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自然之道說課稿總結

說課稿7.43K

自然之道說課稿(一)

自然之道說課稿總結

爲了能在實踐教學中突出新課標的理念,關注學生的發展,體現人文關愛和時代氣息,真正做到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所以我想把這次說課內容的主標題定爲"教學是爲了促進學生髮展".並以此作爲理論基座和貫穿說課各環節的主線。從教材理解、學情分析、教法、學法設想、教學程序安排、教學設計特色幾個板塊進行一一說明和體現。

一、感悟教材:<自然之道>主要講了我和我的同伴們在美麗的小島上發現一隻幼龜正面臨着被食肉鳥吃掉的危險,從而萌發救助之心,然而卻導致更多幼龜被食肉鳥吃掉的悲慘後果。從而說明了遵循"自然之道"的重要性。這篇課文圍繞"大自然的啓示"的主題取材,透過生動的事例說明道理,是說理性比較強的課文。

根據以上教材特點和新課標的要求,結合單元訓練目標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我確定以下的教學目標:

①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旅遊、偵察、愚蠢、爭先恐後、若無其事"等詞語。

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的教育。

③豐富見聞,激發探究大自然對人類啓示的興趣 .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雖具有一定的思維能力,但是他們的思維和認知水平還處在待發展狀態,自我控制能力和協調能力比較低,學習主動性不是十分高,對文字的探究能力容易受老師的影響,或者僅僅停留在表面階段。因而,在課堂上就很難創設融洽和諧的學習氛圍與喚起學生的學習需要。但有一點很好,就是學生的好奇心強,探究慾望高,喜歡和他人交往,善於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合作。這也正是學習本課的有利因素,教學時,我將針對學生的餓這些情況,有效的落實教學方法。

三、教法設想: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過程是每個學生精心讀書獲得個體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蒐集處理資訊、認知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完美體驗,促進表達與發展的過程。所以,爲了落實課改精神,在教學中做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更有效地達到教學目標,這節課,我將營造自主、合作、平等、和諧的良好氛圍,以學定教,順學而導,主要採用疑問導讀法,並輔以問題情境教學法來激發學生的思維火花,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發展性和創造性,達到"無爲而治"的教學境界。在剛拿到這篇課文的時候我發現這篇課文的可以大體的分爲兩段,一是我們好心救助那隻危險的小幼龜,二便是我們救了它卻發現我們做了一個多麼"愚不可及"的事情。兩段的情感有較大的起伏,對學生的情感衝擊較大。我發現這既是文字的難點重點同時也是一個突破點。學生能不能對這篇文章產生共鳴就看能不能有效地利用這個關卡。於是我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便是將教材用分批呈現的方式來進行解讀。用一羣同樣的主人公幹的同樣的一件事來串連兩個段落。我首先利用多媒體呈現那個小嶼上美麗的風光下,爬着一隻弱小而可憐的幼龜,然而在它的背後卻正盤旋着一隻可怕的食肉鳥,眼看這隻可憐的幼龜就要被這隻兇惡的食肉鳥當成美餐了,畫面就定格在這個千鈞一髮的時刻。這時我將拋出一個尖銳的問題:這個時候如果是你看到這樣的畫面你會怎麼做?一強一弱的強烈對比,能夠充分激發學生原有的情感積澱,正義感和一顆除強扶弱的心讓學生不能不對這個的畫面動容,救助小幼龜的強烈呼聲在他們的心底涌起。這個時候,我將極力地肯定他們這份愛心,畢竟他和學生原有的情感思路十分相附,於是我再將故事講下去:那羣可愛的旅客們也是這樣做的,也許這個時候還有學生會大大的鬆了一口氣,爲那羣旅客也爲那隻險被吞食的幼龜而慶幸。 就在這個時候,學生的勝利感充拆着他們的時候,我將呈現第二份的教材,同樣是這羣人,乾的同樣的這件事,後來到底如何了呢。透過研讀學生才得知"我們幹了一件多麼愚不可及的事情。這個結論就猶如重型炸藥,爲什麼我們除強扶弱反而卻害了別人呢?這個時候纔是思維迸發的突破點,新的理念與原有道德觀念的衝擊會讓學生百思不得其解,這個時候教師只有適時地加以引導,讓學生暢所欲言,做到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的思維在課堂上閃光,讓課堂成爲學生展現自我的殿堂,最後讓學生在探究中得出: 如果不按自然規律辦事,往往事與願違,好心辦壞事;大自然中的現象是十分複雜的,沒有調查清楚就不要亂作決定或指揮;當人自作聰明時,就可能以主觀意志代替客觀規律,聰明反被聰明誤等等當然最後的時候教師還可以有個小結:強調自然之道的重要性。最後我的想法是利用一個"蛹化成蝶"動人故事,而告訴同學們在我們神奇的大自然中還有許許多多這樣或是那樣奇妙的規律,從而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探究慾望。

四、教學設計特色:

1、緊緊把握語文課程改革的新走向。

新課標倡導學習方式的轉變,閱讀教學必須擺脫以情節分析爲主線,以提問應答爲載體的低效模式。因此,我在預設的教學中,從整體着眼,引導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來整體解讀課文,感悟課文,並從中獲得語言和思想的共鳴,達到了學生、教師、文字三者之間的有效對話,真正使語文課堂得到了開放。

2、抓住課堂閃光點,着重開展創造性的語文實踐活動。

本篇課文蘊涵着豐富的訓練學生想象力的因素,所以在教學的最後一個環節,我主要抓住讓學生自由暢談這樣一個機會來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潛能,鼓勵學生去創新,去大膽想象,並把它完整地表達出來。讓學生在語言實踐中訓練語感和提高創新思維。

總之,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我以人文關愛爲出發點,以新課標精神爲理論依據,力求爲學生創設"愉悅、輕鬆、自主、開放"的學習空間,讓學生能主動的學習,有效的學習,並獲得健康和諧的發展,真正體現了"教學是爲了促進學生髮展"的宗旨。

自然之道說課稿(二)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認讀並理解 "旅遊、偵察、愚蠢、爭先恐後、若無其事 、欲出又止、魚貫而出、愚不可及"等詞語含義。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情感,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的教育。

3、理解課文中"自然之道"的含義。明白做事情要了解自然之道,遵循自然之道。豐富見聞,能聯繫生活和閱讀中的經驗發表自己的見解,激發探究大自然規律的興趣。

教學難點: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故事匯入,引出"道"

1、匯入:同學們,大自然氣象萬千,美麗無比;充滿生機,也充滿神祕。今天,我們一起走進大自然,來學習一個真實而又引人深思的故事——《自然之道》(板書)

2、齊讀課題,思考提問:你認爲這裏的"道"是什麼意思?(道理、規律)

二、初讀課文,感知"道"

1、自讀課文,讀順讀懂

請同學們認真讀課文,要讀準字音,讀通語句,有不懂的詞語要聯繫生活或上下文想想意思,讀完後思考一下這個故事主要講什麼。

學生自讀課文,教師巡視幫助時表揚好的讀書習慣和方法。

2、檢查詞語,想象畫面

剛纔同學們讀得都很投入,有信心接受檢查嗎?老師這兒有幾組詞語想請你們讀一讀,出示第一組:巢穴 欲出又止 偵察 躊躇不前 嘲鶇 用尖嘴啄 企圖

① 看,誰會讀這組詞語?其他同學認真聽,看仔細。抽一生讀詞語。

②讀着這些詞語,你彷彿看到了怎樣的畫面?(生說)

③能把畫面讀出來嗎?(齊讀)

出示第二組:焦急 若無其事 極不情願 頹喪

① 抽一生讀詞語。(生讀)這些詞是描寫誰的?

②現在會讀的同學舉手,我們一起來讀。

出示第三組:魚貫而出 爭先恐後 結隊而出

抽一生讀詞語。(生讀)看到了怎樣的場面?

出示第四組:補救 氣喘吁吁? 飽餐一頓 響徹雲霄 後悔不已???愚不可及?????

能用上這詞語說一段話嗎?

3、抓關鍵詞,練說主要內容

①把這四組詞語連起來想一想,選上一些詞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②選擇上面的詞語填寫在下面的括號中。我也寫了一段,誰能選上面的詞填一填。

我和同伴及一個生物學家嚮導,結隊來到一個小島旅遊,觀察幼龜是怎樣離巢進入大海的。看到一隻探頭出穴的幼龜被嘲鶇咬啄時,不顧嚮導勸阻,(愚不可及)地要嚮導把幼龜抱向大海。成羣的幼龜以爲外面很安全,就從巢中(魚貫而出),結果讓食肉鳥(飽餐一頓)。"我們"(氣喘吁吁)地拯救了一些幼龜,還是不能解決問題。真是令人(後悔不已)。

三、換位思考,感悟"道"

學習三至五自然段

(一)學生自主學習

我們因爲不懂得綠龜的生存之道,好心辦了一件蠢事,我們對自己的評價用課文的詞語說就是(愚不可及)。

出示(比較):我們幹了一件蠢事。

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蠢事已經說明了事情是錯誤的,爲什麼還要在前面加上一個"愚不可及"呢?

書寫"愚蠢"都是形聲字,愚:心裏想的和平常人不同,違背常理。板書"愚" "蠢" 形聲兼會意字,春天到了,許多小蟲子從冬眠中甦醒過來,開始蠕動,如成語蠢蠢欲動,後由蟲蠕動時緩慢蚩蚩的樣子引申出愚笨、苯拙之義。

讀讀這句話,你認爲作者在說這句話時帶着一種什麼樣的心情?(後悔與自責。)讀

現在我們就是那一行遊客,回想自己所做的一切,覺得哪些行爲已經是愚不可及了呢?細細讀課文3-4自然段,把有關的內容都找出來,細細體會,在旁邊寫上批註。(生讀書,從書中找依據,四分鐘後)

我們每個人都能靜心讀書。好,現在把自己的想法說一說,你們怎麼就覺得自己是愚不可及的呢?先讀課文再談感受。

生:(讀文)"突然,一隻幼龜把頭探出巢穴,卻欲出又止,似乎在偵察外面是否安全,正當幼龜躊躇不前時,一隻·····企圖把它拉倒沙灘上去。"(談感受、理解詞語、感情朗讀)

同學們能從書上找到有關的句子,這一點很好,怎樣把書上的語言變成自己的理解呢?你們看,我也是那其中的一位遊客,我是這樣想的:

(二)指導把書本語言轉換成自己的語言

1、老師舉一:(課件出示書本語言和老師轉化後的語言比較)

突然,一隻幼龜把頭探出巢穴,卻欲出又止,似乎在偵察外面是否安全,正當幼龜躊躇不前時,一隻嘲鶇突然飛來,它用尖嘴啄幼龜的頭,企圖把它拉倒沙灘上去。

我們的確愚不可及,幼龜把頭探出巢穴,卻欲出又止,感覺是在偵察外面是否安全,還看到嘲鶇啄烏龜的頭。其實已經知道這隻烏龜是偵察員啊,爲什麼沒有想到不要阻止綠龜的行爲呢?

2、反三:讓學生分小組組織語言通順地表達。

象老師這樣把自己讀書的成果和同伴交流一下。

你們還找到了哪些句子說明自己愚不可及的。

生彙報,出示語段

嚮導卻若無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嚮導極不情願地抱起那隻小龜,朝大海走去。

1、嚮導看到了嘲鶇啄烏龜的頭一點也不吃驚,還說這是自然之道,沒有什麼,我們還不相信,太不信任嚮導了,真是愚不可及啊!

2、我們是很蠢,嚮導極不情願地抱起那隻小龜,朝大海走去,我們怎麼沒有想到嚮導的提醒是正確的呢?

3、嚮導說這番話,其實自己已經對幼龜離巢入海心知肚明瞭,才這樣的冷淡、這樣若無其事的。我們卻不明白。

4、嚮導的神態是那樣平靜,說話的語氣也是若無其事,言下之意是說,這是大自然的規律,是太平洋綠龜防護天敵、自我保護的手段。我們竟然不相信,還責怪嚮導,嚮導是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才極不情願地把小烏龜抱回大海的。我們真是愚不可及啊!

愚不可及的事還有呢?當我們瞭解了事情的真相後更是認爲自己愚不可及了。

出示:成羣的幼龜從巢口魚貫而出。……那隻先出來的幼龜,原來是龜羣的"偵察兵",一旦遇到危險,便會返回龜巢。那隻幼龜被嚮導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龜得到錯誤資訊,以爲外面很安全,於是爭先恐後地結伴而出。

學生齊讀

我們的愚不可及造成的結果是可悲的,儘管我們來回奔跑,儘管我們拼命拯救,還是給幼龜們帶來了很大的傷害。看我們做了些什麼——出示句子:(生讀文)"數十隻幼龜已成了嘲鶇、海鷗、鰹鳥的口中之食。"

一隻幼龜得救了,無數只幼龜喪生了----看我們做了些什麼——出示句子:(生讀文)"數十隻食肉鳥吃得飽飽的,發出歡樂的叫聲,響徹雲霄。"

一隻嘲鶇飛走了,數十隻食肉鳥歡笑了——這就是我們做的蠢事。別看這小小的綠龜,他們也是有的一套躲避危險、防禦危險的辦法!可這樣的辦法卻被我們給破壞了,(出示):"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課文最後2個小節裏的每個字,每句話,甚至是每個標點,都跳動着作者那難以言說的痛苦!因爲——(再出示):"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三、詞語盤點,寫話練習

1、我們深深自責,我們追悔莫及,因爲我們自作聰明,好心辦壞事。現在只能向綠龜表示深深的歉意,請拿起筆,可以給他們寫信,可以寫寫你心裏的感受,或是從這件事中受到的教訓,得到的啓示。課文裏有許多好詞語,我們一起來讀一讀,記一記,把他們存入我們的記憶倉庫裏。好!給你們5分鐘寫,待會兒交流。

2、其實,違背"自然之道"的故事我們學習過不少。如:《我要的是葫蘆》、《拔苗助長》、《一個小村莊的故事》……它們講的都是同一個道理。自然萬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規律,在大自然面前,我們人類要想不犯錯誤,首先就要了解自然之道,遵循自然之道。

四、走出文字,內化"道"

1、走進大自然,去觀察動物、植物的生長或其他自然現象。走入大自然,留心觀察一下,生活中還有哪些違背自然規律的行爲。

2、讀青少年知識普及讀物《大自然的啓示》

自然之道說課稿(三)

一、複習課文

1、根據詞意說出詞語

(1)爭着向前,唯恐落後,形容十分積極。(爭先恐後)

(2)像游魚那樣一個接一個地出去。(魚貫而出)

(3)我們的做法十分愚蠢,好心反而辦壞事。(愚不可及)

(4)形容呼吸急促的樣子。(氣喘吁吁)

(5)一個勁地責怪自己,特別後悔。(後悔不已)

(6)吃得特別飽。(飽餐一頓)

2、選擇練習的詞語填寫在下面的括號中。

"我"和同伴及一位生物學家嚮導,結隊來到一個小島旅遊,觀察幼龜是怎樣離巢進入大海的,看到一隻探頭出穴的幼龜被嘲鶇咬啄時,不顧嚮導勸阻,非要嚮導把幼龜抱向大海。成羣的幼龜以爲外面很安全,就從巢中( )地( ),結果讓食肉鳥( )。"我們"( )地拯救了一些幼龜,還是不能解決問題,真是令人( )。我們的行爲真是( )呀!

3、我和七個同伴還有一位生物學家嚮導來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島的目的是什麼?(觀察幼龜是怎樣離巢進入大海的)

二、分析課文:

(1)當我們登上這個原始的海島時首先看到了怎樣的一幕呢?大家把書翻到第35頁。誰來讀讀第3自然段。其他人考慮:從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麼?

(2)(出示課件)"一隻幼龜把頭探出巢穴,卻欲出又止,似乎在偵察外面是否安全。正當幼龜躊躇不前時,一隻嘲鶇突然飛來,它用尖嘴啄幼龜的頭,企圖把它拉到沙灘上去。"答案一:這隻幼龜非常小心、謹慎、警惕。(找出相關的詞語體會,體會小心,指名讀,要讀出小心謹慎的語氣)答案二:面臨着危險(找出相關的詞語,再讀這句話,要讀出情況十分危急的語氣)

(3)教師:大家說的'都很好,一個弱小的生命即將在我們眼前自己消失,善良的"我們"是什麼心情?帶着這樣的感受來讀文章的第4-8自然段!自由讀,劃出表現我們心情變化和情感態度的句子,用橫線畫下來。

A、指名讀句子:"我和同伴緊張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對嚮導說:‘你得想想辦法啊!’" (多麼的……緊張、揪心啊、焦急)

當我們爲小幼龜焦急、緊張、揪心的時候,嚮導是怎樣的態度?

B、嚮導若無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

"若無其事"是什麼意思呢?他爲什麼會這麼說呢?

誰來試着讀一讀。要讀出嚮導的若無其事。

師:嚮導的心情是心平氣和波瀾不驚的,那嚮導又是怎樣做的呢?

C、課件出示:嚮導極不情願地抱起那隻小龜,朝大海走去。誰來讀一下向導的做法。

師:極不情願是什麼意思?你有沒有遇到過極不情願的事呢?

嚮導的極不情願是因爲什麼原因?(我們的壓力)

我們沒有來過海島也沒有親眼見過食肉鳥吃小龜,看到這個場景必然要勸嚮導,現在老師來當嚮導,你們就是作者和作者的同伴,我們正在親眼看到小幼龜的生命正受到威脅。看看誰能說服我這個嚮導把小龜抱向大海。

同學們,你們說服了嚮導,你們真厲害,掌聲鼓勵一下!

師:由於嚮導把小幼龜抱到大海之中,那隻嘲鶇怎樣了?

D、課件出示:那隻嘲鶇眼見到手的美食丟掉,只好頹喪地飛走了。頹喪是什麼意思?

(4)再讀這一段,教師過渡:在我們的努力下,小綠龜得救了,我們做了一件好事,可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使我們明白了什麼呢?

出示句子:"我們很快明白: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我們怎麼明白的?讀有關幼龜出巢的句子。"嚮導抱走幼龜不久,成羣的幼龜從巢口魚貫而出。""那隻幼龜被嚮導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龜得到錯誤資訊,以爲外面很安全,於是爭先恐後地結伴而出。"

想象:幼龜此時會想些什麼?(學生想象:嚮往大海、嚮往外面的世界等)

教師:恩,很好,它們帶着一份嚮往,一份期待,它們想到蔚藍的大海里快樂地成長,它們多麼渴望能在那裏盡情地玩耍,但是,它們不知道,等待它們的居然是幾十只食肉鳥,同學們,你們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讓學生說句子)1、從龜巢到海邊的一大段沙灘,無遮無攔,成百上千的幼龜結對而出,很快引來許多食肉鳥,它們可以飽餐一頓了。

2、這時,數十隻幼龜已成了嘲鶇、海鷗、鰹鳥的口中之食。

3、不一會,數十隻食肉鳥吃得飽飽的,發出歡樂的叫聲,響徹雲霄。

讀了這些句子,你想對小幼龜說些什麼呢?

(板書傷害,我們是因爲什麼才使這些小海龜受到了傷害呢?板書:違反)

(5)1、隨着事態的發展,()作者和同伴的心情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誰來說說。

2、課件出示:"天啊!"我聽見同伴說,"看我們做了些什麼!"

那我們就帶着一種後悔的心情來讀一讀這句話。"天啊!"我聽見同伴說,"看我們做了些什麼!"

3、誰來說說此時嚮導的心情呢?

4、生:我覺得嚮導也很後悔,還很着急,我是從這裏看出來的,我們的嚮導趕緊摘下棒球帽,迅速抓起十幾只幼龜,放進帽中,向海邊奔去。

5、從哪個詞看出他非常着急了,從趕緊,迅速這兩個詞中看出嚮導特別着急。

6、讀的時候應該怎麼讀呢,誰來讀一讀

7、誰來讀一讀嚮導的話。

(嚮導說的話:他一邊走,一邊發出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就不會受到傷害。")

"悲嘆"的近義詞是什麼?換成"感嘆"行不行?

3、如果去掉根本這個詞行不行?(根本加重了嚮導後悔,自責的語氣。)

4、誰能讀出他非常難過,自責的語氣。

三、總結全文

1、師:同學們想想,嚮導爲什麼明明知道會有這樣的後果還把那個偵察兵抱向大海呢?

小結:同學們的猜想,都有可能正確,嚮導無論出於什麼原因,他的目的都是想告訴人們:大自然是有規律的,我們要遵循自然之道。

(板書:遵循 只有遵循了自然之道才能保護幼龜。板書:保護)

3、我們瀏覽一下全文,結合作者和同伴以及嚮導的思想變化,現說一說你對自然之道的理解。

4、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會出現一些違背自然之道的事,誰知道,來說說。

5、作業:看看今天的作業:

走進大自然,觀察動物、植物的生長或其他自然現象,寫出你的發現,或受到什麼啓發。希望大家認真完成,下節課我們進行交流。

結束語:在大自然中,還有許多"自然之道"需要我們去了解, "學習之道""爲人之道"都需要我們去探索啊,希望我們都在瞭解"道"的基礎上,遵循"道",不要做出愚不可及的事!

標籤:說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