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優秀小學美術說課稿範文

說課稿6.75K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說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優秀小學美術說課稿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優秀小學美術說課稿範文

優秀小學美術說課稿範文1

各位老師好!

我這天說課的資料是人民美術出版社教材第一冊中的第7課《下雨啦》一課。下面,我着重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學法指導、教學程序和板書設計五個方面來談談我對本課的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根據《美術新課程標準》所確立的階段目標,《下雨啦》一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即“透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大膽、自由地把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現出來,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本課教學時數爲1課時。雨是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它能夠給人類帶來益處,也能夠使人類蒙受災難。但是在兒童看來,下雨是一件搞笑而令人激動的事情,它能夠給孩子帶來創造的靈感和真實的體驗。本課是一節繪畫練習課,創作的資料能夠分爲兩類,一是表現雨,畫出自己對雨的感受;二是表現雨中的情景,能夠是真實的回憶,也能夠是建立於真實基礎上的想象。讓學生了解一些有關雨的科學知識。

二、學生狀況分析

這節課要應對的是一年級的學生,這一學齡兒童是想象思維最爲活躍的時期,他們那快樂的、充滿童真、童趣的,有着不受制約的想象力。他們的想象力豐富,思維十分活躍,個性突出,具備初步的表現潛力。

三、設計思路

透過引發學生的生活體驗,引導學生會議、觀察對下雨時的感受,同時教師及時的與學生進行交流、討論,並進一步展開想象。鼓勵學生大膽的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激發他們的表現_和創作熱情,讓他們帶着不拘形式的去大膽繪畫。

四、教學目標

l、回憶下雨時的感受,表現出下雨時的真實情景或自己關於雨的想象。

2、選取各種形態不同的線條表達出對雨的印象。

3、體驗用繪畫的形式表達自己感受的樂趣。

五、課前準備:

1、讓學生回憶下雨時的情景,及雨中人物、景物的特徵。

2、教師蒐集有關雨景的圖片、錄像、音樂等資料。

六、教學過程

(一)、組織、匯入

1、組織教學:課前學生做好準備。

2、欣賞匯入:播放歌曲《小雨沙沙》引起學生對雨的回憶。

3、出示課件:讓學生觀看雨的圖片,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繪畫興趣。

4、引出本課課題——《下雨啦》。

小學美術《下雨啦》說課稿

(二)、創設情境、滲透知識

1、教師向學生簡單介紹“雨”的構成。

(學生對雨有了科學的認識。豐富了有關雨的知識,活躍課堂氣氛,爲學生創作奠定基礎。)

2、按照強弱程度,雨能夠分爲小雨、中雨、暴雨。給學生放一段分別表現小雨、中雨、暴雨的音樂。(學生們感受出表現小雨、中雨、暴雨的音樂。)

3、在雨中,人、動物會是怎樣的

4、下雨時你的情緒怎樣

(三)、繪畫練習

1、教師和學生一齊分析教材中的學生作品。(構思自己的作品)

2、鼓勵學生在創作時要不拘形式,大膽表現。(透過練習,生動、大膽地表現出自己對下雨的.真情實感。)

3、啓發學生畫出雨中的情景。(鼓勵學生大膽的說,這樣既能爲創作做鋪墊,又能夠到達相互交流的效果)。

4、組織學生交流、討論自己的作品。

5、教師針對典型作業及時進行點評。提高學生的表現潛力,豐富情感,增強自信心。

6、同學之間相互學習,取長補短。以此帶動全班學生整體表現水平的提高。

7、小結:讓學生明白萬物生長離不開水,爲了我們的生存環境更完美,就應學會利用資源。

課後總結:

學生嘗試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大膽自由地把自己的所感、所想表現出來,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透過學生作業,能夠看出學生們的思維十分活躍,充滿活力和自信,本課在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發展美術實踐潛力,陶冶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完善人格方面都有用心的作用。

優秀小學美術說課稿範文2

這天我說課的資料是一節美術欣賞課《童年》,首先我想談談對教材的理解。

一、說教材

《童年》是小學美術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五冊中的一課。《童年》是人生中最難忘的階段,當人們回憶自己的童年時,童年總是充滿着無限的感慨。這節美術欣賞課向我們展示了六幅不同時期、不同藝術表現形式的關於童年的作品。看似簡單的作品,其實卻給我們展現了一部歷史的畫卷。從宋朝的《瑞陽嬰戲圖》、清朝的《歡天喜地》到抗日戰爭時期的《戰鬥中成長》,解放後的《翻身奴隸的兒女》,直到這天的《金色童年》。表現形式涉及年畫、雕塑、中國畫、油畫、攝影。其中不僅僅僅給了我們美術方面的資訊,更爲我們創造了一種情景,一種透過美術作品瞭解社會生活變遷的學習情景。在那裏,美術活動不是知識的灌輸,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作爲一種文化生活學習,它根植於生活,表現於生活,讚美於生活,運用於生活,並給生活以導向和啓迪。童年鑑於此,我設計了以下童年

1、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回憶童年、觀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樂。

(2)潛力目標

會表達自己對童年生活的感受,會描述不同時期童年生活的狀況,學會透過觀察童年體裁的藝術作品,體會不同藝術表現形式的魅力。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珍惜此刻,珍惜完美童年生活的情感。

2、教學重點

(1)透過欣賞、感悟不同歷史時期童年生活的差異性。

(2)認識中國畫、油畫、雕塑、攝影等不同藝術表現形式,體會不同表現形式給人的不同美感。

(3)描述童年的生活資料及自己對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內涵。

3、教學難點

童年,不同藝術表現形式的特點及對藝術作品相關歷史背景的瞭解。

二、說教法

根據三年級學生的知識儲備狀況和理解潛力,針對和利用小學生形象思維發達的特點,本節課我主要採取了創設情景、觀察欣賞、思考討論、延伸比較等方法進行教學,並運用多媒體課件這一小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形式,充分調動童年學生的學習用心性,把枯燥的講解變爲生動直觀的課件展示,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說學法

在欣賞美術作品時,形象是切入點,是關鍵,這節課我放手讓學生主動探究,自己提出問題,透過討論自己解決問題,教師作爲引導者,疑點難點師生一齊研究解決。從而讓學生逐步走進作品,感悟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和藝術技巧。

四、說教學過程

1、遊戲引入,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邊唱邊做《丟手絹》的遊戲,遊戲之後每人拿出自己最珍貴的童年紀念品,給同桌講講童年的故事,並請一兩名同學給大家講講自己童年的故事。

(這樣設計是創設情景,利用遊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透過同學之間的交流,引發學生對童年完美時光的回憶,爲後應對童年的深入理解做鋪墊。)

2、初步感受,提出欣賞要求

教師針對童年學生的發言進行小結:我們的童年生活是完美的、幸福的,藝術家們用他們特有的方法爲我們展現了一幅幅鮮活的童年景象。多媒體逐個出示教材中的作品。說說你最喜歡那幅畫。

(這樣做使學生很快的進入審美情景,對所欣賞的作品有一個大致的瞭解。)

3、分組學習,交流審美心得

(1)學生根據自己喜歡的作品分成六個小組。

(這樣做,是爲了讓學生抓住第一感覺,爲自主學習做鋪墊,透過自願分組的形式,體現自主學習的初步嘗試。)

(2)分組之後,教師把每組的問題發給組長,由組長帶領組員討論。

A、《瑞陽嬰戲圖》組:作品最吸引你的是什麼?你想了解作品哪方面的知識?

B、《歡天喜地》組:你從作品中看到了什麼?你能表演一下嗎?你想了解這幅作品哪些知識?

C、《戰鬥中成長》組:作品中的主人翁是誰?你是怎樣看出來的?欣賞作品後你想到了什麼?爲什麼這麼想?

D、《翻身奴隸的女兒》組:作品中的小朋友是哪個民族的人?從哪兒能夠看出來?他們在做什麼?他們會想什麼?爲什麼這樣想?

E、《冬天的陽光》組:你明白這是一件什麼形式的藝術作品嗎?你瞭解雕塑嗎?爲什麼起這個名字?

F、《金色童年》組:這是一組什麼形式的作品?你能用語言形容一下作品中的小姑娘嗎?她的笑容讓你感受到了什麼?

(所提的問題都很有針對性,比如說:你最想了解作品那方面的知識?欣賞作品後你感受到了什麼?這些問題涉及到了作品的資料和思想,能夠透過引導學生觀察作品中人物的神態、動作、衣着來體會,另外,讓學生透過表演的形式,去揣摸人物的情感,還有些問題是關於作品的藝術形式,這些問題的設計突出了本節課的重點。)

(3)小組討論後,組與組之間交流,教師針對藝術形式重點引導,比如,國畫、年畫、油畫及雕塑的不同特點,爲了加深學生的認識,在欣賞《戰鬥中成長》,播放電影《小兵張嘎》片段,在欣賞《翻身奴隸的兒女》時播放《農奴》片段,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會社會歷史的變遷。

(透過組級交流,使全體學生共同分享各組的學習體會,提高小組化自主學習的實效性。)

4、教學延伸,珍惜完美童年

(1)比較《歡天喜地》、《瑞陽嬰戲圖》和《翻身奴隸的兒女》這三幅中國畫在表現形式上有什麼特點?

(透過作品間的橫向比較,使學生初步認識到國畫的一般特點,從而使他們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構成珍惜優秀民族藝術的態度。)

(2)比較《戰鬥中成長》、《冬天的陽光》和《金色童年》表現形式的不同,他們對快樂的理解相同嗎?

(透過解讀作品中“快樂與幸福”的內涵,培養學生珍惜和熱愛完美生活的情感,體現美術教育的人文性。)

(3)試着把這六幅作品按年代排序、並說出理由。

(這是一種縱向排序,使學生透過藝術作品瞭解時代的變遷和社會歷史的發展,並使他們認識到藝術作品是時代的反映與生活的記錄。以上設計透過作品之間的比較,突破了本課的教學難點)

(4)聯繫自己的童年生活,談談感受。

(提升學生對美術作品的認識,培養學生珍惜完美童年生活的情感。)

五、說板書設計

一個好的板書有“微縮教案”之稱,這節課我設計的是一種框架型的板書,把教材中要欣賞的六幅作品的名稱按年代排序寫下來,並在後面註明它的藝術形式,設計簡單明瞭,涵蓋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