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關於定風波教學反思

關於定風波教學反思

關於定風波教學反思

從確定要開課的時間到正式上課,只有一個星期,比我預設的日期提前了一個多月。加上剛好開課前兩天是月考,我在這個星期裏要上新課趕進度,要做梳理赴考試,還要試講公開課,壓力倍增。幸虧有姚佩琅老師的細心指導和備課組同事們的積極配合,我的課從起初的以指導朗誦爲主到最後的以讀帶學,從起初的平均用力到最後的層次分明,實現了質的飛躍。

對一節課來說,合適的切入口是成功的基石。切入口沒有絕對的好或者不好,主要看適合不適合學生,適合不適合課文

我這節課的切入口是介紹蘇軾一生的三個特點:一,仕途坎坷;二,心態豁達;三,才華橫溢。這部分是我的教案中改動最小的地方,在幾次試講中也都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第一,從詞作本身的特點去考慮。學生從上學期學唐宋散文到本學期學習唐詩宋詞,每篇課文在講到“作者介紹”部分時,學生雖較有興趣,但從柳宗元韓愈到李白杜甫,幾乎都是仕途坎坷懷才不遇。蘇軾的仕途命運雖然也是坎坷,但進入課文前不介紹,學生已經忘得差不多;介紹了,要怎麼爲詞作中作者面對人生第一次重大打擊卻能泰然處之瀟灑豪放造勢,這是一個不大不小的挑戰。在研讀了蘇軾的相關傳記、評論等資料後,我發現,蘇軾很多時期的作品其實學生在以前都學過,只是不一定能把它們按照蘇軾的年曆進行串聯而已。所以,我選了一些較有代表性的蘇軾作品作爲他在宦海沉浮中的心態的寫照,有了這樣的感性認識,學生在探究蘇軾遇到風雨時還能“吟嘯且徐行”等情感態度時自然可以感受他對困難挫折無所畏懼的態度。

第二,從學生的心理規律上考慮。剛剛結束月考,還沒有時間給他們調節就上公開課,對於面上中學的面上班的學生來說,確實有點勉爲其難。以年齡跨度之大(22歲考中進士到62歲還被貶儋州)渲染蘇軾的仕途之坎坷,以耳熟能詳之詩(《飲湖上初晴後雨》、《江城子·密州出獵》、《念奴嬌·赤壁懷古》、《食荔枝二首(之二)》都是學生以前學過的)突出蘇軾態度之瀟灑,以詩、詞、散文、書法、繪畫的造詣表現蘇軾才華之出衆,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在這不知不覺中被激發出來,很快就進入學習狀態。

教學的中間環節是改動較大的。

一開始,因爲學生已經學了一個多月的詩歌,對詩歌的字面理解能力有所提高,基本能透過課本註釋和輔導書進行疏通。加上《定風波》本身相對比較容易理解,我就設計教學環節大致爲:一讀明大意,二讀學朗誦,三讀享啓發。結果一試講,發現第二個環節引導學生理解作者的情感態度花費的時間就已經很多,結果指導學生掌握朗誦的一些技巧的目的也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進行到第三個環節更是強弩之末,課堂氣氛活躍不起來。

在姚老師的指導下,結合備課組同事們的建議和學生的實際水平,我在“讓學生紮實地掌握這首詞”,“真切地從作者身上學習他的優秀品質”,“從這首詞拓展到豪放派詞的特點概括”這幾個方面下功夫,雖然比較平實,但在提問學生作者的情感態度時學生能較好地表述出來、在提問“啓發”時學生能根據文字聯繫實際回答、特別是在課堂結束前有幾個學生能像以前的課堂一樣在下面輕輕地說“我會背了,老師!”儘管沒有機會讓他們展示,但我還是很欣喜,課堂是落到實處了。

而一堂課的結尾,如果能詩意一點,又能呼應開頭,還能把《定風波》的詞眼“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在學生的心目中留下最深刻的印象,那當然是最理想的效果。但要呼應開頭又不是重複開頭,是需要花費比較多的心思的。我倒是最先設計的時候就選中了那幾句膾炙人口的名句,所以這部分也是在幾次試講中改動最小的,也許正是如此,在正式上課時到了這個環節可以說是最爲順暢自然的。

當然,正如姚老師所說,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如果我一開始就把教案確定修改好再進行試講,相信正式上課時會自信很多。也由於應變能力仍需加強,在開頭話筒音量不穩定時,我的表述顯得投入不夠,激情也不足。到中間開始要進入狀態時,又突然發生電腦重啓的情況,雖然後來同事說我表現得很鎮定,但我當是還是忘了一些精彩的串詞了。還有,因爲給學生討論的時間比預計的長了一點,導致最後沒有機會讓學生展示以讀帶學的效果——當堂背誦,確實是很可惜。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在工作室各位老師的指導幫助下,我會抓緊每一個磨練的機會,多聽好課,多學理論,多向前輩請教,多和同輩討論,爭取在學習中不斷完善自己,取得更好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