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佛法經文 > 內經

應用《內經》理論治療癌症的臨證體會

內經2.56W

癌症是一類古老疾病,早在《內經》中既有記載,中醫認爲“正氣存內,邪不可幹”,正氣虛則外邪乘虛而入,侵及機體而日久發病。“至虛有盛候,大實有羸狀”,癌症被認爲是正虛邪實、邪盛正衰的一類疾病,按照《內經》理論應給予扶正祛邪,攻補兼施的治療原則,做到“治實當顧虛,補虛勿忘實”。

癌症在世界範圍內均爲多發病,居常見死亡原因的首位,現代醫學在治療方面無完全根治的方法,放化療及分子靶向治療雖可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因副作用大無法長期進行。而中醫傳統醫學兼顧了患者的特殊體質、腫瘤的特點,副作用小,能使腫瘤患者得到長期治療,甚至達到長期無病生存的目的'。筆者透過《內經》腫瘤理論的研究淺談一下治療癌症的臨證體會。

1 《內經》關於癌症的理論記載

《內經》雖未記載癌症病名,但詳細論述了積證。分述了積證的發病部位、病機、治療時機等。有記載:黃帝問於岐伯曰:“治之何如?岐伯曰:石瘕生於胞中,寒氣客於子門,氣不得通,惡血當瀉不瀉,�以留止,日以益大,狀如懷子,月事不以時下。” 可見二千多年以前,中醫就已經有了關於腫瘤的記述。詳述了由於寒邪侵襲,氣滯血瘀,未及時給予破血消,以致留邪於機體,腫瘤日漸增大。

2 癌症的病因病機

《靈樞・百病始生》中說“…血脈凝澀則寒氣上於腸胃,入於腸胃則脹,…日以成積;卒然多食飲則腸滿,起居不節,用力過度,則絡脈傷…腸胃之絡傷,則血溢於腸外,腸外有寒汁沫與血相搏,則併合凝聚,不得散而積成矣。卒然外中於寒,若內傷於憂怒”。此段話說出積證的病因有寒邪外侵,暴飲暴食,憂傷焦慮或氣惱憤怒都會對內部產生損傷,擾亂氣機,使其上逆,使六經氣血無法正常執行,陽氣不行,無法溫暖血液而使血液凝結,導致氣滯、痰凝、溼滯、血瘀、毒聚,日久氣血陰陽皆虛。老年人體質本身虛弱,易感受外邪,常爲腫瘤的好發人羣。

3 癌症的治療體會

3.1 《內經》治療原則 《內經》治療重視辨證論治,協調陰陽,無論扶正祛邪都應適度,對於虛實夾雜之症尤爲審慎。《素問・上古天真論》說“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養生,從飲食、情志、勞欲方面進行疾病的防護。

3.2 治以“扶正祛邪” 《素問・百病始生》說“察其所痛,以知其應,有餘不足,當補則補,當瀉則瀉,勿逆天時,是謂至治”。說明在補虛攻邪的基礎上要遵循四季氣候和臟腑間的關係。《素問・陰陽氣象大論》說“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滿者,瀉之於內。”根據邪氣的虛實,遣方用藥方法不同,給予利氣、通導、活血化瘀、化痰軟堅、清熱解毒等方法,清熱解毒藥大多選用半枝蓮、半邊蓮、白花蛇舌草等;活血化瘀藥常應用桃仁、紅花、丹蔘、五靈脂等;軟堅散結藥常選用夏枯草、鱉甲、海藻、昆布等。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白花蛇舌草具有抗腫瘤增殖,調節機體免疫力的作用,在多種腫瘤的應用中都顯示較好的中藥抗腫瘤作用[1]。補虛,在於補氣血陰陽,腎爲先天之本,脾爲後天之本,脾爲氣血生化之源,故在癌症治療中,注重補益脾腎,臨牀常予黃芪、人蔘、白朮健脾益氣,杜仲、鹿角膠、生地黃補益腎氣。現代藥理研究表明,人蔘具有抑制腫瘤細胞增殖、促進腫瘤細胞凋亡、抑制腫瘤細胞侵襲轉移及腫瘤血管生成,逆轉腫瘤多藥耐藥、影響腫瘤信號轉導相關基因的表達、增強腫瘤化放療患者免疫力等[2]。

3.3 注重精神心理的調節 《素問・上古天真論》曰:“是以志閒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癌症患者大多存在心理壓力大,對自身病情恐懼,保持患者身心愉悅至關重要。《素問・上古天真論》曰“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因此,對於癌症患者,臨牀應給予適當的心理疏導,讓患者在舒適的環境中,適當接觸大自然,讓患者增加對抗疾病的信心,延長患者的生存率。

總之,治療癌症時,要審時度因,辨證論治,做到攻補兼施,扶正之法主要是根據正虛側重的不同,並結合主要病變髒腑而分別採用補氣、補血、補陰、補陽的治法;祛邪主要針對病變採用理氣行氣、化痰散結、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等法。做好預防對減少發病有重要意義,既病之後加強飲食調養,調暢情志,注意休息,有利於癌症的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