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寫作指導

熱愛寫作的訓練方法

一 、積澱

1、引導學生做好美詞佳句的積累

每一位老師都知道:積累越厚實,寫作就越有基礎,文章就能根深葉茂開奇葩。反之,沒有積累,則胸無點墨,怎麼也不會寫不出作文來。因此,要想寫出好作文,首先必須要有深厚的積累。但學生需要積累些什麼,怎樣積累纔會對他們的寫作有幫助。這是很多老師未必清楚的問題。

筆者透過多年的摸索嘗試,發現首先要積累好的詞彙、優美的句子、精彩的段落、優秀的文章。爲此,我們一方面可充分利用少年時光是人一生中記憶的最佳時期這一特點,指導學生熟讀背誦教材中優秀篇章、精彩片斷、優美語句,幫助他們積累起終生受用不盡的材料。另一方面,我們可以讓學生做自行摘錄課外的有價值的內容,如成語典故及名人事例等。值得指出的是,實現寫作的成功積累,還必須要注意以下要點:一、量要大,量的保證,才能帶來質的變化。教師要鼓勵學生勤記憶勤動筆,將自己發現的東西記在其專爲寫作積累而準備的本子上。二、範圍要廣。爲了積累,學生生活視野閱讀視野要寬。三、要長期堅持。一口吃不成胖子,要點點滴滴地積累。

2、引導學生做好圈點批註

背了大量的書,做了大量的讀書筆記,還未必能寫出一手好文章。因爲這種積累是靜態的羅列、堆積,要真正讓這些材料在學生頭腦中活化,還得讓學生對作品語言以及作品所蘊涵的思想文化反覆地去讀、去品、去思,要引導學生去圈點、勾畫、批註、點評,寫心得。雖然,學生一上來做的圈點批註還比較淺薄,比較零碎,但我們要珍視這學生的一鱗半爪,要多鼓勵他們,引導他們做更深層次的思考。讓他們由此漸進,在感悟中深刻思想,在感悟中昇華人格,在感悟中萌發初步的寫作能力。

3、引導學生積澱生活

陶行知說過:“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因此,光引導學生積澱文字是不夠的,還得引領學生體驗生活、積澱生活,引領學生在生活中觀察、思索,獲取鮮活的源頭活水。因此當學生產生了高興的,憤怒的,悲傷的情緒體驗時,我們要及時指導學生養成一種用筆表情達意的習慣,因爲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感知:如果細細回顧自己在一些重大變故中的心理狀態,那是可以認識到這樣一點的:當時的情緒變化、情感起伏是很有層次的,是一個既有量變也有質變的過程。可等到事過境遷,再來回顧那個時候時,層次和過程都模糊或消失了,留下的只是結論,寫到作品裏也只能是“真高興”或“真難受”。我們惟有指導學生及時將這些內容寫成日記,就不但能幫助學生積累素材,還能增強他們的筆力。

二、訓練

1、注重文體訓練

近年來話題作文都是文體不限,但我們也知道“文體不限”絕不是不作體裁要求,因此“不限文體”雖然給了我們體式選擇的自由,但不同的話題還是要有較爲適宜的體例來承載。作爲老師,我們還是應將各種常用文體的寫法都訓練到位,學生文體知識全面了,寫作時才能“以不變應萬變”,才能從中選取自己最拿手且最適合表現此話題的體式,求得最佳發揮。在這一方面,筆者認爲,可採用作文與實際應用相結合的訓練形式。如日記、書信、請假條、表揚稿、讀書筆記等,當學生丟失了心愛的鉛筆盒,教給他寫一篇充分感情的“尋物啓示”。當學生面臨困境而得到他人熱情幫助時,鼓勵他們製做抒寫“謝意卡”,送給幫助過自己的人,以表達真誠的謝意。當自己做錯了事,得罪了別人,傷害了友情時,建議他們製做抒寫“歉意卡”,表達自己的愧疚,爭取別人的諒解,鼓勵他們直視自己的缺點,分析自己的不足。當學生對班級建設有許多新的良好的`建議時,教給他們寫建議書。當學生對幹部、同學、老師有意見時,教給他們寫意見信……作文也可以與活動結合起來:新年快到了,鼓勵學生爲聯歡會編寫話劇、小品的劇本,也可以設計賀年卡,編寫新年祝詞;建議每個學生爲少先隊活動設計活動計劃和方案;運動會上,讓學生以“小記者”身份寫採訪稿,寫新聞報導。總之,學生惟有在通曉各種文體的基礎上,方能擇善揚長,展現自己最亮麗的一面。

2、結合學生需求,挖掘潛力,提高效率

有人說,文章是逼出來的,確實有道理。中學生處於身心發展的旺盛時期,知識和能力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同一篇作文,要求學生兩節課寫完,學生兩節課內也只能勉強完成,如果要求在半小時內完成,學生也能寫好文章,兩者相比,顯然,後者效率高,我規定學生必須在23分鐘內要當場完成作文初稿,再化3──5分鐘復讀修改,之後20分鐘用正楷謄到作文簿上。經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基本上達到了規定要求。由此可見,學生的寫作速度有很大的彈性,加大壓力,就會增加彈力度,提高作文效率。

3、激發情感,變“要我寫”爲“我要寫”

我以爲,作文除了逼以外,還應能“激”,要善於喚起學生萌動的情感,激發學生的寫作慾望。變“要我寫”爲“我要寫”一次,在報上偶讀到這麼一則小新聞:大年初五,一位清潔工在整理小區垃圾箱時,發現了一條重約八九斤的大青魚,這位清潔工聞了聞,沒有異味,就挨家挨戶問,結果大家都說自己沒扔,清潔工要就拿回家吧。等清潔工回家殺魚時,更讓人吃驚的事發生了:裏面居然有10000塊錢。我就把把這則新聞讀給大家聽,大家聽了這則新聞,議論紛紛,這時,我就因勢利導,要求同學想象一下這魚是誰家的,誰送的,爲什麼又會扔掉,知道了裏面有錢又會怎樣,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學的想象力被激活了,紛紛寫出精彩的文章。──這樣的訓練既引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又鍛鍊了他們的思維活動,使之更加敏捷、靈活。

三、講評

1、教師要做好講評

新課程實施以來,很多教師在作文批改中運用學生自評和相互評價的模式,由學生擔任批改作文“主角”,希望透過自我評析,對自己的作品再認識、再創造;同時也透過學生間的相互評析,使他們有機會在比較中轉換思維角度,既可以發現別人的長處、短處,也能意識到自己的收穫和不足。但毋庸置疑,對大多數學生來說,這種互閱互評只是完成了作文批改中低層次的工作。筆者以爲老師還是要上講評課,如何才能上好講評課?首先要能找出本次作文的優缺點,特別是全班同學都存在的問題。好的文章,教師大聲朗讀,讓大家共同品味成功之道。對於學生作文的失敗之處,教師可以選擇有代表性的作文顯示在投影片上,引導學生重點讀教師的“修改痕跡”,從大到句子的選用,小到標點字詞的增刪調換入手,讓學生思考爲什麼“這樣寫”而不“那樣寫”的道理,時間一久,學生自然能從中學習到寫作的一些基本規律。

2、還要注重作文的重寫

作文講評是爲學生指點了思想上的迷津,而作文重寫則是在此基礎上的質的飛躍。其實,學生對作文中存在的不足、缺陷也有一種“彌補”、“填充”的慾望,因此我們教師要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在講評時要求學生再寫一篇或一個片段,以滿足學生的這種慾望。那麼,是否所有的同學都要求重做呢?答案是否定的。對優秀作文,教師可鼓勵學生在原素材基礎上再次構思,使學生更深入地悟出寫作中“法”;中等及偏下的作文,則要求學生根據教師的眉批、評語中指出的不足進一步完善,品嚐成功的喜悅,激發他們寫作的濃厚興趣。而且,這樣還加大了練筆量。一次作文學生寫兩次,不是“原地踏步”,而是“闊步向前”,這樣的訓練無疑對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大有裨益。

學生的作文水平,是其語文綜合能力的體現:語言表達能力、結構能力、分析能力等等無不在寫作中一一體現。因此,我們的語文老師要能夠認識到培養孩子們寫作能力的重要性,切切實實地去指導學生積澱、訓練、講評,我們的學生的寫作能力纔會有提高。

標籤:訓練方法 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