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佛法經文 > 金剛經

道德經和金剛經的祕密

金剛經2.12W

《金剛經》像一盞明燈,指引我們的生命從煩惱的此岸渡到解脫的彼岸。下面是道德經和金剛經的祕密,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一弦諸般旋律,道德經,金剛經,聖經,古蘭經......

心性同一,萬教歸一,一無所得。

萬物本源的終極真相,只有一個還是有多個?真相永遠只有一個,角度可以有多個。我們說有7個角度,把第一個角度定義爲“你”的角度,是讓“你”看見你自己,你的看見就是你的世界,相對你而言真實不虛,真實的體現爲不同的境界層級,或物或欲或種種;其他六位先生的角度雖有不同,卻從來沒有分別,你呢?擇錄一視角供參考,虹竹迴應:“你心我性,你我同一”。聞聽此言當即無言感動,自本號開播隨緣來去無數衆,少數人竟悟了,儘管悟離成道還有很遠的路,但這幾乎是非凡的成就了,我回:“虹竹,今後,用心生活處去精進。多積資糧,時常佈施,常含、常記、常念今日汝覺之八字,去用心生活,忘記修行”。

不同的視角千千萬萬,這個千千萬萬都屬“第1角度”,是相對個體的絕對真實和真相,一弦天籟,諸般衍生。於人而言,真相是一個變動的存在(這樣的叮囑竟也很難入人心識),不同的人乃至神看見的世界是不同的真相,也是真實的世界。知識、認識、證識在變化,真相隨之就在變化。孩子的真相世界是好奇、玩具、父母;成人世界的真相是物慾、規則、現實;動物世界的真相是食物、生存、繁殖;活在二元物質境界的真相是生老病死;進入一元非物質界的悟者是大愛無疆,慈航永度;空有覺地者的真相是一弦之音、聖意創造。萬千旋律均由一弦之音奏演,人類的經典能說明這一實相,道佛就是典型的一弦二音,只有沿着道德經與佛經進入一的世界,華藏世界的大門才徐徐向我們開啟。

道德經如源頭活水,讓人類源源不絕的獲取智慧和認知,雖然“道德真章”已篡改,但真章的痕跡依然封存在八一章中,只是三千年來未曾有人全解。金剛經、心經屬於宗教,但又脫離宗教、高於宗教、高於哲學科學,逐漸被人類主流認可。其實道德經、金剛經的本質是一弦所奏,顯了兩種天籟之相性。下面就此略述,作爲一個普通人如何掌握此等絕學的視角,用以豐富有限的我們。

天書《道德經》,第一章中大家常見的斷句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常見大概譯意是:不可言說、不可名之道是恆道。我要告訴你,這個斷句誤導了古往今來研究、翻譯《道德經》的專家、教授、學者、修行者,正確的斷句是:道可,道非,恆道;名可,名非,恆名”。爲什麼要這麼斷?悟道的人都知道,道即不着一處,道又無處不在,道無所不生,也無所不滅,所以恆道是道可道非的存在,正所謂:千變萬化皆一道,奈何一物常無窮,也可謂:道法自然,如來,名非名可,無分無別,隨你如意。再舉例一句,此句老少皆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表面看有理,邏輯無誤,仔細一究竟你會發現前後兩個萬物之間自相矛盾。正確的斷句應該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此句揭示了造物的密碼,造物把這個密碼存留於神州,發揚光大的使命交給了西方人。道生一一,指的是一陰一陽,相當於太極生兩儀,相當於計算機二進制簡碼0和1;道生二二,相當於兩儀生四相,相當於二進制簡碼00 ,01,10,11,道生三三,相當於四相生八卦,相當於二進制簡碼000,001,010,011,100,101,110,111。關於道德經,要說的實在太多了的,往後若是有緣修復道德經,再隨緣而錄。本篇主要探索佛道弦意。

千百年來,佛道儒醫武乃至上帝真主,都在傳遞同一個宇宙真相。老子和釋迦所講大同小異,實在不必分別,實證傳承纔是根本,如:道德經第一章所言的道與玄妙,其中境、界和佛家所說同出一弦,與釋迦在靈山會上拈花示衆,心印之境如出一轍。《道德經》的“有無、同出而異名、有無相生、有生於無”,在《心經》中叫做:“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是有,空是無。《道德經》的“道無爲而無不爲”,《金剛經》則說:“一切賢聖,皆以無爲法而有差別”。《道德經》“道法自然”,是本體世界自生自化的境界,即《大毗婆沙論》所謂“法爾自然”。《道德經》:“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爲而成”;即《楞嚴經》“諸菩薩等,見百千界,十方如來,窮盡微塵,清淨國土,無所不矚”的神通境界。“和其光,同其塵”大意是:“各種光能和諧地在一起,萬物千差萬別,極細微處相同”。這與《金剛經》中“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楞嚴經》之“汝觀地性,粗爲大地,細爲微塵,至鄰虛塵”之“鄰虛塵”相似。法,包括物質世界,鄰虛塵,色法的最小最細微是“虛”態,就像物質分解到後來而有“湮滅”現象一樣。《道德經》“致虛極,守靜篤”就是四禪八定的方法論。如是觀,能讓華藏世界的大門慢慢開啓。

拋開分別之心,佛道都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佛教在今天的印度幾近滅絕,中國佛教本質是:局部神州文明借“佛”得生、得續,何況在中國文化裏你不可能再將佛文化分析出來了,也只有漢語的神韻能印禪韻之天機。道家文化土生土長,是神州文化的印記,是龍的傳人應該修復、光復、發揚、傳承的文化。但我們都愛給自己貼上標籤去分別,角度不同,看到的世界就不一樣,也就未必是真相了;一但角度分別,就會落在妄想狹隘裏打轉轉,就會執著於文字象而不得要領。至於專家、學者、研究者就由他去吧,混口飯吃的衆生而已。常持《金剛經》和《道德經》的人,都會二者相通,《金剛經》雲“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若有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爲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這就是對“道可,道非,恆道也”的註解。佛門弟子證取“無我”境界,道教弟子修煉到“無爲”境界,前者究竟涅槃、不生不滅,後者與道同化、返璞歸真。

佛法駐世的時間段是:“正法——像法——末法——法滅”,而《道德經》同樣準確的描述爲:“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泊也,而亂之首也”。我們這個時段就是末法時期,失仁義時期。如今修行界非常的雜亂,各種靈性課程、揚升、導師、外星說琳琅滿目、異常繁榮,實則是當今衆生離真相越來越遠,聞道的緣分越來越少。佛陀和老子都預言了這個時代,也預言了魔子魔孫出家或修道穿起海青而講經說法,而沒有真相的衆生,不具識別能力,不明真相,最後都成不知所謂,以至真知再難入衆生心識,諸天菩薩入污濁惡世也無法,故有悲天憫人,事實上又無天可悲、無人可憫。

道德經和金剛經只講述了一個真相,真相里只有一個無爲,若世人有不同的無爲,即是顛倒夢想的無爲。何爲無爲?簡單說就是:與夢幻泡影的現實合一,這就是無爲。我常對很多修行人說“用心生活,先忘記修行”實乃肺腑,“用心生活”四個字真乃凡藏大道,平凡花花草草的美非用心不能覺見的,再則無爲的生活方式是安寧的、臣服的,有爲的生活方式充滿了壓力和痛苦。凡和聖以“無爲法”生活而有差別。無爲的生活是寧靜的運動,它動而不動,是安寧的、喜悅的、無阻力的;有爲的生活充滿了躁動,它一刻也不能寧靜,處處充滿了壓力、緊張和痛苦,一個被生活者的樣子。道德經指導凡人的本意是正確的行走在生活的路上。

我在《五毒之月 上古之弦》裏說到過,道德經的真義是指導神、仙、凡如何正確的行走在道上,而非指導政治經濟、成功心靈、爲人處世這類雞毛蒜皮的小破事。那麼凡俗到底如何行走在道上呢?無爲!金剛經裏不存在有爲,有爲也是無爲。經開示:不存在一個實在的事物,一切有爲是無爲。進入這界,任何有爲都得落入無爲裏,一個絕對無爲、絕對真相的世界、一個空亦不空的世界、一個語言喪失了能力的世界。在金剛經的世界和道德經的世界,作爲無爲是一樣的。佛之一真法界即爲道之無極界。

道的無極之界,就是佛的一真法界,《道德經》講:“無名,天地之始”(正確的斷句是:無,名天地之始)、“天下有始,以爲天下母”、“古始”,均指無極之道,道之無極界;是大道無形、無情、無名,是本始和綱紀。無極本體,或叫虛元,它是一種虛無至極的狀態。知其白,守其黑,爲天下的模式,最後至於“無極”的狀態。“道”的“無極”是最高本體,最高規律,最高法則,即佛的一真法界(一真法界依然不是究竟,以後講),衆生都可以以《金剛經》無所住心入一真法界。六祖聽誦“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豁然開悟。應無所住或無所住心四字,的確爲般若法門的精髓、綱要。應生無所住心,亦即“離一切諸相”的心態。《金剛經》開示的無住法門,有個大前提,即發普度衆生的`大慈悲,滅度一切衆生,然後再空掉我人衆生壽者諸相。立不立這一菩提大願這是佛法與魔法的分水嶺,是佛門弟子的方向與目的,是修行的正宗和根本。無所住心,無爲心,是既破色,又破空。“是法平等,無有高下。”“無實無虛”。修無所住心,就是修無爲心,離一切諸相,進入般若理體,一真法界,非易事,自度度的人心要堅定,路途中要忍辱堅持,不要放棄。

可以說,證道就是證入一真法界、證道就是證入道之無極界。老子之道體,很玄妙,就是佛陀所講的涅盤、無爲、空,甚深、極甚深,就是這個體,亦或叫性。佛道是老子與佛陀使用不同語言、名稱而說,然一般人無法理解。若非無數輪迴中,經歷過相當深的歷練、經驗、智慧、資糧積累、慧命鞏固,實難得真解,無緣真知,無緣天師,直至開啓慧眼。開啓了智慧眼,就能看懂大地風雲經、活生生的活”法”、活生生的真理。老子和釋迦都是在闡述真相的精髓、核心,幫助芸芸無根之草了悟:無上甚深微妙法。二人所道真言、句句真理實相,且無我慢、我是、我能。老子直接敘述宇宙的真理實相的核心,宣說的就是三法印和空、無爲法、及佛陀所謂最深奧的“涅盤智”,道德經全面、清楚、明白的解析了超越所有二元對立的涅盤智。

道德經是神州文明時代的“真人”傳承(老子並不是特指一個人,以後說),真人都是與道合一,無我無私的。世間真人之中,佛陀是其中之一;貪瞋癡慢止息的人,也是真人;耶穌、穆罕穆德也都是世間極少有的真人。真人,心無貪瞋癡慢,沒有我是、我能,我分別。而走向真人的路線是悟後起修是第一步,一玹氏的一切記錄,對一般人來說就是隨緣助人完成“悟”,終一日,恍然大悟,見性起修;進而完成修道、體道、悟道、進而行道。但不主動做功德佈施,不主動自度度人,以累積資糧,任你如何世智辯聰都沒用。

其實佛陀、老子、耶穌、穆聖等人都是多位一體的,世間相不同、名不同而已,佛陀、老子、耶穌等所指向的目標是一樣的。三者一體,佛陀用空、法界,老子用道總括,耶穌用“上帝”之名。佛陀以有爲法、世間法協助衆生逐步深入、逐步進入、逐步積累,乃至數翻輪迴後成道,是從下往上、循序漸進的過程;老子是從上往下,從本體、道體、法界直入,協助有情衆生成道。佛陀是引導大家從有爲法,逐步的上去;老子傳承的是神州文明,故老子直指衆妙之門,在無極界直接說真相,非上上等根器不解其意不知其道,所以古往今來翻譯研究道德經者,無非俗文而已。耶穌則是從中間開始,耶穌宣揚之博愛,是道之用,適用於下等根器,故降世西方,耶穌從中間“道用”。佛陀從基礎的吃穿住行、生老病死開始講,從現象界讓衆生了悟現象界的無常、無我,讓衆生進入超越的高度來看這一切,最後體證極甚深之涅盤、無爲、空;老子在無極界直接說真相。 耶穌是取中間的“道用”方便一般根器,而今神州墮落到這般境地,也是需要基督道場的。所以光復神州文明,是中國人對人類的責任。遺憾的是全球華人,只見得新加坡人投資區區15個億,做了本不得真解的黃帝字典追溯中國文明。一玹氏所號稱的光復漢字乃至神州文明,是隨緣之談,尚或且做笑談。

多位一體,萬法歸一,一弦天籟,曲終戲畢。

佛陀以本體之“相”性說法,歸納出三法印、四聖諦,並標註清楚次第、步驟,三十七道品等內容。老子以本體(即道)說法,直接講道體玄之又玄的衆妙之門,唯有實證才能明瞭老子所講的道,世間之人談老子道,盡爲空談。耶穌以本體之“用”說法,闡明大自然、道、宇宙所展現出來的“用”,道以“博愛”駐世,引導衆生循序漸進體會大天大地大自然,對我們無條件無所求的愛,法界所展現的“用”爲博愛、無我、無私普愛一切衆,這是道的“用”,藉此讓衆生了解並親自體會整個法界、大自然“大愛”的存在,體會到道、上帝的偉大,然後迴歸上帝、迴歸伊斯蘭謂之“主”的世界。不管地球的小小物種如何的興起爭端、爭執,無論國度、種族、地緣如何分別,陽光、空氣、上善之水都是以平等心對待一切生靈。所以你就理解爲什麼我說沒興趣談玩泥巴過家家的政事和賽事,三千年內的事實在是不值一提,但一寺道場建立後,此地用來八卦、玩泥巴過家家也無妨,同夢同戲嘛,開心就好;一句開心就好,愚昧多少個生命一世,但又有什麼辦法呢?

一弦所生諸般旋律,道德經,金剛經,聖經,古蘭經......

心性同一,萬教歸一,一無所得。

道法自然,如來。

標籤:道德經 金剛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