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說課稿

說課稿1.73W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麼優秀的說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聲音的產生與傳播》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是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每一部分都是以問題開始,透過實驗與觀察,得出結論,再與生活和自然相聯繫。對於聲音的產生,教材透過學生熟悉的聲現象創造聲音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提出聲音的產生等問題。接着透過實驗分析歸納出聲音產生的原因,反過來再用歸納出的結論解釋自然和生活中的現象,以進一步檢驗結論的可靠性。在聲音的傳播部分,透過真空不能傳聲的演示實驗,使學生認識到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進而透過實驗與分析,歸納出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和“以學生爲主體的”理念。透過這節課的學習讓學生體會到物理知識就在我們身邊、感悟到物理學的美,激發起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初步培養學生動手實驗、觀察比較、歸納總結的能力和探究意識、創新意識。

二、學情分析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這節課的內容和學生的生活緊密相聯,是學生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現象之一,但學生對聲現象的認識大都屬於生活層面的感性認識。另外,由於初二學生剛剛接觸“科學探究”這種教學方法,實驗探究能力還沒有得到有效的培養,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對聲現象的感性認識,在激發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慾的基礎上,使他們經歷提出問題、制定簡單的實驗方案、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評估等基本的科學探究過程。培養他們提出問題以及對探究過程和探究結果進行分析、評估的能力,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初步探究物理規律的能力,並最終將學生的感性認識轉化爲理性認識。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透過觀察和實驗,初步認識聲音產生和傳播的條件;

2.知道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3.知道聲音傳播需要介質,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

(二)過程與方法

1.透過觀察和實驗,探究聲音是如何產生的、聲音是如何傳播的;

2.透過學習活動,鍛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和研究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經歷“問題—思考—探究實驗—結論”的實踐過程,提高學生的主動探究的意識;

2.在分析實驗現象過程中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3.透過教師、學生雙邊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慾望,使學生樂於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瞭解聲音產生的原理和聲音傳播需要的介質;

難點:引導學生觀察、探究聲音傳播條件,解釋生活中的聲傳播現象。

五、教學方法

在教師的引導下創設教學情境,提出探究的問題,學生邊觀察、邊思考,並透過親自動手及分組實驗來進行論證,透過小組交流進行歸納總結,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原則。主要用到的教學方法有:實驗探究法、討論法、觀察對比法、轉換法。

六、教學資源

音叉、小錘、鐵架臺、帶有細線的乒乓球、水杯、水、紙片、鼓(桌面)、白紙、鉛筆、長條桌、真空玻璃罩、抽氣機、電鈴、多媒體課件和動畫

七、教學設計

(一)引入新課

問題引入:讓學生聆聽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種各樣的聲音。

媒體播放:優美的鳥叫聲、動物大象的怒吼聲、潺潺的流水聲、電子琴聲和優雅的鋼琴聲等。

我們聽到的如此優美的樂曲及大千世界裏如此豐富多彩的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又是怎樣傳播的呢?我們今天就來學習“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二)探究新知

1.聲音的產生

探究活動1:

(1)發出“啊——”的聲音,同時用手摸喉部;

(2)用桌面上的任何一種東西,想辦法讓它發聲;

(3)正在發聲的音叉與不發聲的音叉有什麼不同。

提醒學生注意:

(1)你在聽到聲音的同時,看到了或感覺到了什麼?

(2)物體發聲時與不發聲時有什麼不同?

實驗器材:音叉、小錘、鐵架臺、帶有細線的乒乓球

透過實驗探究發現,發聲體的共同特點:都在振動。

如:鼓面振動——嘭嘭響

樹葉振動——嘩嘩響

物體的振動產生聲音。

(1)發聲的物體叫聲源。

(2)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

(3)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

透過實驗分析歸納出聲音產生的原因,反過來再用歸納出的'結論解釋自然和生活中的現象,以進一步檢驗結論的可靠性。

你能想辦法間接觀察發聲體非常微小的振動嗎?

實驗器材:水杯、水、紙片、鼓(桌面)、長條桌

例:桌面的振動可以透過觀察桌面紙屑的跳動或者桌面上水杯中水面的波動來間接觀察發聲體非常微小的振動,這就用到了轉換法。

2.聲音的傳播:

教師提問:在聲源發出聲音和人耳聽到聲音的過程中,聲音經歷了怎樣的傳播過程?宇航員在月球上如何交談?

探究活動2:

真空可以傳聲嗎?

實驗器材:真空罩、抽氣機、電鈴

實驗步驟:

(1)把電鈴調至響振狀態,然後輕放於真空罩中,用抽氣機將空氣逐漸抽出,仔細聽鈴聲的變化和觀察電鈴的振動情況;

(2)去掉抽氣機,逐漸開啟閥門,逐漸放入空氣,仔細聽鈴聲的變化和觀察電鈴的振動情況。

實驗現象與結論:

隨着空氣的抽出,鈴聲逐漸減弱;當真空罩內逐漸處於真空狀態時,雖然觀察到電鈴在振動,卻聽不到鈴聲;開啟閥門放入空氣,鈴聲逐漸增強,由此可見真空不能傳聲。

聲音傳播的條件:有介質

(1)介質指自然界中存在的一切物質;

(2)固體、液體、氣體均能傳播聲音。

注意:真空不能傳聲。

教師提問:聲音在空氣中是怎樣傳播的呢?

教師引導:以擊鼓爲例

鼓面的振動帶動周圍的空氣振動,形成了疏密相間的波動,向遠處傳播(如圖)。這個過程跟水波的傳播相似。用一支鉛筆不斷輕點水面,水面就會形成一圈一圈的水波,不斷向遠處傳播。因此,聲音以波的形式傳播着,我們把它叫做聲波。

聲音傳播的形式——聲波

3.聲速

教師提出問題:平時我們說話時,一張口,立刻就能聽到聲音。那麼聲音的傳播需要時間嗎?你是怎麼知道的?

教師繼續提問:

(1)百米比賽時,計時員是怎樣計時的呢?爲什麼?

(2)對着高牆或山崖喊話,能馬上聽到回聲嗎?

(3)雷電時,爲什麼總是先看到閃電,後聽到雷聲呢?

透過以上問題學生歸納:聲音的傳播需要時間,也就是聲音是以一定的速度傳播的。

學生討論:在分析數據的過程中,發現了什麼特點?

介質 聲速/(m·)

介質聲速/(m·)

空氣(0)331

空氣(15)340

空氣(25)346

軟木500

煤油(25)124

(常溫)1500

海水(25)1531

3230

()3750

大理石3810

()5000

鐵()3200

聲音傳播的速度

(1)聲音在固體(金屬)中傳播最快,在氣體(空氣)中傳播最慢。

(2)v聲=340 m/s(聲音在15 ℃空氣中的傳播速度)

(3)聲音在同種介質中的傳播速度受溫度的影響。

(4)回聲:回聲到達耳朵比原聲晚0.1秒以上,人耳才能把回聲和原聲分開。

(三)鞏固練習

1.下列關於聲音的產生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

B.物體振動停止後,還會發出聲音

C.振動停止,聲音也消失

D.物體振動停止,有可能還在發聲

2.在敲大鐘時,停止對大鐘的撞擊後,大鐘還會“餘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

A.“餘音”是我們聽到的鐘聲的回聲

B.大鐘還在振動

C.鐘停止振動,空氣還在振動

D.人的聽覺發生“延長”

(四)課堂小結

1.基本知識

(1)聲源:正在發聲的物體叫聲源。

(2)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3)聲音以聲波的形式向四周傳播。

(4)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播聲音。

(5)聲速

2.基本技能:

會用轉換法分析物理問題。

3.基本方法:

觀察法、對比法、轉換法

板書設計

2~1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一、聲音的產生

物體的振動(轉換法)

二、聲音的傳播

1.介質(真空不能傳聲)。

2.傳播的形式——聲波。

三、聲速

v聲=340 m/s(15 ℃空氣中)

標籤:說課稿 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