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佛法經文 > 內經

內經的新發現

內經1.25W

《內經》的“整體觀念”強調人體本身與自然界是一個整體,同時人體結構和各個部分都是彼此聯繫的。下面是內經的新發現,和小編一起看看吧。

《黃帝內經》最完整地闡述了臟腑與經絡,臟腑與情志,臟腑與精神意志思慮智慧的關係。特別是點出了心臟和心神的主導功用。這種見地,在今天看來,仍然令人震驚古聖先賢的智慧。

然而,這些闡述,對於後人而言,仍然太籠統,大家各自解釋,雖然有基本的理解,但無法真正普遍通達利用。究其根源,先聖是用內視功能觀察內臟經絡,否則哪能知道這些東西,而後人幾乎都是天眼未開的“盲人”,能基本理解應用,已經算是很了不起了的少數高手了。

所幸兩千年之後的今天,毛友光教授在這方面又進一步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在毛淵珺老師的內視觀察配合下,深入細緻地闡述了臟腑與經絡等生命系統的各種現象。

毛友光教授,把這份系統觀察,歸納爲人體生命八大層次,涉及普通人的生命狀態,以及修行人的各種生命能量層次。

下面,我們先闡述臟腑與經絡、細胞的關係。

不懂【經絡與臟腑的關係】者,不是合格的中醫。

不懂【經絡與臟腑的關係】者,搞辟穀容易傷害。

不懂【經絡與臟腑的關係】者,修丹道很容易出偏。

然而,絕大多數中醫、修辟穀、修丹道者,恰恰不懂,這是很要命的。

毛友光教授30年的生命科學研究,有幾十項重大基礎科學發現,其中一項,就是發現了【經絡與臟腑的深層細緻的關係】。

1、人的臟腑,不僅僅是西方生物醫學視野下的一些細胞組織。在東方生命科學的視野下,在內視功能的觀察下,人的臟腑其實儲存着父精母血本神先天帶來的高等級能量。

2、臟腑的高等級能量透過經絡轉化爲低等級的能量(氣血之氣)滋養細胞。在淵灝潛能開發中,能夠內視細胞者,就能夠指導其觀察經絡。【如今全世界都在探討生命的能量,但有科學實證闡述的似乎只有毛友光教授這個體系。】

3、一般的食物可以轉化提取一部分氣供應細胞需要,但基本上無法補充高等級的臟腑先天能量。臟腑元能衰竭纔是致命的。

4、辟穀者,若沒有真正開啟吸收天地能量的通道或能力,而貿然辟穀,必然調用更多臟腑元能,以供應細胞所需的氣能。是否能平衡五臟能量,是否能利用飢餓疏通內在能量通道,尚且未知。【其實真正懂得“臟腑—經絡—細胞”的內在運作系統,就可以直接吸收宇宙能量轉換爲細胞能量,不必拖累臟腑,而且,臟腑自身的能量也可以修復,臟腑之間的平衡也是如此。】

5、最讓人感嘆的是,中醫學院關於經絡的發現,以前的教材還說是勞動人民一點點發現的,不知道現在的教材改過來了沒有。李時珍都說經絡需要內視來看,上古先人更是如此,記載無數。現代科學雖然能用同位素等方法檢測經絡,但遠未全面瞭解經絡的作用。

6、很顯然,沒有內視功能,根本發現不了完整的外部經絡,而且需要更高等級的內視功能下,才能看到內經絡系統。

7、內經絡系統的發現,臟腑與經絡、細胞的能量供應系統的發現,正是毛淵珺老師在內視功能下,配合父親毛友光教授作爲一名卓越科技工作者的研究指導下,系統觀察而獲得的。

8、真正的內視養生,必須能內視五臟、骨骼、丹田、經絡,乃至魂魄。

毛淵珺老師對臟腑與經絡、細胞的能量執行系統的大發現:毛老師對人體生命八大層次的發現,其中就包含“內經絡系統”的發現,以及"外經絡連通五臟與細胞的能量轉化執行關係"原理。黃帝內經只是講到,臟腑與經絡的關係(《靈樞·海論》:“夫十二經脈者,內屬於府髒,外絡於支節”,),以及臟腑藏精氣神意志思慮智慧的關係,特別是“心主神明”“心任物”的強調。但是都沒有展開具體說明。而毛老師在這個領域,有着細緻入微的內視實證觀察。並由毛教授經過30年提煉整理成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包括應用在各行各業的潛能開發中。】

【順便提到一個歷史資料,當年清華大學組織的從全國蒐集的`兩百多位優秀的功能人,只有七個人能勉強內視看到經絡,能清晰觀察者更少,能全面觀察,並理清其中的能量執行系統的,大概只有毛老師一人。當然,這也是得益於有一個熱忱睿智的科學家父親毛友光教授。所以,經絡這個事情確實很難,後人只能依仗古代聖賢內視觀察後所做的簡要記錄,現代科學做了一些間接的觀察。其中的奧祕尚待毛老師這樣的高手,繼承往聖之絕學,爲東西文化融會的大時代,開拓新的生命科學、綜合科學。】

拓展閱讀:內經怎樣用陰陽解釋疾病

黃帝問:人們應該怎樣理解陰陽的變化呢?

岐伯答:陽氣太重,身體就會產生熱量,喘息粗重急促,輾轉反側,由於不出汗,熱量就無法散去,接着牙齒乾燥,心裏煩悶,如果再有腹部脹滿的感覺,就是不治之症了。這種病勉強支撐過冬天,夏天就熬不過了。陰氣太重,身體就會發寒,盜汗,人常感覺清冷,經常戰慄發抖,而身體一發寒就會出現氣厥上逆,然後腹部就會脹滿,無法醫治了,能堅持過了夏天,冬天就過不去了。

黃帝問:怎樣調理陰陽,使之平衡呢?

岐伯回答說:能夠了解女七損男八益的養生之道,就可以把陰陽調和好;如果不懂得藉助七損八益的道理,早早衰弱就在所難免。

一般來說,到了四十歲,陰氣已經自然地衰減了一半,起居動作,漸漸不那麼靈便了;到了五十歲,身體笨重,耳朵也不怎麼好使、眼睛也有點看不清了;到了六十歲,陰氣痿弱,元氣逐漸衰敗,九竅功能衰退,就會出現下虛上實的情況,表現爲有時會流鼻涕,淌眼淚。所以說,“懂得調養身體的人,身體就強健;不關注這方面,身體就容易衰老”。

雖然出生時同樣狀況的身體,也會出現強弱不同的結果。所以懂得養生之道的聰明人就能平常注意自然界共同的養生規律;而不關注養生的人卻只在身體衰弱時,纔想瞭解身體強弱不同的原因。不重視養生的人,常感到體力不足;注重調理的人,卻感到精力充沛。精力有餘,就會耳聰目明,身輕體強。即使身體已經衰老,也可以再次強壯起來;原本就強壯的人,調理的狀態就會更好了。

因此聖人喜歡做無爲而治的事情,喜歡恬靜淡泊,嚮往快樂清虛的環境並尋求最大的幸福,這樣,他的壽命無窮盡,與天地長存。

這是聖人的養生方法。西北方爲陰,陽氣不足,天氣較冷,所以人右邊的耳朵眼睛相比較而言就不如左邊。相反,東南方爲陽,陽熱之氣很旺,所以人左邊的手腳的靈活性也就不如右邊。

黃帝問道: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岐伯回答說:東方爲陽,陽氣集中在上方,上部強而下部虛弱,人如果面南而坐,左則爲東,屬於陽。陽氣上升,所以左側的精氣上部較盛,下部較虛。耳目在上方,手足在下方,所以左側耳目比右側聰慧,但左側的手足卻不如右側靈便。

西方爲陰,陰氣集中在下方,所以人體右側的精氣下部較盛,上部較虛。手足在下方,耳目在上方,所以右側的手足比左側靈活,但右側的耳目卻明顯不如左側。因此受到外邪的侵襲,如果在上面,那麼身體右側的病就較嚴重;如果在下面,那麼身體左側的病就較嚴重。這是天地陰陽之氣不能完全均衡,而人的身體也有陰陽強盛虛弱的不同,身體有部位虛弱了,邪氣就會乘虛侵入並佔據那裏。所以天有精氣,地有形體。

對於天,一年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八個節氣,對於地,有東、南、西、北、中五方,天地陰陽交流而生化萬物,所以是萬物的來源。陽氣清向上升於天,陰氣重濁下降匯於地,所以天地的運動和靜止,遵循陰陽的變化規律,從而能使萬物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循環往復,永不終止。只有那些注重養生的人,對上,人體的頭部順應天的陽氣來調養;對下,人體的足部順應地的陰氣來調養;在中部,參照人與人之間的協調關係,來調養五臟之氣。

天之氣和肺相通,地之氣和咽喉相通,風之氣和肝相通,雷之氣和心相通,谷之氣和脾相通,雨水之氣和腎相通。六處氣血執行的路徑相當於大河,腸胃相當於大海,九竅相當於河流。用天地的陰陽來比喻人身的陰陽,那麼陽氣轉化的汗,就好像天地間下雨;呼氣,就好像天地間颳風;人的暴怒之氣,就好像天打雷;人的氣不順,就好像太陽着火。所以治國養生如果不按照自然界天地陰陽的一般規律,那麼災害就要發生。

標籤:內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