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世說新語》優秀教案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世說新語》優秀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世說新語》優秀教案

《世說新語》優秀教案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積累文言實詞,理解文義,背誦課文

2、過程與方法:在誦讀中明義,在研討中明理

3、情感態度價值觀:在和睦、輕鬆、融洽的氣氛中感受親情。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積累文言實詞。品析文中人物的語言,培養多角度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

我們中國曆出現過許許多多聰穎機智的少年兒童,關於他們的故事,至今流傳。你知道哪些關於機智兒童的故事呢?(如曹衝稱象,司馬光砸缸,甘羅十二歲做宰相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紹兩位這樣的古代少年,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他們,和他們交個朋友。現在我們就來學習《世說新語》兩則其中的第一則《詠雪》。

二、探索新知

(一)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課前佈置學生預習,指名介紹作品作者。(出示課件)

2、聽課文錄音,把握節奏,體會語感。

3、根據所聽錄音及文意給課文斷句。

4、理解加橫線的重點詞語。

5、用現代漢語複述故事。

(二)品讀課文,研討問題。(四人小組合作)

思考問題:(出示課件)

1、“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議”短短的十五個字,涵蓋的內容卻相當多,這一句都交代了什麼內容?

2、“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氛圍?

3、文章結尾交待了謝道韞的身份,有什麼用意?小組中選出代表發言,師生交流。

明確要點:

1、交代了時間(寒雪日)地點(內集)人物(謝太傅與兒女)事件(講論文議)

2、營造了融洽,歡快,輕鬆的家庭氣氛。此問是開放性的,說“家庭氣氛”也不限於列出的那些詞語,能從整體上感知此刻的家庭氣氛更好。答案可從“融洽”“歡快”“輕鬆”中任擇一兩個。

3、這是一個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讚賞道韞的才氣,古人稱謝道韞爲才女,曰“詠絮才”就是從這裏來的。

4、你認爲謝道韞和胡兒的比喻哪一個好呢?

討論並歸納:有兩種不同的意見。

(1)認爲“撒鹽”一喻好,雪的顏色和下落之態都跟鹽相似,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風中往往上揚,甚至飛得很高很遠,跟雪花飄飛方式不同。寫物必須首先求得形似而後達於神似,形似是基礎。因此說,“撒鹽”這一比喻用得好。

(2)認爲“柳絮”一喻好,它給人以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正如英國大詩人雪萊所說,“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而“撤鹽”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蘊——在空中撒鹽幹什麼呢?且形象不美。好的詩句要有意象,“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所以說“柳絮”一喻好。

5、對文中“公大笑樂”一句有不同解釋,你有何看法?

①對兩個答案都表示滿意;

②“笑”前喻,“樂”後喻;

③爲“柳絮”一喻而“笑樂”

(三)歸納主旨:詠雪講的是晉朝文學世家謝氏家族裏的一個故事。在一次家庭聚會中,謝道蘊表現出了詠絮之才。

(四)背誦課文,熟讀成誦(出示課件,根據情境增強記憶)

三、拓展延伸

你還能想出哪些詠雪的詩句?(積累詩句)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毛澤東)

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消(張渭)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李白)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杜甫)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韓愈)

四、課堂練習

五、佈置作業。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讀準節奏、讀出韻味、讀中質疑、讀後思辨

過程與方法:師生同讀、同議、同講、同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朗讀中培養語感,在品讀中感受親情。在情境中感受機智、在選擇中學會做人。

教學重點: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難點:多角度拓展學生的思維。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我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從前,在項羽的麾下有個將軍叫季布,因爲他多次圍困劉邦,在項羽兵敗後,劉邦便出千金捉拿他。由於季布平時重,深得人心,所以人們冒着誅九族的危險來藏匿他。當時楚國流傳着這樣一句話:"得黃金百兩,不如得季布一諾"最後劉邦只好特赦了季布,並升他爲江東太宗。這就是“一諾千金”和“季布一諾”的典故。可見,誠信是多麼重要啊!今天就來認識一個不守信用的人,讓我們來看看我們的小元方是怎樣對待他的吧!(出示課題)《陳太丘與友期》。

二、探索新知

(一)整體感知

1、聽課文錄音,注意字音和節奏。(強調“尊君在不”中的“不”讀音)

2、學生齊讀已劃出節奏的課文。

3、理解重點詞語

4、對照重點詞語及工具書理解全文意思。

(學生查閱工具書,互相交流,並推選代表講述課文大意)

5、師生交流,共同把課文譯成現代漢語

(二)合作探究

1、分角色朗讀課文,要求把握人物對話的語氣、表情,注意節奏。

2、同學互相評價。

3、四人爲一組合作學習,質疑解惑。小組內解答不了的另推薦一箇中心發言人作好記錄,提出問題全班討論。

歸納問題:(1)元方是怎樣反駁“友人”的,他的反駁有說服力嗎?

(2)你認爲文中的“元方”和“友人”分別是什麼樣的人?

明確:(1)元方針鋒相對,指出“友人”的“無信”“無禮”,義正辭嚴,使得“友人”“慚”最後“下車引之”。

(2)元方是機智聰敏,善辯,懂禮識儀的人;友人是無信、無禮但卻知錯能改的人。

4、多角度探究: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結合文中內容,說說你的看法。(出示課件)

明確:A、不失禮(客人得知太丘已離去,不反省自己的過失,反而怒責太丘,語言粗野,不堪入耳;陳紀則針鋒相對,指出對方“無信”、“無禮”,義正而辭嚴,逼得對方無言可答。所以,這一則的核心是“無信”、“無禮”,宣揚的是正直不阿,爲人正派的品格。不失禮,因爲是“友”失禮在前,先不尊重元方的父親。

B、失禮(因爲“友”畢竟是與父親平輩,不應不尊重長輩。應該始終有禮貌,不能對客人置之不理,要給人以改錯的機會,允許人家道歉。不要管大人之間的事)(圍繞AB中的任何一點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5、按着這個多角度的思路思考下去,你來給故事重新安排情節。

a、元方回答友人的句子可以改爲“我的父親是‘非人’,你與我父親爲友人,那你也是‘非人’啊!”

b、元方原諒了友人,帶着友人去找他父親去了。

三、嘗試反饋

1、積累成語:你能說出包含有以下字的成語嗎?(出示課件)

2、積累名言。你能說出關於講誠信、懂禮貌的名言嗎?(出示課件)

示例:

只有首先做到言出必行,你的話纔有信用。——(波斯)昂蘇爾瑪阿里

人生在世,如失去信用,就如同行屍走肉。——(英)赫伯特

履行諾言是名譽的標誌。——(法)諺語

禮貌無需花費一文,卻能贏得一切。——(英)瑪沃蒙塔古

四、歸納總結:談一談你這堂課的收穫?

中華古詩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走近它,熟讀它,背誦它,讓它根植於我們的心靈,伴隨我們成長!

《世說新語》優秀教案2

一、教學目標

(一)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文言小說的一般方法。

(二)引導學生認識到“誠信”是立世之本。

(三)激勵學生進行創造性閱讀。

二、課時安排

2課時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

1.講述故事

同學們,老師小時候聽過一個故事,至今記憶猶新。你們想不想聽聽這個故事呢?(教師講述“曾子殺豬”的故事,注意技巧,恰當運用形體語言,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爲後面學生複述故事作鋪墊。)大家知道這個故事的題目嗎?大家想想,老師爲什麼會對這個故事如此刻骨銘心呢?(引導學生說出故事蘊涵的道理。)

2.匯入新課

“誠信”是立世之本,中華民族歷來就是一個講求誠信的民族,在我國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流淌着許許多多的諸如“曾子殺豬”這樣的誠信故事,今天就讓我們擷取其中的兩朵浪花,伴隨着古人的足跡,去尋訪誠信的真諦吧!

(二)簡介《世說新語》及其作者

(三)指導學生了解學習文言小說的一般方法(板書)

1.清除障礙,順暢朗讀。

2.理解字句,整體感知。

3.複述故事,推究內涵。

4.審美評價,勇於創新。

解說:

①對照註釋,藉助工具書,掃除文字的讀音障礙,特別要注意多音字、通假字的讀音,推敲每一句的朗讀停頓;

②調動原有的積累,運用工具書,透過合作學習,疏通文意,理清故事情節;

③在對原文正確理解的基礎上,能用自己的語言講述故事,推究作者的創作意圖;

④小說的審美評價是多方面的,就初中學生而言,最主要的是對作品中的人物進行審美評價。要讓學生知道評價人物的根據是人物的言行,評價人物的標準是正確的、人們公認的思想道德準則。要鼓勵學生多角度審美,說出自己的獨特體驗。

(四)組織學生學習《期行》

1.引導學生進行文言小說第一階段的學習。

(1)注意下列加下畫線字在文中的讀音。

期(qī)行尊君在不(fǒu)

(2)學生自讀課文,推敲朗讀停頓;指名朗讀課文,師生共同修正;齊讀課文。

2.引導學生進行文言小說第二階段的學習。

(1)請學生翻譯課文。(可一人一句,要講清重點字句。)

(2)透過討論,梳理故事情節。(可板書)

開端:期行不至,太丘捨去。

發展:客問元方,怒罵太丘。

高潮:元方駁客,無信無禮。

結局:客慚下車,元方不顧。

3.引導學生進行文言小說第三階段的學習。

(1)同座學生互述故事,推薦優秀者上講臺表演。(要求表演的學生注意體驗開始時教師講故事的語氣、神態,力求能夠繪聲繪色。)

(2)討論:作者創作這個故事,目的是爲了讓人們明白怎樣的道理呢?

明確:告訴人們誠信是立世之本,要人們做一個守信的人。(學生回答意對即可。)

4.引導學生進行文言小

說第四階段的學習。

《期行》這則文言小說短小精悍,但故事情節完整,人物也刻畫得栩栩如生。你能否就文中一兩個人物的言行,說說自己的看法呢?(學生自由發言,如果學生說出陳太丘、元方有做得不妥的地方,“客”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的,教師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

(五)小結

同學們,這堂課老師給大家介紹了文言小說的一般學習方法。大家的悟性很高,順利完成了《期行》這篇文言小說的學習任務。下一堂課,我們將學習《乘船》,老師想放開手,完全由你們自己來學習這篇文言小說,大家有沒有信心完成學習任務呢?

(六)佈置作業

1.回家將《期行》這個故事講給你的父母聽,請他們給你評判打分。(優、良、中、差)

2.如果你是學習小組的牽頭人,你將如何組織你的小組成員按照老師介紹的學習文言小說的一般方法,來學習《乘船》?請你設計一份內容具體、切實可行的學習方案,準備競選《乘船》學習小組的牽頭人。

第二課時

(一)回顧文言小說的一般學習方法

(二)小組學習《乘船》(每組以6至8人爲宜,由學生自己主持,教師巡視指導)

1.各小組交流學習方案,選定方案優秀者爲本小組學習牽頭人。

2.取長補短,小組成員共同修改完善學習方案。

3.按照確定了的學習方案,小組合作學習《乘船》,疑難問題可求助老師。

4.展示學習成果。(可採用電視上常見的知識競賽的方法,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給予鼓勵性的打分。)此文轉自淘.教。案網

(1)課文朗讀展示。(每小組出1人,人選由其他小組任意指定。)

(2)字句理解展示。(爲了便於突出重點,可由教師出題,各小組搶答。)

(3)故事複述展示。(由各小組推選1人蔘加。)

(4)故事內涵展示。(各小組在整理好答案後,選定1人公示,意思正確就可以給分。)

故事內涵:這個故事告訴人們,一個人要對自己說過的話負責,不能輕諾寡信。

(5)評價審美展示。(讓學生們評判華歆與王朗誰“優”誰“劣”。各組自由發言,言之有理,言之有據即可。不同觀點可以展開辯論,看法新穎獨特的要給予加分鼓勵。)

(三)教師對各組的學習情況進行評點(從鼓勵的角度,肯定各小組的學習成果,同時對學生們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也要中肯地指出,以利以後的學習)

(四)佈置作業

1.回家將《乘船》的故事講給父母聽,請他們評定等第。

2.就這次小組學習中的得與失,寫一份200~300字的體會。

3.課後蒐集兩個以上有關誠信的小故事。

《世說新語》優秀教案3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瞭解有關《世說新語》的文學常識。

2.文言文詞句的翻譯。

(二)能力訓練點

閱讀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並能概括其性格特徵。

(三)德育滲透點

從古人身上學習吸取做人的道理:人應謙虛;與人相處應落落大方,有禮有節,誠實守信。

(四)美育滲透點

透過學習作者絢麗多彩的文筆,體會其遣詞的雋永。

二、學法引導

學會翻譯古文,變單爲雙,聯想推敲補充省略調整詞序,語句通順忠實原意。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藉助課文下面的註釋,疏通文意,借鑑現代文人物分析方法分析古文中人物形象。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1.製作投影解決字詞。

2.學生準備抽取三則中一則表演課本劇。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教師介紹《世說新語》的有關知識在文學史上的地位等。

2.示投影讓學生解決字、詞問題,教師點撥分析形象。

3.學生認真預習、疏通文章大意。

七、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明確目標

1.準確把握重點字、詞。

2.流利地翻譯全文,達到自動講述故事的程度。

(二)整體感知

《世說新語》亦稱《世說》是我國最早的一部筆記小說集,也是同類小說中的代表作。有許多作品,批判黑暗,諷刺奢淫、表彰善良,全書語言精練,善於透過一言、一行來刻畫人物肖像和精神面貌,意味雋永,今天我們一同學習《世說》三則故事,體會作者遣詞造句,塑造人物的獨特語言風格。

(三)教學過程

1.介紹作者劉義慶的有關知識以及《世說新語》這部小說的特色。

2.檢查預習出示字、詞、翻譯,點撥重點詞義。

3.要求學生根據書後註釋翻譯三則的故事。

附:譯文:

小時了了 大未必佳

孔融十歲的時候,跟隨父親來到洛陽。當時李膺元禮頗負盛名,擔任着司隸校尉,到他們上拜謁的,都必須具有清望的名士和他本人的親戚才能夠通問拜見。孔融到了李膺府第門前,對宋門的僚屬說:“我是李太守的親戚。”僚屬通報李膺,引他在李膺面前坐下。李膺問他說:“你和我有什麼親戚關係呀?”孔融答道:“當年我的.祖先孔仲尼與大人的祖先老子有師徒之好,因此我與大人世世代代都有這樣的友好關係。”李膺和他的賓僚們沒有一人不爲他的聰敏感到驚奇。太中大夫陳韙隨後入堂,賓僚們把孔融的話講給他聽,陳韙說道:“小時候十分聰明的孩子,長大後未必聰明。”孔融應聲說:“想必您小的時候也一定十分聰明。”陳韙被說得一時無言以對。

陳太丘與友期

陳太丘(陳實)和朋友約定正中午時見面,一同外出。過了約定的時間,朋友仍然不來,陳太丘便徑自走了。他走後朋友纔來。他的兒子陳元方當時才七歲,正在大門外玩耍,朋友便問元方:“你父親在家嗎?”元方回答說:“等您很長時間不見您來,已經走了。”這位朋友便發火罵道:“真不是人!和朋友約好一同外出,卻扔下朋友自己走了。”元方便說道:“您和家父約定正中午見面,到了時間您卻不來,這是不守信用;對着孩子罵他的父親,這是沒有禮貌。”朋友聽後感到慚愧,便從車上下來向陳元方引咎道歉,元方進入大門不再理他。

魏武將見匈奴使

魏武帝曹操準備接見匈奴的使臣,他自以爲形貌醜陋,不足以雄震遠國,便讓崔琰代替自己,他卻握刀站立在崔季珪的牀頭。接見結束後派間諜詢問匈奴的使臣說:“魏王這個人怎麼樣?”回答說:“魏王聲望很高,非同凡響,可是站在牀頭那個握刀的人,這纔是真正的英雄啊!”曹操聽到這話,派人追趕殺掉了這位使臣。

4.教師再就每一則中重點的難以翻譯的語句再重點檢查落實到位。

(四)總結、擴展

教師點評翻譯的優劣,概括指導古文譯法:變單爲雙,聯想推敲補充省略,調整詞序,忠實原意。

(五)佈置作業

課後練習二

附參考答案:1.奕世:累世 世世代代 2.引:拉3.顧:理睬 4.乃:纔是

思考

1.三則故事分別表現主人公怎樣的性格。(用一句話概括)

2.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

3.體會三則故事的語言特點。

第二課時

(一)明確目標

1.分析人物性格。

2.體會語言特色。

(二)整體感知

《世說新語》是我國最早的一部筆記小說集。全書語言精練,往往透過寥寥數語就能把一個人的思想,面貌生動地勾畫出來,給人以深刻的印象。魯迅稱它“記言則玄遠冷峻,記行則高簡瑰奇,下至謬惑,一資一笑”。

(三)教學過程

1.讀課文,分析人物性格。

孔融:聰明機智

陳元方: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曹操:好猜忌、嗜殺、殘暴。

2.小說透過人物的哪些方面的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的?

孔融:語言描寫

對守門人所言:初步展示(開始)

與李膺對話:逐步表現(發展)

回陳韙之語:進一步表現(高潮)

陳元方:語言描寫

曹操:行動描寫

使…代;自…立→今間諜問→聞之,追殺

3.讀《世說新語·排調·第二十五》這則故事,體會語言特色

謝公(人名)始有東山之志(指優遊山林的意願),後嚴命屢臻(下達)勢不獲已(看情勢無法實現自己的願望了),始就桓公司馬。於時人有餉桓公藥草,中有“遠志”。公取以問謝:“此藥又名‘小草’,何一物而有二稱?”謝未即答。時郝隆在座,應聲答曰:“此甚易解:處則爲易‘遠志’,出則爲‘小草’”。謝甚有愧色。桓公目謝而笑曰:郝參軍此過乃不惡,亦極有會。(話說得極有意味)

思考:

①謝安聽了郝隆的話後感到慚愧的原因。

②本文語言特色。

附參考答案:

①謝安始有東山之志,可後來畢竟出山爲官了。郝隆所志處山則這處山爲“遠志”,出山則爲小草。因此謝安“出山”則爲小草。

②語言雋永,意味深長。

遠志:名爲藥名,更指人的潔身自好的志向。

(四)總結、擴展

1.《世說新語》善於透過特徵性的細節勾勒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使之栩栩如生。

2.善於把記言、記事相結合。

3.語言精練含蓄,雋永傳神。

(五)作業

課後練習一

(六)板書

曹操:猜忌,嗜殺—行動刻畫

八、背景知識與課外閱讀

《世說新語》

這是一部博大精深、體例完備的古典小說。此書問世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悠久歷史。因該書取史翔實,記敘簡練,啓人之智。爲歷代帝王所愛,也是專家學者研究,仿作的楷模。魯迅先生稱之爲志人小說之集大成者。原書共八卷,劉考標註本分十卷,今傳本分作三卷36門類計1130個故事。全書分德行、言談、政事、文學等36個門類,內容十分精湛,涉及政治、經濟、文化、自然和社會各個方面,描繪出一幅多彩多姿的歷史畫卷。人物塑造無不刻畫入微,引人入勝。

劉義慶(403-444),他出身在一個在官宦家庭,爲南朝宋的宗室。叔父是宋武帝劉裕,父親被封爲長王,後劉義慶過繼於臨川烈王劉道規嗣子,襲封臨川王。劉義慶雖然生長在王室官宦的家庭,但他生活簡樸、勤奮好學、博覽羣書,受過嚴格的正統教育。他愛好文學,著述很多。以《世說新語》流傳最廣。

《世說新語》優秀教案4

教學目標:

知識儲備點:

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能力培養點:

賞析文中簡練生動的語言。

用自己的觀點評價文中的人物形象,

情感體驗點:

體驗偶得佳句的喜悅與被小孩批評的不自在。

教學重、難點:

1、《詠雪》中兩個喻雪的句子哪個更好,爲什麼?

2、《陳太丘與友期》中元方有什麼樣的性格特徵?

課文類型:講讀課文

教學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具準備:投影儀、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內容及步驟:

課前兩分鐘訓練(講故事)

請一名同學講述“司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匯入新課:

同學們,其實像司馬光這樣聰明的中國古代少年還有很多,如四歲畫畫的王冕、七歲做詩的曹植、十二歲做宰相的甘羅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紹兩位這樣的古代少年,他們是誰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他們,和他們交個朋友。

學生簡介作者及作品,教師補充。

[參考資料]

《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古代小說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爲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世說新語》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誦讀課文

教師教讀

(由於學生文言文知識不夠,誦讀可能有一定困難,所以,教師要一句一句教讀。教師教讀時,要求學生邊聽邊注意正音和句讀,把握感情基調,體會語感。)

學生自由練習朗讀。要求把握人物對話的語氣、表情,注意節奏。

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要加以指導,如句讀、語調等。重點突出“讀”的環節,力爭當堂成誦。

(過渡)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要求複述,爲疏通課文打好基礎。學生四人小組複述,也可以全班交流複述。

疏通文意

教師要求學生對照註釋,默讀課文,疏通文意,採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詞句記錄下來,如重點詞語:“俄而”、“欣然”、“擬”、“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詞句讓學生提出來,全班一起討論解決。必要時;教師精講點撥。(教師要提示學生運用以前學過的加字法、換字法疏通文意。)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師導學

①以小組的形式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由學生質疑、討論、解疑,教師巡迴指導。

②要求學生寫下討論筆記。把研討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難度的問題,以小組爲單位,推選代表提出。全班討論,得出結論。必要時,教師加以點撥。(可不必考慮學生提出問題的順序,教師靈活把握,如重點問題尚未提出,可由教師提出。)

《詠雪》問題組:(可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而定)

a、“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氛圍?

b、聯繫上下文,“兒女”的含義與今天有什麼不同?

c、文章結尾交待了謝道韞的身份,有什麼用意?

多媒體投影下大雪的畫面(讓學生觀察畫面,再討論分析。)

d、撒鹽空中、柳絮因風起兩個比喻,哪一個更好?同時說說還可以用哪些事物來比喻雪。積累幾句詠雪的名句。

學生從不同角度回答,教師給予鼓勵。對於詠雪的名句,讓學生拓展思維。

[教師導學]

以上的學習,同學們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習得很好。運用以上的學習方式學習下一篇,希望同學們的收穫更大。

《陳太丘與友期》問題組:

a、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稱謂有什麼不同?

b、“期日中,過中不至”說明陳太丘的朋友是個怎樣的人?元方義正辭嚴地指出了父親的朋友的哪兩點錯誤?

c、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

d、多媒體放一段錄像,讓學生指出其待人接物的一些錯誤,如無條件,可讓學生討論:家裏來了客人,家長不在家,你是怎樣接待的?談談你的具體做法。

作業佈置:

①完成課後練習

②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再查閱《世說新語》,講給其他同學聽。

板書設計:

陳太丘與友期

短小精悍、耐人尋味 簡練生動、針鋒相對

(人物)

語言、動作、神態

教學後記:

從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入手,聯繫生活實際,注重所學知識的運用,是這節課的重要的內容。閱讀淺易日文言文,積累文言詞語,學習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有助於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標籤:教案 世說新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