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梯形面積說課稿3篇

說課稿1.37W

引導語: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梯形面積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梯形面積說課稿3篇

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梯形面積說課稿篇1

我將分以下五個部分進行說課

一、對本課的理解和思考

二、對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的把握

三、對教學設計的思考

四、對教法、學法的理解

五、說教學過程

一、對本課的理解和思考

1、對教材的理解

教材地位和作用

梯形面積的計算是是在學生掌握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特徵以及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基礎上學習的。本單元知識的學習,能滿足解決日常生活和生產中的實際問題的需要,要進一步學習圓的面積和立體圖形的表面積的基礎。

本單元包括四部分內容: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三角形的面積、梯形的面積和組合圖形的面積。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教學是以長方形面積計算做基礎的,先借助數方格的方法,得到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再透過割補、平移,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繼而推匯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又是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做基礎的。最後是梯形的面積,既可以轉化成三角形,又可以以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做基礎。三種基礎圖形面積計算的聯繫比較緊密,探索的要求逐步提高,組合圖形的面積更是以這些基本圖形爲基礎來計算的

2、對學生的分析

學情分析

(1)學生已有的能力基礎:

五年級學生,善於獨立思考,樂於合作交流,語言表達能力較強,十分願意發表獨立見解,有較好的學習數學的能力,他們已經掌握了梯形的特徵和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以及三角形的面積推導過程,知道了拼擺、割補、平移的基本操作方法,也理解了數學的“轉化”思想。這些都爲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學生能力的增長點:

學生對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有一定的困難。讓學生理解由梯形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的方法來求面積是一個難點,需要學生在探索活動中,循序漸進地進行操作與觀察,從而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平面圖形之間的轉換關係,發展空間觀念。

(3)困惑點:

學生對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是否能呈現多樣,即使方法呈現多樣,公式推導存在困難。

二、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知識與能力:

掌握梯形面積公式,會用公式計算梯形的面積。

過程與方法:

經歷小組探索、討論、歸納等探索梯形面積公式的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梯形面積公式推導過程的探索性和方法的多樣化,增強數學學習的信心。

教學重點:理解梯形面積公式,掌握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透過圖形的轉化推導梯形面積公式。

三、對教學設計的思考

1)提出問題、關注學生生活經驗。

2)遷移類推、遵循學生認知規律。

3)有放有收、捕捉學生課堂生成。

4)練習梯度、促使學生各有所獲。

四、對教法、學法的理解

教學方法:本課採用引導法、嘗試教學法、直觀演示法、合作探究法等方法。

學習方法:本課運用、知識遷移類推、動手操作、小組合作學習等學習方法。

五、說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情境引入

學生認真觀察情景圖,瞭解車窗的形狀,

師:車窗的玻璃是什麼形狀?要做這塊玻璃需要多大面積的玻璃?(讓學生明確要求梯形的面積。)

師:梯形的面積怎樣計算呢?有沒有計算公式呢?這節課就一起來研究“梯形面積的計算”

(二)遷移類推、主動探究

1、回顧舊知,深化“轉化”思想

師: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怎樣的?它是怎樣的推匯出來的?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是怎樣的?它是怎樣的推匯出來的?

學生交流、教師用課件演示推導過程,加深學生對三角形的面積公式的理解和記憶。 )

2、小組合作,歸納推理

指導操作實驗,推倒梯形面積公式。

(1)師:梯形的公式能不能借助前面學過的圖形面積推導方法來研究呢?

提出小組合作的要求:

(2)反饋交流,學生反饋和課件同步。

(3)匯出公式。

①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與原梯形的兩底是什麼關係?

②平行四邊形的高與原梯形的高又是什麼關係?

(4)不同推導方法的交流,教師評價。

3、生活運用、實例解答

①出示例3,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②拿出大壩模型,認識橫截面,使學生明白大壩橫截面是一個平面。

③學生試做。

④訂正。提問:你是怎樣想的?爲什麼要“除以2”

(三)交互反饋、鞏固練習

(1)第89頁做一做

(2)第90頁的第一題

(3)科技小組製作飛機模型,機翼的平面圖是由兩個完全相同的梯形組成的,它的面積是多少?

(4)一條新挖的渠道,橫截面是梯形(如圖)。渠口寬2.8米,渠底寬1.4米,渠深1.2米。它的橫截面積多少平方米?

(四)開放延伸、拓展訓練

(1)第90頁的第3題

(2)第90頁的第4題

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梯形面積說課稿篇2

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新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三節新授課《梯形的面積》。它屬於“空間與圖形”學習領域的一節課,是多邊形面積計算中的一部分。

這一教學內容是在學生經歷了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公示的推導基礎上透過轉化的方法將梯形轉化爲已經學過的並且會計算面積的圖形。但這節課比前兩節課又有所提高,他要求學生用學過的方法推導,但又沒有指明具體的方法不再給出具體的方法,從教材中學生的操作可以看出,方法與途徑多了,可以用分割的方法,也可以用拼擺的方法;可以轉化爲三角形進行推導,也可以轉化成平行四邊形進行推導。值得我們注意的是,聯繫前面兩節的教學內容,不難看出,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與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關係最密切,且兩者的教學思路也相似,同時梯形面積的教學與三角形面積的教學其公式的基本推導方法相同,除以2的道理也一樣,所以它是三角形面積公式推導方法的拓展和延伸,併爲今後學習圓面積、立體圖形表面積及解答求積應用題打下堅實的基礎。

從學情來看,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以及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具有了一定探索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經驗,但對轉化這種數學學習的方法和思想並不熟悉。所以開課時利用課件對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公式得推導過稱的回顧再次向學生滲透數學“轉化”的思想。加深對“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的理解和應用,這些都爲學生自主研究、探索“梯形的面積”這一新的學習任務創造了必要的條件。

基於以上對教材的理解與分析,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確立如下教學目標與重難點:

教學目標:

⒈運用遷移規律,利用學具進行自主探究,推匯出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正確運用所掌握的梯形面積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⒉培養運用“轉化”的思想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遷移類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⒊感受知識來源於實踐,認識事物之間相互聯繫,可以互相轉化的。

⒋透過合作學習,培養團結協作和勇於創新的精神。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認真、嚴謹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理解並掌握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理解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學生用到的學具有:自制的兩個梯形圖片、剪刀、直尺、教科書等。

我用到的教具:梯形圖片、剪刀、實物展臺、多媒體課件等。

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不只做教材忠實的實施者,而應該做教材的開發者和建設者,教材的教育價值和智力價值能否得到充分發揮,關鍵在與教師對教材的把握。《梯形面積的計算》一課,爲了充分利用原有的知識,探索、驗證,從而獲得新知,給每個學生提供思考、表現、創造的機會,使他們成爲知識的發現者、創造者,培養學生自我探究和實踐能力。因次我將教學流程預設爲四個環節:

一、以回顧舊知爲匯入,明確新知任務及探究方法。

我引導學生回顧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公示的推導過程,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引導學生明白在解決新問題時學會用轉化的'方法,從而開啟學生探究梯形面積公式的思路,爲學生在後邊的動手操作過程中,藉助不同的舊知解決新問題做好鋪墊。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在推導梯形面積計算公式時,想讓學生自己利用手中學具將梯形轉化成學過的圖形。在讓學生交流自己的轉化成果。並進行全班展示。並讓學生觀察找出轉化後的圖形與原來梯形之間的聯繫,然後再選取其中的一到三種進行推導驗證,使學生明白不論用哪一種轉化後的圖形進行推導最終都會歸結爲一種,就是上底加下底的和乘高除以2.透過兩個層次的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自參與了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真正做到“知其然,必知其所以然”,且思維能力、空間感受能力、動手操作能力都得到鍛鍊和提高。

 三、推導驗證,完善建構。

四、鞏固練習。加深記憶。

五、總結完善,自我反思。

在本課教學中,我比較注重培養學生的推理、操作探究及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在動手操作以及推理歸納的學習過程中,多種感觀參與學習,既理解、掌握了梯形的有關知識,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例如:在推導驗證的過程中,學生表達得不夠清晰,對於推導的過程理解得還不夠透徹。如果讓他們充分地操作體會,時間又不允許。如何解決這樣的矛盾,也是我需要反思的問題。

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梯形面積說課稿篇3

一、說教材

梯形的面積一課是在學生認識了梯形的特徵,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因此教材沒有安排數方格的方法求梯形的面積,而是直接給出一個梯形,引導學生思考,怎樣仿照求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的方法,把梯形轉化成我們已經學過的圖形來計算它的面積,讓學生在主動參與探索的過程中,發現並掌握梯形的面積計算方法,讓學生在教學的再創造過程中實現對新知識的意義構建,解決新問題,獲得新發展。

課標要求學生在學習梯形的面積時,要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經歷探索梯形面積計算方法的過程,並能運用面積計算公式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問題,並在探索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中,獲得探索學習的經驗。

二、說學情

學生在學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和“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後,所掌握的不僅僅是面積計算的公式,在知識學習過程中,學生更獲得了數學的轉化思想,教師的重要任務在於透過各種方法手段讓學生有效的實施正遷移。設計本課時,教師突破了傳統教學中只進行“拼合轉化”的思想束縛,大膽的讓學生合作學習、動手轉化、作品展示,結合電教媒體的使用,理清學生的思路,透過學生的自主活動,完成知識的構建。

三、根據以上分析我擬定本節課教學目標及重難點如下:

(一)教學目標

1、在實際情境中,認識計算梯形面積的必要性。

2、讓學生透過動手操作、實驗觀察等方法,自主探索並掌握梯形的面積公式,經歷推導梯形面積公式的過程。

3、讓學生會用面積公式計算梯形的面積,並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熱愛數學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本節課教學重點是在自主探索中,經歷推導梯形面積公式的過程,難點是能運用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四、說教學流程

(一)複習舊知、匯入新課

本節課教學中,我首先出示了課中主題圖這一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受計算梯形面積的必要性,接着出示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轉化過程,讓學生透過複習,從而喚起學生的已有經驗,爲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繫,奠定基礎。

(二)動手實踐、合作探究

“轉化”是數學學習和研究的一種重要思想方法,在這一單元的學習中一直髮揮着積極的作用。所以本節課繼續以圖形內在聯繫爲線索,以未知轉化爲已知的基本方法開展學習。有了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基礎,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探究,學生自然會想到要把梯形轉化爲學過的圖形進行推導。具體怎樣轉化,轉化成什麼圖形,全部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學生拿出準備好的梯形分小組進行操作活動,他們藉助前面學習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公式的“轉化圖形、尋找等量、推導公式”三步曲的學習方法,透過小組合作共同探究出梯形的面積公式,親身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弄清知識的來龍去脈,不僅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培養,又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

運用轉化的方法推導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可以有多種途徑和方法,課堂上我並沒有把學生的思維限制在一種固定或簡單的途徑或方法上,而是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探索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並配以白板和課件的直觀演示酌情介紹了幾種不同的推導方法,拓寬了學生的思路。

(三)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透過不同的練習,鞏固拓展已學知識,讓學生再次體驗梯形面積公式在生活中的運用及重要性,感悟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了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課堂回顧,歸納總結

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系統化、條理化整理的過程,不僅促進學生掌握了知識、領悟了方法,還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歸納概括能力,關注了學生情感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