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滬教版《題破山寺後禪院》教案參考

滬教版《題破山寺後禪院》教案參考

滬教版《題破山寺後禪院》教案參考

滬教版《題破山寺後禪院》教學設計

題破山寺後禪院

一、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1、學習並掌握朗讀詩歌的方法,瞭解詩歌大意。

2、反覆誦讀,藉助聯想和想象,體味分析詩的意蘊。

能力目標:1、培養學生誦讀古詩的能力。

2、激發學生的聯想、想象能力。

情感目標:1、體會詩中作者流露出的寄情于山水的隱逸情懷。

二、教學重點:明確朗讀詩歌的方法,並根據自己對本詩的感悟來創造性誦讀這首詩。

三、教學難點:理解詩的意境。

四、教學過程:

(一)、簡單介紹作者常建,匯入新課。

常建,唐代詩人。生卒年、字號均不詳。或說長安(今陝西西安)人。開元十五年(727)進士。天寶中,官盱眙尉。後隱居鄂渚的西山。

常建一生沉淪失意,耿介自守,不和名場通聲氣,交遊中無達官貴人。文字唱酬,除王昌齡外也無知名之士。其詩意境清迥,語言洗煉而自然,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

他的詩現存57首。數量雖不多,而"卓然與王、孟抗行者,殆十之六七"(《四庫全書總目》)。詩的`題材比較狹隘,雖也有一些優秀的邊塞詩,但絕大部分是描寫田園風光,山林逸趣的。在盛唐詩派中曾有王、孟、儲、常之稱。

《題破山寺後禪院》是常建的代表之作,歐陽修特別欣賞其中"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一聯,想仿效它而久不可得。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

(二)、賞析詩歌,瞭解詩歌大意,感受詩歌意境。

1、學生散讀詩歌,圈點評註。

2、學生齊讀詩歌。

3、請學生談談自己最喜歡詩中哪兩句詩,並說說理由。(提示學生注意從詩句的意思、句中用得精妙的字詞、詩句反映的意境、詩句體現的作者的情懷等角度來談喜歡的理由。)

4、藉助想象和聯想,體會詩歌的意境和主旨。

這首詩以凝鍊簡潔的筆觸描寫了一個景物的獨特、幽深寂靜的境界,表現了詩人在禪院中自由自在和超凡脫俗的感受,表達了詩人對佛地的喜好和希望脫離塵世的心願。全詩層次分明,意境幽深,寓意含蓄,簡潔明淨,感染力強。由本詩演化出的成語“曲徑通幽”“萬籟俱寂”,沿用至今。

5、學生再次帶着自己的感悟朗讀|、背誦詩歌,總結學古詩、讀古詩的方法。

(1)激情吟讀 整體感知

(2)細心品讀 深化感知

(3)背誦積累 鞏固感知

(三)、遷移擴展,學習王維的《過香積寺》。

1、學生散讀詩歌,藉助所給資料瞭解詩的含義。

2、談談讀了詩歌后的體會。

(這是一首寫遊覽的詩,主要在於描寫景物。題意在寫山寺,但並不正面描摹,而用側寫環境,來表現山寺之幽勝。“雲峯”、 “古木”、“深山”、 “危石”、“青松”、 “空潭”,字字扣合寺院身分。最後看到深潭已空,想到《涅磐經》中所說的其性暴烈的毒龍已經制服,喻指僧人之機心妄想已被制服,不覺又悟到禪理的高深。全詩不寫寺院,而寺院已在其中。構思奇妙、煉字精巧。“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歷代被譽爲煉字典範。)

3、這首詩和常建的《題破山寺後禪院》都是以禪院作爲寫詩的對象,在寫法和立意上有何異同?

(四)課後練習:

1、熟讀兩詩,背誦《題破山寺後禪院》。

2、試着將《題破山寺後禪院》改寫成現代詩或現代文。

材料:

過香積寺

王維

不知香積寺,數裏入雲峯。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禪製毒龍。

過香積寺

王維

早聞香積寺盛名,卻不知在此山中;入山數裏,登上了高入雲天的山峯。這兒古木參天,根本沒有行人路徑;深山中,何處傳來隱隱約約的寺鐘。俯聽危石的流泉,輕輕地抽泣哽咽;山高林密不透日影,鬆蔭寒氣猶濃。日已將暮,我佇立在空寂的清潭邊,有如禪定身心安然,一切邪念皆空。

淮海中學提供

《題破山寺後禪院》閱讀練習及答案

(一)閱讀唐朝常建的《題破山寺後禪院》一詩歌,完成第8題。(6分)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

8.(1) 與“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在表現手法上有異曲同工之妙的一項是( ▲ )(2分)

A.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B.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C.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D.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2)“曲徑通幽處”一句,對“曲”課文註釋爲一作“竹”。編者選用“曲”而不用“竹”,你認爲這兩個詞在表達效果有什麼不同?(2分)

答: ▲

(3) 請概括說說本詩在景物描寫方面有何特點。(2分)

答: ▲

答案:

8.(1)C。(2分)(2)兩個詞所表達的意境是不相同的:“竹”,表示小路被竹林掩映;“曲”,描摹的是小路彎彎曲曲,層次多,景緻深,更能突出環境的幽靜。(2分)(3)①由上而下,②由遠到近,③情景交融,④由整體到局部等。答對兩點即得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