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字數作文 > 600字作文

【必備】端午節的作文600字九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可分爲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600字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必備】端午節的作文600字九篇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 篇1

星星,盼月亮,端午節終於到了,一家人摩拳擦掌忙活起包糉子。

今一天早上,媽媽和奶奶把泡好的糯米拿出來,洗好糉子葉,準備開始包糉子。我從來沒包過糉子,於是對媽媽說:“媽媽,我不會包糉子,你能不能教教我啊?”媽媽說:“行,包糉子挺好學的,但是剛開始包很困難,你得耐心點兒。首先,將兩片竹葉疊起來,摺疊成漏斗形狀。注意,卷的時候要儘量地緊,否則煮的時候會漏米。”我跟着媽媽做,把糉子葉疊成一個漏斗。

“然後放入糯米,但是不要放得太滿。如果喜歡吃紅糉子,可以在裏面放一兩顆小紅棗。”“在封口之前,先在糯米上撒點水,然後將餘下的糉子葉蓋在漏斗的大口上,現在糉子變成了一個三角錐形,再用剩下的糉子葉把糉子裹緊。最後用繩子或馬蘭葉把糉子綁緊。”這一步非常關鍵,說着簡單,做起來難。小小的糉子葉很“調皮”,就是不聽我的話,“捉弄”我好半天。在我想把糉子裹緊時,裏頭總是有米漏出來,氣得我哇哇大叫,最後在媽媽的指導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包好了一個糉子。儘管形狀看起來不是很美觀,但這是我包的最好的一個了。

下一步,開始煮糉子了。先把糉子整齊地擺在鍋裏,把鍋簾壓在糉子上面,再往鍋簾上放一盆水。最後把水順着鍋邊倒進去,大火煮40分鐘,香噴噴的糉子就出鍋了。

到了端午節這天早上,媽媽給我係上了五彩線,還囑咐我不要隨便折斷或丟棄,只能在端午節後第一場雨時才能扔掉。媽媽還告訴我了五彩線的來歷,它象徵着五色龍,可以降伏鬼怪,帶走一切疾病。我們還在門口插上艾草,掛上紙葫蘆,家裏充滿了節日的氣氛。

早上忙完這些以後,今天的主角——糉子,終於登場了!白白的糉子蘸上白糖,真是又香又甜,又軟又黏,好吃極了。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如果每天都過端午節,那該多好哇。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 篇2

過端午節必然是少不吃糉子和賽龍舟。上午,我們全家坐在一起包糉子,午飯我們就吃糉子。

吃過糉子,才十二點,我們全家就出發去看賽龍舟。我們本想早點去佔個好位子,沒想到已經來滿人,把這條几里長的湖圍個水泄不通。這時,比賽還沒開始,我們全家在茫茫人海中擠半個多小時也沒擠進去。人來得越來越多,想要擠進去也越來越難。有些人擠不進去,索性跑到人家房頂上去看。我們隨後也跑到房頂上去。

一點多,比賽就要開始,賽場邊上擠滿無數的男女老少。鱗次櫛比的房屋頂上也擠滿人。就連不遠的小山坡上也擠滿人。在這人的海洋中,我看到人們那不肯退讓,即使再小的縫隙我也要擠進去的心;那不肯屈服,不肯退讓的精神。看着這人的海洋,我情不自禁地發出讚歎;‘‘多壯觀的場面啊。’’

比賽開始。先是男子預賽。雙方隊員準備好,裁判員一聲令下,雙方立刻劃起來。比賽進行地非常激烈,湖中的水被船槳拍得滿天飛,還有啦啦隊在湖邊助興,鼓號隊打起鼓吹起號。人們在岸邊吶喊。在這震耳欲聾的人聲中,我隱約聽見人們在喊;‘‘龍馬隊,加油。’’這時,龍舟已快到岸,雙方隊員還是各不相讓。忽然間,‘‘龍馬隊’’一個箭步衝上去,超過另一艘龍舟。‘‘龍馬隊’’果然不負大家重託,在預賽中得個冠軍。

接着進行的是女子預賽。正當比賽進行地非常激烈時,天空中下起傾盆大雨。這大雨似乎是老天賜給隊員們的考驗。但隊員們還是毫不示弱,反而速度更加快。

雨越來越大,人們紛紛打起雨傘,五顏六色的傘彙集成海洋,紅的,黑的,綠的,花的……給節日添許多喜慶。

雨絲毫沒有要減弱的意思,反而越下越大,比賽也進行得越加激烈,這大雨沒有給人們帶來任何阻擋,沒有一個人看見大雨返身回家的。

總決賽比完後,雨卻停,太陽出來,天空綻開燦爛的笑容,遠處出現一座七色的彩虹。多美啊。

四川的孩子們,你們是不是也像我一樣正在看賽龍舟呢。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 篇3

每一條彩繩背後都有一個不爲人知的故事

——題記

前兩天大連一直陰雨連綿,太陽也沒露一下。昨天總算碰上了一個晴天。

今天,從補習班回家,一個人底着頭,漫不經心的走着,突然看見地上躺着一根已被剪斷的彩繩。據分析判斷,這裏前一陣子應該是一個小水凼。(端午過後的第一個雨天,要把手上的彩繩摘下來,扔到水凼裏。算是一種習俗吧!)這才忽然反應過來。端午節已經過去很久了。望着地上此時孤零零的彩繩,不可抑制的想起奶奶。

我的小學生活大多是和爺爺奶奶一起度過的。那時的自己那麼無邪,那時的日子那麼溫暖。

那時,在端午節的前一個晚上,奶奶都會把我摟在懷中,我可以清楚的感到她的體溫,和她血液中流淌的愛意。我靜靜的聽着奶奶輕微的喘息聲,看她變魔術般的將普通的彩繩,擰在一起,編成好看的結。然後她會用她的大手托起我的小手,認真而小心的將彩繩系在我的手腕上,腳踝上。

清楚的記得她的那雙大手那麼溫暖,卻那麼粗糙。當時的我還會天真的問奶奶,爲什麼不好好保護自己的雙手。而奶奶只是莞爾一笑,不予回答。現在想起,才曉得,那是歲月在奶奶手上留下的烙印,是她經歷無數風雨坎坷的見證。繫好後,奶奶總是會端詳一番,似乎在欣賞她的傑作。而那又是一種怎樣的目光啊!宛若三月中微風對嫩柳的撫弄;秋日裏月光對修竹的依戀。又似晨曦中露水對小草的滋潤;暮靄時夕陽與水面的輝映。奶奶澄澈的眸子中,滿滿的,都是對我的寵愛。

至今,那種感覺依舊十分真切。彷彿還能感覺到奶奶的體溫和目光。

只是後來,我回到大連,回到媽媽身邊。她的工作總是那麼忙,忙到無暇顧及節日的到來,更不要說爲我係彩繩了。

被忽略的端午,我已過了好幾個。竟也習慣了沒有彩繩的節日。只是當看見同學手上帶着五顏六色的彩繩時,我雖然會不屑一顧,說那是小孩子的東西罷了。但心中,還是會想起奶奶,想起那童年用愛編織的端午的彩繩。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 篇4

隨着時間的流逝,端午節在我的腦海中變得越來越模糊了。記得小時候,我經常纏着媽媽講那個熟悉卻又百聽不厭的故事:在兩千多年以前,古老的中國戰火紛飛,在農曆五月初五的一天,有一位憂國憂民的愛國詩人,看到自己的國家面臨着亡國的危運,而心中的抱負卻無法實現,便悲痛欲絕懷抱着沙石投向波濤滾滾的汨羅江,他就是屈原。人們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許多人都划着船去追趕拯救,四處尋找着他們愛戴的屈原,爲了讓水中的魚兒不吃掉屈原的身體,就把糯米裹在散發着清香的竹葉裏,投入了汨羅江裏……每當我聽完這個故事後,總在想,屈原真的投向那波濤滾滾的汨羅江裏了嗎?屈原真的化作天上的一顆星星了嗎?魚兒真的會吃掉那些糉子嗎?……

現在,我漸漸長大了。這些疑問也在我腦海裏淡忘了,再也不會纏着父母講屈原的故事。而是,玩着電腦,看着電視,做着手工DIY,讀着漫畫故事。再也不會想那些對我來說很遙遠的話題了。

又是一年糉葉飄香,雖然屋裏瀰漫着糉子的香味,但大部分都是從超市裏買來的。很少有人再會談論起屈原,洗着那翠綠的艾草,會包糉子的人更是少之又少。還有些人家,就把端午節當成一場夢似的,過的極其簡單,連糉影都看不見了。現在的人類只顧瘋狂開採,拼命的擴建。讓這美麗的地球村遭盡了塗炭。工業廢水流入了江河湖海,成羣的魚兒慘死在沙灘。濫砍亂伐無休止,泥石流、山洪、地震時常出現。水土在流失,江河斷流湖泊乾涸。那美麗的“賽龍舟”我何時再能看見?看到身邊發生的一切,我不斷的告訴自己:一定要加強環保意識。愛護環境要從小事來着眼,不浪費水,不浪費電,不浪費食物,不隨地吐痰。只有我們愛護環境,保護資源,生存的環境才能得到改變。等到再過幾十年,我們的地球母親才能依然美好,以後的孩子們才能看到清清的水,藍藍的天,綠綠的蘆葦蕩,再過端午時,才能吃到那自家包的手工糉子,觀看到那激動人心的“賽龍舟”。

端午的兒歌彷彿又迴盪在耳邊:“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中國經歷了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傳統美德源遠流長。不要讓端午節離我們越來越遠,不要讓端午成爲我心中的夢想。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 篇5

老家的堂屋旁,有一池水塘,因其形狀呈三角形,村裏的人便叫它“三尖塘”。不知道“三尖塘”的中央何時隆起了一個小土堆。不知道小土堆何時變得越來越大。也不知道土堆上何時就長滿了蘆葦。

收完麥打完場,父老鄉親們剛坐下來喘了口氣,端午節便到來了。

記憶中,到了端午節家家都要選葦葉包糉子。天一亮,便有女人拿着鐮刀或剪子在“三尖塘”裏選葦葉,然後在水塘裏涮洗乾淨後,拿回家準備包糉子。從“三尖塘”裏採下的蘆葦葉子屬於純綠色純天然,葉片寬寬大大,那沾着雨帶着露的葦葉,青碧碧油亮亮,濃濃的帶着清香,不等包上糯米,似乎就能嗅到了糉子的甜香。據說,現在城裏買的葦葉,商家爲了保鮮保色,大多使用了硫磺薰制。

經過一宵浸泡的糯米,夾進去紅糖或蜜棗,裹上青翠嫩綠的葦葉之後,便像穿上了一件春的衣衫。包裹好的糉子放進鍋裏一蒸,不一會,那醉人的糯米香和着葦葉的清香味,便隨着蒸汽溢滿廚房,直饞得孩子們不等糉子出鍋就嚷嚷着要吃。其實,嚷嚷也是白嚷嚷,不但不能很快吃上,反倒是會捱上娘輕輕地一巴掌。因爲沒有蒸熟的糉子,吃了會脹肚子。再說啦,大人們還都在地裏忙着幹活吶,哪能先緊孩子們吃吶?

老家過端午節,會像過年一樣地隆重。除了包糉子外,還要蒸“糖三角”煮鹹鴨蛋……記憶中,那時條件好的人家還會到集市上稱幾斤肉,買上幾條魚,做上幾個下酒菜,犒勞一下剛剛忙碌完麥收的自己。

如今,離開老家已有二十多年了。蜇居在城裏,能見到各式各樣的糉子,有豆沙的、有五仁的、有八寶的、有雞蛋的'、有臘肉的……但,我依然會想起“三尖塘”裏那蓊鬱茂密的蘆葦,想起那青青地泛着油光的葦葉和孃親手包制的糉子,那種端午節的味道時常在脣齒間縈繞。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 篇6

端午從汩羅江的波浪裏悄然走來,幾千年的那朵浪花猶如一滴墨綠的翠汁,把中華錦繡大地染成糉葉成的奇綠。

——題記

一抹糉香,一斟酒醉,帶領我走進端午遺失了的美好。

端午,你就像那遺失的美好,一種跌跌撞撞,不曾與誰相伴,一直到銷聲匿跡,而我卻要始終帶着你的微笑,一路上尋找你遺失的味道。

端午的氣息再度瀰漫,氤氳在每一個細胞周圍,透過了我的心臟,浸溫了我的靈魂。

沁人心脾的艾香帶我走進了70年代的新中國。那時候,建國沒多久,農民生產力低下,生活水平不富裕,每逢過端午節,每家每戶都要奢侈地包幾個糉子,幾片糉葉,幾粒糯米,再加上兩顆紅棗,糉子就包好了,孩子們一聞到幽香幽香的糉子味就會忙不迭地掀開鍋蓋,狼吞虎嚥似的吞下了糉子,想到這一幕,內心就泛起了漣渏,一股澀澀的苦,我們真應該珍惜現在擁有的美好生活。70年代的吃糉子事件都成爲欣喜若狂的事,那人民生活,豈不是更悽慘?

我們現在依然記得,端午是爲了紀念屈原;我們現在依然記得,屈原是愛國詩人;我們現在依然包着糉子,賽着龍舟,祈禱江中魚兒不要傷害屈原……但是,我們現在還仍有誰在奉承着屈原的這種高度愛國精神,又有誰,一心牽掛都會百姓,想着祖國,我不禁發出一聲由衷的感嘆,唉!吃糉子只是滿足一下自己對美味的追求,賽龍舟也只成了一種娛樂的方式,再也見不到70年代貧窮生活中的插艾葉的景象了。70年代的環境悽慘,現在的精神內涵難道就不悽慘嗎?

汩羅江上,我又看到了一位長髮壯士,正直不阿,回頭一望,長嘆一聲,投入江中……

端午的味道,我不想做作也說聞到了什馬幽的艾香,我只聞到了這黑暗世界中一切事物發出腐朽的氣息,籠罩着每一個人,掙脫不了,被束縛在邪念的臂膀下。這新陳代謝的可能,也被它把握在手中,正是這種不健康的理念讓我們把這端午淡淡默化。

是我們的那一份浮躁遺忘了它,還是那一份喧囂容不下它?

那物事人非的端午呀,讓我思,讓我想……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 篇7

中國歷史悠久有許多傳統節日,如:元旦節、清明節、端午節、等其他節日,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端午節,因爲我端午節過得最快樂。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聽爸爸說:“戰國時期有個愛國人士,他叫屈原。”屈原是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曾多次勸國君楚懷王聯齊抗秦,但昏庸無能楚懷王聽信小人,以致國破家亡。屈原聽到自己國家將要滅亡,便抱着石頭自投舊羅自盡。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直行洞庭湖,終不見屈原屍體,老百姓爲 了不讓魚兒吃掉屈原的屍體,家家戶戶包糉子,然後把糉子投入舊羅,讓魚兒吃飽,這樣就不能吃到屈原的屍體。端午節就這樣慢慢的傳下來。端午節還要賽龍舟、帶綵帶線和掛香包等形式來紀念屈原。”爸爸說完,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快過來吖,包糉子咯!”媽媽喊道。我們連忙跑出去,我拿了兩片糉葉,學着媽媽那樣包,可包來包去一點都不像媽媽包的那樣,反而把糯米灑了一地。我氣地把糉葉丟在地上。媽媽說道:“做事不能做一半就跑了,要慢慢來,首先要把糉葉繞成一個三角形的樣子,然後把糯米放進去。”我按照媽媽說是那樣做,包成第一個糉子我很高興的說我會包糉子了啊,後來連續包了好幾個。這時,媽媽邊說邊包地說:“在我們老家過端午節要插艾葉草、葉菖蒲、賽龍舟、飲雄黃酒等習俗。”包好了糉子,我們就煮起來了。【我喜歡的節日端午節作文8篇】我喜歡的節日端午節作文8篇。過了半個多鍾糉子也煮熟了,媽媽就拿給我吃,哇!真香,好好吃哦,這是我們包的糉子,不油也不膩。”幾分鐘過去了,一吊糉子被我們吃完了。

哇!今天過得真快,讓我明白了很多知識,也知道了許多民間風俗,讓我感到很開心很快樂地過完這個端午節。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 篇8

我的家鄉在鉛山,這是一個風景優美,人傑地靈的地方,這裏的文化習俗非常多,讓我來爲大家介紹介紹家鄉的端午習俗吧。

糉子飄香

“五月五,是端陽,吃糉子,灑白糖……”在端午節的前幾天,家家戶戶都忙着包糉子,當你經過別人家門口時,總會看見一些大人用糯米、糉葉、葦草做出一個個結實的糉子,有圓的,有枕形的,好可愛啊!再把它們放進一口大鍋裏蒸,整間屋子都瀰漫一種清香味,讓人不禁口水直流。一些貪吃的小孩還時不時到廚房裏轉一轉,一個勁問糉子熟了沒有。到了端午節這一天,把糉子紮成一份,一份的,每一份五個。有一個最大,另外四個比較小,好像是一隻母雞在呵護着小雞,象徵着孩子們在長輩的呵護下健康成長。咬一口,嫩滑爽口,味道有甜的,有鹹的。

灑雄黃

吃完糉子,到外面活動活動,咦?他們在看什麼,一位長輩在灑一種黃黃的東西,還在小孩子的額頭上寫着什麼字,一問才知道,這種東西叫雄黃酒,專門用來驅蟲的。因爲正值夏天蟲子繁殖季節,難免一些蟲子、毒蛇會鑽進家裏,但灑這種酒,它們聞到酒的氣味就不敢來了,這是有科學道理的。把這種酒在孩子們額頭上寫一個“王”字,也含有避邪的意思,當然這是一種迷信的做法。

龍舟竟渡

“咚咚咚,”從沿河邊傳來一陣陣鑼鼓聲,跑過去一看,原來是信江河裏正在舉行每年一度的龍舟賽,每艘船上坐着二、三十個人。他們穿着顏色一致的隊服,紅的、黃的、白的都有,還有的乾脆光着膀子。大家動作一致,船槳上下揮動,激起陣陣浪花,船尾鼓手拼命擊鼓,兩岸觀衆吶喊助陣,那場面異常熱鬧。

據史料記載,我們家鄉龍舟賽前船員們先做龍頭的。龍頭做好以後由船員們擡着挨家挨戶暮集一些錢,人們會把大門敞開,用清水澆灑龍頭,乞求今年能風調雨順,人丁興旺。端午節午飯後正式開賽,在船頭放一隻鴨子,哪隻船先抓住鴨子就算獲勝。

家鄉的端午風俗很多,也很獨特,如果你還想知道更多的話,就來我家鄉找我吧!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 篇9

“節分難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這首詩是爲紀念屈原而寫下的。端午節也是由於屈原而流傳於世的。包糉子、賽龍舟等端午節特有的習俗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相傳,賽龍舟是由於當時撈救投泊羅江而死的屈原所傳承下來的。

而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賽龍舟不再只是單純爲紀念屈原而舉行的了。它演變成了一項最富激情、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努力奮爭,拼搏向上的精神的運動。賽龍舟這項具有紀念意義的運動,不僅突破了時間、地域的界限,還成爲了國際性的賽事,得到了新的發展。

包糉子也是爲了紀念屈原,同樣具有不可替代的紀念意義。糉子本身是用江米或糯米做成的,再用蘆葦葉在外圍包上一圈,就算完成了。當然,糉子也有各種各樣的,不同的地區,就會包出不同的糉子。雖然形狀各異,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都非常的香甜可口,雖然風味大不相同,但都寄託着老百姓對屈原這位偉人的思念。

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又到了。可是,心中卻有一種淡淡的失落感。隨着社會的發展,端午節的節日氣氛也在逐漸減弱。端午節和衆多的中國傳統佳節一樣,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內涵,是我們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之說不只是爲了紀念屈原這一個,但卻是最有說服力的一個。關於端午節由來的傳說,雖是衆說紛紜,卻也爲它增添了不少神祕與魅力。從中我們不難看出中華人們的想象力,也折射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端午節在我國已延續了二千多年的歷史,二千多年的歷史長河的積澱,從而賦予了它深厚的人文內涵。

其次,端午節還浸透了民族美好的情感,端午節的每一種延續下來的紀念活動,無不是寄託了古代人們美好的情感與心願。假如說端午節是由於傳說而顯得更加動人,那浸透在端午節中美好的民族情感則讓它散發出永恆的魅力。傳說可以動人,而情更加感人!

節日豐富的人文內涵,在於挖掘和弘揚,有時我們的傳統節日之所以被某些人所冷漠,是因社會對傳統文化的重視不夠。我們的社會,應該增強對民族文化的自覺保護意識,傳統文化絕不是“封建”、“落後”的代名詞,而應該成爲新時代我們引以爲豪、爲傲的民族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