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實用的幼兒園中班說課稿模板七篇

說課稿3.16W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說課稿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說課稿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幼兒園中班說課稿模板七篇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 篇1

[說教材及設計的思路]

《水是寶中寶》是山東省素質教育教材中班科學上的一節活動課。水是生命之源,人類生活、動植物的生存以及生產建設等等都離不開水更離不開淡水。選取這節活動課對幼兒進行教育是針對現在水資源貧乏,水污染嚴重的情況對幼兒進行節約用水的教育。因此設計這節課的理念是透過學習這節課讓幼兒知道不節約用水,不保護珍貴的水源,甚至往清水源中投放污水、亂丟垃圾、污染水源,或者破壞河堤和梯田造成江河水土流失,那麼“世界上的最後一點水將是人的眼淚”。

[說目標與準備]

活動的目標有三個方面:

一、知道水是生命之源,人類生活和動植物的生存都離不開水。

二、瞭解水資源的珍貴,懂得在日常生活中自覺節約用水。

三、引導幼兒透過小實驗活動,發現水的性質。

重點:人類生活和動植物的生存都離不開水,瞭解水的珍貴及節約用水。

難點:透過小實驗活動,發現水的性質。

準備:小實驗用的小瓶、顏色、醋等若干,淡水資源的錄象或課件,兒歌錄音帶。

[說教法與學法]

教師枯燥的說教會讓幼兒膩煩。靈活的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會使幼兒感到上這節活動課有意思,願意學,積極的去接受知識,讓幼兒和教師互動,成爲上這節活動課的主體。這樣要達到的效果比幼兒被動的接受更容易掌握知識,也能更好的應用到各科的教學中。

[說過程]

每節課學習的過程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也是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和活動設計的很重要的體現和實現的過程,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幼兒的接受能力,把教學的過程分四部分去完成。

1、用提問匯入——引發幼兒對水的興趣

幾個問題是從幼兒感興趣的幾個問題入手:

(1)你最渴的時候,首先想到什麼?

(2)你手髒的時候,想到怎麼辦?

(3)媽媽下面條的時候,首先將什麼倒進鍋裏?

(4)你喜歡玩水嗎?爲什麼?

教師提問時一環扣一環,幼兒從回答問題到提出問題,從提出問題到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都表現積極主動真正引發了幼兒發自內心的興趣。

2、操作探索——水有什麼特點

教師運用操作探索的方式來學習水有什麼特點,幼兒可以從自己動手的過程中探索知識,吸取知識。把水的性質是透明、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會流動充分掌握起來。操作學習時用了四個實驗去激發幼兒探索興趣。

實驗一、水是流動的。

實驗二、水是沒顏色的。

實驗三、水是透明的。

實驗四、水是沒有氣味的。

實驗時,幼兒是主體,教師主導。運用了觀察法、引導法、親身體驗法、互相交流等方式方法去完成這四個實驗。例如:作實驗一時,教師提壺把水到入臉盆中,讓幼兒觀察水的流動;當盆中盛滿水後繼續到水,盆中的水會是什麼樣的?觀察後讓幼兒提出自己的見解,幼兒的主動性得到發揮。例如:做實驗四:讓幼兒親自聞一聞水和醋,判斷水是沒有氣味的。幼兒透過親身體驗更能掌握知識。這四個實驗的過程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做的設計。學習時,幼兒對水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不自覺中完成了學習水的性質,

3、開動腦筋想一想:水與人、生物、生產建設等方面的關係,認識水的用途。

教師利用掛圖及幻燈片等教具來認識水的用途,在學習這一部分時,可事先請幼兒觀察平時所見到的水有什麼用途:媽媽做飯的時候需要什麼?農民伯伯澆莊稼的時候需要什麼?蓋房子的時候需要什麼等等。讓幼兒把觀察到變成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然後教師讓幼兒觀察掛圖或幻燈片,對幼兒講述他們所不知道的水的用途。例如;水能發電、利用水來搞運輸等等。最後放錄音兒歌《水是寶中寶》進一步讓幼兒認識到水有許多用途。

4、“從我做起”小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闡述自己的意見

討論從四個方面進行:

(1)地球上的淡水夠用嗎?

(2)爲什麼不夠用?

(3)不夠用怎麼辦?

(4)小朋友應該怎樣做?

教師提出的這幾個問題環環相扣讓幼兒進行討論。討論的中間可利用幻燈片或課件進行,當看到有關的地方教師定格、抓住畫面讓幼兒討論破壞環境對水的影響,把水與人們日常行爲、日常生活緊密聯繫起來,真正體現了幼兒園課程來源於生活又爲生活服務的理念。教師對幼兒的討論進行總結,也告訴幼兒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號召全世界的人都要保護環境、保護水資源,讓我們生活在一個美好、舒適的地球上。

[說活動延伸]

活動的延伸是本節課後,對幼兒進一步進行水資源教育的又一個很好的時機。所以我讓幼兒從二個方面進行活動。

(1)課後用各種塑料瓶玩水,感知水的流動。

(2)利用其他活動環節,反覆提示幼兒,水是寶中寶,不能浪費、不能污染水資源,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變魔術》是未來出版社中班語言課本中的一節遊戲活動課,版面是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出現的,主要是一些孩子們經常見到的物體,並輔助了文字。本來是一節語言活動,但教材卻設計成了遊戲的形式,充分地抓住了中班孩子的特點,把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藉助變魔術來完成,既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又容易讓孩子接受,是一節很典型的語言教育活動課。

二、說教法

這節課主要是讓幼兒學會用數量詞描述一些物體,爲了讓孩子能更多更好地接受這些內容,而且又學的輕鬆愉快,我抓住了教材的編排特點,利用變魔術這個遊戲,課前精心準備,把整個教育活動設計成小猴變魔術。

1、我利用小猴的圖片製成課件,因爲孩子們知道孫小猴是很有本事的,正好會七十二變化,和變魔術能巧妙地結合起來,當孩子們看到孫小猴的時候就會興趣大增,這樣引題既抓住了孩子的興趣,又爲後面一系列活動的開展埋下了伏筆。

2、當孩子們興趣正濃的時候,我趕快用孫小猴的金箍棒引出將要出示的內容,巧妙過度,使教育活動順理成章地進入下一環節,藉助白板中變大變小的功能出示一些物體,孩子們就會覺得很興奮,學習數量詞就會輕而易舉,這樣就會大大降低教學難度。

3、當孩子們興趣未盡的時候,我又利用魔法袋給孩子們提供更多說話的機會,讓孩子們自己動手摸東西,然後說出摸到的是什麼時,孩子們就會覺得這只是一個遊戲,而且會使孩子們的興趣更進一步,這個時候,我的教育活動也就進入了高潮期,留給孩子們充分的表達機會,讓他們在玩耍中輕鬆掌握知識。

4、爲了檢驗孩子們對所學知識的記憶程度,我又利用孫小猴考考他們的環節,把鞏固知識和遊戲巧妙結合,也爲活動的結束做好了準備。

5、在結束活動的時候,我故意留給孩子們懸念,要想讓小猴再變魔術,那就要好好表現,明天再見,整節活動順理成章,環環相扣,使教學內容輕鬆傳授,教育活動目標愉快實現。

三、說學法

中班的孩子只有4、5歲,在他們眼裏只有直觀的形象,在他們的世界中也只有玩,所以,我在設計活動時,充分地考慮到了這些特點,所以孩子們在學習的時候只有遊戲的感覺,沒有覺得有什麼負擔,留給他們最深的就是孫小猴變魔術,變了好多的東西,他們除了動嘴,還自己動手參與了遊戲,所以整節活動他們覺得好玩,興致也高。其實,在他們遊戲的過程中,他們已經把知識掌握了,教學已經達到了目的。這樣的活動既傳授了知識,又玩得開心,真是何樂而不爲。

四、說活動程序

一)看圖談話引題

1、播放課件小猴子的圖片,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師一邊讓幼兒看圖一邊給他們口述兒歌,激發幼兒的興趣。

2、師:小猴子今天要給大家變魔術,它的魔法袋裏裝了好多好多東西,你們想知道是什麼嗎?出示課題;變魔術

二)引導學習

1、師讓幼兒閉上眼睛,看看小猴子變得第一樣東西是什麼?(一根魔法棒)

2、師:這根魔法棒什麼都不怕,有了它就可以變出更多的好東西,你們想不想看看?

3、利用電子白板中的資源,給幼兒變一些物體,讓他們用準確的數量詞表示物體。

4、師:你們想不想試一試魔法棒的厲害呢?請小朋友到白板前畫出自己想畫的物體,並說出他們的名稱。

5、師:變了這麼多東西,我們還是覺得不過癮,乾脆把小猴子的魔法袋也讓我們摸摸吧。

6、師出示一個事先準備好的袋子,袋子裏裝滿了好多好多物體,讓幼兒自己摸東西,然後用“一XX”的形式來描述。

7、師:小猴子說我們班的小朋友都很聰明,都了不起,它想檢驗一下你們是不是都記住了?播放課件圖片,讓幼兒一起說一說(主要讓幼兒鞏固所學內容)

三)小結

師:小猴子厲害不厲害?要想看更好的東西,你們好好表現,我還會來的,再見!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 篇3

一、說設計意圖

《彩色牛奶》是一篇奇妙的,充滿想象力的童話故事。牛大叔帶來的奶牛很神奇,餵它吃什麼顏色的蔬菜,就會擠出什麼顏色的牛奶,小動物們喝了,紛紛變了樣。小白兔變成了小黃兔,小黑貓變成了小綠貓。故事中大膽的想象引領幼兒走進神奇的童趣世界,幼兒會更加註意蔬菜的顏色特徵,隨着故事情節的發展想象還有哪些小動物來餵奶牛吃蔬菜,小朋友們也來餵奶牛吃蔬菜,在講述、遊戲活動中發展幼兒的語言表述能力,想象能力。

二、說活動目標、準備、重難點

1、理解故事內容,初步感受故事中神奇的想象所帶來的樂趣;

2、藉助故事中的神奇想象,引導幼兒關注蔬菜的顏色特徵;

3、在活動中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想象能力。

活動準備:

1、大奶牛圖片,小兔、小貓、小鹿、狐狸雙面圖片;

2、故事動畫片;錄音、音樂磁帶。

活動重難點:

重點:理解故事內容,積極進行講述;

難點:用故事中的句式進行講述;仿編故事情節;

三、說教法、學法

《綱要》指出: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

1、講解法

教師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深入淺出地向幼兒講解某方面的知識。例如講故事、組織幼兒複述故事,幫助幼兒理解詩歌、故事內容,解釋詞語概念等。

2、形象教學法

用生動、形象的語言配上誇張的表情、動作進行講述小動物們的神奇變化,透過。

3、情境教學法

根據文學作品中所描繪的情節創設表演情景,激發幼兒去表現,表達,從而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在故事《彩色牛奶》教學中,幼兒理解故事內容之後,老師便帶領幼兒到牛大叔家的農場去做客。創設了相應的表演情景,在活動室周圍的牆上貼上了大奶牛,籃子裏擺滿了各種顏色的蔬菜,讓幼兒自己選擇蔬菜去餵奶牛,一邊餵奶牛,一邊大聲地告訴它蔬菜的顏色,幼兒說道:奶牛奶牛,我給你吃黃黃的大南瓜,快擠出黃黃的牛奶。喂完奶牛後,小朋友們又模仿擠牛奶。

4、遊戲法

遊戲是幼兒非常喜歡的一種活動,幼兒在遊戲中既學得快,而且效果明顯。老師可選擇趣味性強的發音遊戲,遊戲中要注意傾聽幼兒的發音,發現錯誤,立即進行糾正,示範正確的發音。

四、說活動過程

一、開展關於奶牛的談話,引入故事。

1、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客人,小朋友們聽聽,它是誰?(播放錄音牛叫)

2、師:看,它來了?(出示奶牛圖片)

師:這可不是一頭普通的奶牛,是一頭神奇的奶牛。(幼兒觀察)

它擠出的牛奶和我們喝的牛奶不一樣。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奇妙的故事--《彩色牛奶》。出示故事題目,認讀。

二、欣賞故事,聽老師講述故事,初步瞭解故事的大概內容。

師:這個故事的名字叫什麼?故事裏都有誰?

三、操作活動圖片,看課件,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學習用故事中的語言講述故事。

師:故事中講的真有趣,我們仔細看看、聽聽這頭奶牛究竟有什麼神奇的地方?

(一)操作活動圖片,提問理解故事內容。

1、(師指着兔子)提問:小白兔給奶牛吃了什麼顏色的什麼蔬菜?擠出了什麼顏色的牛奶?小白兔變成了一隻什麼顏色的兔子?

2、提問:小黑貓給奶牛吃了什麼蔬菜?擠出了什麼顏色的牛奶?小黑貓變成了一隻什麼顏色的小貓?

3、提問:小花鹿、灰狐狸發生了什麼變化?誰來講一講。

教師小結前面部分故事:喝了彩色牛奶,小動物們都變了樣,小白兔變成了***,小黑貓變成了***,小花鹿變成了……

4、提問:小動物們變成了新的自己,可它們要想變回原來的自己,怎麼辦呢?

(二)觀看動畫片,完整欣賞故事。

(三)引導幼兒仿編故事情節,還有哪些小動物來餵奶牛吃蔬菜。

師:看到小動物們都變了樣,小青蛙也趕來了,它想變成一隻……

四、遊戲:我餵奶牛吃蔬菜

師:看着這彩色牛奶,老師也想喝一杯,小朋友們你們想喝嗎?牛大叔請我們到他家農場去做客。

1、播放音樂開汽車,小朋友們坐汽車到農場。

2、認識各種蔬菜,描述各種蔬菜。

師:牛大叔的菜地裏種了許許多多的蔬菜,我們一起看看。請幼兒說出各種蔬菜:紅紅的辣椒,綠綠的黃瓜。

3、請幼兒餵奶牛吃蔬菜。

師:你想喝什麼顏色的牛奶,那你應該選什麼蔬菜?大聲地告訴奶牛。

3、幼兒遊戲:餵奶牛吃蔬菜。

師:餵奶牛時小朋友不要慌,先選好蔬菜再去喂。

4、幼兒遊戲。

5、聽音樂擠牛奶。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 篇4

一、設計意圖:

在繪畫中,線描是最爲普遍的一種畫法之一。線描在繪畫中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線描是畫面最基本的造型,主要體現了繪畫的靈魂所在和精神文化的韻律。

我班部分幼兒已經過一年的線描繪畫學習,繪畫技能有了很大的進步,想象力、創造力也有所發展,但也有部份幼兒仍機械地模仿教師的範畫。爲了提高幼兒的繪畫興趣與水平,爲了讓幼兒有充分展示的機會,發展幼兒形象思維、膽想象、勇於創新,本次美術教學活動我就根據孩子們的年齡特點、社會活動、情感體驗、主題活動、幼兒實際水平和生活經驗選擇切實可行的題材,繪畫內容的選擇沒有固定性,可隨廣泛尋找、有機調整。而本次活動的目的是在於激發孩子們的創作興趣以及豐富孩子們的想象力,讓孩子們在大膽創作的同時體驗到繪畫的樂趣。

二、說活動目標:

依據《綱要》中的要領,結合孩子們的年齡特徵,本次活動的目標設計如下:

1、學習用線描畫的方式對動物的某一特徵進行重點刻畫,加深對動物特徵的瞭解。

2、大膽想象,進行誇張的刻意繪畫,體驗奇特的想象帶來的樂趣。

三、說活動重、難點:

本次活動的最終目的是在於激發孩子們的創作興趣,因此我把本次活動的重點確定爲“大膽想象,能進行誇張的創意繪畫”;據孩子們的繪畫水平,我將“能用線描畫的方式對動物的某一特徵進行重點刻畫”設定爲本次活動的難點。

四、說活動準備:

根據本次活動的設計思路,我做了材料上的準備如:彩紙、線描筆、範畫;同時在活動之前還讓孩子們熟悉、瞭解了各種各樣動物所特有的特徵。

五、說教學方法:

根據設計的活動內容,主要採用的教學法有“故事匯入法”,在活動的開始部分,我透過講述故事來匯入課題,從而引起孩子們的學習興趣;這一環節中我還採用了“啓發性提問法”,讓孩子們帶着問題進行想象和觀察,進一步提升孩子們的創作興趣;後我又採用了“示範講解法”,這是美術活動中最常用的教學手段,能幫助幼兒掌握正確的表現方法,但我把它放到了孩子們進行想象之後,主要體現了“幼兒纔是活動的主體,教師應該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援者、合作者、引導者”這一理念精神。

幼兒的學法主要有“討論法”,在觀察之後和操作之前,提供給幼兒一個相對自由的空間,鼓勵幼兒大膽討論,有利於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操作法”也是美術活動中常用的學法,幼兒透過動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從中體驗情感教育;同時採用“展示法”,透過幼兒展示自己及欣賞同伴作品的過程中,交流自己的創作經驗。發揮了幼兒的主體作用,讓每個幼兒都獲得了表現自我的機會,並對自己的表現能力逐步充滿信心。其中也透過了幼兒間的互補學習等方法,表達着各自豐富的、多樣性的認識,體現着“以幼兒發展爲本”的理念。

六、說活動過程:

有了以上這些分析和準備,根據教學需要,本次活動我設計了四個環節:引題-想象-操作-展示交流四個環節。

(一)以故事引出課題:

1、教師講述故事:小男孩皮皮特別喜歡孔雀開屏。有一天他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已和孔雀結婚了,他們還生下了一個神奇的寶寶。這個寶寶很像皮皮,又很像孔雀媽媽。

2、提問:“你們猜猜這個神奇的寶寶會長成什麼樣子呢?”“什麼地方會像皮皮,什麼地方會像孔雀媽媽呢?”3、引導幼兒自由想象,如:這個寶寶長了一張人臉,有孔雀的尾巴。

(二)欣賞範畫,進行想象:

1、師:“老師把皮皮的寶寶畫了出來,你們來看一看寶寶是什麼樣子的呢?”2、出示範畫,幼兒欣賞、觀察、講解。

3、教師根據孩子們的回答進行小結:原來人和孔雀結婚生出來的寶寶既有人的樣子,又有孔雀的樣子。

4、師:“如果是你,你想和什麼動物結婚呢?”“這個動物有什麼特徵?”“生出來的寶寶又會是什麼樣子的呢?”5、請幼兒來說一說,重點幫助幼兒理解寶寶既要有人的特徵也要有動物的特徵,同時還幫助幼兒瞭解動物所特有的(有代表性的)特徵。(如:猴子有一條細細長長的尾巴;老虎額頭有一個王字;獅子的臉部有鬢毛;魚有魚鱗和魚鰭;蛇沒有腳;兔子有長耳朵;大象有長鼻子;豬有大鼻孔和大耳朵;刺蝟全身長滿了刺;蜜蜂有蜂針;長頸鹿有長脖子等。)6、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選擇一種動物進行作畫。

(三)創意畫:

1、教師說要求,進一步提醒幼兒生出來的寶寶既要有人的特徵,也要有動物的特徵。

2、幼兒作畫,教師做巡迴指導。

3、請幼兒拿着自已的作品讓同伴來猜一猜自已畫的是人和什麼動物生出來的寶寶?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數來源於生活,運用於生活,認識序數這個內容靈活豐富,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和已有的生活經驗。因爲序數教學中既有方向性的序數,也有初步的二維空間序數的認知,是對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積累的一些零散的.無意識的序數感知的整合。但這些知識光靠教師枯燥無味的講解,幼兒是沒有興趣的,那怎樣引導幼兒輕鬆學習呢?我嘗試用遊戲的形式,將“認識序數”作爲教學內容,讓幼兒在輕鬆愉快地活動中自主探索.學習。

二、活動目標

定位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性作用。原教案的活動目標只定了認知目標,我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確定活動認知.情感.能力三方面的目標。具體如下:

1.鞏固認識10以內的數、根據物體某一特徵進行分類、排序。

2.引導幼兒學習10以內的序數。

3.引導幼兒積極發現生活中的數,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三、活動準備

1.場地佈置:用1-10的數字卡鋪設去“數字王國”的路。

2.磁性教具:數字卡1-10被打亂順序貼在黑板上;“方向卡”從左向右、從右向左各1張。

3.課件。

 四、說教學過程

第一個環節透過去“數字王國”的遊戲情境的創設幫助幼兒鞏固認識了10以內的數以及他們的順序。這爲幼兒進一步學習序數打下了基礎第二個環節透過給小動物排隊即對第一個環節的知識進行了複習和鞏固。又讓幼兒體驗了序數的概念。

第二個環節我給孩子們加深了難度,請幼兒排好隊,根據老師的敘述找出相對印的小朋友,引導幼兒將序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幼兒在這一環節中參與願望和積極性都很高。

這三個環節的安排,我是根據幼兒園教育綱要中的科學指導要點的第一條指出: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啓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索慾望。整個活動依據幼兒的學習規律和年齡特點,由淺入深,層層遞進,選擇最貼近幼兒的生活經驗爲內容,注重整個活動的綜合性.可操作性.寓教育於遊戲活動中。始終以幼兒爲主體,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啓發幼兒探索,來調動每個幼兒思維的積極性。透過讓幼兒動口.動手.動腦,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達到認識序數的目標,並且能進一步學鞏固它。

 五、活動反思

在這節課中也存在不足,如由於教室內電視機較小,課件播放的.效果不好,不便於幼兒觀察,在活動中老師應根據具體情況製作教學具,讓教學具爲教學服務,幫助解決教學中的重難點。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整條街最胖的媽媽》這一語言故事來源於重慶出版社幼兒發展課程幼兒中班語言活動下期教學參考,位於大大手牽小小手單元主題活動中,該單元以“愛”的教育爲主線,敘述性、關愛性、應答性、應變性、獨立閱讀和常見文字的學習是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整條街最胖的媽媽》生動地講述了:豬媽媽長胖了,大家都來恭喜她,可是兩隻小豬卻不這樣想,認爲媽媽需要減肥,並做出了天真幼稚的決定,後來,聽豬爸爸講明原因,才知道媽媽爲什麼長胖了。教參中提供這個語言故事,目的在於讓幼兒初步理解人是由媽媽懷孕生出來的,從而感受媽媽的辛苦,激發幼兒對母親的愛,同時激發孩子講故事的興趣,幫助幼兒學習運用語言,培養幼兒完整講述故事的能力。

二、說幼兒中班

幼兒主要依靠具體事物的形象和對它們的聯想進行思維,與大班幼兒相比,還缺乏透過詞語邏輯來思維的能力,他們更多的是在動手玩樂中學習語言,喜歡象徵性遊戲,對故事表演很感興趣,喜歡伴隨着動作和手偶講述故事,也喜歡對同一故事重複講述。我班幼兒多數來自農村,幼兒語言表述能力較弱,多數幼兒長期受爺爺奶奶的溺愛,對父母、他人缺乏一定的愛心,不懂得去關心別人,也不知道如何去關心別人。本次語言活動的組織不失爲培養幼兒的愛心,發展幼兒語言能力的一次良好契機,對於中班幼兒來說,理解人是由媽媽懷孕生出來的,知道人的由來有一定的難度,因此,課前讓孩子們聽媽媽講懷孕的故事,並與同伴交流,將爲孩子們更好地理解故事內容奠定基礎。

三、說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並能完整地複述故事。

2、初步理解人是由媽媽懷孕生出來的,知道人的由來。

3、培養幼兒動腦筋從不同角度考慮問題的好習慣。並知道豬媽媽爲什麼會長胖,感受媽媽的辛苦,從而激發孩子們對媽媽的熱愛。

活動重點:能較完整的講述故事,對講故事有興趣,知道豬媽媽爲什麼會長胖。

活動難點:理解人是由媽媽懷孕生出來的,知道人的由來。

四、說教學活動準備

1、製作本故事的動畫片,豬媽媽的動畫卡通形象,以小組爲單位準備若干套小豬寶寶、豬媽媽、豬爸爸、雞媽媽、鴨媽媽的手偶玩具。

2、繪製小豬寶寶、豬媽媽、豬爸爸、雞媽媽、鴨媽媽的圖片3、課前請幼兒聽媽媽講懷孕的故事,與同伴進行交流。

五、說教法和學法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新課程改革把故事作爲一門獨立的課程提出來,要求幼兒喜歡聽故事,樂意講故事中的語句,並懂得一定的道理。爲更好的達成本次語言活動的教學目標,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採用了操作演示法、情境再現法、問題探究法等教學方法,旨在爲幼兒創設一個寬鬆、愉快的學習環境,讓幼兒在喜聞樂見的遊戲活動中,積極主動的學習語言,運用語言,並受到愛的感染和薰陶。

學習方法主要有:

1、操作體驗法:心理學家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我充分利用各種材料,讓幼兒在操作、體驗、感悟中愉快學習。

2、合作法:合作是組織幼兒活動中經常用到的方法,我在角色表演遊戲中採用小組合作,師幼合作等形式,再現故事情境,使幼兒充分體驗到了合作學習的無窮樂趣。

3、角色表演法:角色表演是孩子喜聞樂見的遊戲活動,採用這種表演的形式更有利於他們理解故事內容,幫助他們完整複述故事。

六、說教學思路

(一)談話匯入,質疑激趣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動力和源泉,開課伊始,教師就與孩子親切交談:“咱班的孩子都特別的喜歡聽故事,今天老師要給大家講一個故事,故事裏有誰呢?”(出示豬媽媽的動畫)隨着豬媽媽可愛的卡通形象的展示,教師娓娓講述:“豬媽媽長胖了,大家都來恭喜它,可豬寶寶卻不這麼想,這是爲什麼呢?”隨着問題的提出,孩子們頓時興致勃勃,都期盼着聽故事呢。

(二)動畫展示,整體感知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深情並茂的講述故事,同時有效利用多媒體課件,再現故事情境,化枯燥爲樂趣,化抽象爲具體,化靜態爲動態,使幼兒在聽故事的活動中更加興趣盎然。

故事講完後,教師再次提出“豬媽媽長胖了,大家都來恭喜它,可豬寶寶卻不這麼想,這是爲什麼呢?”相信孩子們都會爭先恐後,樂意應答。其間,教師相機幫助幼兒學習讀準“豬”的發音。

(三)圖片再現,學習語言學習語言,重在感悟語言,我讓幼兒邊看圖片邊聽故事,並根據故事內容提問:豬媽媽長胖了,誰向它表示祝賀,怎麼祝賀的?兩隻小豬怎麼想的?晚上,他們發現了什麼?做了什麼?這個決定合適嗎?爲什麼?一個個問題的提出,有效調動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討論交流中,自然而然的學習了文中:“恭喜你,豬媽媽”“謝謝你啦!”真糟糕!我們的媽媽太貪吃了,她成了整條街最胖的媽媽.“”真可憐,爸爸快要沒地方睡了“等角色對話,也隨機學會了”糟糕、世界、牀“等詞語的正確讀音。

圖片是幼兒最喜歡和最熟悉的材料,爲了幫助幼兒明白豬媽媽長胖的原因,理解小豬作出的決定,我採用了教師操作圖片,幼兒講述的形式,使師生有效互動,讓整個故事再次浮現在孩子眼前,加深對故事的理解,幫助幼兒記住故事。同時,透過與社會學科的整合,有效調動幼兒課前資訊的收集和交流,讓幼兒初步理解我們每個人都是由媽媽懷孕生出來的,從而知道媽媽的辛苦,至此,教師相機引導幼兒:“這時,豬寶寶會對媽媽說什麼呢?”“孩子們,你想對媽媽說什麼呢?”此時此刻,對媽媽的熱愛之情不禁在幼兒心中油然而生。

(四)角色表演,複述故事角色表演是幼兒喜聞樂見的遊戲活動,在孩子們進一步學習理解故事的基礎上,我便採用了角色表演的方式,幫助幼兒複述故事,複述故事中,我採用了播放錄音,幼兒跟隨錄音自由講述表演;師幼合作,利用手偶玩具分角色表演講述故事;小組合作,利用手偶玩具分角色表演講述等幼兒樂於參與的遊戲活動反覆練習複述故事,達到了寓教於樂的效果。

爲進一步拓展延伸活動內容,活動結束之時,教師激勵幼兒回家後向爸爸媽媽講述故事,爭做故事小超人。

七、說教學效果

本次活動我遵循“玩中學,學中樂”的幼兒教育理念,結合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以支援者、合作者、引導者的身份,透過操作演示、情境再現、問題探究等多種教學方法,有效利用多媒體課件的動態展示,生動形象的圖片演示,喜聞樂見的角色表演,爲孩子們創設了一個他們想說,敢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學習環境,使幼兒主體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快樂地學習語言、運用語言,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體會媽媽的辛苦,受到愛的感染和薰陶。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 篇7

一、設計思路:資訊時代的今天,爲增加孩子們感興趣的科學啓蒙知識,拓寬幼兒視野,豐富幼兒知識,故設計此次活動,充分發揮幼兒的潛能,運用各種感官探究問題,對周圍事物、現象感興趣,並有初步的環保意識,養成自我良好習慣。

二、活動目標:

1.對生活中常見的符號感興趣,有好奇心,求知慾。知道常見符號在生活中的作用,探究並掌握一定的規律;

2.喜歡並擅於觀察生活中的符號,能自覺養成按符號標誌行事的好習慣。

三、活動準備:

1.生活常見符號標誌背景圖一(包括安全出口,當心觸電,男女洗手間,禁止吸菸,120急救電話,119火警電話,110報警電話,可回收,醫院等標誌符號)

2.常見的生活符號標誌:

(1)禁止類:禁止停車,禁止鳴笛,禁止人通行,禁止車通行,禁止煙火,禁止吸菸;

(2)警示類:當心觸電,當心滑跌,當心車輛,當心坑洞,注意安全,當心夾手,當心火災,當心機械傷人當心夾腳;

(3)安全類:緊急藥箱,避險處,應急避難場所;

(4)氣象類:晴朗,多雲,陰,小雨,中雨,大雨,冰雹,霜凍;

(5)其它類:旺旺食品標誌,中國國旗標誌,郵政,醫院,常見銀行,紅十字會,移動,環保。

四、活動重難點:

1.重點:認識常見的生活符號,並說說符號的作用;

2.難點:辨認出常見卻不注意的符號。

五、教情學情:關於4-5歲的中班幼兒,在這個年齡階段對周圍事物、現象極其充滿好奇,但是他們自己所“從事”的探究活動是比較地單一,籠統,獲得的只是些零散的經驗,所以,這就需要教師和小朋友在課堂的合作,家長和小朋友在其餘時間的交流,共同爲幼兒提供足夠大的空間來發揮他們的潛能,喜歡並樂意探究事物。

六、教法學法:

1.教法:採用觀察法,讓幼兒透過觀察圖片特徵來認識、學習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符號標誌;

直觀教學法,運用直觀教具來激發幼兒對符號標誌的興趣,並引導幼兒找出簡單的識圖規律。

2.學法:多感官參與法。用耳朵聽,動手、動腦來參與活動,在學習到符號標誌的同時,透過老師引導獲得認識規律並整合知識經驗。

七、教學流程:(分爲三個環節)

1.開始部分:教師以手勢“暫停”“安靜”“真棒”匯入,激發幼兒興趣。(手式--暫停〈左手橫平放,手心向下,右手食指頂掌心〉、安靜〈食指放在嘴上〉、真棒〈豎起大拇指〉)

2.基礎部分:出示事先準備的符號標誌,引導幼兒大膽講述特徵及作用。

(1)先拿出生活常見標誌的背景圖,引導幼兒先簡單感知認識,

知道它的作用是什麼。

(2)其次拿出禁止類圖標,讓幼兒知道這些都是不能做的事,是禁止類,發現圖標的規律,圖中間都有一根斜槓。

(3)再次拿出警示類圖標,讓幼兒知道這些是提醒我們危險,也是不能做的事。發現圖標的規律,大多數都是三角形狀的。

(4)接着,拿出安全類的圖標,讓幼兒知道這些是我們在遇到

危險時可以做的。大都是綠色標誌,也有特殊的。

(5)然後,拿出氣象類的圖標,讓幼兒知道這些是我們每天在電視上可以看到的天氣符號標誌,都有一定規律。在雲的上面多太陽或在雲下面多雨滴等等。

(6)最後,拿出其它類圖標,提起幼兒興趣,讓幼兒知道圖標無處不在,有許許多多的作用。

3.結束部分:將時間留給幼兒,讓幼兒談談他們還見過哪些圖標,或者將他們想到的畫下來,畫得好不好不要緊。

八、活動的創新之處:沒有采用單一的圖片,而是不同種類的,各式各樣的圖標,不僅能引起幼兒的興趣,讓他們知道原來生活中有那麼多隱藏的知識,還能豐富幼兒對生活的好奇與持續不斷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