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作文素材 > 成語故事

有關出爾反爾的成語故事

出爾反爾:用來比喻言行前後矛盾、反覆無常。小編收集了出爾反爾的成語故事,希望各位讀者喜歡。

有關出爾反爾的成語故事

[釋義] 爾:你;反:同“返”;回。原指你怎樣對付人家;人家就會怎樣對待你。現多指自己說了或做了後;又自己反悔。比喻言行前後自相矛盾;反覆無常。

[語出] 《孟子·梁惠王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

[正音] 爾;不能讀作“ér”。

[辨形] 爾;不能寫作“耳”或“而”。

[近義] 反覆無常 翻雲覆雨

[反義] 說一不二 言行一致

[用法] 含貶義。多用於 責備反覆無常、言不守信的人。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有一次鄒國和魯國之間發生戰爭。由於鄒國的人民對統治者不滿,當鄒國的官吏遭到魯國軍隊的攻擊時,人民羣衆並不相救。結果,鄒國被打敗,並被魯國殺死了三十多名官吏。鄒穆公非常氣憤,但是又想不出什麼好辦法,只好請孟子幫他出主意。鄒穆公對孟子說:“這次戰爭,我的官吏死了三十多人,而百姓卻沒有一個去援救的.,這些百姓實在可恨極了。殺了他們吧,殺不了那麼多﹔不殺吧,他們又是那樣可惡。你看該怎麼辦纔好呢?”

孟子聽了鄒穆公的話,一針見血地指出:人民之所以見死不救,完全是這些官吏自己的責任。他說:“在饑荒的年月裏,你的百姓受到飢餓的威脅,老弱病殘者都被活活餓死,身強力壯一點的,也被迫四處逃荒。而在你的穀倉中,卻堆滿了糧食,在你的庫房裏,也裝滿了財寶。你的官吏明明知道百姓的疾苦,卻不向你報告,對於百姓的生死,根本就漠不關心,只知道自己高高在上。孔子的學生曾子說過:‘你怎麼對待人家,人家也怎麼對待你。’(原文是:‘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過去,你的百姓無法報復,這次剛好有了機會。我看,你還是應該改變一下對老百姓的態度纔對。”鄒穆公聽了,默默無言。

成語“出爾反爾”由“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壓縮而來,原意是你怎麼對待人家,人家也怎麼對待你。現在意思發生了變化,多用來比喻言行前後矛盾、反覆無常。

[造句]:

一、這人出爾反爾,朝梁暮陳,不可不防。

二、這種出爾反爾的人,我們是無法與他合作的。

三、既然你已經答應幫助他,就應該盡力而爲,不能出爾反爾。

四、與人相交貴在誠信,若經常言行相悖,出爾反爾,將難以取信於人。

五、你說話要算數,不要出爾反爾。

六、人生在世就講個信字,出爾反爾,難以立信。

七、做人說話要講信用,不能出爾反爾。

八、請你別怪我出爾反爾,實在因爲此事過於複雜,我一時考慮得不周全。

九、當今世道混亂,笑裏藏刀多有人在,更何況是出爾反爾?

十、你們如此出爾反爾,我們談不下去了。

十一、他老是搞這種出爾反爾的把戲,實在叫人生氣。

十二、你放心,我說了算數,絕不會出爾反爾。

十三、他說話老是出爾反爾,誰願意跟他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