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熱門】說課稿合集八篇

說課稿1.7W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優秀的說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熱門】說課稿合集八篇

說課稿 篇1

一、 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是根據《資訊技術基礎》教材的演示文稿部分進行設計的。學生在前面的課程中已經學習了插入圖片、藝術字、文字方塊、動畫效果、切換效果等PPT的基本操作。本節課的主要任務是透過對超級連結的認識和應用,更好的使用幻燈片,到達放映效果。透過由七色花來許不同的願望,不僅引發她們的學習興趣,更讓她們有了一份責任感和感恩的心。

二、 學情分析

PPT這個內容有一部分同學已經在初中的學習中有所接觸,所以學生們的掌握情況都不錯。透過前幾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把之前的基本操作都掌握了,並且能夠進行簡單的運用。10學前4班的學生學習熱情大,每節課都能積極參與,但是由於來自不同的初中,所以在計算機操作、理解能力,創作能力上都有很大的差異。各個水平參差不齊,所以針對這種情況也設定了分層任務。

三、 教學任務

知識與技能:

1.掌握超級連結的各種操作

2.動作按鈕的設定

3.超級連結顏色的設定

過程與方法:透過情景引入,自身思考和教師引導,學習並掌握本節課的知識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透過“七色”不同的願望,使學生向朋友、家人以及社會抱有積極向上的樂觀態度。也使她們透過這個的形式,喚起她們一份責任感和感恩的心。

四、 教學重點

掌握“超級連結”方法,能利用“超級連結”的功能實現簡單的交互。

五、 教學難點

正確設定超級連結和運用超級連結。

六、 教法分析

資訊技術教學大綱明確指出: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爲主。因此本課以“任務驅動法”爲主,從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資訊處理任務出發,引導學生由易到難完成任務,以培養學生對資訊技術的興趣和意識,使學生具有獲取、傳輸、處理和應用資訊的能力,從而把資訊技術作爲支援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爲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把“探究——合作——創新”的思想滲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在明確目標任務的前提下,充分發揮主體作用,發現方法、解決問題,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輔之以演示教學法,以期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化。本課教學讓學生帶着一個個任務透過自主探究、相互合作、實際操作等方式,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

七、 學法分析

本課程由以一個通話故事爲開頭,這樣的情景引入會比較令學生感興趣。透過思考和教師引導來層層深入本節課的內容。這次的任務是一項綜合任務,在之前的課堂教學中,已經讓學生們製作了“我的七色花”演示文稿,爲本節課的內容做了一個鋪墊。

在本節課中最突出的一點是由教師引出問題,但是有學生自主思考並得到答案。透過教師和學生演示到達教學目的。在任務過程中,透過設定分層和小任務,使學生能獨立完成並掌握操作技能。在學生操作時,教師及時下去發現並解決問題。

在課時的最後,透過展示不同學生的作品,使大家能交流自己的願望。不僅可以使同學之間相互得到啓發,更能使她們得到學習的滿足感。

八、 教育教學效果的預測

透過本節課的教學安排,應該基本能達到預期的知識、能力和情感目標。但是每堂課中總存在一些不可預知因素,學生之間的水平能力差異也造成了教學時間比較難以把握。

僅從一堂課上要學生理解並能熟練掌握超級連結的應用還是有困難的。只能透過這樣一個項目的實施,引起學生興趣,並在之後的教學過程中加以鞏固。從最後的情感目標來看,僅僅是一節課的引導肯定是不夠的,這也需要長期、堅持的教導。

說課稿 篇2

一、說該課內容及其在教材上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小橘燈》是九年義務教育初中《語文》第二冊第七課。該課文是第二單元的講讀課文,也是一篇較好地體現單元學習重點的。它上承第一單元知識點“感知全文,提煉主旨”,下啓第四單元的“整體感悟,發表見解。”對學生認識學習語文與生活的關係以及培養學生的吸收和表達能力有着重要的意義。

二、說該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思路。

該課的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從感性體會課文到理性分析作品,引導學生體會的寫作特色。本教學目標的設定是結合了本單元的知識重點和學生對知識認知的規律: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學生只有從文字上獲得感性認識後才能用自己的語言去對課文進行理性分析。本目標,一是體現教學思路是感性——理性;二是體現理性——感性——啓發運用,這一引導訓練過程。而整課的教學思路則體現:整體感悟——具體分析——欣賞與探討,這一教學主線。

三、說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徵;而本課的教學難點是:體會作品的藝術特色。

(重點與難點的定位理由是:因爲該單元的知識點是“把握文意”。如何讓學生更好地把握作者創作意圖,就必須把學生引入的角色之中,透過對語言文字的內化,從而把握中的人物性格特徵。如果學生能把人物的性格特徵分析出來,那麼對文意的把握就更準確。因此這一重點與單元知識是符合的。而難點則體現在語文教學的發展方面,作爲語文課,不是機械地對學生進行某一方面知識的訓練;而是讓學生全方位地把握課文,學會用自己的眼光去欣賞課文。讓學生學會鑑賞作品是語文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

四、本課的教法與學法。

本節課主要運用整體教學法、讀思法、啓發式教學法等。其具體操作是: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在整體感知課文的過程中相機啓發學生思考相關問題,加深對內容的理解與把握,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切實提高他們的感悟與表達能力。

五、說該課時的教學過程。

(一) 復舊引新:(出示小黑板)

1、《小橘燈》一文按“我”和小姑娘接觸的時間順序,是怎樣組織材料的呢?

2、文中的主人公小姑娘與作者非親非故,那麼,作者爲什麼初遇她,又去探訪她,事後又深深地懷念她?

3、作者用“小橘燈”爲題用意何在?

(以上三道題,第一題是對上節課的知識進行回顧,也是爲本節所要講的內容作好鋪墊。第二個問題是結合上一個問題的答案,開啓本課時的教學重點,而第三個問題側是第二個問題的深化,是主旨的體現。三個問題,層層遞進,在整體框架內做到有總有分,在教學過程中,除第一個問題可以馬上得出確定答案,而二、三個問題則無需馬上確定,只是讓學生帶着問題進入下一個教學環節。目的是使教學環節緊密,讓學生更容易進入角色。)

(二)帶着以上問題請同學們細讀課文。

(引導學生讀與思相結合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

讀後從六個步驟引導學生思考:

1、初遇小姑娘,小姑娘給作者留下了一個怎樣的印象?(提示:聯繫所學知識、着重從人物描寫的幾個方面着手?這些描寫體現了人物什麼特點?)

2、假如你是作者,你會對小姑娘產生一種怎能樣的情感?(憐愛)

3、因爲作者有了這份憐愛的情感,再加上尋友不遇的情況,使作者產生了去探望小姑娘的願望。在探望過程中,小姑娘有那些表現?品讀你認爲最能表現小姑娘性格特徵的語句。

4、探訪小姑娘之後,作者的感受與初遇小姑娘的感受有什麼不同?(憐愛——敬意)從那些詞句可以看出來?

5、在寫探訪完小姑娘之後,作者補敘了一段與朋友的談話,這使我們更清楚了了解到小姑娘一家的境況及產生的根源,你能用幾個詞簡潔地表達出小姑娘一家境況嗎?(父親失蹤,母親重病,生活貧困)。其根源是什麼?(各自根據自己的理解回答。然後老師明確:內戰、反動統治。)

6、假如你是作者,你遇上了一個八九歲的小女孩,面對如此的困境,依然保持着那份鎮定。樂觀,依然對生活充滿信心,你能不爲之感動嗎?所以從的末尾所流露出的是作者乍樣的情感?(深切懷念之情)

(以上六個步驟是對開頭第二個和第三個問題的細化,它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環環相扣。一是體現出語文教學的人文性,讓語文教學貼近生活;二是體現出課文教學中的主導與主體之間的互動關係;三是體現出教路的條理性;四是符合學生的認知過程:從感性到理性;五是體現出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

(三)回顧性小結。

1、引導學生完整地回答開頭所提的第二個問題。

(這樣回顧總結前面的課文分析,讓學生對作者的情感線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2、從整個故事來看,“小橘燈”與“小姑娘”有什麼內在的聯繫?(提示:品讀文中有關描寫“小橘燈”的語句,體會用“小橘燈”爲題的用意何在?)

(這一設定,既是爲了讓學生更好地體會主人公的精神實質,又能讓學生更好地把握的主旨,做到從整體上把握文意。)

(四)引導學生體會作品的藝術特色。(用小黑板出示)

1、運用了對比藝術。

說課稿 篇3

一、教材簡說。

課文寫的是在聖誕節到來之前,小女兒金吉婭把應該給家人買禮物的錢買了一個洋娃娃,送給了一個素不相識的需要幫助的女孩。課文讚揚了金吉婭的愛心和她的善良品質。

課文從媽媽“我”的角度來敘述故事,透過“我”的觀察、心理變化及行爲來體現金吉婭的善良品質。特別是透過孩子的做法和“我”開始對金吉婭的誤解,襯托了金吉婭的美好心靈。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體會金吉婭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並從中受到感染和薰陶;二是繼續學習體會課文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訓練要點,積累語言。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透過媽媽感情的變化,體會金吉婭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質,難點是理解課文的最後一段話。

二、學習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給予、試探、心意、祝福、甜蜜、擔心、寬裕、前夕、提醒、興高采烈、暗示、猜測、立即、卡片、盼望、顯然、擁抱、仁愛、同情、體貼”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培養關愛他人的感情。

4、積累語言。

三、教學重、難點。

1、 透過媽媽感情的變化,體會金吉婭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質,

2、 難點是理解課文的最後一段話。

四、教學準備。

佈置學生了解聖誕節,教師蒐集聖誕節的背景音樂和西方過聖誕節的圖片資料。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匯入。

1、 展示一些聖誕節的圖片,播放聖誕節的音樂。

2、 介紹一下你瞭解的聖誕節。

3、 同學們看過或聽說過各種樹,可是你們見過“給予樹”嗎?(師板書課題),你能想象出“給予樹”是什麼樣的嗎?它又有什麼作用呢?

“給予樹”是不是像我們同學講得這麼神奇呢?那就讓我們一起找開課本輕聲讀讀吧。

設計意圖:“給予樹”是我們學生不熟悉的,但他存在於聖誕節中的一項獻愛心的活動,在學生不明白的情況下設疑引題,找出所有學生共同的疑慮,引起學生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

①學生聽課文的錄音,邊聽邊畫出本課的生字新詞。

②自由讀課文,要求:

a、讀準字音,讀通順句子。

b、邊讀邊思考,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③檢查讀書情況。

設計意圖:(課堂是教師賜予學生學習方法的時刻,給學生一個方法主動識字,目的在於讓學生能更有方法的主動地識字。)

a、遊戲:擊鼓傳花讀生詞

b、出示詞語卡片讀詞語。(開火車讀,齊讀)

c、提出不理解的詞句,討論交流並介紹自己是怎樣理解的。

d、根據學生的讀書情況,相機出示有關的句子指導讀。

④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一讀這個故事(可以獨自讀,也可以和同座合作讀),看看哪些地方使你受到感動,做做記號,再有感情地朗讀體會。

設計意圖:(檢測自學情況是必要的,但採用多變的形式進行更能提高學生 一節課的興趣。而對於選擇自己感動的地方讀,更能讓學生對課文的第一印象加深。讓課文字有的閃光點內在學生的腦海中閃爍。)

(三)佈置作業。

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複習檢查。

①讀下面的詞語:沉默不語 如願以償 仁愛 體貼

②說一說上面四個詞語的意思。

設計意圖:檢測詞語是爲了讓學生積累詞語,培養一種習慣。而以上這些詞也是本文的重點。從而更直接地,自然地進入教學的下一環節。

(二)理解課文。

①學生默讀課文,用“——”畫出這四個詞語所在的句子,再讀一讀,體會體會。

②指名讀出所畫的句子並出示:

a、“只有八歲的小女兒金吉婭沉默不語”。

b、“這個聖誕節,她不但送給我們棒棒糖,還送給我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以及一個陌生女孩如願以償的笑臉”。

③聯繫上下文,思考討論這兩句話。

a、金吉婭爲什麼沉默不語?相機指導有感情朗讀有關的句段。

b、那個陌生女孩有什麼願望?又是怎樣如願以償的?

相機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有關句段。

④用“﹏”畫出媽媽前後心情變化的句子,聯繫上下文想想爲什麼有這樣的變化。

學生彙報交流後,教師相機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有關句段。

學生選擇感人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讀

(三)拓展訓練:

1、 小練筆:替那個女孩子寫幾句感謝的話。

2、給父母親或朋友送上自己的祝福。

設計意圖:這一課時是兩課時中最關鍵的地方,抓住文中小女孩的“沉默不語“和媽媽的心情變化,由點入手輻射全文,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意蘊理解能力,讓課堂輕鬆而不繁瑣。

(四)總結全文。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朗讀中領悟文中的中心。

說課稿 篇4

說教法

教學活動圍繞嘗試治印的技能學習展開,安排兩個課時,透過動手實踐加深學生對篆刻藝術的體驗和了解。 第一課時的教學引入首先可從強化學生的動手體驗入手,讓學生在動手篆刻過程中體驗篆刻的魅力,提高學生繼續深入學習的興趣。爲了降低學習難度,首先從肖形印的刻制入手是一種積極可行的教學選擇。因爲肖形印對比文字印而言,不必過於在乎形的整齊與規範,更不必藉助文字工具書去查 找那些對中學生來講比較艱深的篆刻文字,而且生肖圖形比起文字而言,更加易於激起學生的好奇心。每個學生的生肖年份都有對應的生肖圖像。試想一下,學生如果能夠親手刻出一枚屬於自己生肖的印章,會有一種怎樣的滿足與成就呀! 爲了調動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在課前先刻出一方屬於自己生肖的肖形印章,然後印在自己的書籍上,或者印在自己製作的精美小書籤上。在教學中可以給學生展示書籍,把這些自己製作的小書籤作爲獎勵學生的小禮物,告訴學生:誰的作業完成得好,老師就把自己的書籤給誰留作紀念。本課的教學過程 主要強調師生的互動,透過實際的操作,讓學生更多地體驗一種成就感,進一步激發他們強烈的創造慾望。主要採用的教法和學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觀察法、討論法、合作學習法和創造作業法。

說學法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讓學生自己嘗試在印稿上石這個步驟中的兩種方式,教學實踐證明:“直接反寫”的效果較好。肖形印沒有正反的明顯區別,爲學生練習直接上稿的方式提供了便利。 教材上鐫刻的方式有兩種選擇,實踐證明:切刀的方式更加易於掌握,也更加具有安全保證。在學生初次嘗試鐫刻肖形印的練習中,提倡首先統一使用切刀法。爲了保證刻制的安全與簡便,嘗試刻制活動中使用的篆刻材料可先選擇石膏材料。本課時的另一個學習內容是欣賞篆刻作品。引導學生在嘗試和體驗的基礎上分析教材提供的篆刻作品,結合不同的內容和形式交談感受。注意引導學生聯繫印面文字內容所表達的意境體會筆畫線條產生的視覺效果,形容自己的感受。在欣賞與體驗環節後,學生根據自己喜好自由選擇名章、閒章威者肖形章進行正式的臨刻。因爲有了刻制肖形印的嘗試作爲鋪墊,“活動一”的可行性大大增強。在 石膏材料的使用基礎上,此時可以考慮選擇石材作爲雕刻的材料,幫助學生更加深入體驗篆刻工具與材料的特性。對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或者學生比較棘手的問題,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最後同學生一起總結歸納。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強化自己的角色意識,始終以學生的朋友身份出現,讓學生時刻感受到與教師處於平等的地位。

說過程:

本課的基本教學程序如下圖:

生:初步感知(欣賞作品)——樂中體驗(刀法嘗試)——討論探究(自評)——知識擴展(親手刻出一枚屬於自己生肖的印章)

互動師:引導觀察——情景創設——啓發點撥——彙總歸納

1、創設情景激趣匯入

在第一課時的學習活動中,利用篆刻教學的影像資料輔助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重點

欣賞一些古今優秀的篆刻藝術作品,爲學好本課搭好基架。

2、介紹篆刻方法步驟

從篆刻的基本樣式、寫刻印稿的基本步驟、基本技法和章法等方面介紹,使學生對篆刻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和了解, 學習方式和《黑白世界》一課有差異也有相似之處,可以相互借鑑、拓展。尤其是木刻刀具與篆刻刀具的使用技巧上。如:切刀法、衝刀法、寫印稿等。

3、構思立意,突破難點

這一教學環節, 爲了降低學習難度,首先從肖形印的刻制入手。因爲肖形印對比文字印而言,不必過於在乎形的整齊與規範,更不必藉助文字工具書去查找那些對中學生來講比較艱深的篆刻文字,而且生肖圖形比起文字而言,更加易於激起學生的好奇心我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播放課件中所播放的篆刻圖片選擇幾張有代表性的進行分析講解,同時選擇一幅具有代表性的肖形印, 直接讓學生觀察、模仿、探究、創造。

4、課堂練習

教育家弗賴登塔說:“學習唯一的正確方法就是實現再創造”。把所學知識綜合的創造運用是我們的目的,最後,播放輕音樂,讓學生根據自己喜好自由選擇名章、閒章威者肖形章進行正式的臨刻。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注意及時給予技術示範和輔導,隨時展示製作過程中的學生作業,及時做出評價,對學生作業的不同步驟的表現進行糾正或鼓勵。

5、歸納總結

展示學生作品,學生自評、互評,教師總結。

說板書設計 :

美術課的板書應融畫與一體,因此,在教學中,應將篆刻過程與板書相結合,將範畫、多媒體課件相對應,做到直觀清楚,突出主題,照顧全面。

說課稿 篇5

《馬說》,它是人教版八年級(下)第五單元中的第二篇文言文。下面我就按照說教材、說學生、說教法與學法、說教學過程四個部分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該文是唐代大文學家韓愈於大約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間作的。其時作者初登仕途,很不得意,心情鬱郁,所以有"伯樂不常有"之嘆。本文采用託物寓意的寫法,以千里馬不遇伯樂喻賢才難遇明主,對統治者埋沒、摧殘人才,進行了諷刺、鍼砭和控訴;希望統治者能識別人才,重用人才,使他們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文章對自己不着一字,憤懣不平之情和窮困潦倒之感卻充溢其中。教材入選此篇,意在讓學生學習名家名篇,培養古文閱讀能力的同時,引發學生思考:當代千里馬是否也要依賴於伯樂?

根據?馬說?的思想內容和特點,確立本課教學目標如下:

1.初步瞭解"說"這種文體特點,理解本文託物寓意的寫法。

2.培養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能正確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掌握文言詞語的意義。

3.認識封建社會埋沒人才的昏庸愚妄,引導學生認識當今社會重視人才的優越條件,努力學習,成爲社會的棟樑之才。

本課重點、難點:

對課文寓意的理解既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這是由它的寫作特點,以及學生不瞭解封建人才選拔制度決定的。

二、說學生

八年級學生已掌握了一定數量的文言實詞、虛詞,文言閱讀能力有了明顯提高,可以透過自己閱讀文章去把握文章的大部分資訊,但仍有一些難點待突破。如詞類活用、虛詞的用法以及課文寓意等。

針對以上的分析情況,《馬說》的學法、教法和教學過程確定如下。

三、說教法學法

教法:誦讀法、引導法。

學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設計依據:

1.因爲本課題旨較含蓄,宜用啓發引導的教法。

2.誦讀法是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同時,在課堂教學中,必須貫徹以學生爲主體和教師爲主導的教學原則,教師應引導並組織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

四、說教學過程

1.匯入新課。

講述伯樂相馬的故事,啓發思考在現實社會中,什麼樣的人被稱爲"千里馬",什麼樣的人被稱爲"伯樂","千里馬"與"伯樂"之間是什麼關係。

學生很容易答出:"千里馬"指人才,而"伯樂"指善於識別人才的人。"伯樂"能夠識別"千里馬".

其實,關於這個問題的討論並不是現在纔有的,早在唐代,韓愈就在他的《馬說》中闡明瞭千里馬與伯樂的關係。下面就讓我們共同來學習這篇文章。

2 .解讀標題 .標題爲"馬說",實則爲"說說馬",即發表一些關於"馬"的看法。明確"說"是古代的一種議論文體,大多是以華麗的言辭來陳述作者對某個問題的見解。

3.感知課文。

(1)教師範讀課文。

(2)學生反覆朗讀課文。

(3)學生默讀課文,並結合課下注釋疏通文意,標記不懂的詞語和句子。

(4)。有疑問的提出來由老師解答。

(設計意圖:學習文言文,誦讀是基礎;理解文言文,翻譯是手段。讓學生反覆朗讀培養語感,再結合課下注釋翻譯,從中找出不理解的與同學討論,最後由老師解答。可以更好的促進學生自主、合作的進行學習。)

4.研讀課文。

由學生朗讀課文,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討論。

(1)請找出第一段中作者的觀點是什麼?你們同意他的觀點嗎?

明確: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

(2)在作者的觀點中,還包含着一個反命題:無伯樂,則無千里馬。那麼,這句話實際闡明瞭伯樂與千里馬的關係。什麼關係呢?

明確:伯樂對千里馬的命運起着決定作用。

(3)如果沒有了伯樂,用原文中的語句來回答千里馬的命運會怎麼樣呢?

(4)朗讀第二段,說出千里馬才能被埋沒的原因是什麼。

學生討論回答: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不知"會造成什麼樣的惡果呢?用書中原句回答。

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

(6)文中還有哪些語句同樣表現出食馬者的無知呢?

第三段中:策之不以其道,……"天下無馬".

(7)食馬者的無知是因爲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食馬者的愚妄和淺薄。

(8)作者對食馬者是抱着一種什麼樣的態度呢?對千里馬又是懷着什麼樣的感情呢?

學生討論,教師明確:對千里馬是同情,對食馬者是強烈的譴責與辛辣的嘲諷。

5.教師小結:

我們很容易得出結論,文中的千里馬並不是真正的千里馬,而文中的食馬者也並不是真正的食馬者。作者實際是借寫千里馬的不幸遭遇來表現封建社會中人才的命運。這種寫法叫做託物寓意。

6.學生總結本文思想內容。(略)

7.找出本文論述的中心句。

明確:其真不知馬也。

(以上過程可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並且側重於引導學生從文字中去發現問題。)板書設計:

世有伯樂,

決定 作用

然後有千里馬

辱、駢死

嘲諷愚妄淺薄的統治者

抒發懷才不遇的憤慨

(悲慘命運)

食不飽

(直接原因)

不知馬

(根本原因)

透過這個板書讓學生形象的理解何謂託物寓意。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1、本課《課程標準》要求:

5-1 根據個人家庭理財經驗,領會合理安排收入、支出的意義。

5-4 列舉個人儲蓄、保險等經濟行爲,領會它們對保障和提高人們生活質量的意義。

2、本課的教學地位和作用

《媽媽的賬本》是人教版教材七年級《歷史與社會》第八單元第三課第一個框題。 本課從家庭賬本入手,把抽象的經濟概念寓於生動、具體的事物中,滲透理財觀念,既是前面消費與創業內容的深入與拓展,又爲下一課講述國家財政奠定了基礎,起到了承上啓下的作用。

二、說學情

據課前調查,我們南聯學校七年級的學生對家庭預算問題是很感興趣的。尤其對於儲蓄、國債和保險等投資手段,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也有一定的接觸。

但在現實生活中,大部分學生大部分學生對自己家庭收支情況並不瞭解,對如何更好地規劃個人和家庭的生活問題,也很少考慮。因此,這節課的教學意圖,關鍵是幫助他們形成一定的理財意識和理財觀念,從而使他們在實際生活中關注自己的消費狀況,改掉不良的消費習慣。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本人對教材的理解,並結合學生的實際,我設計瞭如下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透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初步形成聰明花錢的消費觀念,崇尚勤儉節約的美德,樹立家庭責任感。

(2)過程與方法:透過課前調查,課堂案例分析、情景模擬的體驗,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與人溝通的技巧,學會自主合作學習。

(3)知識與技能:瞭解經濟生活中的基本概念,如收入、支出、預算等。掌握儲蓄、保險、國債等投資方式的相關知識,初步形成家庭理財的觀念。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合理安排家庭預算、科學規劃個人和家庭的經濟生活。

2、教學難點: 儲蓄、保險等專業理財方法的講述。

五、 說教學方式

本課我主要採用調查訪問法、角色體驗法、小組合作學習法,學生探究活動與教師啓發相結合。

六、說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教學方案和製作多媒體課件,並多瞭解有關投資理財的知識。

(2)課前讓學生調查自己家庭總體收支狀況如何?父母是否有做家庭收支預算的習慣?

(3)按調查的內容的不同把全班分成儲蓄、國債、保險和其他四大小組,並指導學生按自己所承擔的任務到銀行網站上搜尋相關資訊,或向保險銷售代表瞭解相關知識,或直接到銀行、保險公司實地調查。

(4)課前把課桌分投資小組成品字型擺放,課室中間留出空地,便於師生同臺演出。

七、說教學過程及設計意圖

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程序

設計意圖

新課匯入

課件展示一組圖片,問: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家庭?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歸納:人們稱它是月“光”家庭!如果這戶人家注意合理安排支出的話,他們完全可以做到天天都吃飽吃好。那如何科學地理財呢?

作爲家庭的一個重要成員,瞭解家庭理財是我們在座每一個同學的必修課,讓我們從調查媽媽的賬本開始吧。

以圖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起到了“凝神、起興、點題”的作用。

家庭理財三大招:

招:進行家庭預算。

活動一:智力體操

我的調查報告

——課前老師讓同學們回去向父母親做一個關於家庭收支狀況的調查,透過這次調查你們有什麼收穫呢?(生答,教師點評)

然後出示教師本人的家庭賬本,請學生找出:賬本中哪些是屬於收入,哪些是屬於開支?

請觀察8月份的賬本,算一算,發現什麼?

找一找:觀察9月份的賬本,你

有什麼新發現?

請比較這兩個月的收支狀況有什麼不同嗎?

教師順藤摸瓜,透過步步引導、層層深入,讓學生進一步弄清概念,培養學生探索事物的能力,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得出家庭理財的第一招:進行家庭預算。其主要表現是:開源節流。

透過學生的課前調查及對賬本的分析,使學生了解經濟生活中的基本概念,如收入、支出、預算等,同時也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樣既符合認識新事物由表及裏、由淺入深的規律,又培養了學生對比事物和探索事物的能力。

招:進行合理投資。

活動二:模擬公關

活動內容:賽一賽——誰能打動我的心?

學生分成四大組:儲蓄組、國債組、保險組和其他組。

學生根據課前的調查,先分組討論本組投資方式的優越性和風險性,然後各推選一位同學作爲投資代理人,接受教師的諮詢。

在這個情景模擬過程中,教師看似一個諮詢者,實質是學生的引導者。

透過諮詢,讓學生明白各種投資方式在收益與風險方面的不同,並且能夠從中找出兩者之間的規律,就是收益越高,風險越高。從而告誡投資者,在選擇任何一種投資的時候,都要考慮規避風險的原則,做到合理地投資,達到增加收入的目的。

從而,使學生掌握了家庭理財的第二招:進行合理投資。

這是本課的一個高潮,透過師生同臺演出,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形成教學高潮,也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課堂氣氛中掌握了知識,輕鬆地使本課的難點得以突破;同時,還培養了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鍛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招:學會聰明花錢

家庭理財第三招:學會如何聰明花錢。

生活大比拼:讓我們一起分享你的聰明花錢小竅門吧!

問:如果這個月父母給你100元零用錢,你打算怎麼處理?

學生活動:我的打算是

本環節將注意力集中在學生身上,從學生的體驗出發,尊重學生的經驗,結合實際,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引導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進一步深化主題。並進行情感體驗教育,崇尚勤儉節約的美德。

透過這一環節能很好地突破本課的重點。

家庭理財的重要性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引用古人的一句話:財者,家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現代社會更是如此,學會理財,是現代人生存的必備能力。

鼓勵學生爭取做一個理財小能手。

透過學生對古文的分析,更加認識到家庭理財的重要性,引導學生爭做理財小能手。

課堂自我評價

透過課堂自我評價表,引導學生自我評價,同時,教師對學生給予寄語。

評價是鞏固課堂知識、反饋學習效果、檢測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有效的評價更是可以起到強化學生正確的學習動機的作用。

拓展延伸

拓展體驗——幫媽媽管管錢

“幫媽媽做一個日常支出的周計劃,並說說你在這一週將如何從自身做起幫家庭節約開支?”

透過學生的活動,既起到了評價作用,又理論聯繫了實際,擴大了教學目標,使課堂得以延伸。

八、說板書設計

遵循板書設計的實用性、直觀性、藝術性的原則,根據本課的教材特點,我設計板書時做到在體系中表現知識點,幫助學生系統把握和理解知識點。

媽媽的賬本

一、 家庭理財三大招

第一招:進行家庭預算

第二招:進行合理投資

第三招:學會如何聰明花錢

二、家庭理財的重要性——爭做理財小能手

九、說教學反思

本課的主題是理財。讓學生了解理財知識,樹立起科學理財的意識、家庭主人翁的意識是本節課的落腳點。課前的調查是本節課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處於學習的主體地位,幾個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活動,使這節課真正做到了“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

說課稿 篇7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初中數學九年級上冊第二十二章、第22.3節《實際問題與一元二次方程》的第四課時實驗與探究。它是繼傳播問題、百分率問題、長寬比例問題這幾個基本問題的學習後的探索活動課,對於本節課我將從教材分析與學生現實分析、教學目標分析,教法的確定與學法指導,教學過程這四個方面加以闡述。

(一)教材分析與學生現實分析

一元二次方程是中學數學的主要內容,在初中數學中佔有重要地位,其中一元二次方程的實際應用在初中數學應用問題中極具代表性,它是一元一次方程應用的繼續,又是二次函數學習的基礎,它是研究現實世界數量關係和變化規律的重要模型。本節課以一元二次方程解決的實際問題爲載體,透過對它的進一步學習和研究體現數學建模的過程幫助學生增強應用認識。

一元二次方程解實際問題的應用相當廣泛,在幾何、物理及其它學科中都有應用,因此它成爲了初中數學學習的重點。這種應用的廣泛性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情,能讓學生體會到學數學、做數學、用數學的快樂。本節課主要側重於一元二次方程在幾何方面的應用。

大量事實表明,學生解應用題最大的難點是不會將實際問題提煉爲數學問題,而列一元二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數量關係比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實際問題的數量關係要複雜一些。對於初中學生來說他們比較缺乏社會生活經歷,收集資訊處理資訊的能力較弱,這就構成了本節課的難點。

數學新課程標準要求: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我根據新課標對方程的具體要求和初三學生的認知的特點,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的:

1、知識與技能:能根據問題中的數量關係,列出一元二次方程,體會方程是刻畫現實世界某些問題的一個有效的數學模型。以一元二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爲載體,加強學生對數學建模的基本方法的掌握。

2、過程與方法: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爲數學問題的過程,探索問題中的數量關係,並能運用一元二次方程對之進行描述。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透過用一元二次解決實際問題,體會數學知識應用的價值,瞭解數學對促進社會進步和發展的作用。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體會做數學的快樂,培養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及解決措施:

重點: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實際問題。

難點:發現問題中的等量關係。

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二)教法的確定與學法指導

我們學校在去年實行了杜郎口中學的`三三六的教學模式立體式、大容量、快節奏;自主學習三模組:預習、展示、反饋;課堂展示六環節:預習交流、明確目標、分組合作、展現提升、穿插鞏固、達標測評。對於每個專題都要經歷預習、展示和達標檢測三個環節,經過一年的訓練,學生們已經有較好的自學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實踐表明,學生給學生講題,同學們會更有興趣,也更容易接受,學生透過自我展示不但能激發他們的表現欲,還能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競爭意識。我們讓各個小組輪流來當課堂“小老師”,以提高他們的合作水平和對試題的閱讀理解能力,同學們和教師也會根據每個“小老師”講解的具體情況來進行修正和補充,強調重點,總結規律。爲了鼓勵學生勤于思考,善於發問,我在課堂上引入“獎勵分”制度,對於獨特解法或有提出創造性問題的同學和小組給予1——3分的獎勵。本節課是對一元二次方程應用的基本問題的學習後的探索活動課,在預習課上我已經下發了試題學案,並給每個小組分配了展示任務。學案上我選用了了四道實際問題,要求同學們找出試題特點和關鍵詞語以及易錯點,並用硬紙板和鐵絲做出相應的試題模型。預習課上學生先做題再合作,同學們之間有充分的交流和討論。

(三)教學過程分析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外部刺激喚起主體的情感活動時,就更容易成爲注意的中心,由此我選了這樣的幾道題:

1、在資訊時代,郵政特快專遞越來越受到廣大用戶的青睞。我們同學要給“希望小學”郵寄一些學習用具,爲了保證學習用具不受潮損壞,同學們決定自己製作一個包裝盒,爲此,選用長80釐米,寬60釐米的紙板,在四個角截出四個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然後把四邊折起,做成一個底面積爲1500平方釐米的無蓋長方體盒子,並配上相應的蓋子,同學們想一想怎樣求出盒子的高?

我先讓每一個小組展示用硬紙板製作的模型,相互比較形狀各異的長方體的紙盒,談一談有什麼發現,同學們會說:截出正方形的邊長不同,盒子的高,底面積也不同,還有正方形的邊長就是盒子的高。展示小組再將問題具體解答,不難列出方程並解出方程的解,教師追問展示小組請說出解這道題需要注意意的什麼呢?學生會回答方程的一個解並不一定符合題意,需要舍掉,教師強調指出要結合題目的已知條件正確決定一元二次方程兩個根的取捨問題。

設定這道題就完成了新課標中的要求能根據具體問題的實際意義,檢驗結果是否合理的教學目標。

2、用一根長22釐米的鐵絲折成一個面積爲30平方釐米的長方形,求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

我還是先讓每個小組展示用鐵絲折成的不同形狀的長方形,比較一下,你有什麼發現,同學們會說:1、鐵絲的長度就是矩形的周長2、周長相等的矩形可能面積不等3、當長與寬的差越大時其面積越小,當長與寬的差越小時其面積越大,從而得出周長一定時正方形的面積最大的結論。教師對同學們的發現給予充分的肯定,然後由展示小組講解本題具體解題過程,教師追問請同學們思考能折成面積爲32平方釐米的長方形麼?給同學們3分鐘的時間思考並討論。教學預設:學生可能列出方程,從的根的判別式小於零來說明不能折成面積爲32平方釐米的長方形。也可能根據剛剛得到的結論周長一定時正方形的面積最大這一特性來解釋,正方形的邊長爲5.5釐米,此時面積最大是30.25平方釐米小於32平方釐米,所以不能完成。若是學生沒有想到,教師可適當提示。這道題讓學生經歷從具體的情景中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模型的過程,總結具體問題中的數量關係和變化規律,即複習了根的判別式知識,又培養了學生的估算能力,還讓學生感受到了函數的最值和極限的思想。

3、有一個面積爲150平方米的長方形雞場,一邊靠牆,牆的長度爲18米,另外三邊用竹籬笆圍成,如果竹籬笆的長35米,求雞場的長和寬各是多少?如果牆的對面有一扇2米的門,竹籬笆的長不變,此時雞場的長和寬是多少呢?

教師首先提問展示小組解答這道試題與上道試題與什麼區別和要注意些什麼,展示的小組學生會說雞場這個長方形的周長不是四邊,而是三邊之和,而且要注意第二問中周長應是竹籬笆的長加上門的寬度,學生們也不難列出方程。選用這道題是讓學生認識到仔細審題,抓住關鍵詞語的重要性,同時也讓同學們感受到一元二次方程應用的廣泛性。

4、學校爲美化校園,準備在長爲32米,寬20米的長方形場地上修築寬度一樣的道路,餘下的部分作草坪,要求草坪爲540平方米,你能幫助學校設計一套方案麼?請展示你的設計並計算一下設計方案中,道路的寬是多少米?(要求多種方案)

我覺得將學生置於學校的生活環境中他們會覺得親切熟悉,參與性更強。同學們可能會提出多種設計方案,例如:圖片。教師展示小組如何能得到草坪的面積?他們不難回答出:草坪面積等於場地面積減去道路面積,教師要引導學生髮現其規律:無論道路的位置在哪裏,我們都可以將分割的四個草坪合成一個整體,道路的面積與道路的位置沒有關係,而是與道路的形狀有關係。爲了研究問題的方便,我們可以把道路移動到場地的邊緣,這是對學生滲透劃歸的思想。教學預設:學生們還可能提出以下的方案,(圖案)我們可以讓學生討論他們的合理性。對於不能解決的問題,我們要告訴學生有些方案以我們現在的知識還不能解決,有些方案要同學們附加一些條件按照自己的意圖,來解決,還要考慮美觀合理性。我們可以課下繼續研究討論。這個試題能使學生產生了積極的情感體驗,激發了學生從多角度去思考問題,體會到了解決問題中與他人合作的重要性,透過對解決問題的過程的反思獲得瞭解決的經驗,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同學間的互助精神也得到了發揚。

然後是小結環節,由學生來完成,總結出:

1、用一元二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均可藉助圖示法加以分析,關鍵搞清已知與未知之間的關係。

2、要仔細審題,理解題意中的已知條件,並結合實際,正確決定一元二次方程兩個根的取捨問題。

小結歸納,上升到理性,鞏固本節課的重點。

最後是佈置作業:

1、教科書49頁第9題 53頁第5題 55頁第11題

2、做一個社會,調查自己編一道實際生活中有關一元二次方程的問題,並給予解決。

佈置的作業內容一是本節課內容的練習和拓展,內容二是爲學生創設富有挑戰性、具有現實意義的問題情境,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問題來源於生活實際,而生活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數學課堂。同學們透過實踐來認證書本的知識,同時又加深對書本知識的理解。

我希望學生們能透過以上這幾個環節感受到這是一堂愉快的合作,深刻的理解,活躍的討論,輕鬆的記憶的數學課。

就是我對這節課的教學設計。

說課稿 篇8

一、 說教材

《操場上》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第一冊識字第一單元中第4課,本單元教學以識字爲主。《操場上》是以體育活動爲主題,由一幅表現操場上熱鬧的圖,6個表示體育活動的詞語和一首兒歌組成。圖上畫了小學生在操場上活動的情境,詞語都是體育活動的名稱,其中第一行的體育活動以手爲主,詞語中的動詞都帶“扌”,第二行的體育活動以腳爲主,動詞中都帶有足字旁。偏旁隨着生字認識後要進行歸類,讓學生回憶學過的帶“亻”和言字旁的字以新帶舊逐步擴展。兒歌描繪了下課後學生在操場上的活動的情境,告訴學生參加體育活動可以鍛鍊我們的身體,激發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興趣。

二、 說學情

學習本課時一年級的學生已有了一定的識字經驗,因此要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本課的兒歌讀起來朗朗上口,教師可用範讀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然後讓學生試讀,在自己練讀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展示讀。

三、 說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1、認識“打”等14個生字,讀準音,知道常玩的遊戲名稱,

並熟讀,認識“亻、口、言、足、王”5個偏旁。會寫“八、入、大、天”4個生字,記住形,理解詞義。

2、在自主拼讀中學會漢字,並能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3、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興趣與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1、藉助拼音圖畫去研讀課文、理解課文,相互交流,合作學習。

2、將觀察圖畫、認識事物、學習漢字有機結合起來,透過發現生字結構特點,把左右結構的字進行歸類。透過配動作認讀,指導“扌”的字與手有關,“足”的字與腳有關。明確讀準字音,記住字形,正確書寫。

3、讓學生看圖說,反覆多種形式學習詞語,讓學生在遊戲中學,在活動中學,在情境中學,增進趣味性、參與性和可接受性。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體會漢字與生活的聯繫,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

趣,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意識。

2、讓學生知道課間活動的豐富多彩,激發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興趣。

3、培養學生積極參加體育活動的意識,使其在課文課堂中感受內容的豐

富,形式的多樣,從而喜歡語文。

四、說重難點

1、認識“打”等14個生字和5個偏旁。會寫“八、入、大、天”4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嘗試體育與語文學科的整合探索。

五、說教法、學法

1、讀中悟情,透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用心感受和體會課文輕鬆活潑的基調,感受參加體育活動的快樂。

2、按偏旁歸類識字法識字,遊戲識字、自主識字和看圖識字、讀兒歌識字等。

3、藉助圖畫、拼音,部件識字,蒐集材料,小組合作,集體交流。

六、說教學過程

本課設計2課時

第一課時內容

(一)課時目標:1、認讀14個生字,認識5個偏旁,體會漢字與生活的聯

系,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2、藉助拼音把兒歌讀正確。

3、培養積極參加體育活動的願望。

(二)教學過程

1、複習引入

透過對第三課的複習以舊知作爲學習新知的鋪墊。複習第三課所學偏旁,引入本節課要學習掌握的偏旁部首,再根據偏旁啓發學生由此偏旁所構成的字有哪些。

2、整體感知

(1)感知本節課要掌握的生字,由“扌”手旁構成的“打、拍、拍”;由“足”構成的“跑、跳”;由“口”字旁構成的“響”;由“言”字旁構成的“課”;單人旁的“體”;還有“身、真、高、步”;“王”字旁的“球”。

(2)教師範讀並指導,啓發學生用生字組詞。

(3)教師帶領學生將14個生字注音,並在黑板上用2種不同顏色的粉筆區別標出聲母和韻母,在會拼讀的過程中複習所學拼音內容。

(4)分組朗讀詞語

3、探究內容

(1)引導學生有序觀察圖片,從左到右,從上到下。提問學生在圖畫中觀察到了什麼,看到了在哪裏,誰在幹什麼?讓學生說完整句子。

(2)認讀圖片下詞語。教師領讀,學生用手指詞語上的拼音跟讀;同桌之間互讀,小組讀。

(3)讀兒歌。教師有感情朗讀;找學生讀,“賽一賽”,看誰讀的更好,反覆朗讀以達到背誦的目標。

5、總結本節課要掌握的內容。

標籤:說課稿 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