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如何寫學術報告

如何寫學術報告

如何寫學術報告

下面就是小編爲您收集整理的如何寫學術報告的相關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夥伴哦!

學術報告一:

報告題目:面向產品創新的應用人機工程與設計技術與平臺

主 講 人:孫守遷

人機工程學是20世紀40年代後期發展起來的一門技術科學,在國外,人機工程學已經有多年的發展歷史,在我國,人機工程學的研究在上世紀30年代開始即有少量的開展,但系統和深入地開展則在1980年以後。人體工程學是研究“人—機—環境”系統中人、機、環境三大要素之間的關係,爲解決系統中人的效能、健康問題提供理論與方法的科學。隨着現代化工業的發展, 人機工程學的應用越來越廣泛, 它的應用主要體現在改善設備、改善工作條件、設計防護設施和調節人機之間的匹配關係等幾方面。現代人機工程學研究的方向是把人- 機- 環境系統作爲一個統一的整體來研究, 以創造適合於人操作的機械設備和作業環境, 使人- 機- 環境系統相協調, 從而獲得系統的最高綜合效能。

今天有幸聽到了浙江大學現代工業設計研究所孫守遷教授帶來的《面向產品創新的應用人機工程與設計技術與平臺》講座。講座中孫教授首先強調概念設計是產品整個設計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這一階段的工作高度地體現了設計的藝術性、創造性、綜合性以及設計師的經驗性。

在概念設計階段,產品各要素處於一種抽象、模糊的離散狀態。這種狀態既導致了設計的複雜性,同時也導致了產品的可塑性,給設計師提供了一個廣闊的設計思維空間。而到設計後期或製造階段,則要考慮到各種客觀情形如產品的材料、工藝、成本等,從而大大約束了創意思維的發揮,使得產品的創新難以得到體現。因而概念設計階段是產品創新最爲集中的一個階段。

面向產品創新的概念設計,首要條件是要建立在設計方法學的基礎上,從設計思維出發,並體現概念設計的全過程;同時,要緊密結合計算機的自身特點,揚長避短,使設計師在計算機的輔助下能更加簡捷、有效的完成設計工作。 人機介面是人機系統中人與機之間傳遞和交換資訊的媒介。這裏的“機”並

非就是機器,而是人的操作使用對象。人機介面優化創新主要是指在產品的人機介面設計過程中的產品創新過程。這一過程從產品與人之間的人機交互角度出發,對構成產品與人發生交互關係的內容進行優化創新設計。人機介面優化創新可分爲佈局創新、形狀創新、操作方式創新和操作介面創新。佈局創新是指對整個產品功能進行劃分與安排,在保證功能順利實現情況下,儘量滿足人的各種需求;形狀創新與產品的佈局分不開,佈局形式決定了產品的外在形式,此時,形狀同時要兼顧使用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人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也決定了產品的形狀;操作方式創新與人的聯繫更加顯著,人的不同部位來操作產品,將對產品的佈局、形狀產生影響,從而也影響了產品的整個操作介面。

由於產品不是孤立地存在於世界之中,它與使用者及使用場合有機地融爲一體,我們必須要從人機系統的角度來看待產品設計是否符合人的因素。人機系統優化可進行安全性、有效性、維修性和舒適性等的分析評價。安全性是指人處在系統中是否安全可靠,對人身安全有無保障;有效性分析評價包含可及性和視野、作業空間大小和作業者之間的關係分析評價等問題;維修性分析評價就是在計算機輔助人機工程設計過程中,利用仿真人模擬真人進行維修,從而判斷是否可維修及維修性能的好壞;舒適性是對整個人機系統的總體評價,以舒適性表達產品設計的宜人性。人機系統優化還包括人的能耗和勞動強度等因素的分析評價,充分保證人機系統的人性化設計。

隨着我國在計算機輔助人機工程方面作出的不斷努力,人機工程技術將會在產品設計方面得到更爲廣泛的應用。

透過孫教授此次講座的闡述,使我基本上對產品創新設計人機工程等相關概念和基本應用有了大致的瞭解。結合機械學習的相關背景,我想會對我今後學習和工作中產品創新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學術報告二:

報告題目:高速鐵路漫談

主 講 人:沈志雲

高速鐵路是當今世界鐵路高新技術的一項重大成就,是當今世界安全可靠的現代交通工具。它在許多國家得到迅猛發展,成爲世界鐵路的新潮流。

今天很榮幸參加了沈志雲院士的《高速鐵路漫談》報告會,深深感受到了院士的風采,儘管已是白髮蒼蒼,仍然擁有敏捷的思維。沈院士今天主要從兩個方面談論高速鐵路。首先是當前高速鐵路的現狀,我國高速鐵路已經站在了世界的頂峯,因爲存在巨大的市場,但是關鍵技術方面我國還和國外發達國家有一定差距,沈院士形容爲:高速機遇,千載難逢,轉眼即逝,時不我待。他希望學校及實驗室能夠繼續爲中國的高鐵建設做出更多貢獻,同時也提出研究生應該成爲科研主力軍。後來沈院士還提出一個大膽的設想,用真空管道來解決超高速列車的空氣動力學問題。

高速鐵路的發展是大趨勢,高速鐵路問世後,使一度被人們認爲夕陽產業的鐵路,出現了生機,顯示出強大生命力,預示着“鐵路第二個大時代”的來臨。尤其是旅行時間的節約,旅行條件的改善,旅行費用的降低,再加上國際社會對人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環保意識的增強,使得高速鐵路在世界範圍內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強勁勢頭。

中國地城遼闊,人口衆多,資源分佈不均,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鐵路長期以來在中國交通運輸體系中一直起着骨幹作用。高速鐵路的興建和正常執行需要大批的修建人員,鐵路建成後將在沿線形成大批的中、小城市,這將促進農村的城市化進程,帶動沿線區與外界商品、技術、人員、物資的交流和流通,吸引資本的投入,形成新的經濟發展產業羣,爲我國的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建設提供新的發展契機。高速鐵路的興建和正常執行將創造許多新的就業機會,這將加快我國目前產業結構的調整,爲企業整合合併、產業鏈的升級優化產生的剩餘勞動力提供了就業分流渠道,緩解了當前企業和單位的人事改革難題。同時,高速鐵路作爲新興的高新技術產業,將推動和誘發相關產業的配套發展。

在過去的五十年中,全球高速鐵路的建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高鐵以其安全性能高、旅行速度快、經濟效益高、能源消耗低、環境污染輕等優點成爲了全球鐵路行業的關注焦點。我國作爲對高速鐵路研究起步較晚的國家,應利用好現有鐵路的建設基礎和積累的經驗,勇於創新,全力以赴,早日實現中國高速鐵路網的宏偉藍圖。

近幾年我國鐵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大量修建高速客運專線,例如京津城際客運專線,武廣高速鐵路、鄭西高速鐵路以及在建的京滬高速鐵路等;大量運用高速動車組,其中有運營速度200km/h的CRH1/2/5型動車組和運營速度達350km/h的CRH2C/3型動車組。

隨着列車速度的提高,會產生一系列的問題,而我們迫切需要做的就是研究超高速帶來的一系列基本的關鍵問題:包括超高速列車的輪軌接觸動力學;弓網系統動力學;空氣動力學;車輛穩定性理論;系統動力學;執行安全性理論;綜合乘坐舒適度;列車控制原理8項。只有在這些基本關鍵問題上深入研究,才能使超高速列車獲得優異的動力學性能,滿足使用要求。

透過聆聽沈院士的講座,使我對產品我國高速鐵路的發展及與世界水平的差距有了更深入的瞭解。結合機械學習的相關背景,我想會對我今後學習和工作中產品創新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學術報告三:

報告題目:鐵道機車車輛-鐵道耦合動力學理論及工程應用

主 講 人:翟婉明

中國鐵路長期處於超負荷運輸狀態,其基本特徵是“大運量、高密度、客貨混運、提速重載”。這種超負荷運輸方式在提高運能的同時,也嚴重加劇了機車車輛與線路之間的動態相互作用,帶來了較國外鐵路更爲突出的輪軌動態安全問題。傳統的車輛動力學、軌道動力學理論體系,將機車車輛和鐵路軌道分離成兩個相對獨立的子系統的研究方法,不能解決這種複雜大系統動態相互作用問題。

今天,翟婉明教授在牽引動力實驗室會議廳做了《鐵道機車車輛-軌道耦合動力學理論及工程應用》的學術報告。傳統的研究都是將車輛和軌道作爲兩個分離的系統來研究,而翟教授將它們作爲一個系統整體進行研究,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今天主要從學術思想、理論模型、仿真技術、現場試驗驗證和工程應用實踐等五個方面進行了講解。

由於國情的不同,中國鐵路與其他國家相比具有鮮明的特徵。一、大運量,高密度,中國鐵路在線路使用密度和運量上均居世界之最;二、客貨混運。隨着中國鐵路的發展,客運提速和貨運重載的發展戰略被提了出來,一大批高速客運專線的陸續完工和主要幹線重載列車的開行都使得列車和線路的相互作用問題變得十分突出,這時候就應運用車輛—軌道耦合動力學的理論來對這些情況提供安全設計,並進行仿真分析。

車輛—軌道耦合動力學的基本學術思想是:將車輛系統和軌道系統視爲一個相互作用、相互耦合的整體大系統,將輪軌相互作用關係作爲連接這兩個子系統的紐帶,綜合考察車輛在彈性(阻尼)軌道結構上的動態執行行爲、輪軌動態相互作用特性,以及車輛對線路的動力作用規律。在輪軌系統激擾下,輪軌之間的作用力將出現動態變化;輪軌動力作用向上傳遞引起車輛系統振動,向下傳遞致使軌道結構振動;而車輛系統中輪對的振動和軌道系統中鋼軌的振動,將直接引起輪軌接觸幾何關係的動態變化;在輪軌接觸點的法向平面上導致輪軌彈性壓縮變形量的變化,從而進一步導致輪軌法向接觸力的變化;在輪軌接觸點的切向平面內引起輪對蠕滑率(取決於輪、軌相對速度)的變化,從而進一步引起輪軌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