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教學反思

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教學反思

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教學反思

《物理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科學探究既是學生的學習內容,又是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那麼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如何實施探究式教學呢?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探索出在物理教學中實施探究式教學的六步教學模式:即“創設情景 提出問題→分組討論 大膽猜想→設計實驗 探究新知→分析現象 體驗感悟→歸納總結 交流評價→課外實踐 發展個性”,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下面以《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的教學爲例,談談我們的做法和體會。

一、創設情景 提出問題

提出問題是認識的開始,教師要讓學生敢於提問,就要給學生創設提出問題的空間和方法,營造發現和提出問題的氛圍,創設提問情景。在教學中一是可採用學生熟悉圖片匯入,從熟悉的現象提問;二是利用一些違背思維定勢的現象匯入,引起學生激情衝擊,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慾望,從而提問;三是利用錄像片段引入,讓學生身臨其境的觀察從而提問;四是透過演示實驗匯入,學生觀察實驗現象提問。

在本節教學中,我們儘可能多的將鏡頭伸向生活,一是利用自制的照相機演示拍照的過程(突出在毛玻璃上所成的像),二是利用投影儀投影圖片在天花板上,三是利用放大鏡看書匯入,這樣便於學生體會學習凸透鏡成像的實際意義,便於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照相機、投影儀裏面都有凸透鏡,放大鏡本身就是凸透鏡,透過對照相機、投影儀和放大鏡的觀察,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發現都能成像,但是三者成像卻都不相同,由此提出問題:1.凸透鏡的成像情況跟物體的位置有什麼關係?2.像的虛實、大小、正倒跟物體的位置(物距)有什麼關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進入主體性學習的角色。

二、分組討論 大膽猜想

對提出的問題進行猜想,目的是培養學生直覺思維的能力,它是以學生既有的整個知識結構和經驗爲依據的直接而迅速的'認識過程。分組討論,可以活躍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大膽猜想,教師適當點撥。可一邊演示一邊分析:照相時,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比像到凸透鏡的距離大,使用投影儀時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比像到凸透鏡的距離小,學生猜想出像的大小可能與物體到凸透鏡距離有關;透過學生觀察討論,像和物體究竟在凸透鏡兩側還是一側,猜想出:像的虛實、正倒可能跟像和物體是否在同側有關等。這樣引導學生合理的分析討論,讓學生感受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

三、設計實驗 探究新知

爲了節省時間,增大演示的可見度,可以先把怎樣使用光具座製成視頻,介紹光具座及刻度尺,導軌中間放置凸透鏡,兩邊分別放置蠟燭及光屏,點燃蠟燭,將蠟燭放在某個位置,燭焰透過凸透鏡就可以成像。蠟燭長了,怎麼辦呢?有意識的提醒學生要使像成在光屏中央,燭焰、凸透鏡、光屏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放在一起,比一比,不等高就要調節螺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