生生活的各個領域開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學生的語文學習同他們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有機結合起來,把教語文同教做人有機結合起來,把發展語文能力同發展智力素質和非智力素質有機結合起來,把讀、寫、聽、說四方面的訓練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接受全面的、整體的、能動的、網絡式的和強有力的培養和訓練(張孝純語)。筆者認爲,有限的文字只是一個例子,教師應抓住文字,放眼課外,引導學生廣泛涉獵相關的語言資料,並加以積累和運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語文學習的廣闊空間,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因此,筆者緊扣“成長”和“孤獨”角度進行教學立意,從學生喜愛的歌曲入課,設計了“換位思考的體驗”、“勸慰式的口語表達”、“孤獨形象的舉例”、“孤獨心曲的傾訴”等銜接自然的環節,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錘鍊了學生語文能力,提升了學生的人文素養,突破了教學難點。

二、遙知不是雪,爲有暗香來——課堂教學彰顯語文味

所謂語文味,是指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以共生互學(互享)的師生關係和滲透教師的生命體驗爲前提,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豐富學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學生的人生境界和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爲宗旨,主要透過情感激發、語言品味、意理闡發和幽默點染等手段,讓人體驗到的一種富有教學個性與文化氣息的,同時又令人陶醉的審美快感與自由境界(程少堂語)。鑑於以上認識,筆者在教學中力圖以生動的語言、昂揚的激情來感染學生,將學生有語言、文體的層面引入文化、人文的層面。筆者抓住了小說文體的特點,由人物形象、環境細節描寫入手,透過關鍵詞句的揣摩品味式的文字細讀,讓學生感受小說語言所承載的人文氣息,從而感受到濃郁的語文味。當然,爲了彰顯語文味,朗讀必不可少。爲此筆者組織學生進行換位體驗式的朗讀,使學生在朗讀時培養語感豐富體驗。但是由於筆者朗讀水平的缺陷,對學生的朗讀評價指導不夠,這也是本節課的不足之處

孤獨之旅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孤獨之旅》節選自曹文軒的長篇小說《草房子》。課文展示了主人公杜小康在牧鴨生活中,戰勝了恐懼和孤獨而成熟、堅強的成長曆程。孤獨,是生活給予人生成長的一道美麗又殘酷的題目,小說命名爲“孤獨之旅”,蘊含深刻意味。在體驗欣賞過程中。既能擴展學生視野、豐富情感,又能激發學生比照自己的生活形態,樹立奮進的信念。培養戰勝困難的勇氣。

文中杜小康這一人物形象,是在他的成長過程中豐滿起來的。而小說中出色的自然環境

描寫(如鴨羣、蘆蕩、風雨)又爲人物成長提供了廣闊的背景。教讀課文。重點在於引導學生體會環境、細節描寫對人物刻畫、主題表達的重要作用。

爲此,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在自讀中圈點勾畫,快速捕捉主要資訊;在朗讀中進入情境,體會作品意蘊;在研讀中聯繫實際,體驗成長的感受。初步把握鑑賞小說的一般原則。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厚實、嬉鬧、乖巧、驅除、歇斯底里、一落千丈”等詞語。

2、理解小說內容,體會標題的含義。

能力目標

1、理清故事情節,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課文主題。

2、體會小說中環境描寫和細節描寫對錶現人物性格的作用,掌握鑑賞小說的方法。

3、品味小說精美傳神、意味深長的語言。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悟人物的成長曆程,擴展視野,豐富情感體驗,樹立奮進信念,培養戰勝困難的勇氣。

教學重點

梳理主人公的成長曆程,體會環境描寫和細節描寫的重要作用。

教學難點

聯繫生活實際,深層感悟小說意味。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小說的語言平白、樸實,沒有過多的文采修飾,符合少年主人公單純、簡單的生活。文中出色的環境描寫,對錶現人物和主題起重要的作用。引導學生透過反覆誦讀,進入作品情境,理解課文內容。

2、點撥法 教學中透過設定疑點,引導學生質疑思索,充分調動主觀能動性,自主探究,豐富情感體驗,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如對文題“孤獨”含義的深層領悟。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誦讀,整體感知文意。梳理情節,領會標題含義。品味語句.體會環境描寫和細節描寫的作用。聯繫生活實際,拓展感悟。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合唱《陽光總在風雨後》)

同學們,歌詞意蘊豐富。的確,人生旅途,並非時時一帆風順,往往充滿辛酸,飽含痛楚與淚水,其實生命也就是在這樣的鍛造中成熟豐滿的。如果說這是成長需要付出的代價的話:那麼“孤獨”也應是我們無法迴避的人生題目。今天,我們一起走進曹文軒的《孤獨之旅》,去體驗少年杜小康在牧鴨生活中所經歷的一段孤獨生活。(板書文題、作者)

二、資料連結

作者簡介:

曹文軒,1954年生於江蘇鹽城農村。1974年入北京大學中文系讀書。後留校任教。現爲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市作家協會理事,北京大學教授、現當代文學博士生導師,中國作家協會魯迅文學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學中文系中國當代文學教研室主任。著有長篇小說《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紅瓦》,學術性著作《中國八十年代文學現象研究》《面對微妙》《曹文軒文學論集》《患維論——對文學的哲學解釋》等。小說《草房子》獲第四屆國家圖書獎(1999)。電影《草房子》獲第19屆金雞獎最佳編劇獎、1998年度中國電影華表獎、第4屆童年獎以及影評人獎、第14屆德黑蘭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特別大獎“金蝴蝶”獎。

三、整體感知

1、學生速讀全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疏解下列字詞。

投影:

(1)注音

(2)釋義

厚實:豐富、富裕。

嬉鬧:嬉笑打鬧。

撩逗:挑逗、招惹。

茫然:①完全不知道的樣子。②失意的樣子。

乖巧:①(言行等)合人心意,討人喜歡。②機靈。

驅除:趕走,除掉。

一落千丈:形容地位、景況、聲譽等下降得很厲害。

置之不理:放在一邊兒不理不睬。

歇斯底里:形容情緒異常激動,舉止失常。

2、學生自由誦讀,用小說的三要素概括課文內容,並談談你閱讀課文的感受。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小說講述了杜小康在艱苦環境中經受磨難,逐漸成熟、堅強的故事。

(1):小說中杜小康面對陌生的自然環境。心理由恐慌、孤獨走向堅強的經過,體現了人的力量:人克服了困難,戰勝了困難,取得了勝利;並且使自己在鬥爭中成熟堅強起來。

(2):課文告訴我們:人除了要戰勝大自然外,更重要的是要戰勝自我。

(3):小說啓迪我們:少年要面對困難,而不是躲避困難。最終贏得了勝利,會有一種自豪感和成長感。

生(4):人由幼稚到成熟,這是生命中的一種渴望與追求。困難和挫折,往往是人成長的催化劑,使人成熟、奮進。

3、學生默讀文中有關杜小康的語段,體味有關的細節描寫,思考:

(1)在離家牧鴨的生活中,他的心理活動經歷了怎樣的發展而完成“孤獨之旅”的?

(2)請找出文中體現“孤獨”的詞句,並體會其表達效果。

(3)文題“孤獨之旅”,對杜小康這樣的孩子來說,“孤獨”的含義是什麼?

學生回答,教師點撥:

(1)心理活動的發展:①想上學(我不去放鴨了,我要上岸回家……)。②現在,佔據他心靈的全部是前方:還要走多遠?……前方是未知的。③他害怕了……眼中露出了一個孩子的膽怯。④最大的敵人……它就是孤獨。⑤開始想家,並且日甚一日地變得迫切……哇哇大哭起來……⑥在心裏清楚了這一點:他們已根本不可能迴避孤獨了……不再忽然地恐慌起來。⑦杜小康搖搖頭:“還是分頭去找吧。”說完.就又走了。⑧他哭了起來,但並不是悲哀。⑨望着異鄉的天空……但他沒有哭。他覺得自己突然地長大了,堅強了。⑩驚喜地發現鴨下蛋了。杜小康在放鴨的生活中,經歷了出發時的茫然、恐懼,到達蘆蕩時的害怕、膽怯,安頓之後的感到孤獨,時間久了的不再忽然地恐慌,那天雨後天晴的突然地長大了、堅強了,走過了“孤獨之旅”。

(2)如“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從未見過的面孔。“沒有其他聲音,天地又如此空曠” “寂寞”“已無一戶人家”“唯一的炊煙”“想聽到聲音,牛叫或者狗吠。然而,這不可能”“最大的敵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們逼近:它就是孤獨”“一連十多天遇不到一個人”“言語被大量地省略了”“這種省略,只能進一步強化似乎滿世界都注滿了的孤獨”“他們已根本不可能迴避孤獨了”——離鄉背井的孤獨、別離母親與夥伴的孤獨、空曠浩茫環境的孤獨、單調乏味生活的孤獨,對於已遭受家道中落、生活境遇產生大反差打擊的小小少年杜小康而言,隨父放鴨生活中還要承受這種種孤獨無異於雪上加霜。他內心的苦痛、迷惘與掙扎,在文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3)可以概括爲兩點:①杜小康因爲家道中落,不得不失學。離開同學、學校,對一個少年來說,是無比痛苦和寂寞的。失去一起長大的夥伴,也就等於失去成長道路上的朋友、依靠。不僅如此,離開小夥伴.也等於失去了充滿童真童趣的生活。

杜小康隨父親去放鴨,離開了村莊、人羣,等於失去了人文環境。失去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也就失去了感情、文化以及物質之間的交流,在精神上會感到痛苦,甚至是一種折磨。 放鴨生活中,父子之間一種看似默契的“省略”,其實是一種空虛、貧乏生活的表現。

②杜小康和父親離家去放鴨,來到“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感到一種恐懼。這樣的恐懼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對自然環境的恐懼。“蘆蕩如萬重大山圍住了小船''杜小康有一種永遠逃不走的感覺”“眼中露出了一個孩子的膽怯”。大自然的空闊與未知,對一個幼小的心靈具有強大的壓迫力,由此帶來的心理上的“恐慌”讓杜小康“遲遲不能入睡”;二是對前途的恐懼,去放鴨的路上,杜小康想的是:還要走多遠?前方是什麼樣子?這不僅是對放鴨而言,更代表了他對前途的迷茫和無奈。

四、品味語句

1、學生細讀全文,體會精美傳神的語言。請找出並點評你認爲文中形象生動、富含深意的語句。

學生踊躍發言,教師歸結:

(1)“蘆葦如綠色的浪潮直涌到天邊”:寫出蘆蕩的廣袤,“綠色的浪潮”不僅可見其色,更可見其動感與生機,將景物寫活了。

(2)“蘆蕩如萬重大山圍住了小船”:蘆蕩愈幽深繁茂愈反襯出小船的孤小,杜小康那種“永遠逃不走的感覺”才愈爲真切。

(3)寫暴風雨一段“一早上。天就陰沉下來。……千萬支蘆葦被風撅斷的咔嚓聲”:寫景如在眼前,讓人彷彿身臨其境,將暴風雨的狂暴之勢表現得淋漓盡致。

(4)“鴨羣在船前形成一個倒置的扇面形”一段。寫景狀物準確、細緻,描寫周到入微。

(5)“杜小康聞到了一股鴨身上的羽絨氣味。他把頭歪過去,幾乎把臉埋進了一隻鴨的蓬鬆的羽毛裏。他哭了起來,但並不是悲哀。他說不明白自己爲什麼想哭。”少年杜小康戰勝孤獨,適應了環境。並在維繫着家庭生計繫於一身的鴨羣面臨滅頂之災時,不顧艱險疲憊,不惜受傷流血,找回了鴨羣,顯示了一個小小男子漢的力量、毅力與責任感,他長大成熟、堅強了。他意識到了這一點,內心翻涌着波濤,這是喜悅的淚。欣慰的淚,領會了成長真諦的淚。

(6)“鴨們也長大了”一段,描寫生動、形象,映襯出主人公成長曆程,具有超出語言層面的隱喻意義。

2、文中的自然環境描寫很出色,爲人物成長提供了廣闊的背景。請找出幾處,體會這樣的描寫對錶現杜小康成長的重要作用。

學生髮言,教師歸納:

(1)有關鴨羣的描寫。鴨羣向蘆蕩行進,偶爾“朝着這片天空叫上幾聲”,烘托出杜小康無比寂寞的心情;晚上鴨羣“將主人的小船團團圍住”。時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覺。鴨子的恐懼感襯托出杜小康的恐慌,可以說鴨子是杜小康成長的藉助。

(2)有關蘆蕩的描寫。蘆蕩“如綠色的浪潮直涌到天邊”,無邊無際,給人以極大的心理壓力。讓杜小康“害怕”“膽怯”。當杜小康習慣了孤獨的生活,“再面對這浩浩蕩蕩的蘆葦”,就不再“恐慌”了。恐懼只是心理的折射。蘆蕩見證了人物心理變化的過程。

(3)有關風雨的描寫。蘆蕩的暴風雨是極其可怕的,“雷聲”“如萬輛戰車從天邊滾動過來”,“暴風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彷彿世界已到了末日”。暴風雨沖垮了鴨欄。驚散了鴨羣。杜小康表現了成人般的勇氣與堅強,在暴風雨中搏鬥。暴風雨給了他一個成長的機會和舞臺。

3、合作探究:

小說主人公是杜小康,但作者以較大的篇幅來寫他父親和鴨子的用意是什麼?

學生小組研討後回答,教師點撥:

寫父親和鴨子,對完成杜小康這個形象的塑造有不可或缺的襯托作用。如:寫父親拼命趕鴨子,“不肯給它們一點覓食或嬉鬧的可能。彷彿只要稍微慢下一點來,他也會像他的兒子一樣突然地對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懼,從而也會打消離開油麻地的主意”“父親顯然也是有所慌張的。但他在兒子面前,必須顯得鎮靜”。寫鴨羣“十分乖巧”“它們把嘴插在翅膀裏,一副睡覺絕不讓主人操心的樣子”。作爲成年人,經歷了生活滄桑的父親對前途未來都深感茫然和恐懼,何況小小少年杜小康?作爲低等動物的鴨子,離開了熟悉的環境,尚且感覺孤獨害怕,何況是作爲人的杜小康?因此對這二者的描寫,使得杜小康的孤獨感受顯得更爲真切,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小主人公的內心世界。

五、體驗拓寬

學生合作交流下列問題,聯繫生活實際,擴展語文學習。

1、困難和挫折,往往是人生成長的催化劑。結合對課文主題的理解。談談你對此的認識。

2、講述你所體驗的孤獨的情景和心理感受。

3、就杜小康父親的教子方式,談談你的理解和看法。

六、課堂小結

成長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歡樂喜悅.也有悲哀煩惱,這就是生活,在我們的人生中,成長是永恆的主題。祝願我們同學們都能譜出一首健康的成長歌。長成一棵堅強獨立的大樹。

七、佈置作業

請以“成熟”爲話題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文章。

八、板書設計

孤獨之旅

人物:杜小康(經受磨難,逐漸成熟、堅強)

鴨羣

環境: 蘆蕩 人物成長的廣闊背景

風雨

九、活動與探究

1、收集整理有關“磨難”的名人名言,並選擇其中的一二則作簡短的點評。

2、請以“成長的腳印”爲題,寫一篇400字左右的記敘文。

新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孤獨之旅教案教學設計

教學

目標

A、知識能力:能在快速閱讀課文過程中,學習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景物描寫對渲染氣氛、抒發感情、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作用;理解文章主旨。B、過程方法:引導學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習課文,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意識,培養學生快速閱讀、梳理要點的能力和質疑探究的能力。C、情感態度:在欣賞作品的過程中感悟人生,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

重點

細節描寫和環境描寫的作用教學難點:對細節描寫和環境描寫在文章中的作用的理解。

標籤:孤獨 教案 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