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推薦】小學五年級語文說課稿四篇

說課稿5.57K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麼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五年級語文說課稿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小學五年級語文說課稿四篇

小學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課爲五年級第一學期 版教材13課,課文文質兼美、情感至深。作者曾是我國五十年代初,中國文壇上被譽爲神童的作家劉紹棠。文中講述了小時候教他國文的田老師口才文筆皆好,田老師每講一課都要演繹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培養了他豐富的想象力,引導他走上文學創作的道路。寫作上也很有特點:選材有點有面,記敘詳略得當;修辭方法巧妙靈活,語言含蓄深刻。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重點理解詞語引人入勝娓娓動聽

2、正確、流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感悟並學習田老師是怎樣把我領進文學創作之門的。

4、理解句子含義。

5、根據課文內容展開適當的想象,練習說話。

6、積累文中我專心聽課的句子及課內外讚美老師的詞句。

7、學有困難的學生說幾句最想對老師說的話。學有餘力的學生透過一個事例表達對老師的感恩。

8、明白省略號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

1、逐字解釋法,或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引人入勝娓娓動聽。

2、過自讀、引讀等方法,幫助學生領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應用理解關鍵詞的意思(本義及在課文中的意思)、說說句子的意思及句子對錶達中心的作用 理解句子含義。

4、在理解課文基礎上,聯繫文字想象說話。

5、聯繫上下文理解省略號的作用。

情感、態度、價值觀

從名人尊師愛師的事例中激發學生對老師的感恩之情,加深對師恩難忘的認識。

重點:

1、朗讀課文,感悟並學習田老師是怎樣把我領進文學創作之門的。

2、理解句子含義。

3、能根據課文內容展開適當的想象,練習說話。

難點:

1、理解句子含義。

2、能根據課文內容想象說話。

二、教學對象分析

聯繫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義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更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透過前兩課的指導訓練,學生已初步具備這方面的能力,爲這一課的教學奠定了基礎。然而,由於學生認知能力的有限,及學生之間的差異,理解本課句子的含義依然是學生的難點。

教學藝術,是一種移請的藝術,加上本文人文性強,是一篇很好的教人做人的文章,只有把握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並內化爲學生自己的情感,情感目標的達成度才最高。學生的情感調動起來了,這堂課的教學才能順利進行,只有當學生真正動情、動心,才能激活思維,有感而發。所以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是這堂課的關鍵。

三、教學策略及設計

1、以學生爲本,教師引領點撥,解決重點和難點。

無論是課前的滲透:蒐集名人尊師的故事,積累尊師敬師的格言,談自己的感悟,課堂上請學生談田老師的語文課給自己留下的印象,以及點評和導語無不體現我對學生感悟的尊重,都以學生爲本。。讀課文,展開生生互評,讓學生讀讀劃劃,交流交流,或是幾處想象說話,有引但更有學生的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學習,品詞品句,理解含義教深句子的,都由學生自主參與,師生互動來完成。

新課標珍視學生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教師只是在關鍵處點撥。

在關鍵處點撥應該爲重點之處強調,思路堵塞之處疏通。在理解句子含義的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鞏固方法。在對文字的反覆琢磨中,體會到了語言文字的精妙,並與同伴交流,共同體驗、感悟,實現與文字的平等對話。課前我充分考慮學生理解句義中的難點,有的是關鍵詞在課文中的意思,有的是體會句子對錶現中心的作用需要從不同方面去思考,我都預設了何處點撥、如何點撥的環節。如文中春雨指文學的種子,學生較難理解,課堂上我便引導學生認識春雨是寶貴的,每一滴春雨都被土地吸收,用以滋潤土地。緊接着問學生,由此看來,田老師每講一個故事,都培養了我的想象力,好象春雨一樣,把什麼播入我幼小的心田呢?透過這樣的'點撥,學生就不難理解了。又如爲啓發學生理解插柳的含義,先引導學生聯繫田老師的話得知其本義是插下一根柳枝,結果長成了枝繁葉茂的柳樹。隨後啓發學生從尋找前半句和後半句的關係中發現答案。

2、化難爲易,由淺入深。

文章中有幾句含義很深的句子,如何讓學生深刻領悟是個難點。所以在初讀課文之後,我就讓學生透過對田老師講故事那段的朗讀感悟,說說田老師的課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我有意識地啓發學生從一般私塾老師和田老師講課的不同之處體會田老師培養學生想象力的良苦用心,領悟培養人才之不易。並且順水推舟地引出了田老師培育了我的想象力及我深深感謝田老師爲我播下文學的種子這兩句,爲後面的春雨、 插柳、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等詞句的理解埋下伏筆,爲化解難點鋪設了道路。

3、注重朗讀,培養語感。

在課上我重視學生讀的訓練,透過多種形式的讀,更好的理解體會課文內容。理解了作者對老師的讚美,加深了對師恩難忘的認識。在和作者思與思的碰撞,情與情的融合中有了許多的新發現、新感悟。

文中故事這一部分篇幅較長,在文章中是不可或缺的,教學中一帶而過肯定不行。然而讀幾遍又會花很多時間。這一朗讀環節我動了一番腦筋:在學生自學課文時對這部分內容已有了初步感知。第二遍朗讀我透過過渡語語創設情境,然後用引讀的方式單單念故事中田老師根據小詩想象的部分,關鍵之處透過老師的導語,如:田老師的故事還沒有完呢,他還繼續想象故事的發展和結尾。 來引導學生在讀中品味,讀中感悟。

孔子說:言而無文,行而不遠。語言學習除了平時的閱讀,大多來自課堂的朗讀。學生透過朗讀,自然而然地感受文章的言語形式,體會語句字裏行間的豐富意蘊,不斷地直接受到作品規範語言的薰陶。

4、美化心靈,陶冶情操。

在這節課行將結束之時,我站在全面提升學生語文及人文素養的高度,要求學生誦讀品味作者筆下讚美老師的詞句,利用外在的語文資源,源於教材,又適當彈離了教材,適當放大了閱讀範圍,這些,不僅是一種優美語言的積累,也是學生對課文主題的昇華,更是師生情感的昇華。那充滿激情、富有感染力、教育性的語言,使教室裏充溢着一種崇高的美。學生們爲之動情、動心,至此再要求學生用幾句話或一個事例表達對老師的感激,這種發自肺腑之聲將把師愛生,生愛師的情感完全調動起來,使知識的掌握,心靈的美化,情操的陶冶結合。

作爲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時常會問自己,怎麼樣才能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與學生在課堂上平等對話,共享語文學習的美好。我想:只有教師對自己角色有了正確的定位,樹立教師是課堂上的引領者和合作者的意識,才能在課程改革的今天,在語文教學的課堂上,實現教學的智慧。

小學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小夥伴》是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28課。這個單元主要是以學習好孩子好品質爲主題。教育孩子們要有一顆樂於助人的心,當同伴遇到困難時不能只用語言上的關心或責備,應該給予最需要的幫助,用實際行動去幫助同伴;那纔是最具體、最有效的。學生透過對教材有了深入的理解後,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課文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二、說目標

根據課標要求,閱讀課應於學生閱讀爲主,教師只能給予引導,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讀流利,最好能讀出感情。提出的問題還是由學生去解讀,更應該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獲取知識。

教學目標要求:

1.認識“餐、丟”等13個生字,會寫“問、間”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進入角色朗讀。

3.使學生從故事中受到啓發,有樂於幫助他人的願望和行動。

三、說重點、難點

這篇課文主要以情感及語氣的表現來進行對話的形式描寫四個小夥伴。並引導學生體會,同伴遇到困難最需要的是幫助。

四、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揭題匯入

1.課間你最愛和誰一起玩耍?遇到困難你常向誰傾訴?(板書課題)

2.讀了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麼呢?

二、初讀感知,認讀生字

1.要想讓學生理解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就應創設良好的語境,就需要學生充分地讀。於是在此環節,我先範讀,再讓學生齊讀。在讀之前,插入課件,讓學生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這樣,又能達到另一訓練目的:邊聽邊讀邊思考。

2.出示帶拼音的字詞,引導學習。

午餐丟了礦泉水糟糕

粗心大概公共汽車

忘記保護管理夾心

(1)同位之間練讀。

(2)指名一個小老師領讀所有的詞語。

3.去掉拼音。沒有了拼音朋友的幫忙,你還能讀好那就厲害了。

(1)自由練讀,教師遮住拼音。

(2)開火車檢查讀。(兩列)

4.只留下生字引導認讀。

(1)自由練讀生字。

(2)男女生比賽讀。

(3)老師抽卡片讀。

(4)猜字遊戲:

如:大官戴個竹帽子——管;二人睜兩眼——夾;

三、指導書寫。

1、出示卡片,“問、間”,明確書寫的內容。

2、介紹兩個字的共同特點:這兩個字都有一個門字框,寫的時候,先寫外邊的門字框,再寫裏面的部分。

3、學生觀察其它字形,提出書寫要求

4、教師示範寫。

5、學生描摹、練寫。

第二課時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勞的和諧發展。

因此,在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的同時,以讀代講,讓學生從

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透過誘發學生的生活體驗,使課文蘊含的道理內化爲孩子的情感需要。

一、複習匯入新課

1.開火車認讀生字。

2.齊讀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

3.小姐過渡:安東真是個好孩子,他把自己的麪包掰開,把大的一半給了瑪莎!另兩個夥伴呢?維加和安娜又是怎麼關心瑪莎的呢?

二、朗讀感悟維加、安娜和瑪莎的對話。

1.自由朗讀第二~七自然段。

2.指名說維加、安娜都是怎麼關心瑪莎的。

3.出示維加說的兩句話指導朗讀。

你怎麼不吃呀?真糟糕!離回到家還有好長時間呢!

第一句強調“?”;第二句注意“!”。

4.評選最佳“安娜”。

(1)自由練讀安娜的兩句話。

(2)指名讀、挑戰讀、齊讀。

(3)讀完這兩句話,你知道了什麼?

5.指名讀瑪莎的話,讀出心情好沉重語氣。

三、朗讀感悟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

1.聽教師示範讀或者錄音朗讀課文。

2.學生模仿教師或錄音,自由朗讀課文。

3.指名朗讀課文,大家評議。

四、全文朗讀指導

1.講解要點:

(1)讀出小夥伴的詢問、責怪、教育和關心瑪莎的不同語氣來。

(2)瑪莎同學丟了東西,沒吃的了,心裏一定很難過,因此讀他的話聲音要小一些。

2.小組合作學習。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爲了能在讀中深入感悟,讀中深入思考,讀中深入體驗,我設計了讓學生分角色讀,並在小組中交流討論,自由發揮自己的見解,使之能達到訓練目的: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

(1)分角色朗讀四個小夥伴的對話,朗讀熟練以後,可以邊讀邊配上動作表演。

(2)議一議:三個小夥伴是怎麼關心瑪莎的,誰做的最好?說說你的理由。

(3)指名回答,說明理由。

(4)四人小組,發揮想象力,把課文表演出來。評選最佳“表演獎。”

五、創設情境,課外延伸

課標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因此,聯繫課文,提出:

1、如果你是小夥伴們中的一個,你會怎麼做?假如你是瑪莎,你會怎麼想?

2、在生活中,我們也一定會遇到一些困難,你有幫助過誰?或者是你接受過誰的幫助?

這樣,由課內延伸到課外,就能使課文中所蘊含的道理內化爲孩子的情感需要了。

六、創設情境,薰陶感染

透過舉例我國西南地區遭受嚴重的旱災,進行情感教育。同時教育他們應該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並能夠繼續傳承這種美德,讓世間充滿愛;讓愛充滿每個人的心田。讓他們感受到世界是美好的,生活是如此幸福;應該用一顆感恩的心去幫助他人。最後,用一首《感恩的心》來結束這節課。

小學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一 教材內容

《鯨》一課是語文第九冊第22課的課文,是一篇精讀課文,它是一篇科普知識的介紹性文章,課文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這是本課的第一課時。

課文在表達上運用列舉數字、比較、舉例、比喻說明等多種方法,對鯨——這種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動物的特點作了通俗的說明,使學生了解鯨的一些知識,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同時,透過學習本文培養學生探索動物的興趣。

本課的重點是瞭解課文介紹的鯨的知識,體會所運用的多種說明方法。鯨的進化過程是學生理解的難點。

二 學習目標的確定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確定瞭如下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鯨、屬於、前肢、濾出、噸、肺、胎生、判斷。

2朗讀課文,瞭解鯨的特點和生活習性,認識列舉數字、比較、舉例、比喻等說明方法。

3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

三 教學方法

在教學中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在教學中大力提倡小組合作探究式學習,讓學生在討論交流中自己解決疑難,學習文章內容。

四 教學程序

1 匯入新課

透過看圖揭示課題,並初步感知鯨的體形特點及生活習性。

2 初讀課文

在朗讀課文時,識記生字,集體討論補充這一課還介紹了哪些內容。

3 分析說明方法

(1) 小組合作交流自己對其中一個自然段說明方法的分析,其他組員進行補充後在班內交流。

(2) 比較:哺乳動物、鯨和魚類的異同點。

4 畫一畫:鯨的樣子

(畫得好的送一個介紹藍鯨的知識信)

5 佈置作業。

小學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是蘇教版國標本第九冊第四單元的一篇敘事性的記敘文,透過高爾基和他10歲的兒子之間發生的“栽花賞花”以及“寫信教子”兩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爾基父子間的親情和高爾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愛心。作者圍繞一個“愛”字組織材料,用清新的文筆,表達深刻的主題。

課文透過對栽花賞花的描述,體現了父愛子、子愛父這種人間美好的親情,這種親情雖然是真情,卻也是人之常情;而透過寫信教子反映的卻是父對子的一種嚴愛,它是一種帶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愛,是一種高層次的愛。高爾基希望他的兒子明白人生的快樂在於付出,而不在於獲取,希望他的兒子做一個有益於社會的人,一個讓“所有的人都需要”的人。

課文先寫了父子間的親情,接着由稱讚兒子留下的鮮花,生髮到教誨兒子要給人們留下美好的東西,最後揭示出:“給”,永遠比“拿”愉快這一生活哲理。寫作由淺入深,寓理於事。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力目標:積累文中的優美語句,聯繫課文展開豐富的想象。

3、情感目標:透過誦讀領悟,初步懂得人生快樂在於付出的道理。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一課的重點,我把它落實在高爾基在院子中賞花和高爾基寫信教子兩個部分,體會父子間濃濃的親子之愛;難點在於引導學生體會高爾基信中的話:“‘給’,永遠比‘拿’愉快……”。

二、說教學法:

根據本課的教學目的,在教學中我主要採用以讀代講,讓學生在讀中感悟,並抓住文章特點,挖掘空白點,引導學生基於文章語言的基礎上,讓學生大膽地展開想象,訓練學生的說話能了,對文章的難點部分讓反覆朗讀,並聯系生活實際,突破對“給”,永遠的“拿”愉快的理解。

三、說教學流程:

1、複習匯入:

透過上堂課的學習,你們知道了些什麼呢?

(大多數的同學都講到了高爾基很愛自己的兒子)

2、其實,高爾基的兒子也深深地愛着高爾基,就請你好好讀讀課文,看看文章的哪些內容讓你感受到了這份愛。(生自瀆課文)

2、教學“栽花賞花”

1、指名讀2、3小節,交流:哪些詞句讓你感受到高爾基的兒子也深深地愛着高爾基。

重點抓住“顧不上”、“一直”等詞語重點體會高爾基兒子的懂事,相機引出填空:

兒子從蘇聯趕到,千山萬水隔不斷父子情深。瞧,他雖然只有,來到爸爸身邊後,他顧不上,一直忙着。然後自然而然地進行想象這該是一幅怎樣忙碌的勞動場面啊,逐一出示:他忙得,但他,因爲他心裏一直想着……

這樣的句式訓練來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幫助學生來體現“給”爲自己所帶來的快樂不亞於“拿”。

過渡:轉眼間,春天來了,兒子種的花全都開了。(出示圖片)你們瞧,多美啊!你會

怎麼形容它呢?讓學生看着圖描述,相機引導,還彷彿聞到了些什麼?聽到了什麼?

生交流,師小結:這原本是一塊普普通通的地,一個普普通通的院子,現在開滿了各種各樣的鮮花,到處充溢着芳香,引來了蜜蜂和蝴蝶……想不想親自去看一看。(出示第四小節)指導朗讀。

3、(出示花朵的圖片)師:這些美麗的花兒在你的眼裏像什麼?引導學生說話,使這些美麗的花朵在學生們的心中紮下了根。繼而又提出:在高爾基的眼裏,這些花兒像什麼?這樣對比式的提問,使學生能更好的理解此時,高爾基的眼裏看到的不僅僅是花朵,而是兒子紅撲撲的臉龐,是兒子對自己深深的情,濃濃的愛。透過“傍晚,彩霞染紅了天空,高爾基坐在院子裏,欣賞着兒子種的花,心裏想到,因爲。”來幫助學生體會高爾基享受着兒子的愛,心裏充滿了感激和快樂,兒子在院子裏種下的不僅僅是鮮花,還有對爸爸濃濃的愛。

指導朗讀

3、教學“寫信教子”

自讀高爾基寫給兒子的信,理解“美好的東西”。

師:高爾基看到這些美麗的花除了心裏有說不出的高興,還有許多感想,於是他把這些感想寫在給遠方兒子的信裏,自己讀讀這封信。(生自讀信)

高爾基的信兒子能讀懂嗎?你們能讀懂嗎?真能讀懂嗎?(生再讀信,同桌討論)

生交流,重點體會兩個“美好的東西”(第一個指鮮花,第二個美好的東西不僅僅是像鮮花這些物質的東西,還是一種情感:如對別人的一些關愛,付出等)

聯繫生活實際,理解“給”永遠比“拿”愉快。

生舉例交流自己的理解。

“讀書百遍,其意自現”。給學生以充分讀、思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機會,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給學生突破文章的難點找到了借力點,讓學生有感而發。

朗讀記憶。

師: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封信,把父親的諄諄教導印在自己的腦海裏。

4、拓展延伸

你們讀懂了高爾基的信,他的兒子也讀懂了父親寫給他的信,他有許多話想對父親說,他會說寫什麼呢?如果你是高爾基的兒子,你會說些什麼呢?

2、生交流,師引導,讓學生的思維更爲廣闊些。

設計這個環節,爲完成練筆:代高爾基的兒子給高爾基寫一封回信做了鋪墊。讓學生有話可說,知道寫些什麼?

5、總結

從高爾基和他兒子的故事中,我們感受到了高爾基和他兒子間這份濃濃的父子親情,明白了“給”永遠比“拿”愉快這個道理。(相機板書)

贈送名言,再次點出文章的中心

人生的快樂在於付出,不在於索取。

6、說作業設計:

1、背誦課文。

2、繼續完成練筆:代高爾基的兒子給高爾基寫一封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