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一隻貝》優秀教學設計

《一隻貝》優秀教學設計

《一隻貝》優秀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本課生字新詞,隨文理解“旋渦”“脖頸”“棱角”“榮譽”“稀罕”等詞語。

2.學習課文借物喻人的寫法,體會句子所包含的意思,積累優美的詞句。

3.讀懂課文內容,明白文中的道理,學習貝默默付出、不求回報、勇於奉獻的精神。

4.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理解“這是一隻可憐的貝,也是一隻可敬的貝”這句話的含義,學習作者借物喻人的寫法。

教學難點

理解“這是一隻可憐的貝,也是一隻可敬的貝”這句話的含義。

教學準備

蒐集一些默默奉獻、不求回報的人物的小故事。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隻貝》。(板書課題)

二、自讀課文,自學生字。

1.默讀課文,畫出生字,藉助字典讀準字音。

2.學生互動學習,老師利用生字卡或投影檢驗自學效果。

三、默讀課文,整體感知。

1.結合課後“學習連結”讀懂課文,記下課文中不理解的問題,然後提出來。

2.說說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想想作者想借助這個故事告訴人們什麼?

第二課時

一、談話匯入,初讀課文,整體感悟。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這篇課文,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

2.請兩名學生分別讀課文。

其他同學邊聽邊想:這是一隻怎樣的貝?你能不能試着用文中的詞語來說一說。

(生:醜陋的可憐的可敬的教師相機板書這幾個詞語)

二、再讀課文,交流體會。

1.再讀課文,交流體會這是一隻怎樣的貝?

同學們,你從文中的哪些地方看出這是一隻醜陋的、可憐的、可敬的貝。

2.學生彙報。結合文中的語句談體會。

三、理解、感受貝的醜陋,激發對貝的同情。

(一)貝的醜陋

1.由上面學生談到這是一隻醜陋的貝這一內容過渡下來,引導學生關注描寫貝醜陋的第三自然段。

文章的哪一部分描寫了貝的醜陋呢?出聲地讀讀這個自然段,想一想,從哪能看出這是一隻醜陋的貝?

(大屏幕出示第三自然段:“ 但是,這隻貝沒有被孩子們撿起。他不漂亮,他在海里的時候,就是一隻醜陋的貝。因爲有一顆石子鑽進了他的殼內,那是個十分硬的石子,無論如何不能擠碎他;又帶着棱角;他只好受着內在的折磨。他的殼上越來越沒有了顏色,沒有了圖案,他失去了做貝的榮譽;但他默默地,他說不出來。”)

當學生談到貝醜陋的語句時,大屏幕出示:“他的殼上越來越沒有了顏色,沒有了圖案,他失去了做貝的榮譽。”

2.指名讀這句話,進而引導學生思考:對於貝來說,值得他們驕傲的榮譽到底是什麼呢?(是美麗的外殼)會是怎樣的美麗呢?能不能在文中找到描寫貝殼美麗的語句?

(二)貝的美麗

1.學生談到關於貝美麗的內容時,大屏幕相機出示:“這殼上都曾經投影過太陽、月亮、星星,還有海上長虹的顏色,也都曾經顯示過浪花、旋渦和潮峯起伏的形狀,現在他們生命結束了!這光潔的殼上還留着這色彩和線條。”

2.朗讀、想象這美麗的貝殼的樣子。請學生充分地談談,在腦海裏浮現出了怎樣美麗的貝殼。

3.出示多張美麗的貝殼的圖片,從視覺上給學生以衝擊,令學生髮出了由衷的讚歎。

引導學生練習表達:同學們,當這麼美的貝殼一下子出現在我們面前時,我們會情不自禁地發出怎樣的讚歎?

4.學生抒發讚歎之情,進而帶着這種讚歎的語句再來讀描寫貝殼美麗的語句。

(三)再次體會貝的醜陋。

1.再讀描寫貝醜陋的語句。

對於漂亮的貝殼來說,即使生命結束了,他們的殼上還留着人們喜歡的色彩和線條,而對於這隻醜陋的貝呢?讓我們再來讀讀描寫這隻貝的語句。

2.教師巧妙過渡:同學們,在他的殼上,有絢麗的色彩嗎?那就應該有精美的圖案了?就是因爲有一顆小小的石子鑽進了他的殼內。

四、感悟體會貝歷經的磨難,進而體會貝的可憐。

1.大屏幕再次出示第三自然段。

這是一顆什麼樣的石子?從哪能看出來?

2.教師激情引讀:

如果說這是一顆圓潤的石子,這隻貝受到的痛苦也許會少些,可這偏偏是一顆——

如果說這是一隻有着鐵一般剛硬身子的貝,也就罷了,可他的身子偏偏是——

同學們,如果你曾是一隻漂亮的貝,當你看到你的同伴遭受着這樣的痛苦時,你會對他說些什麼?

3.創設情境,體會貝與石子抗爭的過程。

同學們,讓我們再次回到課文中,走進這隻貝的一生吧。

一隻貝和別的貝一樣,在海里玩耍。誰知有一顆石子鑽進了他的殼內,他立刻感到了鑽心的疼痛,他無論如何不能擠碎他,因爲,那是個——(生接讀)“十分堅硬的石子……但他默默地,他說不出來。”

一個月過去了,他用力磨那顆石子,甚至那軟軟的身子都流出了血,但他發現,那是個——(生接讀)“十分堅硬的石子……但他默默地,他說不出來。”

一年過去了,他的殼變得暗淡無光,他知道他再也不會高高地浮在潮的上頭了,他發現,那真是個——(生接讀)“十分堅硬的石子……但他默默地,他說不出來。”

不知多少年過去了,貝們近乎忘記了他的存在,每天與那顆石子的較量成了他生活的全部,因爲,那的的確確是個——(生接讀)“十分堅硬的石子……但他默默地,他說不出來。”

4.教師小結:這種不能訴說又不被理解的精神上的痛苦已遠遠超出了他所承受的肉體上的折磨,這真是一隻可憐的貝。

五、揭示貝孕育了一顆大珍珠,進而體會貝的可敬。

1.爲什麼又說他是一隻“可敬”的貝呢?引發學生思考貝所具有的精神。

2.重點體會“磨製”。體會貝是用什麼來磨那顆石子?在“磨製”的過程中可能會……可能會……可能會……他曾間斷過嗎?曾放棄過嗎?是啊,他在分分秒秒地磨製,在日日夜夜地磨製,在長年累月地磨製啊!

3.出示幻燈:“即使——,他也——;

即使——,他也——;

即使——,他仍在——;“

結合上面我們想到的,試着用這樣的句式來說說。

4.提升貝可敬的品質。

說貝可敬,更是因爲他同石子分分秒秒、永不氣餒的較量。

5.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與貝對話,超越文字,讀寫結合。

同學們,此時,當你的眼前就是這隻用他的血和肉盡其一生孕育了一顆稀罕的大珍珠,和曾被人忽視、冷落甚至一腳踢開的貝時,你又會對他說些什麼呢?請你把最想對他說的話,寫在書上。

6.變文爲詩,再讀文章,昇華感情。

如果說貝的這種不屈於磨難的精神是一首詩,那麼它一定是世界上最壯麗的詩篇;如果說是一首歌,那麼它一定最扣人心絃、感人肺腑,讓我們飽含着崇敬之情,再來讀讀貝與石子較量,與命運抗爭的語句吧!

大屏幕出示:那是個十分硬的石子

無論如何不能擠碎他

又帶着棱角

他只好受着內在的折磨

他的殼上越來越沒有了顏色

沒有了圖案

他失去了做貝的榮譽

但他默默地

他說不出來

五、啓發思考,體味生活。

教師小結:貝雖經磨礪,終究以血和肉孕育了一顆絢麗奪目的大珍珠。我們在驚歎於那顆珍珠的美麗與名貴的同時,不要忘記那隻曾孕育過他的醜陋的、可憐的但更加可敬的貝呀!正如冰心所說:“成功之花,人們往往驚羨它現時的明豔,然而當初,它的芽兒,卻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滿了犧牲的血雨。”(大屏幕出示)

這是貝的一生,人生不也是相似的嗎?

板書設計

一隻貝

漂亮:投影、顯示

可憐、可敬

醜陋:擠碎、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