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三年級《全神貫注》教學設計範文

三年級《全神貫注》教學設計範文

三年級《全神貫注》教學設計範文

【教材解讀】

《全神貫注》(上海市教材三年級下冊、人數版四年級下冊)記敘了法國大雕塑家羅丹邀請奧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裏做客,自己卻如癡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完全忘記了客人的事。

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爲:透過品讀描寫人物言行的語言理解“全神貫注”的含義,並學習體會本課人物描寫的方法。

在設計本課教學時,我對教材作了“集約化”處理,使教材內容形成“板塊結構”,着重幫助學生理清課文的思路,以便騰出更多的時間進行語言訓練,力求體現“突出語文字性,加強語言訓練”的設計理念。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理清人物關係

1、板書課題,注意“貫”字上面的筆順容易錯(板書示範),從字面上理解什麼叫“全神貫注”。

2、瞭解課文主要講的是誰的故事。(出示羅丹頭像,簡介羅丹)(板書:羅丹)

3、簡介茨威格,讀好外國人名,隨機理解“摯友”。

4、齊讀課題。

5、說說課文主要內容,師小結依據課題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

設計意圖:對小學生來說,必須以語言實踐爲主,要多讀多寫,但還要適當給予語言規律和方法的指導。此處設計力求在過程中掌握方法,“獲取知識,形成能力。

二、研讀第二自然段,體驗“如癡如醉”

1、自由讀第二自然段。重點理解“他好像喝醉了酒一樣,整個世界對他來講好像已經消失了”

2、選擇最喜歡的一句練習有感情地朗讀,教師相機指導。

3、抓住這些動作和神態描寫,猜猜羅丹心裏想的是什麼。(學生自讀自悟,同桌交流)

4、師逐句讀文,生相機交流,師適時點撥。

5、師小結:

讀書不僅要理解文字表面的意思,還應理解文字背後的意思。

設計意圖:課文中的“空白點”一般都是學生的疑點難點,也是教學的重點或突破點,但有時它存在於很淺顯的句子中而往往爲人所忽略。第二自然段之所以寫得好,就是因爲它寫了羅丹的動作、神態,寫了他發出的一些聲音,但是沒有把羅丹內心的話寫出來,這就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間。我設計這樣幾個步驟:先由教師範讀,再由學生自己讀,讀中想象,揣摩體味,讓學生透過文字的表面去猜一猜羅丹的想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感受到羅丹當時的工作狀態,理解了“全神貫注”這個詞語的含義,更重要的是他們學到了什麼是真正的閱讀。

6、出示句子:

“大約過了一個小時,羅丹才停下來,對着女像癡癡地微笑,然後輕輕地吁了口氣,重新把溼布披在塑像上。”釋“癡”字,選擇解釋義項,說說理由。(板書:癡)

7、補充板書:如癡如醉

8、指導有感情朗讀這句話。

設計意圖:在教“癡癡”一詞時,透過選擇字義的方法,既解決了生字的字義,又使學生感悟到羅丹對工作的癡迷。同時,又與上文的“好像喝醉酒一樣”巧妙地聯繫起未,一個如癡如醉的工作狂形象躍然紙上,板書也順理成章。學生不僅把語言文字所承載的資訊提取出來,而又體會到作者是如何遣詞造句的。“立體化”的教學使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知強度增大。

三、略讀第三、四自然段,理解“全神貫注”

1、出示句子:

“羅丹如癡如醉地修改女像,整個世界對他來講好像已經消失了。”釋“整個世界”,理解“全神貫注”。

2、讀第三、四自然段,交流:

從哪裏體會到整個世界對他來講已經消失了?

四、學習第一自然段,感受“精益求精”

(課堂實錄片段)

師:就是這樣一座讓羅丹如醉如癡地修改的女像,在茨威格看來是非常完美無缺的,課文中有一個詞,你們找一找,是哪一個詞?

生:傑作。傑作是什麼意思?

生:儀態端莊。

生:不禁拍手叫好。“不禁”說明茨威格看到雕塑忍不住叫好,說明這座女像實在太完美無缺了。

生:大概因爲茨威格不是雕塑家,欣賞水平不是很高,所以認爲是傑作。

師:我要糾正你一下。茨威格是享譽世界的文學家,他在文學上的造詣和羅丹在雕塑上的造詣同樣高,文學和雕塑都是藝術,藝術是相通的。他的眼力不會錯,作爲羅丹的摯友,他也不會去吹捧羅丹,他說這件作品是傑作,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可是對這樣的傑作羅丹還不滿意。

設計意圖:第一自然段中茨威格爲什麼能對羅丹的作品如此理解、欣賞、讚美是這篇課文的空白點,老師可補充茨威格在文學上的造詣的有關資料,幫助學生理解藝術是相通的,茨威格在文學上所取得的成就讓他足以能夠理解羅舟的藝術作品,而羅丹的這一雕塑作品得到具有如此欣賞水平的作家的讚賞,它必定是十分傑出的。然而,就是這樣一件傑作,羅丹還是覺得需要修改,可見他在藝術上的精益求精,茨威格資料的補充從側面表現了羅丹對自己創作的永不滿足,使羅丹的形象更加豐滿。

師:這個句子裏有個詞──“端詳”,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生:認真、仔細地看。

師:這一句中還有一個帶“端”的詞:端莊的“端”和端詳的“端”意思一樣嗎?

生:端莊的“端”是端正的意思。端詳的“端”是仔細地看的意思。

師:羅丹仔細端詳後怎麼說,誰來有感情地讀一讀?

生:(讀羅丹的話)“不,還有毛病。……”

師:對於這樣的傑作,他還說有毛病,還要去修改,值不值得?(自由討論)

生:沒有更好,只有最好。

師:是啊,羅丹精益求精,永不滿足。正因爲這樣,茨威格被羅丹邀請參觀他的一件作品,又被羅丹遺忘,他不僅沒有──(生:責怪),反而更加理解羅丹,敬重羅丹,欽佩羅丹。齊讀茨威格的話。

設計意圖:對於詞句的理解不能停留在字面上,而要着重引導學生揣摩課文中的語言環境,不僅要懂得詞句的表層意思,還要理解其中隱含着的意思。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再把一些重要的問題放回語言環境中“猛滾一番”。在教“端詳”一詞時,先問學生哪個詞最能體現羅丹對自己作品的精益求精,引出“端正”一詞,再辨析“端”字,這樣,這個詞語貯存進學生的詞彙倉庫時就不是乾巴巴的,而是十分鮮活的。

五、昇華中心,拓展延伸

1、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2、分步理解茨威格的話,隨機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3、展示羅丹的部分作品。(播放媒體)簡介羅丹作品並總結全課。

設計意圖:最後一句話的理解,學生初讀課文覺得一目瞭然,可實際上讀懂的僅是文字的表面意思。

我採用了層層剝筍法:

⑴ 任何工作,首先要值得去做,然後要做好,就必須怎麼樣?

⑵ 羅丹認爲什麼事值得去做?

⑶ 他認爲應該做好嗎?層層剝筍就是緊扣語言文字,從一點切入,然後逐層展開,層層遞進,直至最後揭示文章主旨,達到訓練目的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有利於訓練學生敏銳的語感,強化語言文字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