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語文古詩四首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都收藏過自己喜歡的古詩吧,從格律上看,古詩可分爲古體詩和近體詩。你還在找尋優秀經典的古詩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語文古詩四首,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語文古詩四首

語文古詩四首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古詩。

2、藉助朗讀、想象感悟詩中描寫的優美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薰陶。

重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感悟、體會感情,想象詩的意境。

樂學善思

辦法誦讀、探究、想象。給學生充分自學的空間

教學流程

一、匯入:

二、學詩感悟:

1.解題:道,路。《三衢道中》是說在三衢山路行走中的所見所聞。

2.自讀全詩,依據註釋理解詩中生字新詞。

3.檢查自學情況,理解詩句中有關詞語。①“梅子黃時”,指春末夏初梅子成熟的時期,這段時期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帶一般爲陰雨天,空氣潮溼,衣物等容易發黴。也叫黃梅天。②“泛”,乘船。卻,再。③“綠陰”,綠樹的濃陰。“不減”並沒有少多少。④“黃鸝”,黃鶯。這種鳥的叫聲清脆婉轉。

4.指名讀全詩。思考:①作者在這首詩中抓住了哪些事物特點來說自己行走中的所見所聞?本詩四句話,突出四點:第一,“梅子黃時日日晴”,突出天氣之好——晴。第二,“小溪泛盡卻山行”,泛:乘船;卻,再。突出了行——在小溪中乘船而行,行之盡頭又順山路登山而行。第三,詩中第三、四句是第二句的承接,將水路與山路進行比較,特點是:綠陰相差無幾——可見小溪兩岸翠樹疊峯,綠陰覆蓋溪面。而不同的是,在山路行走多了黃鶯清脆的叫聲。)②作者抓住這四個事物的特點,體現了作者的'什麼心情?(遊興濃厚。)③爲什麼作者遊興這樣濃呢?(體會作者當時的心境:梅子成熟時應爲陰雨天,這年卻特殊,天天是晴天。在這種天氣裏,在小溪上行船,在山間小路上行走,多麼舒暢!泛舟小溪,聽着潺潺的水聲,已夠美了,再行走山路,綠陰不減,又添鳥鳴,超發高興。)④作者是在遊興濃厚的愉快心境中寫的這首詩。(啓發學生聯繫自己在野外遊玩時的情形,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小結:《三衢道中》作者以簡潔的語言敘述了自己遊覽中的所見所聞,給讀者展現出一幅有聲有色的畫面。試着講一講全詩的意思,並想象是描繪了怎樣的情景,試着用自己的話描述你想像到的美麗景色。

四、有表情地朗讀並背誦全詩。

五、總結學法:1、釋題2、自讀自悟3師生共同交流對詩中詞句的理解4體會詩人的情感5背誦詩文

語文古詩四首2

一、直接填空。

1._______________,恨別鳥驚心。

2.煙籠寒水月籠沙,_____________。

3.僵臥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

答案:1.感時花濺淚2.夜泊秦淮近酒家3.尚思爲國戍輪臺4.山河破碎風飄絮

二、理解填空。

5.(20xx聊城模擬)杜甫《春望》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了國家衰敗的景象。

6.《泊秦淮》中批評統治者醉生夢死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一詩中由現實轉入夢境,表現作者對統治者的統治隱隱擔憂和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的強烈願望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xx江蘇中考)文天祥的《過零丁洋》一詩中運用比喻把個人遭遇與國家命運緊密結合在一起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5.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6.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7.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8.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三、課內閱讀。

閱讀下列古詩,完成9~15題。

(一)

9.在這首詩中詩人抒發了怎樣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詩人抒發了對國破、家亡的悲憤之情。

10.“城春草木深”中的“深”字很有表現力,歷來爲人所稱道,請你說說它的表達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用詞凝練,一個“深”字表現了因戰亂而荒蕪的景象。

11.根據上文,理解“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包含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作者親歷了戰亂,真切地體會到了與家人離別的傷感,用這種誇張的手法真實地表達了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答案:“連三月”可見戰禍之長;“抵萬金”極言家書難得。真切地表達了戰亂中思念離散親人,盼望得到親人音訊的心情。

12.對本詩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辛苦遭逢起一經”,說的是自從中了進士,擔任起重要國事之後,就爲國事辛苦奔波,有無愧國家民族之意。

B.“身世浮沉雨打萍”是個比喻句,是說四年來沒有一天安定,像雨中的.浮萍,是承接“辛苦”一句的意思說的。

C.“惶恐灘頭說惶恐”寫的是在江西起兵奔赴浙江爲解除

臨時國都杭州被困時的驚恐心情的,有爲國擔憂的意思在內。

D.“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意思是:現在我已被元軍扣留、囚禁,絕無生還之路,只有留下詩句,表達我對國家民族的赤膽忠心,在史冊上留名了。

【解析】選C。“惶恐灘頭說惶恐”寫的是文天祥在江西起兵抗元后,曾兵敗由惶恐灘退往福建境內,這裏抒寫了詩人憂慮不安的心情。

13.“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請說說句中運用比喻的妙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題考查學生對詩句的理解能力。詩中的“風飄絮”比喻當時無可挽回的敗局,“雨打萍”比喻自己的命運,然後結合具體語境分析詩人表達的悲憤和痛苦心情即可。

答案:此處的比喻生動地寫出了國家和個人命運的淒涼之景,“風飄絮”比喻無可挽回的敗局,“雨打萍”則是文天祥悽慘的政治生涯的寫照。抒發祖國即將淪亡,自己雖竭盡全力挽救,然而不幸被俘、無力迴天的無限悲憤與痛苦的心情。

(三)

14.“煙籠寒水月籠沙”一句爲全詩營造了怎樣的環境氣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題考查學生對詩的意境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題要抓住煙、水、月、沙這四種景物,從表現柔和、幽靜的氛圍來描述即可。

答案:“籠”字將煙、水、月、沙四者和諧地融合在一起,構成了一幅極其淡雅的水邊夜色圖,營造了柔和幽靜、迷濛冷寂的氣氛,造成了一種先聲奪人的藝術效果。

15.詩中字面上批評商女,其真正意蘊有哪幾層?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題考查對主題思想的理解能力,理解含意主要從商女、當時統治者、人民三方面分析蘊涵的意思即可。

答案:一是特指商女猶唱,感嘆南朝陳之亡。二是揭露座中那些欣賞亡國之音的達官顯貴腐朽墮落,視國家命運於不顧的面目。三是讓人民從陳後主荒淫亡國聯想到即將重蹈覆轍的晚唐王朝的命運。

【延伸提能力】

四、課外閱讀。

閱讀下列古詩,完成16~20題。

(四)(20xx上海中考)

16.以下不屬於詩人“苦恨”原因的一項是()

A.常年客居他鄉B.濁酒難以解憂

C.國家動盪不安D.自身困苦多病

【解析】選B。“常作客”寫出了常年客居他鄉。“蕭蕭”、“滾滾”寫出時局動盪。“百年多病”寫出自身困苦多病。

17.詩歌的前四句描畫出一幅深秋___________的畫面,後四句觸景抒懷,滲透出詩人______________的心境。

【解析】此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和情感的賞析能力。第一空可從前四句中抓住“天高”、“鳥飛回”等詞語來分析。第二空要抓住“悲秋”、“苦恨”“潦倒”等詞來體會詩人的悲涼心情。

答案:空闊浩渺愁苦悲涼

18.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題考查對詩的主旨的把握能力。結合全詩可看出,詩人由眼前的淒涼景物想到了自己的境況,進而借用典故抒發了自己的愛國之情。

答案:這首詩寫了詩人壯志難酬而故國河山淪亡的無限感慨,表達了詩人的愛國之情和報國之心。

19.詩中與《過零丁洋》裏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有着異曲同工之妙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

20.“草合離宮轉夕暉”中的“轉”用詞準確、精妙,請你簡要賞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題考查學生對詞語的鑑賞能力。解答此題主要從當時的景物變化和詩人內心的悲憤和痛苦兩方面來分析。

答案:詩人先是用夕陽漸漸西斜、漸漸下落之“動”反襯詩人久久凝望、久久沉思之“靜”,進而與“孤雲飄泊復何依”相照應,一個“轉”字引發出詩人萬里長江般的無限悲恨,無限悵惘。

語文古詩四首3

竹裏館

王 維

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作者簡介] 王維(約701—761),字摩詰,祖籍太原祁縣(今山西祁縣),唐代詩人、畫家,官至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其詩、畫成就都很高,蘇東坡贊他“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尤以山水詩成就爲最,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故後世人稱其爲“詩佛”。著有《王右丞集》。

[賞析] 這是一首寫隱者的閒適生活情趣的詩。詩的用字、寫景(幽篁、深林、明月)、寫人(獨坐、彈琴、長嘯)都極平淡無奇。然而它的妙處也就在於以自然平淡的筆調描繪出清新誘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爲一體,蘊含着一種特殊的美的藝術魅力,使其成爲千古佳作。以彈琴長嘯反襯月夜竹林的幽靜,以明月的光影反襯深林的昏暗,表面看來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來,隨意寫去,其實卻是匠心獨運、妙手天成的大手筆。

[參考譯文] 月夜,獨自坐在幽靜的竹林裏,間或彈彈琴,間或吹吹口哨。竹林僻靜幽深,無人知曉,只有明月陪伴,殷勤來相照。

春夜洛城聞笛

李 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詩人。與杜甫齊名,世稱“李杜”。《蜀道難》《行路難》《夢遊天姥吟留別》《靜夜思》《早發白帝城》等詩,皆爲人傳誦。有《李太白集》。

[賞析] 全詩緊扣一個“聞”字,抒寫詩人聞笛的感受。這笛聲不知是從誰家飛出來的,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聽,並不準備讓別人知道他,卻不期然地打動了許許多多的聽衆,這就是“誰家玉笛暗飛聲”的“暗”字所包含的意味。“散入春風滿洛城”,是藝術的誇張,在詩人的想象中,這優美的笛聲飛遍了洛城,彷彿全城的人都聽到了。

笛聲飛來,乍聽時不知道是什麼曲子,細細聽了一會兒,才知道是一支《折楊柳》。所以寫到第三句才說“此夜曲中聞折柳”。這一句很講究,不說聽了一支折柳曲,而說在樂曲中聽到了折柳。這“折柳”二字既指曲名,又不僅指曲名。“折柳”代表一種習俗、一個場景、一種情緒,“折柳”幾乎就是離別的同義語,它能喚起一連串具體的回憶,使人們蘊藏在心底的`鄉情重新激盪起來。“何人不起故園情”,好像是說別人,說大家,但第一個起了故園之情的不正是詩人自己嗎?

[參考譯文]燈火漸熄的夜晚,誰家傳出悠揚的玉笛聲,笛聲隨着春風,飄滿整個洛城。這種夜晚聽到《折楊柳》的曲調,有誰不會萌發思念故鄉的深情。

逢入京使

岑 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作者簡介] 岑參(約715—770),荊州江陵(今湖北荊州)人。唐代詩人,天寶進士。曾隨高仙芝到安西、武威,後又入封常清北庭幕府。安史之亂後入朝任右補闕,官至嘉州刺史,世稱岑嘉州。對邊塞生活深有體驗,善於描繪異域風光和戰爭場景。代表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賞析] 第一句是寫眼前的實景。“故園”指的是在長安的自己的家。“東望”點明長安的位置。離開長安已經好多天,回頭一望,只覺長路漫漫,塵煙蔽天。

第二句帶有誇張的意味,強調自己思憶親人的感情,這裏暗暗透出捎家書的微意了。“龍鍾”在這裏是指淚流縱橫的樣子。“龍鍾”和“淚不幹”都形象地表現了詩人對長安的親人無限眷念的深情。

三、四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氣。走馬相逢,沒有紙筆,也顧不上寫信了,就請你給我捎個平安的口信到家裏吧!岑參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馬上取”的雄心,此時,心情是複雜的:一方面有對帝京、故園相思眷戀的柔情,一方面也有開闊豪邁的胸襟。

這首詩的妙處在於不假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摯。詩人善於把許多人心頭所想、口裏要說的話,用藝術手法加以提煉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義。

[參考譯文]回頭東望故園千里,路途遙遠,兩袖都沾溼了,涕淚依然不幹。途中與君馬上邂逅,想寫信卻無紙筆,唯有託你捎個口信,回家報個平安。

晚 春

韓 愈

草樹知春不久歸,

百般紅紫鬥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飛。

[作者簡介]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學家、思想家、教育家,河陽(今河南孟州)人。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卒諡文,世稱韓文公。他與柳宗元同爲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與柳宗元並稱“韓柳”。爲“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昌黎先生集》。

[賞析]一、二句寫花草樹木探得春將歸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渾身解數,吐豔爭芳,色彩繽紛,繁花似錦,運用擬人手法,寫出了花草樹木競相開花、爭妍鬥豔的美麗景象,想象之奇,實爲詩中所罕見。三、四句寫那本來乏色少香的楊花、榆莢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隨風飛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表達了詩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時也提示人們應抓住時機,乘時而進,創造美好的未來。

[參考譯文]花草樹木知道春天即將歸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腳步,競相爭妍鬥豔。就連那沒有美麗顏色的楊花和榆莢也不甘寂寞,隨風起舞,化作漫天飛雪。

語文古詩四首4

【學習目標】

1、能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背誦並默寫這四首詩。

2、學生能理解詩歌的字面意思,體會字裏行間蘊涵的情味。

3、細心品味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重點難點】

1、重點:深入理解名句,培養學生品味語言鑑賞詩歌的能力。

2、難點:體會詩歌的意境以及對名句的深入理解。

【導學方法】

朗讀法、自讀點撥法 、小組合作

【導學設計】

【自主學習】

1、給加橫線字注音:

濺淚( ) 籠( ) 泊( ) 寥落( ) 搔( ) 簪( )

戍( )輪臺 雨打萍( )

2、古今異義:

(1)國破山河在 古義: 今義:

(2)渾欲不勝簪 古義: 今義:

3、一詞多義:

國破山河在( )

山河破碎風飄絮( )

4、詞類活用

(1)感時花濺淚( ) (2)恨別鳥驚心( )

第一課時

【合作探究】

一、第一首詩《春望》

1、瞭解作者和寫作背景。

杜甫,字子美,自稱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現存詩1500多首,這些詩真實、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極盛走向衰落這一轉折過程中的種種社會現象,反映民生疾苦和政治動亂,成爲唐代社會形象的歷史,被稱爲“詩史”。他的詩在思想性、藝術性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本詩寫於安史之亂之後,當時,唐朝首都長安已被叛軍安祿山佔領,唐玄宗帶着楊貴妃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於靈武即位,改元至德,爲肅宗。杜甫自鄜州羌村孤身北上,前往投奔。不料中途被叛軍俘虜,被押至長安。第二年三月,杜甫目睹春光裏這座殘破不堪、繁華消盡的都城不禁感事傷時,黯然神傷,於是吟成此作。一個月後,他乘隙逃離長安,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到達了當時朝廷的所在地——鳳翔縣。

2、用“‖”劃分節奏:

國 破 山 河 在,城 春 草 木 深。感 時 花 濺 淚,恨 別 鳥 驚 心。 烽 火 連 三 月,家 書 抵 萬 金。白 頭 搔 更 短,渾 欲 不 勝 簪。 朗讀節奏訣竅: (1)、注意不要把固定詞組分開。(2)、爲加強語感,可以把動詞重讀。 (3)、前詞重後詞要輕(4)、把聲調讀準 (5)、固定詞組,一般前音稍重,口型要放開,有爆發力。

3、嘗試翻譯整首詩,力爭做到句句對應。

譯詩參考:國都殘破,山河依舊,長安的春天草木深深。感傷國事,見花而濺淚;悵恨離別,聞鳥而驚心。戰亂烽火已持續三個月,一封家書可抵萬兩黃金。憂而搔頭,白髮一天天短少,簡直掛不住束長的簪針。

4、品味全詩。

(1)本詩主要寫了哪些內容?

(2)賞析“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3)本詩的情感是透過什麼來抒發的?

二、學習《泊秦淮》1、簡介作者和寫作背景

杜牧,唐代文學家。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它感於藩鎮跋扈和吐蕃、回貴族的攻掠,詩文中多諷喻時政之作。其詩在晚唐成就頗高,後人稱杜甫爲“老杜”,稱杜牧爲“小杜”。《阿房宮賦》頗有名。著有《樊川文集》。

寫作背景:六朝故都建康(今江蘇南京)城中秦淮河一帶,是著名的遊覽勝地。晚唐詩人杜牧夜泊秦淮,聽到酒樓歌女在唱陳後主的《玉樹後庭花》,不禁觸景生情,感慨萬千,於是寫下此詩,以抒發心中對世風和時局的憂憤。

2、用“‖”劃分節奏

煙 籠 寒 水 月 籠 沙, 夜 泊 秦 淮 近 酒 家。

商 女 不 知 亡 國 恨, 隔 江 猶 唱 《後庭花》。

.3、嘗試翻譯整首詩,力爭做到句句對應。

譯詩參考:夜晚,煙氣迷濛籠罩着河水(詩人此時在秦淮河上)月光灑下映照着沙灘。

停靠在秦淮河一個靠近酒樓的河畔。歌女們不知道亡國的仇恨,隔着長江依然歡快的唱

着後庭花這首曲子!(此時朝廷已經龜縮在長江之南,所以是隔着長江)

4、思考:⑴“煙籠寒水月籠沙”中兩個“籠”和一個“寒”有何妙處?

閱讀方法解密:古詩詞品味煉字,這種題型答題步驟:(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如果

運用了手法,要揭示所用的手法);(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⑵最後兩句詩表面上是斥責歌女,其實是在借題發揮。你認爲作者的真實用意是什麼?

⑶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三、連結中考:

1.杜甫唐代著名的主義詩人。

2.杜甫在《春望》一詩中寫國都淪陷,山河依舊,春天來臨卻雜草叢生的句子是“,”從中表現了詩人憂國傷時的感情。

3.詩中“草木深”表面上寫的是,實際上是寫

4.這首詩前四句觸景傷懷,寫春望之景;後四句憂時傷亂,寫春望之情。全詩表達

了的主題。

5.杜牧是____(朝代)詩人,與_______並稱“小李杜”。

6.點明全詩主旨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廣州市中考題)作者對商女唱《後庭花》一事的態度怎樣?請說出其中理由。

答:

8.“煙籠寒水月籠沙”一句該如何理解?

答:

9.“煙籠寒水月籠沙”這句詩中的兩個“籠”字好在哪裏?這句詩描繪了一幅什麼樣的畫面?

答:

10.真正“不知亡國恨”的是什麼人?這首詩表現了詩人什麼思想感情?

答:

11.(07年桂林)下面說法最恰當的一項是( )

A.這首詩描繪的是歌舞昇平,國家蒸蒸日上的繁榮景象。

B.這首詩描繪的是江南處處春景,抒發了詩人流連忘返的心情。

C.這首詩表現了商女只知歌唱,不懂國破家亡之恨的現狀。

D.這首詩表現了詩人不忘歷史教訓,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第二課時

【合作探究】

一、 學習《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1、作者簡介和寫作背景。

陸游,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的詩人和詞人。他出生在北宋滅亡之際,很早就有報國之志。晚年入朝任修撰,辭官還鄉時已八十高齡,最後懷着未見“王師北定中原日”的遺恨離開了人世。

寫作背景:南宋光宗紹熙三年,閒居故鄉山陰(今浙江紹興)的詩人陸游,已是68歲的老人了。農曆十一月四日夜,一場暴風雨勾起了這位愛國志士對往昔軍旅生涯的追憶,於是作此詩以表達自己爲收復失地、統一祖國而獻身的強烈願望。

2、用“‖”劃分節奏

僵 臥 孤 村 不 自 哀, 尚 思 爲 國 戍 輪 臺。

.夜 闌 臥 聽 風 吹 雨 ,鐵 馬 冰 河 入 夢 來.

3、嘗試翻譯整首詩,力爭做到句句對應。

譯詩參考:我挺直地躺在孤寂荒涼的鄉村裏,自己並不感到悲哀, 還想着替國家守衛邊疆。夜深了,我躺在牀上聽到那風雨的聲音, 就迷迷糊糊地夢見自己騎着披甲的戰馬跨過冰封的.河流出徵北方疆場。

4、開頭兩句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閱讀方法解密:品味詩詞思想感情。詩歌是作者內心意願與情感的抒發,概括分析評價詩人的情感,就要了解作者,瞭解詩歌的整體內容,理解詩中的詞句,特別是抓住關鍵詞,從形象入手,瞭解作者當時的處境,體味作者當時的心情,感受和把握隱藏在形象和畫面深處的情感。回答這類題目,要結合詩詞的內容加以分析。5、思考:你怎麼理解“風吹雨”?這裏的“風”和“雨”僅僅是指自然界的風雨嗎?

6、如何理解後兩句“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7、明確詩歌主旨。

二、學習《過零丁洋》

1、簡介作者和寫作背景

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號文山,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南宋大臣、文學家。文天祥創作了大量的詩、詞和散文作品,有《文山先生全集》。其中有《過零丁洋》《正氣歌》等千古絕句。他的《過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成爲千古名句。

寫作背景:詩的後面附有跋語,說宋朝降元叛將張弘範強迫文天祥寫信勸降堅持抗元的將領張世傑,文天祥就抄錄這首詩給張弘範以明志。文天祥在這首詩中慨嘆抗元事業的失敗,表達了寧死不屈的堅強決心。2、用“‖”劃分節奏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裏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嘗試翻譯整首詩,力爭做到句句對應。

譯詩參考:我挺直地躺在孤寂荒涼的鄉村裏,自己並不感到悲哀, 還想着替國家守衛邊疆。夜深了,我躺在牀上聽到那風雨的聲音, 就迷迷糊糊地夢見自己騎着披甲的戰馬跨過冰封的河流出徵北方疆場。

4、品析鑑賞。(1)詩人怎樣表達國家面臨危亡的沉痛心情?怎樣把個人的遭際和民族的命運聯繫在一起?

(2)賞析最後一聯詩句

三、連結中考:

1. 陸游: 詩人,號 。從他的詩句“位卑未敢忘憂國”可以看出,他一生最大抱負就是 。

2,這首詩的表現手法是。

3.對尾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一名句從抒情方法和內容上作簡要分析。

4.默寫四首古詩

語文古詩四首5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⑴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郡(現在安徽亳州)人。東漢末政治家、軍事家、詩人。

⑵《觀滄海》是一首寫景抒情詩。詩人勾畫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表現了開闊的胸襟,抒發了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抱負。⑶“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是古詩文中“互文見義”。即文字上只交待一方,而意義彼此互見。句中不但說:“日月之行”,也說“星漢之行”;不但說“星漢燦爛”,也說“日月燦爛”。合起來說,“日月星漢之執行與燦爛,均若出於滄海之中”。又如《西江月》“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應理解爲“鵲驚蟬鳴都出現於半夜明月清風的境界之中”。⑷全詩寫了三層意思。

第一層(1-2句):交代觀海的地點,直陳其事,非常質樸,“觀”字領全篇,是詩的線索,以下十句寫登山觀海所見。

第二層(3-8句):描寫海水和山島。從大處落墨,從全景寫起,着力渲染大海那種蒼茫動盪的氣勢。一個“何”字,一個疊詞“澹澹”,表達了驚訝、讚美的感情。腳下山島聳立海心,又給人一種堅定倔強的感覺。意思是:茫茫的大海上碧波萬頃,一望無垠,只有腳下的山島高高地聳立在海心。這一層全是寫實景。是作襯托用。海水盪漾,是動態;山島聳立,是靜態,動靜相互映襯,顯示了大海的遼闊和威嚴;再寫草木,仍然是靜態,“樹木叢生,百草豐茂”接着山島寫草木,充滿了欣欣向榮的景象,把大海點染得生機勃發。次及“洪波”,又回到動態,靜動相配,展現了大海波瀾壯闊的氣勢,“涌”字用得尤其出色。從描寫中,我們不僅看到了大海波涌連天的形態,而且彷彿聽到了驚濤拍岸的聲音。

第三層(9-10句):藉助奇特的想像來表現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是虛景,即詩人的主觀感受,從兩個“若”字可以看出。這四句是全詩的高潮,詩人創造出這樣一個開闊、宏大的.意境,也最能表達自己博大的胸襟。大海的形象正是詩人形象的化身。此詩前一部分寫大海景象,視野廣闊,也能見出詩人胸懷之博大,但跟後一部分比,氣象則略遜一籌。“日月之行”四句寫大海,全用虛寫,卻表現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氣概,更顯示了詩人的博大胸懷。最後兩句是附文,是爲和樂而加,與詩的內容無關。

⑸基調:蒼涼慷慨,歷來被視爲“建安風骨”的代表作。⑹“詩言志”《觀滄海》是借景抒情,這種感情在詩中沒有直接表露,而是蘊藏在對景物的描寫當中。全詩意境開闊,氣勢雄渾,字裏行間洋溢着飽滿的激情。寫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寫的是實景,後四句寫的是虛景,實景給人身臨其境之感,虛景以其新奇激發讀者的想像,詩人以滄海自比,表現出寬廣的胸懷和豪邁的氣概。

語文古詩四首6

教學重點:

1、感悟詩人的愛國情懷

2、掌握詩歌的鑑賞方法

3、熟讀背誦

學習過程:

春望

一、匯入:

【詩人簡介】

杜甫:字子美,爲初唐詩人杜審言之孫。因詩中常自稱少陵野老,又做過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少陵、杜工部,其詩善於選擇具有普遍意義的社會題材,反映出當時政治的腐敗,在一定程度上表達了人民的願望,他的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開元盛世轉向分裂衰微的歷史過程,而被稱爲“詩聖”和“詩史”。其詩風沉鬱頓挫,語言精煉傳神,對後世詩人影響極大,爲現實主義詩人。

【創作背景】

本詩屬五言律詩,作於至德二年757年,當時杜甫46歲,時值安史之亂,他羈居在淪陷後的長安。

二、學習詩詞的切入點?

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把握作者的感情

三、朗讀理解

杜甫:憂國傷時,催人淚下

安史作亂,長安淪陷,大唐王朝盛極而衰。詩人杜甫目睹長安人民的慘禍,想到自己一家的遭遇,不禁潸然淚下,萬般感慨,融於筆端,揮筆寫下千古傳頌的《春望》。

這首詩從“望”寫起,以“愁”作結。前四句寫春望之景,後四句抒春望之情。首聯從大處落筆,總寫眼中所見。上句蘊含山河依舊、國事全非的深沉感慨;下句極寫城池殘破、滿目瘡痍的荒蕪景象,深切表達了詩人沉痛的心情。頷聯兩句最爲感人:鳥語花香,明媚春光,往往使人心曠神怡。然而詩人卻見花開而落淚,聞鳥語而驚心,春光愈是爛漫,內心愈是傷感。這裏色感相連,聲動相應,景隨情移,情隨景生,匠心獨運,感人至深。頸聯則更深一層寫春日所感,直抒胸臆,自然真摯。尾聯正面描繪詩人自我形象,收束全篇。透過白髮日稀、頻頻搔首的外在形象,表現了詩人內心深處“乾坤含瘡痍,憂虞何時畢”的深廣憂思。

四、作者的感情

觸目傷懷、憂國思家

泊秦淮

一、【詩人簡介】

杜牧,唐代文學家。字牧之。太和進士,曾爲江西觀察使、中書舍人等職。以濟世之才自負,曾注曹操所定《孫子兵法》十三篇。其詩多諷諭時政之作。寫景抒情的小詩,多清俊生動。其詩在晚唐成就頗高,後人稱杜甫爲“老杜”,稱杜牧爲“小杜”。有《樊川文集》。

【創作背景】

《泊秦淮》是杜牧遊金陵,夜泊秦淮時所作。流經城內的秦淮河兩岸,從六朝以來,一直是權貴富豪縱情聲色、尋歡作樂的地方。詩人泊舟於此,眼見燈紅酒綠,耳聞淫歌豔曲,觸景生情,借古諷今,寫下了這篇七絕。

二、朗讀理解

杜牧:諷刺辛辣,悲痛深沉

杜牧的詩傷時憂國,灑脫俊爽,境界廓大,含義深刻。《泊秦淮》首句寫景,先竭力渲染水邊夜色的清淡素雅。煙、水、月、沙四者,被兩個“籠”字和諧地融合在一起,融繪成一幅極其淡雅的水邊夜色。它是那麼柔和幽靜,而又微微浮動流走的意態,筆墨是那樣輕淡,可那點迷濛冷寂的氣氛又是那麼濃。次句敘事,點明夜泊地點。三、四句由“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妓;由歌曲之靡靡,引出“不知亡國之恨”。這兩句於婉曲輕利的風調之中,表達了較爲清醒的封建知識分子對國事懷抱隱憂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貴族正以聲色歌舞、紙醉金迷的生活來填補他們腐朽而空虛的靈魂。可謂諷刺辛辣,悲痛深沉,感慨無限,堪稱絕唱。

三、作者的感情

借古諷今,對時局的憂憤。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一、【詩人簡介】

陸游:南宋愛國詩人。號放翁。一生最大抱負就是收復失地。

“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

【創作背景】

此詩爲陸游68歲所作,此時年老體衰、閒居故鄉。

二、朗讀理解

陸游:國憂難忘,熾熱情懷

馳騁沙場,光復河山,是陸游一生最大的抱負。在他的詩中始終貫穿着一個永不衰退的愛國主題。《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正是一首雄渾慷慨、洋溢着愛國激情的光輝詩篇。前兩句寫自己雖年老體衰,閒居僻野,但仍不自悲自傷,期待着江山一統。“臥”而“僵”,形體可謂衰憊;“村”而“孤”,處境也屬艱難。但詩人並未沉湎於一己之榮辱,念念不忘的還是“爲國戍輪臺”。其拳拳憂國之心,何其感人!後兩句詩氣勢更爲高昂,顯出詩人一往無前的戰鬥精神,抒發了熾熱的愛國情懷。全詩感情激盪,氣勢軒昂,成功塑造了一位“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愛國老英雄的.高大形象。

三、作者的感情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過零丁洋

一【詩人簡介】

文天祥(1236——1283)吉州廬陵人,原名雲孫,字天祥。字宋瑞,一字履善,號文山,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抗金民族英雄。有《文山先生全集》

1275年,元軍大舉進攻,文天祥立即捐獻家資充當軍費。次年正月,元軍佔領了臨安,伯顏企圖誘降文天祥。文天祥寧死不屈。1278年元軍再攻,文天祥被俘。元將強迫他寫信投降,他將自己所寫《過零丁洋》一詩抄錄給元將,當讀到“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時元將不禁也受到感動,不再強逼文天祥了。1283年,文天祥遇害。

【創作背景】

被俘押經零丁洋時所作

二、朗讀理解

文天祥:捨生取義,千古絕唱

《過零丁洋》是愛國詩人文天祥抒發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和絕不屈膝投降的民族氣節的壯麗詩篇。首聯兩句回顧自己的戰鬥歷程。“寥落”二字既暗示對苟且偷安者的憤激,又寄寓自己孤軍奮戰、孤掌難鳴的感傷。頷聯兩句從國家和個人兩個方面抒寫。四年的艱苦奮戰,結果仍不免山河破碎,像狂風吹散了的柳絮一樣。這一聯對仗工整,比喻貼切,形象鮮明,感情熾烈,讀之使人愴然!五六句緊承前句進—步渲染。回想慘痛經歷,不禁觸景生情,內心備感淒涼。這一聯將“惶恐灘”、“零丁洋”兩個富含感情色彩的地名連用,語意雙關,悲涼滿懷,可謂詩海絕唱!最後兩句豪情滿懷,慷慨悲壯,氣勢磅礴,格調高亢,表現了詩人威武不屈的民族氣節和爲正義而獻身的堅定決心,從而凝聚成一種超越時空的不朽的民族精神。

三、作者的感情?

寧死不屈

語文古詩四首7

1、錦瑟 (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2、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3、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崩雲,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4、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語文古詩四首8

劍門道中遇微雨

衣上征塵雜酒痕,遠遊無處不消魂。

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

小園四首(其二)

村南村北鵓鴣聲,水刺新秧漫漫平。

行遍天涯千萬裏,卻從鄰父學春耕。

⑴兩首詩所抒發的思想感情有何相似之處?請結合詩句加以賞析。(3分)

⑵兩詩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請略加分析。(3分)

[答案] 1、(1) 示例:兩首詩都抒發了詩人國仇未報,壯志難酬,希望爲國家出力而不願居閒的憤懣與無奈之情。(2分)前一首,詩人透過描繪自己騎驢入川,飲酒吟詩的遠遊征途情境,抒發了詩人內心因受排斥苦悶和不願居閒成爲詩人的無奈;後一首透過詩人一生前後不同情形的對比,表達了詩人晚年隱居鄉里壯志難酬的愁苦。(2分)

⑵抒情方式上,前一首詩直接抒情與間接抒情結合。透過刻劃詩人征途中騎驢飲酒吟詩這一苦中作樂的形象,來表達自己征途遠行的.孤獨、遭受排斥的憤悶和壯志難酬的無奈,並透過反問和“遠遊無處不銷魂” 的直抒胸臆,來加強情感;(2分)後一首則是透過寫景、敘事的方式間接抒情,詩歌前兩句從聽覺和視覺方面描繪了自己隱居鄉的田園之景,後兩句則敘述自己一生前後的不同經歷,在對比中表達自己“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的希望與無奈。(2分)

[解析] 2、(1) 《劍門道中遇微雨》作於1172年冬。當時,陸游由南鄭(今陝西漢中)調回成都,途經劍門山,寫下這首詩。陸游在南鄭,是以左承議郎處於四川宣撫使王炎幕中,參預軍事機密。

南鄭是當時抗金前方的軍事重鎮,陸游在那時常常“寢飯鞍馬間” (《憶昔》)。而成都則是南宋時首都臨安(杭州)之外最繁華的城市。

陸游去成都是調任成都府路安撫使司參議官。他此行是由前線到後方,由戰地到大都市,是去危就安、去勞就逸。詩人倍感懷才不遇,報國無門,衷情難訴,壯志難酬,因此在抑鬱中自嘲,在沉痛中調侃自己。

《小園四首(其二)》寫的是:村子周圍到處都是斑鳩的咕咕啼叫聲,田裏的水上漲逼近漫過剛剛長出的秧苗,我不遠萬里到外面的世界闖蕩,卻是從鄰居的農夫那裏學習春耕。

陸游一生關心國家,渴望搏殺疆場,收復失地,報國無門纔回歸田園,因此,享受鄉村美景,去過那種“卻從鄰父學春耕” 的閒適生活,並非詩人本意,而實屬無奈。

⑵本題考查鑑賞詩歌的表達技巧的能力。詩歌最大的特點就是抒情性,抒情是古代詩歌創作中運用最多、也是最重要的表達方式。抒情方式可以分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間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觸景生情、寓情於景、借古諷今和託物言志等。

語文古詩四首9

 1、《蒹葭》(詩經,九下第24課)

蒹葭蒼蒼,白露爲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2、《雁門太守行》(李賀,九下附錄)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裏,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爲君死。

 3、《關雎》(詩經,九下第24課)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4、《遊山西村》(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語文古詩四首10

內容預覽:

詩四首·綜合能力測試

一、爲下列加點字注音(8分)

荒穢()荷鋤()候騎()燕然()

荊門()簾旌()徙倚()

二、解釋下列加粗詞語(10分)

1.荷鋤:

2.草木長:

3.荒穢:

4.憑危:

5.徵蓬:

6.長河:

7.大荒:

8.仍憐:

9.夕陽遲:

10.徙倚:

三、文學常識填空(24分)

1.《歸園田居》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朝詩人。字,世稱,

本詩作於詩人的第二年,選自《________》。

2.《使至塞上》選自《______》,作者是________,字,____朝著名(派別)詩人,與並稱爲“王孟”。本詩選自《________》。

3.《渡荊門送別》的作者是________,____朝詩人。字,號,有之稱。本詩選自《________》。

4.《登岳陽樓》的作者是,朝詩人。字,號。本詩選自《________》。

四、按要求用原文回答(16分)

1.《歸園田居》中寫詩人耕種辛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抒發作者願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渡荊門送別》描寫渡過荊門進入楚地的壯闊景象的詩句是“,

________”。用擬人手法抒發詩人思鄉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使至塞上》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暗寫自己的遭遇並抒發情感的句子是“,

________”。描寫黃昏日落景象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

4.《登岳陽樓》表達漂泊不定的生涯、離鄉背井的感慨的句子是“,

________”。詩中“,”道出了一個亡國之臣心中的憤懣。

五、選擇題(每題4,共16)

1.對《使至塞上》詩句分析錯誤的一項是(B)

A首句採用記敘的表達方式交代了詩人的路程去向。

B詩人用“蓬”“雁”自比,說自己像隨風而去的蓬草一樣初臨“漢塞”,像振翅北飛的“歸雁”一樣進入“胡天”,表現了詩人內心的激動和雄心。

C第三句展現了大漠的遼闊與奇特壯麗的景色,把自己的孤寂情緒巧妙地融入對廣闊的自然景象的描繪中。

D整首詩敘事與抒情結合,而作者的情感卻在事件和景物中表現得酣暢淋漓,使得事、景、情融爲一體。

2.對《渡荊門送別》的內容、寫法理解不符合詩意的一項是(D)

A.詩的一開頭,就以明快的手法點明瞭此行將要前往的目的地,以至乘坐的交通工具。

B.全詩以遠遊起筆,中間寫途中所見景色,最後以惜別作結,過渡自然,結構嚴謹。寫景用語着字,也獨具匠心。

C.詩中所寫景物,既有遠景又有近景,遠景廣闊而雄偉,近景明朗而秀麗,可見詩人很善於攝取自然景物到詩境中來。

D.這首詩從題材上說是一首五言律詩,從體裁上說是思鄉詩。詩中不是寫詩人離開故鄉的不捨,而是以故鄉水爲抒情主體,描寫其萬里相送的情誼,使遊子對故鄉之思倍增。

3.對《登岳陽樓》這首詩理解有誤的一項是(A)

【編者按】要想學好數學,多做試題是難免的,這樣才能夠掌握各種試題類型的解題思路。在考試中應用自如,使自己的水平得到正常甚至超長髮揮。

《古詩四首》同步訓練

1.根據拼音寫漢字或給加點字注音。(3分)

風飄絮()秦hui()夜泊()夜闌()寥落()惶恐()

2.解釋下列句子中的詞語:(6分)

⑴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烽火:)

⑵僵臥孤村不自哀(僵臥:)

⑶尚思爲國戍輪臺(尚思:)

⑷夜闌臥聽風吹雨(夜闌:)

⑸干戈寥落四周星(干戈:)

⑹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

3.對下面四首詩的作者、朝代、體裁說法正確的.一項是()(2分)

A.《春望》——杜牧——唐——五言律詩B.《泊秦淮》——杜甫——唐——七言絕句

C.《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陸游——北宋——七言絕句

D.《過零丁洋》——文天祥——南宋——七言律詩

4.詩句默寫。(4分)

①感時花濺淚,。②,隔江猶唱《後庭花》。

③,尚思爲國戍輪臺。④,身世浮沉雨打萍。

5.對《春望》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句意爲:故國淪亡,空留下山河依舊,春天來臨,長安城中荒草深深。

B.“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一句意爲:感嘆時局,看到開花也不由得流下眼淚,怨恨別離,聽到鳥鳴也禁不住心中驚悸。

C.“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一句意爲:戰爭已經持續了三個月,家書珍貴,足抵得上萬兩黃金。

D.“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一句意爲:痛苦中我的白髮越搔越短,簡直要插不上頭簪。

6.設想等到“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時,陸游的兒子在祭奠父親時說些什麼呢?(用第一人稱手法來寫)(3分)

(一)春望(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全。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7.詩中點明時間和季節的句子是。(2分)

8.花鳥本是可娛之物,爲何在詩人眼裏見到後反而落淚心驚?(3分)

9.根據下文,理解“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包含的思想感情。(3分)

(二)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0、補全詩句。(2分)

11、根據對課文內容理解用原文回答:(3分)

⑴根據作者從仕之後艱難歷程的四個字是。

⑵形象鮮明地描畫國家的災難和個人困厄的兩個短語是和。

12、說一說你對“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3分)

(三)渡荊門送別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13、這首詩是一首言詩。(2分)

14、這首詩中成爲千古傳誦、膾炙人口的佳句是。(2分)

15、下面是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2分)

A、首聯交代了作者出遊出發的地點是荊門,到達的地點是楚國。

B、頷聯形象地描繪了渡過荊門山後長江兩岸的特有景色和江水奔騰直瀉的氣勢。

C、頸聯從不同的角度描繪了江面平靜時的夜景和白天雲彩興起變幻的無窮奇景。

D、尾聯點題,面對流經故鄉的滔滔江水,作者不禁起了思鄉之情。

16、下面是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2分)

A、“山隨平野盡”這句詩將靜止的山嶺摹狀出活動的趨向來,給人以流動感和空間感。

B、“江入大荒流”這句詩中“入”字用語貼切。詩句所描繪的意境顯得天空寥廓,境界高遠。

C、“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這一聯以水中月明如圓鏡反襯江水的平靜,以天上雲彩構成海市蜃樓襯托江岸的遼闊,天空的高遠,藝術效果十分強烈。

D、全詩以濃重的懷念惜別之情結尾,其中既有對故鄉的深情厚意,又有送別朋友的離情別緒。

(四)春夜洛城聞笛(唐?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國情。

閱讀提示:一個春風怡蕩的夜晚,萬家燈火漸漸熄滅,白日的喧囂早巳平靜下來。忽然傳來嘹亮的笛聲,笛子吹奏的是一支《折楊柳》曲,它屬於於漢樂府古曲,抒寫離別行旅之苦。古代離別的時候,往往從路邊折柳杖相送,楊柳依依,正好藉以表達戀戀不捨的心情。在這樣一個春天的晚上,遠離家鄉的詩人聽着這樣—支飽含離愁別緒的曲子,怎能不起思鄉之情呢?詩人情不自禁吟丁這首七絕。

17.貫穿全詩的線索是。(2分)

18.這首詩用詞嚴謹,照應嚴密。詩中”誰”與“”相照應,“飛”與“散”呼應,“春風”則與標題中的“”相呼應,“折柳”爲別離曲,故又與結句中的“”相呼應。(3分)

19.“散入春風滿洛城”的意思是。這是詩人的,是藝術的誇張。(2分)

20.“此夜曲聞折柳”一句不說聽了一支“折柳曲”,而說在樂曲中聽到了“折柳”,其原因是什麼?(3分)

21.“何人不起故園情”一句中“何人”僅僅是說別人,說大家,對嗎?(3分)

22.“折柳”既是曲名,又是古人送別時的—種習俗。你能說出關於折柳曲的詩句嗎?(3分)

23、片斷寫作練習:(40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兩句震撼人心的千古名言,使我們對偉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肅然起敬。談談你讀了《過零丁洋》一詩後的感受。

《古詩四首》參考答案

A聯點明登臨位置,從“簾旌”到“夕陽”,寫景由遠而近。

B頷聯思昔撫今,憶“吳蜀”融入厚重歷史感,說“徙倚”滲透個人悵惘情。

C頸聯“萬里”與“三年”對舉,分別從空間和時間跨度上道出了亡國之臣的無盡憂憤。

D尾聯“風霜”一語雙關,“滄波”情景交融,於無限悲涼中收束全篇。

4.下面對詩文內容,寫法理解不正確的是(D)

A《登岳陽樓》背景是靖康之變,詩人憑欄弔古,抒家國之恨和身世之愁,頸聯從杜甫“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脫胎而來,詩歌氣象開闊,蒼涼悲壯,堪稱杜調。

B《歸園田居》從表面上看,寫的是田園勞作之樂,其實是傳達出詩人歸隱田園的心願,也流露出詩人淳樸率真的生活情態,是五言古詩中的精金良玉。

C《渡荊門送別》寫景部分,詩人坐在船上沿途觀賞,一路看來,眼前的景物逐漸變化,這是“移步換景”的寫法。

D《使至塞上》以簡練的筆墨寫了出使邊塞的經歷,詩中所寫景物,極有遠景又有近景,遠景廣闊而雄偉,近景明朗而秀麗,可見詩人很善於攝取自然景物到詩境中來。(無近景)

六、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對的打“√”,錯的打“×”。(4分)

1.《歸園田居》中“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一句以極富詩意的筆法寫出詩人早出晚歸、不辭辛勞的形象。(√)

2.《使至塞上》中“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表現了詩人即將到達西北邊塞的欣喜之情。(×)

3.《渡荊門送別》中“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一聯描繪了兩幅美麗的畫面:一幅水中映月圖,一幅天邊雲霞圖,讓人感受到了江上的美景。(√)

4.《登岳陽樓》中“萬里來遊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一聯表達了詩人三年多來,輾轉萬里,備嘗艱辛的無限感慨。(√)

七、拓展延伸(22分)

(一)

絕句二首(其二)

杜甫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1.詩中有兩個字讓我們強烈地感受到春天山花怒放的勃勃生機,你知道是哪兩個字嗎?(2分)“欲”和“燃”。

2.仔細品讀詩歌,說說詩人在詩中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感情?(3分)

表達了漂泊異鄉的遊子強烈的思鄉之情。

(二)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1.全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2.“散入春風滿洛城”中的“散”改爲“傳”好不好?爲什麼?(3分)

不好。因爲“散”是均勻遍佈,寫出笛聲無處不在,無處不聞,傳遍了整個洛陽城。

“傳”字沒有這個表達效果。

(三)

山居秋暝

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注:最後“王孫”句:《楚辭·招隱士》“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以久留。”這裏反用其意,言山居特別恬適,隱者自可久留。王孫,此指王維。

1.用簡潔的語句概括這首詩歌所描寫的內容。(3分)

描寫了秋山雨後的月夜。

2.“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描繪了怎樣的景色?(6分)

前句寫靜景,後句寫動景,詩人用動靜結合的方法爲我們描繪了一幅優美的景觀:明月照耀着蒼翠的松林,月光透過林木的縫隙瀉在林間;晶瑩閃亮的泉水在山石上流淌,不時發出淙淙的清音。

3.最後兩句表達了作者什麼情感?(3分)

從側面表現了他對官場生活的厭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