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實用的說課稿模板彙總7篇

說課稿1.91W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要怎麼寫好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說課稿模板彙總7篇

說課稿 篇1

說教材:

《烏鴉喝水》是部編本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觀察”。本組教材,都充滿童真童趣。本文是一篇經典、有趣的童話故事,通俗易懂,以“ 喝水”爲線索,採用簡潔生動的語言,描繪出烏鴉機靈、智慧的形象,說明任何事情只要開動腦筋想辦法,就能克服困難。課文語言簡潔,結構嚴謹,淺顯易懂,貼近兒童生活,學生不難理解。文中插圖形象鮮豔,有助於學生觀察想象。

說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對第一學段閱讀的要求,要讓孩子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我設計了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朗讀課文,培養自主閱讀的願望,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因此我制定的教學目標2:認識9個生字,會寫2個字。閱讀目標要求孩子能讀一些童話,感興趣的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樂於與人交流,因此我設計了教學目標3:理解課文內容,明白遇到困難仔細觀察,認真思考,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樂於與同學交流。

說教學重難點:

一年級的孩子剛進入小學,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因此,我將“識字、寫字”作爲本課的教學重點;在識字教學中“喝”與“渴”字,形近,音似,區分成了本課時一年級學生的難點。本文賦予烏鴉以人的思維,因此在第一自然段中,抓住“到處”一詞來理解烏鴉非常口渴,找到水不容易,卻喝不到水的焦急。第二、三自然段抓住烏鴉想辦法來解決問題,體會喝到了水的喜悅。透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理解課文,明白遇到問題要自己動腦筋想辦法來解決,也就成爲本課的教學難點。

說教法 :

根據學齡初期,兒童感性認識較強,理性思維較弱,而且活潑好動,富於想象,喜歡嘗試的心理特徵,依據教材特點,我擬定以下教學方法:

1.識字方法多樣:在教學中,採用直觀教學法、歸類識字法、形近字比較法、猜謎語等方法進行識字教學。

2.體驗法:透過對烏鴉的動作心情的體驗,使學生的朗讀更有感情。

3.以讀帶講法:在課堂中充分體驗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課程理念,以學生的朗讀,代替教師的講解分析,讓學生在讀中感,在讀中悟。

4.實驗演示法:在教學“漸漸”一詞時,爲了能讓學生直觀地看到烏鴉喝水的過程,我採用實驗演示法,把當時的情景再現到課堂上,便於學生理解。

5.探究法:引導學生去比較和發現,積極探討嘗試想出另外的解決辦法,讓學生懂得去觀察思考,學習。

依據新課標的要求,我一邊靈活運用教材,創設情景,讓學生深入角色,把自己當成烏鴉,激發學生興趣,體會烏鴉的心情;透過動畫、音樂整合課堂,讓學生全面、全程地參與到每個教學環節,一邊透過實驗感受動腦筋的過程,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養成善於思考的習慣。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

說學生:

一年級的孩子,識字、朗讀能力都較弱,落實識字、寫字,才能爲閱讀打下堅實的基礎。一年級下學期的孩子已初步具備了拼拼音識字的能力,但識字水平不高,因此,老師在引導孩子識記時,要鼓勵他們自己想辦法,閱讀課文後孩子對課文已經有了自己的一些問題和想法,教師要引導他們動腦筋想,動手做,動口說來解決問題,逐步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說教學過程:

【設計理念】《語文課程標準》強調:低年級語文教學應注重識字、寫字和朗讀,同時還要“讓學生喜愛閱讀,享受閱讀的樂趣。”在教學中,教師應採取各種方式激發學生識字興趣,提高識字效率,創設平等、和諧、民主的課堂氣氛,在文字、教師、學生三者之間架設一座暢通的橋樑,從而實現語文學習的自主化、個性化。

【教學準備】課件、裝有水的瓶子和小石子、字詞卡片。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所謂“萬事開頭難”,一篇課文的匯入設計是至關重要的。富有情趣的導語,就像師生之間架起一座溝通心靈的橋,透過橋樑,師生的心拉近了。

在這個環節中,我是這樣設計的:首先我問:1.同學們,你們看,圖上畫的是什麼? (烏鴉)他在幹什麼?(烏鴉喝水)然後進行過渡: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烏鴉喝水》的故事。(板書課題)誰願意讀一讀課題?(指名讀課題)透過圖片學習兩個生字“烏、鴉”。

【設計意圖:學生透過觀看烏鴉的圖片,形象地記憶“烏鴉”,既激發了學生的識字興趣,也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再由“烏”“鳥”兩個象形字的對比以及教師就這兩字造字法的講解,調動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另外,在學習“鴉”的時候,聯繫以前學過的“雞、鴨、鵝”等字,引導學生進行歸類識字。】

在課題中還有一個生字“喝”,鼓勵學生透過觀察字的結構、形狀進行自主識記,看誰的方法好。(左右結構,“口“字旁)

【設計意圖:一年級的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觀察能力,非常善於模仿,在之前的識字教學中,已經透過這種方法學習過一些生字,因此記憶起來比較容易。】

二、學習課文,識記生字:

上課伊始,我透過給孩子們播放《烏鴉喝水》的歌曲,學生們對這篇課文的內容已經有了初步的瞭解。在本環節中,除了上述方法,我還採用了其他方法使學生識記生字。

1、形近字比較識字。“喝”和“渴”、“辦”和“爲”都適合這種方法。

出示“喝”和“渴”比一比,“喝水”的“喝”和“口渴”的“渴”,誰能幫老師認識區別一下這兩個字?(學生說老師總結) 師: 爲什麼“喝水”的“喝”是口字旁?(因爲喝水用嘴巴)師:爲什麼“口渴”的“渴”是三點水?(因爲口渴了要喝水,所以是三點水)。另外,老師可以做喝的動作(喝),渴的表情(渴),加以區分,也可讓學生用編順口溜的方法加強記憶:喝水要用口,口渴需要水。

“辦法”的“辦”和“因爲”的“爲”有什麼區別?引導學生觀察點的不同位置,加以區別。

【設計意圖:低年級教學以識字爲主。教學中用形近字比較的方法識記生字,幫助學生對於易混的字能很好的區別記憶。另外,老師透過做動作、表情,能夠讓學生直觀形象的記憶。】

2.猜謎語識字:猜謎語一直是學生很喜歡的一種方式,教師把編好的謎語呈現給學生,讓學生來猜:瓦片層層並一起,水車千斤重。學生很容易猜出答案。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才能夠樂學、願學,學會自主識字,有主動學習的願望。猜謎語是學生非常願意做的一項活動,因此在教學中,應鼓勵學生猜謎識字,並自己創編謎語。】

3.看口形猜字:教師出示生字卡片。“同學們,我們做個遊戲,你們看生字擺口形或者做動作演示,老師猜它是什麼字好不好?”

【設計意圖:每個學生的認知水平、已有知識積累都不一樣,因此,讓每個孩子提出自己的識字方法,可以更好地尊重每個孩子的認知,也可以更好地實踐以學定教的原則。遊戲活動的設定,師生全員參與互動,可以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慾望。】

4.在教學認讀生字的過程中,適時出示要求會寫生字“石”、“辦”,透過觀察、交流、教師板書、書空、描紅、練寫、作業展示等活動,鞏固所學生字。

【設計意圖:透過觀察→交流→指導→描紅→仿寫→展示→講評指導學生書寫,既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又適時強化教師的有效指導,學生眼、口、手、心並用,有力提高寫字指導。】

三、朗讀感悟:

這個環節中我是這樣設計的:

1.同學們,現在生字寶寶和詞語寶寶都玩累了,咱們讓他們“回家”吧。剛纔老師接到電話,說有四個詞語寶寶連自己的家都忘了,你們願不願意做警察叔叔,幫他們找到家呢?看誰的速度最快!

2.教師根據學生的彙報相機出示課文中帶有以上詞語的三個重點句。

3.指導學生在朗讀過程中感悟烏鴉找水過程中的心情。

燈片一:一隻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

(1)初讀:誰找到了“口渴”的家?試着讀一讀。

(2)體會:在讀的過程中,你們體會到烏鴉的什麼心情?你是怎麼體會到的?(3)朗讀表演:你能讀出這種心情嗎?誰願意上臺表演讀?

燈片二:可是瓶子裏的水不多,瓶口又小,烏鴉喝不着水。怎麼辦呢?

(1)初讀:誰能找到“喝不着”的家?試着一讀。

(2)理解:你讀了這句話,你知道烏鴉爲什麼喝不着水了嗎?(烏鴉遇上麻煩──瓶口小、水不多)烏鴉喝不着水,心情怎麼樣呀?(體會烏鴉喝不到水的心情:很難過,很失望,很苦惱……)

(3)說一說,讀一讀:應該怎樣讀才能體現烏鴉此時此刻的心情。(比賽讀,評點讀)

(4)創設情境:如果是你,喝不到水會怎麼辦?(引導學生理解烏鴉知難不退,不怕困難的精神)

燈片三:烏鴉把小石子一個一個地放進瓶子裏,瓶子裏的水漸漸升高,烏鴉就喝着水了。

(1)初讀:誰能找到“一個一個的”和 “漸漸”的家?試着讀一讀。

(2)實驗演示:許多同學不明白,“瓶子裏的水爲什麼會漸漸升高?”我們來研究一下。大家讀一讀句子,想想烏鴉是怎樣把石子放進瓶裏的?(學生再讀句子,找到一個一個的放)老師拿出準備好的瓶子和石子演示實驗。師:把石子一個一個地放進瓶裏,瓶裏的水會有什麼變化?爲什麼會有這種變化?請大家要注意看,認真想。因爲石子是一個一個地放,所以水是一點一點地升高,慢慢升高,書上用哪個詞來說?(漸漸)你能用“漸漸”說一個句子嗎?

教師小結:烏鴉真聰明,注意看,積極想,就想出辦法來了。我們同學更聰明,認真讀書,積極動腦筋,弄明白了烏鴉是怎麼喝着水的。

【設計意圖:這個教學環節中,我抓住學生感興趣的問題“瓶子裏的水爲什麼會漸漸升高”作爲研究對象,抓住重點詞語“一個一個”和“漸漸”等重點詞語,透過往瓶子裏放石子的實驗爲學生提供了一個研究問題的情景,讓學生觀察、思考,多方交流,解決了問題,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學生在主動探究的過程中得到了發展。最後的小結,又自然地進行了德育滲透。語文教學多種功能的開發,滿足了學生生命成長的多方面需求。】

(3)讚美:同學們覺得這是一隻怎樣的烏鴉?(學生以讚美的語氣與烏鴉交談)

(4)思維拓展:同學們,如果瓶子旁邊沒有小石子,那該怎麼辦呢?啓發學生根據當時的情況以及自身的生活體驗,說出一些可行的辦法。

【設計意圖:識字與閱讀的結合,從字到詞,從詞到句,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既鞏固了字詞的識記效果,也巧妙地與課文閱讀緊緊聯繫在一起。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到處、喝不着、一個一個地、漸漸),透過朗讀、實驗演示引導學生感悟烏鴉在喝水過程中的心情,體會烏鴉遇難不讓、聰明能幹、肯動腦筋的精神,使三維目標得以實現,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體現。】

四、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課文精華的體現,好的板書更應具有深刻的啓發性。我的板書力求顯示這些,設計時按照故事的發展順序,既體現了文章的思路,又有利於學生的背誦。

13 烏鴉喝水

烏鴉到處找水——喝不着水——想辦法喝水——喝着水

說教學效果:

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運用了課件資源,讓孩子們接受了先進的教育方式。在這樣“有謎語、有動畫片、有音樂…”的一個整合的課堂中上課,學生應該是一種享受,這不僅避免了學生由於枯燥引起的反感,也避免了低年級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限制,讓學生對課堂充滿新鮮感,充滿興趣。在這樣快樂的學習過程中,不僅學到了語文知識,還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讓學生養成善於思考的好習慣。這正是素質教育下的新課堂的體現。

說課稿 篇2

【設計背景】:

本次活動是爲我們正在開展的語言課題<利用語言遊戲,培養小班幼兒口語表達能力>而進行的一次研討活動,透過一年多的實踐,我們發現小班下學期的幼兒對重複的簡短句式比較容易掌握,爲使動態的教學過程更加有效,我們設計了相關的多媒體課件並創設了遊戲環境,因此:本次活動的關鍵詞就是語言遊戲和人機互動。鑑於以上認識,將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如下: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用完整的句式"我是xxxxx"來創編動物的特徵或本領。

2、遵守遊戲規則,注意傾聽別人的話。

3、在遊戲活動中,培養幼兒大膽表達的好習慣。

活動重點:在遊戲情境中,運用句式"我是XX怎麼樣"來介紹小動物的本領或特徵,並能運用一些修飾性的詞彙。

活動難點:引導幼兒思考從哪些方面作爲切入點來概括的作介紹。

【教學準備】:

1、 課件

2、頭飾若干(動物:蝴蝶、烏龜、青蛙、蝸牛、兔子、小鳥等)

3、雨傘實物或頭飾三個(紅、黃、綠)地面標記

【活動過程】:

一.匯入部分

T:今天天氣真好,綠綠的草地上開滿了鮮花,小動物們也出來做遊戲了,瞧!誰來了?(小鳥)小鳥是怎麼來的?一起學一學(依次模仿兔子和烏龜)

(評議: 教師透過和幼兒互相介紹這樣一個互動環節,不但一下子拉近和平行班幼兒之間的距離,而且巧妙地滲透"介紹"這個詞的含義,讓小朋友對"介紹"這個詞有了初步的概念,爲後面的活動作了鋪墊)

二、遊戲:躲雨

1、T:他們在一起玩得多開心呀!突然,發生了什麼事?(雷聲)可能要下雨了,怎麼辦呢?

2、誰會來幫助他們呢?這是一把什麼顏色的小傘呢?小結:這是一把小紅傘

3、聽一聽,小紅傘是怎麼說的?

(我是小紅傘,會飛的朋友你們好!向我介紹你自己,你就可以飛進來。)

4、小紅傘請怎樣的朋友來躲雨呢?會飛的朋友是誰呀?小鳥會怎樣來介紹自己呢?

(我是小鳥會唱歌)

小朋友一起聽一聽、學一學

小紅傘聽了小鳥的介紹會讓小鳥來躲雨嗎?按一下按紐,聽一聽小紅傘是怎麼說的?(你還能介紹自己的本領呢,真不錯!請你飛進來躲雨吧!)

5、 小鳥已經找到地方躲雨了,可還有小動物沒找到小傘朋友呢!又有誰來幫助他們呢?(小綠傘和小黃傘)猜一猜:小綠傘會請誰進雨傘呢?聽聽小綠傘是怎麼說的?

(我是小綠傘,會爬的朋友你們好!向我介紹你自己,你就可以爬進來。)

3、 提問:小綠傘剛纔邀請了誰? 會爬的朋友是誰呀?那烏龜會怎樣介紹自己呢?請小朋友先猜一猜

聽一聽烏龜到底是怎樣說的。小朋友學一學

烏龜的介紹怎麼樣?誰來按一下按紐開啟雨傘,聽一聽小綠傘是怎麼說的?

(你真棒!你還能介紹自己長得特別的地方呢,真不錯!請你爬進來躲雨吧!)

小烏龜小綠傘介紹了自己長的特別的地方,那小烏龜還可以怎樣介紹自己呢?

4、教師:還有青蛙沒有躲進雨傘呢,聽一聽小黃傘是怎麼說的?

5、教師:如果你是青蛙,你會怎樣來介紹自己呢?( 提示幼兒可以介紹青蛙的本領、它特別的叫聲或長的很特別的地方)

6、教師:開啟小黃傘,聽聽小黃傘是怎麼說的。(你說的真棒,跳進來吧!真不錯,跳進來躲雨吧!好的,快快跳進來。)

三、幼兒與教師開展遊戲

1、教師:小朋友,現在所有的小動物都找到雨傘躲雨了,小朋友,你們想不想也來玩一玩"躲雨"的遊戲呢?請四位小朋友找個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看一看,你是誰?想一想,雨傘請誰來躲雨,可以怎樣介紹自己。

2、四位教師扮傘,一半幼兒表演動物躲雨。

(表演遊戲,提升推進:表演遊戲分爲兩次進行,第一次是讓一部分小朋友聽清楚別人的要求然後再自我介紹,同時也是起一個示範的作用,第二次則是讓另一部分小朋友看清楚標記主動的向他人介紹。讓小朋友在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拓展思維,大膽創編,個性化的表達,再次將活動推向了高潮。)

四、延伸活動

教師:小動物們玩得開心麼?外面天晴了,太陽出來了,我們和小傘朋友一起去外面做遊戲,好嗎?

【活動反思】:

一、活動中的"同中求異"

其實大家都能發現,活動的主要環節也就是三個小動物與三把雨傘的對話,如果依次聽一聽、學一學、演一演,如此這般的活動流程,也許也能達到教學目標,但孩子們會覺得索然無味,因爲他們也是喜歡變化的,因此我覺得在活動設計中,越是同樣的內容,越要着意設計,刻意求變,注重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如第一環節:小鳥與小紅傘的對話是教師給出的範例,第二環節在烏龜自我介紹前先讓小朋友猜一猜小烏龜會怎樣介紹自己呢?最後讓小朋友想一想"如果你是小青蛙,你會怎樣來介紹自己呢?"三個相同的環節,設計不同的提問形式,在"同中求異"中提升推進。

二、不斷地否定自我

首先,要藉此機會感謝我們小班年級組的全體老師以及莊潔老師,尤其是我們幼兒園的課件專家鬱老師,不厭其煩地將課件修改了無數次,最後,還要感謝我們的園務領導,在給我機會的同時也讓我有了許多收穫。

透過多次試教,我們認爲要設身處地的從幼兒的角度考慮,認可現場觀察到的問題,及時捕捉問題背後的原因,根據幼兒的現有水平不斷地調整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原先的目標定位在固定的句式中準確的運用相關的動詞,如"我是小鳥飛進來,我是烏龜爬進來"等,透過試教發現:這樣目標定位太低,達不到跳一跳摘果子的目的。於是,再次調整,將目標定位在運用固定的句式,創編在特定情境中的對話。所以,爲幼兒實現力所能及的學習目標我們需要不斷地否定自我,提供積極有效的幫助和支援。

當然,我們的活動還存在許多問題,例如:在雨中讓小朋友要介紹一下才能去躲雨,這不符合幼兒的第一情感需要,雖然有所調整,但還是比較牽強。其次,吳老師也給了我們許多的寶貴意見,例如將目標定位在一些重疊詞的掌握和運用上,大家也認真進行了討論,覺得把這一目標放在小班上學期是否更合適?另外整個活動目標定位是否偏向於科學而忽略了語言的元素,由於時間和課件修改等層面的因素,使得這些有價值的問題沒能深入探討和領悟,但是吳老師的引領無疑爲我們今後的研究指明瞭方向,

最後,我想說的是我們小班年級組的老師一向堅持一種理念:那就是允許教研課的失敗,但是不允許其中沒有創新。所以,我們今天展示的絕不是一節成功的示範課,但如果能給大家帶來思考的空間,促成有質量的研討焦點,那就是我們本次活動的意義和核心價值所在,請大家多替寶貴意見,謝謝!

說課稿 篇3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變色龍》選自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第三篇課文。該單元全部是小說,學習本單元,可以從人物的悲歡離合中獲得有益的啓示。該課文是一篇諷刺性小說,從人對待狗的態度變化中發現人情世態的悲涼,感受寫活人物的奧妙。

二、教學目標設計

由於該文是一篇諷刺小說,也由於學生已經進入初中三年級,心智基本成熟,本着教會學生學會學習的教學理念,我設計如下教學目標:

1、細讀故事情節,揣摩人物形象,把握文中暗含的情感態度;

2、透過人物態度變化,推敲小說批判現實的深刻內涵;

3、體會小人物的辛酸命運,體驗作者的悲憫與同情。

三、教法學法的選擇

由於該小說寫人敘事相對複雜,我採用的教法有:

1、點撥法:旨在藉助故事情節暗含的諷刺批判,推敲小說暗含深意。

2、質疑法:旨在透過人物態度變化,把握作者潛在的創作目的。

也由於初三學生擁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和自主意識,我採用的學法有:

1、圈點勾畫法:旨在打撈出主要人物和故事情節。

2、小組合作探究法:旨在探尋誰是變色龍和如何成爲變色龍。

四、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的確定

由於該文寫人敘事的婉曲變化,我把教學重點確定爲:把握故事背後的人物性格;把教學難點確定爲:揣摩小說的諷刺批判意義。

五、教學過程設計

基於教是爲了達到不需要教的教學理念,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創造性,促成學生積極地想、合理地想、辯證地想,我設計如下教學過程:

1、叩問題目

該環節是爲了讓學生把握該文的體裁與寫法,計劃設計的問題是:

A、作者用“變色龍”爲題該文是什麼體裁?用變色龍來隱射人,突出了人的什麼特點?暗含了什麼寫法?

透過問題解答,可以讓學生充分體會小說寫人敘事的寫法......

5、體會人情關係

該環節是爲了讓學生體會外在環境導致的人情關係惡劣,也是爲了讓學生體會小人物的辛酸遭際;計劃設計兩個問題:

A、奧楚蔑洛夫對待小人物赫留金的人情態度有什麼變化?

B、圍觀者對小人物赫留金持什麼人情態度?

透過人情態度的剖析不難發現強權導致的人情關係的薄涼、殘忍;不難體會到人情關係的不正當與不正常。

(該環節實現了教學目標1)

6、挖掘思想內涵

該環節是爲了讓學生領悟小說的複雜意蘊,計劃設計兩個問題:

A、警官奧楚蔑洛夫爲什麼態度會發生變化?

B、是什麼導致了奧楚蔑洛夫非變不可的變色龍性格?

透過剖析主要人物的變與不變,不難發現由於沙皇強權的統治,讓人無法堅持本性,讓人喪失個性,讓人情世態炎涼,讓人際關係陷入不正常。

(該環節實現了教學目標2)

7、洞察創作意圖

該環節爲了讓學生洞察作者爲何而作,爲誰而作和所作何爲,計劃設計兩個問題:

A、作者爲什麼用變色龍來命名奧楚蔑洛夫的行爲方式?

B、作者寫活變色龍是爲了批判什麼?

透過細讀文字會發現作者用同情悲憫的態度勾勒下層人物辛酸遭際,會發現作者用尖銳批判態度批評沙皇專制導致的人性、人情扭曲,會發現作者用自我反省的態度來批判人性、人情的不公正、不公平,會發現作者用善意批判來重建人際關係的溫情。

(該環節實現法教學目標3)

8、探究寫作技巧

該環節是爲了讓學生髮現佈局立意的匠心獨運。計劃採用兩個問題:

A、作者怎麼寫活警官奧楚蔑洛夫的性格?

B、作者怎麼寫活赫留金遭遇的人情?

透過細讀文字,不難發現文中用對比、誇張,突出了外在場景,凸顯了內在心靈。

六、板書設計說明

爲了直觀展示本文的人物形象,也爲了讓學生深刻把握本文的複雜內涵,我採用的板書設計如下:

小說的教學環節:

1、梳理故事情節;

2、把握人物形象;

3、體會人情關係;

4、領悟主題;

5、挖掘思想內涵;

6、探究寫作技巧;

7、洞察寫作意圖。

說課稿 篇4

根據《英語課程目標》提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將本課教學目標設計如下:

一.語言知識:

1.複習 鞏固以下句型How much is/ are the…? How much does/do the…? It’s/They’re….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結合本節的新內容:I think we need some….I think we don’t need any…?進行創情境編以對話進行練習.

2.透過聽資源學習tele-shopping 和shopping online的有關知識。

二.語言技能:培養學生聽、說、讀(特別是閱讀文章的技巧)和寫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

(1)進一步提高學生對英語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習 興趣。

(2)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活動,大膽開 口,主動模仿。

(3)在小組合作活動中能夠用英語與他人交流。

四.文化意識:進一步瞭解英語國家的飲食習俗和哪種食物對我們更健康。

重點:

運用已學知識,根據本節新的內 容I think we need some….I think we don’t need any…?貫通整節課進行語言交際。

難點:

根據食物是否是可數名詞還是不可數名詞,選擇正確的句型How much is…? It’s… How much are…? They’re…進行對話。

一.教學:

1.創立“真實的”教學環境

“生活化”的教學環境設計,使英語課堂教學 具有了真實的言語交際性質,其效果不僅是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教學氣氛,更主 要的是它能夠使學生產生真實的“言語體驗”, 這種“言語體驗”是培養學生英語能力、塑造學 生整體人格的切實途徑。

2.採用體驗、討論、合作、探究的方式

根據《英語課程標準》中提出的“採用活動途徑,倡導體驗參與”的要求,結合兒童好玩,好動,好表演等特點,我把全班分成四個人一組的小組。每組同學的知識水平和性別各有參差。這樣有助於學優生幫助學困生和男女同學平等相待增進友誼。在學習過程中保證每位同學都參與進來,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競爭意識。

3.注重學困生的學法指導。

二.學法:

讓學生透過看圖說話,自主學習、協作表演和自主聽、讀、演對話等活動,使學生能夠就自己喜歡的食物等進行購物的英語交際。

三.在資源準備方面:

1.我根據教學主題的需要和交際的需要,藉助多媒體網絡資源學習1個dialogue,2個readings;

2.用PPT方式提供一定主題內容的圖片和關鍵詞句,培養學生在key points輔助下進行口語表達的能力。

本節課的教學程序的設計:

一.Revision爲新知鋪墊

老師有意識地問一個可數名詞和一個不可數名詞的問句,以提醒學生多注意這方面的內容。學生運用上單元已學的肉類及蔬菜的單詞和句型進行對話,爲下一部分學習作了鋪墊。

二.情境創設學習Work with Language。

因爲學習往往會先入爲主,好的匯入引起學生的注意,會提高記憶的效果。

三.創設情境,深化新知

這一部分設計成女兒與媽媽正準備爲她爸爸吃的食物,根據爸爸的需要進行購物,要求用到本節的新知識We need some…. We don’t need any….以這條主線貫穿整節課的活動,每個活動都有聯繫,不是獨立分開的。

四.學生聽資源

聽一個對話,先大聲跟讀,後完成表格,但要在文章中劃出要寫的答案,老師先作示範,如何找答案和劃答案,學生再做。在學生完成的過程中,老師關注了後進的幾個孩子,指導他們做閱讀題的一些技巧,以增加他們學習的信心,讓他們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五.討論如何健康飲食

老師出示食物金字塔,讓學生說說which food do we eat most/ more/ not too much /least?讓學生知道Different people eat different food.和哪些食物最健康,應多吃,不是太健康的食物,要少吃。這滲透着文化意識,英語課同樣與其它學科有密切的聯繫,只要老師做個有心人,英語課不單只是教英語知識,同樣也滲透着健康意識的教育,這是教書又育人的表現。

六.培養興趣,發展個性

這是本節課綜合運用語言能力的表現,學生根據食物金字塔的提示及自己的需要用到今天學到的句子,四人小組進行購買材料的表演。四人小組模擬在市場買賣東西的情境,可以用到老師提示詞。最後讓學生表演自己編的對話,由於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師、同學的肯定,老師搭建了一個平臺給他們表現自我,讓孩子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七.聽資源,擴展自己的課外知識

讓學生聽2個readings,讓他們多瞭解tele-shopping 和shopping online的有關知識,並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來記憶。

八.最後是小結本節學習的句型和佈置作業。

在整節課的設計中,我都設計了一些情境,要把學的句型連貫於整節課設計的活動中,讓學生在情境中學會交際,這是本節課的一大特色與亮點。設計一些情境時,讓學生知道在什麼情況下用到這些句型。如:每個PPT不只寫些句子出來,還放了一些情景的圖片。每個環節都是爲本節的單詞、句型服務的,都用We need some…. We don’t need any….這條主線貫穿起來的。這樣就可以讓學生清楚地知道這節課學了些什麼和這些知識是在什麼情境下用的,而不是學了就學了,不知如何運用。

Thank You!

說課稿 篇5

一、教材簡析

《每逢佳節倍思親》是蘇教版國標本小學語文第五冊的課文,這是一篇以“文包詩”特殊形式出現的文章。在課文中不僅呈現了王維的曠世之作《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而且透過一個故事的形式來形象地解釋王維的這首詩,故事融入了作者年少離鄉,適逢重陽,遙想親人的深深情思。文章以膾炙人口的名句“每逢佳節倍思親”爲題,透出了濃濃的思鄉之情。課文情感真摯,有相依相伴的故鄉情,有望眼欲穿的離別情。讀起來饒有趣味。

二、教學目標:

由於故事發生在作者回憶年少時的事,所以學生理解起來困難不大,容易把握對文字的情感理解。特別是文章中明白如話的語言,貼近生活的故事,拉近了學生與詩人的距離,幫助學生理解詩句、感情意境、體驗情感。爲此,我在第一課時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學會本課的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4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大體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這其中,學會生字,流利地朗讀課文是重點,體驗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爲本課的教學難點。

三、教學流程:

如何讓三年級的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既學會生字,流利地朗讀課文,又能大體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呢?我試着努力創設一種與課文相吻合的情境,以情爲基點,以讀爲主線,以悟爲手段,真正走進王維的內心,在步步推移的說一說、讀一讀、聽一聽、評一評等學習活動中,體會詩人重陽佳節,身居外地,對親人濃濃的思念之情。主要預設了以下幾個學習活動:

一、感情調動,匯入課題

1、中國自古以來就有許多傳統佳節,(板書:佳節)“佳節”什麼意思?(美好的節日)像這樣美好的節日有哪些?你喜歡這些佳節嗎?選擇一個說說。

2、每當佳節來臨,我們總會和自己的親朋好友相聚一堂,度過令人難忘的快樂時光。

在大家看來,過節總是開開心心的,可有一位著名的詩人:王維。卻在重陽佳節的時候,發出了這樣的感嘆:(板書:“每逢佳節倍思親”)(引讀課題)

3、對於王維,你們瞭解嗎?(補充:他的“山水田園”詩尤其出色。九歲時開始寫作,被稱爲“神童”,15歲便離開家鄉,離開親人,到長安求學。)

(從“佳節”入手,回憶學生歡度佳節的情景,然後,筆鋒一轉,揭示王維在重陽佳節的感嘆,引出課題,激發學生閱讀文字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今天就讓我們乘坐歷史的列車,跨越時空,一起走進王維少年時的故事。請同學們輕輕地開啟語文書,自由朗讀課文,給每個自然段寫上序號,注意生字詞的讀音,遇到不理解的詞語在旁邊打個小問號。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教師巡視。

3、出示詞語: 單獨 異鄉 回憶

思念 兄弟 挽着

扶老攜幼 興高采烈

頭插茱萸 登高遠眺

天各一方 思緒萬千 (文中理解)

開火車讀:每人讀一個、一行、齊讀(適時正音:興,在這指“高興”,所以讀第四聲。)

黑板上的這些詞語中有沒有你剛纔打小問號的?(對於生字詞的理解,主要引導

學生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詞語。如:興高采烈:喜笑顏開、欣喜若狂、興致勃勃 頭插茱萸“偏旁、插圖” 眺:從高處往遠處看,然後拓展舉出表示看的詞語:“俯視、注視、仰望、緊盯、瞧”)

4、把這些詞語放到課文裏,相信你們也能把它讀好,誰願意來試試,其

他同學的任務也很艱鉅,老師想請你們當小評委。

(指導朗讀古詩:指名讀、讀出節奏、讀出韻味)

5、一首飽含深情的古詩道出了離家兩年的王維的心聲,千言萬語匯成這樣一句詩:每逢佳節倍思親。“佳節”在這指什麼節?(重陽節)現在,你理解課題的意思了嗎?(每當遇到美好的節日就會更加思念自己的親人)

(學生帶着自己的疑問走進課本,自由、充分地朗讀課文、自主學習。以讀爲主,透過個別讀、評讀、想象讀等不同的形式不斷激發學生情感,讓他們在讀中理解詞語,在讀中積累詞語和句子,並在讀中加深體驗,受到美的薰陶。掃清閱讀障礙,爲接下來的精讀課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精讀課文,情感涌現

王維爲什麼會在重陽佳節如此思念親人呢?讀讀課文1—3小節,你可以抓住一些關鍵詞,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你的感受。

2、組織交流。

(第一自然段)

A:15歲那年,他就離開家鄉,來到京城長安,不覺已經兩年了。

“15歲”說明王維很小便離開了家鄉,離開了親人。(你們幾歲了?15歲,正需要父母的關心與照顧。而王維卻遠離了家鄉,而且這一走就是兩年。)你們從兩年,又有何感受?

你離開過你爸爸媽媽一段日子嗎?心情如何?(是啊!與親人分離,哪怕是幾天都會很思念,王維小小年紀就遠離家鄉到外求學,它的家鄉在華山東邊的太原,長安在華山西面,他這一別就有兩年了。七百多個日日夜夜,叫王維怎能不思念親人呢?)讓我們齊讀第1小節。

(此環節,抓住兩個具體數字,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感受王維小小年紀,離家兩年,思鄉情切。)

第2自然段

過渡:小小年紀,離家兩年,思鄉情切。還有原因嗎?

B: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熱鬧起來。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遊玩。王維看着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

生: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到了。

(1)、重陽佳節、閤家團聚的日子,王維漫步街頭,看到了什麼?(人們扶老攜幼,……)王維還可能會看到什麼呢?

重陽佳節的大街上可真熱鬧呀,誰能透過朗讀把咱們也帶到熱鬧的大街上去?(出示句子)誰來讀?(指名讀)

(2)別人歡度重陽都喜氣洋洋,非常熱鬧,而王維卻獨自一人,當他看着(引讀下一句)

平時常想家的王維,此時更加思念親人,誰來把王維此時的心情讀出來(再讀)

觸景生情,怎能不思念親人呢?誰再讀?

你情真意切的朗讀打動了我們,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齊讀)

(3)重陽佳節,家家戶戶歡度節日,而王維此刻卻孤身一人,獨在異鄉,怎能不思念家鄉、親人呢?讓我們齊讀第2自然段。

(此環節,由文字拓展到生活,感受重陽佳節的熱鬧情景,正好與詩人的孤獨形成對照,觸景生情,睹景思人。)

C:第三自然段

看着別人歡歡喜喜地過重陽,此時此刻,他在想些什麼呢?

(預設:想起了以前在家鄉時和親人過重陽節的快樂情景;由過去的快樂想到了現在的天各一方;既想到了自己對兄弟們的思念,也想到了兄弟們對自己的思念。)

面對此情此景,王維浮想聯翩,以前的一幕幕情景浮現在眼前:(引讀第1、2句)而如今(引讀第3句)王維思念着他的親人,他的兄弟們一定也在思念着他。(引讀第4句)

文中的……,更讓我們知道王維還想了很多很多,文中有個詞語就是這個意思,是哪個詞?(思緒萬千)你理解了思緒萬千,讓我們一起讀讀這個詞。

思緒萬千時,就將這濃濃的思念融進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讀

(此環節,啓發學生想象以前和兄弟們登高遠眺的情景,聯繫生活的實際,深切體會到現在的遺憾,感受詩人內心的.激情與神往。)

下節課就讓我們繼續走進王維的古詩,體驗他的內心,去感受他對家鄉、親人濃濃的思念之情。

四、擺正姿勢,指導寫字

指導寫字“重”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斜面的作用》是新教科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上冊《簡單機械》單元第七課的內容,是本單元中要認識的另一種簡單機械。

本課是按照“明確概念--比較實驗(得出結論)--原理應用”的思路編寫的。即,在經歷了前幾課中對一系列簡單機械的原理及作用的研究的幫助下,透過“認識斜面”,提出“斜面是否省力”的科學問題,設計出簡單的對比實驗並進行實驗研究,從而獲得斜面有省力的作用及其在生產生活中有着廣泛應用的認識。

其中“用實驗探究斜面是如何省力的”是重點,探究“不同坡度的斜面”,即“運用對比實驗進行驗證,注意控制變量”是難點。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知道像搭在汽車上的木板那樣的簡單機械叫斜面,斜面可以省力。坡度越小越省力,反之,越費力。

過程與方法:制訂一個簡單的研究計劃並用實驗的可靠數據來說明斜面的省力規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積極參與科學實驗,願意與同學進行合作交流。

三、說教具、學具準備:

分組實驗材料:平板測力計、裝着鉤碼的小車、比較光滑的木板、新華字典。

四、說學情:

學生透過前面槓桿、輪軸、滑輪等知識的學習,對簡單機械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並且對小組合作探究式學習的方法也比較熟練。

五、說教法、學法

楊蘊宇老師說過,高年段的學生主要是以實驗課爲主。本節課也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在合作探究中進行學習。讓學生透過小組討論、實驗分析、交流彙報等活動探究出垂直(懸空)拉動小車上升時的拉力和讓小車在斜面上運動時的拉力,經過比較這兩個力的大小,從而認識斜面的作用。

六、說教學過程

整個教學過程由“匯入——認識斜面”、“斜面有什麼作用”、“研究不同坡度的斜面”和“斜面在生活中的應用”幾部分構成。

1、匯入——認識斜面:從生活現象引入,出示圖片,讓學生觀察比較,進而引出斜面的概念。只有讓學生真正理解了什麼是斜面,才能讓學生順理成章地想到下一個環節——作爲一種簡單機械的斜面,到底在人們的生產生活中發揮着怎樣的作用?

2、斜面有什麼作用

斜面省力嗎?怎樣研究斜面是否能夠省力呢?針對以上問題,讓學生充分討論,使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同時讓學生明白:斜面是否省力要透過比較才能作出判斷。

在學生結束交流彙報並制定出小組的研究方案後,教師視情況進行簡單小結。

接下來,在大屏幕上出示實驗要求,講清注意事項(進一步抓住重點)。然後分發材料和實驗記錄單,學生進行實驗,教師作巡視指導。

實驗結束後,分析數據,各小組分別彙報展示。

得出結論: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3、研究不同坡度的斜面

學生在上一實驗中發現了斜面能省力後,教師進一步引導:在剛纔的實驗中,都是斜面,省力的情況一樣嗎?(不一樣,斜面的坡度不同)讓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經歷,如走在坡度大小不同的路上時,感覺一樣嗎?哪個更累?爲什麼?誰能設計實驗來證明自己的設想?

透過交流討論,讓學生懂得這是一個“對比實驗”,哪些是“要控制不變的條件”、哪些是“要改變的條件”(突破難點)。然後在小組中分工合作,完成實驗和記錄分析工作,得出結論:斜面可以省力,坡度越小越省力;反之,越費力。

4、斜面在生活中的應用

胡銀泉老師說過:咱學了科學的人就是不一樣,學了科學,就得用科學去解釋一些生活中的現象。透過做遊戲的方式拓展延伸。

(1)讓學生用紙做一個直角三角形,把一條直角邊豎着貼在鉛筆上,然後順勢進行纏繞,再慢慢展開,觀察三角形的斜邊。重複操作幾遍,說說明白了什麼?(得出結論:螺紋、盤山公路等都是斜面,所以有省力的作用。)

(2)讓學生談談在本課中,學到了什麼?

它在生活中都有哪些用途。(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讓學生感受到科學就在我們身邊)

五、板書:

力求簡明扼要,字跡工整。

7. 斜面的作用

斜面 能夠省力

坡度越大 用力越大

坡度越小 用力越小

說課稿 篇7

【教材分析】

各位領導老師大家上午好。一個普通的接線員蘇珊在電話的那一頭用心靈去傾聽我的心聲,給予我幫助,給予我安慰,如同母親般的關愛我,使我健康快樂的成長。當我想見一見那素未謀面的第二個母親的時候,她卻不幸因病去世了。今天我說課的內容就是這篇原於一個西班牙的真實故事《用心靈去傾聽》。這篇文章語言樸實,卻感人至深。它是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中的最後一篇傾情故事,以略讀形式出現。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用心靈去傾聽能給人帶來快樂與幸福。體會“我”對蘇珊的深切懷念之情。

2.領會文章的寫作手法,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教學重難點】理解課文,感受真情的美好。

【教學理念】

學會略讀是現代社會對語文能力的新要求。這一組的課文都圍繞着“人間真情”展開,此課的學習是對孩子已有知識的一種補充,是情感的再一次昇華。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獨立閱讀能力,所以,整堂課我都“以讀代講,讀中感悟”,尊重學生的情感。充分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讓學生自主學習課文。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對於略讀課文的教學,我採用“自讀-——交流——拓展”三大環節。

一、揭題解題,激發興趣

1、教師:生活貧困的桑娜和漁夫,有着樂於助人的美好心靈;一位殘疾青年善意的謊言背後,只是爲了能讓“我”安心看書;清晨的樹林中,一位傾聽“我”拉琴的陌生老人,給了“我”信心。人間處處有真情啊!今天,我們要學習另一個關於“傾聽”的真情故事。

(教師對前三篇課文簡練的概括,引導學生回顧本單元前三篇文章,對本課的學習和感悟人間真情做好情感鋪墊。)

2、出示課題:用心靈去傾聽。

讀題後你想知道什麼?(怎樣的聽是“傾聽”?(細心地聽)用心靈怎麼去傾聽?誰“”傾聽,傾聽什麼?)請開啟課本,讓我們走進課文去用心感受。

(引導學生解題質疑,直奔主題)

二、統攬全文,理解大意

1、認真研讀課前自學要求,明確學習目標(課件展示)

2、學生輕聲反覆讀文,掃清字詞障礙並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這一環節的設計,我主要培養學生用精練的語言總結概括課文大意的能力)

三、合作交流,突破難點

1.默讀課文,找到另自己感動的語句,並把感動自己的語句畫下來。(現在組內交流,再全班交流。

2.交流最受感動的地方(重點關注描寫人物言行、心理的語句):

學生交流另自己感動的語句,教師要尊重孩子的獨特體驗,並給予肯定和鼓勵。學生交流到的課文中前後對應的語句教師要給予點播,並嘗試着運用於平時的寫作之中。沒有交流到的重點語句教師要引導學生再次研讀課文,還可以出示課件。

(1)我找到了聽我說話的人,不由得放聲大哭。

(找到聽“我”說話的人,其實就是找到了希望,非常希望得到幫助,把希望寄託在那個叫“問訊處”的小精靈身上。聽到蘇珊的溫柔的嗓音,“我”孤獨的心靈一下子得到了撫慰,終於放聲大哭。這既是傷痛帶來的痛苦的哭,更是在孤獨中找到了希望的幸福的哭。)

(2)小精靈總是耐心地回答我的問題,一遍遍地向我解釋。

(蘇珊就像一位母親那樣“耐心地回答我的問題,一遍遍地向我解釋。”在一次次心與心的交流中,兩個人的心走在了一起,結成了母子般的情誼。這句話形象地寫出了蘇珊的愛心,語言雖然樸實,讀來卻令人十分感動。)

(3)你知道嗎,這隻可愛的小鳥,它要到另一個世界去歌唱。

(心愛的金絲雀突然死了,“我”不僅痛苦,同時對死亡充滿了恐懼。蘇珊採用了更美好的一種說法。是啊,小鳥到另外一個世界去唱歌了,這是多麼美好的事啊!聽着這樣的話,籠罩在孩子心頭的陰影立刻消散了,快樂又回到了孩子的身邊。蘇珊善良、樂觀)

(4)但是我非常想認識蘇珊,認識這個從未謀面卻如同我第二個母親的人。

(“謀面”就是見面的意思,用“如同我第二個母親”來形容蘇珊,看得出“我”對蘇珊的愛。蘇珊不是“我”的母親,我們也從沒見過面,是電話線把兩個人緊緊地連在一起:蘇珊就像母親那樣,耐心傾聽“我”的心聲,困難時給予幫助,痛苦時予能安慰。)

(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的成爲課堂的主人,是我們所追求的教育境界。六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我設計這樣的問題,目的是不讓老師牽着孩子的思維走,按部就班的按照課文的敘述順序來學習課文,而是尊重學生的個性思維和獨特感受。在學生交流另自己感動的語句時,蘇珊的人物形象也就躍然紙上。板書:蘇珊=我的第二個母親。教師隨着學生的思維走向來決定着課堂的走向,達到活而不亂。同時,小組合作交流也促進了師生、生生之間的情感互動。引導學生抓重點語句體會蘇珊美好的心靈:即用學心去傾聽一個孩子的心聲,給“我”安慰進而感受人間美好的情感。在不知不覺中突破了重難點。)

3.品讀令自己感動的句子。(採用範讀、品讀、角色讀等多種形式的感情朗讀,達到情感的昇華)

4.用自己的語言說說你心中的蘇珊:(根據學生的回答適時板書“細心、耐心、善良、樂觀”教師隨機板書)

師導語:蘇珊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員,工作中一絲不苟,盡心盡力做好服務工作。蘇珊像母親不僅用心靈傾聽,更用心與孩子交流,撫慰孩子幼小的心靈,做孩子健康成長的心靈守護神。

5.那麼你是一個好的傾聽者嗎?生活中你有過傾聽的經歷嗎?

(“用心靈去傾聽”,是對蘇珊工作的高度概括與肯定,同時也點明瞭文章的中心。抓住令自己最感動的詞句來學習課文,感受蘇珊的美好心靈,讓孩子明白用心靈傾聽能給他人帶去幫助,教會孩子在生活中學會當一個傾聽者。)

四、總結拓展

1、雖然蘇珊是問訊臺裏普通的工作人員,但是她能用心靈去傾聽,能給人帶來快樂與幸福。此時,蘇珊已經感動了我們所有人。但故事的結局不免讓人有些傷感,“我”最終是沒有見到這第二個母親,讓我們圓作者一個團圓夢吧。

(學生可以說一說、演一演他們相見時的場面,注重人物的動作、語言、表情。這一環節的設計我認爲是人性化的設計,我們都期待生活中減少遺憾,多一些圓滿。這時,孩子的情感與主人公的情感達到共鳴。)

2、在《愛的奉獻》這首歌中結束這堂課,讓真情環繞我們身旁。教師在歌曲中總結這堂課並佈置課下作業:爲了我們的生活更美好,請同學們做一個會傾聽的人吧。課下同學們再蒐集一些真情故事,豐富我們的情感。下節課我們開一場真情故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