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說課稿模板集錦10篇

說課稿2.62W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說課稿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說課稿模板集錦10篇

說課稿 篇1

一、教學內容分析

“不同等級城市的服務功能”是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第二節內 容。這一節主要介紹不同等級城市服務功能的差異。是在第一節介紹城市個體內部空間結構的基礎上,對區域中的城市體系進行的進一步研究。教材從城市等級的劃分到不同等級城市服務功能的差異,再到城市等級體系的形成,由點到面,層次分明,條理清晰。

二、 學生學習情況分析

由於學生對不同等級城市提供的服務功能有一定的感性認識,而且掌握了相關的地理基礎知識,具備了一定的讀圖分析能力。所以,在教學中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材料,多舉一些當地實際的案例。這樣既可活躍課堂的氣氛,又可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強學生對本節知識的理解。

三、 設計思想

本節課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繫比較緊密,在教學過程中,始終堅持以學生爲主體的原則,以探究式學習爲主要形式。讓學生在完成活動的過程中,自行歸納出城市的服務功能、服務範圍與城市等級的關係。

教學方法:以啓發引導教學法爲主,兼有案例教學法

學習方法:自主學習法和探究學習法

四、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瞭解不同等級城市的劃分標準,知道不同國家和地區劃分標準的不同

2、利用城市地域結構有關理論,說明不同等級城市服務功能的差異。

3、學會分析影響城市等級及服務範圍的因素

4、理解不同等級城市服務範圍的嵌套規律,掌握不同等級城市的空間分佈特點。

過程與方法

1、透過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探究並解決問題,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透過對城市等級影響因素的分析,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方法

3、透過對城市空間分佈規律的總結,引導學生主動去體驗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進一步提高學生讀圖、分析和歸納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激發學生的學科興趣,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地理問題的方法和精神

2、透過分析現實生活中的案例,加強理論與實踐的聯繫,培養求真、務實的態度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不同等級城市服務功能的差異;

城市等級和服務範圍變化的影響因素

難點:城市六邊形服務範圍的形成與嵌套

六、教學過程

教學綱要 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

引入新課:

第二節不同等級 城市的服務功能 播放一組城市景觀圖片,然後定格在辛口鎮、三明市區、上海市區三個城市(鄉鎮)的圖片上。讓學生找出這三幅圖片的不同,引出城市是有等級大小之分的,不同的城市服務也有差異。

多幅景觀圖片帶來強烈的視覺衝擊,激發學生對本節課的興趣

講授新課:

一、城市的不同等級

1、城市等級的劃分

2、城市的服務

3、城市的等級與 城市服務的種類、範圍、級別的關係

4、影響城市等級和服務範圍的因素

二、德國南部城市等級體系的啓示

1、城市等級體系

2、城市的等級與城市數目、相互距離的關係

3、城市六邊形服務範圍的嵌套規律

4、實際應用

劃分標準:城市人口規模

(強調:不是根據土地面積,也不是根據經濟發展水平)

舉例說明不同國家和地區,對城市人口規模的定義和等級劃分不同

劃分類型:集鎮、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

引導學生閱讀我國城市的等級劃分,判斷辛口鎮、三明市、上海市分別屬於哪一等級

課件展示三明市區圖,讓學生舉例出三明市爲三明地區提供了哪些方面的服務?

(強調城市的服務範圍不是固定的,無明確的界線)

引導學生完成課本P26頁活動,判斷活動中三個城市的等級,進而找出三個不同等級城市在服務種類、服務範圍、服務級別上的不同

最後得出結論

分析案例2,要求學生歸納出上海市等級和服務範圍變化的影響因素:優越的地理位置、便捷的交通、豐富的資源

補充案例:石家莊、大慶

對比三明和上海的等級和規模,討論:三明將來能否變成跟上海一樣的城市?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不同級別的城市空間組合,就構成了一個地區的城市等級體系

(舉我國行政區劃圖上的城市系統)

讓學生觀察德國南部城市等級體系圖,總結出城市的空間分佈與城市等級的關係

補充:門檻人口的概念

舉例:小吃店和超市的門檻人口

城市服務範圍與商店服務範圍相似

引導學生觀察城市六邊形服務範圍的嵌套圖,由圖總結出規律。對其形成過程和假設條件只需簡單瞭解。

荷蘭圩田居民點的設定

(結合相關的練習 附後)

透過學生自學,培養學生閱讀分析的能力

討論學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淺顯易懂,學生也較感興趣

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總結規律,體驗知識的產生和發展

透過對案例的分析和研究,培養學生文字資訊的提取和歸納的能力

營造寬鬆愉悅的討論氛圍,讓學生學會分析問題的方法,同時提高學生交流表達的能力

透過情景讀圖、資訊整理、培養學生讀圖分析能力

理論聯繫實際,學會運用城市六邊形服務範圍的嵌套規律解決實際問題

課堂小結

1、城市的服務範圍與城市等級

2、影響城市等級和服務範圍的因素

加強本節知識聯繫

七、板書設計

2.2不同等級城市的服務功能

一、城市的不同等級

1、城市等級的劃分

2、城市的服務

3、城市的等級與城市服務的種類、範圍、級別的關係

4、影響城市等級和服務範圍的因素

二、德國南部城市等級體系的啓示

1、城市等級體系

2、城市的等級與城市數目、相互距離的關係

3、城市六邊形服務範圍的嵌套規律

4、實際應用

鞏固練習:

1、下圖中,各級城市與R1、R2、R3所示服務半徑對應正確的是( )

①集鎮――R1,縣城――R2,地級市――R3

②南渡鎮――R3,溧陽市――R2,常州市――R1

③北京市――R1,上海市――R2,黃浦區――R3

④省城――R3,縣城――R2,鄉鎮――R1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2、讀荷蘭圩田居民點的設定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荷蘭人在圩田上規劃設計居民點是運用 理論的成功典範。

(2)政府在圩田上規劃的一個居民點體系,該居民點體系共由A、B、C三級居民點構成,其中最進階的是 ,最低級的是 。

(3)A、B、C三級居民點中,數目最多的是,服務範圍最廣的是。

(4)下列是A、B、C三級居民點的部門組合,把居民點代號填在相應組合後的括號裏。

①生活用品、菸草、報刊、飲食店、加油站、郵局等 ( )

②紡織品、傢俱、鐘錶、書刊、醫院、中學、劇場等 ( )

③百貨商場、醫院、珠寶店、高等學校、旅遊公司等 ( )

(5)在安排各級居民點空間位置時,充分考慮了相互之間的距離,同級居民點之間的距離大致 ,進階別的居民點佈局在低級居民點的 ,原因是 。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天上的街市》安排在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這單元五課九篇文章共同的特點是透過虛構的故事和景象曲折地反映現實。想像豐富奇特,引人遐思。本單元的整體教學目的是透過這些富於想像力的故事,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聯想、想像的能力。

《天上的街市》選自郭沫若第一部詩集《星空》。《星空》寫於五四以後詩人最苦悶的時期。五四期間那種勇猛的反抗精神和烈火般的熱情已經消退,有的只是“潮退後的一些微波,或甚至是死寂”(郭沫若語)。所以,在《星空》中,詩人流露出較濃重的失望和悲愁情緒,雖然表現了要求奮飛、新生和自由的願望,但另一方面又包含了逃避現實、獨善其身的消極情緒。而《天上的街市》爲我們呈現了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妙世界。(1)詩內有豐富的想象,在現實生活的基礎上,描繪出想象中的理想生活。有寫實的詩句,有想象的詩句,而想象的正代表着詩人的嚮往和追求。(2)雖然取材於我國古代有關牛郎織女的傳說,卻又藉助豐富新奇的聯想和想像,描繪了美妙的天街景象,對此傳說的進行了全新的反傳統的詮釋,表達了詩人擺脫封建束縛、追求理想、嚮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

基於以上分析,設定本篇文章的教學目標有三:

①在朗讀中感受新詩的音樂美,繪畫美、情感美;能夠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這首詩。

②理解詩中聯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養聯想、想像和創新的能力。

③體會詩人擺脫封建束縛、追求理想、嚮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體會作者強烈的愛憎情感和渴望追求光明的理想,明白今日的美好生活來之不易,人人都應自覺愛護我們生活的家園,保護環境,美化生活。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的1、2 是這篇文章的教學重點,只要完成了這兩點的教學,教學目標3就會水到渠成。

教學目標2同時本課教學目標的難點。

二、教學方法

1【說教法】:

爲了體現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教學方式,也爲了使學生的養成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主動參與學習,我將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誦讀品味法:“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詩歌教學尤其注重朗讀。因此我將圍繞朗讀來設計教學,並採用多種誦讀形式。

啓發式教學:教學詩歌,要以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從精煉的詩句中解讀出詩歌的豐富內涵來。本詩爲新詩,新詩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文字淺顯、明白,形象鮮明,意境深邃。其語言對於雙語班的學生來說並不難。而詩歌是一種特別富有聯想和想象得藝術,因此我的教學設計將重點突破本科的教學重點——聯想和想象、創新能力的指導和培養。爲此,我採取“設計問題——啓發想象與聯想——討論回答——教師明確”的教學環節,以啓發法和引導法貫穿整節課。特別是在啓發聯想的方法指導上,在學生的學法指導上更應以啓發爲主,真正落實“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2 【說學法】:

葉聖陶先生指出:“教師之爲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於相機誘導,必令學生運其才智,勤苦練習,領悟之源廣升,純熟之功彌深,乃爲善教者也。”

(1)自主學習法

(2)誦讀品味法

(3)創造性學習法:在誦讀理解的基礎上,透過想象在自己腦海中構建出天上的街市的具體形象在意念中創造出一個與詩歌內容相一致的生動而豐富的境界。

(4)比較法:把《天上的街市》對牛郎織女的描寫與民間傳說中的牛郎織女的故事作比較,引導學生其不同點出發去了解詩人對自由、美滿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5)是模仿學習,拓展思維,培養想像力,提高語言運用能力。

四、【教學過程設計】

1、手段及依據:教學手段方面,運用簡單課件輔助教學,做到實用、有效。堅定語文課堂“文字學習爲主,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教學立場。

2、結構、層次:從教師教學角度主要設計爲六個環節(激趣匯入—明確目標—指導朗讀—合作探究—小結鞏固—佈置作業)。

3.【說教學程序】

(一)、激發興趣匯入新課,請學生講牛郎織女故事匯入。故事中的牛郎織女過着被禁錮,被束縛,難得一見的不幸生活。然而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裏,我們將會見到與此完全不同的牛郎織女……。然後板書課題及作者。

(二)明確目標,整體感知:讓學生對作者、時代背景做一些介紹。並因勢利導,出示教學目標,減少學生學習活動中的無效思維,加強生生、師生互動。

課件屏幕出現,學生明確學習任務:

①在朗讀中感受新詩的音樂美,繪畫美、情感美;最終能夠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這首詩。

②理解詩中聯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養聯想、想像和創新的能力。

③體會詩人擺脫封建束縛、追求理想、嚮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三、指導朗讀:

新課標認爲“學習的過程是自我建構、自我生成的過程”,所以朗讀指導重在示範,重在學生體驗,不在理論解說。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之一,而且是下一環節的基礎。這就要求教師指導學生在朗讀訓練中迅速的抓住詩歌的主旨,抓住實質問題。因此我不按照逐段來分析,而依照:學讀——想讀——析讀來分析課文

1、學讀:

(1)學生聽朗誦,然後自己試讀,在書上標記節奏和重音。

(2)指名讀,教師評點、指導,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奏。

2、想讀:

(1)出示鵲橋會的小動畫,讓學生交流自己“看到”的畫面。

(2)配鋼琴曲《星空》,使學生在享受詩歌音樂美的同時,沉醉在想象中小聲讀。

3、析讀:

以上兩個環節在之前的朗讀訓練中已有體現,此次指導朗讀的重點是讓學生把握朗讀過程中重音與語調的處理。

以第三、四小節爲例,我設計以下問題引導學生的思維走向:

①詩中的牛郎織女和傳說中的牛郎織女的故事有什麼不同,請用你的朗讀表現出來。②指名學生讀,在點評中引導學生總結:牛郎織女生活的幸福溫馨是透過重讀“淺淺的”“不甚”“來往”“閒遊”“提着燈籠在走”表現出來。④在注意重音的同時,嘗試用語音語速來表現牛郎織女生活的幸福美好。⑤指名朗讀好的同學讀。⑥師生交流聽讀時的感受。

點撥引導學生明確讀三、四節的要領:要讀得輕柔舒緩,彷彿是坐着小船在微波盪漾的湖面上搖曳,有一種沉醉其中的感覺。

四、合作探究:目的是引導學生了解這首詩的寫法及風格,學習聯想和想像的手法,體會詩人擺脫封建束縛、追求理想、嚮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現代教育理論認爲“學生原有的知識與經驗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生活世界也是重要的課程資源。學生夥伴間的互動互生是最接近‘最近發展區’的。”因此,這環節以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允許並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勇於提問質疑,討論爭辯。分兩步:

先探究內容:問題是

a.全詩共四個小節,你能指出哪些是寫實,哪些是想像嗎?

b.本詩是怎樣逐步展開想象的?(想象的過程)詩人想象的目的是什麼?

再探究情感。先圍繞問題小組合作探究,問題是

a.課文中想像的牛郎織女的生活跟神話故事中的牛郎織女的生活有什麼不同?是透過哪些詞語表現出來的?

b.詩人爲什麼要進行這樣的想像,要對傳說中的故事情節做這麼大的改動?這種想像表現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c.詩歌的2、3、4小節中連用了四個“定然”和一個“定”有什麼作用? 然後再學生提問質疑,同學間互相釋疑。

探究過程中提醒學生利用好課前準備的資料,並根據需要提供有關“作者簡介”“詩歌背景”“聯想和想像” “牛郎織女圖片”等。巡視指導小組合作探究。

五、小結鞏固:緊扣重、難點,幫助學生形成思維整合。

本詩的重點是學習聯想和想象的寫法,培養聯想和想象的能力。

介紹聯想和想象這兩個概念並進行區分。

所謂聯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由當前的事物回憶起有關的另一事物,或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想另一件事物,都是聯想。如詩中由“街燈”想到“星星” 是聯想。

所謂想象,就是在原有情感形象的基礎上創作出新形象的心理過程。這些新形象是已積累的知覺經過加工改造而形成的。如詩中由“天上的街市”想到“牛郎織女的自由生活”是想象。

說課稿 篇3

本次活動分爲三個環節,第一環節從樹的色彩變化引出四季有不同的顏色、景色以及人們不同的活動;第二環節,透過讓幼兒說一說自己喜歡的季節,講述孩子們對四季的所知、所感、所想,由此也可以瞭解幼兒先前對四季的認知經驗。然後再由教師帶領欣賞四季的不同景物以及人們的不同活動,在邊看邊聽過程中調動幼兒不同的感官經驗和生活經驗猜一猜季節,從而梳理了幼兒對於季節的認知經驗,也引發他們對於四季多彩特徵的進一步認識,原來每個季節都有不同的顏色。第三環節讓幼兒表達表現對於四季的認識和喜愛,鼓勵幼兒用多種形式表達自己對於四季的理解,四季是多彩而美麗的,讓幼兒用顏色表現四季的斑斕,四季又是美好而動聽的,在最後一個環節,師幼共同用詩歌的形式來回憶和感受四季的多姿多彩。

教具準備上,我覺得大轉盤的運用形象生動得向孩子們展示四季是五彩繽紛的、四季是輪迴往復的,我又加入了一根指針,讓幼兒對於四季輪迴有一個動態概念;另外大書的準備,很巧妙得梳理了孩子們對於四季的認知,給孩子們有一個完整的季節感受。

本次活動的難點,我覺得讓孩子用一種顏色來代表季節,如何讓孩子建立四季與色彩的對應關係,如何拓展孩子的經驗去表達表現。前期都做了一些鋪墊,第一環節孩子們瞭解到不同季節樹的顏色是不一樣的,第二環節ppt的出示,讓孩子們瞭解春天有各種顏色的花草樹,夏天有藍色的海水、火紅火紅的太陽,秋天有各種顏色的果實和花卉,冬天人們也會有不同的活動,逐步孩子們建立了四季是多彩的經驗,從而能夠選擇一種顏色來代表喜歡的季節。在具體活動過程中,我引導幼兒去用色彩表達對四季的認知,在追問過程中孩子們慢慢豐富了四季的色彩感,也開始自己表達和表現對於四季色彩的想法。在難點突破上,我爲了孩子能有更多的對於四季的認知經驗,我在各個季節的ppt上加入了四季的水果、花卉、以及人們的不同活動等等,在這種視覺、聽覺的感官刺激下,逐漸讓孩子們感受到四季是多彩的,從而有效突破難點。

說課稿 篇4

1、教學內容

《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是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32-33內容。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100以內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的運算過程時,是從數的組成角度去理解這些簡單的加減口算,可以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數的認識,鞏固100以內數的組成,同時也爲後面正式100以內加、減法的口算和筆算做準備。教材透過看圖解決問題列出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並說出各部分的名稱和想法,最後透過練習鞏固算法。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使學生經歷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口算方法的探索過程,能比較熟練的進行口算

(2)瞭解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3)培養學生用數的觀念看周圍的事物的意識,培養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的態度。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培養學生積極探索的精神,激發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3、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掌握能夠正確地比較迅速地口算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

難點:理解算式的含義、運用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說教法學法】

本節課我利用有趣的情境圖,採用直觀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獲得豐富的表象,爲學生提供形象思維的材料,以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我主要採用創設小猴摘桃的情境、然後透過觀察、比較、操作等方法,組織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合作交流中,我先讓同桌兩人先交流,得出不同的計算方法,然後再四人小組討論交流,讓學生充分體會算法多樣化,在進行計算時,我在學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基礎上,注意把這些計算與非整十數的兩位數的組成聯繫起來,一方面使計算有理有據,另一方面也體現了教材安排這些計算以加深對數的認識的意圖。幫助學生掌握整十數加、減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的計算方法和算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創新意識。初步學會用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

【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計算意識

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情境圖出示小猴摘桃(摘了三筐桃子,每筐有10個,旁邊又放了4個桃子)讓學生仔細觀察、說說圖中看到什麼?可以提出什麼問題、啓發學生根據圖意列出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預設學生提出的問題:1、筐裏有30個桃子,筐外有4個桃子,問一共有多少個桃子?2、一共有34個桃子,筐裏放了30個桃子,問筐外有多少個桃子?3、一共有34個桃子,旁邊放了4個桃子,問筐裏有多少個桃子?)然後教師選擇30+4和34-30這兩道算式作例題討論計算方法,把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的計算置入事物情境和有情節的探索中,使計算有豐富、生動的具體內容。(這個環節主要是培養學生從圖中收集資訊和組織語言的能力。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然後結合這兩道算式向學生介紹加法算式和減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告訴學生每個小朋友都有名字,當然我們數學中的算式也有它的名字,你們想和它交朋友的話,就一定要記住它的名字。讓學生了解:相加的兩個數都叫做“加數”,兩個加數相加的結果叫“和”。減號前面的數叫“被減數”,減號後面的數叫做“減數”,減法算式中的得數叫做 “差”)使學生對這些名稱有一個初步的認識,爲後面教學100以內加、減法時提供了便利條件。由於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這裏是第一次出現,讓學生初步感知即可,在今後的的學習中注意經常使用,逐步加深認識,讓學生學會用規範的數學語言表達,所以在這裏老師要求不高。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對於例題中30+4=34和34-4=30這兩道算式,我採用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的教學方法,先讓學生自己探索算法(學生可能出現的算法:1、30+4 就是把3筐桃,每筐10個,和筐外的4個桃合起來,也就是把3個十和4個一合起來是34;34-30就是從3個十合4個一里去掉3個十,還剩4個一;2、還可能出現列豎式的算法,對於這種算法不否定,但也不表揚,還是要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到數的組成上來)。再讓同桌討論交流算法,得出算理。讓學生體會算法多樣化。在學生交流計算方法時,有的學生可能還是藉助學具,有的不是從數的組成的角度說計算過程,在教學時,教師要結合圖意,引導學生理解算理,啓發學生結合圖意從數的組成角度來解釋。然後讓學生獨立解決“試一試”中的兩道題,培養他們的遷移學習能力。(這個環節主要使學生經歷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口算方法的探索過程,能比較熟練的進行口算,把認知的過程還給學生,實現獲得知識、發展能力的目的。)

3、組織好練習、進一步提高計算能力

練習要講究練習方式,講究實效。例如:本節課採用看圖寫四道算式、口算、填表格、解決實際問題等練習。這些練習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和參與意識。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練系中提高了計算能力。爲了使學生在做練習時不枯燥乏味,我充分利用了學生愛玩遊戲的性格,每道練習都創設了一些情境來吸引小朋友,有的是小遊戲,有的是比賽,有的是幫助別人等等,讓學生在玩中解決了練習,培養了學生樂於助人的品質。(例如想想做做中的第一題,可以讓學生透過擺小棒來加深對數的組成和十位這個數位的理解,同時也爲練習第二題打下了基礎。第二題我創設了動物王國舉行跳舞大賽,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並且讓他們學會從圖中提取資訊,可以直接知道參賽的小兔子有多少,從而很快的解決問題。第五題我創設了大家來比一比,看誰是算題小博士,激起了學生競爭的興趣。第六題我創設了闖關和他做朋友的情境,讓學生積極的投入到計算當中,解決問題。第七題我創設了幫幫小熊和小猴,激發了學生樂於助人的品質,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實踐操作,複習舊知

請你用桌上的小棒,聽好老師的要求,一起動手擺一擺,比一比誰擺得又好又快。

1、 聽仔細擺一擺:先擺3捆,是幾根?再擺2根,合起來有多少根?

3捆是30根,再添2根是32根

誰來說說( )個十和( )個一合起來是32?

你能用加法算式來表示3捆和2根小棒合起來的根數嗎?還能想到哪道加法?

2、 聽仔細擺一擺:快快擺出21根小棒。

你是怎麼擺的?

先擺2捆20根,再添1根就是21根。

誰來說說21裏有( )個十和( )個一。

從21根裏拿走1根,現在有幾根?你會用減法算式來表示嗎?你能根據這道減法算式想到另一道減法嗎?

小結:大家不光動手能力強,回答問題的本領也很強。爲了獎勵大家,動物王國的成員邀請大家去參加他們的聚會。你們願意去嗎?

二、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1、觀察圖,瞭解資訊

首先迎接我們的是小猴子,它爲我們準備了禮物。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出示例題圖)

原來小猴子給我們準備了新鮮的桃子,請你仔細觀察,說一說圖上的數學資訊。

(有3筐桃子,每筐有10個就是30個,筐外還有4個桃子)

你能根據這幅圖中的數學資訊列出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嗎?想好後先說給你的同桌聽。

誰願意來說說你列的四道算式?

30+4=34 4+30=34 34-4=30 34-30=4

3、 解決加法:

我們先來看兩道加法算式:

30+4表示什麼意思?34表示什麼?

(30表示框裏有30個桃子,4表示筐外面有4個桃子合起來一共有34個桃子)

你是怎麼計算出30加4的結果是34的呢?

(30裏有3個十,4裏有4個一,合起來是34)

如果交換加號兩邊30和4的位置,4+30的結果應該還是34

4、解決減法

我們再來看減法算式:

34-4=30表示什麼意思?

(一共有34個桃子,去掉筐外面的4個,還剩筐裏的30個)

你是怎麼計算的?

(34是由3個十和4個一組成的,去掉4個一,還剩3個十,就是30。)

(因爲30+4=34,所以34-4=30)

那麼34-10=4表示什麼意思呢?

(一共有34個桃子,去掉筐裏德30個,還剩下筐外面的4個)

你又是怎麼計算的呢?

(34裏有3個十和4個一,去掉3個十,還剩4個一,就是4)

(想加算減)

5、 介紹各部分名稱

(1)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談話:就像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字,在每一個算式中每部分也都有各字的名稱。在加法算式中,像這裏的30+4=34中,相加的兩個數叫什麼名字,你知道嗎?——加數。兩個數相加的結果叫什麼呢?(和)(板書)

跟着老師來讀一讀:加法中的相加的兩個數都叫----加數。得到的結果叫------和。

加數+加數=和

(2)減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談話:在34-30=4裏,減號前面的數叫什麼,你知道嗎?

講述:減號前面的數是被減數。(板書)

減號後面的數又叫什麼?(板書:減數)

減法算式中的得數叫做什麼呢?(差)

誰來試着說說看?

大家一起來:被減數-減數=差

(3)比較這兩個算式裏都有34,爲什麼它們的名稱不相同?

(4)練一練

請你開啟數學書,翻到第32頁,試一試裏的兩個算式填寫完整後向你的同桌說說每個數的名稱。

指名說後板書

小結:我們一起來把這4個算式讀一讀。像這樣有聯繫的4個算式就是我們之前學過的一圖四式。

三、實踐操作,鞏固練習

1、出示想想做做第1題

你會根據左右兩部分的小棒寫出有聯繫的4道算式嗎?

指名回答:40+5=45的含義;5+40的=45各部分的名稱;45-5=40的含義和45-40=5各部分的名稱。

2、出示想想做做第2題

你們瞧,可愛的小兔子給我們帶來了廣播操比賽,看他們的隊伍多整齊啊!

你能看着圖寫出有聯繫的算式嗎?

指名說說你是怎樣想到這4個算式的。

3、出示想想做做第3題

動物王國的國王出題啦,你能很快填出計算結果嗎?

(1) 學生獨立計算。

(2) 指名報得數,全班學生共同訂正。

(3) 提問:每組題目中的4題算式有什麼聯繫?

你能根據這三隻可愛的動物身上的這3個有聯繫的數字再說出一組這樣的算式嗎?(58、50、8)

恭喜你答對了。你可以得到國王獎給你的大蘋果。

4、出示想想做做第5題

學生獨立完成,再交流。

把加法和減法分成兩類,指導學生觀察加法,發現什麼?

小結:幾十加上幾就是幾十幾,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新知識-----整十數加一位數。

再把剩下的減法分成兩組,讓學生分別觀察,說說發現什麼?

小結:幾十幾減幾就是幾十,如果被減數個位上的數與減數相同。那麼減得一個整十數。

這就是整十數減一位數相應的減法。

4、 出示想想做做第4題

今天我們不光學會了計算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而且我們還知道了加法和減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你能根據這些數據和名稱填出空格嗎?

(1) 讓學生根據每個表中第一行的名稱說說左表用什麼方法計算,右表用什麼方法計算。

(2) 算一算兩張表中的得數。

(3) 在班內共同訂正。

5、 出示想想做做第6題

動物王國的國王組織我們和動物們進行一場拍球比賽,誰來說說圖上的數學資訊,你能提出一個加法問題嗎?

(1) 學生列式計算

(2) 交流訂正口答

6、 出示想想做做第7題

聚會結束了,小動物要上課啦!你看小熊和小猴正在搬椅子呢!

誰來說說圖上的數學資訊,你能提出一個減法問題嗎?

(1)學生列式計算

(2)交流訂正口答

7、拓展:

時間不早了,我們也要坐車回家了。

我們班有43個同學,有3個同學沒有來,現在帶上這2個動物朋友,坐這輛車回家,夠嗎?

學生思考後回答。

四、課後總結

今天你有什麼收穫?學會了什麼知識?

願你們用學到的知識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解決更多的實際問題。

板書設計:

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

30 + 4 = 34 34 - 4 = 30

加數 加數 和 被減數 減數 差

4 + 30 = 34 34 - 30 = 4

說課稿 篇5

【教材分析】

第二單元編排《識字2》、《看電視》、《胖乎乎的小手》、《棉鞋裏的陽光》、《月亮的心願》等五篇課文,教育學生關愛他人,尊

敬長輩,樂於助人,使學生懂得要尊敬長輩、敬愛父母等道理。

《看電視》這篇課文是一首短小的詩歌,生動地描繪了一家四口看電視的感人場面,巧妙地將家庭的溫情與尊老愛幼的好風尚融爲一體

語言樸實無華,卻飽含深情,精彩處既讓人忍俊不禁,又讓人感慨萬千。作者以“奇妙”爲線索貫穿全詩,開頭、結尾兩次提到我家看電

視有些奇妙,首尾呼應;整首詩也都在寫我家看電視的奇妙——放棄自己愛看的電視節目,換成別人愛看的頻道。最後,作者巧妙地拋給讀

者一個問題,引起讀者思考——每個人的心裏都裝着一樣什麼東西?

【教學目標】

《看電視》這首詩歌的教學時間安排爲二課時,其中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是:

1、認知目標:

學生會寫“家”、“完”兩個字,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技能目標:

學生在讀好課文的基礎上,初步感知詩歌的韻律美、情感美,喜愛讀詩歌。

3、情感目標:

學生能體會人與人之間親情。

【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重難點在於培養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力求做到在讀中理解,在讀中體會人與人之間的親情。

【教法學法】

新課標倡導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題,語文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

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將教學方法確定爲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情境教學法”。

【教學過程設計及理論依據】

本課的教學設計按以下五個環節進行:

一、小記者採訪,談話匯入新課

小記者採訪時提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你平常在家最喜歡看什麼電視節目?

第二個問題:你知道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最喜歡看什麼節目嗎?

第三個問題:你家的遙控器平常誰拿着,你家看什麼電視節目誰說了算?

小記者採訪代替了教師的平淡談話帶入,讓他們帶着新鮮、好奇進入本課學習,而且所採訪的問題爲後面學習課文時解決重難點搭設了

一個橋樑,起到了一個鋪墊作用。

二、聽看結合,整體感知

播放課文動畫範讀,渲染烘托氣氛。在輕鬆愉快氛圍中感知課文,初步獲得對教材整體內容的感性認識。

隨後教師提出問題:歡歡家看電視藏着好多祕密,你們想知道嗎?要想知道祕密,就要“闖四關”

這樣設計是充分掌握學生好勝、喜歡挑戰的心理,設計“闖四關”遊戲,激發學生主動往下學習的願望 。

第一關:

放課件,認生字,摘果子,教寫“家”、“完”兩個字。

第二關:

學生自由讀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纔算闖關。

教師提示:

遇到讀不準的字要看準字音,多讀幾遍,知道讀準再往下讀。學生讀完後可讓學生說“哪些字經你後來努力,你讀準了?”。每組喊一

學生讀課文來代表本組闖關。

第三關:

同桌讀書,一人讀、一人聽,讀得好,獎給他一顆星。

可以讓他當小老師,糾正別人的錯誤,也可以當虛心的學生,從小夥伴那學會一個字。

第一關認生字是複習上節課所學,是爲後面讀課文掃清障礙。教寫“家”、“完”兩個字,主要是把識字量分散,體現了每節課動筆!

第二關一讀課文,要求明確,教師提問題“哪些字經你後來努力,你讀準了?”,讓學生自己解決難點,互相有啓示作用,同時也讓學生有

了成功學習的體驗。第三關二讀課文,互聽互幫,讀得有層次、有目的,合作讀書,人人蔘與,讓每個學生都有收穫。

第四關:

經過一讀課文二讀課文後填空:

爸爸和我愛看____________;卻換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奶奶愛看________________;卻換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們一起爲媽媽換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關的填空是將課文的主線抓出來,學生讀課文後如果能將這條主線抓好,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就比較容易了。同時,第四關的填空題

將學生的視線直接拉入到學生課文之中。

三、圖文結合,讀中悟情

針對填空題解決三個問題:

1、爲什麼爸爸和我愛看足球賽,卻又換成了京劇?你是從課文的哪一小節知道這些的?學生讀第一小節後,用“因爲”、“所以”回

答這個問題。

2、爲什麼奶奶愛看京劇卻又把它換成了足球賽?出示課文上插圖,學生觀察圖上有誰?他們分別在幹什麼?

重點引導學生分析奶奶當時的表情和心理。

採用師生賽讀、生生賽讀、男女生賽讀等多種方式重點指導讀第三小節。

3、爲什麼我們最後又都提議換成音樂舞蹈?指導齊讀第四小節,用“因爲……所以……”回答這個問題。

設計以上三個問題,正是對本課重難點的剖析,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又用上“因爲……所以……”說話,鍛鍊了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

力。在解決三個問題時,把重點放在了第二問題上。透過看圖分析奶奶的表情心理,多種方式指導讀第三小節,可謂是突破了重點中的難點

,解決了難點中的重點。本課的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同時,本課的“情”和“趣”都被抓住了。

4、用自己的話講述歡歡家看電視的故事。

這種做法有兩個好處:

一是培養學生語言口頭表達能力。

二是訓練學生讀詩時,在頭腦中形成詩歌畫面,在轉述過程中讓學生隱隱感覺體會到詩歌分行排列的文體特徵。

四、整合全文,整體感悟

教師提出問題:

歡歡家看電視的故事講完了,她有一個問題想問大家。

(課件出示最後一小節)。

學生齊讀。

教師問:

你現在知道歡歡家看電視的祕密是什麼嗎?

學生自由說。

最後一問,是對全文的一個整合,學生自由說的答案也是對課文所要表達“情”的一個整合。

五、小記者採訪

問題一:

你最喜歡課文中的誰,爲什麼?

問題二:

以後如果你最喜歡看的《動畫城》開始了,而奶奶最愛看的《梨園春》也開始了,你會怎麼辦?

小記者採訪首位呼應,同時小記者所提的兩個問題也是對本科內容的一個綜合,而且將“情”落實到學生今後的行動上來了。

說課稿 篇6

  尊敬的親愛的各位領導、評委:

下午好!

我此次說課的課題是青島版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摸球遊戲——可能性》,

一、說教材

1、 本課地位 本課是學生在小學階段惟一一次對概率知識的學習,它的前置基礎是學生已經積累了一些“可能性”方面的生活經驗基礎,它的後繼地位是以後學習較複雜的概率知識的基礎。爲後續學習作好堅實的鋪墊。

2、 教學目標 (1)藉助摸球遊戲,充分體驗有些事情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情的發生是不確定的,不確定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能對生活中簡單的隨機現象發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確定性描述。

(2)經歷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過程,初步形成判斷、推理的能力,獲得初步的概率思想。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興趣,形成合作學習的意識和習慣,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3、教學重難點 初步感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不確定的,體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藉助遊戲活動和直觀圖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二、說教法

教學時注重從學生已有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出發,面向全體引領學生藉助有趣的摸球遊戲活動和直觀操作演示及圖示法進行教學。兼用小故事、猜謎語、小遊戲等激發興趣,調動積極性,同時利用輔助教學。透過摸球遊戲,調動每位學生積極主動參與,使學生經歷“激疑、猜想、驗證”的過程,理解起來更直觀。

三、說學法

在自主探究、合作探索中,讓每位學生參與遊戲活動,充分調動眼口心等各種感官,親自動手摸,猜想,統計(畫正字法),表達,歸納總結,經歷統計和猜測的過程,感受統計的必要性和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四、說教學流程

1、 創設情境,提供素材,遊戲匯入

同學們都喜歡做遊戲,今天老師帶來3個袋子,編號爲甲、乙、丙,裏面分別有黃色、紅色小球。咱們如果做個摸球遊戲,捂着眼睛從袋子裏任意摸出一個球,你能提出什麼問題?(大屏幕顯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學習的願望和參與學習的動機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前提。以遊戲切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意識,同時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的數學素養。)

2、遊戲前奏,運用素材,猜測感知

剛纔提出的三個問題大家是不是急欲知道答案,老師現在不告訴你們,請根據你的經驗大膽猜測一下,從三個袋子中任意摸一個球,分別會是什麼顏色?(大屏幕顯示)

答案不一,也不好確定,到底是什麼結果呢?我們來動手試試好嗎?(好奇引發猜測,猜測促人探究,讓學生根據情況大膽猜測,在培養他們猜測意識的同時吊足他們想動手試試、看看結果的胃口,爲下一環節做好鋪墊)

3、遊戲進行,合作交流,驗證猜測,建構概念

(1)解決第一個問題 從甲袋中任意摸一個球,結果怎樣? 先明確遊戲規則(大屏幕顯示);

分小組合作,小組長帶領組員開始摸球;交流結果,懷疑全是紅色;倒出驗證,果然如此;老師及時表揚鼓勵,敢於質疑,一個個真像科學家!(板書:確定的)

(2)解決第二個問題 從乙袋中任意摸一個球,結果會怎樣?分小組合作活動,並根據記錄表用畫正字法統計摸到紅球和黃球的次數。(體會畫正字法進行統計的優越性)猜猜看,乙袋中球的顏色有什麼樣的?既有紅色又有黃色;倒出口袋驗證結論。(板書:不確定的)

(3)解決第三個問題,從丙袋中任意摸一個球,結果會怎樣? 這次遊戲有變化,先直接開啟袋子看看裏面紅球、黃球各有多少個(4紅1黃)。猜一猜,任意摸一個,結果會怎樣?小組活動驗證猜想(個別會出現黃球多,摸的次數越多,還是摸到的紅球多)因爲紅球多,所以摸到的可能性就大,黃球數量少,摸到的可能性就小,看來可能性真的有大有小!(板書:大 小)

(4)舉生活中例子 老師小結:有些事情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是不確定的,不確定的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今天大家大膽猜想自己動手驗證的就是我們學習的新內容:可能性。(板書:可能性)(這個遊戲環節給我學生足夠的探索時間和探索空間。恰當地讓學生經歷猜測、實驗、觀察、質疑、驗證、反思、交流、感悟這樣的過程,在理解數學知識與方法的同時,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習慣、增強應用意識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4、鞏固拓展,應用知識 (1)自主練習第1題 (出示)(2)改變可能性大小(出示) (3)小故事 阿凡提與金幣

(本環節透過基本練習,鞏固、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透過“改變可能性大小”、“聽故事”環節,既調動了學生興趣,又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意識。)

5、課堂總結,交流收穫 你有哪些收穫?(引導從知識、方法、感受等方面)

(教師以具體的問題引領學生從知識、方法、感受幾個方面全面回顧梳理,幫助學生積累一些基本的活動經驗,養成全面回顧的`習慣,讓學生體驗學習的成功感,增強學習信心和樂趣,培養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6、遊戲 “再見”(大屏幕顯示遊戲要求)

(在結尾處以“再見”遊戲把本節課推向了高潮,達到鞏固知識、激發興趣、靈活反應、發展思維的目的)

7、板書

摸球遊戲——可能性

一定發生

確定的

不可能發生

不確定的 可能性

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給予是快樂的》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人間真情”專題欄的一篇閱讀課文。本文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保羅在聖誕節之夜與一個小男孩在短暫的接觸中,由誤解到理解的變化過程,揭示了“給予是快樂的”人生哲理。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深切感受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情感。

二、說教學目標: 1. 能入情入境地朗讀文中的對話部分。複述課文 2. 理解課文內容。能從人物的言語和行爲中體會他們的心理,並憑藉具體語言材料,在反覆的朗讀中獲得“給予是快樂”的真切感受。(教學重難點) 3.領悟“給予是快樂的”的內涵,懂得要從小樹立助人爲樂、無私奉獻的人生態度,培養高尚情操。(教學重難點)

三、說設計理念:課文語言樸實自然,敘寫生動具體,情致淳厚感人,教學設計以愛貫穿整個課堂教學,引導學生多讀、多想、多體會,深切感受人與人之間純真美好的感情,體會關愛帶來的快樂和幸福。教學中重朗讀、重感悟、重情感、重創新。在聽、說、讀、寫中落實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四、說教學思路與意圖:

(一)談話匯入同學們,在生活中什麼樣的事情能夠讓你感到快樂呢?3.揭題,指名讀課題:《給予是快樂的》(正音:給予jǐyǔ 理解詞義)。齊讀課題。解釋題意:“給予”這裏是指能夠幫助別人,爲別人付出勞動,作出奉獻。“給予是快樂的”就是助人爲樂的意思。【設計意圖】本設計着眼與對文字含蘊的充分挖掘,以“在生活中什麼事讓你感到快樂?”這個學生熟悉的生活問題爲學習起點和重組學習內容的主線,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積極思維。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同學們老師讀完課文深受感動,故事的情節一波三折。現在我們趕緊來看看這個故事吧!小黑板出示要求:1.認真讀讀課文,讀準字音。 2.找一找:文中出現了那些人物。 3.在故事的發展過程當中,有很多情節都十分出人意料,讓人感動聰明的你都發現了嗎? 找一處,讀一處。並說一說爲什麼讓你感動? 4.這篇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設計意圖】

本環節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讓學生切切實實過好“認讀關”是“學習主題構建”的良好前奏,先讓學生掃清生字詞障礙,讀通、讀順全文;然後再經歷“學生與文字初步的對話”,透過對全文人物的連結,達到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的目的。以“文中出現了哪些人物,他們之間發生了一些什麼事情?”爲切入點,根據交流情況進行板書,提綱挈領,突現教學目標,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導行作用,以此引出他們之間發生的事情中有那些出人意料的情節來進行討論。

(三)文中的保羅體會到給予是快樂的?從哪裏可以感受到?指導朗讀第12-13自然段。

【設計意圖】

按照課程標準,學生應在教師引導下進入情景體驗,在讀中揣摩、感悟、體會語言所承載的知識、情感、文化、思維,從而表現出對語言本體的學習,而不應拘泥於教材對材料展現的邏輯順序,以及結果分析展開教學過程。因此,以這一材料爲載體,以“讀-品、讀-思、讀-悟”爲基本學習活動程序,讓學生透過不同角度感悟和表達快樂的意蘊,使學習程序螺旋式重現、上升,使他們比較深刻地理解課文內容,並促使其語文素養(朗讀水平、讀書能力)得到多方面的提升

(四)合理想象,感悟主題

1.聖誕節的夜晚流光異彩、熠熠生輝,美麗的聖誕樹上掛滿了一份份美好的祝願,聖誕音樂在每個人耳邊盡情流淌,歡聲笑語充滿了整個街道。請大家想象他們三個人一起度過了一個怎樣難忘的夜晚。

2.是啊,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夜晚,因爲他們心中都裝着他人,把愛獻給人,這就是給予令人快樂 3.再次讀題感受給予是快樂的本環節在學生充分感悟文字的基礎上,透過想象、交流,將結構化後的以符號爲主要載體的書本重新“激活”,與學生經驗世界溝通。激活學生學習的內在需要、興趣、信心,提升他們主動探求的慾望及能力。再次點擊“中心”,收到畫龍點睛的功效。

(五)拓展昇華,深化主題 1.那麼你有過因幫助別人或被他人幫助而自己感到快樂的經歷嗎?說一說。 (出示)我也曾因爲_________而感到快樂。總結:同學們都幫助過他人或被他人幫助過這個世界是多麼美好。 2.讀了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麼,有什麼感受?請寫下來。按照《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教學精神,根據學生與教師的自身特點,以及由此而設定的教學目標,爲了更好的突現本節課的“學習主題”,教者對教材內容進行了大膽整合處理,短文和詩歌的補充,使學習內容得到合理的昇華,有效地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促進了新的學習資訊與已有經驗的耦合,並實現了思維的內化、情意的激發。努力使“教師執行”的課程轉變爲“學生經驗”的課程,真正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使課程標準得以有效落實六——(6)作業超市 1.把給予是快樂作爲座右銘摘錄下來。 2.課外收集“給予是快樂的”相關名人名言。 3.今後的生活中,向文中的保羅、小男孩學習。力求體現不同要求,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要,體現 先生的“大語文教育是引領人在更爲廣闊的時空中學語文、用語文,促進學生在原有基礎上主動發展。

說課稿 篇8

一 、說教材

茅以升是中國著名的橋樑專家。對於《中國石拱橋》一文,他曾這樣說道:“石拱橋是我國傳統的橋樑三大基本形式之一。石拱橋這一體系,又是多種多樣的。本文所寫的這兩座橋,乃是千萬座石拱橋中傑出的代表之作。”“它是一份可珍貴的遺產,顯示着我國勞動人民的勤勞勇敢和卓越才能。”

《中國石拱橋》一文從不同的角度說明石拱橋的特徵。先採用概括說明“石拱橋在世界橋樑史上出現得比較早。這種橋不但形式優美,而且結構堅固,能幾十年幾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發揮作用。”從“久、美、堅”三個方面說明了中國石拱橋一般特點。然後又介紹了趙州橋、盧溝橋,採用具體說明方法來揭示石拱橋的共同特點,還着重說明兩座橋的各自的特點。

《中國石拱橋》是按照總——分——總的順序來說明的。先總說特點,接着以趙州橋和盧溝橋爲例具體說明歷史悠久、結構堅固、形式優美的共同特點,所舉例子具備了被說明事物的共同特徵,即共性寓於個性之中。然後分說了兩橋樑各自獨有的特點,最後總說我國石拱橋取得的光輝成就的原因,以及社會主義時期不同石拱橋的發展。

這篇說明文主要的說明方法是舉例子。舉例子要有代表性,所謂代表性即要具備被說明事物的共同特點,第二要具備該事物的自身獨有的特點,趙州橋和盧溝橋就具有非常突出的代表性。這篇說明文另一個重要說明方法是列數字,運用數字說明是準確說明事物的方法之一。根據需要,有時需要用確切的數字,如“趙州橋非常雄偉,全長五十點八二米,兩端寬九點六米,中部略窄,寬九米。”有時要用約數,趙州橋“修建於公元605年左右,到現在已經一千三百多年了,還保持着原來的雄姿”。石拱橋“能幾十年幾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

本篇文章是人教版第八冊第三單元的第一篇閱讀課文,作爲初二學生接觸說明文的首篇,一定要作好說明文入門的指導。

二 、說教學目標

根據單元教學要求、課文特點和初二學生開始學習說明文的實際情況,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1.抓住事物的特徵,理清說明順序。

2.比較趙州橋和盧溝橋的異同,說明選材的代表性。

3.舉例說明語言的準確性。

4.運用已有的橋樑知識,透過想象設計未來的橋樑。

教學重點:掌握說明事物要抓住說明事物的特點。

教學難點:選取代表性事例說明事物特點;圈畫關鍵性語句說明事物特點。

三 、說教法學法

爲了更好地突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讀課文,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給本文標題添加一些修飾性或限制性詞語,即是什麼什麼樣的中國石拱橋。這種以課本內容爲依據的修飾的添加格式如下:《 的中國石拱橋》。學生可以填寫“古老的”“世界著名的”“成就輝煌的”“造型奇特的”等等詞語,並說出一定理由,從而培養學生的整體感知能力和概括能力。

作爲初二學生學習說明文的入門之篇,必須讓學生初步掌握從“抓住特點”角度去分析說明性文字。讓學生學會扣住說明對象——中國石拱橋,抓住關鍵性語句,篩選重要資訊的方法。學習這篇文章,可以制定若干個教學目標,爲了實施目標,需相應地採用演示、投影、講解、談話、討論等諸方法,藉以引起和推動學生的注意和思考。

四、說課前準備:

1.制定本課的教學目標,抄在小黑板上。

2.準備趙州橋及該橋二十八道拱圈剖面圖和盧溝橋的教學幻燈片。

五、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簡要介紹作者:

我們常常用橋樑來比喻友誼,因爲是友誼就像橋一樣把兩個人連了起來。可見橋是在沒有路的地方搭起來的路。根據史料和考察,在原始社會,我國就有了獨木橋和數根圓木排拼而成的木樑橋。河北趙縣的趙州橋是世界上第一座採用弓形拱的敞肩拱橋,歐洲在趙州橋建成七百年後才採用弓形拱的。我們的祖先的聰明才智值得我們每一位同學學習。

(二)檢查預習

1.給加點的字注音:洨河 張 勻稱

2.解詞:惟妙惟肖 絕倫 古樸 奇觀

(三)展示教學目標

(四)閱讀全文,對課文進行整體把握。

1、概括中國石拱橋的特點。

明確:分四層意思。中國石拱橋的特點:歷史悠久、分佈廣、形式多樣、有許多驚人的傑作。

2、對照趙州橋和盧溝橋的說明,看介紹的大致順序是否一樣呢?作者爲什麼要選這兩座橋?兩座橋說明的側重點不完全相同,各詳寫什麼?

3、作者寫趙州橋結構時怎樣安排順序的?“總──分”寫法,

4、分析中國石拱橋取得成就的原因。

5、研讀課文,體會說明文語言的平實準確,完成第三個教學目標。

明確:有些詞語十分確切肯定,如列舉的時間、數據,有些詞語則表示一種估計。無論哪種,目的只有一個:說明準確;依據只有一個:符合實際。指導學生完成練習四。然後由學生再從課文中找出其他例證來說明之,以強化理解。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五,明確:注意詞句順序,合理周密。

說課稿 篇9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知道經濟全球化的含義,瞭解經濟全球化的主要表現。

2、瞭解跨國公司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作用。

3、理解經濟全球化的實質、利弊影響。

4、知道發展中國家對經濟全球化的正確態度。

(二)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深入認識經濟全球化實質的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就如何應對經濟全球化趨勢提出合理化建議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透過學習,培養學生樹立開放包容的心態,自覺維護國家經濟安全。

二、學情分析

高一的學生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透過前面十課的學習已經掌握了一定的經濟理論知識,由於學生每天都會感受全球化的氣息,已具備了基本的認知和經驗也對這一問題比較感興趣。但由於缺乏辯證的看問題的思維方法,有可能不能辯證的分析全球化的利弊,這就形成了一定的學習障礙,但我會因勢利導,發揮長處,克服劣勢,使學生素質全面發展。

三、重難點

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及我們應對的態度

四、教學過程

【活動】體驗經濟全球化之製作“iphone7”

1、全班六個小組,其中五個小組爲行動組,一個小組爲裁判。每組派代表抽取本組“錦囊”。

2、行動組要在規定時間內,依靠自己“錦囊”中的物品,最大限度的完成任務,裁判組負責監督並計數。

3、活動要在遵守規則的前提下進行,不得惡意競爭、不得“閉關鎖國”,自覺接受裁判監督。

4、思考

①你所在組(或你監督的組)的情況像是下列哪個國家()

A美國B日本C中國D印度E非洲某國

②你所在組(或你監督的組)的“iphone7”是如何得到的?交換還是製作?爲什麼?

③如果以獲得“iphone7”數量多少作爲判定勝負標準,你覺得是否公平?爲什麼?

④(發達國家專做)你認爲,在此次活動中,你所處地位如何?

⑤(發展中國家專做)給你什麼啓示?

⑥(裁判專做)此次活動中,你扮演什麼角色?發揮什麼作用?

說課稿 篇10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選取學生熟悉的素材開展教學,這樣就保證了所有學生都具有參與學習的經驗和基礎。在教學素材的組合上,既充分考慮了知識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繫,呈現方式圖文並茂、形式多樣,同時又照顧了學生學習個性的需要,使學習內容有一定的選擇性和自主性。在素材例題的安排上,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能力選擇計算有餘數的除法的方法(口算或筆算)。口算和筆算的安排在教材中也是有機滲透,沒有刻意的區分口算和筆算的教學,使教師可以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安排。

學情分析:

學生已有對有餘數的除法意義及豎式計算的基礎,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感受到運用有餘數的除法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使學生學會用有餘數的除法解決實際問題,並能正確的寫出商和餘數的單位名稱。

過程和方法:透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思考中解題能力得以提升。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數學活動中感知數學來源於生活,對數學產生親切感,獲得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運用有餘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應用有餘數的除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法和學法: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爲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設計本節課時,我將例題與練習貫穿於整個故事中,爲孩子們營造了一個愉悅的學習氛圍,不僅調動了學生的興趣,也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樂學的情境中孩子們透過觀察、思考、討論辨析、體驗、感悟,真正理解“進一法”在實際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學過程:

爲了能更好的落實教學目標,有效的突破重、難點,我設計了“情境匯入”、 “審讀題意,交流理解”、“討論辨析,理解‘進一法’”、 “結果檢驗,梳理強化”、“ 交流理解,提升認識”五個教學環節。

一、情境匯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故此,我創設了探索除法王國的祕密的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的興趣。

二、審讀題意,交流理解:

理解基本數量關係。

課件出示:22個學生坐船過海,每條船最多坐4人。他們至少要租多少條船?

讓學生明確“最多坐4人” “至少”是什麼意思。

三、討論辨析,理解“進一法”。

(一)獨立嘗試

問題:他們至少要租多少條船呢?(學生嘗試列式解答)

(二)交流想法,體會“進一法”。

(1)討論辨析 。

問題:豎式中的22、4、5、2各表示什麼?(在討論中規範商和餘數的單位名稱。)

(2)體會餘數在生活中的應用。

四、結果檢驗,梳理強化。

做一做第一題

五、交流理解,提升認識。

(一)審讀題意,獨立嘗試 。

完成做一做第二題。

(二)交流想法,體會“舍餘法”。

(三)對比感悟,提升認識 。

同時出示“例5” 和“做一做”第2題。

你發現了一個什麼道理?(說明我們在解決問題時,一定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取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