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熱門】說課稿合集9篇

說課稿2.88W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優秀的說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門】說課稿合集9篇

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說教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內容在全書及章節的地位是:《 搭一搭 》這課是北師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觀察物體》中的起始課,它主要考察學生從正面、左面、上面觀察立體圖形,感受從不同位置觀察,觀察物體的範圍的變化。並能由觀察到的形狀還原立體圖形,它重在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引導學生逐漸發現實物與他們觀察到的圖形之間的聯繫。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不多於4個小正方體組合的立體圖形的三視圖。這爲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着鋪墊作用。本節內容爲今後高中的立體圖形的三視圖學習打下基礎。

2、教育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能正確辨認從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立體圖形(5個小正方體組合)的形狀,並畫出草圖。

能根據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的平面圖形還原(5個正方體組合),進一步體會從三個方向觀察就可以確定立體圖形的形狀。

(2)、能力目標:透過小組合作交流和動手操作的方式,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動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標:

透過對本節課的教學,培養學生辨證唯物主義的思想觀點。

3:重點,難點以及確定的依據:

本課中 能正確辨認從不同方向(正面、上面、左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5個小正方體組合)的形狀,並畫出草圖是重點,。能根據正面、上面、左面觀察到的平面圖形還原立體圖形是本課的難點,其理論依據是有具體圖形觀察,比較形象直觀,而由形到立體圖形則比較抽象。

下面,爲了講清重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課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二、教學策略(說教法):

(一)教學手段:

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而實現教學目標。我在教學過程中擬計劃進行如下操作:

1:採用情景教學法;

2、擺畫議講結合法;

3:自主探究、小組合作討論法;

4:教學過程中堅持啓發式教學的原則,充分運用了教具、學具、課件等手段,直觀形象展示教學內容。

(二)教學方法及其理論依據:堅持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的原則,即以學生活動爲主,教師講述爲輔,學生活動在前,教師點撥評價在後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聯繫實際安排教學內容。採用學生參與程度高的小組合作討論教學法。在採用問答法時,特別注重不同難度的問題,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面向全體,使基礎差的學生也能有表現的機會,培養其自信心,激發其學習熱情。有效地開發各層次學生的潛在智能,力求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

三、學情分析:(說學法)

1 、學生特點分析:

心理學研究指出,小學階段是智力發展的關鍵年齡,學生邏輯思維從經驗型逐步向理論型發展,觀察能力、記憶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隨着迅速發展。從年齡特點來看,學生好動、好奇、好表現,抓住學生特點,積極採用形象生動、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和學生廣泛的、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習方式,定能激發學生興趣,有效地培養學生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生理上,青少年好動,注意力易分散,愛發表見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所以在教學中應抓住學生這一生理特點,一方面要運用直觀生動的形象,引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另一方面要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髮表見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知識障礙上:

⑴知識掌握上,學生原有的知識有的已遺忘,所以課前有必要進行復習。

⑵學生學習本節課的知識障礙。

立體圖形知識,學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學中結合直觀圖形、深入淺出的分析。

3、動機和興趣上:

明確的學習目的。教師應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來自學生主體的最有力的動力。

最後我來具體談一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我首先由一首古詩《題西林壁》引入,讓學生說一說這首詩什麼意思,你知道嗎?

2、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老師總結:大詩人蘇軾從不同的角度看廬山,看到的景象是不一樣的。而我們在生活也看過許許多多的物體,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看到的也會是不一樣的。

3、老師帶來了一個搭好的立體圖形,(出示用4個搭好的)(看大屏幕)(仔細觀察)從不同的方向看,你能看到什麼形狀?

六年級上冊《搭一搭》說課稿此問題的出示,在實際情況下進行學習,可以使學生利用已有知識與經驗,同化和索引出當前學習的新知識,這樣獲取的知識,不但易於保持,而且易於遷移到陌生的問題情境中。複習的同時,起到承前啓後的作用。

4、剛纔是我們已學過的知識,如果有更多的正方體搭成長方體,你有沒有信心?今天我們就用五個正方體來搭一搭。板書課題。

(二)、探索新知。

1、挑戰一:同位之間用五個小正方體擺一擺,搭成立體圖形,並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畫下來。小組內交流,怎樣擺的,怎樣畫的。

本活動的我沒按教材設計,直接給出立體圖形,讓學生觀察。而是放手先讓學生自主擺出圖形,這樣就有效的給於學生一個開發的思維空間,有利於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2、集體交流。利用實物與投影,充分展示學生搭成的立體圖形和觀察到的圖形。

3、老師也搭好了一個,看看你能畫出來嗎?自己動手畫,

透過同一問題展示,集體交流,統一認識,觀察的方法讓學生說,畫法讓學生總結。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

小結;剛纔同學們透過看實物,調整你的觀察位置或是轉動實物來觀察,不能轉動的圖形只能靠自己的想象畫出3個面的形狀,也就只由立體圖形平面圖形,那麼給你立體圖形面的情況,你能知道原來的立體圖形是什麼樣的嗎?

(三)活動二:根據給出的兩個方向觀察到的平面圖形還原立體圖形

1、 出示2個方向觀察到的平面圖形,自己動手搭一搭。

這個過程也就是根據看到的不同的面的情況進行推理調整的過程。

2、出示第2組,師:再來擺一個,試試,行不。

師:還有和他擺的過程不一樣的嗎?比比,哪個簡單?

(先擺數量多的,需要調整的就少,比較簡單)

這個呢,數量相同的,自己試試。

彙報:你是怎麼知道的?還有別的途徑知道的嗎?(你真了不起)

先擺上面看見的,也就是底層肯定不動,只是在上面進行調整)

3、變式延伸,進行重構。

由5個小正方體搭成的立體圖形,給出兩個方向(上面和左面)看到的平面圖形,搭這樣的立體圖形,最少需要幾個小立方塊?最多可以有幾個小立方塊?搭一搭。

重視課本問題,適當對題目進行引申,使例題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串聯、累積、加工,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四)、分組比賽

分兩組進行比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五)、總結反饋

總結結論,強化認識。知識性內容的小結,可把課堂教學傳授的知識儘快化爲學生的素質;數學思想方法的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數學思想方法在解題中的地位和應用,並且逐漸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個性品質目標。

(六)、佈置作業。針對學生素質的差異進行分層訓練,既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使學有佘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兩隻鳥蛋》是一首兒童敘事詩,報告了一個小朋友從樹上取下兩隻鳥蛋到送還鳥蛋的事。在這首小詩裏,我們能看到孩子在母親開導下,幼小的心靈裏萌生出對生命的保護,對小鳥的關愛,對大天然的熱愛。

二、說教法

取得精良教學結果的途徑之一是計劃公道的教法。憑據課本及學生的特點,我重要接納教學法、開導式聯合的教法,一年級學生重要依賴於直觀性的教具舉行頭腦。動手觸摸讓學生手腦想象,更有利於學生思索題目。因此,我將遵照直觀性、抽象性相聯合的教學原則,在教學中接納課文扶、生字半扶半放的教法,充實表現老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雙主”運動。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⑴認識蛋、取等12個生字,會寫聽、唱6個字。

⑵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引導學生從“媽媽”的語言,“我”的神情動作中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懂得鳥類是人類的朋友,有愛鳥的意識和情感。

四。教學重點:

⑴引導學生從“媽媽”的語言,“我”的神情動作中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

⑵識記生字,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五。教學思路:

一、設疑激趣,引入新課。

由課件展示鳥兒歡快的在樹梢歡唱,推進到樹上鳥巢中的兩隻鳥蛋,自然而然地引出今天要講的故事。

出示課題《兩隻鳥蛋》

這一環節,親切自然地進入到新課的學習中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在讓學生拼拼讀讀生字,初步讀通課文後,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讀了這篇課文後,你知道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站起來回答的學生有兩位基本能說清工作的主要內容:“課文寫一個小朋友取下兩隻鳥蛋,媽媽告訴他,兩隻鳥蛋就是兩隻小鳥,鳥媽媽這會兒一定焦急不安,小朋友聽了媽媽的話,就小心地把鳥蛋送還了。”

不管學生的回答是否切中要點,我都給以肯定和鼓勵,因爲這畢竟是剛開始瞭解課文的階段,學生只要能有初步的認識就夠了。

三、逐段朗讀,加深理解

1、學習第一小節:

⑴出示鳥蛋實物,讓生觀察,說說鳥蛋的樣子,親自摸一摸鳥蛋?(透過摸鳥蛋,調動學生的興趣。)文中的小朋友和你的感受一樣嗎?找生讀第一小節。

⑵比較“鳥蛋涼涼的”和“涼涼的鳥蛋”:你發現了什麼?

(引導學生髮現這類詞語的特點:詞序不同,但表達的意思相同。)除了涼涼的鳥蛋還有什麼是涼涼的?你還能像這樣再說幾個嗎?

⑶指導朗讀:讀出高興的語氣。

2、學習第二小節:

⑴輕聲讀文,思考:你怎麼知道兩隻鳥蛋就是兩隻小鳥?

⑵出示小鳥破殼的圖片或課件:引導學生說一說。

⑶體會鳥媽媽焦急不安的心情,並指導朗讀。

表演者試着把媽媽的語氣讀出來。

⑷朗讀。(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理解讀文,提高學生語言表達和感受能力。)

(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小鳥破殼而出”的過程,讓學生親身體驗“小鳥是由鳥蛋孵出來的”,引導發現“一個鳥蛋就是一隻小鳥,就是一個可愛的生命”,學生經過探究,課文難點迎刃而解,愛鳥之情油然升起。)

3。學習第三小節

我特地抓了“捧”這個詞語,這個詞彷佛與第一段“小小的”一詞相互牴牾,但有了前面情緒的鋪墊,學生立刻捉住了媽媽的話“兩隻鳥蛋便是兩隻小鳥”,有個孩子還說“我如今手上捧的實在便是兩隻小鳥,也是兩個小生命!”孩子能作這樣的答覆可見他們已萌生出對生命的保護。

4。學習第四末節

我在媽媽的開導下送回鳥蛋後,我的心情是舒服的,開心的。這一節重要放在朗讀上,領會情緒的宣泄。

四、拓展延伸

本課教育學生保護鳥類,鳥類是人類的朋友。在學完課文,明白課文後,我又給學生增補了一些益鳥的課外資料,讓學生對爲什麼要保護鳥類有了更深一層的明白,併發散頭腦,讓學生想像如果天下上沒有鳥類會怎樣?進一步領會保護鳥類的重要性。課後,我以爲拓展的度不敷,還可以計同等個讓學生續編故事的訓練,以到達情緒的昇華。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看菊花》是義務教育蘇教版國標本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中的一篇閱讀課文,課文主要講了一家人在假日去公園看菊花的情景,讚美了菊花不畏嚴寒,競相開放的高潔品質,是一篇適合一年級學生閱讀的好教材。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和一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初定以下教學目標:

1、認識17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認識新筆畫:橫折鉤。

2、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的能力,感受秋天之美。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菊花不畏嚴寒,競相開放的高潔品質。激發學生對菊花的熱愛,對秋天和大自然的讚美。

其中目標1和目標2是課文的重點,目標3是課文的重點更是難點。

課文中的第二、三自然段主要寫了人們看菊花後捨不得離去,以及人們喜愛菊花的主要原因,這是課文的重點。由於學生沒有生活經驗,對課文中對菊花不怕寒冷的精神的讚美很難理解和體會,這也是課文的難點所在。爲了較好的實踐新課標的理念,抓住課文的重點,突破難點。在爲學生創設平等對話的教學氛圍的同時,倡導啓發式、討論式的教學,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探求語文知識,提高語文素養。我力爭在兩課時完成教學。

第一課時,我準備採用三個層面的讀,引導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首先,揭示課題,引導學生由課題質疑,然後引領學生帶着問題,自讀課文。接着,結合初讀檢查,引導學生再讀課文,在這個過程中,我着重對“放、聽、紫”進行正音,對於課文第二自然段第二句,根據我以往的教學經驗,這是學生難讀的句子,我將引導學生正確朗讀。

在初步讀正確、讀流利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選擇各自喜歡的內容,美讀課文,讓學生透過選擇性閱讀,再次加深對課文了解。最後,我將預留七、八分鐘的時間,指導學生學習“公、開、不、許”,尤其是“公”的八字頭,“許”的言字旁,學生不容易掌握它們的間架結構。因此我引導學生先看書上的筆順表,再透過老師的範寫、學生的描仿,正確、規範地書寫。最後,讓學生當堂練字,教師巡視指導。

下面,就第二課時着重談談我的教學設計。

本課時,我將採用“以“趣”導路,營造氛圍;以“讀“鋪路,感悟語言;以“行”拓徑,指導實踐“這三個環節進行教學。

一、以“趣”導路,營造氛圍

富有情趣是蘇教版教材的一大特色,也是低年級學生學習的第一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爲了讓學生感興趣來學習課文,我精心設計了匯入語“讓我們跟小作者一家去公園看菊花好嗎?”透過播放真實的錄像把學生帶入到課文的情境中,產生了學習本文的興趣。情感也被調動起來。再透過教師的語言描述,帶領學生“穿越時空”走進文字。

二、以“讀“鋪路,感悟語言

本文共有四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我設想利用媒體,在大屏幕上展示和第一自然段相關的畫面,也就是課文的'第一幅插圖,圖文對照。我相信學生透過看看讀讀就能感知其中的內容。

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是本課的重點,課文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話主要寫了菊花的不同顏色以及公園裏菊花的數量多。我先讓學生自己閱讀,再找出能夠表示菊花好看的詞句,同桌互相交流各自的發現。菊花的顏色多,“黃的、白的、淡綠的、紫紅的”我將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生活實際說說還見過什麼顏色的菊花,引導學生找出表示菊花顏色多的詞語。

“五彩繽紛、五顏六色、色彩斑斕”等詞語又豐富了學生的詞彙量。這一自然段中“一朵朵、一叢叢、一片片”這些詞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我將透過媒體演示,讓學生形象地感知這幾個詞語數量由少到多,範圍由小到大。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透過看媒體動畫,品讀課文句子“它們正迎着深秋的寒風開放呢,理解“迎着”一詞的意思也就水到渠成了。

在學習課文的第三自然段爸爸說的一句話“天冷了,許多花謝了,可菊花一點兒也不怕冷,大家都很喜愛它。”我引導學生上下文對照,媒體演示秋天百花凋零與菊花競相開放的畫面,在學生在對美的感受不斷深入的過程中,採用多種不同的讀書方式,組織學生透過“小組評讀、男女生賽讀”等方式,對課文進行反覆誦讀;在反覆誦讀中又進一步感悟爸爸話的含義,體會課文內涵。

在此過程中,尊重學生個性化的體驗,激發起學生對菊花的喜愛,達到新課標提倡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薰陶。我想,至此,菊花那迎風綻放的美麗畫面一定會深深印入學生的腦海。

在學完全文後,我將設計“菊花,人們喜愛它;菊花,人們更喜愛它。“這樣的句式幫助學生把課文的脈絡根植於頭腦之中。

三、以“行”拓徑,指導實踐

我發現,在課的結尾處留有一些空白。我設想想安排這樣一個環節:讓學生閉上眼睛,隨着優美的音樂展開想象,想想自己來到了開滿菊花的公園,然後把自己的感受告訴大家。安排這一環節的目的,讓學生進行角色體驗,把課文語言內化於心,產生情感共鳴。

最後是指導學生書寫生字。用學生熟悉又喜歡的事物來幫助他們記憶字形,引導學生透過自己的仔細觀察感受字的結構特點與書寫技巧;教老師寫好字,更激發學習的興趣,並採用兒童化的語言描述,在書寫生字的同時領略漢字的獨特美感。

課後,我設想給學生預留一些和聽、說、讀、寫有關的選擇性作業。透過這些語文實踐活動,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多樣化的探究。

板書設計:

8、看菊花喜愛

不怕冷

說課稿 篇4

一、教材簡析:

五年級品德與社會第三單元第一課《林海雪原》由“北國風光”和“資源寶庫”兩部分內容組成。活動重點是瞭解東北地區獨特的氣候特點和地理環境以及這些自然條件與人們生產、生活之間密切的關係,明確人類對大自然的依賴,從而順應大自然的規律,合理利用和保護自然資源,並透過人類自身的努力把我們生活的環境開發、建設得更加美好。其中第一課時“北國風光”,主要利用圖片、文字的提示及問題引領學生廣泛收集相關資料,體會東北地區獨特的地理環境和自然景觀,然後以材料爲依據探究人們的生活與環境之間密切的聯繫,瞭解當地人爲了適應環境而採取的種種方法,初步明確自然規律是不可抗拒的道理。在對東北地區民風民俗的瞭解方面,教科書設計的層次僅僅是讓學生了解,使他們能夠感受當地文化的獨特性,體會祖國文化的豐富多彩。

二、活動目標:

知識目標:

1、使學生了解東北地區的範圍和獨特的地理位置。

2、初步瞭解東北的氣候特點及對人們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3、瞭解特殊氣候下人們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

能力目標:

透過收集、調查、分析各種資訊及資料,瞭解東北地區獨特的氣候特點及形成

原因,探究地理環境與人類生活之間的密切關係。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三、活動重、難點:

引導學生透過收集、分析資訊,瞭解東北地區的氣候特點以及形成的原因。

四、活動準備:

1、 師生收集北國風光的各種風景圖片及相關知識資料。

2、 教師製作多媒體課件。

五、教法學法:

以課堂教學創新爲理念,以學生髮展爲本,以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爲主體、以展示交流爲特徵的循環大課堂模式。

活動設計:

第一課時

一、興趣匯入,瞭解東北地區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範圍

師:去年央視一套開年大戲《闖關東》在熒屏上點起了一把“大火”,該劇講述的是從清末到九一八事變爆發前,一戶山東人家爲生活所迫而離鄉背井“闖關東”的故事。同學們知道“關東”指的是什麼地區嗎?

1、 課件出示中國地圖,指導學生尋找東北地區範圍。

師:“關東”是指山海關以東的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和內蒙古東部的大興安嶺一帶,也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東北地區。

2、話題交流:老師課前曾給同學們佈置了一個作業:蒐集有關東北的資料,說說你印象中的東北地區是什麼樣子的?接下來以小組爲單位,互相說一說你知道的東北,然後老師找同學們分組起來彙報。(組長彙報,組員補充)

生1;東北到處是冰雪。

生2:那裏的氣溫很低。

生3:東北千里冰封的時候,南方可能是春暖花開了。

師:剛纔聽同學們的回報,都講到了東北很冷這一點。的確這也符合東北的特點,那東北除了冷之外,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同學們想不想去看一看?接下來,請同學們跟着老師一起來走進這北國風光。(課件緩慢翻頁展示一組展現東北地區風貌的精美圖片)

二、走進東北,感悟北國風光

1、我從同學們或欣喜或驚歎的表情中,看到了新的認識與感慨,說出來與大家共享好嗎?

師:同學們都說東北很美,是的,東北獨特的地理環境,造就了獨特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

(教師邊出示圖片邊講解)看!這北國的冰雪美景,城市中處處以冰爲點綴,以雪爲襯托,而冰燈、冰雕則是當地一種獨特的藝術,她以其不可抗拒的魅力吸引着八方來客。這裏每到冬季,十里霧凇令整個世界如同琉璃仙境。人們在這裏打雪仗、滑雪,盡情玩樂。就連東北虎都不甘寂寞,想參與進來呢。看到這裏,我們真想醉倒在冰雪魅力中。

三、探究氣候特徵,揭祕東北之“冷”

東北爲什麼會這樣冷呢?(幻燈片)

看,這是我國溫度帶劃分圖,從圖中可以看出:我們中國大部分處在溫帶,而東北地區又在我國的北方,地處我國中溫帶與寒溫帶範圍,因此造就了東北的冬季寒冷又漫長,一般長達半年之久,最北處可達八個月,一月平均最低氣溫在-20℃左右。最北部漠河最低氣溫曾達到-52.3℃,是我國冬季最冷的地方,而同時間海南島的均溫是20℃左右。

四、走進東北人,瞭解他們的生活

1、這麼冷的天,不僅要讓我們疑問了:東北人如何過冬?(指名說一說)

在東北,冬天人們出門時要穿上皮衣,戴上皮帽、手套、耳罩。爲了保暖防寒,房屋的玻璃都是雙層的。一家人圍坐在燒的暖烘烘的火炕上吃飯、嘮嗑,其樂融融。

2、關於東北人,同學們並不陌生,因爲我們透過電視,看到了一種節目類型:二人轉。

快樂的東北人還出了不少著名的幽默大師,你知道他們都有誰?

生簡介,如:趙本山、潘長江、範偉……

師:東北地區有許多大師和東北人創作的作品都紅遍了大江南北,並且走出了國門,走向了世界,這可是東北人的驕傲,也是咱們中國人的驕傲!

五、拓展

1、你知道東北人的哪些生活習俗麼?老師蒐集了一些覺得非常有趣,怎麼一起來欣賞一下吧?更多的瞭解一下這些可愛的東北人。

民俗一:窗戶紙糊在外

民俗二:養活孩子吊起來

民俗三:十七八的大姑娘叨菸袋

六、佈置作業,課外調查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更深的解到了東北,驚歎於東北的美景,人們的樸實,其實東北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環境,形成了它獨有的資源優勢。課下請同學們蒐集整理:東北有哪些資源?你可以提從東北林區的優良樹木、主要的野生動物和著名的特產幾方面蒐集資料。下節課時,我們一起來交流。

說課稿 篇5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們採用了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體會與彙報充分結合的教學方法,爲學生營造了一個新型的良好的課堂氛圍。爲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主要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學。

一、回顧課文內容,複習新字詞。

透過此環節,使學生對所學內容有一個回顧的過程,並且對生詞有一個溫習的過程,爲讀文打好基礎。

二、抓文中的重點動詞,體會父親不一般的愛

雖然父親執意要與我一起製作音箱,我們的關係也進一步緩和,而我依然不理解父親的做法:花在材料上的錢足夠買一個音箱,爲什麼偏要自己做呢?爲後文埋下伏筆。

三、透過各種形式的朗讀,體會“我”心情的前後變化,進一步體會深深的父愛。

教學時,注重讀文的訓練,在讀中積累語言文字,在讀中理解課文,在讀中昇華情感。結合課後第二題,進行默讀思考;結合課後第三題,進行朗讀體會。默讀與朗讀反覆交叉進行。第五自然段含義深刻,是父愛深深主題的很好體現,應引導學生進行背誦。

四、聯繫生活實際,說說父親對自己的愛。

這個話題並不難,學生也能感到有話可說。在生活中,每一位父親都愛自己的孩子,那麼,他們是以什麼樣的方式來表達父愛的呢?學生們暢所欲言,說出自己感受到的父愛。然後,再在一首歌曲中體味父愛,使父愛的含義達到了更高的境界。

五、學生要養成勤動筆的好習慣。

爲了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我不失時機的引導學生將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感悟到的記錄下來,哪怕只有一句話。學生在聽完歌之後,一定會有自己的想法,所以,我要求他們把自己的感受寫在自己的小練筆上,這也是對作文的一點積累。

六、板書設計:

這堂課的板書主要圍繞一個字,那就是:愛。愛讓我們健康地成長,愛讓我們學會與人分享,因此,愛是一個恆古不變的主題。

說課稿 篇6

【說教材】

我說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十二冊第十三課《一夜的工作》。課文講的是作者陪同總理審閱稿件目睹總理一夜工作的情形。歌頌了總理不辭辛苦的工作精神和簡樸的工作作風,抒發了作者崇敬、愛戴周總理的思想感情。選編這篇課文主要有兩個意圖:一是使學生受到總理偉大人格的薰陶。二是引導學生透過生活小事和平實的語言展現人物偉大精神的表達方法。

【說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體會總理工作的勞苦和簡樸,感受總理的偉大人格。

2、領會作者用樸實無華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表現人物高尚品質的方法。

3、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其中2、3兩個目標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而體會最後兩個自然段,深化學生的閱讀感受則是教學難點。

【說教具學具準備】

師生收集總理生前相關的錄象和文字資料。

【說教法學法】

閱讀教學過程是每個學生精心讀書獲得個性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不斷實現自我建構,學會閱讀,促進表達的過程。爲此本節課我主要採用“疑問導讀法”,即以讀爲經,以問爲緯,讀、思、議、辯結合,營造自主、合作、平等的良好氛圍,以學定教,順學而導,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發展性和創造性,達到“無爲而治”的教學境界。

【說程序】

一、激趣匯入,質疑定標

首先師生談話,學生彙報課前收集的總理生前的相關資料,初步培養學生收集資訊和篩選資訊的能力。然後教師自然匯入:“讓我們跟着作者何其芳一起走近總理辦公室,感受一下他一夜工作的情形。”板書課題後對學生髮問:“看到題目,你產生了哪些疑問?”“這些問題你想怎麼解決?”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巧妙地引導學生進入文字自主閱讀狀態。

二、整體感知,讀中悟學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裏,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在這一環節,我先讓學生帶着自己提出的問題讀書,然後在全班交流“透過讀書,你都讀懂了什麼?”教師鼓勵學生個性化的解讀,進行多角度、多層面地交流讀書體會。

三、研析設問,精讀感悟

課標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所以在這一環節我仍然以學生自主質疑、釋疑爲主線,指導學生在交流、傾聽、研討、爭辯中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受到情感薰陶。

1、學生默讀課文,圈點批畫出令自己感動的地方,多讀幾遍,再和同座交流一下。

2、結合文章的重點內容每個小組給其他小組提出一個與課文內容有關的問題。同時教師出示教學提示:

⑴請分組討論。

⑵按照課文內容設計問題。

⑶問題裏必須有“爲什麼”或“怎麼樣”這兩個詞語。

問題從學生中來,是學生關心的,是他們自己提出來的,這樣的問題更有吸引力,更有挑戰性。

3、全班以小組爲單位交流各自的問題,組內合作研討,組間爭辯討論,教師進行相關的引導:

在這裏我一方面鼓勵學生自主的選擇教學內容,同時又充分發揮教師自身的主導作用。如指導學生選擇有價值的問題──可以是自己感興趣的,不懂的,重要的,特別是有關理解,積累,運用語言方面的。再如,作爲學生的學習夥伴,教師同樣也有選擇的權利,尤其在學生的提問有偏頗時,更要發揮示範作用,也要提幾個有價值的問題與學生共同商討──“作者目睹了周總理一夜的工作之後,對自己說了什麼?想對全世界說什麼?把你想說的話寫在插圖旁邊。”另外在學生研討時,教師又出示了周總理1974年3月26至27日的工作日程表,讓學生感受到作者描繪的只是總理一夜的工作,其實每一天,每一個夜晚總理都是這樣不辭辛苦的工作的,進而使學生的崇敬和愛戴之情得以昇華。教師這樣的點撥引導,把積極的接受學習與學生的自主學習有機的結合起來,避免了學生學習中的“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真正發揮了師生的主體和主導作用。

4、讓學生選擇令自己感動的內容進行感情朗讀:

著名語言學家張志公先生說:“閱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書讀百遍其義自現”。爲此我讓學生自己選擇朗讀內容。在讀中力求體現以下特點:讀的目的性;讀的層次性;讀的個性化;讀的指導性。讀的形式也讓學生自己選擇:可自己讀,同座對讀,小組交流讀,可找學習夥伴比賽讀,可向全班展示讀。

由於學生自選內容,自選形式,有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所以就能體會到參與的樂趣,品味到成功的喜悅。

四、拓展延伸,形成積澱

學生提出問題帶着問題讀書,讀中解決問題,這僅僅是閱讀教學的淺層次目標,而帶着疑問走出課堂纔是學生可持續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必需。爲此我用這樣的問題總結全文:你認爲這節課有哪些收穫?還有什麼想法或不懂的地方?繼而根據學情做出綜合性總結和評價。

另外,爲了把課內課外有機融合,適當拓展學習資源,拓寬學習渠道,我還佈置了課外閱讀作業:讀一讀《一月的哀思》和《周總理,你在哪裏?》這兩篇文章,真正做到在生活中學語文,在生活中用語文!

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老人與海鷗》是小學語文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文章。本組課文向我們講述了發生在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人故事,展示了動物豐富的情感世界,展示了動物豐富的情感世界,讀來令人難以忘懷。

1.課文簡說。課文講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羣北方飛到昆明越冬的紅嘴鷗。從此,老人與海鷗結下了不解之緣。每逢冬季來臨,海鷗便成羣結隊地來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趕赴約會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鷗,風雨無阻。他視海鷗爲兒女,給它們起名字,喂餅乾,照顧傷病的海鷗。久而久之,海鷗與老人結下了深厚的情誼。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鷗們在老人的遺像前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後又肅立不動,像是爲老人守靈的“兒女”,不忍離開自己的親人。

2、課文結構清楚,可分爲兩大部分,前半部分透過老人喂海鷗、呼喚海鷗的名字、與海鷗親切地說話等事例表現了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後一部分則透過老人死後,海鷗在老人遺像前翻飛、盤旋、肅立、鳴叫等悲壯畫面,展示了海鷗對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這篇課文所展現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兩幅動人的畫面,更是那無限的真情與真情背後的感動。課文語言樸實,平凡中包含深情,令讀過的人無不爲人與動物這樣真摯的感情而動容。

二、說學生

六年級的學生經過五年的學習,已經具備了一些理解課文的能力,掌握了一些閱讀的方法。我班學生多數思維較活躍,課堂上敢於發表個人的見解。孩子天生就喜歡小動物,每個人與動物之間都可能發生很多有趣的、令人難忘的事,所以學習這篇課文, 很容易與學生產生共鳴,教師只需精心設計好問題,引領學生自主的探究,發表個性化的見解。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老師要關心個體差異與共同的學習需求,要保護好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意識。

三、說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揣摩作者是如何把感情真實、具體地表達出來,並進行語言積累。

(3)抓住重點詞句,體會句子的意思。

2、過程與方法

(1)透過多讀、有感情的朗讀,達到理解本課的目的。

(2)透過體會重點詞句的意思,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真實、具體地表達出來的。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教育學生熱愛大自然,愛護動物。

4、教學重點:練習以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抓住描寫老人神態、動作與語言以及描寫海鷗動作的重點詞句,體會蘊含其中的深厚感情。

5、教學難點:揣摩作者是如何把感情真實、具體地表達出來。

一品讀送別段,感悟海鷗情

過渡:海鷗善解人意,是人類的好朋友。海鷗把老人當朋友,老人把海鷗當親人,海鷗已經與老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你還可以從哪裏看出來?(匯入課文)

1、學生自讀15~17自然段,感受海鷗送別老人的內容。

2.提出自讀要求:意想不到的事是什麼事?你又怎樣的感受?進行批註。

3.學生再讀課文,快速閱讀,勾畫出相關的語句,在書的空白地方寫出自己的體會與感受。

4、小組內進行交流。

5、全班交流。(進行交流感悟的同時進行有感情的朗讀指導)

二深情朗讀,昇華情感

1、學生自己深情的朗讀觸動自己心絃的段落。

2、指名朗讀。

三表達祝福海鷗老人 ,出示CAI課件。

1、老人離我們而去了,許多人來送他,沒有悼詞,沒有哀樂,只有那張與海鷗一起的照片相依相隨,你想不想來祝福一下老人?假如你是海鷗,你會怎樣祝福老人?假如你是人們,你會怎樣祝福老人?

2.如果那位老人此時會說話,他會說什麼?(預設答案:老人可能會說:再見了海鷗,我的朋友;孩子們,人類是愛您們的;……)

四總結話和諧,激發和諧情

1.我們回頭想一想,課文的作者是如何圍繞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情誼寫具體的,你認爲課文中哪些地方寫的好,談談自己的感受與啓發。

2.同學們,課文學到這,我想大家一定悟出了一點小道理,誰來說說?

五拓展延伸,深化對本單元主題的認識:人類愛護動物,動物回報以愛。

1、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與所收集的資料,談談自己的看法。

2、就人類如何與大自然友好相處提出建議。

【板書設計】

21 老人與海鷗

老人喂海鷗情深深

老人談海鷗情濃濃

海鷗送老人情切切

說課稿 篇8

評析

社會課着重於透過與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相適應的各種活動進行啓發引導,給學生提供動腦、動口、動手的機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課文內容,歷史地、現實地瞭解認識社會面臨的各種問題,更好地適應並參與社會。

《四大發明》是九年義務教育試用教材小學《社會》第四冊第六單元《光輝燦爛的古代文化》中的一課。經過分析學生學習、情況、教材內容,我依據社會課的特點,採取了個別學習、合作學習、操作實踐、網絡探究等學習方式。這樣設計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摒棄了以知識爲中心、以老師爲中心、以教科書爲中心的舊教學形式。強調有創造性的教學設計,重視實踐活動和獲得社會經驗的過程。指導學生透過多種渠道,培養學生主動探求的能力,使他們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

在引入新課中,我讓學生看戰鬥片錄像,意在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着重出示“焰火”、“槍炮”,讓學生說出“絢麗的焰火”、“轟鳴的槍炮”是靠什麼來發動。從而引出“火藥”及課題。

在教學過程中,先請學生參與教學目標的制定,上課時請學生說出關於四大發明你想知道什麼,你想告訴大傢什麼,根據學生已知和想學的內容制定教學目標,改變了以往教師制定目標,學生跟着老師學的做法,變學生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課上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說一說”、“議一議”、“看一看”、“辨一辨”、“填一填”、“問一問”,課後要求“講一講”、“找一找”、“改一改”,給每個學生思考,表達的機會,使每個學生都最大限度地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另外,在教學過程中,適時地使用課件,給學生以豐富的感性知識,用鮮明的圖像、有趣的動畫、美妙的音響、豐富的色彩,讓學生親眼看到蔡倫造紙、焚書坑儒。發射火箭的景象。拉近了學生與社會(即時空)的距離,使學生在情趣盎然中學,學得輕鬆、愉快、生動、有趣。

現代社會是一個開放的、資訊代的社會,社會課教學不能停留在課本上的社會知識的教學,還應將不斷變化的社會知識補充到課堂中,吸收相關的社會資訊,讓學生學到比課本更豐富、生動的社會知識。爲此,在這節課課前、課中、課後,我都引導學生在網上學習。考慮到讓學生在因特因上搜尋的面太大,搜尋水平不等及現有的網絡傳輸速度較慢等因素對課堂教學的影響,在課前,我先在因特網上收集了大量與四大發明相關的資訊資料(文字材料和圖片等),然後利用 Frontpage 20xx 將收集到的資料重新組織整理,編製成許多相關的網頁,再用超連結與主頁上超連結源――四大發明資訊瀏覽區相連。利用 Javascript 製作專題討論留言板(紙的用處、印刷術的好處、指南針的妙用、火藥的威力、“無紙辦公”),學生在留言板上既可以自由發表自己的觀點又可以參閱別人的見解,爲了使學生有廣闊的交流空間,在主頁中還設定了在線聊天室和 BBS 話壇;另外設定了在線檢測( 20 條與四大發明相關的選擇題) , 便於學生和教師及時瞭解學習情況。考慮到學有餘力的同學,在主頁上還提供了一些專業網站的超連結,讓他們能直接上國際互聯網瀏覽更多的資訊。

透過本課的教學,我深深地體會到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組織教學,不但能激發學習的興趣,而且能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營造自由時空,促進個體發展;隨着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網絡必將成爲不僅僅是學生而且是所有現代人獲取知識的首選“場所”。

說課稿 篇9

【教材分析】

《天上的街市》是詩人郭沫若1921年創作的一首現代格律詩。詩人由現實中街燈聯想到天上的明星,再由天上的明星聯想到街燈,進而想象天上的街市,想象天上美麗的景色,想象天上街市裏的珍奇,想象過着幸福生活的牛郎織女。透過對天上美好生活的描繪,表現了詩人舊時代黑暗現實的痛恨,對理想生活的嚮往,激發人們爲實現這一理想而奮鬥。因此,這首詩使那個時代的讀者很自然的透過對比認識現實的黑暗,激起對理想的嚮往併爲之而奮鬥。今天,我們學習這首詩仍然有新的意義。

〖教學目標

1、學習誦讀詩歌,培養讀詩興趣。

2、體會本詩想象豐富的寫作特點

3、初步學會鑑賞詩歌精煉傳神的語言。

4、理解詩中表現的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全詩。

2、體會聯想和想象的作用及聯想力和想象力的訓練。

3、品味詩歌精煉傳神的語言。

〖德育目標

領會本詩在優美的意境中蘊涵的深刻道理,明確今日幸福美好的生活來之不易,人人都應自覺愛護我們生活的家園,保護環境、美化生活,建設祖國。

【教學方法】

1、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現代化教學手段對於優化語文教學方法,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具有重要作用本課可以嘗試利用多媒體計算機制作 CAI 課件,精心編輯文字、圖像、動畫、聲音、視頻等,創設一個有歌有舞有詩有畫,輕鬆活潑的學習詩歌的良好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法是現代教育技術的一項基本要求。新大綱規定:重視創設語文學習的環境,溝通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繫,拓寬學習渠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多媒體計算機的運用能很好地增加容量,實現這個重要目標。

2、誦讀法: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詩歌的教學尤其注重朗讀。教師應針對學生實際,瞭解學生實際朗讀水平,有效地指導朗讀,在停頓、輕重、節奏、情緒等的處理上着重指導強調。朗讀可由教師表情範讀、學生集體朗讀、個別朗讀、小組朗讀、分男女朗讀等,形式靈活多樣。透過反覆朗讀品味,體會詩中巧妙的藝術構思,強烈的感情色彩,優美的意境,凝練的語言,鮮明的節奏,和諧的韻律,從而理解詩的內在思想意義。本文爲現代詩,語言樸素易懂,更適合學生在反覆誦讀中理解掌握。

【學法指導】

1、自主學習法:要求學生必須學會使用工具書,養成看課文註解,自學課文的好習慣,自主參與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如課前預習、課上積極思考踊躍發言、課後及時複習鞏固等。對這樣通俗易懂的現代格律詩,經過自學,應基本理解詩歌內容、讀準字音、正確停頓、有感情地朗讀。

2、誦讀品味法:要求學生在自主學習,掃清文字障礙,初通文章後,能透過反覆涵詠朗讀品味,讀出詩歌的韻味,還課堂以朗朗書聲。透過讀可以加深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培養學生對詩歌的閱讀欣賞愛好,對學生進行美的薰陶,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優秀文化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匯入,激發學習興趣

(播放背景畫面和音樂)你喜歡星光燦爛的夜晚嗎?能說說原因嗎?(學生自由發言)燦爛星空總是能激發人們無窮的想象,浪漫的詩人往往會藉助種種想象來寄託自己的理想,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樣一首極富想象力的詩:《天上的街市》。

(投影課題及作者。)

二、作者簡介及寫作背景

(注:佈置學生預習,在預習的基礎上提問有關作者的一些文學常識。)

三、品味詩歌的語言美

1、欣賞配樂朗讀。

2、明確朗讀要求。

3、學生自由朗讀全詩。

4、明確節奏和重音,指名兩位學生讀,讓同學們予以評價,最後學生齊讀全詩。

四、拓展延伸──培養聯想和想象的能力

介紹有關聯想和想象的知識。

完成聯想、想象創新思維訓練題目(課後練習題二)。

五、走近文字──梳理內容,感悟主旨

思考下列問題:

1、詩中哪些是寫實的詩句?哪些是想象的詩句?

2、詩人由遠遠的街燈聯想到什麼?爲什麼會產生這樣的聯想?

3、詩人怎樣由聯想而進入想象?想象又是怎樣逐步展開的?

4、天上的人們生活是怎樣的呢?最後一節寄寓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自由討論、交流,教師予以引導、明確,掌握全詩結構和主旨。

【本課小結】

本詩透過由遠遠的街燈產生聯想和想象描繪了天上的街市及美好的生活,表現了作者對黑暗現實的痛恨,對光明、自由、幸福、快樂生活的嚮往和追求,激發人們爲實現這一理想而奮鬥。

標籤:說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