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熱門】語文說課稿模板集錦六篇

說課稿1.48W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說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語文說課稿6篇,歡迎大家分享。

【熱門】語文說課稿模板集錦六篇

語文說課稿 篇1

一、分析教材,把握訓練要點

《大禹治水》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第15課。講的是古時候大禹治理洪水的事。透過本課的閱讀讓學生感悟理解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原因,體會大禹意志頑強、爲百姓造福的獻身精神。本課共4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講洪水氾濫的景象,點明大禹治水的原因。第2自然段講大禹治水的經過。第3自然段講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第4自然段講大禹治水的結果。

二、根據學生的年齡及認知特點,結合本單元“感悟英雄人物的偉大”的訓練重點

我擬訂了認知、智能、情感三方面的教學目標:①學會本課10個生字(音、形、義),理解由生字組成的新詞。學會1個新偏旁。②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③理解課文內容,感知大禹治水的頑強意志和獻身精神,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一名爲民造福的英雄。目標力求有層次、具體明確。

三 以情爲線,優化教學流程

本着爲學生提供一個真正自由、寬鬆的舞臺,利於學生自主、個性化的學習的教學理念,我設計了以下教學流程:

激趣入境——讀中設境——境中悟情——情中悟理。

激趣入境:上課開始,透過創設這樣的問題情景:“同學們愛讀神話故事嗎?請說說你知道的神話故事有哪些。”“讀課題,請提出自己想知道的問題。”從而激發學生思考、表達、交流的願望,努力營造一個朋友般面對面交流的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

讀中設境:教學中關注學生情感的發展變化,始終以學生情感的發展爲主旋律。教學第一小節時,在動畫情境的渲染下提問:“讀着讀着,在這滔滔的洪水中,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你的心情怎樣,爲什麼?”同時鼓勵生生間的互評。將畫面與音樂融爲一體,更好的激發學生對語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

第二小節的學習儘可能的把學習的時間、空間、自由還給學生。我這樣設計:①分四人小組討論:你最喜歡哪一句話,爲什麼? ②交流彙報。同時引導學生髮揮想象:禹爲了治水吃過哪些苦?引導學生結合重點詞句透過看、讀、議、評進一步理解感悟大禹治水的辛苦。

境中悟情:第三小節的學習放手讓學生自學,透過看圖講故事,自由交流發言,感情朗讀感悟大禹的偉大。

情中悟理:學第四小節時,透過詢問:“讀着讀着,現在你的心情怎樣,爲什麼?老百姓的日子怎麼樣了?”(播放流動圖)進而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和感情火花,讓孩子的思維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最終脫口而出:“大禹,我想對您說……”這樣,讓人文性與思想性進一步整合,讓學生用“心理視線”去讀書,讓學生獲得情感的愉悅。

四 以學促教 ,落實讀寫項目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將識字教學與閱讀活動結合起來。本着《課標》中識字教學應認寫分流、多認少寫、字不離詞的原則,我在這個環節只對重點字詞有針對性地加以指導。讓學生互相交流記憶生字的好辦法,互相啓發,共同識字。

在寫字教學中我透過示範書寫、讓學生隨老師板書書空、鼓勵學生提出合理的改進建議,提高課堂的參與度,使寫字得到落實。

透過讓學生說心裏話:大禹是好爸爸還是壞爸爸?進而鼓勵個性化發言,讓學生髮表自己的不同見解。

啓發學生想象:教學第一節時,透過放影像(“滔滔的洪水淹沒了農田,衝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無家可歸”的畫面),激發學生的憐憫心、同情心,並想象洪水畫面。進而引導學生想象:禹爲了治水吃過哪些苦?如果你就是禹的兒子,你會怎麼想?你想對大禹說點什麼呢?透過幾次想象來拓展學生想象的空間,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促使學生加深對大禹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受到一次愛他人、愛人民生命財產的高尚道德品質教育。

課堂上儘量體現“以讀爲本” 、“以情感人”、 力求找到閱讀教學與識字教學的最佳結合點。

學法方面,重視學生讀書習慣的培養,透過學生自主地問、看、聽、說、讀、劃、寫、思、議、演等多種形式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閱讀活動,使學生感悟讀中生情、景中有情的樂趣。

五、有的放矢, 選擇教學媒體

針對學生知識經驗少、喜歡直觀、注意力易分散的特點,我自制了音畫、圖文並茂的課件來優化教學環節,同時注意了小黑板、字卡、紙條等常規教具的運用,力求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一些美的愉悅和智慧的啓迪。

六、“情”爲線,合理設計板書

板書設計以“情”爲主線,以事爲據,精選詞語,透過對比,突出大禹治水的艱辛,感悟大禹的偉大。板書力求美觀、醒目、易理解。

附板書設計:

15大禹治水

害 無家可歸

千辛萬苦 千山萬水

三過家門而不入

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信客》是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出自聲名顯著的學者餘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本單元閱讀教學,旨在閱讀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受文中所表現的形形色色的“愛”,陶冶學生美的情操,要能從人物的描寫方法理解人物形象,揣摩記敘文語言的特點。

本單元的敘事性作品寫的都是普通人。《信客》講述的是民國時兩代信客的命運,並主要透過年輕信客的經歷,着力表現信客任勞任怨、誠信無私、善良寬容的品性,讚美了他們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這對於當今宣揚誠信、講求奉獻的社會而言極具教育意義,對學生更是一次極好的人生觀價值觀的體驗機會。

教學目標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要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感之間的聯繫”,結合本單元特點,我把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定爲:

知識與能力:瞭解信客這種職業的特點,體會信客的爲人。

過程與方法:透過品析,揣摩質樸而典雅、警闢而暢達的語言。

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信客誠信無私、默默奉獻的精神。

這是一篇自讀課文,而且語言通俗暢達,並沒有什麼艱深晦澀的語句,閱讀障礙不打,因此我將這節課的重難點設計如下:

教學重點:感悟信客的品格和精神,關愛、敬重和學習這類平凡而偉大的人。

教學難點:揣摩質樸而典雅、警闢而暢達的語言。‘

二、說教法、學法

教學方法:

朗讀品味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獨特的意蘊,只有反覆朗讀,才能領會其中深刻而豐富的思想內涵,在教學中我讓學生課外反覆讀、讀反覆,讓學生自己在讀中感悟信客的崇高品質。

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自主探究法——讓學生有自我的認識與體驗,透過自己的圈點勾畫來探究人物形象與語言特點。

三、說教學流程

這節課我設計了八個環節。

(一)匯入

本節課我利用《信客》原文第一部分中對信客介紹的一些句子並配以一些信客艱辛工作的圖片,讓學生對信客有一個初步瞭解。

(二)、瞭解作者

由於沒有提前佈置預習,並且書下注釋也沒有給出對作者的介紹,因而我用大屏幕直接給出並讓學生進行積累。

在這一環節中特別對《文化苦旅》加以介紹,讓學生了解《文化苦旅》是餘秋雨近年來在國內外講學和考察途中寫下的系列性文化散文。全書的主調是憑藉山水風物以尋求文化靈魂和人生祕諦,探索中國文化的歷史命運和中國文人的人格構成。這樣爲學生體會文章語言奠定基礎。

(三)、正音:

投影給出,這些字詞都是書後讀一讀寫一寫中的,要求學生必須掌握。因而我的要求是讓學生依次讀出來,然後齊讀,在正音基礎上進行鞏固。

(四)、走近《信客》理解文題

在這一環節,我設計了兩個問題,目的是從總體上讓學生把握文章內容,並且明確文章重點寫第二個信客後向學生提出下一環節的要求,即把第二位信客作爲主語來概括每一部分的內容,學生不至於另起角度。

1、你怎樣理解題目“信客”二字?

2、文中寫了幾個信客?重點寫哪一個?

(五)、聽讀《信客》理清脈絡

教師範讀,學生任務: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內容

之所以由教師範讀,是因爲課文較長,一節課所容納的內容太多,教師範讀速度快一些,而且也容易把情感表現出來,便於學生體會;而且,在備課時,我發現本課有不少多音字,而讀一讀、寫一寫中沒有給出,因而我想借助教師的範讀來進一步正音。

概括每一部分的內容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文章主要故事情節。

(六)、跳讀《信客》感知人物

1、學生任務:在書上圈點勾畫,用“‘信客’是一種(一個字)的職業,表現在”句式說話。

2、信客自己是如何評價這一職業的?他爲什麼這樣評價?

3、其實餘秋雨的《信客》在選入課本時有一段文字被刪去了,這一段文字就交代了信客的種種苦處。

4、作者爲什麼對這樣的小人物傾注了這麼大的熱情呢?

5、瀏覽課文,用“信客具有的品質,體現在”句式說話。

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是爲了讓學生了解信客的職業特點,把握信客的品質,並由此體會作者寫作本文的目的。

(七)、品讀《信客》賞析語言

本文寫信客,題材特點決定語言特點,質樸的人物要用質樸的語言來描述,而作者是學者,學者散文的風格比較典雅。除此之外,本文還具有警闢而暢達的特點。警闢表現在比喻句上,暢達則表現在容量大、一氣合成的排比句上。

信客是一個多麼樸實感人的形象,閱讀中你們一定也遇到了震顫你心靈,令你感動的語句和片段,讓我們帶着對“信客”的敬慕心情,再次跳讀全文,勾畫出你認爲的精彩語句,用下列的句式簡要說出它的美感。用“我認爲……這個句子美,美在……”句式說話。

文章的語言不難理解,但是文章的這些特點在以前的教學中並沒有涉及到,所以我將這兩個特點直接給出並進行解釋,讓學生對這兩個特點有所瞭解,然後用文章中的句子進行印證,從而把握本文的語言特點。

(八)、回望《信客》情感昇華

信客死後,有很多人來弔唁,請你寫一段話,作爲信客的墓碑上的文字。

提示:對他的生平事蹟或品質加以概述,語言力求簡潔、通暢。

這一環節是佈置作業,讓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回顧文章主要內容、人物的品質,在情感上得到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

語文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位置

本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中拼音教學最後一個單韻母 “ü”的教學。

(二)編者意圖

拼音是識字的工具,拼音教學顯得非常重要。本課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課標精神編寫,分五部分:一是藉助圖畫學習韻母。並以音相同帶出音節 u。二是觀情景圖誦讀兒歌。三是帶調“ü”和帶調音節“u”四是ü的寫法。五是讀讀連連。

(三)前後聯繫

本課前是ɑ、、e、i、u五個單韻母的教學,學生對單韻母有了一定的認識,爲這課的教學奠定了基礎,本課是單韻母教學的最後一個,以後是聲母的教學,爲聲母的教學和拼讀教學也奠定了基礎。

(四)教學目標

1、讀準單韻母“ü”和音節“u”及其四聲。

2、能正確書寫“ü” “u”,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3、在教師指導下朗讀兒歌,找到兒歌中所含的本課韻母和音節,藉助圖畫、兒歌讓學生有興趣地學習本課的韻母和音節。

(五)教學重點、難點和關鍵

1、本課重點是學會讀寫“ü”和“u”

2、本課的難點是記憶u的形狀和讀法。

“ü”遇“”要去掉兩點,去掉後仍讀“ü”,學生易和u混淆。學生曾定型記憶就是大遇小i就是音節i,但是i中的“i”不去點。所以要讓學生記憶大遇到小ü組成音節u要去兩點很難。

3、關鍵是單韻母“ü”與音節“u”之間的變化。

(六)教學準備

1.教師:教學掛圖、拼音卡片、多媒體:摘蘋果、朗讀帶、寫的順序圖景、故事錄音帶、情景圖。

2.學生 :《自主拼音本》或拼音卡片

這些根據教學所需準備的,美觀、適度,教學使用性強,不繁、不濫。

(七)練習安排

重視教學過程中練習,注意練習和評價相結合,本課中讀的練習,如個別讀、分組讀等,此練習伴隨老師的讚語和學生的掌聲方式鼓勵,但也結合比較,給表現差的同學給予適當批評和勉勵。

 二、學情分析

(一)有利因素:

(1)學生初進學堂,學習積極性高。(2)有學習韻母的基礎,

如讀法講究:韻母讀得響亮,音長;寫法講究要注意佔格等。(3)課本編排新穎,富有兒童情趣,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二)不利因素:

(1)學生人數多,70人,學生年齡參差不齊,有有7歲的、6歲的、還有5歲的,並且5歲居多,這樣的生源現狀給集體教學帶來困難。

(2)學生的行爲習慣處於養成階段,學生隨意性大。

(3)家庭輔導情況不理想。很多孩子沒有接受家庭輔導這個條件。

(4)學生分辨能力弱,這課存在幾處分辨。

 三、教法設想

以演示、遊戲爲手段,講說爲輔,學生朗讀爲主進行教學

 四、學法指導

手勢表演輔助讀,同桌合作讀、以讀助記。

五、說教學程序

一、使用複習引入

(一)出示:蘋果樹上掛着a e i u ü六個蘋果。教師:請小朋友來摘蘋果,把認識的單韻母摘下來,看看哪個小朋友摘的又多又快?

學生爭先恐後搶答後,再指名學生回答。

教師:我們已學習了五個單韻母,還有一個沒學,剛纔有些能幹的同學認識,有的同學不認識。它也是單韻母這個小家的,這節課老師和小朋友就一起來認識它,學過它後,我們就把單韻母這個家的成員全都認識了。同學們瞭解的單韻母的家,高興嗎?

這樣的引入方式既複習了舊知,顧及了學生遺忘知識快的特點,瞭解了學生對舊知的掌握情況,並給摸索小學生的遺忘規律提供材料。還能瞭解學生的超前學習情況,鼓勵學生超前學習。也富有兒童情趣,能激發學生髮揮的積極性。

(二)演示、講解是指揮,朗讀聲聲是心音。

1、出示掛圖(小魚吐泡圖)

(1)學生自主識圖說圖。說到:小魚吐泡

(2)教師引出“ü”音。教師邊演示口型邊領讀,並編順口溜:“扁圓嘴巴ü ü ü”

(3)齊讀,開火車讀,分組讀

(4)教師:同學們怎樣來記住“ü”形?編順口溜:“u加兩點üüü”

(5)練讀ü的四聲。引導觀察:ü帶調後頭上兩點不能丟。區別與“ i”

帶調後頭上一點要去掉。編順口溜記憶:“ i上加調要去帽,ü上加調不去帽 ”。鼓勵學生自主讀,在讓優秀學生領讀,然後老師示範讀,再後讓學生邊打手勢邊齊讀、最後分組比賽讀。

(6)教學寫“ü”

引導學生先觀察書上“ü”在拼音格中的位置和筆數、筆順。再讓學生自主的試寫。然後老師邊展示邊示範講解:“ü”佔中格和上格,共四筆,筆順是:豎彎、豎、先左點後右點。

這過程重讀,讀的方式多樣如分組讀、優生領讀、同桌合作讀、開火車讀、做手勢讀,儘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克服學習的疲倦感。如做手勢讀可以調動身體運動來感知聲調的讀法。根據教學要求和學生年齡特點編了很多順口溜,起到激發學習興趣的作用,也利於學生記憶、區別。以此突破重難點。寫也尤爲重要,用展示寫的過程,有一目瞭然的效果,還便於教師強調關鍵處。

(三)學習音節u。 學生撲在桌上休息1分鐘。表演人員準備。

1、故事表演引入:韻母ü看見大帶小i去公園玩。就對大說:“我也想跟你一起去公園玩。”大說:“好吧,我帶你去。”小ü聽見後高興地脫下帽子,向大行了個禮,趕緊跑到大的身邊。你們看,這就是音節“u”。在這個音節裏,小ü的帽子不見了。

老師和學生表演:(老師手拿兩個大卡片,一個同學拿小i卡片,一個同學拿小ü的卡片。)組織好表演

2、認讀音節u。並用順口溜幫助學生記憶:小ü見大,脫帽行個禮,摘掉帽子還讀ü。

3、練習讀u的四聲。開火車讀,分組讀,做手勢讀。引導用它的四聲組詞。

這過程重在認識音節u,用故事表演形式和順口溜突破難點,激發學生興趣,強調記憶。此故事感化學生要懂禮貌,脫帽行禮。體現新語文課程的人文性。讀的時間減少,讀的方式少,這是因爲音節u的讀音和ü的讀音相同。爲節省課堂時間安排如此。

(四)兒歌版塊教學。

1、出示情景圖,引導學生觀圖並自主說圖意。

2、一邊放映情景圖一邊讀兒歌。根據反映節奏讀詩句。

3、疑難處教讀,。

4、畫出“ü”和它的音節讀。

5、全班齊讀。

此情景圖很美,它是一幅春景圖,學生透過觀圖和讀兒歌受到美的薰陶,感動學生生起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體現語文新課程精神。也鞏固了ü和u的音。

(五)完成課後練習“讀讀連連”

這個練習鞏固學生對音節“u”的掌握和對它靈活運用。可讓學生小組合作完成,小組自主評價。

(六)遊戲鞏固。

分組遊戲。準備拼音卡片

遊戲時,分組活動。

先將聲母、韻母、音節分類,再將音節送回家。分類正確,朗讀正確爲優勝組,並送上一面紅旗。

此遊戲在於鞏固學生對聲母、韻母、音節的掌握情況。

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塞特凱達斯大瀑布發生變化前後的不同景象,以及這一舉世聞名的大瀑布是怎樣被葬送的原因,說明保護環境、保護生態平衡已是人類生存所面臨的大事。作者先寫巴西總統菲格雷特爲塞特凱達斯大瀑布主持葬禮;接着寫了大瀑布發生變化前後的不同景象,大瀑布被葬送的原因以及人們爲它舉行葬禮的情形;最後,又回到課文開頭的場景,寫菲格雷特總統在葬禮中號召人們保護生態平衡,愛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

本課是第八組課文的最後一課的自讀課文,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繼續訓練閱讀速度,理解課文內容,二是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強學生環保意識。

2、教學目標。鑑於以上的教材分析,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作如下安排:

(1)、會認讀5個生字,積累自己喜歡的優美的四字詞;

(2)、 瞭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3、教學重難點。由於本課是一篇培養學生環保意識的自讀課文,所以我給它確立了兩個重點,一是單元訓練的重點,繼續訓練學生快速閱讀的能力。二是本課的重點,理解大瀑布消失的原因和葬禮的意義,旨在激發學生情感,樹立保護環境的強烈責任心。這也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因爲它是自讀課文,所以不同於一般精讀課文的講授,要更多地放手讓學生去自讀自悟,但又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要在教師有目的的引導下進行的。課前,我爲學生出示了這樣的學習提綱:1、快速地自讀課文,瞭解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2、利用工具書解決生字詞。3、你認爲學好本文需要解決哪幾個問題,請提出你的問題和小組的同學在一起交流。4朗讀課文,要求準確流利,儘量做到有感情。5、上網或者在課外書上查閱即將瀕臨滅絕的動植物,準備課上交流。所以學法是以自學和小組交流討論爲主。教師主要是透過製作課件和激情引導,爲學生營造一個氛圍,去激發學生的內在情感,從而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

三、說教學程序

能否將《大瀑布的葬禮》上成一堂情感四溢、充滿生命律動的語文課堂是我追求的境界,也是我本堂課是否成功的一個標準。基於這點認識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教材選編本課的意圖:就是讓學生從對大瀑布消失的深深惋惜中,體悟到人類進行環保的重要性,從而激發他們樹立環境保護的意識。

二是基於語文學科的特點,語文是工具性人文性相統一的學科,擔負着發展兒童心靈的任務。蘇藿母林斯基說:“請你記住,教育——首先是關懷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去觸及年輕的心靈”。因爲教育只有真正波動學生的心絃,激發他們的真摯情感,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才能事半功倍,更好地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所以,本堂課就是透過合理的教學環節、恰當的教學手段和必要的教學藝術,使教學過程在學生情感、教師情感和作者文字的情感的碰撞、共鳴、交融中鋪設、展開、呈現。

1、激情匯入,動情

上課伊始,簡單的師生對話之後,我就播放大瀑布的實物錄象。真實的畫面和優美的音樂使學生情不自禁地呼出:“真美啊”“真壯觀啊”的讚歎聲。接着,我讓學生說說看後的感受,並用自己的話去讚美它。安排此環節的目的,一方面是豐富發展學生的語言,另一方面就是進一步喚醒學生喜愛大瀑布的`情感。正當學生們陶醉在大瀑布的美中暢所欲言之時,我問:同學們,想不想身臨其竟地感受大瀑布的壯觀景象啊?學生都異口同聲地說:想!我卻聲色凝重地話鋒一轉:很遺憾,老師今天不是帶你們去欣賞大瀑布的優美,而是帶你們參加大瀑布的葬禮!在學生強烈的情感反差中,我引出了課題《大瀑布的葬禮》。學生圍繞課題提問題:葬禮是給死人舉行的的儀式,怎麼會有大瀑布的葬禮呢?誰給大瀑布舉行葬禮呢?爲什麼要給大瀑布舉行葬禮呢?等等。此時,學生的情感已被激起,有了強烈的閱讀期待,順理成章地要進入第二個教學環節。

2、載情入文,悟情

在這個環節裏,我主要是圍繞重點問題,組織課堂對話,層層深入文字,並透過教師的激情範讀和訓練學生對重點段的有感情朗讀的手段,達到學生情感、教師情感和作者文字情感產生碰撞、共鳴交融的目的,並使學生在讀中感悟文字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首先是激情範讀,整體感知,切入的問題是:你認爲這是一場怎樣的葬禮?並說出自己的理由。讓學生自由地說,學生說出了“隆重的、特殊的、有意義的、絕無僅有的~~~~等獨特的感受。這個環節的安排,使學生對文字有了總體的把握,同時尊重了學生獨特的閱讀感受,鼓勵他們敢於將自己的閱讀見解和同學老師分享的閱讀品質。

在討論第二個問題“菲格雷特總統爲什麼要爲大瀑布舉行特殊而又隆重的葬禮”時,學生說出了葬禮的目的是要號召人們保護環境,不使大瀑布的悲劇重演。我抓住“悲劇”一詞讓學生聯繫生活中的例子說說自己對悲劇的理解。在這裏我爲什麼要對“悲劇”一詞讓學生咬文嚼字呢?因爲該詞對於小學生來說可能是知識的盲點。建構主義認爲,新知識的學習不是一個簡單的傳遞和接受的過程,而是學生已有經驗和新資訊的相互作用和重組的過程。因此,要喚醒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對“悲劇”一詞建立感性認識,這樣纔會有相應的情感支援。學生說出了深愛的爺爺死了是悲劇,寶黛的愛情是悲劇等等。這時,我拋出魯迅的對悲劇的名言:悲劇就是讓美好的有價值的東西被毀滅。那麼“塞特凱達斯大瀑布的消失是悲劇嗎?”當然是,因爲大瀑布曾經是世界上最雄奇壯觀的瀑布,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旅遊觀光者,是巴西和巴拉圭兩國人民的驕傲。在這裏我又讓學生說說什麼是你作爲一箇中國人而感到驕傲的?學生說出了萬里長城。這些都是讓學生儘快地和文字作者建立感情聯繫,喚醒他們原有的情感體驗和文字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要讓他們能和作者一樣發自內心地喜歡大瀑布的美,這樣才能爲後面的“悲”作好感情鋪墊。再透過有感情的朗讀,學生再次感受到大瀑布昔日的雄奇壯觀和今日的奄奄一息,在強烈的情感反差中,更加深了對美好事物被毀滅的悲痛之情,從感性上理解了大瀑布的消失的確是個悲劇。

3、拓展延伸,移情

當學生爲大瀑布的消失深感悲痛的時候,最想知道的問題就是“大瀑布爲什麼會消失?”“是誰讓大瀑布消失的?”當學生自學了相關段落,總結了大瀑布消失的原因是人爲的因素之後,我很嚴肅地問學生:“大瀑布的消失都是人類一手造成的,如果我們人類再不反思再不收手,正在消失和即將消失的又僅僅是一條大瀑布嗎?用這個問題牽引學生進入拓展環節的學習。學生交流了自己在課前瞭解到的由於人類不當的使用資源、毫無節制的亂砍濫伐和無盡的貪慾,造成的很多動植物滅絕和即將滅絕的例子,我用課件爲學生演示一組人類破壞生存家園的圖片,並列舉了今年夏天,由於大氣氣候的平衡被破壞,在世界各地形成的極端天氣。例如,歐洲的熱浪,使25000多人死於高溫;意大利7月飛雪,出現了炎炎夏天氣溫降至零下6度;還有廣州的紫堇花因不堪高溫的炙烤,提前進入秋天,形成黃葉滿地的現象;以及四川印尼等地的暴雨、泥石流災難造成房屋被毀、多人死亡的悲劇。還讓學生觀看了美國最近上演的一部災難科幻片——《後天》中的部分觸目驚心的畫面。以上的例子和畫面都強烈地衝擊着學生的視覺、聽覺,使學生的心靈和情感都產生了強烈的震撼。所以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的時候,學生都真情流露,有的說“我們人類真可惡!”“我們一定要保護自然和動物,否則就會自取滅亡!”~~~~此時,學生的情感已不在是對大瀑布的悲痛,而是昇華到關心整個人類的未來和命運,併產生了要保護環境的強烈責任感和緊迫感,因爲災難就在我們身邊了!

4、激情練說,抒情

當學生情感積聚到要一吐爲快的時候,我安排這樣一個激情練說的環節:我們就在巴拉拉河上,就站在大瀑布的腳下,雖然我們再也看不到大瀑布那雄奇壯觀的景象,再也聆聽不到大瀑布那震耳欲聾的聲音。但是巴西總統正領着一批熱愛環境的人在大聲呼籲。如果總統讓我們每個人都有一次演講的機會,你想說什麼?

總之,這堂課我就是在“喜”和“悲”這兩個字上做足文章,要讓學生“喜”得熱烈,這樣纔會“悲”得深刻,只有經過這樣的情感體驗,纔會真正懂得保護自然的重要性,纔會將情感意識外化成實際的行動,身體力行地去做對環保有意的事。那麼這一課的情感和價值觀目標也就得以實現。

語文說課稿 篇5

教學目標:

1 、學會生字“沿、際、信”。

2、學習課文,初步理解成語的寓意,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引導想象,練習說話。

教學重、難點:有感情朗讀課文,理解寓意,說話練習。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幻燈、紙筒。

教學過程:

一、揭題,解題,學習生字。

1、同學們,成語是個大王國,這個王國裏有耍小聰明的狐狸,有拔苗助長的農夫,還有糊塗的國王。今天,老師來當導遊,帶領大家來參觀成語王國裏的一口古老的井。

2、揭題,釋題。

3、認識井沿,學習生字,指導書寫“沿、際、信”,重點指導寫“沿、信”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1 、學生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寫的誰和誰的故事?他們爲什麼事而爭論?” (板書:天有多大)

2 、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課文,用“{ ”畫出青蛙和小鳥的三次對話。

3、根據學生的彙報,出示三次對話。

三、精讀理解,揭示寓意。

(一)學習第一次對話。

1.師生讀青蛙與小鳥的第一次對話。

2.“一百多裏”說明了什麼?

3、誰能用讚歎的語氣來讀讀小鳥的話?自己先練一練。

4.學生帶着自己的體會再來讀小鳥的話,進一步理解“天很大”

(二)第二次對話。

1.學習第二次對話,理解“大話”和 “無邊無際”的含義。練習用“無邊無際”說話。

2、同桌分角色讀它們的話,試着爭論一下。

3、多種形式讀第二次對話。讀出青蛙的自以爲是,鳥的誠懇。“天”“大”兩個字要讀重音,以突出“天很大”。

(三)學習第三次對話

1.討論:爲什麼青蛙和小鳥都笑了?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笑”的不同含義。

2、誰願意做這隻自信的青蛙也來和小鳥辯一辯?抓住重點詞“天天,一……就”指導朗讀

3.實驗,揭示寓意。

4、引導學生從文字走向生活,探究自悟生活中的“坐井觀天”的人和事,從而讓學生真正明白見多識廣的道理。

5、以詩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結尾,與學生共勉。

(四)男女生分角色齊讀全文。

(五)拓展延伸,啓發思維。

1.思考:青蛙聽了小鳥的話,跳出井口會看到什麼,會說些什麼?

2、用下列句式說話:

青蛙跳出井口看見_,心想:__,說:“___”。

四、總結全文。

五、作業:

回家後把《坐井觀天》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板書設計: 13、坐井觀天

天有多大?

青蛙 小鳥

井底 天上

只有井口那麼大 無邊無際

目光短淺 見多識廣

語文說課稿 篇6

一、 說教材

我說的課文是小學語文人教版第十二冊中的《手指》。這篇課文透過寫五個手指的不同特點,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以及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這篇文章的結構非常清楚,共有6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是總寫手指的特點,2-5自然段是分寫五個手指的不同特點,最後一個自然段又總寫,點明瞭文章的中心。文章的語言樸實又富有風趣,採用了擬人化的手法將手指的不同特點寫得淋漓盡致。這樣的寫作順序及寫作方法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重點。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一個課時完成教學任務。根據以上教材的特點以及新課標所特別關注的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能力”這三個維度的理念,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會讀帶有拼音的生詞,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窈窕,堂皇,渺小,附庸,養尊處優”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點,瞭解作者描寫手指的寫作順序及寫作方法。這也是本文的教學重點。

3、體會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的道理,以及團結合作的重要性,這是本文的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語言通俗易懂。是本組課文“人生領悟”中的最後一篇,我將引導學生自覺地學習,透過完成圖表,讀讀,議議等學習方法來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道理。

因此,我將隨機地引導學生進行學法歸納總結。透過其他幾篇課文的內容總結,明白這篇課文的寫作意圖。其次,我還將引導學生透過比較,體會這組課文表達感悟的方法。(《桃花心木》,《手指》是在文中或文末直接表達作者的情感,及直接表白的方法,給人以啓示。《頂碗少年》是將說明的道理蘊含在文章之中,使人從中受到啓迪。再次,我將充分利用文前的導讀和文後的閱讀連結,讓生長閱讀前明確閱讀任務,閱讀後,在課文連結的指導下,加深對課文主旨的理解。

三、 說教學過程

(一)、從導語入手,明確閱讀要求

1、板書課題《手指》,今天,我們來學習豐子愷先生的散文《手指》。正如單元導言所說,平凡的事物常使人有所感悟,受到啓發。

2、引導全班讀“導語”,明確學習任務。

(①五個手指各有什麼特點,②手指帶給我們什麼啓示) 3、生帶着問題自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二)、學生自讀,瞭解課文主要內容,完成表格。

1、檢查讀書情況,把課文讀通順,讀正確。

2、指名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可以用“首先 接着最後”來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3、引導學生再讀課文,想一想:課文是圍繞哪一句話來寫的?(一隻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態,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找出文中的總起句。

4、本文章表達方法上與其他幾篇課文有什麼相同或不同的地方。

5、學生小組合作自主學,完成表格。

(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力量,長文短教,透過一張表格把文章的重點問題明朗化、簡單化,讓學生在完成表格的同時,加強對手指各自特點的認識,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

(三)、集體反饋,深入探究,體會寫法

1、指名反饋表格中的內容,師適當引導。

2、師引導學生體會本文的表現手法

觀察表格,結合課文內容想想:作者採用了哪些表現手法。(引導學生從表格中的“吃苦”,“窈窕”,“秀麗,樣子可愛“等詞語體會文中擬人化的手法。)

透過觀察表格,體會出文中的對比手法

(長處——短處,五指之間的不同特點對比着來寫)

3、作者說:“卻無愛憎在其中”,真的沒有愛憎傾向嗎?談談不同的看法。

如果你是五指中的一員,你願意做哪一個手指,爲什麼?以此來發散生動思維、活躍他們的思想。

(在此過程中,注重個性的理解,隨機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理解“窈窕,堂皇,養尊處優”的意思。)

4、教師導讀:是呀,正如作者所說——(屏幕出示) “手指上的五指,我只覺得姿態與性格,有如上的差異——美醜之分了。

(四)、拓展延伸,遷移運用

師創設情境:一天,五指發生了矛盾,他們爲什麼會發生矛盾?結果又怎樣呢?請你也仿照本文擬人的手法來編寫一個童話故事,讓人從中感悟生活,獲得人生啓示。

(這既是對全文寫法的練習,也是讓生從寫作中加強人生感悟,明白本文的寫作意圖,這也將達到潤物無聲的教育效果。)

(五)、總結課文:引讀閱讀連結,是的人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團結起來力量就會更強,就是豐子愷先生從手指上得到啓示。有位詩人又是這麼讚美手的!齊讀閱讀連結。豐富對手的理解

①齊讀最後一自然段,②師小結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