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世說新語讀後感優秀範文

讀後感2.47W

從《世說新語儉嗇卷》中的四個故事說起。

世說新語讀後感優秀範文

《世說新語儉嗇卷》中有九個晉人儉嗇的故事,其中有四個是說王戎。

一:王戎擔任司徒時既貴且富,在京城的首善之地都數一數二。王戎親自掌管田契,經常與夫人在燭下計算財產。

“舊時王謝堂前燕”說的是琅琊王氏在東晉極盛之時。在西晉琅琊王氏並不是一流的門閥,河東裴氏、穎川荀氏的聲望當時都比琅琊王氏要稍高一些。雖然,閥第的品評中,主要是看指祖先的仕宦情況和爵位高低。但財富也是世家豪門間社交的一個重要方面。

儒家倫理統治中國的期間,提倡“仁、義、忠、孝”,表面上很看不起錢,其實都是很虛僞的。自孔夫子起,儒生就是一個個官迷,而在中國古今歷史上,權、錢一直是相通的。想作官和想發財就是一回事。

以現在的觀點來看,擅長理財,理所當然是一個極大的優點。

二:王戎家中有棵很好的李樹,王戎賣李子時,怕別人得到種子,就事先把李子的果核鑽破。

這類似於現在的“技術產權”的保護意識,何過之有啊?王戎是一位超前於時代意識的偉大理財家。

中國古今一些知識分子的酸氣要不得,思想中有仇富意識,歧視種種勤勞致富、合法謀利的行爲。潛意識裏,這是種忌妒,因爲自身理財無能,不能合理合法的佔有財富,於是整天怨天尤人。

三:王戎之女嫁給河東裴頠時,向王戎借了數萬錢,很久沒有歸還。女兒回來省親時,王戎神色不悅,直到把錢還清才高興起來。

這是一種最合理的親人之間的借貸關係。親父子、親兄弟明算帳,何錯之有?

有錯也是欠債不還的裴頠的錯。

四:王戎的侄子成婚時,王戎只送了一件單衣,完婚後,又要了回來。

從表面上看,這個事例有點過份。

我可能扯一個並不恰當的事例:《水滸傳》中的武松是個殺人犯。因爲他殺了西門慶和潘金蓮。但絕大多數的人並不討厭武松,因爲武松犯法是情有可原的。

以此而推論,《世說新語》和《晉書》只片面地記載了王戎要回送出去的禮物這一個結果,但是對王戎叔侄之間的糾葛卻沒有提到。其中是否有隱情,也情有可原呢?

當然,可能有朋友會覺得這裏我對王戎的辯護有些牽強。

但是,大家要知道,王戎是何等風流的一個人物,豈會做出這種沒有品位的事情來?

王戎在竹林七賢中年紀僅比阮籍之侄阮咸稍大,能與大他二十餘歲的嵇康、阮籍交往的人。嵇康、阮籍是何等狂傲的人?嵇、阮對待俗人的態度是“傍若無人”和翻“青白眼”,一般人根本入不了他們的眼。

即使是山濤、王戎這些做官做到司徒(宰相級別)的人,也和嵇康、阮籍一樣,得魏晉之天地精華,是人中龍鳳。

嵇康公開與山濤絕交是爲了保護山濤。能夠放心託孤的朋友,情誼好到什麼程度?如果嵇康真地瞧不起山濤,大可以像對待鍾會一樣,冷口冷麪,那纔是最大的鄙夷。之所以大張旗鼓寫下《與山巨源絕交書》,只是爲了保護山濤。因爲像嵇康這種追求真正精神上的自由的人,絕對不會去幹涉別人的自由。

其實,在《晉書卷四十三王戎傳》中,就已經提到了王戎吝嗇到做作的行爲,是爲了在八王之亂前後這個中國最混亂的年代中的一種明哲保身的方法。

都是有先例的,秦代名將王翦率六十萬大軍滅楚之前,用請求賞賜田地來消除秦王政的疑心。司馬遷這個政治上失敗透頂的'太監,就用帶酸意的筆觸,批評了王翦沒有輔秦建德,固其根本。其實,身家性命都沒了,要虛僞的、名義上的“德”又有何用?

漢代名相蕭何向來在關中安撫、體恤百姓,深受百姓愛戴。可爲了消除劉邦的猜忌,也不得已強奪、賤買民間田宅自污名聲。這是因爲一般的小官吏,皇帝並不怕他們有野心,如有貪贓枉法行爲,常遭嚴懲。對於功臣名將,皇帝則主要是防止他們有野心,對於貪贓枉法那些“小事”,反不足輕重了。

王戎在中樞爲官的時候,楊駿、賈后、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東海王司馬越、成都王司馬穎這些權臣、君主,你方唱罷我登場。王戎能在這混亂的局面下,保全性命已經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更別說保持榮華富貴。但王戎做到了,以七十二歲的古稀之年壽終正寢,並在正史中留下了一段風流富貴傳說。

王戎的功業,雖然不足以與王翦、蕭何相提並論,但無疑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同一種人——道家黃老之術的傳人。

再翻《晉書卷四十三王戎傳》,可以發現王戎愛財,但並不是一個貪財的人。王戎之父涼州刺史貞陵侯王渾死後,其故吏贈錢百萬,王戎辭而不受,由此才顯名當世。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王戎節儉的生活作風、成功的理財手段實在是萬世楷模。

現在時常聽聞外國曆史上的猶太富豪、明清晉商極盡儉樸的紀錄,他們都像王戎一樣,都是些值得萬世師表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