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實用】說課稿模板彙編7篇

說課稿1.99W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實用】說課稿模板彙編7篇

說課稿 篇1

各位評委、老師:

下午好!

我要說的課題是《質數和合數》,主要從四個方面來展開敘述。

第一:說教材

質數和合數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第十冊第三單元的內容,在教材第59~60頁;是學生學習了約數和倍數的意義,瞭解了能被2、5、3整除數的特徵之後的重要知識,它是學生學習分解質因數、求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的基礎,在本章教學中起着承前啓後的重要作用。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約數和倍數的意義,會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2、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概括和判斷能力;

3、向學生滲透對立統一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點:理解質數和合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正確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教學準備:每生兩張學習資料和課件

第二:說教法

新課程的數學教學強調:要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數學知識、方法去分析事物,思考問題。本課我主要採用研究性學習指導法,把有意義的思考方法和習慣思維放在教學首位,構建探索型的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教育理念。

第三:說學法

教師的任務不僅要讓學生學會,更加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會學。透過觀察、比較,讓學生學會分析、綜合、整理的方法。

第四:說教法

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應當建立在學生現有認知水平和已有數學知識經驗之上。本着此理念,本節課我主要設計四個教學環節

1、談話引探,匯入新課。

如:我們把教室裏面的人進行分類,可以怎麼分?(男生和女生老師和學生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等)引出分類標準很關鍵;又如:我們學習過把自然數分爲奇數和偶數,它的分類標準是什麼?再次強調分類標準的重要;自然數按照能否被2整除分爲奇數和偶數,還有一種有價值的分法。出示課題:質數和合數。它的分類標準是什麼呢?(這樣直奔主題的教學,爲學生探究知識和鞏固知識留下了足夠的時間和空間。)

2、自主學習,探究新知。

首先讓學生利用學習資料很快找出1~12各個數的約數,鋪墊探底。然後要求找一個標準給這些數進行分類,怎樣分比較合理?(把學生的思維導向於有意義的思考。)這樣學生很快找到以約數個數的多少分爲:只有一個約數的、只有兩個約數的、有兩個以上約數的三類。教師及時板書出來,然後讓學生列舉出相應的數。這時教師明確告訴學生;像2、3、5、7、11這樣只有兩個約數的數就叫質數。讓學生透過觀察每個質數的約數特點概括出質數的意義,並且要求學生按照質數的意義自己找出一些質數,找準確了說說找質數的方法(突出教學的重點)。同樣道理,合數的意義就迎刃而解了。緊接着出示一些數,讓學生判斷哪些數是質數?哪些數是合數?判斷正確了讓同學們互相交流判斷方法,爲什麼又對又快?(從而突破教學難點。)

3、應用知識、鞏固知識

首先讓學生根據學習資料,把1~20這20個數按照奇數、偶數、質數、合數進行分類,分類完成之後互相交流這些數之間的聯繫和區別。如2既是質數又是偶數;9、15既是奇數又是合數。(既鞏固了新知識,又加強了知識之間的橫向和縱向聯繫。)然後出示闖關題,有填空、選擇、判斷,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闖關成功給予獎勵。(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4、全課總結、課外延伸。

師生共同回憶這節課所學知識之後聽一則數學資訊。歌德巴赫猜想之一:任何一個大於4的偶數,都可以寫成兩個奇數(或素數)之和。並讓學生了解到這個猜想目前證明得最好的是我國數學家陳景潤,可惜離成功只差一步便離開了人世。聽完後談感想。(讓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興趣、情感價值觀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綜觀整堂課:自然流暢、環環緊扣、層層遞進、水到渠成。

說課完畢,謝謝大家!(敬禮)

說課稿 篇2

各位老師,各位評委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圖形的變換與座標》,下面是我對本節課的簡單分析。

一、 說教材

本節課是華師大版九年級數學上學期第24章的最後一節內容,是中學數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一方面,這是在學習位似的基礎上,對位似的進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爲學習二次函數的平移奠定了基礎,是進一步研究二次函數平移的工具性內容。鑑於這種認識,我認爲,本節課不僅有着廣泛的實際應用,而且起着承前啓後的作用。

二、 說教學目標

根據對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九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解點或圖形的變換引起的座標的變化規律,以及圖形上的點的座標的變化引起的圖形變換,並應用於實際問題中。

2、過程與方法:經歷圖形座標變化與圖形平移、軸對稱、放大、縮小等之間的關係,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數形結合的思想,感受圖形上的點的座標變化與圖形變化之間的關係,認識其應用價值。

三、 說教學的重點、難點

本着數學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圖形座標變化與圖形變換之間的關係.

(重點是依據只有掌握了圖形座標變化與圖形變換之間的關係,才能理解和掌握圖形的變換與座標的變化。)

教學難點:圖形座標變化與圖形變換的規律。

(難點是依據圖形座標變化與圖形變換規律比較抽象,學生沒有這方面的基礎知識。)

爲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節課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及學法上談談我的看法。

四、 說教法

結合本節的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徵,本節課我採用啓發式、探究式、以及討論式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以問題的提出,問題的解決爲主線,始終在學生知識的“最近發展區”設定問題,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以獨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師的知道下發現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在引導分析時,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思考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思考,探索,從真正意義上完成知識的自我構建。

五、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爲學習的真正主人。指導學生學習時,應儘量避免單純地,直露地向學生灌輸知識。

最後我具體來談一談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淡化難點,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我用的是課本76頁的思考。

設計意圖:讓學生透過回顧學過的知識,做好新知識的銜接。透過自己動手操作,體會到將一個圖形平移就是將這個圖形上重要的點進行平移,從而得出圖形平移後,座標的變化規律。

(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

1、關於y軸對稱的點的座標變化有什麼規律?(學生口答)

問題

1、的設計意圖:讓學生透過點對稱時座標的變化規律,爲問題2圖形的對稱奠定基礎。淡化難點,使學生產生強勁的學習動力。

2、做出一個圖形關於Y軸的軸對稱圖形,並觀察新圖形的座標會發生什麼變化?(學生動手操作,後小組交流,總結規律)

問題2的設計意圖:學生透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得出規律,體驗了知識的生成過程,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突出了教學的重點。

探究二:

1、是課本78頁的思考

問題一的設計意圖:一方面,回顧學過的知識,另一方面,爲下面的問題2做鋪墊。

2、觀察三角形的頂點座標發生了什麼變化?(小組討論交流後彙報交流結果)

問題2的設計意圖:讓學生將上次探究的經驗應用於本問題的解決中,實現知識的昇華,實現學生的再次創新。

(三)小結

透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收穫了什麼?

設計意圖:透過評價反思引導學生概括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對知識進行梳理,這樣有利於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提高分析問題概括問題的能力。

(四)板書設計:

我比較注重直觀的系統的板書設計,並及時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於學生能夠理解掌握。因此這節課的板書設計我主要採用表格讓學生看了一目瞭然。

圖形的變換與座標

圖形變換座標變換規律

平移左減右加,下減上加

軸對稱關於誰對誰不變

位似

(原點是位似中心)原座標乘以位似比或位似比的相反數

(五)佈置作業:

針對九年級學生素質的差異,我對作業進行分層佈置,佈置了必做題和選做題,這樣既可以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可以使有餘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

我佈置的本節課的作業是:

必做:78頁1、2題

選做:在一次“尋寶”遊戲中,尋寶人已經找到了座標爲A(4,5)和B(-4,5)的兩個點,並且知道藏寶地點座標爲(2,3),除此之外還不知道2其他資訊,如何確定座標系找到“寶藏”?畫出圖形。

結束語:

各位老師,各位評委,本節課我採用集體討論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教師的“導”立足於學生的“學”以學爲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方法,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一些初淺的認識和想法,有不足之處,希望各位老師批評指導。謝謝!

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父母的心》是北師版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比較探究”文章,描寫了一艘輪船上一對貧困夫婦把子女送給人家,又索回來的感人故事,說明了優厚的條件,也割不斷父母對子女的情愫,表達了天下父母對子女的一顆崇高的愛心。與本單元所選的其他文章《背影》、《慈母情深》、《養母》、《我們是怎樣過母親節的》、《金色花》相比,惟有這篇是介紹整個家庭濃濃的父母對子女的深愛,情感較完整。這個單元的課文是圍繞着“親情吟歌”這一主題來安排的。從作者的編排意圖看,目的是要學生理解父母之愛心,做到“我愛我家,我愛我親人”。 現在的學生對父母的愛已經熟視無睹,視爲當然,不知感恩,所以親情教育、感恩教育猶爲重要。這樣的文章與現實生活聯繫緊密,反應了語文與生活的關係,體現了新教材迴歸生活的思想。

2、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要求在語文教學中,老師要鼓勵學生帶着自己的生活體驗去閱讀文字,感受文字。我確定了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瞭解作者,熟讀課文,複述故事。

過程與方法:理解“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情節特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體會父母親對兒女的深情。培養學生擁有感恩的心。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比較三次調換,從中分析總結父母的心裏究竟怎麼想。

教學難點:理解父母出發點,和矛盾的愛子之心。

二、教法與學法

爲了使學生能順利完成本節學習任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一談。在本課教學中,我遵循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發展爲主線的現代教學理念,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學生的知識水平、心理特點以及學習語文的自主性原則,我主要採用了朗讀感悟法、鼓勵欣賞法、啓發式以及討論式爲主的教學方法。其中朗讀感悟法中朗讀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中精彩的語句,感受語言美;鼓勵欣賞法能鼓勵學生展示才能,增強學習的自信心;而啓發式和討論式的教學方法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把他們的主體意識和創造精神培養起來,把他們健康的個性發展起來。

當然,學生纔是學習的主人,在學生的學法指導中,我將引導他們採用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相互滲透的方法,從而真正做學習的主人,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完成學習任務。

三、教學過程

良好的教學設想必須透過教學過程來實現。我的教學過程分爲五個部分(幻)(一)創設情境,激情匯入(二)出示學習目標(三)自學指導,學生展示(四)小結(五)作業

下面,我將把這五個環節做逐一說明。首先說第一個環節,我準備用這樣的話語進行創設情景,激情匯入。

(一)創設情境,激情匯入。

傳說:上帝創造了人,但沒有精力照顧好他們,所以給每個人創造了父母。於是有了這麼一個地方,它永遠在你的心靈最深處,你願用一生的時間去呵護他,這個地方,叫做“家”;而有這麼一顆心,他讓你肆意的索取、享用,卻不要你任何的回報……這一顆心,就是父母的心。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川端康成的文章——《父母的心》。

透過講傳說的方式進行匯入,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具體介紹作者可以使他們積極主動地進入到學習活動中來,變“被動學”爲“主動學”。讓學生思維活躍起來,順利過渡到第二個環節。

(二)出示學習目標

讓學生齊讀學習目標,對本節課應掌握的知識點做到心中有數。

(三)自學指導、學生展示

1、檢查預習情況,包括本課字詞及作者簡介

2、初讀課文:感受父母心

請同學們大聲地朗讀課文,然後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

要求:(1)語言簡明

(2)內容完整

過渡語:剛纔同學們讀書非常投入,請大家把你的內容概括寫在課文題目處。

依照要求請大家對剛纔同學的回答作出點評。(學生點評)

總結:由此,我們明確,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實際上就是要說清故事涉及的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老師是這麼概括的(投影:本文講了一對父母因貧窮想送孩子最終沒送出去的故事)

學生在這樣寬鬆的環境中合作學習,大膽展示,思維更活躍,更激發了他們學習的慾望,從而進入本課的第三個環節。

3、再讀課文:揣摩父母心

過渡語:

同學們,剛纔透過對課文內容的概括,我們或許會發現,文中的父母在送還是不送孩子這個問題上一直是處於猶豫和矛盾之中,那麼,他們的情感世界產生了哪些波瀾呢?現在啊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他們的情感世界,來體驗一下父母內心的真實的感受吧。

請同學們再細讀課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時間決定表情原因

當天傍晚送走大兒子

眼含熱淚

難割難捨貧窮,沒有能力撫養

第二天早上送走二兒子,換回大兒子 無精打采 老大是接班人,按次序也不對

第二天傍晚送走三歲女兒,

換回二兒子不好意思,失魂落魄老二和婆婆太像了,已五歲

第三天上午要回女兒 痛哭失聲女兒太小,父母冷酷無情

過渡語:同學們填表很認真,請一位同學把結果給大家說一下(幻)。老師也對文章作了認真地閱讀,我是這麼填寫的。

透過對這個問題的思考與討論,學生可以感受到父母在送孩子的過程中是煞費苦心,頗費周折的,他們一直處於猶豫矛盾之中,爲什麼呢?因爲他們的內心有很多的憂慮。在這裏要提醒學生,“三送”“三要”孩子正是整篇文章的內容,體現了“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情節特點。

爲了讓學生更深層的體會到父母對子女濃濃的愛,我又設定了一個非常值得討論的問題(幻):你覺得把孩子送給別人是愛嗎?要回孩子是愛嗎?請說出你的理由。

對於這個問題,學生採用合作學習的方法,與學習夥伴共同分析、探討、總結,教師只是在適當的時候加以引導。透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面對面的聽、說、讀、問、評去實現,試圖幫助他們展開思維的翅膀,形成技能,掌握方法。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自主的挖掘課文深層的意義,而且還培養了他們團結協作的精神,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四)歸納總結

先請學生談談學習本文的收穫,可從本課主題談,也可從寫作方法上去談。

師:在父母的心頭,兒女是他們一生不變的牽掛。不管是風來了還是雨來了,他們永遠是我們的庇護神。

(五)佈置作業

1、知識積累

練習冊第78頁基礎鞏固

2、仿寫句子

父母的心是一縷春風,吹暖了我們的心田;

父母的心是一條溪流,帶來了一路的歡歌;

父母的心是________,__________;

父母的心是________,__________。

3、情感表達

愛是相互的,在我們享受父母關愛的同時,你有沒有想對他們說些什麼呢?請編輯一則短信,以表達對他們的理解與感謝。

這樣的作業對於基礎好的學生來說,是訓練思維表達能力的大好時機,而對於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說,又是幫助其理解所學內容、鞏固知識的較好渠道,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與此同時,又培養了他們的動手能力。

除此之外,我還會告訴學生,學習不能滿足於課本知識,生活中處處可以學語文,引導學生多渠道多途徑的獲取知識,這也是21世紀對語文教學的基本要求。

以上五個環節環環相扣,循序漸進,使教學達到最佳效果。

四、板書

接來說一說我的板書設計。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課堂教學中師生雙邊活動的縮影,本課的板書我按照文章的順序來設計,體現了“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情節特點。看起來簡潔美觀又生動形象,啓發性和藝術性都很強,更能激發起學生的有意注意,教學效果也更爲顯著。

五、設計反思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小學數學實驗教材(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28-29內容。

2、教材分析:

《百分數的應用》這一單元是在百分數的簡單應用、運用方程解決簡單的百分數問題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百分數的應用,這個單元主要是透過四個活動引導學生展開學習的,內容的引入與展開都力求來源於實際生活,體現時代性,“百分數的應用一”和“百分數的應用二”所涉及的情境是我國種植雜交水稻的真實情境,在“百分數的應用三”中教材提出了比較家庭支出情況的有關數據,透過觀察比較這些數據,使學生體會到我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這一課還特別讓學生了解“恩格爾係數”,感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拓展 學生的知識面。

3、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教材的編寫特點,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爲了更好地體現三維目標,我從以下幾個方面確定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使學生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有關的數的實際問題。

②體會百分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

(2)能力目標:

利用百分數的意義列出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提高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

在合作、探究學習中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數學交流能力,增強學習數學的能力。

4、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列方程解決百分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提高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說學生

學生在五年級下冊中就已經學過以下相關內容,

(1)百分數的意義

(2)小數、百分數、分數之間的互化

(3)百分數的應用

(4)運用方程解決簡單的百分數問題。教材根據例題提供的資訊提出了求家庭總支出的問題,由於學生已經有了分數應用題的基礎,所以能在此方面獨立解決。

三、說教法

爲了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解決難點。

首先,運用情景教學法,鼓勵學生從統計表中獲取資訊激發學習興趣,爲學習新知識做好準備。其次,充分發揮現代教學多媒體組合的優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靜態的資料變成動態的教學內容。最後,引導學生在獨立解答的基礎上再進行集體交流解題。

四、說學法

在本節課當中,我採取了嘗試法、分析法、整合法、運用法、反思法,使學生在數學交流互動中掌握知識的形成。

五、說教學過程

(一)出示複習題:

① 一個數的30%等於210,這個數是多少?

②解方程:50%x-33%x=34

讓學生說說解題思路,集體訂正。

設計理念:能夠喚起對知識的熟悉性,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探究新知

1、課件出示笑笑媽媽記錄的家庭消費情況的表格,然後提問題

①從這個表中你獲得哪些資訊?

②比較這個家庭支出情況的有關數據,你發現了什麼?

③1985年食品支出比其他支出多210元,你知道這個家庭的總支出是多少元?

讓學生用線段圖來表示數量關係嗎?

設計理念:以學生的生活情境作爲活動切入點,學生能迅速進入思維發展的“最近區”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啓發學生聯繫已有的知識經驗自主地列方程解決問題,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的意識與能力。

學生探究、理解題目中的數量關係,並列方程解答。

讓學生嘗試解題,並根據學生解答過程,教師板書:

解:設這個家庭1985年的總支出是x元

65%x-35%x=210

30%x=210

x=700

提問:還有什麼方法?學生可以利用算術方法加以解決,教師對兩種方法進行比較。

說課稿 篇5

《狐狸和烏鴉》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一隻狡猾的狐狸用奉承話騙取烏鴉一片肉的故事。其中課文第四至第八段講狐狸騙取肉的經過是重點,理解狡猾的狐狸爲得到烏鴉叼着的肉,接連施計是課文的難點。抓住描寫狐狸和烏鴉的神態、語言、動作的詞,加深對語言文字內涵的理解,從而領悟道理是突破本文重點、難點的關鍵。爲了達成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的教學過程:

一、直接揭題,複習字詞

在這個環節中,我將文中六個帶“一”的詞分成兩類,引導孩子透過比較讀、靜心思,明確“一”在不同的語境中,有不同的讀音,也就是需要變調。如此,便於孩子們歸類識記。兩組四字詞分別與狐狸和烏鴉有關,在識讀的過程中,孩子們既識了字、正了音,又對文字背後隱藏的狐狸與烏鴉的形象有了一個整體回顧。

二、學習三次行騙,感受不同的形象。

狐狸對烏鴉說的三次好話是本文的主要內容。在教學時我採用三比細讀的方式,引導孩子體悟狐狸的狡猾以及烏鴉上當受騙的過程。

1.一比三句好話,找尋異同。

二年級兒童閱讀能力與理解能力尚處於起步階段,短時間內閱讀三段文字已屬不易,經由細讀,找出相似點和不同處,更是需要較好的眼力、縝密的思維以及流利的口語表達。

2.二比三處提示語,探究用意。

單讀狐狸的三次好話,我們感受到的是狐狸對烏鴉的關心、讚揚,可加上提示語再讀,狐狸的司馬昭之心便昭然若揭了。在教學時,我緊緊扣“眼珠一轉”、“賠着笑臉”、“搖搖尾巴”三個關鍵詞,引導學生探究狐狸動聽語句背後的真實用意。在一次又一次的品讀對話中,孩子們走進了文字,理解了奉承話原來可以如此顛倒黑白;在三“騙”板書一字比一字大的直觀感召下,狐狸的諂媚與狡猾盡現學生眼前。

3.三比烏鴉三次反應,梳理結果。

狐狸一次比一次具有欺騙性的好話最終讓烏鴉放鬆了警惕,上了狐狸的當。那麼,烏鴉爲什麼會上當呢?孩子們透過這一環節的學習,捕捉到了烏鴉的心理變化,明白了愛聽奉承話、得意忘形,最終導致上當受騙的結果。而這正是本文想要傳達給孩子們的道理。

三、 揭示寓意。

在此階段,我將練習四中出現的莎士比亞的話提前學習,而且,在這兩者之間架設橋樑,由課文引出名言,由名言上的詞句“動聽的語言”再次迴歸文字、品味詞句。如此,走出文字,又走進文字,更能體現小語教學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統一。

四、 想象拓展。

《狐狸和烏鴉》這篇課文的結尾含蓄深刻,爲學生思維的拓展留有廣闊的空間。在教學的最後一個環節中,我出示了語文補充習題上的:《烏鴉被騙之後……》。在學生進行小練筆之前,我先引導孩子們確定故事可能的結尾,要麼肉又被騙走了,要麼肉沒被騙走。如此,學生在起因與結果間理請思緒,創編故事,既降低了難度,又不會被束縛思維。

說課稿 篇6

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處於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教材第六冊第四單元的第20課,第六冊教科書是根據《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修訂的,它聯繫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讓語文世界與生活世界等同合一;提出語文素養這一宏觀的全新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文學素養作爲語文素養的一個組成部分,對學生形成審美情操、健全人格、創新精神都起着極大的作用,所以文學欣賞、文學教育理應成爲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在前一、二階段完成了培養一般語文能力以及培養記敘、說明、議論的能力之後,再作更高的要求,本課作爲電影文學的欣賞在全冊書中起到昇華的作用。

二、 教學對象分析

初三時期是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憧憬着美好的未來,愛情是人類文學的母題,學生對於這一類作品樂於接受,而且還會有自己的獨特體驗,所以學生不會感到無話可說,無感而發,關鍵是啓動學習情感的大門,由於我班學生敢說,所以以探究爲目的,說真話,訴真情應是可行的。

三、 說課型定位

中學語文教學大綱在關於閱讀能力方面就文學欣賞的訓練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體會課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層含義”“欣賞課文中優美、精闢的語句”“初步欣賞文學作品中的形象和描寫”。文學欣賞課則因爲課程標準中的新理念而顯得更有深入探究的必要。因此注意語言品味,形象感染,情感薰陶的基礎上突出文體色彩,應以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突出欣賞性和探究性。

四、 說教法

電影文學已經成爲新的文學體裁,受到大衆的歡迎,所以教學這一課,方法上更爲靈活,以達到交流的目的,由於青少年接觸影視既早又多,所以畫面的解讀能力、蒙太奇思維能力比較活躍。因此,教學這一課在適當介紹電影知識、電影劇本知識後先組織學生看影片。即使有大多數同學已看過了,但在教學課堂上看效果不同,認知水平接近的小羣體觀賞影片時,同學之間相互感染,相互交流,比自己看更能強化欣賞的效果。

閱讀法讀時欣賞劇本結構,品味人物語言,體會男女主人公表達情感。

探究法交流讀時的感受,愛情是人類文學的母題,愛情故事用影視文化形式加以表現再普通不過了,可這部戲爲什麼會產生如此巨大影響?可放手讓學生探究,不要規定固定答案。

評價法寫影評是從諸多話題上探究欣賞電影的有效方法,便於也是對學習電影文學劇本的檢驗。

五、 說學法

觀看法先預習課文的“看”,從中感受心動,感受到課文裏的文字魅力。

合作法交流自己對這部影片所探究的點,進而形成開放式話題,在產生了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的效果後,引導學生看書對電影文學的認識,對這部電影中男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徵、他們對死的態度等。

六、 說教學流程

教學過程採用一導、二引、三賞、四點、五延的模式。

導:音樂匯入,直入主題

引:採用文字帶動思維跳躍的方法開啟情感閥門,利用詞語點擊方式調動學生互動性,培養自主的探求習慣,不設定障礙,可以從任何角度入手,以現場對話方式獨抒學生靈性,在自由的暢談中達到本課的目標——思維無定勢,表達無侷限,思想無束縛。線性板書貫穿全課。

賞:電影文學劇本的文字魅力無限,他能喚起學生想象的空間,課標《教學建議》中要求教師逐步養成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課程標準”中指出: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啓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繫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探究性的集中讀:引導學生閱讀第288鏡頭,利用閱讀期待效應,採用小組合作分角色讀,感悟文字力量。

創造性的自由品:自由選讀其它鏡頭,給學生充分的發現空間,理解積累課文中能激起情感體驗,再現畫面感進行再創造的語句,在抄寫中作到積累。提高閱讀質量。

點:探究性學習主要爲了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促進學生個性發展,課標提出:“對課文和表達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話題”。引導學生從課文內容出發,找出適合探究的“點”每一個點都是一個話題,然後我們對這些“點”進行探究,展開這個話題,同時運用精彩片斷的欣賞啓動學生靈感,給大家“貢獻”話題。話題中體現綜合開發學習資源,跨領域的學習,突出自主性,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

延:爲了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和協調發展,佈置由課內到課外的延伸性作業,運用多種手段與方法查找資料,對自己選定的話題進行深入的探究,形成一篇影視評論,限定一週內的時間,把從實踐中感受的快樂與大家一起分享。

七、 設計說明

初中階段的欣賞教學中,教師不能一講到底,也不能上成講讀課,應以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是最重要的;探究應該是一種“發現”,而不是專業“研究”,這樣,學生的壓力自然會小些,主動性自然會多些,在文學作品的欣賞中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體現欣賞探究課的新意和美意。同時本課設計突出“引路”的主線,爲學生能徜徉書海引路,爲學生的終身自主學習引路,爲獨立思考引路,爲學生個性健康發展引路。

說課稿 篇7

【說教學設計理念 】

提高生物學課堂教學效率是整個生物新課程改革的關鍵,是實施素質教育和提高教學質量的中心環節。透過培養學生對生物學科的濃厚興趣、構建和諧課堂教學關係、優化課堂教學設計、發揮生物學科課堂教學特色,努力提高生物學課堂教學的效率,使生物學科教育滿足每個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是本人不懈的追求目標。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爲基礎的科學,觀察和實驗是生物學基本的研究方法。做好觀察實驗,加強直觀教學,上出生物學課堂教學的學科特色是實現生物學課堂教學高效率的首要途徑。生物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發動學生,克服困難,創造條件,搞好教材中所選編的每項觀察和實驗的教學。

巴爾扎克說過:“開啟一切科學的鑰匙都毫無疑問的是問號。”要使學生順利跨入生命科學的殿堂,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至關重要。在課堂上教師要鼓勵學生好奇地發問,大膽地質疑,鼓勵學生求新求異,正確對待學生的提問,創建一種人人蔘與的良好氛圍,使學生有機地融入生物學教學。教師要善於透過合理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進行教學,增加課堂資訊容量,較好地突破教學難點,形象、直觀地讓學生學習生物學知識,養成他們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爲學生探究新知創設了一個良好的環境,從而大大提高生物學課堂教學的效率。

【說教材目標及重難點】

《生長素的生理作用》一節是繼《生長素的發現》之後,闡述生長素作用以及應用的關鍵一節。在知識方面,學生已知道什麼是植物激素,理解了植物發生向光性的原因以及生長素的產生、極性運輸和分佈的特點。在此基礎上,本節課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能概述植物生長素的生理作用,透過實例理解生長素作用的兩重性。能力目標集中在“探索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的探究活動中。此項探究活動的重點讓學生透過探究活動,嘗試探索如何將科學發現在生產實踐中進行應用。本節“問題探討”中的材料,與上一節所學內容似乎有點“矛盾”:上一節的內容顯示,植物生長素起促進生長的作用,而“問題探討”中的材料卻表明,在一定濃度範圍內它竟然起抑制作用。從而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激發起學習本節的興趣。關於生長素的生理作用,教材首先介紹生長素作爲資訊分子起作用這一特點,再詳細說明生長素的作用與濃度、植物細胞的成熟情況、器官的種類等有關,最後再簡要介紹有關科學道理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嘗試運用生長素促進插條生根的內容,主要是“探索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的探究活動。透過組織學生參與此項探究活動,可以讓學生體驗科學研究的一般過程,並體會科學理論如何應用到生產實踐的過程中。

【說學生特點】

我校雖然爲市級重點高中,但是大部分學生還是來自農村。由於地域特點等客觀因素的限制,學生的動手操作的能力普遍較弱。精美的電教提示與探究性實驗方式有效結合,較直觀的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把抽象的問題簡單化,能有效的解決學生理解能力較弱的問題,增強生物課學習的有效性。

【說教學設計思路 】

①本節課從解答思考題入手,回顧上節所學內容,得出相應的結論即植物生長素具有促進生長的作用,接着展示“問題探討”的曲線圖,使學生比較直觀地認識植物不同器官、不同植物對生長素的敏感性不同,對照曲線圖解答老師給出的一系列問題,由此得出“原來生長素所起的作用是兩重性的”的結論。

②透過對典型實例“頂端優勢”的分析,幫助學生理解生長素作用的兩重性,最後簡要介紹有關科學原理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

③實驗“探究植物生長素類似物對插枝生根的作用” 要突出探究性。但由於受到一些條件的限制,對於本次活動不要求學生親自操作,而是根據老師給出的實驗材料用具,組織學生討論實驗的設計思路,在學生說完自己的思路以後,應用課件展示實驗的設計步驟,使讓學生在對照中懂得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

【說教學設計流程 】

本節主要內容包括兩大部分:一是生長素的生理作用。這是教學的重點,教材首先介紹生長素作爲資訊分子起作用這一特點,再詳細說明生長素的作用與濃度、植物細胞的成熟情況、器官的種類等有關,最後再簡要介紹有關科學道理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本人透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出了教材中給出的生長素濃度與所起作用的關係曲線圖,使學生比較直觀地認識植物不同器官、不同植物對生長素的敏感性不同,接着讓學生對照曲線圖思考解答了一些問題,結合這些“問題”討論此曲線圖所隱含的資訊,即“不同濃度的生長素作用於同一器官上時,引起的生理功效不同(促進效果不同或抑制效果不同);同一濃度的生長素作用於不同器官上時,引起的生理功效也不同,這是因爲不同器官對生長素的敏感性不同(敏感性大小:根﹥芽﹥莖),也說明不同器官正常生長所要求的生長素濃度也不同。”從而加深對生長素作用兩重性的理解。又透過對頂端優勢現象的展示和分析,幫助學生理解生長素作用的兩重性及相關的科學原理。二是嘗試運用生長素促進插條生根的內容,主要是“探索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的探究活動。但由於受到一些條件的限制,對於本次活動不能要求學生親自操作,而是引導學生如何從老師給出的實驗現象中發現問題,提出有探究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學會如何分析問題作出假設,並根據老師給出的實驗材料用具及所作假設,討論實驗的設計思路和實驗方法步驟,讓學生能夠結合實驗方法步驟在課後完成實驗操作,要每天觀察記錄各插條的生根數量,這些都很關鍵。

生長素的生理作用這個重點的講解,是透過多媒體課件展示“生長素濃度與所起作用的關係”曲線圖來突出的,讓學生透過討論此曲線圖所隱含的資訊,理解了生長素在濃度較低時促進生長,在濃度較高時抑制生長,甚至殺死植物。透過填空訓練,進而理解既能促進生長,又能抑制生長;既能促進發芽,又能抑制發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又能疏花疏果。

【說教學設計特色及教學反思】

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過程、勤於動手和動腦,逐步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科學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批判性思維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此節課的亮點。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在現實生活的背景中學習生物學,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學的核心概念。注重科學研究的過程,而並非是只強調結果。而且設計的問題,環環緊密相扣,對學生思維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認同生物學知識主要來自科學實驗,領會生物學實驗中材料選取、理化技術的使用、巧妙的設計以及對複雜的結果進行理性分析的重要性。

透過分析這節課,也使我體會到:新理念下的生物課堂教學設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重視將知識的獲取過程化,學生知識獲取的過程是一個科學研究過程,是提高學習能力的過程。運用新理念指導生物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強調以學生爲中心,並非否定和忽略教師的主導作用.事實上,教師的責任不是減輕了,而是加重了,其主導作用更突出了。

本節課應用探究性學習,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和技能;透過探究培養科學態度、科學精神;透過探究形成科學觀點、科學的思維方式。縱觀整節課的教學設計,一是以問題討論爲主線,設計探究式生物教學,透過教師激發的一組組環環相扣的問題,使學生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經歷了一次生物知識的“再發現” ,因而有利於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由於本節教材內容中抽象概括的結論性知識比較多,加上課時的限制也不可能過多的展開,因此在教學活動的組織上就要多給學生“動”的自由。從課本的文字和圖表中讀取資訊、學習用組織結構圖的形式表示過程,都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應該掌握的基本的學習技能。透過對這些方法技能的訓練活動使學生“動”起來,也就成爲突破本節難點的一種方法,也是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做出的有益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