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小學數學《立體圖形的認識》說課稿

說課稿5.97K

一、說教材(包括4個部分)

小學數學《立體圖形的認識》說課稿

1、教學內容

《立體圖形的認識》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書小學數學第一冊第34—35頁的內容。

2、教材編寫意圖

《立體圖形的認識》是學生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開始。《標準》指出,‘空間與圖形’的內容主要涉及現實世界中的物體、幾何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係及其轉換,它是人們更好地認識、描述生活空間,並進行交流的重要工具。這部分教材主要從形狀這一角度來使學生初步認識立體圖形,併爲後面學習平面圖形作好了鋪墊。

3、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編排特點,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將教學目標定爲:

(1)、透過操作、觀察,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知道它們的名稱,會辯認這幾種物體和圖形。

(2)、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間思維能力。

(3)、透過學生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和創新意識。

(4)、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懂得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4、教學重點、難點

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實物與圖形,建立空間觀念。

二、說教法和學法

這一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一年級學生,他們的年齡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在40分鐘的教學中容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如何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呢?我主張讓學生在“玩” 中學,在“樂”中思,爲學生創設輕鬆、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讓他們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採用愉快式教學法、實驗發現法、直觀演示法、設疑誘導法,教學中,教師精心設計一個又一個帶有啓發性和思考性的'問題,創設問題情境,誘發學生思考,操作,激發學生探索求知的慾望,逐步推導歸納得出結論。在課堂中多鼓勵學生,不論回答是否令我滿意,都給他一個會心的微笑,一個讚許的目光,實現心與心的交融。

爲了更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的生命潛能和創造精神獲得充分釋放,在教學過程中,透過讓學生看一看、分一分、摸一摸、滾一滾、搭一搭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積極動眼、動耳、動腦、動口,引導學生透過自己的實踐操作來體驗新知,讓學生掌握得更加牢固和深刻。

三、說教學準備

教具:10袋各種形狀的實物,多媒體課件。

學具: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模型若干個。

四、整體設計

這節課的教學按照知識的引入—知識的教學—知識的應用三部分展開,其中認識圖形採取從形象—表象—抽象的過程,具體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低年級學生參與教學很少是因爲認識上的需要,教學活動能否激發興趣,使學生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去,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之所在。爲此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同學們,今天老師從家裏收集了許多小時候你們玩過的玩具和見過的物品,想知道是什麼嗎?

學生:想。

教師展示籃球、魔方、水杯、牙膏盒、包裝盒、橡皮、桂圓八寶粥包裝筒、墨水瓶盒、小皮球、色子、肥皂、鉛筆盒、茶葉桶、乒乓球、玻璃球、紙巾盒等。

讓學生說出它們的名稱,教師激勵評價並媒體展示圖片。

師:看這麼多的物品,同學們都認識,真了不起!那麼你們能把它們根據形狀分一分類嗎?

學生:能。

師:這節課,我們就來一起認識和研究這些物體。

這時孩子們的情緒迅速高漲,自然地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

(二)、民主導學,自主探究

(這部分是整堂課的重頭戲,具體有以下幾個步驟)

1、看一看、分一分,揭示概念

(1)、讓學生分成9個4人小組,先仔細觀察袋子裏的禮物,然後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教師巡視。

(2)、學生彙報是怎樣分的?爲什麼這樣分?有的按有角和沒角分成兩類,有的按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分4類,這時教師用課件演示分類結果,讓學生看得一目瞭然。

(3)、揭示概念,教師依次拿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實物讓學生爲其取名,並說說爲什麼?學生可能會把長方體說成長方形或長方塊,把球說成圓,教師要及時糾正,並板書名稱。

透過這一環節的學習,學生對這4種物體的外觀形狀有了初步認識,採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分一分,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讓他們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2、摸一摸,感知特點

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實物摸一摸,把自己的感受和大家說說,這樣安排讓學生真正感覺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心情輕鬆了,沒有任何壓力,思維也迅速活躍起來了,不一會兒就爭先恐後地說開了,有的發現長方體長長方方的,有尖尖的角,有6個平平的面;有的發現正方體正正方方的,也有6個平平的面,並且6個面都一樣大(這一點可能有些學生有一定難度,教師及時加以引導)有的發現圓柱四周圓圓的,上下一樣粗,上下都有平平的面;有的發現球圓溜溜的。

教師這樣放開讓學生親自嘗試,加深了學生對幾種立體圖形特徵的體驗,培養了動手能力,透過生生交流,師生交流,認識更加系統化,更加全面化。

3、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教師首先進行設疑,問:“小朋友,剛纔你們看到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都穿着花衣服,如果去掉花外衣,你們還認識嗎?”(課件演示將實物抽象成幾何圖形)順勢將這些圖形貼在黑板上。讓學生做第一次嘗試,依次從袋子裏拿出相應的實物,完成後閉眼想象四種圖形的樣子。接着進行第二次嘗試,教師出示大小、顏色不同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圖形卡片,讓學生進行辯認。這一節由生活中的具體實物到脫去外花衣以後的抽象的幾何圖形,過渡非常自然,學生樂於接受。

4、融入生活,寓教於樂

透過實踐操作,感知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后,讓學生把課堂所學知識延伸到生活中去,尋找生活中這樣形狀的物體。例如:長方體有文具盒、數學書、藥盒子……正方體有魔方、化妝品盒子、骰子……圓柱有蠟燭、燈管、鉛筆……球有皮球、足球、玻璃球……這樣舉例,學生的思路開放了,思維拓寬了,並且體驗到了數學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培養了他們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5、活動鞏固,進一步體驗特徵

我安排了3個環節:

(1)、滾一滾,比一比,讓學生拿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放在桌上滾一滾,比比看,誰滾得最快?學生很快得出長方體和正方體都不會滾,而圓柱只能前後滾,球可以四周滾,最會打滾。教師馬上追問,誰站得最穩?讓學生明白正好是相反的,最不會滾的也就站得最穩。

(2)、猜一猜,抽學生上臺摸大箱子裏的禮物,把摸到的感覺說一說,下邊同學猜是什麼。也可以讓下面同學先描述圖形的樣子,上面學生按要求摸出實物。學生們紛紛躍躍欲試,都想知道到底藏了什麼好東西。

(3)、搭一搭,讓小朋友做一個小小設計師,自己想象,自由發揮,用學具搭出各種美麗的造型。

以上活動利用視覺、觸覺、運動覺的協同作用,使學生更深刻地認識了幾種立體圖形。並且感受到了平面和曲面的區別,透過讓學生互相說一說操作的感受,培養初步的交流能力。

(三)、檢測導結,效果反饋

(一)檢測設計:

1、下面圖形中,正方體的是(),長方體的是()。

①②③④⑤

2、

(1)從左邊起,第()個是球,第()個和第()個是正方體。

(2)說一說圓左邊的一個是(),右邊的一個是()。

(3)長方體有()個,正方體有()個,圓柱有()個。

(二)、集體講評批閱,反饋資訊。

(三)、課堂總結: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認識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這些物體都立體圖形。透過這節課的學習活動,你們認識和了解它們了嗎?有什麼收穫,同桌相互說說。

五、說板書設計

我整個板書設計的特點是運用鮮豔的歡快的色彩吸引學生,引起注意,把美滲透於數學教學中,圖文並茂,形象鮮明,充分體現本節課所學內容。

附板書:認識物體和圖形

長方體:長長方方、6個面 、 不易滾動

正方體:四四方方、6個面一樣大、不易滾動

圓柱:上下一樣粗細、上下底面是圓、易滾動

球:圓圓的,易滾動

立體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