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中心小學的教學工作計劃範文

中心小學的教學工作計劃範文

中心小學的教學工作計劃範文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以課程改革爲重點,以科研爲先導,抓好隊伍建設和教育科研兩個關鍵舉措,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着力培養骨幹教師隊伍,着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師生共同發展。

工作目標

1、切實開展課程改革,進行校本研究,打造一批名教師。

2、做好蘇州市課題“自主學習主動發展課堂教學的實驗研究”的整理提煉工作,以課題研究促進新課程的實施。

3、爭創市教育質量獲獎學校。

4、爭創市先進教研組。

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抓好常規工作,優化各項管理,提高工作的實效性。

1、進一步強化課程意識,提高執行課程計劃的自覺性;要切實做到“不佔、不擠、不改”,使“開足飛上齊、教好”落到實處,並嚴格執行小學生課外作業和小學生在校時間的規定,提倡課堂作業應儘量當堂完成,確保學生課間休息。

2、突出“七認真”管理。嚴格執行教委關於“七認真”規範的要求,堅持平時檢查與期末考覈相結合的過程管理。學校將隨機抽查教師“七認真”工作情況,仍突出上課、輔導、作業的重點檢查,加強隨機檢查力度。

3、加強教育質量管理。進一步建全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修訂教學質量監控方案方案,實現“輕負擔,高質量”,讓學生想學、會學、樂學。要紮實抓好各科學習困難生的轉化工作,早一點打算,多一點行動,少一點埋怨,早一點落實轉化措施,多一點關心體貼,要花大力氣提高合格率與優秀率,確保我校各科均能完成上級下達的質量目標。

4、加強教研組、備課組建設。教研組備課組是教師成長成材的搖籃。各教研組根據學校教學工作計劃,結合本教研組的實際情況,擬定切實可行的教研組工作計劃。教研活動做到定時間、定內容(學習課改理論、寫讀書筆記、鑽研課標教材、集體備課、聽評課,進行教法和學法的探討等)、定好主題和中心發言人。教研活動要在“實”與“新”上做文章,激發教師參與教研的主體意識和創造熱情,鼓勵教師合作、交流、共享教研成果。提倡各個教研組要創自己的特色,及時、認真總結得失,在期末進行交流,開展先進教研組的評選。

5、抓好集體備課。備課組活動集中與分散相結合。集中活動做到有組織、有計劃、有安排,定時間、定內容、定主講,突出重點,解決難點。着力提高集體備課質量,各班要針對班級實際進行修改,並在教學過程加於調整,倡導課後撰寫教學後記和教學案例。

二、加強課堂教學研究努力推進新課程的實施。

l、要抓住課程改革實驗的契機,認真學習新的課程標準,更新教師的教育觀念,一、二、三年級教師要全面實施新的課程標準,其它年級更要用新的課程思想教舊的教材。教學中,要特別強調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生活經驗,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圍繞新課程實施,進行各類專題研討活動。

2、以課題研究爲抓手,開展小、多樣、高效的教研活動。圍繞學校的蘇州市級課題“自主學習、主動發展”和省教育學會課題“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確定研究任務,開展自主學習主動發展課堂教學模式、加強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等爲主要內容的各種研討活動,探索建立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課堂教學模式,重視並加強學科組建設,發揮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繼續發現、指導、培植一批課堂教學改革的先進典型,積極推廣他們的經驗。

3、搞好校本研究。校本研究是一種創新,是一種融學習、工作、研究於一體的學校活動和教師行爲,是學校內部一種新的學習型組織,它實施的基本途徑是教師反思、同伴互助和專業引領,三者相互滲透、相互依賴,是一個不可或缺的統一體。積極營造務實、民主、活躍的教研環境,改變教師教學研究各自爲戰的狀況,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教研活動,做到互相學習、共同切磋、合作研究、分享經驗,不斷提高學校教學研究的水平,要以課堂爲主陣地的“三課一評”和“一課三議”活動開展起來,把“怎樣反思”“教是爲了什麼?”“成功課堂的基本特徵”“失敗課堂的基本特徵”“教師眼中的課堂標準”“各學科的課堂標準”“怎樣批改作業”“教案(學案)怎麼寫”等作爲校本研究的基本內容。

4、構建教學的評價機制。在教學評價上要體現新的課程思想,發揮導向、激勵、評價功能,促進教師的成長和學生的進步,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整體水平

1、加強教師職業道德教育,規範師德師風。開展“鑄師魂、修師德、樹師表、練師能”活動,着力營造“講師德、比奉獻”的良好氛圍。

2、繼續健全教師青藍工程,積極鼓勵教師參加各種評優課活動、學術研討和參加教壇新秀、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的評選活動,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着力造就名教師。

3、鼓勵、支援教師參加學歷進修,組織教師參加繼續教育,切實提高教師的教育實踐水平。加強計算機及其網絡技術的培訓與考覈工作,重點培養中小學教師利用計算機進行輔助教學的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應用資訊的能力。定期舉辦校內教師基本功競賽,把競賽結果記入教師業務檔案。

4、加強教師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培養。組建學校課件製作小組,提供必要的設備,以點帶面,逐步使每一位教師初步掌握多媒體課件製作技術,熟練掌握上網技巧,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爲教學服務,提高工作效率。教師緊緊跟上學校資訊化建設的步伐,增強應用資訊技術的意識和能力。利用空餘時間上網學習、查閱資料,實現資源共享,更好地發揮網絡在指導和服務教學、教研中的獨特作用。有條件的教師可以逐步採用“電子備課”的方式,使“電子備課”成爲課程改革的催化劑,成爲教育現代化進程中有效的新舉措。。提倡鼓勵課堂與現代教育技術的整合,學科覆蓋率達100%。加強資訊技術課的教學研討,儘快提高學生資訊技術運用水平和能力,培養學生綜合全面素質。

活動安排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以課程改革爲重點,以科研爲先導,抓好隊伍建設和教育科研兩個關鍵舉措,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着力培養骨幹教師隊伍,着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師生共同發展。

工作目標

1、切實開展課程改革,進行校本研究,打造一批名教師。

2、做好蘇州市課題“自主學習主動發展課堂教學的實驗研究”的整理提煉工作,以課題研究促進新課程的實施。

3、爭創市教育質量獲獎學校。

4、爭創市先進教研組。

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抓好常規工作,優化各項管理,提高工作的實效性。

1、進一步強化課程意識,提高執行課程計劃的自覺性;要切實做到“不佔、不擠、不改”,使“開足飛上齊、教好”落到實處,並嚴格執行小學生課外作業和小學生在校時間的規定,提倡課堂作業應儘量當堂完成,確保學生課間休息。

2、突出“七認真”管理。嚴格執行教委關於“七認真”規範的要求,堅持平時檢查與期末考覈相結合的過程管理。學校將隨機抽查教師“七認真”工作情況,仍突出上課、輔導、作業的重點檢查,加強隨機檢查力度。

3、加強教育質量管理。進一步建全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修訂教學質量監控方案方案,實現“輕負擔,高質量”,讓學生想學、會學、樂學。要紮實抓好各科學習困難生的轉化工作,早一點打算,多一點行動,少一點埋怨,早一點落實轉化措施,多一點關心體貼,要花大力氣提高合格率與優秀率,確保我校各科均能完成上級下達的質量目標。

4、加強教研組、備課組建設。教研組備課組是教師成長成材的搖籃。各教研組根據學校教學工作計劃,結合本教研組的實際情況,擬定切實可行的教研組工作計劃。教研活動做到定時間、定內容(學習課改理論、寫讀書筆記、鑽研課標教材、集體備課、聽評課,進行教法和學法的探討等)、定好主題和中心發言人。教研活動要在“實”與“新”上做文章,激發教師參與教研的主體意識和創造熱情,鼓勵教師合作、交流、共享教研成果。提倡各個教研組要創自己的特色,及時、認真總結得失,在期末進行交流,開展先進教研組的評選。

5、抓好集體備課。備課組活動集中與分散相結合。集中活動做到有組織、有計劃、有安排,定時間、定內容、定主講,突出重點,解決難點。着力提高集體備課質量,各班要針對班級實際進行修改,並在教學過程加於調整,倡導課後撰寫教學後記和教學案例。

二、加強課堂教學研究努力推進新課程的實施。

l、要抓住課程改革實驗的契機,認真學習新的課程標準,更新教師的教育觀念,一、二、三年級教師要全面實施新的課程標準,其它年級更要用新的課程思想教舊的教材。教學中,要特別強調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生活經驗,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圍繞新課程實施,進行各類專題研討活動。

2、以課題研究爲抓手,開展小、多樣、高效的教研活動。圍繞學校的蘇州市級課題“自主學習、主動發展”和省教育學會課題“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確定研究任務,開展自主學習主動發展課堂教學模式、加強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等爲主要內容的各種研討活動,探索建立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課堂教學模式,重視並加強學科組建設,發揮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繼續發現、指導、培植一批課堂教學改革的先進典型,積極推廣他們的經驗。

3、搞好校本研究。校本研究是一種創新,是一種融學習、工作、研究於一體的學校活動和教師行爲,是學校內部一種新的學習型組織,它實施的基本途徑是教師反思、同伴互助和專業引領,三者相互滲透、相互依賴,是一個不可或缺的統一體。積極營造務實、民主、活躍的教研環境,改變教師教學研究各自爲戰的狀況,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教研活動,做到互相學習、共同切磋、合作研究、分享經驗,不斷提高學校教學研究的水平,要以課堂爲主陣地的“三課一評”和“一課三議”活動開展起來,把“怎樣反思”“教是爲了什麼?”“成功課堂的基本特徵”“失敗課堂的基本特徵”“教師眼中的課堂標準”“各學科的課堂標準”“怎樣批改作業”“教案(學案)怎麼寫”等作爲校本研究的基本內容。

4、構建教學的評價機制。在教學評價上要體現新的課程思想,發揮導向、激勵、評價功能,促進教師的成長和學生的進步,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整體水平

1、加強教師職業道德教育,規範師德師風。開展“鑄師魂、修師德、樹師表、練師能”活動,着力營造“講師德、比奉獻”的良好氛圍。

2、繼續健全教師青藍工程,積極鼓勵教師參加各種評優課活動、學術研討和參加教壇新秀、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的評選活動,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着力造就名教師。

3、鼓勵、支援教師參加學歷進修,組織教師參加繼續教育,切實提高教師的教育實踐水平。加強計算機及其網絡技術的培訓與考覈工作,重點培養中小學教師利用計算機進行輔助教學的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應用資訊的能力。定期舉辦校內教師基本功競賽,把競賽結果記入教師業務檔案。

4、加強教師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培養。組建學校課件製作小組,提供必要的設備,以點帶面,逐步使每一位教師初步掌握多媒體課件製作技術,熟練掌握上網技巧,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爲教學服務,提高工作效率。教師緊緊跟上學校資訊化建設的步伐,增強應用資訊技術的意識和能力。利用空餘時間上網學習、查閱資料,實現資源共享,更好地發揮網絡在指導和服務教學、教研中的獨特作用。有條件的教師可以逐步採用“電子備課”的方式,使“電子備課”成爲課程改革的催化劑,成爲教育現代化進程中有效的新舉措。。提倡鼓勵課堂與現代教育技術的整合,學科覆蓋率達100%。加強資訊技術課的教學研討,儘快提高學生資訊技術運用水平和能力,培養學生綜合全面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