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交際禮儀文書 > 稿件

《開國大典》評課稿

稿件2.11W

《開國大典》是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上冊的第26課。課文記敘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舉行開國大典的盛況,揭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偉大歷史意義。下面是小編爲大家蒐集的《開國大典》評課稿,供大家閱讀!

《開國大典》評課稿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在課程理念中,首先提出了新的語文"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爲一體".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體現三維目標呢盧雷老師《開國大典》的教學設計使我收到了很大的啓示.

一,創設情景,落實目標,培養能力

盧雷老師將情境創設貫穿課堂教學的始終.如:在課一開始,他就板書: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北京開國大典……讓學生在"開國大典"強加一個修飾詞,又讓他們把這些詞語連起來說一句完整的話.這樣的情景創設,既是讓學生對課文整體的感知,又是對學生進行概括能力的培養.在對課題了解,朗讀的同時,激發了學生學習的動機,起到了多重效果.

又如:在學習"會場佈置"這一部分,盧雷老師不是空洞的說教,而是當場在黑板上畫出了方位圖,一方面幫助學生理解了課文的內容,另一方面也爲學生的記憶創設了良好的氛圍.

透過師生間的交流活動,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又使學科知識結構,學生認知結構,學生能力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是實現學生在教學中認識主體作用的一次質的轉化.

二,加強朗讀,體驗感悟,激發情感

《開國大典》是一篇愛國主義的教育經典,但離現在甚遠,學生感受.盧雷老師遵循這一特點,關注語言,加強朗讀,引領學生層層體驗,激發他們的情感.

如:在學習"會場佈置"時,盧雷老師先用示意圖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接着讓學生抓住關鍵詞語反覆朗讀,加強指導,乃至複述課文,層層遞進,引發激情.這不僅把會場佈置清晰地留在學生的腦海裏,而且訓練了學生表達的順序和邏輯思維能力.

又如:在學習"宣告成立"時,盧雷老師讓學生透過聆聽聲音,觀看兩遍錄像,多種形式的朗讀,隨手繪畫地圖等,把感官和文字自然,有力地結合,讓學生在體驗中讀出感覺,讀出內涵,讀出激情,使朗讀發揮到了及至.這是語言和思想的自然統一,是有效指導和主動學習的有效統一,水到渠成地將課堂教學推向高潮.

每個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都是不同的,在個人成長過程中,透過模仿,嘗試和實踐體驗而逐漸習得的.教師們就是要透過創造有利於學生去認識,體會,嘗試的機會,讓他們在這種嘗試的實踐行動中形成個性化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認知,形成個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今天,在網上觀看了一堂語文課《開國大典》,整節課中盧老師能嫺熟地駕御課堂,做到師生互動,情感交融,充滿了感染力和親和力。在這節課中最大的亮點是:盧老師的板書和關注學生的朗讀訓練,讓每一位學生滿懷激情走進本文,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愛國熱情與民族精神。

一、盧老師教學文章的第二大段——天安門廣場的位置,天安門城樓的佈置和前來參加典禮的羣衆隊伍雲集“丁”字形廣場的情況。老師要求用“合作朗讀”的方法學習,同時要求學生在讀時注意老師的演示。此時,老師注重對學生讀的語氣及理解上的引導,讀出、讀好關鍵詞句,同時畫出方位。讓學生對說明的會場佈置一下子有了感性的認識,老師透過簡筆畫把這段課文的重點顯示出來了,從整體到部分,又回到整體。形象直觀地把學生帶入了情境,然後讓學生高聲朗讀,使學生自然深刻地理清了課文的脈絡。而後老師又指導學生複述,訓練學生思維能力和複述能力。最後大家齊讀,幫助理解記憶,激發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二、是句子教學。“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經過無線電的廣播,傳到長城內外,傳到大江南北,傳到白山黑水之間,使全中國人民的心一齊歡躍起來。”是《開國大典》中的重點句子,它集中表現了獲得了新生的中國人民無比激動、無比歡樂的思想感情,也是積累語言的好材料,值得學生熟讀成誦。老師在這一部分的教學中,再一次在黑板上畫出了一幅中國地圖,同時在圖上示出“長城內外”、“大江南北”、等位置,,讓學生融語言的蘊涵、形象內涵、情感內涵於一起,理解了全中國人民熱切的期待和快樂,透過反覆朗讀,不僅讓學生切實感受到了排比句的感染力,而且引領學生理解了語言,體味了語言的蘊涵。

總之,在這節課的教學中,盧老師利用直觀的板書,突出了重點,攻破了難點,運用不同的朗讀形式,使學生始終處於和諧的學習氛圍中。而且課上師生互動自然有效,學生在課堂中表現出學習的積極性也很高,充分體現了教師的指導作用,看了之後感覺受益匪淺。

林乃喜老師這一課是在三種模式下展開的一次公開活動。這次活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林老師能緊密的圍繞着課題的研究方式展開教學,從情境法和聯想法入手,完成自己的設計思路。教師課堂上播放“開國大典”的錄像片段,讓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到當時的壯觀場面,教師還根據錄像場面讓學生想象當時人們的心情。並且在上課的過程中,林老師的教學還同時體現着如下的優點:

教學中林老師能以學生爲主體,具有開放教學的思想。特別是在資源的採用上,充分利用模式三的資源,進行挖掘、整合,較好的體現了課題的研究方向。

匯入比較體現了層次性,從國慶日到北京,到開國大典,體現了詞語的指向意義。傳授課文的效果性還體現在能合理流暢的使用自己製作的課件。

教學方法上,教師能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運用使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教師的基本功也體現在可以用平實清晰的語言進行講解,能用熟練的操作進行演示、導讀,能用簡筆畫描繪出自己心中的天安門的場景。還有教師能利用方位詞,指導學生分清方位,且按照放方位詞語引導學生說完整的話。

我個人認爲,本課的教學也還存在一些值得商議的地方。

在教學思想上,課文的教授還沒有完全從教師的權威走向學生的探索。在教學中,教師設計的問題,不能完全的依靠學生的合作探究去達到目標,不少的地方是以教師的講解作爲過渡進行的。比如在教學“開國大典”這一個盛況部分時,教師提出了問題“那些自然段寫出典禮部分的內容的?哪些內容寫人們的`激動的?”教師佈置同學自由讀書,然後回答。學生對於典禮的概念沒有很明白,所以回答起來就有些亂,其來回答的同學各有其說。這時候,教師沒有意識到學生是由於同學對於“典禮”的概念沒有弄清楚,而是採用了自己更正同學的做法,還說,是這裏嗎?然後就告訴同學們在哪段哪段。

教學目標上,也沒有達到充分完成。這一節課,教師沒有完成既定的目標,原定的完成“典禮”部分的教學任務,由於問題的展開問題和教師的匯入問題,還剩下最精彩的部分沒有教學。

在教學程序的課堂結構安排方面,教師對於教學時間的掌控,存在一些疏漏,比如,教師與學生的活動的時間,我覺得教師的時間遠遠大於學生的活動時間,教師佔用了學生的時間;還有學生個人的活動時間和整班學生的活動時間分配也不是很均勻,學生個人活動時間較少了些;還有我覺得最大的問題,可能也是我們不少語文教師存在的課堂教學問題,就是優等生活動的時間過多,他們基本上包辦了課堂上的讀書和回答問題;由於結構上的安排,出現了教師教學前鬆後緊的局面。

本課的教學效果,沒有預想的那樣的好。體現在教學效率不是很高,學生的課堂氣氛不熱烈,參與的慾望不高,學生沒有真正的興奮起來。原因是教師沒有突出對學生思考過程的安排。

從課堂上來看,學生的受益面積沒有充分的大,回答問題的就是那麼幾個學生,好的學生學到了一些解決問題的辦法,不少學生跟着教師和好的學生在被動的轉。課堂的40分鐘沒有有效的被利用。

還有,在聽課的過程中,我有個想法,就是教師是不是過分依賴了多媒體的技術,從而設想,只要運用了多媒體技術,有了課件,就一定會上出一節好課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