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精選】小班說課稿4篇

說課稿1.77W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班說課稿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選】小班說課稿4篇

小班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一)

教材分析小班下學期,《有趣的動物》這一主題活動。選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較熟悉並喜歡的小兔子和長頸鹿爲角色,講述了一個長頸鹿阿姨助人爲樂的故事,特別是小兔子們親親長頸鹿阿姨這個情節既讓人覺得有趣又很符合小班小朋友的年齡特點,生活中我們也會經常看到自己班的小朋友親親老師的小手或者臉蛋來表示他對老師的喜愛之情。又考慮到現在的小朋友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特別是小班幼兒年齡小,個個都“以自我爲中心”,缺乏友愛互助的品質,所以我覺得這個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又符合孩子的現實需要,因此,我選擇了這個故事,並將它與語言和社會兩個領域相結合。

(二)教學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小班下學期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幼兒年齡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以自我爲中心。我從認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認知上:在遊戲情景中理解故事內容,加深對長頸鹿的認識。

2、能力上:積極參與故事清潔的討論,願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3、情感上:體驗友愛互助給大家帶來的快樂。

(三)教學重、難點目標中提到:在遊戲情景中理解故事內容,體驗友愛互助帶來的快樂。因此,在活動中,我把這點作爲教學重點。

小班幼兒在語言表達方面不完整,有時只說了半句話就無法再說了,或表達不出心中的想法,根據幼兒的語言發展情況,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難點是:用比較完整的句子表達自己的想法。

a)教學具的準備爲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完成活動內容,

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i。物質上的準備我給小朋友們準備了小兔頭飾,這是爲了讓幼兒更能進入到小兔這一遊戲角色中;

根據故事,我佈置了小河、森林等情境以及道具長頸鹿,這是爲幼兒在情境中游戲,並能加深故事的理解而準備的;

音樂,是爲了進一步營造遊戲的氣氛而準備的。

ii。知識上的準備我讓幼兒先認識長頸鹿,瞭解了長頸鹿的基本特徵。幼兒練習過爬及滑這兩個基本動作。

(四)說學情

小班幼兒年齡在4歲左右,他們處於典型的遊戲年齡階段,是角色遊戲的高峯期,他們對遊戲特別感興趣,平時總喜歡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某一角色,但由於詞彙貧乏,幼兒在遊戲中想說又不知該怎樣說,即使說了也很難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完整。因此,我想透過活動,讓幼兒體驗遊戲的樂趣,給幼兒提供說話的機會。

(五)說教法

教育心理學認爲:“學習者,同時開放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對象。”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情境教學法、角色遊戲法、體溫法等。

i。情境教學法:我嘗試打破以往僅用圖片進行故事教學的傳統模式,而是根據故事內容,爲幼兒創設情境,幼兒就彷彿置身於真實的環境中,許多不能理解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幼兒有了時間的經驗,聯想也就豐富了。如小兔子馬上要去參加演出了,又過不了河,這讓幼兒覺得多麼着急啊,他們會主動地想出各種方法過河。當他們真正過了河,參加了表演,這種心情和我們以往用圖片江湖上,讓幼兒透過圖片理解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ii。角色遊戲法:角色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特別是善良、可愛的兔子形象,深受小班幼兒的喜歡,讓他們自己來扮演這一角色,不僅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還能充分讓他們表現自我、大膽說話。

iii。提問法:這是語言活動中都能用到的方法。在教學中,我嘗試改變以往語言教學總是先講完故事再進行提問的模式,將單一性、回憶式、封閉式的提問方法改成多樣性、啓發式、開放式的提問。如小兔子應該怎樣過河呢?我們該怎麼感謝長頸鹿呢?等等這些問題既能啓發幼兒的思維,又能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自己的想法。

(六)說學法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爲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爲現在的“我要學”,讓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玩玩的輕鬆氛圍中掌握活動的重點、難點,幼兒運用了討論談話法、遊戲聯繫法等學習方法

i。討論談話法:幼兒在討論、談話中能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是幼兒練習說話的好機會。ii。

遊戲練習法:幼兒在遊戲中,邊遊戲邊聯繫故事中的有些句子,正體現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過程中發展起來的。”

(七)活動程序

結合幼兒年齡特點及活動目標,我設計了以下三個環節:

1、交代角色,引出課題,激發幼兒興趣。2、在遊戲情境中討論出故事情節。

3、完整講述故事。

a)交代角色,引出課題,激發幼兒興趣。

興趣是幼兒主動參與的關鍵。開始部分我就將小朋友的角色交代清楚,並直接告訴他們要去參加“動物聯歡會”了,小朋友們最喜歡去參加表演了,所以,他們的興趣很快就被調動起來了。

b)在遊戲情境中討論出故事情節。

這個環節我提出了以下幾個問題讓幼兒討論:1、我們應該怎麼過河?2、長頸鹿阿姨怎麼幫助我們過河呢?(和長頸鹿阿姨一起討論後,小朋友們按照討論出的辦法過河)3、我們怎麼感謝長頸鹿阿姨?)鼓勵幼兒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從中體會友愛互助給大家帶來的快樂。

這一環節透過提問、遊戲,讓幼兒在討論、談話中大膽地說出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你一言我一語,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它是解決重點,突破活動難點最關鍵的一個環節。考慮到故事中小兔子塗上口紅去親親長頸鹿這個教具存在着不衛生的因素,所以在設計活動時,我將故事的後半部分進行了一些修改。這樣既避免了衛生問題又激發了幼兒的擴散性思維,讓他們知道原來不只是嘴巴纔可以親的。

c)完整講述故事。

這個環節其實重在揭示思想內涵,進行情感教育,我將它貫穿到整個故事的情節中,讓幼兒透過回憶的方式完整講述故事,同時我還運用了提問法,引導幼兒去發現本質:長頸鹿阿姨爲什麼笑得那麼開心?你幫助過別人嗎?幫助別人後你的心裏是怎麼樣的?透過談話讓幼兒懂得友愛互助是能給大家帶來快樂的。

小班說課稿 篇2

一.說活動教材:

在主題活動“故事啊,故事”中,我們從陪伴幼兒聆聽故事開始,接着尋找故事,探究故事世界裏各種好聽好玩的事情。故事是幼兒最喜歡的一種文學形式,故事透過典型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情節,生動、優美的語言,吸引着幼兒,使他們從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懂得什麼是真善美,什麼是假惡醜,從而培養愛憎分明的情感,並把學到的好思想見諸於行動。

《小紅帽》是一篇形象鮮明突出,語言生動淺顯而富有意義的故事。它的故事情節性教強,能爲幼兒提供一個較大的想像空間。在這次的活動中,我讓幼兒在理解故事情節的基礎上再來學習這首融於故事情景的兒歌,幼兒一聽就明白,容易理解,不需要教師過多的解釋,這樣孩子在接受它時可以不用去記憶就能背誦下來。孩子從中獲得了成就感,學習自然有了積極性。這樣的學習形式易被低幼兒童所接受,讓幼兒在欣賞、理解、體會兒歌的過程中,發展了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思維能力。

二.說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考慮到小班幼兒的形象思維的特點和童話故事本身的特點,以及《綱要》精神:“發展幼兒語言的彙總要途徑是透過相互滲透的各領域的教育,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去拓展幼兒的經驗,提供促進語言發展的條件。”因而,本次活動透過爲幼兒創設的學習情景,嘗試將故事與表演相結合,使幼兒多通道參與並自發地投入到兒歌的學習中來。因此,我從認知、能力、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認知目標: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感受故事中各個角色人物的心理特徵。

2.能力目標:根據對故事的理解進行詩歌創編。

3.情感目標:願意大膽地參加集體遊戲,體驗表演故事帶來的快樂,充分享受活動帶來的樂趣。

活動的重難點離不開活動目標的具體要求,這是相輔相成的,此次活動的重點爲理解故事內容並感受故事中各個角色人物的心理特徵。難點爲根據對故事的理解進行詩歌創編,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說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爲具體的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透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因此,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所以我從以下兩方面來談談我的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我給小朋友們準備了大灰狼、小紅帽、奶奶、獵人等故事中所出現的人物頭飾和手指偶。這是爲了讓幼兒能夠更好地進入到《小紅帽》這一故事角色中去。根據故事,真實而豐富地創設了與故事相符的活動環境,讓幼兒在情景中游戲,以及沉悶、緩慢的音樂這些都是爲了進一步營造遊戲的氣氛而準備的。

2.知識準備:幼兒在主題活動“故事啊,故事”中已經接觸了許多童話故事,對於如何欣賞欣賞和表演故事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

四.說學情

小班幼兒年齡在四歲左右,他們處於典型的遊戲年齡階段,是角色遊戲的高峯期。他們對遊戲特別感興趣,平時也總喜歡把自己想像成故事中的某一角色,但由於詞彙貧乏,幼兒在遊戲中想說可又不知道該怎麼說,即使說了也很難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完整。因此,我想透過活動,讓幼兒體驗遊戲的樂趣,給幼兒提供說話的機會。

五.說教法

教育心理學認爲:“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對象。”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本次活動我運用了直觀形象法、語言討論法、示範法等教學方法

1.直觀形象法:觀察是幼兒獲得知識的最有效的途徑。於是,我打破以往用圖片爲幼兒進行教學的傳統模式,爲幼兒創設了一個兒歌所描繪的情景表象,利用這種方法進行教學不但能喚起幼兒對學習的興趣,也能提高他們的積極性,而且能讓孩子們如臨其境,彷彿置身於其中,更好的融入自己的角色之中。

2.語言討論法:討論法是幼兒自己教育自己,主動接受教育的方法。活動中,我多次讓幼兒討論自己對故事裏人物的看法,以“爲什麼”讓幼兒深入思考問題。將單一性、回憶式、封閉式的提問改成多樣性、啓發式、開放式的提問,爲幼兒創設表現能力的機會和條件。

3.示範法:幼兒喜歡模仿並且他們的模仿能力很強,在日常生活中我就發現許多幼兒喜歡模仿老師的動作和口吻,可以說惟妙惟肖,所以在本次活動中我就採取了示範法,讓孩子們模仿老師的表情、動作、語言來進行兒歌的學習。

六.說學法

整個活動中我以幼兒爲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爲現在的“我要學”,創造環境讓幼兒主動的參加到活動中來讓幼兒扮演故事中的各個角色,邊遊戲邊聯繫故事中的有些句子,在遊戲中學會兒歌,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並充分讓他們表現自我、大膽說話,正體現了《綱要》中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動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指導思想。

七.說教學程序:

我採用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序,活動流程爲:激發興趣→閱讀故事→探索嘗試→學習兒歌

1.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一開始,我就利用幼兒熟悉的“大灰狼”形象,透過它出場時播放沉悶、緩慢的音樂,爲幼兒創設一個幼兒熟悉的遊戲場景,相信幼兒們都會被深深吸引,很快進入故事角色。

2.閱讀故事:

與幼兒一起閱讀故事《小紅帽》,圖畫書上的故事圖片已經展開了孩子們想像的翅膀,再透過教師富有感情的講解說明,再次調動幼兒的興趣,以分段講述故事爲主要形式,透過一個一個的問題,找出故事的重點,引導幼兒不斷思考、探索、層層遞進,從而達到理解和記憶故事內容的目的。

3.探索嘗試:

一起來玩“小紅帽”的遊戲,這個環節是根據故事內容而設計的,它既可以讓故事情節發展得更完整些,又可以滿足幼兒的表演慾望,讓幼兒把他們對故事的理解透過表演變成事實在在的東西,最終達到實現活動的目的。

4.學習兒歌:

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幼兒們透過學習表演兒歌,對剛纔所學的內容做個鞏固,讓幼兒們把剛纔所理解的故事呢容透過兒歌的方式來進行加深瞭解。場景與語言形式的轉換又會讓幼兒們覺得新鮮、不枯燥,所以他們又會興致勃勃地模仿着老師的樣子進行表演,從而達到鞏固的效果。

八.活動延伸

《綱要》中指出:“學習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要幼兒園、家庭和社會的密切合作、協調一致。因此,我整合了區域活動,在表演區讓幼兒繼續探索,促進幼兒多方面的發展。

小班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綱要》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透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優秀的文學作品不僅能使幼兒感受到語言的優美,也能夠使幼兒體驗到作品所傳遞的情感。

《親親長頸鹿》這個故事選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較熟悉並喜歡的小兔子和長頸鹿爲主角,講述了一個長頸鹿阿姨助人爲樂的故事,之所以選擇這個故事是因爲:

1.生動有趣、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

故事以小白兔和長頸鹿爲主角,生動有趣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

2.現實的需要

首先,小班幼兒年齡正處於皮亞傑所說的“自我中心”的階段,容易以自我爲中心忽視他人的看法。其次,現在的小朋友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容易缺乏友愛互助的品質,在幼兒園裏,很多孩子就不懂得要主動幫助別人,因此需要讓幼兒體會到助人爲樂的快樂,讓他們明白幫助別人是一種美德。

基於以上這兩個原因,我選擇了《親親長頸鹿》這個故事。

二、說學情

首先,喜愛遊戲是幼兒的天性。高爾基曾說過:“兒童透過遊戲能夠非常簡單、非常容易的去認識周圍的世界。”《綱要》也提出遊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形式,各種活動的開展要以遊戲的形式爲依託。其次,小班幼兒年齡在4歲左右,正處於角色遊戲的高峯期,他們對角色遊戲特別感興趣,平時總喜歡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某一角色,但是由於詞彙貧乏,幼兒在遊戲中想說又不會表達,即使說了也很難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完整。因此,我想透過這個活動,不僅讓幼兒體驗遊戲的樂趣,也給幼兒營造一個寬鬆自由的氛圍,給幼兒提供一個自由表達的機會,讓幼兒在遊戲中潛移默化得獲得發展。

三、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我從認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 認知上:在遊戲情景中理解故事內容,加深對整個故事的認識。

2、 能力上:積極參與故事情節的討論,願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3、 情感上:體驗友愛互助給大家帶來的快樂。

四、教學準備

《綱要》指出:“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爲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爲了更好得實現活動目標,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 物質上的準備

我給小朋友們準備了小兔頭飾,衆所周知,小班幼兒的角色意識還不強,透過給幼兒佩戴相應的角色頭飾,能夠讓幼兒更好的進入角色;根據故事,我佈置了小河、森林等情境以及道具長頸鹿,透過情境的創設,有利於加深幼兒對故事

的理解;歡快的音樂,音樂有利於烘托遊戲的氛圍。

2. 知識經驗上的準備

在之前的活動中,幼兒已經先認識了長頸鹿,並對長頸鹿的基本特徵有了一定的瞭解。

幼兒練習過爬及滑這兩個基本動作。

五、重點、難點

目標中提到:在遊戲情景中理解故事內容,體驗友愛互助帶來的快樂。體驗故事所要傳遞的情感是本次活動的教學重點。

3—6歲是幼兒語言學習的關鍵期,小班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還不強,很多時候雖然心中有很多想法可是卻不能完整表達出來,根據幼兒實際的語言發展情況,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難點是:能夠用比較完整的句子大膽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六、說教法

教育心理學認爲:“學習者,同時開放多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對象。”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主要運用了情境教學法、角色遊戲法、體驗法。

1. 情境教學法:以往的語言活動多是用圖片來進行故事教學,本次活動則是根據故事內容,爲幼兒創設情境,使幼兒就彷彿置身於故事中的情境一樣。情境教學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即幼兒需要在體驗中學習,透過體驗,幼兒能更加深刻的瞭解整個故事的情節。如小兔子馬上要去參加演出了,又過不了河,這讓幼兒覺得多麼着急啊,幼兒這時候就成了故事中的主人公,他們會開動腦筋想出各種方法過河。當他們真正過了河,那種愉悅的心情是難以言說的。

2. 角色遊戲法:角色遊戲是幼兒非常喜歡的,特別是善良、可愛的兔子形象,深受小班幼兒的喜歡,讓他們自己來扮演這一角色,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3. 提問法:這是語言活動中最常用的方法,但又是最難以用得好的方法。因爲在以往的語言教學中總是先講完故事再進行提問,這樣的提問方式是回憶式、封閉式的,在此次活動中我儘量改成啓發式、開放式的提問。如小兔子應該怎樣過河呢?我們該怎麼感謝長頸鹿呢等等。這些問題是開放的、答案不是唯一的,有助於幼兒開動腦筋、充分得發揮自己的想象力。

七、說學法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援者、合作者、引導者”,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爲主體,教師則充當一個組織者、引導着的角色,讓幼兒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掌握活動的重點、難點,幼兒主要運用了遊戲表演法和體驗法的學習方法。

1. 遊戲表演法:幼兒在遊戲中,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正體現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過程中發展起來的。”

2. 體驗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透過讓幼兒體驗整個故事的表演,能讓幼兒加深對故事情節的認識和對故事情感的體驗。

八、活動程序

結合幼兒年齡特點及活動目標,我設計了以下三個活動環節:1、交代角色,引出主題,激發幼兒興趣。2、在遊戲情境中討論出故事情節。3、完整講述故事。

4、遷移情感,迴歸幼兒生活

1. 交代角色,引出主題,激發幼兒興趣。

興趣是幼兒主動參與的關鍵,在活動的開始先引發幼兒的興趣是非常重要的。

在活動的開始我就將小朋友的角色交代清楚,並告訴他們要去參加“動物聯歡會”了,小朋友們很喜歡參加聯歡會,所以,他們的興趣很快就被調動起來了。

2. 在遊戲情境中討論出故事情節。

這個環節我提出了以下幾個問題讓幼兒討論:1、我們應該怎麼過河?2、長頸鹿阿姨可以怎麼幫助我們過河呢?(按照小朋友們討論出的辦法來過河)

3、我們怎麼感謝長頸鹿阿姨?(大家一起親親長頸鹿)。

這一環節透過討論、遊戲的形式,讓幼兒在寬鬆、愉悅的氛圍中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在此基礎上,鼓勵幼兒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3. 完整講述故事。

這個環節重在讓幼兒體驗故事所傳達出來的情感,讓幼兒透過回憶的方式完整講述故事,教師透過提問的方式去引導幼兒發現故事的本質:長頸鹿阿姨爲什麼笑得這麼開心?幫助別人是一件開心的事嗎?你幫助過別人嗎?幫助別人後你的感受是怎麼樣的?透過一層一層的談話讓幼兒懂得有愛互助帶給我們的快樂。

4.遷移情感,迴歸幼兒生活

任何一個文學作品,它的核心價值在於: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迴歸幼兒的生活,因此作爲活動的延伸活動就是期望幼兒能在活動結束後能夠幫助別人做一件好事,體驗一下幫助別人的快樂!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說課只是教師對課堂的一種預設,實際教學中存在着無數的可能性,最重要的是教師要有教學的智慧,根據課堂情境的變化即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今天我所展示的這個活動肯定還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在座的各位領導、老師能給予批評指正,謝謝!

小班說課稿 篇4

活動名稱:探索活動——奇妙的聲音(主題:好聽的聲音)對象:小班主題來源:

聽覺是人的主要感官,人透過聽覺去感知周圍世界、感受周圍世界、認識周圍世界。小班年齡的孩子對周圍世界充滿無限的好奇,對他們來說,聲音是美妙的,對能發出聲音的東西更是好奇無比的。而且喜歡擺弄又是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對任何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都會玩玩、試試、摸摸、看看,對能發出聲響的東西就尤爲感興趣。因此小班幼兒透過聽覺能很好地幫助他們認識周圍世界。然而小班幼兒充滿好奇、喜歡擺弄的年齡特點,讓他們充滿探究慾望,能更好地透過操作探索中去發現知識、獲得知識。於是,我選擇了兩種不同的形式,區角分組活動及本次正式活動來組成主題的學習活動內容,讓幼兒充分自主發現聲音、探究聲音。

教案目標:

1、透過玩玩說說,初步聽辨及感知物體發出的聲音的不同。

2、願意大膽表達,有進一步探索聲音的興趣。

教案准備:各種瓶罐、各種物品(包括木製玩具、塑料玩具、蠶豆、幼兒園教案赤豆、回形針、硬幣、鈕釦、紙、保鮮袋、棉花)。

一、辨別聲音:

1、我們已經知道生活中也有許多不同的聲音呢,現在請你們用小耳朵聽一聽,猜猜是什麼聲音?

(幻燈片:聽聲音並以圖片驗證是否正確)2、幼兒猜聲音二、初步感知聲音1、這麼多好聽的聲音,施老師帶來的好多瓶寶寶,他們有的能發出聲音有的不能發出聲音,你們能不能找到呢?你能把有聲音的瓶寶寶找出來嗎?

2、幼兒操作3、找到了嗎?請把有聲音的瓶子舉起來,搖一搖。你們聽見了什麼?

4、爲什麼會有聲音?

5、你們怎麼知道這些瓶寶寶是有聲音的?爲什麼不找後面的那些瓶子呢?

6、讓我們再來聽一聽,來輕輕地搖3下,搖得快,搖得慢。

7、師小結:原來瓶子裏有東西大多就能發出聲音來。

三、讓空瓶寶寶發聲音1、(請把有聲音的瓶寶寶放在椅子下)有聲音的瓶寶寶被我們找到了,還有一些沒有聲音的瓶寶寶也想發出聲音來?想請你們幫忙。

* 幼兒操作* 交流:

1)我們來猜猜他的瓶子裏放了什麼?它發出什麼聲音?

2)搖一搖,聽一聽,驗證3)你們的瓶寶寶發出的聲音一樣嗎?怎麼不一樣?

(幼兒集體演示)2、小結:原來不一樣的材料放在瓶中發出的聲音是不同的;東西放得多、少發出的聲音也是不一樣的。

3、施老師也放了一樣東西在瓶子裏,你們猜瓶子會發出聲音來嗎?(幼兒猜測並搖一搖)4、開啟驗證並追問:明明裏面是放東西的,怎麼會沒有聲音的呢?"5、總結:不是所有的東西放在瓶子裏都有聲音的,有些軟軟的、輕輕的東西會發出很輕很輕的聲音,所以我們聽不見。

四、延伸活動:

老師把瓶寶寶和材料放在區角里,寶寶在遊戲的時候去玩,看看你還會發現什麼祕密。

反思

活動一開始,採用多媒體教具,把幼兒帶入了奇妙的聲音世界,讓幼兒聽一聽,猜一猜,一下子把幼兒各種感官調動了起來,激發了孩子參與活動的興趣。視覺聽覺的完美結合,促進了幼兒的思維的發展。

環節二中是給幼兒初步感知聲音的環節,孩子們搖一搖、聽一聽,尋找有聲音的瓶子的舉動和我預料中的一樣,幼兒非常積極主動,孩子在自主探索和遊戲中也得出了結論,瓶子裏有東西纔會有聲音;沒有東西就不會有聲音。此結論是由幼兒自主探索得出更易幼兒接受。

環節三中是幼兒再次感知聲音的環節,幼兒想辦法"給空瓶子發出聲音"。然而幼兒在完成後,把原先的瓶子也拿出來搖一搖,因此在介紹自己"想了什麼方法讓空瓶子發出聲音"的時候,比較混淆。如果採用試教時候"給有聲音及沒有聲音的瓶子貼上不同顏色標籤"這樣的環節的話,在交流過程中,幼兒會清楚的知道哪個是自己製作的有聲音的瓶寶寶了,就能更加理解"不同的東西放在瓶子中,會發出不同的聲音"。在提升的環節中,猜"放入了棉花的瓶子是否有聲音"再次讓幼兒興奮不已,達到了活動的效果。

整個活動層次清晰,層層推進,幼兒很感興趣,在操作活動中嘗試、觀察、比較,發現並得出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