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高中物理《超重與失重》優秀教學設計

高中物理《超重與失重》優秀教學設計

高中物理《超重與失重》優秀教學設計

【設計思想】

“高中物理課程應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積極參與,樂於探索、勇於實驗、勤于思考。”是《新課標》的要求。設計更多的探究性實驗不僅符合課標中提出的“透過實驗認識超重和失重現象”,也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從生活實際出發,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的實驗,以此爲基礎,以探究爲主線,讓學生透過實驗操作、觀察來認識物理現象,認知物理過程,讓學生用生活化的語言表述觀察到的超、失重現象,探究物理規律,再引導學生將生活語言轉化成科學規範的物理語言闡述物理規律。透過實驗讓學生暴露錯誤的前概念,理解並掌握物理概念與規律。經過構建從而獲得物理知識,形成技能,同時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爲避免學生對概念的混淆,教學中不提出“實重”“視重”。

【學情分析】

透過前面對“牛頓第二定律”的學習,學生對解決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問題已有所瞭解,但對定律的運用還不是很熟練,很難從理論上自主地得到超重、失重現象的運動學特徵。學生在學習超重和失重現象時會受到一些前概念的影響,容易把生活中說的有些“超重”與物理學上的超重混爲一談,把物理學上的失重誤認爲是物體“失去重力”;容易把超重、失重現象的運動學特徵與物體的運動方向相聯繫。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透過實驗認識超重和失重現象,理解產生超重失重現象的條件和實質。

2.能運用牛頓第二、三定律定量分析超重與失重現象。

(二)過程與方法

1.經過探究實驗發現超重失重現象,透過引導、小組討淪、再實驗尋找超重失重現象的運動學特徵。

2.用科學方法探究發生超重失重現象的條件及實質。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透過列舉一些身邊的超重失重例子和日常的小實驗,讓學生學會觀察生活,知道物理就在身邊。

2.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激發成就感;養成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習慣;從探究中體驗科學之美,體會合作的重要性。

【教學策略與手段】

以日常生活中的有關現象爲切入點,讓物理學習更貼近生活,以激發學生的興趣。開始讓學生利用彈簧秤和鉤碼自主探究如何測量物體的重力,並讓學生明白彈簧秤的讀數直接反映的是物體對彈簧秤的拉力;然後讓學生“玩一玩”來發現彈簧秤的讀數有時不等於物體的重力,鼓勵學生設計實驗探究物體超重、失重現象的運動學特徵。在演示自由下落的可樂瓶沒有水柱噴出時,充分挖掘實驗的內涵,讓學生理解水的噴出是由水的壓力引起。

透過放在臺秤上的砝碼在水平加速運動時讀數不變實驗,演示和例舉一些並非超重失重實例,如磁鐵吸引鐵質的砝碼彈簧秤讀數變大實驗,進一步從不同角度讓學生理解,物體超重、失重現象的運動學特徵是物體有豎直方向的加速度。

課外透過對“超摩擦”“失摩擦”的研究,幫助學生理解鞏固研究物理問題的科學方法。

【課前準備】

1.學生所需器材(四人一組):彈簧秤、砝碼。

2.教師所需器材:彈簧秤、砝碼、物理支架、小檯秤、小車、磁鐵、可樂瓶、超重失重演示儀、多媒體投影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