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實用的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集合十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爲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實用的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集合十篇

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 篇1

端午節也就是農曆的5月初5,我早早地就起牀了。仔細的梳洗,精心的打扮,只爲了昨天接到了宇的約信。與其說是一封信不如說是一張小紙條。紙條是從四樓教室的窗戶上飄下來的。我經過窗戶時,聽見上面有人喊我,我擡頭,看見了宇在四樓的窗臺上趴着,手伸在窗外,手裏拿着一張紙條。他一鬆手,紙條就像一隻蝴蝶飛了下來,飛到了我的面前。我用手接住了它,迫不及待地開啟看,上面就寫了5個字:明早竹林見。我受寵若驚,臉紅心跳。擡頭再看宇時,他已經不見了,只剩下溫柔的陽光下明亮的窗。

雪白色的體恤衫,草綠色的裙子,這已經是換的第五身衣服了。對着鏡子端詳了好久,左看、右看、上看、下看,360度都無可挑剔了,我滿意的露出了笑臉。

清晨的竹林還帶着濃濃的溼氣和露水,我這才意識到自己竟然來的這麼早!鬱鬱蔥蔥的竹林浸在淡淡的霧裏好像還沒睡醒。碧綠的竹葉上掛滿了露珠。我情不自禁的伸手去輕輕地搖它,使得露珠就“嘩啦啦”的落下,落的我滿身是。但我的手靜止在了竹竿上,這份輕柔、縹緲、靜謐,我怎忍心去打擾!唯有靜靜地站着,凝視着……

有人說“最能靜下心來的地方是在竹林,而此刻的我卻欣喜地欣賞着眼前的美景,不想錯過任何一處微妙。原來和心愛的人約會時的景緻是如此美極!

漸漸地,霧散了。呈現在眼前的是一片能翠到心底深處的綠色,這樣沁人心扉的綠色也只有竹子能做到了。今天是陰天,雖然沒有陽光,但竹林照樣熱鬧了起來,各種鳥兒抖動起惺忪的翅膀,歡快的飛着,叫着,彷彿是在給竹林梳妝。

不知什麼時候,遠處傳來了笛聲,不知名的曲子卻撥動着我的心。我站的有點累了,找了個地方坐了下來,盯着一根竹子發起了呆。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帶女蘿。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伴着笛聲隱隱約約傳來朗誦的屈原筆下的“山鬼”。奧,對了,今天是端午節呀!

“竹林深處啊暗無天日,道路險峻啊獨自來遲。孤身一人啊佇立山巔,雲海茫茫啊浮游卷舒。山色幽暗啊白晝如夜,東風狂舞啊神靈降雨。我癡情等你啊忘卻歸去……”下雨了,我用手接着雨滴,此情此景,我彷彿化身爲了山鬼。

“抱怨公子啊悵然忘卻歸去,你思念我啊卻沒空到來。山中人兒就像杜若般芳潔,口飲石泉啊頭頂松柏。你想我啊是真是假。雷聲滾滾啊細雨濛濛,猿鳴啾啾啊夜色沉沉。風聲颯颯啊落木蕭蕭,思慕公子啊獨自悲傷……”山鬼癡癡等待的情人沒有來到,而約我的他也沒有來到,風雨來了,我們都癡癡的地等待着,忘記了回家。

雨,穿過竹葉打溼了我的頭髮和衣服,我遙望着進竹林的小路,蜿蜒着伸向山下的城市,空無一人。心中是怨嗎?是責備嗎?還是帶着點淺淺的恨?好像都沒有,有的只是一點點傷心。

也許屈原筆下的山鬼就是寫的他自己吧,他癡情的熱愛着楚國,卻一次次的被流放,當楚國滅亡時他悲憤難捱,遂自沉汩羅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一步一步,恍然中,已出來了竹林,雨更急的打在了我的身上。我回首,那一大片的翠色裏,我化身爲了屈原筆下的“山鬼”。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又傳來了兒歌,伴着雨聲清晰又明朗。

20多年了,宇給我的小紙條依然儲存的像當年從四樓飄到我的手裏的一樣,字跡清晰頁面乾淨。我小心翼翼的把它放進書裏夾好。初戀是很刻骨銘心的!每個人的初戀都是心理無法抹去的永恆的回憶!初戀很純潔,就是純粹的沒有任何利益的愛情!那麼份美好,是永遠無法代替的!留在記憶中,寧靜的回憶。以後會遇到能和你廝守一生的愛人,那是另一種幸福!若干年後的端午節,回憶起美好的初戀!回憶起那年的端午節,我化身爲了屈原筆下的山鬼,存到現在已是精神是思想是美好的記憶,是漸行漸遠的夢了。

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 篇2

端午小長假的第一天早上,我們還沒起牀,奶奶就迫不及待地打電話讓我們回去過節。電話是奶奶用手機打來的。六年前,奶奶家就安了座機電話,2年前,爺爺奶奶嫌外出串門、趕集座機電話不方便,於是就停了座機,乾脆用上了手機。

一說去奶奶家,我十分高興,一骨碌從牀上爬起來等待爸爸帶我去奶奶家。在那裏,有我釣魚、打鳥、撿化石、捉蝴蝶等美好的童年回憶。再說,老師又佈置了寫家鄉變化的作文,我更得去老家感受一下,採寫一些素材。媽媽一大早就去單位加班了。爸爸開車帶着我出城便向奶奶家駛去。車子很快達到南盤江邊,一座嶄新的大橋展現在我們眼前,黑亮的柏油橋面剛剛劃好黃橙橙的車道線。這座橋原來是一座幾十年的老橋,破舊不堪,人和車在上面走都十分危險。半年前開始拆除重建。一眨眼,現在已經修建完工,聽說後天,也就是6月2日就正式通車了。

車子就要進村了。原來進村的路是一條特爛、特窄的土路,只能一次透過一輛車,如果兩輛車面對面行駛,那就特麻煩。這條路的土坑很多,車行駛起來很晃,也很傷車。這條土路有很多拉碎石的車從這兒經過,所以很多壓出許許多多深坑大窪。時間一長,灰塵也多了,弄得路邊的花草樹木也是土黃色的。如果風大,又容易引起“小沙塵暴”。現在進村的路修好了,是一條又寬又直的水泥路,它是幾個村裏的大富翁捐款修建的。

來到奶奶家,奶奶已經在炒菜了。這時從門外傳來一陣吆喝聲:“賣豆腐嘍……”奶奶一聽,說道:“剛纔來過兩個賣豆腐的,我沒買,這家好吃,我去買一塊吧!”說着,奶奶拿了一個空碗去買豆腐了。過了一會兒,奶奶手捧一塊白嫩生生的豆腐回來了。太好了,又有一個菜了。“吃飯嘍!”

隨着奶奶的聲音,我們從外面回來吃飯了。我們剛拿起碗筷準備吃飯的時候,又從傳來一陣吆喝聲:“賣涼粉嘍……”奶奶一聽,說:“我孫子最愛吃涼粉了,我去買一塊!”說着,奶奶放下碗筷,急忙出去買涼粉了。一分鐘後,奶奶提着一塊熱熱乎乎的涼粉回來了。經過奶奶一陣忙乎,又一道可口的菜上桌了。“啊!真好吃!”每當我吃完奶奶做的菜,我都會不由自主地發出這樣的感嘆。

鄉村的美食,讓人感受到鄉村生活的甜美。奶奶正在洗碗的時候,門外又傳來一陣吆喝聲:“買餃皮……”我一聽,不知道他在說啥,奶奶也說:“這是賣哪樣?我去看看!”不一會兒,奶奶提着一袋東西回來了。“賣的是餃皮,我買了一袋。今晚我們吃餃子,我們家可是從來還包過餃子。餃子北方人興吃,我們這兒不興吃!”奶奶說。“奶奶,今天不是吃糉子嗎?咋個改吃餃子了?”我迷惑不解地問。“糉子年年端午吃,這幾天端午還沒到,糉子已經吃得夠夠的了,所以我們今晚包餃子吃!”奶奶激動地說。“我去買點肉來做餃子餡。

以前啊,家家都窮,什麼都吃不上;後來啊,日子慢慢好過了,什麼好吃吃什麼,什麼沒吃過就吃什麼。今天,我們就吃吃北方人最愛吃的餃子!”爺爺高興地說。爺爺出去賣肉了,爸爸告訴我:“過去,奶奶家只有過年殺豬才能吃上新鮮肉,其它時間只能吃臘肉,但還不是經常吃,一個幾個月的才能吃上一次,可苦啦!我小時候就是這麼過的!”“是啊,過去窮啊!哪能想吃肉就吃肉。現在真好,想吃哪樣就能吃上哪樣,不出村就能買到新鮮肉。”爺爺提着肉回來了,一邊進門一邊說:“村頭小龍家隔三岔五就宰豬賣肉,今天生意可好啦!”新鮮的韭菜從菜地裏拔來在竈邊的自來水籠下嘩啦啦洗好了,買來的肉在砧板上咚咚咚剁好了,兩樣倒進一個大海碗裏一拌,餃子餡便調好了。在又說又笑中,我們包出了一簸箕餃子。

傍晚時分,在端午節的晚上,在上百年的老屋裏,我們祖孫三代吃上了奶奶家的第一頓餃子。飯桌上,個個不停地誇這餃子味兒好。我想,爺爺奶奶一定是在回味這頓餃子的意味吧!

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 篇3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就要到來……

大街小巷,在集市上增添了不少飄香的糉子,超市裏也擺滿了各式各樣的糉包,濃濃的節日氣氛,自然會勾起我們無限的遐思!

端午節是爲了祭奠一份忘卻的記憶,但隨着時間的推移,端午節也漸漸成爲了我們中國人傳統的文化之一!每年在這個時候,許多地方都會舉行各種各樣的活動慶祝!

由於是文化,人們在其傳統的內容裏便不斷地注入新的文化內涵!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在中國有着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有的說是紀念屈原,有的說是紀念伍子胥,還有的說是紀念紀念孝女曹娥!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這是唐代文秀《端午》,可見在端午節紀念屈原之說由來已久!

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於樑代吳均《續齊諧記》以及北周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中。據說,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死後爲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糉子於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可是終不見屈原的屍體。當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爲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爲龍舟競賽等等!

這個故事我最早是在上初中時候,一個語文老師講到的,現在想起來老師講得不是那麼的生動,但是對於我的記憶來說,又恰恰是一份久違的心情,至少我懂得了端午節有一個涵義是爲了紀念一位英雄!

我國地域廣闊,人口衆多,對於端午節的紀念方式也不盡相同,再加上衆多故事傳說,端午文化漸漸形成一種獨特的文化方式,影響着我們中國人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

關於端午節,幾年前我就查過一些資料,在那些遠去的故事裏,也曾給了我人生許多啓示,但是給我留下記憶最深的要從我小的時候開始!

每每進入農曆五月初一,母親就會警告我們不要到河邊玩!自己也自覺不在這五天洗衣服!用她的話講,是怕髒水攪渾了喝水,起初我不解其意,甚至覺得母親的話有些玄乎,而後隨着對端午節的瞭解,對於屈原的認識,我瞭解母親在端午節不讓我們在河邊玩,自己不洗衣服的道理。但是畢竟是一個傳說,更讓我信服的是母親那一雙虔誠的眼睛!

在我們這裏,每每農曆在五月初一,家家門前插艾,在五月初五這一天,家家都要吃糉子!我喜歡母親包糉子的樣子葉葉層層,米米緊貼,線線纏繞,水水相連,糉糉連接,再加上我們孩子在院子裏貪玩,好一個節日的記憶,給我的人生增添不了許多情趣!

端午文化在發展中不斷注入新的活力!人們在這一天也不斷地相互問候,不斷祝福……

昨天,我去市裏面辦事,在一家大型超市門口圍着一羣人,我探頭進去,才知道,這家超市正舉行手工包糉子活動,在有限時間內,包的多的爲這次活動的獲勝者,裏面有老人、小姑娘,還有小夥子,他們一個個快樂的身影久久的留在我的腦海裏,我想,這個活動我不知道商家是出於什麼目的,而這樣的舉動,也可以說對於端午文化內涵的一種延伸,至少也是對我們優秀傳統文化的一種傳承!

端午節是爲了紀念一份忘卻的記憶!在這個時刻,我想起一些往事!

生活是一張單程車票,從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我就揣着這張單程車票踏上了人生之旅。這趟車上,我們無法走回頭路,誰都沒有重頭再來的機會。就在某個回憶的瞬間,當駐守回望我們走過來的風景,也許還可以清晰的看清曾經踏過的腳印。但會有很多值得懷戀的事情,我們希望的重溫。當然也會有很多懊悔的事情,若我們想去彌補,如果能再來一次,也許一切都能過的更好……

窗外一陣微微的風,清涼清涼的,吹在臉上涼在心裏。我喜歡這六月風的清涼!

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 篇4

天下糉子,種類上大致可分爲“京、浙、川、閩、粵”五大流派。嘉興糉與湖州糉齊名,被公認爲糉中之王。

嘉興糉子裏的老大,首推“五芳齋”。用的是上等白糯、豬後腿瘦肉、徽州伏箬。所謂伏箬,指盛夏時節所採之箬,此時的糉葉,因吸足了土壤的營養、水分和陽光,最香。徽州糉葉一年只長一季,開春發芽,至梅雨季節長大爲“梅箬”,不過太嫩。而秋冬的糉葉又嫌太老了。

五芳齋的糉子,賣得滿坑滿谷,滿天下到處都是。但是,那些真空包裝絕對沒有新鮮的好吃,嘉興城裏五芳齋總店的新鮮糉子,好像又不如嘉興城外路邊的好吃…

這條路,就是滬杭高速公路,五芳齋糉子專賣店,就開在上海-杭州約50公里處路邊的嘉興服務區。我個人的習慣是,聞香下車,別管什麼豆沙糉、蛋黃糉、栗子糉、火腿糉等等勞什子(特別別吃鴨蛋黃的,不是一般的難吃),堅定地直奔那三塊五一個的─大肉糉。

把這燙手的寶貝熱騰騰地捧在手裏,怯生生地試探着咬一小口…肉香、米香、箬香,交融四溢了滿嘴,這種香味還以熱量的形式線性地奔騰直下,軟軟糯糯地一路鑽到心尖。七千年前發源於嘉興的稻穀文明,實在是強啊!感謝五芳齋,感謝滬杭高速公路,感謝屈原,感謝宋玉,感謝楚懷王,感謝夫差,感謝伍子胥,感謝曹娥,感謝介子綏,感謝河裏的魚,感謝江裏的水怪……

爲什麼是路邊的糉子最好吃?我有兩個理由:

一,現剪、現煮、現吃,當然新鮮(可能是因爲大肉糉特別好賣,我發現店員有時候會事先煮好一堆放在一邊,你要,就先從這堆裏拿一個剪給你。這個時候,嘴要甜,原則更要堅持,務必只吃鍋裏現煮的);

二,嘉興城裏五芳齋的新鮮糉子,也許更新鮮更好吃,但“路邊的糉子最好吃”,基本上屬於心理作用,它來源於一種“旅途”的儀式感。車開到休息區,往來客官多少都有些睏乏,這種時候吃到的食物,通常都會自動加分10%-20%不等。我個人的經驗是,從上海出發,最好選在上午,千萬別吃早飯,喝杯小咖啡就行,車行一個多小時,在右側的嘉興服務區下車,先跑趟廁所,最後再吃糉子─如果能把這件事情搞得像屈原沉江那樣具有儀式感,糉子的味道加分,有時能達到30%!

如果吃不了,千萬別兜着走,就算是新鮮而非真空包裝的糉子,回家煮出來就完全不是那回事了。

從前,浙江的湖州糉不但與嘉興糉齊名,某種程度上名氣比嘉興糉還響。僅管湖州與嘉興現在都歸一個地區行政公署—嘉興地區行政公署管轄,嘉湖一家,但湖州糉和嘉興糉起碼在外形上還是有明顯區別的,前者糉小巧優雅,稱“秀才糉”,後者大方實惠,稱“乞丐糉”。做爲一個浙江人,金庸在他的小說裏從來就不放過每一個以“置入”方式表彰推廣湖州糉子的機會:“韋小寶聞到一陣肉香和糖香。雙兒雙手端了木盤,用手臂掠開帳子。韋小寶見碟子中放着四隻剝開了糉子,心中大喜…提起筷子便吃,入口甘美,無與倫比。他兩口吃了半隻,說道:‘雙兒,這倒像是湖州糉子一般,味道真好。’浙江湖州所產糉子米軟餡美,天下無雙。揚州湖州糉子店,麗春院中到了,常差韋小寶去買。糉子整隻用糉箬裹住,韋小寶要偷吃原亦甚難,但他總在糉角之中擠些米粒出來,嘗上一嘗。自到北方後,這湖州糉子便吃不到了。”

金庸的意思其實是,湖州糉子,天下無雙,不僅愛吃,俠客也愛吃。見《神鵰俠侶》:“甜的是豬油豆沙,鹹的是火腿鮮肉,端的是美味無比,楊過一面吃,一面喝采不迭”,吃了黃藥師關門弟子程英親手製作了“天下馳名”的江南糉子之後,楊過還要用糉子與她調情,即把吃剩的糉子用線栓了,擲出去黏住她寫了什幺“既見君子,雲胡不喜”的碎紙,也算是把糉子給利用到家了。

不過,現在顯然是嘉興糉戰了上風,五芳齋在包糉子和賣糉子兩方面都相當牛逼,不僅在各地的超市以及公路、鐵路沿線大賣特賣,還出口到全世界五大洲。當然,五芳齋最狠的一招,是把糉子賣成一種一年四季都可以吃的東西,糉子不再是InSeason的,更不是端午節的專利,而是AllSeason的東西了。全中國賣月餅的,心裏指不定有多饞呢。

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 篇5

整整七天的工作日,對有雙休習慣的上班族來說,工作的第六天就已經產生對工作厭怠的表現,對假期的期待。今天,終於迎來了連續七天工作日後假期的第一天。

老媽說,今天包糉子給我吃。彷彿已經聞到了一股清香的氣味,使人精神氣爽,除了心疼老媽受累之外。最喜歡吃老媽包的糉子了,雖然吃的不多。每次老媽辛苦了一整天,而我只能吃一個裏面的三分之一。如果哪天我吃了半個,那也是在老媽苦口婆心地勸誘下。深深眷戀着這種情懷,久久的在心頭縈繞……

端午節是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的中國漢族四大傳統節日。在普通人眼中,端午節無非就是吃糉子、賽龍舟。不可否認,現在的年輕人大多數不會包糉子,只有少數居住在鄉村裏的老人家纔會裹糉子。這也反映出年輕一代不太重視自己民族的傳統節日,中華文化的精髓漸漸地被下一代遺忘,取而代之的是西方的垃圾文化。

端午節,糉子已成爲超市、賣場促銷的主角。過去都講究自己包,現在沒幾個人願意包了,都願花錢買現成的。當糉子成了地地道道的商品後,這個節日就已經失去了它固有的氣息。這也促使糉子走上了高端路線,身價倍增,大有步豪華月餅後塵之勢。幾十元的月餅,在豪華包裝下變成幾百元,甚至是上千元。而今年的某一品牌糉子禮盒標價是468元,一盒裏面裝有10個糉子。算下來,一個糉子將近47元。糉子經過包裝之後,變得精巧無比,但卻沒有了自然風味。端午節吃這樣的糉子,不倫不類,真讓人有種堵得慌的感覺。

同時,因爲商家們的炒作,也讓過節變成了“過劫”!有些不法的商家,爲了追求糉子外觀色澤鮮綠,在浸泡糉葉時加入了工業硫酸銅和工業氧化銅所至。人體如果過量攝入銅,就會引起銅中毒。這種症狀不易覺察,一旦發病,就有可能致癌。爲此,也有不少人感嘆,端午節,我們吃的是糉子還是毒品!

對於老百姓來說,吃糉子不僅僅是因爲它包含着端午節,更在於它的製作與風味,還有就是它的新鮮和特別的糉葉味道。筆者有一個怪癖,不管是清明,還是端午,從小不食外面賣的點心,只吃媽媽親手做的。我特懷念小時候,在祖父家過節,不僅能吃媽媽親手做的糉子,而還有一個媽媽親手做得香袋,可香了。還懷念那些一身土氣,但本質樸實,親切宜人的鄉里鄉親。

南方因爲盛產竹子,所以就地取材,都是以竹葉來縛糉的。而北方人則習慣用葦葉來綁糉子。因爲葦葉葉片細長而窄,所以要用兩三片重疊起來使用。最欣賞老媽包糉子時那種熟練的技巧:先把糉葉捲成漏斗狀,勺子裏舀入適量調配好的糯米,放一塊肉,或者是放點適量的綠豆,再舀點米。然後把它一折一卷包裹成型,用繩子緊緊扎住糉腰,結實得像一塊三棱角的石塊。

小時候在祖父家,一到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會煮糉葉,泡糯米,包糉子。小院內,巷子裏都飄散着濃濃的糉子香。就連空氣中也清香四溢。解開糉繩,那綠中帶金黃色彩的糉肉,升騰着陣陣熱氣,散發着一股特有的糉香。慢慢地咀嚼,那裏有童年的歡樂和溫馨的親情!而現在,這個浮躁的時代讓一切都變了味道,包括所有的佳節。我們除了吃些不健康的“劫日食品”外,我們還剩下什麼值得紀念和回憶的?

又是一年端午節,物是人非。孩提時代的盼望,端午節的心情早已不再。但那淡淡的糉葉和艾蒿的清香,依然能讓人浮想聯翩!

在這個節日裏,檀檀想對親們說:有種友情,事過境遷依然純樸;有種信任,事隔多年依然懷念;有種問候,清清淡淡卻最真誠;有種友誼,無須掛齒,卻心領神會;祝所有的親們都能擁有一個好心情!端午快樂!

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 篇6

端午節的習俗總少不了吃糉子,糉子的味道甜甜的,外面包着一層層竹葉,裏面有各種各樣的餡兒。

說到糉子,我還有一個故事,在兩千多年以前,也是農曆的五月初五,屈原抱石投江,老百姓聽到這個消息家家戶戶包糉子,來到江邊把糉子都扔進了江裏,用這種方法來保護屈原的屍體。

糉子分爲兩種,有圓筒形的叫竹筒糉,一種是三角形的叫竹葉糉。家人還給孩子戴五絲線,頭上畫“王”字,在家門上插艾草……端午節的風俗還真不少。

我愛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糉子。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糉子好手——我的媽媽。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糉子。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的糉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節媽媽都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糉子。她在包糉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裏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糉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錐體,然後先放一個棗,接着在裏面放上糯米,中間再夾幾個棗,最後用線把葉子捆好,一個糉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糉子又肥又大,活像一個個老佛爺在睡覺。等糉子包完後,媽媽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裏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然後就可以吃了!媽媽包的糉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見到糉子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每當吃糉子時,我總是吃得很多!

吃糉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

我的家鄉――永昌,位於祖國的大西北,是座古城,歷史悠久,可如今也只是知道者微乎其微的小鎮而已。在彼,人們留心於早晚的雲蒸霞蔚,四時的風花雪月,並不太在意小小的端午節;在此,人們嚮往着都市的燈紅酒綠,生活的紙醉金迷,而忽略了小小的城鎮。他們都喜歡心目中美好的東西,卻不知在此邊陲小鎮中,端午節也是熱鬧非凡的。

家鄉的端午習俗可謂多種多樣。插茱萸。在端午的前幾天,人們就弄一枝茱萸(或一柳條)插於門楣之上,據說可以驅妖避邪。戴香包。大人們用布縫製成小布包,並將艾、蒼朮、板藍根等草藥包於其中,讓孩子或戴於項下,或繫於腰間,可增強免疫力。我的家鄉由於缺水,所以並不像江南等地划龍舟。在我家鄉,最典型的風俗便是吃糉子了(有些地方吃油糕)。將糯米洗淨,並配一把包,用棕葉寶成三角錐形,蒸熟,便成了香氣四溢、味甘可人的糉子了。在永昌吃糉子有一個講究,那就是在吃之前先祭屈原,在祭祖先,然後才能吃。

我最愛吃糉子。每逢端午節,我總要吃個夠,直到再也吃不下爲止。媽媽做的糉子十分可口。輕輕將棕葉撕破,便露出了又白又嫩的糯米糕,忍不住吃一口,甜汁溢入口中,那感覺簡直妙不可言。曾經滄海難爲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吃慣媽媽包的糉子,吃起別人包的,總覺得有些乾澀,不如媽媽包的香嫩。

不知怎的,每次吃糉子都會有同一種感覺。滿口噴香的糯米,氤氳香氣中,彷彿升騰起成敗英雄不滅的屈原,自己也彷彿回到了失落千年的楚國。不禁對靳尚、張儀與鄭袖的卑鄙無恥嗤之以鼻,爲屈原的氣節所折服。何爲英雄?生死契闊,氣吞山河?金戈鐵馬,仰天長嘯?都不是!而是喜笑悲歌氣傲然,九萬里風鵬正舉!隱隱的,似乎可見你將那無盡的沉淪拋進滾滾汨羅江,只有那涓涓流水重複着永不改變的晨昏。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你的心胸可吞日月,可囊星漢!整個世界因你而美麗!折斷柳條留不住的,是歲月的裙袂,挽短羅衣留不住的,還有你追尋真理的腳步……

忽然,一切都消失了,只剩下幽雅的餐桌。原來,手中的糉子已盡,才明白富貴名祿過眼雲煙,君王霸業恆河沙數,最終空留嘆嗟,沉淪不已……

糉子在口,母親在身邊,家鄉在心中。

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 篇7

起牀之前,天氣還是晴朗的,可是起牀之後.......還是晴朗的......哈哈哈。於是看看錶,才發現我沒有表,沒辦法,只好看看手機了:9點15.想了一下,發現今天沒什麼事,所以倒頭繼續睡。

鏡伯那個傢伙,算了,不管他了。昨天路過食堂門口的時候,由於習慣了低頭走路的時候心裏面還想着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差點導致一宗交通事故(那個可是美女啊)。幸好我身手敏捷,一個迷蹤步把她給閃過了。但是,坦白說,我是後悔了。要是當時真的撞上了,說不定還真會像那些言情故事裏說的那樣........哈哈哈哈哈。但是萬一旁邊那個體育狂人是她男朋友的話,我就......

前幾天寫的那篇文章看起來好像還可以改一下,但是具體怎麼改,沒想好。改掉幾個字應該就好很多了吧。也許下午不下雨的話,腳不痛的話,腰正常的話,打球還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是期末考試馬上就到啦,還有幾天啊?好像還有一個多月吧-----豆哥,豆哥-----那雞腿又不在,我記得好像就是一個月。數學啊數學。現在是單週還是雙週啊?單週兩節數學,雙週加倍。不過好像王大俠去哪裏調研了,也就是說,數學課不上了。不錯。

韓幽那個傢伙說要給她寫個言情小說什麼的,但是,我現在真的沒時間啊,不好意思。對了,她還讓我幫她開網店,我又沒幫上忙。唉,完了,她肯定得生氣了(我都生自己氣了)。韓幽啊韓幽,我跟你說對不起了,喂,你聽到沒有啊?我跟你說對不起了,聽到了給我應一聲啊......飲水機裏應該還有水吧?好像輪到豆哥去換了。上次我去換的時候剛好樓管那裏只剩一桶水了,我太幸運了,不然的話可麻煩啦。

雨現在好像就停了吧?應該是了,沒聽到下雨聲,也沒有閃電。我承認,我實在是太.......對不起,我向所有人說句對不起,請原諒我好嗎?我之所以這樣做,僅僅是因爲寂寞,無邊的寂寞,它纏繞着我,驅不散。前幾天買了雙新鞋,感覺果然不一樣,昨晚跟那羣傢伙一戰,我又贏了......哈哈哈......不好意思啊,我又贏了。我記得高一的時候廖小玲老師說過,他跟我說:“*********,........就是太頹廢了。”頹廢麼?爲什麼呢?應該不是吧,我到現在都沒死,證明我還是很堅強樂觀向上的啊。現在還後悔,當時我應該去學音樂的,儘管可能學不好,但是......詞詞詞,刺刺刺。譚布佬那個傢伙還是挺有意思的。

不知不覺又兩點了,彩虹小姐說今晚通宵哦。我答應早點睡,想不到我也通宵了,哈哈哈。從海口飛到廣州居然要500多,嚇我一跳。還是放棄飛機吧,火車也一樣,才70塊錢。老薑應該也是坐火車了。小逃?飛.........

如果你也看到這裏的話,不必覺得內疚,因爲我並沒有不開心啊。我之前說過了,你也不是第一天認識我了,我這人就是這樣,沒什麼,我祝你愉快。以前在家,每逢包糉子,我總會叫母親買大大的肥肉做餡,因爲......真的很香啊......想一想我都流口水了。倍思親,倍思親。前幾天跟啊寶聊天,說道爲什麼我寫的文章都沒人看呢?結果啊寶就嘲笑我寫得太爛了,別人根本就看不懂,或者說沒那個耐心看完然後去理解你要表達什麼。我想想,也對啊,難怪。然而我真的很用心寫的啊,爲什麼就不能多看一下呢?但是,我相信總會有人願意懂的,哪怕只有一個,我也會寫下去。海強你到底在搞什麼啊,高考你給我好好考啊。

我的那個小說,那個部分我已經大致想好了(花了一個多月啊),我需要時間,畢竟是從零起步嘛。還有應該去考察一下,暑假馬上就到了。馬上馬上馬上馬上。我真的沒有傷心嘛,你看我,這麼晚還生龍活虎的,甭怕。我只要有籃球,有紙筆還有音樂,那麼,我就是很快樂的了。你看你看,我現在就很快樂的嘛。我說漏了一樣東西,我還想要一雙好點的球鞋。我怎麼就快樂了呢?很簡單,我只要摟着它們安靜一下,馬上就快樂了。厲害吧?這可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得到的哦。老鄉會那邊說端午去旅遊,我決定不去了,就是......啊。

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 篇8

在家鄉的端午節中,有很多習俗,在離開家鄉的'這些年裏,不經意的深深回憶起來,總覺得有種塵封的感覺!掐指一算,有近XX年沒有過個正宗的家鄉的端午節了!

在家鄉,端午節的前個晚上,各家都要備一盆水,水裏面泡上艾葉,然後放在外面,在端午節的早上,全家洗臉的水,都要從這一盆水裏面取,人多的家庭可要節省着用了,免得有人沒的水洗臉。有小孩子的人家,一大早要早早把小孩子叫起來,到外面的池塘,河裏,或者湖邊去洗澡,據說這樣可以洗去一年的晦氣,而且還有避邪的作用,爲什麼各家要用這樣的水洗臉?小孩子要到外面去洗澡呢?據說,在端午節的前晚,月宮裏的嫦娥,會讓搗了一年藥的玉兔,把藥撒向人間,讓人們洗去疾病和苦難,而且還有避邪的作用!這裏面還要插上一個小插曲就是,在月宮上面,我們總是可以看到有一棵桂花樹,樹下有個貌似人形的玉兔總是跪着作搗藥的動作,所以在小時候,晚上鬧人了,老人們總會哄小孩子說,走走走,到外面看玉兔搗藥去,小孩子們總是記得,月宮裏的玉兔搗了一年的藥,終於在5月4日的晚上悄悄的撒向了人間,所以,小孩子們在5月5的早上,總是爭着去外面洗澡,覺得用玉兔撒了藥的水來洗澡是件神聖的事情,而沒有去外面洗澡的,只有用放在屋外面的水來洗一下臉了!當然,去外面洗澡的孩子,要身體好才行,以免感冒,因爲在記憶裏,5月5那天的早上,還是很冷的,也聽在外面洗了澡的哥哥回來說,洗完,好冷。所以,我和弟弟只有在家用艾葉泡過的水洗臉,那樣的水,泡了一夜艾葉後,顏色會變的綠綠的,還伴着一股艾葉特有的香味!用這樣的水洗完了臉,心裏總是有種安全感,在想:在這一年裏,我又是健康的了!

其次,在5月5日的早上,各家要吃煮雞蛋和剛刨下來的新鮮的蒜!雞蛋和蒜在鍋裏煮時,水裏面也要放上艾葉!經過放了艾葉的水一煮,雞蛋和蒜都會變成另外一種顏色,煞是好看!更是有一股艾葉特有的味道!艾葉同時也是一味中藥,具體治什麼病,偶就不知道了!在吃早飯時,這些雞蛋月蒜和糉子,都要擺上飯桌了,同時在飯桌上,還要擺一樣,那就是酒壺,而酒壺裏面的酒,和以往喝的酒要有一點不同了。有什麼不同呢?那就是在酒裏面,加了一味雄黃!酒也被泡成了雄黃的顏色,喝了這樣的雄黃酒,也是爲了避邪!有小孩子的人家,還要把喝盛的雄黃酒,擦在小孩子的耳朵上面,所以,吃過飯出去玩耍時,可以看到到處都是耳朵被抹了雄黃的小孩子,這不能不說也是一種特色吧!如果細看的話,還會發現這些小孩子的身上,都會戴了一個香囊,手月腳月脖子月手指頭都會纏了五色線的,這樣的香囊裏面裝的香料同樣也是艾葉。五色線,顧名思義,就是用五種顏色的繡花線拈成的,這樣的說法是爲了避免蛇蟲來咬,因爲蛇的顏色就象五色線。戴幾天後,把它取下來扔掉,就會變成了蛇,如果戴了幾天還不扔掉,會變成了蛇來咬人的!

在端午節這天早上,各家還要把艾葉插在門的兩天,有點象清明節時插柳枝一樣,這樣的說法也是爲了驅病避邪。走在村子裏,裊繞的炊煙中,伴着縷縷的艾葉的清香,和着露珠的清新氣息,給這樣一個早晨增添了濃濃的特有的節日氣氛.

許多年過去了,每當這天,總是能隔着時空聞到記憶裏遠遠的家鄉,在這天早晨漂來的濃濃的艾香!也總是在這天的早上,想起那盆綠綠的艾葉水小心翼翼的神聖的輕拂在臉上的絲絲涼意,也總是在這天早上,想起那胸前佩戴着的秀美的各種各樣的香囊!也總是在這天早上,想起耳朵上引以驕傲的紅紅的雄黃酒香,也總是在這天早上,想起吃着飄有艾香的雞蛋直到把肚皮撐的鼓鼓的還要在兜裏揣一個去上學!也總是在這一天,想起媽媽編的美麗的五色線與小朋友們比誰的漂亮時彼此羨慕的眼光!也總是在這一天,深深的,想起我的家門,想起我的父母!想起在家的幸福時光!

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 篇9

天下糉子,種類上大致可分爲“京、浙、川、閩、粵”五大流派。嘉興糉與湖州糉齊名,被公認爲糉中之王。

嘉興糉子裏的老大,首推“五芳齋”。用的是上等白糯、豬後腿瘦肉、徽州伏箬。所謂伏箬,指盛夏時節所採之箬,此時的糉葉,因吸足了土壤的營養、水分和陽光,最香。徽州糉葉一年只長一季,開春發芽,至梅雨季節長大爲“梅箬”,不過太嫩。而秋冬的糉葉又嫌太老了。

五芳齋的糉子,賣得滿坑滿谷,滿天下到處都是。但是,那些真空包裝絕對沒有新鮮的好吃,嘉興城裏五芳齋總店的新鮮糉子,好像又不如嘉興城外路邊的好吃…

這條路,就是滬杭高速公路,五芳齋糉子專賣店,就開在上海-杭州約50公里處路邊的嘉興服務區。我個人的習慣是,聞香下車,別管什麼豆沙糉、蛋黃糉、栗子糉、火腿糉等等勞什子(特別別吃鴨蛋黃的,不是一般的難吃),堅定地直奔那三塊五一個的─大肉糉。

把這燙手的寶貝熱騰騰地捧在手裏,怯生生地試探着咬一小口…肉香、米香、箬香,交融四溢了滿嘴,這種香味還以熱量的形式線性地奔騰直下,軟軟糯糯地一路鑽到心尖。七千年前發源於嘉興的稻穀文明,實在是強啊!感謝五芳齋,感謝滬杭高速公路,感謝屈原,感謝宋玉,感謝楚懷王,感謝夫差,感謝伍子胥,感謝曹娥,感謝介子綏,感謝河裏的魚,感謝江裏的水怪……

爲什麼是路邊的糉子最好吃?我有兩個理由:

一,現剪、現煮、現吃,當然新鮮(可能是因爲大肉糉特別好賣,我發現店員有時候會事先煮好一堆放在一邊,你要,就先從這堆裏拿一個剪給你。這個時候,嘴要甜,原則更要堅持,務必只吃鍋裏現煮的);

二,嘉興城裏五芳齋的新鮮糉子,也許更新鮮更好吃,但“路邊的糉子最好吃”,基本上屬於心理作用,它來源於一種“旅途”的儀式感。車開到休息區,往來客官多少都有些睏乏,這種時候吃到的食物,通常都會自動加分10%-20%不等。我個人的經驗是,從上海出發,最好選在上午,千萬別吃早飯,喝杯小咖啡就行,車行一個多小時,在右側的嘉興服務區下車,先跑趟廁所,最後再吃糉子─如果能把這件事情搞得像屈原沉江那樣具有儀式感,糉子的味道加分,有時能達到30%!

如果吃不了,千萬別兜着走,就算是新鮮而非真空包裝的糉子,回家煮出來就完全不是那回事了。

從前,浙江的湖州糉不但與嘉興糉齊名,某種程度上名氣比嘉興糉還響。僅管湖州與嘉興現在都歸一個地區行政公署—嘉興地區行政公署管轄,嘉湖一家,但湖州糉和嘉興糉起碼在外形上還是有明顯區別的,前者糉小巧優雅,稱“秀才糉”,後者大方實惠,稱“乞丐糉”。做爲一個浙江人,金庸在他的小說裏從來就不放過每一個以“置入”方式表彰推廣湖州糉子的機會:“韋小寶聞到一陣肉香和糖香。雙兒雙手端了木盤,用手臂掠開帳子。韋小寶見碟子中放着四隻剝開了糉子,心中大喜…提起筷子便吃,入口甘美,無與倫比。他兩口吃了半隻,說道:‘雙兒,這倒像是湖州糉子一般,味道真好。’浙江湖州所產糉子米軟餡美,天下無雙。揚州湖州糉子店,麗春院中到了嫖客,常差韋小寶去買。糉子整隻用糉箬裹住,韋小寶要偷吃原亦甚難,但他總在糉角之中擠些米粒出來,嘗上一嘗。自到北方後,這湖州糉子便吃不到了。”

金庸的意思其實是,湖州糉子,天下無雙,不僅嫖客愛吃,俠客也愛吃。見《神鵰俠侶》:“甜的是豬油豆沙,鹹的是火腿鮮肉,端的是美味無比,楊過一面吃,一面喝采不迭”,吃了黃藥師關門弟子程英親手製作了“天下馳名”的江南糉子之後,楊過還要用糉子與她調情,即把吃剩的糉子用線栓了,擲出去黏住她寫了什幺“既見君子,雲胡不喜”的碎紙,也算是把糉子給利用到家了。

不過,現在顯然是嘉興糉戰了上風,五芳齋在包糉子和賣糉子兩方面都相當牛逼,不僅在各地的超市以及公路、鐵路沿線大賣特賣,還出口到全世界五大洲。當然,五芳齋最狠的一招,是把糉子賣成一種一年四季都可以吃的東西,糉子不再是季節性的,更不是端午節的專利,而是所有的季節的東西了。全中國賣月餅的,心裏指不定有多饞呢。

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 篇10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兒時的記憶裏,夏天只有悶熱,值得回憶的只剩端午。這個歷史悠久的節日裏,雖然,在我家鄉正是中耕時節,沒有“初一糕、初二糉、初三螺、初四桃、初五劃龍舟”那種大快朵頤的美食和賞心悅目的盛況。而且走親戚時,禮物就是人們憑糧票買的幾個包子,兩三把蒲扇,送城裏的親戚,還順帶捎上一把蘄艾菖蒲;但每人分得一個白砂糖芯的包子,田螺是有的,石灰泥鰍也是有的;殷實人家甚至還有年前的臘肉或酸菜醃的肉。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所以家家都要插蘄艾,“家有三千艾,郞中不用來”。諺曰:“喝了雄黃酒,百病遠遠丟。”不論男女老少,都喝一點,像我媽我姐一無例外。在物資極度睏乏的日子裏,端午仍然過得古意盎然。別樣的端午,是在我十九歲那年。我到大圍山東麓的山溝裏工作。開窗是山,敞門是山。年年端午,都是面對着山。不似陸游:“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糉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人說“每逢佳節倍思親”,回家的奢望雖蠢蠢欲動,因薪水之微薄,路途之遙遠,不得不作罷。難耐佳節的寂寞和思念,非平日可比。好在結識了學校附近的一位同庚,高中畢業,學了木工手藝,話投機語中意,於是義結金蘭。時頭八節,便去他家叨擾。

那年端午,他帶我上山摘楊梅。

苦悶的老牛,短短淺淺的梯田,淳樸而又安詳;平靜的山村,寂靜而又溫順地偎依在綿亙不絕的層巒疊嶂之中的半山腰上。我和老庚一出門便披草芒、爬陡坡、蹚清溪,鑽山溝。走了十幾裏,沒入深山老林之中。我喘着粗氣,汗流浹背,可汗是涼的,手臂上也是凊涼凊涼的。我說走了這麼遠連楊梅樹都沒看得一棵,這山裏到底有沒有楊梅?其實我連楊梅樹都不認識。老庚說,那邊就是一棵楊梅樹。我好奇而驚喜地就要鑽過榛莽去摘楊梅;老庚說,不要過去,那樹上沒幾顆楊梅,而且又小又太酸。一看樹上竟是青青的蠶豆大小的楊梅。原來只有水分足的陽坡上的楊梅才長得顆粒大味道酸甜鮮美。我們離開林下崎嶇的小道,向一個山窩鑽去,老庚真算得上是斲輪老手,氣不急心不躁在前面開路。終於找到一棵大楊梅樹,可是我卻只能望梅興嘆,這麼高大的樹怎麼能摘得到?只見老庚噌噌噌爬上樹,也不伸手去摘,只在樹上用腳踩着樹枝悠悠地晃動,霎時間,樹下像下起大雨般地霍霍作響,胖乎乎的楊梅掉到樹下的雜木葉子上劈啪作響,又落到鋪了一層枯葉的地上,那楊梅紅汁欲滴,只晃了幾下,鮮亮如瑪瑙的楊梅鋪滿地。老庚並不下死力踹,因爲怕將沒熟透的楊梅搖下來,他說:“‘行得春風,必有夏雨’;今年黴雨天氣長,楊梅長勢好,梅子一批一批成熟,留着別人也來摘一些。”這人就如大山的性子。我們滿載而歸,雖然受盡了蚊叮蟲咬蟻齧,但心裏卻無比舒坦,此間樂不思鄉了。返回的路上,聽得對面的山上傳來笑語聲,既而伴着潺潺的泉流,甜潤的歌聲悠揚在空谷上:“有心不怕路途遠——哦,有約不怕萬里山,五月端午梅子熟——呀,哥等梅子(妹子)酸又甜——咯……”聽得歌聲,山下溝溪傳來尖高的男音:“仰頭望見對面崗——呦,梅子妹子都漂亮——哦!走路就像風扶柳——咯,山歌賽過畫眉音——咧!”唱完還用花鼓戲語調問“你這妹子是不是想賣了?”(客家人說出嫁爲賣,嫁女叫賣妹子)一陣嬉笑,並不見人。那歌聲似空谷足音,也能激濁除腐。

下得山來,只見從不同的山路上鑽出或兩個、或三個人來,這些人匯聚到一個屋場,竟全是採摘楊梅的。你嚐嚐我的我嚐嚐你的,說起偌大的山上的楊梅樹,如數家珍。其中只有一個二十歲左右的妹子,摘了滿滿一簍,鬢角的一綹烏髮溼溼地帖在耳前,紅潤的俏頰含着羞澀,神情靦腆。最不吸汗的的確良褂子,裹得胸前奇峯突兀;身上許多處都被汗水浸得豐腴的肉色瞭然。令人想起蘇東坡的詩句:“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五月端午節,楊梅紅出血;成熟的不只是楊梅。我一直在猜想,那穿的確良襯衣的妹子,如今不知和誰品嚐這佳節勝果了。

  xx中學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