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探索宇宙》教學設計

《探索宇宙》教學設計

《探索宇宙》教學設計

《探索宇宙》教學設計

教學準備:

課前學生收集各種神話故事、星球的圖片、有關宇宙和探索宇宙的資料。

教學過程:

1.新課匯入。

談話:在我們生活着的地球之外,是一個廣闊無邊、無始無終的世界,被稱爲“宇宙”。宇宙裏的許多奧祕在等着我們去探索,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些宇宙的知識,進行“探索宇宙”的活動。(板書課題)

教師組織學生彙報交流所收集的材料,並利用多媒體展示星空的圖像和太陽系的有關圖片。

2.引導學生經歷人類觀察、探索宇宙的過程。

(1)瞭解古人對宇宙的探索和嚮往。

討論:在沒有先進觀測儀器的遠古時代,人們是怎樣認識宇宙的?他們會問一些怎樣的問題?

談話:自古以來,人們對浩瀚的宇宙充滿了好奇與幻想,在科學技術不發達的遠古時代,人們透過編造一些神話傳說來寄託他們的嚮往和追求。

教師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四則神話故事:盤古開天闢地、嫦娥偷藥奔月、女媧煉石補天、夸父持杖逐日,井引導學生討論:古代的人根據什麼天文現象編造了這些神話傳說?

盤古開天闢地:古人對天地產生原因的最初思考。

嫦娥偷藥奔月:古人看到月亮上明暗相間的陰影。

女蝸煉石補天:古人看到天空中日月星辰的分佈。

夸父持杖逐日:古人看到太陽的東昇西落,對光明的嚮往。

教師最後進行總結:古代神話是古代人民在科學技術不發達的時代對宇宙的一種認識和看法,反映了古人對宇宙的神住和探索宇宙的強烈願望。

(2)瞭解古代科學家探索宇宙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談話:古人不但爲許多天象編寫了神話傳說,還做了大量的研究,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教師用多媒體展示古代科學家。中國:張衡、祖沖之、僧一行、郭守敬等等;外國:哥白尼、布魯諾等等,以及他們的研究成果,展示古代用來觀測天文現象的儀器及古代的星圖。

教師進行總結:在漫長的歷史歲月裏,古代勞動人民對宇宙進行着不懈的探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爲世界天文學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中國的古代天文成就不僅表現在古人發明了精美實用的觀象儀器,制定了最完善的歷法制度,還表現在中國儲存了世界上最完整的古代天象記錄,現在許多西方國家的天文研究者都到中國來查閱古代天象記錄。

(3)瞭解宇宙探測工具的發展。

討論:古人在觀測宇宙時會遇到什麼困難?怎樣解決這些困準?

介紹望遠鏡:後來人們發明瞭望遠鏡(多媒體展示望遠鏡),1610年1月10日 ,偉大的科學家伽利略第一次用望遠鏡看到了月球上的環形山(多媒體展示月球圖片),看到了木星和它的衛星(多媒體展示木星圖片)。望遠鏡使人們初步認識了太陽系,隨着觀測設備的更新和觀測技術的提高,人們又觀察到了更遠的天體。

介紹現代的望遠鏡:(1)巨型望遠鏡。(多媒體展示巨型望遠鏡的圖片)隨着科技的發展,望遠鏡的製造越來越先進,口徑也越來越大,人們也能夠看得越來越遠。最大的望遠鏡的口徑可達到4米 多。(2)射電望遠鏡。(多媒體展示射電望遠鏡的圖片)電磁波發現之後,人們又發明了射電望遠鏡,這種望遠鏡可以看100億光年之外的星體。

介紹哈勃太空望遠鏡:(多媒體展示哈勃太空望遠鏡的相關內容)隨着人們對宇宙研究的深入,人們的足跡也走出了地球,走入了太空。1990年4月25日 ,美國把一架以天文學家哈勃命名的空間望遠鏡送入太空,它能觀測到150億光年外的天體。

3.總結宇宙的特點。

(1)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宇宙的整體形象。

(2)討論:宇宙是什麼樣子的?宇宙有多大?宇宙是怎樣產生的?宇宙裏有什麼?我們處於宇宙的什麼部位?宇宙裏有沒有和地球一樣的文明?(根據學生的回答調用相關的圖片或視頻錄像)

(3)總結:人類正逐漸向宇宙的深處進軍、探索,現在我們不僅能在地球上研究宇宙,還可以利用人造衛星、宇宙飛船、航天飛機、星際探測器等手段進入到宇宙空間,接近遙遠的星球,探索更多的.宇苗奧祕。(播放各種航天探測器)然而,浩瀚的宇宙總讓人感到神祕和無限,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努力,去揭開宇宙神祕的面紗吧!

(4)展示各種航天器:佈置學生將自己收集的資料組合成專題資料,辦成小報。

迄今,各種宇宙探測器已先後對月球,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哈雷彗星以及許多小行星進行了探測,獲得了豐碩的成果。像金星終日蒙上的一層密霧濃雲及溫暖世界,火星上的所謂人工運河和生命存在之謎.土星的奇異光環和衛星家族,最大的木星及其圾光景觀等,透過探測器的探訪,大都陸續尋覓到了答案,而且不斷獲得新的發現,在人們面前展現出一幅嶄新的太陽系面貌。現在,“先驅者”11號和“旅行者”2號探測器經過10年的漫長旅途,在造訪衆多行星之後,已經飛到了太陽系的邊緣。它們肩負着人類神聖的使命,奔向更加遙遠的恆星世界。形形色色,多姿多彩的宇宙探測器必將在探索太空,開發宇宙中建立新的功績。

4.佈置學生收集各種航空災難活動。

可以透過資料的蒐集也可以透過觀看相關錄像來了解航天災難史。組織學生談談人類面對行航天災難史作如何感想?

5,佈置學生收集資料展示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

中田人造衛星研製的設想始於1958年,在1968年召開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方案論證會上,研製計劃正式納入正軌。1970年4月24日 “長征”1號運載火箭將“東方紅”1號衛星發射升空。1988年9月7日 ,中國第一顆氣象衛星“風雲”1號由”長征”4號火箭發射升空。遙測和信號接收都正常,衛星圖像質量之高,得到了世界氣象部門的公認。進入20世紀90年代,中國的科技工作者繼續發揚自力更生的精神,不斷對衛星進行改進,加緊新型號研製工作的同時,注重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以及衛星系統在國民經濟領域中的直接應用。1999年10月中國--巴西聯合研製的“資源”1號衛星發射成功,所接收到的衛星圖像資料,廣泛應用於農業、林業、水利、礦產、能源、測繪、環保等衆多部門。1999年至2003年中國連續發射“神舟”系列宇宙飛船,並將航天員楊利偉送上了太空。

這一系列輝煌的成就可以透過組織學生知識競賽來進行。透過組織學生了解我國的航天知識及成就,展開多層面的討論,進行選拔,最後進行展示。在比賽中讓學生對我國的航天成就產生一種自豪感。

標籤:探索 宇宙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