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蜀道難》的說課稿

說課稿3.28W

《蜀道難》是樂府《相和歌辭瑟調曲》舊題,內容多以山川之險言蜀道之難。本篇詩人襲用樂府古題而推陳出新,以豐富的想像、奔放的語言、雄健的筆調生動地描繪了由秦人蜀道路上奇麗驚險的山川景色。下面是小編爲您整理了“《蜀道難》的說課稿”,希望能幫助到您。

《蜀道難》的說課稿

《蜀道難》的說課稿篇1

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蜀道難》。

對於教材的深入解讀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那麼,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我要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

一、說教材

《蜀道難》選自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單元第四課,本篇課文是一首古風體裁的詩歌,詩人李白透過誇張、渲染的表現手法,以及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從高險、驚險、兇險幾個方面,將蜀道的抽象之“難”,以具體的物象形式表現出來,表達了詩人大膽、奇特瑰偉的聯想力,正體現了李白詩歌豪邁飄逸的藝術特點。

二、說學情

合理把握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本次課所面對的學生羣體具有以下特點:高中一年級的學生具有較強的概括和歸納的能力,抽象邏輯思維佔主導,本文是一首古風詩歌,因而重心在誦讀上。我將在本文的教學過程中着重採用誦讀,感悟的方法進行文字分析。

三、說教學目標

從課程標準中“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基本理念出發,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誇張、渲染的表現手法。

2、透過聽錄音的方式,學生能夠把握文章情感基調。透過朗誦,小組討論的方式,理解“蜀道之難”難在何處?

3、感受李白詩風的豪邁特點,體會祖國大好河山的奇險雄壯之美。

四、說教學重難點

結合本單元的教學要求,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我確定了本節課的重難點是:

教學重點:體會文章的感情基調,學習李白詩歌誇張、渲染的表現手法。

教學難點:理解蜀道“難”在何處,文章如何表現蜀道之難的。

五、說教學方法

新課程教學中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基於此,我將引導學生採用以下的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朗誦法;討論法。

下面我將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爲核心的環節。

六、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好的匯入未成曲調先有情,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不但使學生了解這節課所要學習的課題和內容,還要形成閱讀期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會透過誦讀課文首句匯入:“噫唏噓,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對話同學:同學們,從老師的誦讀聲中,你能感受到,這句詩的風格是哪一位大詩人的?李白一生遊遍名山大川,足跡遍佈大半個中國。那麼,他筆下的家鄉——古蜀國有怎樣的勝景?今天我們再次走進詩仙,走進四川……

(二)整體感知

整體感知是賞析文章的前提,透過初讀,可以使學生初步瞭解將要學到的基本內容,瞭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圖,使學生對課文內容形成整體感知。

首先,我會讓學生根據課前預習,出聲誦讀課文,同時注意朗讀的快慢、停頓、語調、輕重音等,然後再播放音頻,糾正他們的讀音與停頓。

其次,我會引導學生談談他讀了本詩之後的感受。學生透過朗讀,能夠說出蜀道的山高水險,奇峻,以及詩人李白充沛,高昂的情緒。我會對學生的感知進行全面概括。

(三)深入研讀

深入研讀,意在透過文中的細節來反映整篇文章,並且能夠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內容。我會這樣開展本堂課的深入研讀:

1、學生在初步感知詩歌情感基調之後,我會再次播放音頻,並設定問題。我的問題是:詩人是從哪幾個方面表現蜀道的?學生經過再次朗讀後回答。文章是從三個部分來寫蜀道之難的。分別是:第一部分:“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寫蜀道的來歷。接着從“鳥道”寫蜀道之高險。第二部分:借“悲鳥”和“子規”“猿猱”等景物,生髮悲壯感慨;再寫山水之勢的驚險。第三部分:透過劍閣山的崢嶸之勢,寫蜀中戰禍之烈,表現蜀道上的兇險。

2、順勢我會提問第二個問題,我的問題是:文章反覆詠歎“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同學們再次朗誦第一段,找出具體描寫“難”的詩句,說說詩人怎樣把抽象的“難”展現出來的?學生朗讀後,我會指定一兩名來回答。經過總結,我們看到:

詩歌的第一句:直抒胸臆,連續運用三個韻調和諧的嘆詞,表現詩人被蜀道之高而驚恐的心境,使人未見其高,先聞其險。“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四萬八千歲”是一個誇張的說法,說明了蜀道長時間的閉塞。

3、接着,我會提出第三個問題:蜀道之高險是如何表現的?學生經過朗誦課文第二部分,結合我的引導和總結後,明確問題答案如下: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這裏的“鳥道”是“橫絕峨眉巔”,可以看出山勢之高;“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這一句中“衝”“回”字表現出蜀道之高險。接着,詩人透過“黃鶴”的“不得過”,“猿猱”的“愁攀援”,來側面烘托出山勢之高險。只能讓人“仰脅息”而“坐長嘆”。

4、在分析了第一部分之後,我會繼續指定學生讀第二部分,並提問:從哪些詞可以看出蜀道的“驚險”?學生透過朗讀明確:“悲鳥”“子規”的叫聲,烘托出悽慘悲涼的氣氛,讓人“畏巉巖”而“不可攀”。

其中,一“悲”,一“號”,一“啼”,一“愁”,將蜀道的“難”表現得更加具體。

5、接着,我會組織學生集體朗誦文章的第三部分,並設定問題:詩人是因何而第三次復嘆“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的?從哪句可以看出?學生思考後,我會指定某生來回答。

6、下來,我會設計最後一個問題:文章多次感嘆“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這句話對於作者的抒情有什麼作用。學生經過討論後明確:詩人反覆感嘆,奠定了全詩的抒情基調。

透過以上環節我達成了我的三維目標,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四)延伸作業

語文教學沒有明確的終結點,而是引導學生從這個問題走向另一個問題。促使學生將學習延伸到課外,構建起大語文學習觀。所以我的拓展延伸和小結作業環節設計爲:

學生再次集體朗誦本文,同時注意停頓和語調氣勢,並思考本詩有怎樣的藝術特色。經過小組討論,代表來回答。隨後,我會透過播放蜀道的圖片和視頻,讓學生談談他對蜀地歷史和地理的作用看法:

最後,我的作業設計爲:背誦本詩;課下後學習李白的古風詩作《夢遊天姥吟留別》,將它和《蜀道難》中的抒情方式及誇張、渲染的表現手法進行比較,體會李白的詩歌的抒情方式。

《蜀道難》的說課稿篇2

一、說教材:

選自粵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的一篇基本閱讀型的課文。

對於古典詩歌的學習,除了要讓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還要提高學生鑑賞古典詩歌的能力。從這兩個方面出發,我設計了以下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1、通曉背景,整體感知全文,初步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

2、透過反覆誦讀課文和疏通詩文,提高學生閱讀古典詩歌的能力。(教學重點)

3、評析詩歌的雄奇瑰麗、富於浪漫色彩的藝術特色,深入體會作者寫作詩歌時的情感,提高學生的鑑賞能力。(教學難點)

二、教學方法:誦讀法、點撥法、解讀法

三、學習方法: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匯入:作者簡介(生平略、作品風格詳)、寫作背景(利於學生理解詩文)

整體感知:聽課文錄音,注意字詞的讀音,體會詩句的語氣,語調與長短句式變化的關係。

分析課文:從題目的“難”字着手,提問:作者爲什麼說“蜀道難”呢?“難”在哪裏?文中有多少處直接提到“蜀道難”的?我到這裏爲止提了三個問題,對於前兩個問題,學生可能一下子回答不出來,等我們在疏通完課文之後,再解決。但是第三個問題,學生是很容易能夠回答得出來的。因此我只要求學生馬上回答我的第三個問題,順着這個問題,看看作者在文中三處直接提出的“蜀道之難”是否一樣。這樣,就進入詩文的疏通了。

教材的註釋爲我們提供了詳盡的解釋,有助於我們疏通詩文。在詩文的疏通時,把更多的機會交給學生。重點詩句、字詞,多讓學生嘗試着翻譯,我及時點評、引導。同時還指導學生反覆誦讀詩句,分析詩句的表現手法、修辭手法、句式特點。

課文從三個角度寫了登蜀道之難,而每一段剛好爲一個角度。在疏通完一段之後,再引導學生總結出來。這裏就是解決了上面提到的作者爲什麼說“蜀道難”和“難”在哪裏這兩個問題了。

第一課時疏通到課文的第二段止。

第二課時

按照第一課時的`方法疏通第三段。

結合課文當中的詩句讓學生說說詩歌是怎樣體現李白詩歌雄奇瑰麗,富於浪漫色彩的。

總結《蜀道難》這首詩的重點字詞,再次理清“三難”。

佈置作業:出默寫題,課後再背誦課文。

五、板書

課題作者

三難:第一段從歷史角度說開闢之難

第二段從山勢高危的角度說攀越之難

第三段從現實的角度說安居之難

總結:我的教學設計抓住了詩歌當中的“三難”,以此爲線索,展開詩文的疏通。對於詩歌當中用來表現“三難”的詩句,也是李白詩歌雄奇瑰麗,富於浪漫色彩的體現。所以用這些詩句可以總結出“三難”的結論,也可以用這些詩句賞析李白的詩風,讓學生欣賞對蜀道難的想象和描寫。學生在讀懂了詩文才能夠賞析,但是我們也可以融賞析於理解的過程當中。

《蜀道難》的說課稿篇3

尊敬的各位專家評委:

大家好!

我是xx號選手,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蜀道難》。下面我將從教材、學情、目標、教法與學法、重點與難點、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幾個方面來說課。不足之處懇請批評指正。

一、說教材

《蜀道難》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三第二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一單元幾篇文章都是唐朝詩歌。《蜀道難》寫出了蜀地山川的高峻奇險的特點,同時也融入了詩人對當時社會現狀的擔憂,從藝術特點上看,詩歌想象奇特,筆法誇張,充分體現了李白的浪漫主義詩風。學習本詩對學生認識唐詩,鑑賞詩歌,培養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情感都有重大作用。

二、說學情

學生對古典詩歌並不陌生,但他們的認識和理解只停留在表層,還沒用真正掌握鑑賞詩歌的技巧。因此在教學中應激發學生的興趣,給學生以足夠的時間去品味、感悟,幫助他們進入詩歌的情景,增強詩歌的鑑賞能力。

三、說目標

根據教材、學情及課標要求,我確定以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瞭解作家及背景。

2、培養學生鑑賞詩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鑑賞本詩的藝術特色。

過程與方法:透過誦讀、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解讀詩中意象,品味意境,感受詩人情感,體會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風格。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詩的意境美、聲韻美,激發他們對於中國古典文化的熱愛。

四、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解讀詩中意象,品味意境,感受詩人情感,體會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風格。

難點:評析詩歌的雄奇瑰麗、富於浪漫色彩的藝術特色,體會作者寫作詩歌時的情感。

五.說教法和學法

教法:

1、誦讀法。

2、問題引導法。

3、交流討論法。

4、點撥法。

學法:

1、自主學習法——蒐集資料、自主思考、主動探究、解決問題。

2、勾畫圈點法——勾出文中的重點句,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

3、合作探究法——交流討論,共同研讀。

六、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課文

在大唐多若繁星的詩人中,李白是唯一被人們譽爲既有俠肝義膽,又有仙風道骨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傳奇的一生,豪放飄逸的詩風,確實給人們留下極爲深刻的印象。今天我們來學習《蜀道難》,再次感受李白詩歌的風格。(板書)。

(二)作者簡介

(三)誦讀感知

1、第一遍,個別學生堂上朗讀,讀後師生議論不足之處。

2、第二遍,聽錄音或老師範讀,學生圈點矯正。

3、第三遍,全體學生齊讀。

4、第四遍,學生結合註釋默讀,疏通詩意,圈出難點,合作交流。

(四)問題探究

1、《蜀道難》中貫穿全詩的是哪一句?它在全詩起到什麼作用?

明確:(1)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2)全詩的主旨句。貫穿全詩始終,有一唱三嘆之效!

2、蜀道“難”在哪裏?

三難:

第一段從歷史角度說開闢之難。

第二段從山勢高危的角度說攀越之難。

第三段從現實角度說安居之難。

3、詩人怎樣來表現蜀道的雄奇險峻?

明確:神話傳說:五丁開山、六龍回日—寫出歷史上的不可逾越之險阻。

虛寫映襯:黃鶴不得飛渡、猿猱愁於攀緣—映襯人行走難上加難。

摹寫神情、動作:手捫星辰、呼吸緊張、撫胸長嘆、步履艱難、神情惶悚——困危之狀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古木荒涼、鳥聲悲悽(悲鳥號古木,子規啼夜月)——使人聞聲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蒼涼的環境氛圍,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難。

運用誇張:“連峯去天不盈尺”、“枯鬆倒掛倚絕壁”—誇飾山峯之高,絕壁之險,渲染驚險的氣氛。

(五)延伸拓展

本文主旨歷來爭議不定,你是怎麼看?

主旨探討之一:送別友人

主旨探討之二:抒寫心志

主旨探討之三:諷喻時政

主旨探討之四:倦於仕途

(六)堂上總結

這首詩想象奇特、豐富,氣勢宏偉、豪邁,充分顯示了詩人的浪漫氣質和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下面讓我們再一次深情地朗誦這千古名篇。

(七)說作業

背誦該詩。

(八)板書設計

板書方面,我力爭簡潔明瞭,採用語詞式板書,既點名本課的教學要點,又方便學生理解、識記,達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讓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有機的結合起來。

蜀道難(李白)

開闢之難;攀越之難;安居之難。

總之,在教學中,我會堅持“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原則,力求將語言文字和情感教育結合起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讓每一個學生在每節課上都有所進步、有所收穫。

我的說課結束,不足之處,請各位老師指正,謝謝!

標籤:蜀道難 說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