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小學三年級數學《解決問題》說課稿

說課稿1.5W

一、教材的解讀

小學三年級數學《解決問題》說課稿

1、對教材的理解(“解決問題”)

低段要求:學會從圖、文中發現資訊,並提出問題,藉助加、減、乘、除法的意義,(常用綜合法)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中段要求:能選擇相關的資訊數據,用乘除兩步計算來解決問題,從中滲透分析法。

三年級“解決問題”的教學,將爲今後學習較複雜的解決問題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現在的學習有着承上啓下的作用。

2、例題的定位

從例2表面呈現的形式來看:左邊呈現的是分步計算;右邊呈現的是綜合計算。在教學時,不能定位爲“單純”地教學由分步到綜合,也不能定位爲“單純”地教學“解題方法的多樣化”,這節課的教學應該定位是用連除、乘除兩步計算來解決實際問題。

二、學情分析

1、學生已有知識:

①有一定的整理資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經驗

②知道乘、除法的意義

③會用表內乘法、除法以及加減法解決一、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2、本課任務:

找準問題,收集並選擇相關的資訊,用連除、乘除兩步計算來解決實際問題

三、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教學目標:

1、會用連除、乘除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2、讓學生經歷發現、提出、解決問題的過程,注重培養學生多角度觀察、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3、透過解決具體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在猜想與驗證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

教學重點:會用連除、乘除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在解決問題中說清算理。

四、研究過程的打磨

1、(複習學生已有知識對新課的學習有一定作用)課前是否複習?

最初設計:

用補充資訊或補充問題的方式,複習用乘法或除法一步計算解決問題。

問題:

學生感覺枯燥;與例1的聯繫不夠緊密。

解決辦法:

1、繼續創設運動會的場景,既活躍了課堂氛圍,又突出了例1與例2的連續性,讓學生感受知識間的聯繫。

2、把舊知的複習揉合到新課中,既省時又讓學生清晰感受到新舊知識間的區別。

如:①一共有多少個小圈?②每個大圈有多少人?這2題的解決是舊知,同時也是新知學習的思維步驟,是爲解決“③每個小圈有多少人?”作鋪墊。

2、例題如何呈現?

最初研討:

方案1:整體呈現——學生找資訊較難。

方案2:分步呈現——有利於學生觀察;體現出知識的層次性。

問題:

學生找資訊時,總想數出一小圈的人數。

解決辦法:

讓學生找出一眼能看出並能確定的資訊。

如:把主題圖分步呈現:先出示2大圈的人,每大圈有5小圈;再出示“有60人表演”的資訊。讓學生觀察、找資訊。

3、如何放手,讓學生自主學會用連除解決兩步計算的問題?

試教時:

宋老師與我們組的老師同時感覺全過程“扶”得多,“放”得少;教學形式與手段單一;雖關注了說思路,但對“找中間問題”的思維訓練給學生的時間與空間都不夠。

解決辦法:(分4步完成)

1、利用2個資訊,解決一步的問題,並列式計算;

2、要解決這個問題必用到哪2個資訊?再列式計算。(滲透“分析法”解決一步的問題)

3、“要知道每個小圈有多少人?”又該怎麼解決呢?請你們試着做一做並同桌交流。(學生嘗試列式計算)

4、(反饋)學生上臺寫出結果,並說出每一步解決的是什麼問題

4、如何有效體現解題策略多樣化?

試教時:

老師對每個問題、每種方法平均使用力量,甚至把不好說出道理的方法:

60÷5÷2=6(人)多次有意地呈現出來,學生只有挖空心思地去說理,這樣人爲地增加了難度。

解決辦法:

1、以基礎方法爲主(連除),其他方法爲輔。

2、以面向大多學生實際水平爲主,兼顧部分優生爲輔。

3、根據課堂實際情況,學生沒有提到的其他方法,則不用展示。

5、練習形式與手段的選擇:

這節課中的練習題有一定的難度:如:求“平均每輛車每次運多少千克?”,而圖中“2輛車”屬隱含資訊。

試教時:

老師爲降低難度,就把3種方法的算式直接都呈現出來,再讓學生說每種方法每一步的思路,形式單一,而且學生對第一步到底該解決什麼問題是模糊的。

解決辦法:

1、明確問題後,引導學生分析、理解“每輛車每次”的含義(圖中“2輛車”屬隱含資訊),然後讓學生獨立完成,最後全班交流

2、變形式、手段進行同類題型的練習,抓好切入點

如:(我會連)

①平均每天售出多少張票?2×3

②一共演出了多少場?954÷2÷3

③平均每場售出多少張票?954÷2

教師抓好切入點:

1、“954÷2÷3中的2表示什麼?3呢?”

2、“平均每場售出多少張票?爲什麼用兩步計算?”

五、聽後反思

體會:

1、課件的精美,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精神飽滿;

2、教師親和的語氣、瀟灑的神態、獨特地教學風格,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氣氛活躍;

3、教師能做到換位思考:精彩的設計,導致學生說理的清晰;

4、教師“扶”“放”到位,能給學生充足的思考與表達時間與空間,因而學生學得輕鬆;

5、教師能靈活駕馭課堂,不拘泥教學設計

個人建議:

1、教師評價語如果更豐富、及時,學生參與率一定會更高;

2、對學生回答的問題做到及時反扣,也許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