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徵文

花兒爲什麼這樣紅的讀書徵文

徵文2.68W

如果把七仙河畔的保亭縣城比作一座美麗的大花園的話,那麼,縣圖書館就是這座大花園裏的一朵璀璨的奇葩。

花兒爲什麼這樣紅的讀書徵文

2012年8月,經海南省教育廳面向全國統一招聘和考覈,作爲人才引進工程,我從千里迢迢的湖北宜昌來到保亭工作,任保亭中學教務主任。

初來乍到,我就被山清水秀、風景秀麗的保亭深深吸引。徜徉校園,整潔的環境,蔥蘢的樹木,明亮的教室,寬大的操場,令人心曠神怡。這真是一個治學的好地方啊!但讓我感到遺憾的是,耳聞目睹,這裏的孩子不願讀書,學習成績很差。據說,全縣教學成績在全省排名倒數後三名,有“一瓊(瓊中)二白(白沙)三保亭”之說,這裏的學生喜歡喝酒、打架、曠課,就是不喜歡讀書。

爲了改變這種現狀,我決定從營造書香校園,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入手。我在各班級設立了圖書角,號召學生每人捐獻一本圖書,供大家相互傳閱,同學們閱讀的興趣被慢慢調動起來了。一晃一學期過去了,眼看就要放寒假了,如何使同學們的閱讀興趣深入而持久的保持下去呢?正當我苦苦深思和尋覓的時候,保亭縣圖書館舉辦的2013年“美麗閱讀”讀書徵文活動開始了,這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啊!我好似久旱逢甘露,他鄉遇故知,欣喜萬分。我立即把縣圖書館印製的《“美麗閱讀”徵文活動啓事》發給每一個學生,並作爲寒假作業,佈置他們利用寒假放假的時間,積極參加讀書活動,每人撰寫一篇以“讀書”爲主題的徵文。從1月20日徵文開始到4月20日徵文結束,我校學生共撰寫徵文稿件100多篇,我從中擇優挑選了35篇,經過修改、打印,送交保亭圖書館參評。在這次徵文評比活動中,我校張熔清、邱虹蓉、萬習香、李安性等23名同學的徵文分別獲得二、三等獎和優秀獎、入圍獎。4月23日,我帶領300多名師生,到縣影劇院門前的廣場上參加了隆重的頒獎儀式。

這次保亭圖書館舉辦的“美麗閱讀”徵文比賽,不僅幫助我校營造了濃厚的讀書氛圍,激發了學生的讀書熱情和興趣,豐富了同學們的業餘讀書生活,而且還讓我校師生逐漸瞭解了縣圖書館,密切了彼此間的`關係,爲後來我校學生融入圖書館奠定了基礎。

2013年4月25日,我帶幾名學生到縣圖書館領獎(這幾名學生因未參加頒獎儀式,錯過了領獎),樑惜文館長親自接待了我們。交談中,樑館長那熱情的態度、拳拳育人之心以及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深深打動了我。當我們談到當前國民閱讀量偏少,尤其是學生幾乎不閱讀課外書籍的時候,樑館長噓唏不已,百感交集,一再表示縣圖書館願意爲建設書香校園,培養全縣學生的閱讀興趣助一臂之力,她還歡迎學生到縣圖書館免費借閱圖書。隨後,樑館長給我們詳細介紹了圖書館的情況,她說:“保亭圖書館是2009年縣政府投資興建的一項惠民工程,是一所集圖書資訊、網絡閱覽、特色文化、學術報告、知識培訓、休閒交流爲一體的現代圖書館。圖書館內設有報刊閱覽室、圖書外借室、電子閱覽室、多功能媒體報告廳、少兒閱覽室、工具書室、地方文獻、報刊儲藏室、採編室等服務視窗,佈局是書庫、閱覽、借還三位一體,形成借閱一體的全開架式格局,使閱讀、休閒融爲一體,最大限度地提高圖書館的館舍設施和圖書資料的利用率。圖書館現有藏書10萬多冊,電子圖書18.6萬種,現訂報紙93種,期刊229種,其中參考工具書有1000多冊,地方文獻543冊。”

聽了樑館長的介紹,我們對保亭圖書館有了深入而全面的瞭解。回到學校,我立即向學生做了宣傳和發動,要求學生積極參加縣圖書館舉辦的各種活動,並踊躍到縣圖書館借閱圖書。經過宣傳和發動,不少學生都到縣圖書館辦理了借書證,紛紛到縣圖書館來借閱圖書。爲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我又在各班成立了讀書小組,並且每天安排一節晚修作爲學生閱讀時間,同時要求語文老師在班上開設了閱讀欣賞課,定期向學生介紹名著,讓學生交流讀書心得。我還因勢利導,在全校開展了學生讀書筆記展覽、評比活動,舉辦了“誦經典,品書香”的讀書經驗交流會。一時間,閱讀在校園裏蔚然成風。

閱讀,不僅開闊了學生視野,豐富了學生知識,而且使學生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校風校貌明顯好轉。過去遲到曠課、打架罵人的現象少了,溫文爾雅、勤奮學習的學生多了。學生的學習成績,尤其是語文成績也有了大幅度提高,2013年初中全縣統考,我校語文成績在全縣遙遙領先,平均分高出第二名20多分,高考語文成績也由過去的全省倒數第3名躍居正數第9名。2013年12月,我校學生參加海南省第六屆中學生閱讀能力大賽,取得了全所未有的好成績,8名學生榮獲一等獎,64名學生榮獲二等獎,105名學生榮獲三等獎。這些成績的取得,既得益於同學們的勤奮學習和廣泛閱讀,又得益於縣圖書館的大力支援和鼎力相助。

花兒爲什麼這樣紅?既離不開名家經典的薰陶和書香校園的涵養,更離不開縣圖書館領導和職工熱情周到的服務和不遺餘力的幫助。他們憑着一份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甘當人梯,默默奉獻,服務師生,爲提高全縣人民的素質和精神文明水平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