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字數作文 > 500字作文

精選傳承作文500字8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爲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傳承作文500字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傳承作文500字8篇

傳承作文500字 篇1

他是我見到過的最特別的人,整個人算不上十分高大,僅僅比我高几釐米,喜歡安靜,從沒主動說過話,這不禁讓我有些許好奇。

一天夜晚放學後,走出教室,看到一輪皎潔的“玉盤”掛在天空,讓我不由地想起丁立梅曾說過的一句:天空像一口井,水波不興,月亮是浮在水面上的一朵白蓮花。

穿過喧鬧聲此起彼伏的十字路口,我遇見了他,他在前面走着,腰板挺着的很直,雙腿是朝正前方走去。他看到我,朝我喊了一聲,我循聲望去,看到他一臉笑意,朝我招了一下手,我也回贈一個笑容給他,心裏不禁想笑,還真是不願意多蹦出一個字來。

他的父親,是我在家長會上認識的,那時我看他父親的相貌和他相似,就趕忙詢問,問罷,才知正是他父親,於是我就笑着把他父親領到他的位子上,還笑着說:“我就看見您倆父子挺像才問呢!”他也笑笑坐到了位子。

在會上,老師前五名的家長請到臺上,講述自己兒女的學習方法,其他幾位我都沒怎麼聽進,唯獨到了他父親時,我卻聽得格外的認真。他父親說他和孩子的性格很像,走在大街上,有時會被人誤認爲弟兄倆。他後來的一句話對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說自己首先做好的事纔會去讓孩子做,這讓我想到了傳承。在我身邊很少聽到傳承這一類的詞,反而不少像命運掌握手中一類的。

家風的傳承,是一種耳濡目染,一種言傳身教,是存在於無形之中。

傳承作文500字 篇2

每個幸福的家庭中,都有好的家風。我就生活在這樣的家庭裏,有爺爺、奶奶,有爸爸、媽媽,伴隨着家風的和諧氣息與我相依相伴。

在家中,爸爸媽媽難免會因爲一些小事而磕磕碰碰,但他們從不會互相指責打罵,更多展現在我面前的是理性的一面。特別是媽媽孝順長輩,逢弱必幫值得鏡身。爺爺奶奶常逢人就誇我家有個好兒媳。左鄰右舍也經常誇我媽媽是個能幹的人,又會幫助人。媽媽經常在家裏教導我:在家中,要孝順爺爺奶奶,照顧弟弟;在學校裏,要尊重老師,幫助同學,做一個懂事地好學生;在外面時,如果看到別人需要幫助,我們要儘可能地幫助別人。

記得,有一年的暑假,一個流浪漢站在我家門前。媽媽發現了,憐惜之心由然而生,於是就盛了滿滿一碗飯,夾了一些菜送給他,還順手從茶几上拿了一個又大又甜地梨子,放到他的懷裏。此情此景,感化了我幼小的心靈,我毫不猶豫地把心愛麪包,和僅有的3。5元零花錢給了這位流浪漢。媽媽不僅沒有責備我,還表揚我做得對。流浪漢也感激我和媽媽,向我們深深鞠了一躬。原來幫助別人是一件快樂的事,我很高興。打那以後,我只要看到誰有困難,我就會盡自己地能力去幫助他,在學校裏幫同學講解難題,時常還會借文具用品給同學,有時候還會用自己的零花錢捐給需要幫助的素不相識地人。

獻一份愛心,出一份力,是我家地責任,也是我家的家風。只要人人獻出一份愛,世界就將變成美好人間。

傳承作文500字 篇3

在我們身邊的民族,還有幾個是儲存着獨特意味的習俗?

在我們身邊的民族,還有幾個是坐在一起,團圓,一起吃,一起賞月的?

沒有其他的,只有中秋節。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漢族的傳統節日。但在各地,都有許多的中秋節習俗,那我們的習俗是什麼呢?

在中秋節的這一天,我們會仰望星空,看着那一輪皎潔的圓月,和家人坐在一起。吃着月餅,賞着圓月。我們彷彿看見了月上的嫦娥。月和嫦娥,變成了一種完美,在這樣的完美中,團圓,是一種快樂,是一種享受,享受這無比的幸福。

我坐在椅上,望着圓月,和家人吃着月餅。月餅是圓的,這代表團團圓圓。無論是多遠的地方的人們,都會坐在院子或窗外,雖不能與家人在一起,可是,他們和親友們,在一桌子前吃月餅,賞明月,聊團圓。我沉思着,想到古人們是怎樣創造出這樣的習俗,想着,想着,母親端上一圓盤的月餅,在月光下泛起點點光澤。不知怎麼,我盯着圓盤深思着,好像看到了那在異鄉的獨自一人,圓盤泛起的月光,就像是他們眼角下的淚光。可是,在他們獨自一人的時候,也會擺上一圓桌,上面放着用月盤裝着的月餅,他們坐在桌前,吃着美味的月餅,賞着皎潔的圓月。雖是他們獨自一人,但他們也不忘這悠久的習俗,因爲他們知道,他們的家人此時也在賞着明月,思念着他們……

中秋節的`習俗就這樣一代一代的傳下去。

傳承作文500字 篇4

一首詩詞,是千百年來文化的傳承,穿越了歷史的長河,經歷了歲月的沉澱,捎來了一份柔情似水,帶來了一份雄心壯志,寄來了一份思鄉之情……

輕輕讀起一首小詩,便沉浸其中,穿越千百年的情懷是如此的奇妙,竟使人久久無法自拔。讀詩品詩的樂趣就在於此。正是因爲這份樂趣,纔有了今天如火如荼的“中國詩詞大會”;也因爲“中國詩詞大會”,老師在教室裏組織了一場小型詩詞會。

雖說是小型詩詞會,但是詩詞之韻味永恆不變。同學們爭先恐後,大顯身手,自然而然,嗅到的是詩情畫意。小吟,朗朗上口。那“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中透露大詩人蘇軾對弟弟的想念;那“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中不難看出鄉村生活的怡然自得;那“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中多了一份人生哲理……不愧是“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一句詩詞,一份情。此時此刻,對詩詞的喜愛之情油然而生。

比賽還在繼續,重頭戲還在後面。接着是詩詞補句,一句“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讓人看見了古老矗立的寒山寺;一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讓人眼前閃過夏日荷塘的美好景色……

李白的浪漫主義,杜甫的寫實寫史,王維的山水田園,王昌齡的邊塞風光……跨越千年的邂逅,是一種傳承。想必此時,大家都渴望滿腹詩書,渴望才華橫溢,幻想着千百年前大詩人或是豪邁下筆,或是委婉道來,或是推敲思索。品讀之時,只覺得充滿着無限的詩情。

遐想百年後,千年後,萬年後的詩詞會是怎麼樣?

願久久傳承!

傳承作文500字 篇5

在我家保險櫃最角落的地方,藏着一個硃紅色精美的小盒子,盒子上面有鎏金鑲邊,看着就很高貴。你肯定很好奇,這裏面裝有什麼金銀珠寶?可恰恰相反,這裏面珍藏的是一串其貌不揚、再普通不過的佛珠手鍊。

然而就是這串放在一堆佛珠中間,就很難再找到的普通手鍊,它是我家的“傳家寶”。

這個傳家寶,由8顆精心磨圓的紅木珠子串成,每顆珠子通體亮澤,質地光滑,呈淺豬肝色。雖然它對別人家來說很普通,但它對於我們全家來說意義非凡。因爲它是外太公留給我們的寶貝。

說起這個傳家寶的由來,得從奶奶小時候講起。奶奶只讀了二年級,就被外太公叫去幫忙賣豆腐。外太公做豆腐的手藝精湛,做出的豆腐遠近聞名,很多人大老遠走路過來找他買。他起早貪黑,依靠這門手藝,辛苦養活了當時一大家子十口人。長大後的舅公,爲了紀念外太公,就把那塊做豆腐的木板拿去加工了幾串佛珠鏈子,每家分得一串。奶奶就把這串珍貴的手鍊用小盒子珍藏着。

爸爸小時候有一年把它拿出來玩,之後就弄丟了。奶奶聽說了之後,瘋狂地到處找,眼淚也止不住地一顆顆掉下來,當天晚上不吃不喝,翻箱倒櫃,直到把它找出來。從此奶奶就把它鎖進了保險櫃。並且把它留給我的爸爸,希望一代一代傳下去。

這就是我家的傳家寶,對於別人來說極其平凡,對我家來說卻是比奇珍異寶還珍貴的寶物。每當看到它,我就想起那個辛勞持家、勤儉善良的外太公。我們不僅要把寶物傳下去,更應該把外太公的勤儉節約一代代保持下來!

傳承作文500字 篇6

杭州有一條仿古街,叫河坊街。街兩邊都是古色古香的店鋪,店鋪裏有穿着舊時長衫的店員,店鋪裏賣的有傳統的布匹、小吃,街上還有雜耍的藝人。

河坊街上我最喜歡吃也最喜歡看的就要算“吹糖人”了。

糖就是麥芽糖,有吃的和吹的兩種。

能吃的糖是裝在鐵盒子裏的,看上去是半透明粘稠狀的,有褐色和紅色兩種,等付了五元錢之後,叔叔會用兩根竹籤挑起一份褐色的和一小份紅色的糖漿,迅速地用竹籤互相拉扯攪拌那塊糖,奇妙的事發生了,兩種顏色的糖瞬間變成了晶瑩的亮粉色糖塊,等叔叔拿給我吃的時候,它又變成了普通的粉色,沒有了亮彩。每次我吃着這好吃的麥芽糖時,我都要一邊吃一邊看着叔叔吹糖人。

用來吹的糖和吃的糖又不一樣了,那個糖就像是和好的麪粉一樣,是不透明的糖塊,有紅的、綠的和白的,裝糖塊的盤子下面還有個電爐,是用來加熱糖塊的。只見叔叔拿起一些綠色糖塊在手中搓成長條形,一頭搓得細些,放入口中一吹,手裏再捏呀捏,就這麼一吹一捏,一隻綠色的葫蘆就現形了。叔叔還會吹小糖蛇等。每次我都看不懂叔叔是怎樣把氣吹進糖塊裏的,那糖塊也沒管子插着呀,真搞不懂這口氣的通道在哪裏。

像這樣的傳統手藝在河坊街上還有很多,如捏麪人、澆糖畫、扯龍鬚糖、花式倒茶等,這些都是我每次去河坊街必看的。

傳承作文500字 篇7

所謂百善孝爲先,對父母、對爺爺奶奶的孝順,成了我們家代代相傳的家風。每次吃完飯,我都會義不容辭地把碗洗得乾乾淨淨,擦乾淨餐桌,倒好垃圾桶。每次買回來的零食,我絕不會放在自己房間裏一個人吃,而是拿出來和大家分享。每次週末大掃除時,我都會拿好拖把倒好水,儘量幫媽媽減輕負擔……這便是我們家的第一個家風——孝順長輩。

記得有一次,我攢了數個月零花錢,下狠心買了一架船模。班上一個要好的朋友看見了,問我能不能借他玩一天。我猶豫了好久,最後還是拒絕了他。接下來的幾天,我和他都像是欠了對方債似的,不再說一句話。也許是因爲我們都不知道該怎樣開口吧。從那時候起,我們之間有了距離,互相避開對方。兩週後的一個週末,我在家裏發呆,忽然瞥了一眼書桌上的那張紙,上面寫着大方兩字。我再次想到了船模,同時也想到了他。我再也忍不住了,給他打了電話,鈴響了好久,他終於接了。我們在電話中聊了很多,也互相道了歉。第二天,也就是週一,我把那架船模送給了他,而他也早已準備好了一樣禮物送給我。我突然覺得,往日的友誼又回來了,我們倆的嘻哈聲再次出現在了教室。沒錯,這是我們家另一家風——對朋友的大方。

古人曾說過:“擁有家風家訓的人家,一定是書香門第。”我一定會傳承好我家的家風家訓,同時,我堅信,這些家風家訓一定可以使我受益一生!

傳承作文500字 篇8

“不食糧油食品食素桑,勤提細喂四更裝。心明到老絲方吐,織得綾羅漂深海。”蠶之傑出,就是吐盡青絲,人之傑出就是將青絲成綢,變綾羅。養蠶技術,刮絲,織綢,是大家我國承傳很多年的經典文化。今日,跟伴隨着記者主題活動,帶我瞭解了養蠶技術文化藝術,絲綢文化藝術,更帶我走入了絲綢之途。

古時候有一傳說故事,是嫘祖和好多個女性在山頂桑樹林發覺了一種怪異的果。他們咬一下,咬沒動。煮一下,煮不太熟,但卻能在開水中撈起來很多髮絲般大小的白絲。嫘祖發覺,這種白絲是桑樹林裏的小蟲子吐出來的成千上萬白絲,繞成繭後看起來果實,實際上不能吃。因此,聰慧的嫘祖便嘗試將這種“白絲”,織出了布,還將布製成服裝給宮廷裏的皇室穿。這種服裝十分的光潔舒服,且頗具光澤度。嫘祖將這吐絲之蟲稱之爲蠶。在其提倡下,大家剛開始栽桑養蠶,抽絲織綢。

伴隨着時期的發展,科技的發展,大家將技術性弘揚,提升,將桑蠶絲成綢,不單是織出了綾羅服裝,還作出了桑蠶絲扇、絲綢包……

聽完主題活動教師將的民間傳說故事,教師讓我們每個人一把雪白的絲綢扇。用心去感受這把扇子,雪白透明色,絲線絲線交錯,透着小小一點。觸感上細薄絲滑。撫摩着絲綢扇,根據教師的解讀,要我瞭解了要使扇子形狀美觀大方,還務必選擇上等的桑蠶絲,再三歷經手工編織,纔可以造就出大家眼下這加工工藝細膩的風采扇子。

看見扇子,要我急不可耐的想要手上的畫筆工具給扇子來打扮一下,感受下3D渲染絲綢的奇妙,還能當禮品贈給母親。抽獎活動,我都從教師那領了2只雪白的幼蠶,我當心的關愛着帶回去,剛開始感受養蠶技術之行,感受幼蠶吐絲做繭,從身旁品絲綢文化藝術,嘗傳承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