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解決問題》數學說課稿範文

說課稿2.27W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解決問題》數學說課稿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解決問題》數學說課稿範文

《解決問題》數學說課稿1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解決問題的策略”是國標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四年級下冊第11單元中的內容。本節內容安排了兩個例題,分3課時進行教學,今天我說的是其中的第1課時,用畫直觀示意圖的方法解決有關面積計算的實際問題。解決問題的策略是解決問題必要的一種思想方法,它是正確、合理、靈活地進行問題解決的思維素質,掌握得好與壞將直接影響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初步學習了用列表的策略解決實際問題的基礎上,瞭解了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本課系統研究用畫圖的方法收集、整理資訊,並在畫圖的過程中,分析數量關係,尋求解決比較複雜的面積問題的有效方法。

教材安排的例題,主要是呈現生活情景,提供數學資訊,讓學生經歷畫圖整理資訊的全過程,再透過“尋求策略—解決問題—發現規律”的系列活動,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畫圖整理資訊的價值,併產生這一策略的心理需求,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學情分析

對本課所研究解決的數學問題,因本身具有一定的複雜性,學生在以往的學習過程中,雖有一些分析類似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經驗,但一般處於無序狀態,透過今天的學習,將學生無序思維有序化、數學化、規範化。

(三)目標定位

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及本課的知識特點,我預定如下幾個教學目標:

①使學生在解決有關面積計算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用畫直觀示意圖的方法整理相關資訊,能借助所畫示意圖分析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係,確定解決問題的正確思路。

②使學生在對解決實際問題過程的不斷反思中,感受用畫示意圖的方法整理資訊對於解決問題的價值,體會到畫圖整理資訊是解決問題的一種常用策略。

③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學會用畫圖的方法表示圖形面積增加或減少的情況,幫助理解題意,得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具學具:多媒體課件。

二、教法學法:

依據教材編排特點透過學情分析,我準備用以下方法指導學生進行探索。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解決實際問題的策略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創設情境迎合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需求的支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

(二)、整理分析主動參與。

數學活動是學生認知的基礎,能力形成的溫牀,新課標也指出,解決問題的活動價值不侷限於解決問題,更在於使學生體會到自己對問題的理解,體會到解決問題可以有不同的策略。

(三)學以致用,形成策略。

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和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只有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才能得到深化、拓展,才能體會到它的作用和意義,從而內化成自己的.策略。

三、說教學程序:

鑑於本課教學內容設定的教學目標及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實際情況,預設如下三部分展開學習。

(一)問題匯入,激趣引新:

課始直接揭示課題讓學生明確本課所學的是什麼。接着設計一個遊戲環節:一個會變動的長方形,只要你來發令,它就會變大或變小。

設計意圖: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學生透過遊戲活動直觀感知長方形的面積變化與它的長、寬變化有關,爲下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自主嘗試,體驗策略:

1、教學例1

(1)組織學生觀察題目,怎樣能將題中的條件和問題表達得更清楚?引導學生想到畫圖的策略。

(2)教學怎樣畫圖。學生先試畫,接着教師示範畫,然後觀察所畫的圖找到這兩個長方形之間的關係,最後看圖分析數量關係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設計意圖:

例題的關鍵是處理好讓學生想到畫圖、畫好圖、用好圖和感受畫圖的好處。充分突出畫示意圖對解決這個問題的重要作用,從而逐步形成主動運用策略的積極心向。

2、教學試一試

(1)此題是例題的一個簡單變式,即由長的增加變爲寬的減少。在教學時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完成。學生在解決這一問題的過程中,可以進一步熟悉畫示意圖的方法,體驗策略的運用過程。

(2)教師引導學生對上面兩道題進行比較,組織學生觀察、討論、找出思考過程和計算方法上的共同之處,進一步明確解決有關圖形問題時,可以用畫圖的策略。

設計意圖:

教師爲學生創設充分自主探究的空間,學生經歷兩次“畫圖整理—討論思路—列式解答”的活動過程,初步體會了用畫圖的方法整理、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價值,增強了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

(三)、鞏固練習,提升策略

1、完成“想想做做”

第1題。此題與例題相比有了較大的變化。要根據假定的變化情況先分別求出長方形的長和寬。這裏要信任學生,給學生自主探索的機會,讓學生基於對解決問題策略的已有體驗,獨立解決問題。

2、完成“想想做做”

第2題。此題不再求原來長方形的面積,而是求長、寬變化後增加的面積。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正確畫出示意圖。爲了較好地突破這一難點,我先讓學生將此題與剛纔一題進行比較:同樣是長方形的長、寬變化,它與剛纔一題有什麼不同?這裏突出此題是長方形的長和寬同時在變,學生在這個基礎上再來畫圖就容易多了。同時這題還有一個難點就是一題多解。要讓學生充分利用畫好的圖仔細觀察,找到不同的解題方法,在此過程中注意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讓他們結合示意圖詳細說明是如何計算的。在完成上述幾道題目後,讓學生對整個的解題過程進行反思,從而再次突出畫示意圖對解決有關面積問題的重要作用,進一步感受策略的價值。

3、最後安排了判斷練習。

既是對有關面積問題的整理,也是今天所學的畫圖法的延伸。同時也可以調節課堂氣氛,讓每一位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

設計意圖:

我準備安排三個層次的練習,透過層層深入,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本課知識,形成技能,並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讓學生感受解決問題的樂趣。

以上只是我對本課教學過程的預設,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還比較順利。但有一點是我沒有預想到的:有一位學生在解決試一試這題時就出現不同的解法,可見我們老師在備課時應儘可能將會出現的問題都預想到,避免到時出現意外。其次教師還要爲學生提供各種機會,讓他們經歷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動,使學生體驗探索的過程,體會“做數學的樂趣”

《解決問題》數學說課稿2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解決問題”是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三年級下冊第8單元中的內容。本節內容安排了兩個例題,分4課時進行教學,今天我說的是其中的第1課時。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數量關係及解決問題的經驗,初步瞭解了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學好本課知識,必將爲學生以後的解決數學問題提高一個階層。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二年級學習時,已經會用表內乘法、除法以及加減法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對本課所研究解決的數學問題,學生在以往的學習過程中,在生活的實踐體悟中,有一定的整理資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經驗。

(三)目標定位

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及本課的知識特點,我預定如下幾個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2. 注意培養學生多角度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

3.透過解決具體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重點是讓學生學會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體現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難點是會用不同方法解決同一問題。

二、說教學理念:

1、放手讓學生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爲他們提供參與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在教學中要努力挖掘學生身邊的學習資源,爲他們創建一個發現、探索的思維空間,使學生能更好地去發現,去創造。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我以學生熟悉的廣播操、跑步、相冊等爲教學資源,讓學生已掌握的知識技能對解決新問題產生積極的影響,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使學生學會解決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2、體現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在教學時,我立足於讓學生自主收集、理解數學資訊,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分析資訊、尋找方法,對於學生合乎情理的闡述,給於積極鼓勵,激發學生探索的慾望,增強信心。不斷的引導和鼓勵,使學生逐步形成從多角度去觀察問題的習慣,逐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說教學程序:

1、創設情境 以舊引新

這一環節,我從學生熟悉的廣播操入手,透過讓學生說說是怎麼猜的,加深學生對行列的認識,同時也鞏固了幾個幾。

2、注重發現 收集資訊 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從一個小方陣,很自然地呈現出書本的例題:三個大方陣,讓學生透過觀察,去發現題中所呈現的數學資訊,再出示問題,形成一道完整的解決問題。透過例題的分析與解答,旨在讓學生初步感受到一題多解的思維。當然,此時的教師不是以旁觀者的身份在看,而是以合作者的身份積極參與。在解題過程中,學生與學生之間會存在着一定的差異,此題的教學,意在使部分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理解並能掌握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解題方法,而其餘學生只要掌握自己理解的那種方法即可。

3、聯繫生活 學以致用

這裏我安排了三個練習,第一題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第二題放手讓學生自己來探索,在反饋時重點讓學生來說說是怎樣想的,第三題安排了一題讓學生自己來提問,並解決問題。

四、全課總結,拓展延伸

透過“你今天學到了什麼?”讓學生對本課有一個回顧,然後透過數學日記的形式來提出“一家五口一共要花多少錢?”?這個問題來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對這兩類兩步計算問題的不同有一個初步的比較,爲後續學習做好鋪墊。

在兩年的新課程數學教學發現,新課程背景下的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普遍有所下降,很多的學生拿到題目後,總是很茫然,或是有些學生知道該怎麼解決,但讓他把想的過程說出來卻很困難,那麼他還不是真正地懂應該怎麼做。拿到這一課時,我問了一些教過老教材的教師,她們認爲以前教老教材時,用先提中間問題的方法來教,學生普遍掌握得比較好,思路很清晰。於是在本課中,我借鑑了老教材的一些做法,把傳統的方法引進了新課程課堂,在學生把想的過程說出來以後,我把它板書在黑板上,一來想給後進的學生一個引領,當然最大的目的還是想把學生混亂的思維整理出來,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有條理地說,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裏只是想嘗試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