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給予樹說課稿範文

說課稿1.34W

一、教材分析:

給予樹說課稿範文

《給予樹》講述的是在聖誕節到來之前,小女兒金吉婭把應該給家人買禮物的錢,買了一個洋娃娃送給了一個素不相識的需要幫助的女孩。課文敘述角度獨特,從媽媽 “我”的角度來敘述這個美麗的故事,透過“我”的觀察、心理變化及行爲來體現金吉婭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質,整篇課文處處洋溢着愛的思想、美的情感,時時閃爍着人文的光彩。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雖已能借助字典識字,但這並不意味着教師可以放棄字詞教學。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容易混淆的字形、字音的教學。尤其這一課的音同形似的字詞較多,教師可運用歸類、辨析、比較等多種方法幫助學生突破難點。在詞語學習上,可引導學生學習用同義詞替換的方法或聯繫上下文的方法來理解詞語。

我班的學生已初步養成了課前預習的好習慣。但根據本單元目標,對學生預習提出了進一步的要求,要求學生對文中不理解的地方選擇合適的方法去解決。例如文中對於“聖誕節”、“給予樹”這些學生不熟悉的國外事物和名詞,可引導學生透過上網查找資料,來了解。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培養學生學習查找資料,並能按要求分類整理、歸納資訊是至關重要的。

三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審美情趣,已初步掌握透過圈畫文中的關鍵詞句的方法來理解課文的內容。

現今時代的孩子,他們一直在享受着被愛的甜蜜,但不太懂得去愛別人。本文的主人公金吉婭是他們的同齡人,她的行爲最容易被同齡人接受,被模仿,因而要透過反覆品味文章的語言來喚醒沉睡於他們心中的愛。

三、關於教學目標的制定:

目標一:能認識本課的10個生字,重點引導學生辨清“予”和“裕”的字形,能用同義詞替換或聯繫上下文的方法來理解“給予、擔心、寬裕、沉默不語”等詞語的意思。

本課在識字教學中,教師要對易讀錯、易寫錯的字要重點指導。需要注意讀音的字: “給”是多音字,在這兒讀jǐ 不讀gěi 。有些字字形易混淆,如“予”和“矛”,有些字易寫錯,如“裕”,教師需引導學生予以關注。對於詞語“給予、擔心、寬裕、沉默不語”可透過聯繫上下文來理解。

目標二:透過聯繫上下文,讀懂課文是透過媽媽心情變化這一線索來組織課文的寫作特點。感受金吉婭的善良、關愛他人的美好情感。

透過聯繫上下文,讀懂課文是透過媽媽“我”的觀察及心情變化這一線索來體現金吉婭的善良和同情心,培養關愛他人的美好情感。

在聖誕節來臨前,媽媽擔心家裏不寬裕,沒有更多的錢讓孩子們購買禮物;當看見金吉婭買的棒棒糖時,媽媽有些生氣,同時又有些疑惑;聽完金吉婭的講述後,媽媽爲金吉婭的送禮行爲和誠摯的愛心而高興、激動。要注意的是,媽媽心情變化無非是突出金吉婭的美好心靈的陪襯。教師可以提問引導學生:“媽媽爲什麼會有這些變化呢?”從而引領全文的學習。

目標三:能展開想像拓展寫話,爲小音樂家楊珂、小珊迪、賣火柴的小女孩等文學作品中的一些窮苦孩子寫一張愛心卡。

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語言的理解和運用的過程中透過鮮活的學,靈動地進入文字角色,藉助多種生活情境的創設,再現文字情境,把握文字主人公的形象,做到以文啓人,以情動人。教學結尾,透過創設情景讓學生爲文學作品中的窮苦孩子寫“愛心卡”,從而給“愛”賦於新的生命,又帶動了名篇的閱讀。能根據一定的情境展開想象,並用通順的語句連貫地寫清楚一段話,這也是本學年段學生應該具備的寫作能力。

以上制定的教學目標並非是孤立的,它們是相互聯繫,又是層層深入的。理解詞語的意思只是表面的;透過語言實踐的手段,如朗讀、說話等,感受詞語的內涵是內在的;聯繫上下文揭示出文章裏面的深意纔是最核心的。

四、關於教學設計:

聖誕節是西方最重要的節日,這是一個愛意流動的日子。在這樣的一個特殊的節日裏,一個小女孩渴望擁有一個洋娃娃的願望,另一個素不相識的小女孩金吉婭幫她實現了,這是一個多麼美麗的故事。金吉婭小小的年紀,卻能夠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爲他人着想,從中可以看到她金子般的心靈。因此,在本課教學中我採用“情境匯入法、讀思議結合”等方法進行教學。

(一)創設情境 ,引發真情:

課的開始,我從課題入手,從聖誕樹引發到聖誕節的介紹。並播放西方聖誕節歡樂的情境,讓學生感受到聖誕節是西方最重要的節日,相當於我們中國的春節。在這歡樂的節日裏,人們圍着聖誕樹跳舞,相互交換禮物。所以聖誕節是人們最快樂的節日,也是孩子們最喜歡的節日。

(二)品讀課文,體會媽媽的心情。

在這一環節中,我讓學生根據“媽媽擔心什麼——媽媽爲什麼生氣——媽媽爲什麼激動”這三個問題來劃找句子。學生在自主研讀的基礎上,與主人公進行情感交流,從整體上感受文字情感的變化線索,“航拍”媽媽心情變化的過程。在自主感悟的基礎上,提升學習的整體效益。

(三)細讀課文,體會金吉婭的做法。

這一環節着重品讀課文重點詞句,用美好的心靈去感受心靈的美好。主要圍繞着“金吉婭拿着這二十美元到底做了什麼?金吉婭在拿卡片時是怎麼想的看到卡片上寫着19美元50美分,她決定買嗎?”這一語言訓練點引導學生體會金吉婭矛盾的心理,讓學生明白“給予就是這樣,在獲得的同時,還意味着放棄” ,“給予不僅僅是放棄,也不僅僅是得到,給予更是善良、仁愛、同情、體貼、友誼……

這時的學生與文字、作者展開精神、情感、生命的對話,從感性的認識走向理性的體驗,在對話中增添新的資訊,內化語言,加深情感,對“給予”一詞賦予新的生命。

(四)研讀課文,昇華情感。

課件出示最後一段話,讓學生反覆讀,體會媽媽此時的心情,讓學生說說從金吉婭的'做法中你感受到了什麼?最後設計拓展練習:在不少文學作品中有許多窮苦的孩子,像陌生女孩一樣需要幫助的人,如:小音樂家楊珂、小珊迪、賣火柴的小女孩,讀讀相關故事,當你看到或聽到她們的情況後,你願意將自己的愛心獻給她們,爲他們實現心中的願望嗎?(教師發放愛心卡) 在《讓世界充滿愛》的音樂聲,學生將自己的愛心寫在小卡片上,並進行交流。最後小結只要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棵給予樹,那麼我們的世界就一定會充滿——善良、仁愛、同情、體貼、友誼……

這樣的課堂結尾,藉助寫願望卡進一步豐富愛的內涵,給愛賦於新的生命,使每個學生都明白給予樹本身就是善良、仁愛、同情、體貼,要使自己成爲有益於社會的參天大樹,併爲自己的心靈脩築一座符合自己夢想、適合自己精神生活的理想家園。

教學反思

1、創設情景引發情感陶醉。

由於兒童生活區域的侷限性,這篇課文講述的是外國兒童的生活,有些風俗與我們孩子生活仍相距甚遠,那麼就需要未成曲調先有情,因此我針對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提供引導性材料,建立起與課文的聯繫,以引導學生的注意與興趣,誘發積極情感。創設情景,讓學生自己置身於故事中。於是上課伊始,我從聖誕節的快樂氛圍匯入教學,給學生展示一些聖誕節的圖片,播放聖誕節的音樂,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明白聖誕節是西方最重要的節日,也是最快樂的節日。對於一些學生不熟悉的國外事物和名詞,如 :“援助中心”、“給予樹”可以透過讓學生讀文找句或讓學生在預習時查找相關資料來予以理解,是慈善組織辦的贊助機構,他們在聖誕樹上掛上反映孩子心願的卡片來請求人們贊助。使學生身臨其境,誘發學生的情感。這樣還爲凸顯文中金吉婭廣博無私的愛心做鋪墊。

2、抓住文字主旨,引領學生深入文字。

語文是學生精神棲息的家園,語文最終的意義是對學生心靈的滋潤、靈魂的塑造和精神的引領。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就要引領學生走進文字的最深處。給予是快樂的、幸福的,這是文字言說的主旨,亦是全文的靈魂。課文學完後,我引導學生找一找課文中還有幾種不易發現的愛。這一環節的教學設計,進一步豐富愛的內涵例如,“母子之愛”和“手足之愛”,母親在家裏並不寬裕的情況下,仍然給每個孩子錢讓他們買聖誕節禮物,這是母子之愛的表現;媽媽聽完金吉婭的陳述後,沒有責備她,卻爲她的行爲而感動,也是母子之愛的表現。買禮物前,孩子們“希望送出最誠摯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這是手足之愛的表現;買完禮物後,孩子們“你給我一點兒暗示,我讓你摸摸口袋,不斷讓別人猜測自己買了什麼禮物”,這也是手足之愛的表現。這兩種愛,是爲金吉婭對陌生人的愛做鋪墊的,更襯托出金吉婭對小女孩的愛的可貴。同時我們也可以感受到,金吉婭的“給予”行爲雖然源於她善良的本性,但和她成長在這樣一個“愛”的家庭氛圍中也有很大的關係。讓學生多角度地去誦讀文字、感悟文字,同時又超越文字,去感受文字背後金吉婭那顆善良、仁愛之心、那種同情、體貼之意,引領學生層層剝筍式地感受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讓課堂教學過程成爲學生心靈自由馳騁的過程,成爲學生情感自在滋養的過程,成爲學生精神自然豐厚的過程。

3、在形式多樣的朗讀中發展語言。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教師要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爲基礎展開教學,透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在經歷感知、思考、質疑、探究、發現、交流等多種學習活動中,從而讓他們在積極的思維活動中加強理解和體驗,進而有所感悟和生成。我努力將以上思想運用教學實踐中。在本課的朗讀教學中,我透過指名讀、引讀,感情朗讀來推進教學,而且每次讀的要求不一樣,層次也不一樣。如:抓住重點語句,我嘗試透過引讀來幫助學生感悟。在理解課文最後一段時,我和學生配合讀:“金吉婭雖然放棄了給家人買漂亮禮物的機會,然而她卻得到了(小女孩的感謝,媽媽的擁抱……),給予不僅僅是放棄也不僅僅是得到,給予更是(善良、仁愛、同情、體貼……)以此幫助學生去體會課文所蘊涵的情感。讓學生在感情朗讀的同時理解課文的深意,發展了語言。

4、深化主題。

人文是語文的底色,是語文的生命。課堂即將結束時,我讓學生爲小音樂家楊珂、小珊迪、賣火柴的小女孩等一些窮苦的孩子寫愛心卡,爲他們實現心中的願望。這一寫話練習無不是對課題《給予樹》,以更深入的理解。“給予樹”實際上是人化了的樹,暗示金吉婭像給予樹一樣能送給人們善良、仁愛、同情、體貼……這篇課文的人文關懷是喚醒、培養學生關愛他人的感情。學生們學習課文後,透過發放愛心卡,使情感得以內化,更爲深入地領會了課文的主旨,引發了學生的深層思考。

標籤:說課稿 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