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孤獨之旅教案彙總7篇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孤獨之旅教案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孤獨之旅教案彙總7篇

孤獨之旅教案 篇1

教學重點、難點

1、體驗主人公的成長曆程。

2、體會環境描寫和細節描寫的重要作用。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語

同學們,你們到了九年級,都覺得自己長大了吧。那麼你們都能面對孤獨,勇敢地戰勝孤獨嗎?有一個少年 ,他戰勝了 孤獨,感到自己長大了,堅強了。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小說《孤獨之旅》。

二、整體感知

1、 速讀課文,理清小說的故事情節。

討論並歸納:

開端:家道破落、隨父放鴨。

發展:撐船趕鴨、初到蘆蕩。

高 潮:蘆蕩遇雨、經受考驗。

結局:與鴨共成長。

2、 談談閱讀後的感受。

三、體會細節,討論問題

1、 請找出文中體現“孤獨”的句子

2、 杜小康經歷“孤獨之旅”時發生了怎樣的心 理變化?請標記出杜小康心理活動的詞語。

提示:小康心理變化時間軌跡:

剛出發時 到達蘆蕩 安頓之後 住段時間 雨後天晴

學生髮言。

小結:杜小康由害怕孤獨到面對孤獨到戰勝孤獨,這些細節表現了主人公成長的過程。

3、 文題“孤獨之旅”,對杜小康這樣的孩子來說,“孤獨”的含義是什麼?

可以概括爲兩點:①失學。 離開同學、學校,痛苦和寂寞。②放鴨生活艱辛,孤寂,恐懼(對環境、對前途)

四、探究

文中的自然環境描寫很出色,爲人物成長提供了廣闊的背景。請找出幾處,體會這樣的描寫對錶現杜小康成長的重要作用。

學生髮言,教師歸納:

(1)有關鴨羣的描寫。襯托。鴨子的恐懼感襯托出杜小康的恐慌, 鴨子的成長襯托杜小康的 成長。

(2)有關蘆蕩的描寫。廣闊無過,烘托小康害怕;寧靜美好,反襯小康恐慌。 (3)有關風雨的描寫。可怕---搏鬥- --成長。暴風雨給了他一個成長的機會和舞臺。

五.拓展:

說說你的感悟聯想。

六、課堂小結

成長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歡樂喜悅.也有悲哀煩惱,這就是生活,在我們的人生中,成長是永恆的主題。祝願我們同學們都能譜出一首健康的成長歌。

七、作業

完成課後練習一、二、三題。

孤獨之旅教案 篇2

一、名師說課

《孤獨之旅》選自曹文軒的長篇小說《草房子》,人教版教材編輯在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課文雖是節選,但敘事簡練,情節完整,完全可以作爲一個短篇小說來引導學生學習。這個單元的四篇課文均是小說,是初中階段學生接觸的第一個小說單元,選編的課文有《故鄉》、《孤獨之旅》、《我的叔叔于勒》、《心聲》四篇。《孤獨之旅》寫少年杜小康因家景敗落,被迫與父親離家去遙遠的地方牧鴨生活的故事。課文描繪了柔弱、幼稚、戀家的少年杜小康,歷經牧鴨生活最初的孤獨和恐懼,終於戰勝自我,變得堅強的一段生活歷程。小說語言平實,通俗易懂,於平白中飽含真情。

本文記敘了一個失學少年在一段孤獨生活中終於“突然地長大了,堅強了”的故事,令人感恩良多。在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多朗讀,在朗讀中領會的基本內容,在朗讀中逐步進人情境,體會中的美好情韻,逐步領略到中的深層意味。

作爲教材的《孤獨之旅》是一篇略讀課文,按照平常的教學經驗,略讀課文只安排一個教學課時。但課文篇幅較長,近6000字,依每分鐘讀500字的速度計算,學生讀完一遍至少需要12分鐘。爲此我安排一節課預習,提出兩個要求:一、利用註釋和工具書弄通課文中出現的8個生字和12個生詞;二、熟悉課文內容,用兩三百字複述小說的故事情節。透過一節課的預習,爲正式上課作好準備。

二、名師引路

[創新方案一]

教學角度:歸類品讀——將小說中心理、環境等描寫進行歸類,讓學生在反覆品析中感受閱讀成功的愉悅,實現與文字、與作者的交流。

[主要教學步驟]

1.學生自由誦讀,說說讀後的感受。

2.好的小說離不開描寫,請學生找出課文中自己認爲好的描寫。

3.將這些描寫按環境、外貌、神態、心理等進行歸類。

4.指導學生髮現“心理描寫”上的規律與特點。明確:課文基本上以心理描寫貫穿,並且詳盡地寫出了杜小康心理的變化。從“想上學——茫然——害怕——恐慌——驚喜”。

5.指導學生對文中的“環境描寫”按對象進行歸類。①有關“鴨羣”的描寫;②有關“蘆蕩”的描寫;③有關“風雨”的描寫。

6.用“……寫出了……’’的句式品味描寫的作用。7.學法總結:尋找——歸類——品味——小結。

[創新方案一]教學角度:層層擴讀一透過對本篇之外的有關情節和類似作品的閱讀,讓學生更深層次地把握人物形象,感受成長中磨礪的痛苦與成長後甜蜜的喜悅。

[主要教掌步驟]

1.初讀,基本理清課文中小說的三要素四部分;(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網部分: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2.再讀,思考:文題《孤獨之旅》中“孤獨”是什麼意思?

3.回讀課文,用一句話評價“杜小康”。

4.教師指點:本文是一篇長篇小說《草房子》的節選,佈置課外自讀完整的《草房子》,再次評價“杜小康”,並跟上次的評價進行比較。

5.佈置課外讀《約翰克利斯朵夫》和《魯濱遜漂流記》,再與同學交流自己對“孤獨”的理解,也可以將心得體會寫成讀後感。

三、精品教案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體會成長中的感受;

2.理解文意,概括故事情節及人物形象;

3.瞭解小說三要素,理解環境描寫的作用。

教學重點:

1.細節描寫和環境描寫的作用;

2.標題的含義。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方法:自讀課文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一提到“孤獨”二字,我們總會感到淒涼,酸苦,每天都是陽光燦爛的日子該多好。可是小小少年總要長高,煩惱和孤獨總會尾隨我們而來。請同學們談談自己在成長過程中孤獨的滋味。可以說孤獨隨時間而來,孤獨使生命更加燦爛。同學們,讓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曹文軒的小說《孤獨之旅》。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1.學生自讀課文,默讀時注意在文中圈點勾畫出主要資訊。

1.檢查預習字詞情況。

注意下列字詞的讀音:嬉鬧、摻雜、給予、撩逗、凹地、膽怯

積累下列詞語:厚實、嬉鬧、一落千丈、置之不理、歇斯底里

2.學生以四人爲一小組,重點朗讀以下段落,每人一段,比一比誰讀得好。

(1)剛開始,杜小康想回家,父親則不肯,怕自己也會像兒子一樣突然對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懼。從“小木船趕着鴨子……杜雍和這纔將船停下來”。

(2)到達蘆葦蕩後,父子感受不同,兒子“害怕”,父親也有些“慌張”,卻安慰自己的兒子。從“這纔是真正的蘆蕩……並且遲遲不能人睡”。

(3)隨着時間的流逝,父子倆感到孤獨。從“日子一天一天地過去了……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來”。

(4)最惡劣的天氣中,杜小康經受了考驗。從“那天,是他們離家以來所遇到的最惡劣的天氣……也滴在跟在他們身後那羣鴨的羽毛上……”

學生朗讀時,注意體會人物心中的孤獨感,讀出語氣,讀出感情。

3.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要求學生用一句話概括的內容和主旨。這篇講述了一個故事,表達了一個——的主題。(學生只要說出自己的想法即可,教師注意引導和歸納。)

(2)本文雖是長篇小說的節選,但也有完整的故事情節。要求學生閱讀課文,理清小說的故事情節。

二、提示

開端:寫杜小康因家庭經濟困難而不得不輟學跟着父親去放鴨。

發展:寫杜小康與父親撐船趕鴨去蘆葦蕩的經過和感受。

高潮:寫杜小康與父親在蘆葦蕩中遇到暴風雨的情景。

結局:寫鴨子長大了,杜小康也“長大”了。

三、精讀課文,揣摩課文的語言

1.學生再次閱讀課文,選取自己認爲寫得最好的一段高聲朗讀,並說說爲什麼寫得好。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思考的角度和歸納的方法。

2.學生提出探究討論的問題,四人小組討論後,提出自己的見解,全班師生互動,鼓勵獨創性見解。如:可以讓學生給課文換一個標題,並比較自己所擬的標題與哪個好,爲什麼?透過這一練習,進而讓學生理解課文標題的含義,並體會其妙處。

提示:

(1)失去交流環境。對於一個離開學校和同學的少年來說,是無比痛苦,非常寂寞的,失去了同伴的幫助,沒有同學間的交流,:等於失去了正常的生活。

(2)失去了人文環境。杜小康隨父親去放鴨,離開了村莊,離開了人羣,父子缺少交流,“越來越單調,越來越乾巴巴的了”。這種空虛、貧乏的生活,在精神上是一種折磨。

(3)恐懼自然環境。大自然的空闊與未可知,對一個幼小的心靈,具有強大的壓迫力,由此帶來的心理上的恐慌讓他“遲遲不能人睡”。

(4)恐懼未來環境。在放鴨的路上,杜小康想的是:還要走多遠?前方是什麼樣子?這不僅是對放鴨而言,更代表了他對前途的迷茫與無奈。

如:課文有關自然環境的描寫很出色,請找出幾處,並說說這樣的環境描寫對錶現杜小康的成長起什麼作用。

提示:

(1)有關鴨羣的描寫:鴨羣向蘆葦蕩行進,偶爾“朝着這片天空叫上幾聲”,烘托出杜小康無比寂寞的心情;晚上鴨羣“將主人的小船團團圍住”,時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覺,鴨子的恐懼感襯托出杜小康的恐慌。

(2)有關蘆葦蕩的描寫:蘆葦蕩“如綠色的浪潮直涌到天邊”,無邊無際,給人以極大的心理壓力,讓杜小康“害怕”和“膽怯”。當杜小康習慣了孤獨的生活,“再面對浩浩蕩蕩的蘆葦”時,就不再“恐慌”了,恐懼只是心理的折射。(3)有關風雨的描寫:蘆葦蕩的暴風雨是極其可怕的,“雷聲”“如萬輛戰車從天邊滾動過來”,“暴風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彷彿世紀已到了末日”。暴風雨沖垮了鴨欄,驚散了鴨羣。杜小康表現了大人似的勇氣與堅強,在暴風雨中搏鬥,暴風雨給了他一個成長的機會和舞臺。

如:默讀課文中有關杜小康的段落,找出文中有關杜小康成長過程的細節。思考隨着故事情節的發展,杜小康的心理是如何變化的。

提示:

出發時:茫然,恐懼

到達蘆葦蕩時:害怕,膽怯

安頓之後:感到孤獨

時間久了:不再忽然地恐慌

那天雨後天晴:堅強。

總之,杜小康在一段孤獨生活中終於“突然地長大了,堅強了”。也可以給學生提供杜小康成長過程的細節描寫,讓學生根據課文情節先後的順序重新排列,或讓學生據此複述課文。

A.想上學(我不去放鴨子了,我要上岸回家)。

B.他害怕了……眼中露出了一個孩子的膽怯。

C.開始想家,並且日甚一日地變得迫切……哇哇大哭起來……

D.杜小康搖搖頭,“還是分頭去找吧”,說完就又走了。

E.望着異鄉的天空……但他沒有哭,他覺得自己突然地長大了,堅強了。

F. 現在,佔據他心靈的全都是前方,還要走多遠?……前方是未知的。GH.最大的敵人……它就是孤獨。

G.在心裏清楚了這一點,他們已經根本不可能迴避孤獨了……不再忽然地恐慌起來。

H.他哭了起來,但並不是悲哀。

I.驚喜地發現鴨子下蛋了。

四、研讀課文,結合自己的體驗談感受,引導學生在自由朗讀的基礎上,各抒己見,暢談自己的感受。

1.困難和挫折,往往是人成長的催化劑,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學習本文的收穫。

2.你有過孤獨的時候嗎?請講述你孤獨的情景和心理感受。

3.請你就杜小康父親的教子方式,談談你的理解和看法。

教師對學生的感受要充分肯定,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適當給予點撥與提示。

五、課外作業

學習本文後,讓學生明白,人物和環境總是互相依存的。離開了環境,人物便沒有活動的天地,人物性格的發展便失去了依據。請結合自己的成長曆程,寫一篇人環境的短文,注意要有一定的環境描寫。

教學反思

一部好小說,它之所以能感染人、打動人,往往與它成功的描寫刻畫分不開,因此讓學生學會欣賞玩味小說中的精彩之處,並能發表自己的見解,無疑對提高他們的審美趣味是大有裨益的大千世界,百種世相,千般滋味,人盡其一生也不可能一一感受體會。要使自己有一顆豐富敏銳善感的心,學習小說並試着體會主人公的人生滋味不失爲一個好方法。小說盡管是虛構的,但它源於真實火熱的生活,這篇表現少年成長的,對正處於成長黃金期、關鍵期的孩子們一定有很多觸發,那就讓他們盡情表達。

孤獨之旅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孤獨之旅》節選自曹文軒的長篇小說《草房子》。課文展示了主人公杜小康在牧鴨生活中,戰勝了恐懼和孤獨而成熟、堅強的成長曆程。孤獨,是生活給予人生成長的一道美麗又殘酷的題目,小說命名爲“孤獨之旅”,蘊含深刻意味。在體驗欣賞過程中。既能擴展學生視野、豐富情感,又能激發學生比照自己的生活形態,樹立奮進的信念。培養戰勝困難的勇氣。

文中杜小康這一人物形象,是在他的成長過程中豐滿起來的。而小說中出色的自然環境描寫(如鴨羣、蘆蕩、風雨)又爲人物成長提供了廣闊的背景。教讀課文。重點在於引導學生體會環境、細節描寫對人物刻畫、主題表達的重要作用。

【教學目標】

1、理清故事情節,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課文主題。

2、體會小說中環境描寫和細節描寫對錶現人物性格的作用,掌握鑑賞小說的方法。

知識目標

3、感悟人物的成長曆程,擴展視野,豐富情感體驗,樹立奮進信念,培養戰勝困難的勇氣。

【教學重點】:

1、環境描寫的作用。

2、標題的含義。

【教學難點】:

品味小說的細節描寫和環境描寫對錶現人物和主題的重要作用。

【教學方法】:

1、誦讀法:小說的語言平白、樸實,沒有過多的文采修飾,符合少年主人公單純、簡單的生活。文中出色的環境描寫,對錶現人物和主題起重要的作用。引導學生透過反覆誦讀,進入作品情境,理解課文內容。

2、點撥法:教學中透過設定疑點,引導學生質疑思索,充分調動主觀能動性,自主探究,豐富情感體驗,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如對文題“孤獨”含義的深層領悟。

【教學過程】:

課前活動 (課前放歌曲:《隱形的翅膀》)談一談對這首歌的感受

生:一個人的一生可能會遇到很多風風雨雨,貴在有一顆自強不息的心,不經歷風雨曾能見彩虹。

生:歷經磨難終能成功的一生纔是精彩的一生。

人生旅途並非事實一帆風順,往往充滿辛酸,飽嘗痛楚與淚水,其實生命也是在這樣的鍛造中豐滿成熟起來的。

匯入課題:正如同學們所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歷經困難和挫折,在一個遙遠的地方,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有一個比你們還小三四歲的孩子,也經歷了一場特殊的磨練。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曹文軒的《孤獨之旅》和主人公杜小康進行一次零距離的孤獨旅行。

首先請同學們敞開知識的揹包,收穫旅行路上的第一筆財富。請看預習檢測(齊讀下面的生字詞)

一、讀準劃線字的拼音

杜雍和 一縷 狗吠 肥碩

撅斷 舊茬 戳破 撩逗

二、理解劃線詞語的含義

暴風雨就歇斯底里地開始了。

生:形容情緒異常激動,舉止失常。這裏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具體的表現了暴風雨來勢猛烈,超乎平常。

師:從這個詞語可以看出作者的文學修養是很深的。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作者曹文軒。

三、作者簡介:曹文軒,1954年生於江蘇農 村。1974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讀書,後留校任教,現爲北京大學教授。著有多種學術著作,長篇小說有《草房子》、《紅瓦》、《山羊不吃天堂草》等。

四、整體感悟:《孤獨之旅》這篇文章就選自長篇小說有《草房子》。它給我們講述了什麼故事? 自讀課文,梳理課文概括歸納故事情節:請用 “誰怎麼樣,幹什麼”的方式。

生總結概括:開端──杜小康失學,跟着父親去放鴨。

發展──杜小康與父親來到蘆葦蕩,過着孤獨的生活。

高潮──杜小康在暴風雨之中尋找鴨子。

結局──杜小康長大了。

五、尋讀課文美點,深入鑑賞

曹文軒的作品不僅給我們精神的力量,還給與我們戰勝自我的勇氣,他是一位下定決心要用從前少年的故事來感動今天孩子的作家,的確文中有許多令人怦然心動的片斷,請找出文中讓你感動的句子。

並說說爲什麼令你感動?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你所找出的語句用心體會環境描寫的精彩之處及作用。

生:如第21段“傍晚……蘆葦如綠色的浪潮直涌到天邊……蘆蕩如萬重大山圍住了小船”,這種環境給人極大的壓力,一個“涌”字、一個“圍” 字足以烘托杜小康膽怯的心理。

生:如33段“面對天空的一片浮雲,面對……,再面對這一縷炊煙。”景物不再那樣顯得死氣沉沉、陌生,有了些靈性的東西。所以,杜小康的心“就不再忽然的恐慌起來”。

生: 還有第47段“雨後天晴,天空比任何一個夜晚都要明亮……”。這樣的景物當然會使杜小康心情輕鬆、愉悅,加上鴨又找到了,他欣慰,他顯得自己長大了、堅強了

生: 還有描寫暴風雨到來時的環境描寫那一段,渲染了暴風雨來臨時的緊張氣氛。能烘托杜小康找鴨的艱難,爲下文杜小康的長大成熟作鋪墊。

師:對!請同學們發揮想象,大聲流利地齊讀一遍。

師:同學們讀到這兒感覺怎樣?

生43:很害怕,很緊張。

生44:還很擔心杜小康的鴨會遭遇危險。

師:這種環境還能爲杜小康提供一個成長的機會和舞臺,使他變得勇敢、堅強。

誰能找出杜小康發現鴨下蛋後的反應。請讀出來。

生:“蛋!爸!鴨蛋!鴨下蛋了!”

師:要讀出什麼感情?

激動、驚喜、興奮!

師:請其他同學再讀一遍。

(生讀)師:你感受到了什麼?

展開全文閱讀能感受到杜小康歷經苦難後終有收穫時的激動心情。

師:這句話有什麼含義?

生:歷經風雨的鴨子成熟了,杜小康也長成熟了。

師:這篇文章的環境描寫和孤獨有什麼聯繫?

生:這篇文章的環境描寫就表現了主人公杜小康孤獨的心理。

師:同學們能找出表現了主人公杜小康孤獨的句子來嗎?

生:“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

“從未見過的面孔”

“沒有其他聲音,天地又如此空曠”

“寂寞”“已無一戶人家”“惟一的炊煙”

“想聽到聲音,然而,這不可能”

六、拓展遷移:請同學們拿出紙和筆把揹包中的知識梳理一下,創造性地寫一個環境描寫的片斷。

總結文章:透過杜小康的孤獨旅行,你明白了什麼道理?

生:小說中杜小康面對陌生的自然環境。心理由恐慌、孤獨走向堅強的經過,體現了人的力量:人克服了困難,戰勝了困難,取得了勝利;並且使自己在鬥爭中成熟堅強起來。

生:課文告訴我們:人除了要戰勝大自然外,更重要的是要戰勝自我。

生:小說啓迪我們:少年要面對困難,而不是躲避困難。最終贏得了勝利,會有一種自豪感和成長感。

生:人由幼稚到成熟,這是生命中的一種渴望與追求。困難和挫折,往往是人成長的催化劑,使人成熟、奮進。

七、佈置作業:剛纔同學的交流,渲染了自己或喜或悲的心聲。旅途中,我時時想起傅雷的一句話,“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沉浮,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同學們,人生之旅中無論成功還是失敗,最重要的是不要熄滅了理想之燈。

杜小康的理想之燈燃起來了,每個讀者都爲他歡欣鼓舞。電影中告訴我,更加不幸的是:後來杜小康的父親死了,這個可憐的孩子獨自一人挑起家庭的全部重擔……杜小康的未來會怎樣呢?發揮你的想象爲杜小康的未來設計一條道路。

送幾句名言

苦難是人生的老師 —— 巴爾扎克

好的木材並不在順境中生長;風越強,樹越壯。

——馬里歐特

在寒冷中顫抖過的人倍覺太陽的溫暖,經歷過各種人生煩惱的人,才懂得生命的珍貴。

—— 懷特曼

在人的成長過程中,曾有過各種各樣的經歷讓我們感慨良多,讓我們體悟到生命中某些真諦。

孤獨之旅教案 篇4

【設計理念】

1、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是學生學習的夥伴。語文教學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教師應組織、啓發、激勵、指導學生按照正確的思維方向、路線,探求未知領域的知識,努力引導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充分調動其學習的自覺性、獨立性,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進行愉快的課堂教學。

2、訓練學生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讀書,學會傾聽,給學生提供充足的表達機會,讓學生學會表達。

【學生分析】

九年級學生經過七八年級的一些小說篇目的學習,以及本單元第一篇小說的學習,對小說體裁的特點、三要素等方面的知識已初步感知,只是對本文這樣大量運用環境、心理描寫的作用還缺少了一些認識,同時,九年級學生對這類涉及青少年成長的小說比較感興趣。

【教材分析】

本文是九年級第三單元的第二篇小說,自讀課文,本單元選編的主要是寫少年生活的小說。學習這些課文,要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理解小說的主題,分析人物形象,體會藝術特色,從中得到人生的啓示和藝術的享受。本文注重環境描寫的學習,要求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人生啓示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 結合杜小康的成長,探究題目的深刻含義

2. 理解景物描寫對刻畫人物的'作用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引導學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習課文,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意識,培養學生快速閱讀、梳理要點的能力和質疑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樹立奮發進取的信念,培養戰勝困難的勇氣。

【教學重難點】

1、 體會環境描寫在本文中的作用;並理解題目的深刻內涵;

2、 聯繫生活實際,深層感悟小說意味。

【教學用具】

多媒體ppt課件

【教學要點】

誦讀,整體感知文意。梳理情節,領會標題含義。品味語句.體會環境描寫和細節描寫的作用。聯繫生活實際,拓展感悟。

【教學流程】

一、激情匯入 啓迪智慧

同學們,你們正值十五、六歲,可謂是花季少年,在你們成長的歲月裏,快樂和幸福充滿着你們的生活,可是,人總要長大,煩惱和孤獨總會尾隨而來,每個人面對孤獨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有人說孤獨是尖銳的針,刺痛脆弱的心靈;有人說孤獨是財富,是歷經磨礪後鑄就的堅強。可是,當孤獨成爲漫長而艱辛的人生路途上無法迴避的生命狀態時,我們又該如何應對呢?今天,就讓

我們一起走進曹文軒的《孤獨之旅》,去體驗少年杜小康的一段孤獨生活吧!(板書課題:孤獨之旅,作者) [設計說明]:曹文軒小說恆久的主題之一,主要是成長一族被命運所拋,在絕望之際,重新誕生的奇蹟。因此在教學中緊扣兩個關鍵詞“成長”和“孤獨”,以生活中學生成長的煩惱或快樂爲切入口,來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二、整體感知,理解孤獨

1、在上節課理清故事情節的基礎上,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的內容,即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

(學生回答時,老師注意引導和歸納。)

師歸納:這篇文章透過對杜小康因家道中落失學而不得不跟父親到野外放鴨經過的記敘,表現了杜小康面對陌生的自然環境,心理由恐慌、孤獨走向堅強的經過,人克服了困難,戰勝了困難,取得了勝利,並且使自己在鬥爭中成熟堅強起來。

2、文章的故事情節分爲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幾部分,結合文章內容具體說一說每部分的內容。

開端:寫杜小康因家庭經濟困難而不得不輟學跟着父親去放鴨。

發展:寫杜小康與父親撐船趕鴨去蘆葦蕩的經過和感受。

高潮:寫杜小康與父親在蘆葦蕩中遇到暴風雨的情景。

結局:寫鴨子長大了,杜小康也“長大”了。

[設計說明]:在學生熟知故事情節的基礎上,整體把握文字。這樣既能概括全文內容,又訓練學生篩選資訊思維能力。爲接下來深入文字做充足的準備

三、走進心裏 品味孤獨

1、杜小康在離家放鴨的生活中,他的心理活動經歷了怎樣的發展而完成“孤獨之旅”的?這體現在文中哪些語句裏?

(學生自主閱讀後回答,教師點撥、歸納。)

心理活動的發展:(找學生朗讀。)

杜小康經歷了出發時茫然、恐懼;到達蘆葦蕩時害怕、膽怯;安頓之後感到孤獨;時間久了不再感到恐慌;在暴風雨的洗禮後變得堅強、長大了。

[設計說明]:文字細讀主要是對文字的語言、結構等因素進行仔細的解讀。文字細讀的過程是在對語言的感悟過程中產生的一種心靈間的碰撞和情感上的互動。解讀文字時,要以自己的心靈爲觸角去探索另一個或熟悉或陌生的心靈世界。力圖在整體感知的前提下,引導學生探幽發微,以此彰顯語文的味道。

四、走進環境 造就孤獨

作者成功的展現了杜小康的心路歷程,其實,我們在分析文章時不難發現杜小康的成長離不開特定的環境,那麼,讓我們走進小說的環境,找出文中環境描寫的語句並分析作用。

(學生分組討論後回答,教師點撥、歸納。)

⑴ 有關鴨羣描寫:

鴨羣向蘆葦蕩行進,偶爾“朝着這片天空叫上幾聲”,烘托出杜小康無比寂寞的心情;晚上鴨羣“將主人的小船團團圍住”,時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覺,鴨子的恐懼感襯托出杜小康的恐慌。 鴨子的恐懼感襯托了主人公的恐慌。鴨子是杜小康成長的藉助。

⑵ 有關蘆蕩描寫:

蘆葦蕩“如綠色的浪潮直涌到天邊”,無邊無際,給人以極大的心理壓力,讓杜小康“害怕”和“膽怯”。當杜小康習慣了孤獨的生活,“再面對浩浩蕩蕩的蘆葦”時,就不再“恐慌”了,恐懼只是心理的折射。蘆蕩見證了人物心理變化的過程。

(3)有關風雨的描寫:蘆葦蕩的暴風雨是極其可怕的,“雷聲”“如萬輛戰車從天邊滾動過來”,“暴風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彷彿世紀已到了末日”。暴風雨沖垮了鴨欄,驚散了鴨羣。杜小康表現了大人似的勇氣與堅強,在暴風雨中搏鬥,暴風雨給了他一個成長的機會和舞臺。

環境描寫的作用:渲染氣氛;烘托人物的心情;爲人物的活動提供廣闊的背景和舞臺;爲下文的故事情節做鋪墊。烘托人物形象。

[設計說明]:在較多的環境描寫中,筆者有所取捨,抓住描寫暴風雨這一段文字重錘敲打,透過文字細讀,促使學生體會環境描寫對刻畫人物的作用,從而理解小說的主題。

五、教師解題 詮釋孤獨

主人公杜小康在家道中落被迫輟學隨父親去放鴨後:

(1)失去交流環境。對於一個離開學校和同學的少年來說,是無比痛苦,非常寂寞的,失去了同伴的幫助,沒有同學間的交流,:等於失去了正常的生活。

(2)失去了人文環境。杜小康隨父親去放鴨,離開了村莊,離開了人羣,父子缺少交流,“越來越單調,越來越乾巴巴的了”。這種空虛、貧乏的生活,在精神上是一種折磨。

(3)恐懼自然環境。大自然的空闊與未可知,對一個幼小的心靈,具有強大的壓迫力,由此帶來的心理上的恐慌讓他“遲遲不能人睡”。

(4)恐懼未來環境。在放鴨的路上,杜小康想的是:還要走多遠?前方是什麼樣子?這不僅是對放鴨而言,更代表了他對前途的迷茫與無奈。

孤獨之旅教案 篇5

1.把握小說內容,理解小說主題,感悟“成長”的含義。

2.欣賞小說飽含詩意的語言,體會細膩的環境描寫的作用。

一、匯入新課

老人說:孤獨是生了一大堆兒女,到老了卻沒有一個留在身邊。老師說:當我站在講臺上,精心準備的課卻無法激起學生們學習熱情的時候,我會覺得我成了一個孤獨的表演者。同學們,你們有沒有感到孤獨的時候呢?咱們一起交流一下。(學生自由發言)可以說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孤獨,今天咱們一起來學習《孤獨之旅》,一起來感受下主人公杜小康的孤獨並且看看他是如何面對孤獨的。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背景資料

本文節選自《草房子》,小說以一座建在草房子裏的小學爲背景,描繪了桑桑、杜小康、禿鶴、紙月、細馬等幾個少男少女讀書、生活、成長的歷程。本文節選部分寫的是少年杜小康與厄運抗爭的經歷。杜小康原本生活在油麻地家底最厚實的人家,富裕的生活、優異的成績,使他一直有一種優越感。然而,一次意外變故,家道中落,他被迫輟學,過早地擔負起生活的重擔,跟隨父親背井離鄉去放鴨。

目標導學二:梳理小說情節

1、初讀文字,找出這篇小說的三要素。

明確:人物:少年杜小康。

環境:遠離家鄉,孤獨偏僻的蘆葦蕩。

情節:貧困失學後,在孤獨艱苦的環境中和父親一起去放鴨,經受磨難,逐漸成熟、堅強。

2、再讀文字,梳理具體情節。

明確:開端:家道中落,隨父放鴨。

發展:撐船趕鴨,初到蘆蕩。

高潮:蘆蕩遇雨,經受考驗。

結局:與鴨共成長。

目標導學三:評析細節,品讀“孤獨”

小說題目是《孤獨之旅》,文中哪些地方體現出了杜小康的“孤獨”呢?請同學們用橫線標記出體現“孤獨”的句子,圈畫出關鍵詞語,做上批註,然後分享交流。

要求:

1、按照情節的順序,依次作答。

2、分享的時候,先有感情的讀出你找到的句子,注意句中涉及“杜小康”以及指代杜小康的“他”都讀作“我”,把“杜雍和”讀作“爸爸”或是“父親”。

品讀示例:

(1)小木船趕着鴨子,不知行駛了多久,當我回頭一看,已經不見油麻地時,我居然對父親說:“我不去放鴨了,我要上岸回家……”我站在船上,向後眺望,除了朦朦朧朧的樹煙,就什麼也沒有了。

明確:環境描寫及語言描寫。眼前的環境營造了一種迷茫而陌生的氛圍,“我”離熟悉的油麻地越來越遠,內心充滿抗拒和孤獨,甚至請求父親讓“我”回家。

(2)父親沉着臉,絕不回頭去看一眼。他對我帶着哭腔的請求,置之不理,只是不停地撐着船,將鴨子一個勁兒趕向前方。

明確:神態描寫及動作描寫。父親內心十分沉重,雖然不忍心,但是依然堅決地前行,面對父親的漠視,“我”感到十分孤獨。

(3)當我一眼望去,看到蘆葦如綠色的浪潮直涌到天邊時,我害怕了——這是我出門以來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蘆蕩如萬重大山圍住了小船。我有一種永遠逃不走了的感覺。

明確:環境描寫。面對眼前無邊無際的蘆葦蕩,“我”產生了害怕現實、害怕孤獨的感覺。

【教學提示】

在品讀“孤獨”的過程中,注意向學生點明環境及人物描寫等,注重分析細節的作用,將朗讀與評析方法相結合。突出此時杜小康的無奈、茫然、恐懼、害怕、膽怯的心理。

【學法指導】

小說中環境描寫的作用

①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場所。②渲染故事氣氛,增強故事真實性。③烘托人物形象。④推動故事情節。⑤暗示社會環境。⑥深化主題。

目標導學四:面對孤獨,收穫成長

1、當知道“孤獨”不可避免的時候,“我”是如何面對孤獨的?請結合具體的語段談談。(分享解讀的過程如目標導學三)

(1)後來,我和父親都在心裏清楚了這一點:我們已根本不可能迴避孤獨了。這樣反而好了。時間一久,再面對天空的一片浮雲,再面對這浩浩蕩蕩的蘆葦,再面對這一縷炊煙,就不會再忽然地恐慌起來。

明確:“我”和父親已經學會適應現實環境,面對孤獨。

(2)我聞到了一股鴨身上的羽絨氣味。我居然把頭歪過去,幾乎把臉埋進了一隻鴨的蓬鬆的羽毛裏。我哭了起來,但並不是悲哀。我說不明白自己爲什麼想哭。

明確:經歷過生活的艱辛,感到辛酸,但是並不悲哀,表明此時的自己已經接受現實變得堅強。

(3)我順手摳了幾根白嫩的蘆葦根,在嘴裏嚼着,望着異鄉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親,想起許多油麻地的孩子。但我沒有哭。我覺得自己突然地長大了,堅強了。

明確:“我”經過了風雨的考驗,在困境中磨練了自己,終於敢於面對現實,並勇敢地戰勝了自然界和人生中的風雨,使自己的意志更加堅強了。

2、根據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說說文中的杜小康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明確:他是一個不怕困難,並能在困難中成長,越磨練越堅強的孩子。

他是一個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孩子。

他是一個碰到困難不退縮,遇到委屈不怨天尤人,遭到挫折不頹唐,積極地面對一切挑戰的堅強的孩子。

3、鴨羣是杜小康最親密的夥伴。作者以較大的篇幅描寫這些鴨子,這與表現杜小康的成長有什麼聯繫?

明確:杜小康失學後,去放鴨是他生活的重要內容,他是不能迴避的;在孤獨中,鴨羣是他的夥伴,他也只能從鴨子身上得到心靈的安慰;在風雨中他保護鴨羣,感到成長的艱辛和喜悅;最後鴨子下蛋,不僅是放鴨的成果,也是杜小康人生的一段成果,其中的甘苦都化在“下蛋了”的驚喜中。

三、板書設計

可取之處

1、轉換人物角度,利用朗誦,讓學生更加感同身受。

2、將人物心理、環境描寫等分析融爲一體,有助於學生整體把握文章內涵。

不足之處

由於時間限制,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不是很到位。

孤獨之旅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體會小說中環境描寫對錶現人物性格的作用,品味小說精美傳神的語言。把握杜小康這一人物形象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

理解小說內容,理清故事情節,體會標題含義,把握課文主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悟人物的成長曆程,擴展視野,豐富情感體驗,樹立堅定信念,培養戰勝困難的勇氣。

學習重點

理解小說內容,理清故事情節,品味小說精美傳神的語言。

學習難點

體會小說中環境描寫對錶現人物性格的作用,把握小說主題。

學法指導

誦讀法:反覆誦讀,進入作品情境,理解課文內容。

體驗法:在研讀中聯繫生活實際,體驗成長的感受,加深對文章主旨的理解。

教學過程

有人在陽光下成長,有人在風雨中成長;有人在無憂無慮中成長,也有人在痛苦中煎熬成長……成長有成長的快樂,成長有成長的煩惱。一提到“孤獨”二字,我們總會感到淒涼、酸苦。有一個少年,因家道中落而失學,跟隨父親到蘆葦蕩放鴨。今天,讓我們走進他的世界,感受他的成長曆程。

一、助學資訊

1、作者簡介:

曹文軒,當代作家。1954年生於江蘇鹽城農村。1974年考進北京大學中文系讀書,後留校任教。現任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著有《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紅瓦》。本文節選自長篇小說《草房子》。

2、背景介紹:

這是一部關於少年成長的長篇小說。本文節選部分寫的是不幸少年杜小康與厄運抗爭時的悲愴。

二、字詞積累

1、讀準字音。

嬉鬧(x238;) 摻雜(ch226;n) 撩逗(liáo) 眺望(tiào)

凹地(226;o) 膽怯(qiè) 戳破(chu244;)撅斷(jǖē)

2、理解詞語。

厚實:豐富、富裕。

撩逗:挑逗、招惹。

驅除:趕走,除掉。

歇斯底里:形容情緒異常激動,舉止失常。文中指暴風雨來勢猛烈,超乎平常。

一落千丈:形容地位、景況、聲譽等下降得很厲害。

三、整體感知

1、通讀課文,概括文章故事內容。

杜小康和父親一起去放鴨子,經受磨難,逐漸變得成熟、堅強的故事。

2、理清小說故事情節。

家道中落,隨父放鴨(開端)——撐船趕鴨,出到葦蕩(發展)——葦蕩遇雨,經受考驗(高潮)——與鴨共成長(結局)

a、細讀課文,找出文中描寫杜小康心理活動的語句,理解他的心路歷程,體會他由不成熟到成熟的成長之旅。

不同階段不同心理感受

離開油麻地,出發時茫然和恐懼

到達目的地——蘆葦蕩害怕和膽怯

在蘆葦蕩安靜下來孤獨

在蘆葦蕩時間一久不會再忽然地恐慌

經歷暴風雨後堅強

b、對杜小康來說,文題“孤獨之旅”中的“孤獨”是從哪些方面體現出來的?

情感世界的孤獨:杜小康離開學校,沒有同學間的情感交流;遠離人羣;與父親沒有共同語言,缺乏心靈的溝通和交流。

面對自然環境的孤獨:離開村莊,來到一個無比廣闊而又神祕莫測的大自然,幼小的心靈感覺到了巨大的孤獨。

對未來前途的恐懼:漫漫放鴨路,何處是盡頭?

c、賞讀課文,品味文章的環境描寫。

文章的自然環境描寫很多,也很精彩,可以說是本文的一大特色。用勾畫批註的方法,找出文中描寫環境的語句或段落,說說這些景物描寫有何作用?(提示:鴨羣、蘆葦蕩、暴風雨)

1、鴨羣

(1)鴨羣在船前形成一個倒置的扇面形,奮力向前推進……船首是一片均勻的、永恆的水聲。

突出划船趕鴨子的速度很快,烘托了父子倆對前途的茫然無助的心情。

(2)鴨們十分乖巧……知道一老一小都還在船上,才又將頭重新放回翅膀裏。

以鴨子“無家”“漂流”及對唯一的小船的依靠烘托出父子倆此時孤獨、恐懼、無依的心理。

(3)鴨們也長大了,長成了真正的鴨。它們的羽毛開始變得鮮亮,並且變得稠密,一滴水也不能潑進了。公鴨們變得更加漂亮,深淺不一樣的藍羽、紫羽,在陽光下猶如軟緞一樣閃閃發光。

以鴨子的成長象徵着小康的成熟,深化了小說主題。

2、蘆葦蕩

這纔是真正的蘆蕩,是杜小康從未見過的蘆蕩……杜小康有一種永遠逃不走了的感覺。

這樣無邊無際的蘆蕩渲染了氣氛,更增添了主人公內心的恐懼和害怕。

3、暴風雨

一大早,天就陰沉下來……四下裏,一片呼呼的風聲和千萬支蘆葦被風折斷的咔嚓聲。

可怕的暴風雨讓本來孤獨恐懼的主人公更加陷入恐慌之中,但也正是有了這暴風雨,讓杜小康體驗了真正成長的過程,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

小結:本文以較大的篇幅描寫鴨子,以鴨羣的變化折射杜小康的成長;以蘆葦作爲人物心理變化的見證;暴風雨成了杜小康成長的催生力量。面對蘆葦蕩中極其可怕的暴風雨,杜小康在暴風雨中搏鬥,表現了成人般的勇氣與堅強;文章出色的自然環境描寫爲人物的成長提供了廣闊的背景和舞臺,對錶現杜小康的成長起到了烘托、暗示、促進、推動的作用。

(一般小說環境描寫的作用:①渲染氣氛;②烘托人物形象;③推動情節發展;④深化作品主題。)

四、精讀課文,探究杜小康這個人物形象。

面對眼前的環境的孤獨與寂寞,杜小康的心理由恐慌、膽怯、害怕最終走向了堅強。經過這一段心路歷程,杜小康變得堅強、勇敢,成熟起來了嗎?你眼中的杜小康是怎樣的一個人呢?請談談你的看法。

他是一個不怕困難,勇敢堅強的少年,懂事,有責任心,堅毅勇敢、通情達理,理解父母苦衷,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從幼稚、軟弱、戀家的孩子成長爲一個心靈成熟、堅強的男子漢。

文章主旨

困難和挫折,往往是人成長的催化劑。結合現實,談談本課給了你哪些收穫?

(1)人克服了困難,戰勝了困難,取得了勝利;並且使自己在鬥爭中成熟堅強起來。

(2)課文告訴我們:人除了要戰勝大自然外,更重要的是要戰勝自我。

(3)小說啓迪我們:少年要面對困難,而不是躲避困難。最終贏得了勝利,會有一種自豪感和成長感。

(4)人由幼稚到成熟,這是生命中的一種渴望與追求。困難和挫折,往往是人成長的催化劑,使人成熟、奮進。

教學板書

孤獨之旅曹文軒

開端:家道中落,隨父放鴨

發展:撐船趕鴨,初到葦蕩

情節

高潮:葦蕩遇雨,經受考驗

結局:與鴨共成長

人物:杜小康——經受磨難,逐漸成熟成長

鴨羣

環境蘆蕩 人物成長的廣闊背景

風雨

環節五

跟着杜小康走完了這段孤獨之旅,我想我們每個同學的內心一定品嚐到了孤獨的味道,酸甜苦辣鹹盡在其中。接下來,老師請同學們來品嚐幾份孤獨,然後想想杜小康的孤獨是否引起了你的共鳴,拿起筆寫寫你的孤獨體驗。

1、把自己親身經歷過“孤獨”的故事在全班進行交流。

2、每位同學用“孤獨是……”寫一句話,在全班做一次朗誦。

3、課後閱讀曹文軒的《草房子》。

教學反思

本文以第三人稱進行寫作,且小說內容與學生生活距離較遠,給學生的理解造成了障礙。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用“代入式”進行閱讀,假設自己就是杜小康,設身處地理解杜小康的心理感受,對學生掌握小說主旨、理解題目含義都有很大的幫助。聯繫現實生活,體現新課標要求,注重學生的“感受”和“體驗”,激發學生興趣,培養探究意識。

孤獨之旅教案 篇7

教學目的

1.學習小說的細節描寫和環境描寫對錶現人物和主題所起的重要作用。

2.品味體會小說的語言特色。

3.讓學生試着體會主人公心理的變化過程。4.教學生學會長大、學會在平時的待人接物中體會成長。

●教學重點難點

品味小說的細節描寫和環境描寫對錶現人物和主題的重要作用。

●教學方法

朗讀法、引導法。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二、學生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1.學生默讀全文。

2.指名學生複述課文基本內容。

3.指名學生朗讀課文(部分精彩段落)。4.概括課文內容和主題。

三、品讀文章,分析人物形象。

1.學生迅速默讀課文中有關杜小康的段落,找出文中有關描寫杜小康成長過程的細節。

2.思考:隨着故事情節的發展,杜小康的心理是如何變化的?

3.討論交流:請學生按照下列句式說一段話:我認爲杜小康是這樣成長起來的: 。

4.學生髮言,發表自己的看法。

5.思考:請你給課文換一個標題,並比較自己所換的標題與原標題,哪一個效果更好?爲什麼?

四、尋讀課文美點,深入賞析。

1.學生速讀課文,找出文中有關景物描寫的片段。

2.學生自由朗讀這些景物描寫的片段,然後選取自己認爲寫得最好最妙的一個段落放聲朗讀。

3.指明學生朗讀自己所選定的段落,然後說說自己朗讀它的理由。

4.用同樣的方法賞析有關細節描寫的片段。

五、結束語:

成長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歡樂喜悅,也有悲哀煩惱,這就是生活。在我們的人生中,成長是永恆的主題。但願我們的同學們都能譜出一首健康的成長歌,長成一棵堅強獨立的大樹。

六、佈置作業:

生活的磨礪,暴風雨的洗禮,讓杜小康長成了小小男子漢。在你的生活道路上,又有着一些怎樣的人和事影響着你的成長,給予你有益的啓示?

七、板書設計:

人物 情節 環境 語言

杜小康 開端:因家庭經濟困難而不得不輟學去放鴨。 鴨羣 生動

恐慌 發展:與父親撐船趕鴨去蘆葦蕩的經過和感受 蘆蕩 傳神

孤獨 高潮:與父親在蘆葦蕩中遇到暴風雨的情景。 風雨 意味

堅強 結局:鴨子長大了,杜小康也“長大”了。 深長

標籤:教案 孤獨 彙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