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基本不等式說課稿3篇

說課稿1.96W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基本不等式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基本不等式說課稿3篇

基本不等式說課稿篇1

各位評委老師,上午好!我是來應聘高中數學的一號考生,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基本不等式》,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六個方面展開我的說課,下面開始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基本不等式》是人教版高中數學必修五第三章第四節的內容。本節主要內容是基本不等式的證明和簡單應用。它是在學完不等式性質,不等式的解法及線性規劃等知識的基礎上,對不等式的進一步研究,在不等式的證明和求最值的過程中有着廣泛的應用。

2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學生能寫出基本不等式,會應用基本不等式解決相關問題。

(2) 過程與方法:學生透過觀察圖形,推導、證明等過程,培養觀察、分析、歸納、

總結的能力。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生領略數學的實際應用價值,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3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基本不等式的本質並會解決實際問題。

難點:基本不等式幾何意義的理解。

二、說學情。

爲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我將對學生情況進行一下簡要分析。對於高一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對不等式的知識有了一定的瞭解,但對基本不等式的理解運用能力不足。這一階段的學生正處在由抽象思維到邏輯思維的過渡期,對圖形的觀察、分析、總結可能會感到比較困難。這都將成爲我組織教學的考慮因素。

三、說教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育學的和諧完美與統一。根據本節課的特點並結合新課改的要求,在本節課中,我將採用講授法、演示法、引導啓發法等教學方法。

四、說學法。

教師的教是爲了學生更好地學,結合本節內容,我將學法確定爲自主探究法、分析歸納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眼、手、腦等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既培養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又使他們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

五、說教學過程。

首先,我將利用多媒體戰士2002年國際數學家大會的會標,讓同學們邊觀察邊思考:圖上有哪些相等或不等關係?透過展示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接下來是新授環節。

我將會標抽象成幾何圖形,正方形ABCD中有4個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讓學生自主探究,比較三角形面積之和與正方形面積的大小,從而讓學生自主推匯出不等式a2+b2>2ab,再透過引導啓發,讓學生自己將結論補充完整。接下來,我會提問:你們能給出它的證明嗎?給兩分鐘的時間讓學生自主探究。然後用講授法給出基本不等式的常用形式ab≤a+b(a>0,b>0),並給出具體的證明過程,強調等號成立的條件。基本不2

等式的證明是本節課的重點,先透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再透過我的講授,學生可以更快地理解這一知識點。接下來是探究基本不等式的幾何意義。先由學生自主思考兩分鐘的時間,然後透過我的講授,讓學生理解基本不等式的幾何意義,最後透過幾何畫板動態演示,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基本不等式的幾何意義。這樣就突破了基本不等式的幾何意義這一難點。接下來是鞏固練習環節。

這個環節,我將利用兩個例題對剛纔所講的知識進行鞏固練習。

例1:證明(1)x+1≥2(x>0)x

(2)a+1≥2a(a≥0)

例2:(1)用籬笆圍一個面積爲100m的矩形菜園。問矩形長寬各爲多少時,所用籬笆最短?

(2)一段長爲36m的籬笆圍成一個矩形菜園,問長寬各爲多少時面積最大?第一個例題不是課本例題,它比課本例題簡單,這樣循序漸進,有利於學生理解不等式的內涵,此處a、b不僅僅是一個字母,而是一個符號,可以是具體數字,也可以是一個多項式。對於這個例題,多數學生會仿照課本上的思路用分析法進行證明。

第二個例題是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進而解決實際問題,體現了基本不等式的應用價值,而且例題包含了公式的正向應用和逆向應用,鍛鍊了學生的靈活使用能力。

下面是小結環節。我將讓學生用兩分鐘的時間回顧本節課所學習的內容,並自己總結出本節的知識點。這樣不但能鞏固本節所學知識,而且能培養學生分析、歸納、總結的能力。22

然後是佈置作業。爲了在課後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鞏固,我將佈置課後習題第2題,第4題作爲練習題

基本不等式說課稿篇2

各位評委、各位學員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不等式基本原理》。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設計、教法學法三個方面來說明。

【說教材分析】

1.教材的前後聯繫及地位作用

本節課是高中新課程必修4第十章第一節第一課時的內容。

本節的內容是繼學習等量關係之後,在實際生活中存在的又一新的關係-----不等關係。不等關係在現實世界與日常生活中大量存在,在數學研究和數學應用中與等量關係同樣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學習不等式性質及解法的基礎,又是構造方程、不等式與函數的基石;因此本節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2.課標要求

透過具體情境,感受在現實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關係,瞭解不等式(組)的實際背景。掌握比較法。

3.教學目標

基於新課標的要求,結合本節內容的地位,我提出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

①透過具體情景,感受在現實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關係,理解不等式(組)的實際背景;

②掌握作差比較法的應用。

(2)過程與方法:

①以問題方式代替例題,學習如何利用不等式研究及表示不等式;

②透過解決具體問題,學會依據具體問題的實際背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透過解決具體問題,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感受、體驗、認識狀況及理解程度;

②注重問題情境、實際背景的設定,讓學生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養嚴謹的思維習慣。

③學生透過對問題的探究思考,廣泛參與,使學生改變自己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習質量。

3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本節課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新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制訂教學重點。

教學重點:理解不等式(組)對於刻畫不等關係的意義和價值。理解並應用作差比較法。

根據本節課的內容,以及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制定了教學難點

教學難點:用不等式(組)正確表示出不等關係;作差比較法過程中得變形。

【說教學設計】

一、提出問題、引入新課

問題1:在現實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同學們發現了哪些數量關係?你能舉出一些例子嗎?

(既有相等關係,又存在着大量的不等關係。如兩點之間線段最短,三角形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等等。人們還經常用長與短、高與矮、輕與重、胖與瘦、大與小、不超過或不少於等來描述某種客觀事物在數量上存在的不等關係。)

問題2:在數學中,我們用不等式來表示不等關係。下面我們首先來看如何利用不等式來表示不等關係?

【設計意圖】問題1:主要是

透過課前的問題展示,讓學生感受不等關係與等量關係一樣來源於現實世界和日常生活中;隨着新問題的提出,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透過觀察對比,培養了學生髮現問題的能力。

二、思考交流、形成概念

1)用不等式表示不等關係

引例1:限速40km/h的路標,指示司機在前方路段行駛時,應使汽車的速度v不超過40km/h,寫成不等式就是:

引例2:某品牌酸奶的質量檢查規定,酸奶中脂肪的含量應不少於2.5%,蛋白質的含量p應不少於2.3%,寫成不等式組就是--用不等式組來表示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問題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中找出列不等關係的方法,這能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教會學生運用對立統一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來分析問題的一種方法。教師的註解可以使學生更好的把握問題的關鍵。

三、反饋矯正、鞏固提高

. 問題1:某種雜誌原以每本2.5元的價格銷售,可以售出8萬本。據市場調查,若單價每提高0.1元,銷售量就可能相應減少2000本。若把提價後雜誌的定價設爲x元,怎樣用不等式表示銷售的總收入仍不低於20萬元呢?

【設計意圖】本題的設計主要是加深學生對不等關係的認識(進一步體現本節的重點)的理解;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在啓發誘導的同時,訓練了學生觀察和概括歸納的能力,同時爲下面的例2起鋪墊作用,體現認知過程中由簡單到複雜,由感性到理性的認知規律。

. 問題2:某鋼鐵廠要把長度爲4000mm的鋼管截成500mm和600mm兩種。按照生產的要求,600mm的數量不能超過500mm鋼管的3倍。()怎樣寫出滿足所有上述不等關係的不等式呢?

【設計意圖】本題的設計是爲了進一步使學生更加準確的把握本節知識。突破瞭如何判斷用不等式組正確表示不等式這一教學難點;教學時可先請二位同學(最好是學生自願)分別上臺板演,同學們集體糾正,同時給學生一個解題的規範示例。

.教師將教材的例題和習題整和在一起

【設計意圖】本題的設計是爲了進一步使學生更加準確的把握本節知識。突破瞭如何用作差比較法比較大小和證明不等式這教學重點和難點;

探索研究:

a克糖水中有b克糖(a>b>0),若再添上m克糖(m>0),則糖水就變甜了。你能用今天所學的數學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糖水加糖會更甜"的現象?

【設計意圖】本題的設計是爲了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密切聯繫,體現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發學習興趣。

四、總結評估、內化結構

【學生活動】

思考討論得出結論,教師可作適當補充。

1.本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是什麼?揭示了什麼數學思想?

2.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的表現怎麼樣?你有哪些收穫?

【佈置作業】

1、必做題:教材後習題以及A組試題

2、課外拓展練習: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補充。

【設計意圖】必做題加深對本節內容的理解,並能進行靈活運用,再一次突出本節課的重點。課外拓展練習供學有餘力的學生選做,爲學生提供選擇和發展的空間,體現了新課標"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一基本理念。

【說板書設計】(見課件)

【說教法、學情與學法】

1.說學法

根據本節課的特點,採用引導發現和歸納概括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透過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等教學過程,觀察對比、概括歸納,再透過具體問題的提出和解決,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主體能動性,讓每一個學生充分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2.說教法

學生在教師創設的問題情景中,透過觀察、類比、思考、探究、概括、歸納和動手嘗試相結合,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了學生由具體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數學思維能力,形成了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增強了鍥而不捨的求學精神。

本節教材的特點注重展現知識的形成過程,具有很強的探究性,而且學生參加高中新課程的學習有一段時間了,初步養成了探究習慣和一定的合作交流的能力,絕大多數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數學活動;因此本節課主要採用"引導發現、討論交流"的教學方法。

3.說教用具與學生用具:

投影儀、膠片、三角尺、刻度尺

【說課綜述】

本節課是有一定難度的概念課,我從學生實際出發,照顧到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採用了"引導發現、討論交流"的方法來進行教學,最大限度的挖掘學生的潛力;同時學生透過"自主學習"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富有個性化學習方式,從而使學生最大限度發現自己的潛能。

以上即是我對《不等式基本原理》的認識與處理。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基本不等式說課稿篇3

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今天的X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基本不等式》。

接下來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展開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我認爲要真正的教好一節課,首先就是要對教材熟悉,那麼我就先來說一說我對本節課教材的理解。《基本不等式》在人教A版高中數學必修五第三章第四節,本節課的內容是基本不等式的形式以及推導和證明過程。本章一直在研究不等式的相關問題,對於本節課的知識點有了很好的鋪墊作用。同時本節課的內容也是之後基本不等式應用的必要基礎。

二、說學情

教材是我們教學的工具,是載體。但我們的'教學是要面向學生的,高中學生本身身心已經趨於成熟,管理與教學難度較大,那麼爲了能夠成爲一個合格的高中教師,深入瞭解所面對的學生可以說是必修課。本階段的學生思維能力已經非常成熟,能夠有自己獨立的思考,所以應該積極發揮這種優勢,讓學生獨立思考探索。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分析以及對學情的把握,結合本節課的知識內容以及課標要求,我制定瞭如下的三維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掌握基本不等式的形式以及推導過程,會用基本不等式解決簡單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

經歷基本不等式的推導與證明過程,提升邏輯推理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猜想論證的過程中,體會數學的嚴謹性。

四、說教學重難點

並且我認爲一節好的數學課,從教學內容上說一定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而教學重點的確立與我本節課的內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那麼根據授課內容可以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基本不等式的形式以及推導過程。而作爲高中內容,命題的嚴謹性是必要的,所以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基本不等式的推導以及證明過程。

五、說教法和學法

那麼想要很好的呈現以上的想法,就需要教師合理設計教法和學法。根據本節課的內容特點,我認爲應該選擇講授法,練習法,學生自主思考探索等教學方法。

六、說教學過程

而教學方法的具象化就是教學過程,基於新課標提出的教學過程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我試圖透過我的教學過程,打造一個充滿生命力的課堂。

(一)新課匯入

教學過程的第一步是新課匯入環節。

我先PPT出示的是北京召開的第24屆國際數學家大會的會標,會標是根據我國古代數學家趙爽的弦圖設計的。

提問:你能在這個圖中找到不等關係麼?

引出課題。

透過展示會標並提問的形式,一方面可以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直入課題,可以很好的過渡到今天的主題內容:推導基本不等式。

(二)新知探索

接下來是教學中最重要的新知探索環節。

透過匯入的問題,學生思考:透過趙爽弦圖推可以發現哪些不等關係呢?

學生小組探究:利用趙爽弦圖推匯出基本不等式。

之後請學生把證明過程進行板書:

(2)“探究”,幾何證明。

分析法是從結果入手,由果索因;幾何法是由幾何中的不等關係,進行證明。此類不等式的證明分析法理解簡單,幾何法稍難。學生透過兩種證明過程,加深基本不等式的理解,還練習了證明方法。

至此本節課的主要教學內容已經完成,學生在我層次性問題的引導下,一步步透過自己的思考和探索,發現基本不等式,透過不同的方法證明了基本不等式。重點得以突出,難點得以突破。

(三)課堂練習

當然一節課只得出結論還是不夠的,作爲一節數學課要及時對知識進行應用。所以我設計瞭如下兩道課堂練習:

(2)一段長爲36m的籬笆圍成矩形菜園,問這個矩形的長、寬各爲多少時菜園面積最大?最大面積是多少?

這樣的問題能夠兼顧到本節課的所有主要內容,並且問題具有層次性,能讓學生初步感知基本不等式應用中“積定和最小,和定積最大”的規律,爲後續基本不等式的應用做好了鋪墊,利於學生的思維發展。

(四)小結作業

在課程的最後我會提問:今天有什麼收穫?

引導學生回顧:基本不等式以及推導證明過程。

本節課的課後作業我設計爲開放性問題:思考還有什麼方法能夠證明基本不等式?可以利用書本資料,也可以上網查閱資料。

這樣的作業設定能夠有效激發學生思考,不限制學生的思維,真正做到以學生爲主體,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

標籤:不等式 說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