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推薦】說課稿模板集錦10篇

說課稿1.25W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麼優秀的說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推薦】說課稿模板集錦10篇

說課稿 篇1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見說課的內容是湘版美術教材第八冊第五課《記憶大比拼》,本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我的說課將採取“四說”的模式,我的教學理念將貫穿其中。

一、說教材

1、 教材分析:本課藉助主題、圖片起首語假擬了一種競爭狀態,力圖解決用線條表現物體結構以及空間透視的知識技能。半遮半掩的物體圖片,可以讓學生有意識地在觀察寫生中融入默寫的因素。本課共分兩個課時,我說的爲第一課時——添畫。

2、 教學目標:根據《美術新課程的標準》和教材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徵,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爲:

知識目標:能認真觀察物體的外形結構

技能目標:抓住物體外輪廓線與內部結構線的大致關係,合理地添畫立體形

情感目標:樂於觀察周圍的事物,能以線條繪畫的形式記錄對事物的感受。

3、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添畫物體的方法以及步驟

難點:瞭解物體結構

二、說教法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爲了更好的落實教學目標,解決本課的重難點,我主要採用以下的教學方法:

1、 情境教學法:我運用實物、音樂渲染等手段,創設與本課相關聯的情境,把兒童帶入這種情境當中,啓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在濃烈的課堂氛圍當中感受美、發現美。

2、 觀察分析法:透過觀察分析讓學生主體樹立正確的審美觀

另外,我還運用問題討論,做遊戲等方法,圍繞教學重難點分層次進行教學,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創造能力.

三、說學法

在學法的指導上,我讓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引導學生透過感受、觀察、體驗、表現以及收集資料等學習方法,進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及時提問,做到學與教相結合,領悟到重點和難點,發現不足及時改正。學生在老師創設的情境中,藉助圖片、音樂及老師的演示,積極主動地參與體驗性學習活動,能添畫出完整作品,發展學生創造思維,陶冶藝術情操。

四、說教學程序

(1) 激趣匯入

課堂一開始課件,出示課件水壺的半張圖片,讓同學們猜一猜,這個東西是什麼?隨後課件展示水壺的另一半。在這時揭示課題並板書——記憶大比拼。

(2) 探究方法

這時分發給每個同學一張只有一半的火鍋圖片,讓同學們把它添加完整。

學生完成後,指導矯正作業中常見的問題,如:線條是否流暢?

接着引導學生觀察火鍋的外形結構特點。然後小結:火鍋是由爐筒、鍋身、底座三大部分組成。

接着,我用遊戲的方式讓學生更加了解物體結構,我出示幾張不合理的圖片,請同學們來找一找圖片裏面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然後請找出不合理地方的同學上臺來指出錯誤的地方,重點引導學生說說不合理的地方如何添畫合理,透過遊戲的方式歸納不同外形的不同特徵。如瓶子的頂部是個橢圓,那麼瓶子的底部也是一個橢圓。

透過以上環節,突破本課難點。

(3) 教師示範

接下來由我示範正確的添畫:拿出一張不完整的電腦,首先根據記憶慢慢畫出其外輪廓線,再添加其內部結構線條。

用示範的方式,這樣做能更好的,突破教學重點

以上3個環節,我用18-20分鐘完成

(4)動手畫圖

接下來每個同學自己先創作一張不完整的物體圖畫,然後個人之間相互交換,將他們添加完整,比比看誰添加的畫又快又好。這時我開始播放事先選好的音樂鋼琴曲《風的色彩》,讓學生在愉悅的環境中進行作業。

以上環節,我用16-18分鐘完成

(5)評價感知

我讓學生把已經添畫完成的作品貼在教室四周,學生之間相互評論,看看誰添加的線條最清楚,結構最完整,而我也會圍繞添畫的完整程度,進行評價

以上環節,我用4-6分鐘完成。

(6)知識拓展

透過以上的學習,在向同學們介紹一下,立體的物體的結構,爲下一階段的學習打下基礎。

本課的設計,我以新課標理念爲指導,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努力引導學生創造美。透過美術和音樂學科的整合,引導學生以合作的方式參與各種美術活動。採用開放式教學,讓學生在觀察欣賞中感受美、體驗美,在實踐操作中表現美、創作美。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2

從選定教材,查找資料,三次試教,以及不知道多少次的修改打磨教案,課件,近一個多月的時間,每一環節,每一句過渡語和總結不知道在我心中回放了多少次。磨課過程中讓我對品德課堂轉型有了更多的認識,也有一些困惑。

一、明確教學目標,有舍纔有得

1. 正確認識學生的起點

在課前在班中進行了一個小調查,發現孩子們去過雲南的只有2個同學,對雲南的缺少一定的感性認識,而對少數民族的相關知識瞭解也僅限於本單元1.2兩課的學習,更缺少生活中的積累和體驗,在上課前也做過小調查讓學生寫寫自己願意瞭解的少數民族風情,但是發現學生各有所愛,在這樣的情況下讓學生自主來選擇學習內容似乎是不可能的。

2. 抓住教材中的關鍵詞確定了教學目標

本課教材內容比較繁雜,雲南這麼多少數民族,可介紹的內容從民族藝術、服飾、文化等涉獵的內容也可以有很多。如果不會取捨,內容選擇過多,那結果一定會使教學目標過多,煮成一鍋沒有主菜的雜菜。教學過程蜻蜓點水,匆匆而過。如果從僅學生興趣來考慮,課堂趣味性來考慮,那麼民族服飾也許可以列爲教學內容,但是仔細研讀教材後我發現民族服飾在這個單元的第一課《56個民族是一家》中已經有過涉及,不適合重複教學。在這樣的情況下,我仔細研讀了教材,抓住教材中的關鍵詞確定了教學目標。簡單的其中之一就是讓學生理解民族建築和民族節日與文字文化之間的關係。捨棄了許多不合適的內容後,明確目標後,教學板塊自然也清晰了,聚焦建築和節日。

在確定教學目標後所有的教學環節必須爲目標服務,去除一些無效環節。在第3次試教的過程中我和我的團隊都發現,爲了增加教學的趣味性我設計的一個傣族小導遊的帶領同學們遊民族村的這個環節,太假、太空,而且中間有一個環節對傣家概況的介紹和教學目標無關,所以在今天的課堂上這個環節去除了。另外在原本的教學設計中在聚焦彝族火把節這一板塊中還有一個環節是跳阿西跳躍的舞蹈,但是最後也因華而不實,與教學目標無關被刪除了,在這個過程中,我認識到再精彩的環節如果不能很好的爲教學目標服務,那麼即使再閃亮也是畫蛇添足。教師有得時候要忍痛割愛,懂得取捨,真實有效纔是課堂的生命。教學目標的定位植根於整個教材體系,同時關注學生的認知特點,並讀懂教材,懂得取捨,那麼教學目標的確定就會更加準確,教學板塊自然也清晰了。

二、給的適時有效,給的有智慧

這樣離學生生活較遠的常識性教材,在教學過程中老師需要給予學生一定的材料,但是給予也需要智慧。我們需要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在學生需要的時候,有智慧的給予。所以我在課堂上注意所有的資料給予都建立在學生思考後有疑問的基礎上,例如給學生傣家竹樓和苗族吊腳樓學習的資料是在學生根據自己現有的資料無法解答疑惑,又特別想要解決自己的疑惑的時候,給資料也並不是學生思考的終結,而是希望學生透過兩則資料的比較,進行更深入的思考。例如猜一猜入彝族人爲什麼要過火把節的問題,都是希望改變教師給予學生資訊的方式,希望學生的思維在與教師資料的碰撞中燃起更多智慧的火花,同時也希望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主動探索,思考獲取資訊。

三、點面結合,爲學生後續研究服務。

如果把學習比成學習捕魚的過程,那麼要讓學生學會捕魚不僅要把池塘還給學生,而更重要的時指導學生學會捕魚的方法。在學生還不會捕魚的時候,即使教師把池塘給了學生,也許學生也只能在池塘上扔幾個石頭。同樣的在品德課堂上在我們要先給予學生學習的方法,他們纔有獨立學習的可能性。作爲《少數民族之鄉——雲南》學習的第一課時,我的任務就是給予學生學習的方法。而我對第二課時的設計是,讓四人小組的同學在民族建築、節日或者音樂、文化中選擇一個感興趣的進行後續的研究研究,並在課堂上小組彙報,並且模仿一站到底,進行民族知識小擂臺。

於是在本節課教學中,在民族建築教學中老師們可以看到我以兩大樓爲重點,以白族民居,和兩座佛塔爲次重點,努力做到把點做足、做透,真正引導學生透過對比、探究、研讀材料,瞭解民居和自然環境、民族文化之間關係,努力營造一個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提高學生獲取、整理資訊、主動學習的能力。而以其他的特色建築作爲面,希望透過簡單瞭解,讓學生對各種民居多一些認識,並且能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民居進行獨立研究開啟學生認識民族建築的視窗。

點抓緊,面擴散。點面結合,在教學環節設計中既抓住關鍵點,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知道學生研究的方法。比如在在學習民居中學生可以學習到對比研究法。同時注意面的擴散,讓學生能從自己的角度選擇自己的研究方向。巧妙地點面結合能讓教學既有深度又又:廣度,使教學更加有效,同時也能讓學生既掌握研究的方法,有尋找到研究的方向。我想如果我的品德課能夠給開啟 一扇瞭解雲南民族文化的視窗,能過激發去學生想要去雲南,想要了解雲南少數民族的慾望,那麼我的品德課堂就是讓學生有所收穫,給學生留下了一點痕跡了。

當然在備課上課過程對課堂轉型也有一些困惑,例如在教學白族民居教學環節是我昨天才臨時加上去的,主要想引導學生透過主動研究發現民居的特點和與環境文化的關係,但是在設計過程中還是有些保守,給得太多,學生探究的太少,我想知道在這個環節中如何把步子邁得再大些,引導學生主動去發現、探究。另外也想知道如何使兩大節日教學更顯示他們各自的特點,更加靈動。

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自然界中充滿着神奇有趣的科學現象,就拿“風”這一自然現象來說,一年四季天天都和我們會面,是孩子們從能來到戶外的那一刻起就能感受到的現象。現在正值春天,是孩子們探索風的好季節。我們江南春天的天氣,就如娃娃的臉說變就變。白天的氣溫很高,到了晚上卻會突然颳起大風來,氣溫也驟降。在幼兒園,會聽到大班孩子們在議論:我看見迎春花的花瓣被風吹到了地上;大風把垃圾吹得到處都是,清潔工人又要重新打掃了;今天有點冷,媽媽又給我多穿了衣服 ?? 從孩子的話中,發現“風”是孩子需要的、感興趣的內容。追隨孩子的經驗和生活,就讓大班孩子圍繞“風”自主生成一系列的探索“風的奧祕”的活動。

二、幼兒情況分析

大班幼兒對周圍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而且有些幼兒能初步運用感官動手動腦,探索問題。但孩子有時會對事物現象憑主觀臆斷,缺乏科學性。希望幼兒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大膽探索,培養幼兒對現象能進行客觀描述,以事實爲依據得出推理,懂得科學存在於客觀事實,而不是教師的頭腦之中。 說目標:考慮幼兒對風的已有經驗水平和潛在的發展水平之間的距離,制訂了以下幼兒最近發展區的目標:

1 、引導幼兒感受發現風的大小、探究和判斷風的方向,並嘗試製造風。

2、初步瞭解風的利與弊,引導幼兒辨證地看待事物,從小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

3、在活動中能和同伴能協調配合,會在合作中互相學習。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

(1)幼兒每日記錄天氣預報,並着重關注風的內容;

(2)根據風力的不同,讓幼兒將自己的發現和體驗用圖畫的形式進行記錄;

(3)請家長予以配合,和孩子事先一起收集一些關於“風”的資料和知識,。

2、物質材料的準備:

(1)每組一塊分類板

(2)吹風機、扇子、墊板、打氣筒、紙板、書、氣球、風車、雞毛、棉花、小紙船等

(3)“笑”與“生氣”的臉譜圖各一張。

3、環境資源的準備:選擇有微風的天氣。

設計思路:

教師在幼兒探索活動中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把孩子引向一個明確的方向”。關於風,幼兒無法真正瞭解它的形成,但是他們可以用自己的所見所聞和親身感受來證明風的存在,透過實驗來證明風的大小、判斷風的方向,甚至可以嘗試着用常見的工具製造風,

使孩子真正接觸自然,發現自然界的奇妙。在這個活動中,遵循幼兒自主探索的原則,設定開放性的問題,透過幼兒自主地收集資訊(書、網絡、實驗或詢問家長),讓幼兒在動眼看、動嘴說、、動耳聽、動手做、動腦想的過程中不斷豐富、擴展有關“風”的經驗,並自己想辦法來解決一些問題,使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獲得知識,習得方法。

三、活動過程:

(一)自然匯入,激發興趣

師:過幾天我們就要去出遊了,我知道大家都和關心天氣情況。那麼,誰來向大家來介紹一下這兩天的天氣情況呢?

師:“偏北風2—3級”,我們從哪兒可以看出?你怎麼知道有風?(帶領幼兒到戶外觀察、感受)

我的提問可能會使孩子回憶以往的經驗會說“國旗、樹葉??”這時孩子的討論中對風的感受肯定還不充分,適時地帶孩子到戶外去感受風的存在,讓他們自己去發現風來的時候自然界有着各種奇妙的變化:花瓣迎風飛舞,池中的水會泛起波紋,彩旗會迎風招展。

(二)感受發現風力

師:你們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感覺到了什麼?(讓幼兒用圖畫形式記錄下來,並向大家說說)

(出示分類板)請幼兒將自己的圖畫記錄進行歸類,要求幼兒之間互相討論後再分類。 幼兒歸類、集體檢查。

在對微風進行探索的基礎上,激發了孩子關注風力變化的積極性。

這就自然地生成了以後的探索活動,在中級風、大風到來時,讓他們自發地到戶外去感受,然後將自己的體驗與發現用圖畫、表格的形式記錄並分類。

師:風有風級,不同的風級表示風的大小不同,人的感受也不同。

(三)探索判斷風向

師:天氣預報說今天是北風,這是什麼意思?(北風就是從北邊來)(是風向)“用什麼方法判斷?”用這樣的話題引發孩子的小組討論,然後到戶外活動,引導孩子用他們的方法證明風來的方向。如:觀察旗杆上的國旗飄動;讓孩子將羽毛、塑料球放在操場中間,讓它們隨風滾動 ?? 讓孩子透過活動,真正明白“風真的從北邊來”。瞭解風是有方向的這一特徵後,鼓勵孩子想辦法把“風向”記錄下來。就方法讓孩子展開討論:可以標漢字,也可以標箭頭,記錄不求精確,只要初步學習使用科學的記錄方式。

(四)嘗試製造風的方法

師:(拿出風車)這些風車在活動室能玩嗎?

孩子們肯定會疑惑地說“怎麼玩,沒有風!”我就一句話燃燒孩子製造風的熱情:“沒有風不可以製造點兒風啊?”怎樣製造風呢?帶着這個問題,讓孩子自己尋找材料,如吹風機、電風扇、扇子、氣球打氣筒 ?? 孩子們可以用紙板、扇子扇,把氣球吹鼓後撒氣 ?? 鼓勵孩子用各種方式嘗試製造風。雖然他們沒有真正看到風的形成過程,但是我想這些生動有趣的探索活動對他們今後的成

長將具有深遠意義。

四、活動延伸

師:小朋友想了很多辦法制造了風,那你們喜歡風嗎?爲什麼?(幼兒討論)

課後透過孩子自己不斷地收集資訊與資料,讓孩子逐步發現風能幫人類做許多事情,利用風可以發電、傳播種子等等,但也會給人類帶來危害。我想,瞭解風的利與弊有助於孩子辨證地看待事物,從小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

說課稿 篇4

一、說活動設計意圖:

在幼兒園,有很多幼兒家長會跟老師反映說自己的孩子比較貪吃,但是不喜歡刷牙,不知道如何保護牙齒,希望老師能幫忙教育一下。對於中班的幼兒來說,貪吃,自我控制能力發展不完善,導致很多幼兒存在齲齒的問題,因此幼兒園的牙齒健康教育很重要。此次教育活動的設計充分考慮了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透過採用幼兒喜歡熟悉的故事,以小熊哈利的故事使幼兒進入情境,讓小熊一角色貫穿課堂,抓住幼兒的興趣點和注意力,讓幼兒充分認識到牙齒的重要性,從而學會保護牙齒,養成早晚刷牙的好習慣。

二、說活動目標:

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從兩個方面設計了我的教學目標:

1、 仔細傾聽故事,認真觀察畫面,理解小熊從不愛刷牙到愛刷牙的轉變過程。從認知和情感角度引導幼兒感受小熊哈利的改變,從而認識到保護牙齒的重要性。

2、 知道牙齒的重要性,懂得要愛護牙齒,堅持每天刷牙。引導幼兒學習正確的刷牙方法,養成每天早晚刷牙的良好習慣。

三、說重難點

本次活動的重點放在,引導幼兒知道保護牙齒的重要性,學習保護牙齒的方法

難點是教育幼兒養成每天早晚刷牙的好習慣以及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

四、說活動準備:

寓教於樂是幼兒掌握知識、學習技能的關鍵,如何使活動呈現出趣味性、科學性、活動性、綜合性,我做了如下活動準備:

①活動前的準備

家長工作:請家長配合教師正確引導幼兒刷牙。

環境創設:請每位幼兒從家中帶來牙刷、牙膏,擺放在活動室。 物質準備:②活動中的準備:牙齒模型、牙刷及多媒體。

五、說教法:

1、情境匯入法

本次活動,我選擇了中班幼兒比較感興趣的小熊形象,以小熊不刷牙的故事讓幼兒進入情景

2、示範講解法

在活動中,我結合牙齒模型,示範講解刷牙的方法,激發幼兒嘗試的慾望,讓幼兒在模擬刷牙的基礎上,按刷牙程序實際操作,教師隨時糾正幼兒不正確的方法,真正做到了教師爲主導,幼兒爲主體。

3、討論法

透過《小熊不刷牙》的故事的講解,在這過程中隨時提問幼兒,提高幼兒對事物的分析能力,發展語言表達能力。

4、 實際演練法

讓幼兒在課堂上利用實物去實踐,現場模擬刷牙。

六、說學法:

幼兒是學習的主體,我根據教材內容和幼兒年齡特點,讓幼兒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探究活動,採用瞭如下方法:

1、討論法

幼兒集體觀看《小熊拔牙》和欣賞兒歌《刷牙歌》並跟着歌曲動起來,提高幼兒對事物的分析能力,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和音樂欣賞能力。

3、 實際操作法

七、說活動過程

1、運用幼兒熟悉的故事,以《小熊不刷牙》故事表演匯入,讓幼兒初步瞭解保護牙齒重要性,並採用提問形式,讓幼兒自己說出不注意保護牙齒的害處。進而匯入了本次活動的主題——刷牙。以小熊意識到保護牙齒重要性,來到班上學刷牙這一情境轉入本次活動的重點,讓幼兒跟小熊一起學習如何正確刷牙。

2、結合模型示範講解

我採用了直觀的方式,用牙齒模型來示範刷牙方法,教育幼兒上面的牙齒從上向下刷,下面的牙齒從下向上刷等,使幼兒輕鬆、快速地掌握了正確刷牙方法。在模擬基礎上,讓幼兒動手實踐,這一環節大大激發了幼兒的表現欲、嘗試欲。在這一活動中,教師要及時糾正幼兒的不正確方法。

3、讓幼兒準備牙刷,在課堂上利用實物去實踐,對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有很大的幫助。

今天我所展示的這個活動還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各位老師能給予批評指正,讓我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長!謝謝!

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1、本課在單元中的地位:

《樂於與人交往》是陝西人教版第五課讓我們同行的第一目,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正確認識自我,瞭解了生命的珍貴、青春期自己生理和心理的特點及自己的情緒和自己的優點缺點,這爲過渡到本框題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本課是聯接自我和他人的橋樑和紐帶,在全書中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地位。

2、本課時的教學內容:

個人離不開羣體、青春期心理閉鎖的危害、

交往的重要性、與他人交往應該持有的態度。

二、教學目標

情感目標:

使學生體驗到交往在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增強學生主動與人交往的自覺性

能力目標:

1、 提高學生對交往重要性的認識能力

2 、提高學生解決自身心理問題的能力

知識目標:

1、使學生懂得交往的重要性

2、使學生了解青春期閉鎖心理現象及其危害

3、掌握一些解決春期閉鎖心理的方法

4、懂得與人交往的時候應該保持什麼樣的態度

三、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應該積極主動的與人交往

教學難點:

青春期閉鎖心理現象及其危害

四、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已開始進入青春期,隨着心理、生理的變化,容易出現青春期閉鎖的心理特點,這樣影響了他們的健康成長。因此必須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引導,讓他們確立樂於與他人相處的正確態度,並學會與他人的文明交往。這樣才能培養他們熱情開朗的性格,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有利於今後的發展。

五、教學方法

教法:

1. 直觀演示法:給學生各種情境體驗,如欣賞音樂、漫畫、故事、小品、詩歌等給學生創設一個輕鬆愉快的氛圍來討論交往的重要性。

2.討論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我多次採用“議一議”、“各抒已見”等形式,讓學生在討論交流中形成較爲正確的觀點,同時學會合作學習。

3.案例分析法:透過具體案例的分析引導,使學生從中有所感悟,懂得交往的重要性。

學法:

合作法、談論法、師生互動法、獨立發現法、分析歸納法

課前準備

授課環節

六、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

(1)師生共同蒐集青春期有關交往方面的歌曲,並鼓動學生做好上課演唱、小品表演的準備。

(2)教者課前與學生交談或編制一些測試題,瞭解交往的基本情況及學生的心理。

(3)教師課前精心準備,做好多媒體課件。

授課環節 1

創設情境 匯入新課

《狼孩的故事》

故 事

授課環節 2

1、請學生閱讀教材第一目第二◎孫曉的故事,思考:

(2)孫曉的這種現象如果不設法調整,繼續下去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孫曉怎麼樣才能避免這種現象?

學生分組討論,每組推薦代表發言。教師歸納總結

利於健康

授課環節 3

1、兩個故事中的同學分別表現出什麼樣的性格?

形成他們不同性格的原因是什麼?

2、你願意和他還是她交朋友?

利於友誼

小雨當上組長後,發生了那些變化?

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你明白了什麼道理

實話實說:

你會怎麼做?

授課環節 4

利於開朗性格

4、請學生閱讀教材第一目第四◎第二個李政道的故事,

思考問題:

①李政道所在的大學爲什麼每週要爲教授提供三次共進午餐的機會?

②透過交往我們可以有哪些收穫?

授課環節 5

利於成功

授課環節 6

5、請學生閱讀教材第一目第五◎李馨的故事思考問題:

①李馨的故事告訴我們積極與人交往要

有什麼樣的態度?

②你認爲與他人交往還應該有什麼樣的態度?

一、我們的離不開交往生活

二、交往的作用

1、有利於促進身心健康

2、有利於建立友誼

3、有利於培養熱情開朗性格

4、有利於個人的成功和事業的成

七 板書設計

當堂訓練

當堂訓練

播放音樂

朋友

謝謝指導

說課稿 篇6

下面我針對《凸透鏡》這一課,從“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六個環節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凸透鏡》是在前面認識光的基礎上,承接平面鏡反射光的原理的知識點,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光透過凸透鏡發生了偏折, 準確理解透鏡成像規律。能否掌握凸透鏡的成像作用,是學生能否理解生活中照相機、望遠鏡等運用凸透鏡原理的關鍵,本節課也爲《保護眼睛》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科學課程提出的“迴歸生活,探究生活”及“趣味性原則”這一要求,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能夠發現和提出問題,用簡單的實驗器材進行操作驗證並做好實驗記錄;能夠與他人進行交流,探討發現的問題和自己的想法,體驗到實驗的樂趣。

過程與方法:知道凸透鏡的基本結構和特點,瞭解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在生活中的應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喜歡探究和發現周圍的事物,從中體驗到探究的樂趣。具有認真細緻的科學態度。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掌握光凸透鏡發生的偏折變化,進一步瞭解規律,是至關重要的一點,所以,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使學生知道凸透鏡的作用,瞭解成像規律 。教學難點是實驗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

四、說教法和學法

本着學生爲主體,體現探究性和趣味性的原則。本節課所採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是:小組探究合作學習法、演示法、多媒體輔助法。

學法是:自主探究學習法。讓學生在任務驅動下,從“我要玩”變成“我要研究”,引導學生玩中學,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激發學生學習和探究的興趣。

五、說教學過程

整個教學過程我以“玩”爲主線,從玩“水”開始,引起學生興趣,再透過“玩放大鏡”到“玩凸透鏡”,再到“玩蠟燭成像”幾個環節,讓學生的興趣逐步提高,研究逐步提升,從而順其自然地達到水到渠成的效果。整個教學過程安排了五個環節。

(一)匯入新課。在上課伊始,我引導學生透過“滴水看字”、“透過瓶子看畫報”兩個小實驗,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現象,進而引導學生把思路寬展到放大鏡放大現象,進而引出本節課要研究的主題:凸透鏡。

(二)進行新課。爲了能夠讓學生由易到難,掌握重點,攻破難點,達到“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效果,我安排了三個實驗過程。

1、玩放大鏡,瞭解放大鏡的結構特點,引出凸透鏡的概念。這個環節引導學生透過看、摸、小組交流的合作學習方法,讓學生自己 “玩”出放大鏡的鏡片特點,中間厚,邊緣薄,老師點出凸透鏡的概念。此環節學生透過體驗知識,將知識活化。

2、自由玩凸透鏡,玩出凸透鏡的放大和聚光作用。

這個環節,還是讓學生小組爲單位,進行“玩”,玩出花樣,不侷限方法和場地,再透過小組的交流,得出放大鏡的放大和聚光作用。這有利於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養成觀察、思考、團結協作的學習習慣和品質。

3、實驗探究凸透鏡的成像規律。

這個過程由老師指導方法,學生根據實驗器材,小組合作,探究成像的規律。做完實驗後,學生一般不太注重總結分析,設計這一環節,主要目的要教師引領學生進行總結和分析,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使學生認識到科學結論是在不斷的實驗、總結、論證的基礎上得到的。

(三)聯繫生活。讓學生透過對凸透鏡的研究,聯繫生活中用到凸透鏡的地方,進一步啓發學生對科學在身邊的認識。

(四)課堂反饋總結

透過課堂練習引導學生構建知識框架、歸納研究方法,培養學生完善自身知識結構的能力。

(五)佈置作業

佈置適量作業,讓學生課後練習鞏固知識。

六、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由於有課件的播放,因此,只寫出課題,寫清凸透鏡的三個作用。

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東方和西方的科學》是蘇教版必修三第三專題“文明的對話”的一篇課文。”文明的對話”是一個亙古以來就不斷探討的問題,科學技術特別是資訊技術的發展,全球化趨勢加速進行,在推動人類文明的共享的同時,也凸顯國家、民族、地區之間的差異和衝突。各種文化都有自己的價值,不能把他們看做是不可調和的,應該在承認世界文明的多樣性,理解和尊重異質文明,推動各種文化的傳播和交流,開展文明對話,實現整個社會的共同繁榮。本專題共有“審視傳統”“認識和溝通”“拿來與接納” 三個版塊:三個版塊從“對於傳統的認識——中西文化的認識和溝通——繼承和接受”構成一個整體:從而幫助學生弄懂“文明對話”的內涵、意義和作用,該板塊主要學習方式是問題探討。這是一篇論述類文體,《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對論述類文體的要求是:閱讀論述類文體,教師應引導學生把握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繫,着重關注思想的深刻性、觀點的科學性、邏輯的嚴密性、語言的準確性。增強文化意識,重視優秀文化遺產的傳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關注當代文化生活,學習對文化現象的剖析,積極參與先進文化的傳播和交流。《東方和西方的科學》是一篇談論科學史的短文。作者喬治薩頓是近代科學史的奠基人,新人文主義的先驅。本文是希望建立東西方之間的橋樑,要人們記住歷史,消除種種偏見,建立一個比現代更爲美好的和諧世界。

二、學情分析:

儘管已經是高一下學期了,但很多學生對問題的思考還不夠深入,邏輯思維還欠嚴密,同時對語文學科不夠重視,他們習慣於被動地做題,尚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學習中。特別對於學術類文章,學生更爲缺乏學習興趣,所以必須提高學習本文的興趣。作爲一篇學術論文,高一學生的學習,確有一定的難度;好在本文所涉及的學術內容,本身不難,學生在現實生活中也接觸,因此,文章具有一定的可讀性。教師應努力將上課內容與現實生活聯繫在一起,努力維持學生的興趣。

三、基於以上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我設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爲:

1、學生能夠透過問題探討,認識文明對話的內涵及其意義,理解作者對科學的認識與評價。

2、認識各種常見議論文在表達方式、語言使用和整體風格上的不同特點,能爲較長的學術文章提煉關鍵詞語,深入理解文意。

3、瞭解、運用常用的論證方法。教學重點設定爲:提煉關鍵詞語,深入理解文意。教學難點設定爲:理解作者對科學的認識與評價。

四、說教法:

本文是一篇科學論文,對於學生還是偏難的,爲此我設計了幾個環節。課前讓學生預習。上課時讓學生談談“東西方科學之間的關係”,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培養了獨立探究的意識。初讀課文,感知文章大意。接着再讀課文,全面把握文章內容。歸納每一節大意和理清文章思路。隨後以五個方面的探究引向深處。主要教法有;

獨立探究東西方文化的關係

2.研讀。透過研讀,歸納文章內容和觀點

3.探討。對問題探討,先自我探究,然後交流共享。

4.拓展。設計“由於歷史原因,中國現代科學落伍了,你怎樣看待中國科學?當代中國的科學發展應注意什麼?”一題,認識中西文化的認識和溝通的重要性。

五、說學法。

本課文主要的學習方法是“問題探討”。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深入探討文字,我將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法、提問法等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學會自主探究、合作討論,以此來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1.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它有效地整合了各種資源,優化了教學過程,提高了課堂效率。2、提問法:切中肯綮的提問,能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教師應該注意目標要明確、恰當、便於操作。布魯姆說過“有效的教學始於知道希望達到的目標是什麼”。3、自主探究法:語文教學應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幫助他們樹立主體意識,根據各自的特點和需要,自覺調整學習心態和策略,探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途徑。培養獨立閱讀能力。4、合作討論法;鼓勵學生在個人的鑽研的基礎上,五個環節探究問題讓學生參與討論,表達自我,傾聽他人,學會分享和借鑑。這樣做有利於激發學生個體的主動性、積極性,有利於激活思維並使其保持最佳狀態。

六、說教學流程:課前預習:說出文章的主要觀點。

一.學習文字前,主動獨立探究。1.談話匯入,西方科學和東方有着怎樣的關係?指出首先要認識,然後溝通。(板書)有的說東方科學落後,有的說,應該完全學習西方科學,請大家說說東西方科學之間的關係2.,我們來學習美國近代科學史的奠基人,新人文主義的先驅喬治薩頓的《東方和西方的科學》,相信我們一定會受益匪淺。意圖:提高學生學生學習興趣,加強板塊意識。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大意

1.默讀課文,用簡明的話概括大意。有關東西方的科學之間的關係,作者的主要觀點是什麼?用原文中的相關句子說說。今日的西方(仍然需要)東方,東方和西方正像一個人的(不同)神態,代表着人類經驗的(基本和互補)兩個方面。東方和西方的科學真理(是一樣的)。

2.補充題目的內涵。本文中的東方是指亞洲和非洲一帶,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遠東、中東地區和近東地區。在上古和中古時期,這裏曾建立了光輝燦爛的埃及文明、蘇美爾文明、巴比倫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蒙古文明和華夏文明等等。在作者一系列著作中,以確鑿的材料證明了東方科學對於西方近代科學發展做出的歷史貢獻。本文是希望建立東西方之間的橋樑,要人們記住歷史,消除種種偏見,建立一個比現代更爲美好的和諧世界。意圖:初讀課文,瞭解文章主要觀點。

三、再讀課文,全面把握文章內容。

1.速度課文。用一句話概括每一節內容。2.這十節按照怎樣的思路展開的?

第一部分:(第1-3節)闡述東方和西方的科學之間的關係。 第二部分:(第4-8節)批評某些偏見,闡述對待東方科學的態度。第三部分:(第9-10節)西方要善於學習東方的科學。意圖:培養學生抓關鍵詞句的概括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

四、綜合全文,探討問題(一)。1.東方與西方的科學是什麼關係?東方科學在歷史上有什麼作用?

2.作者認爲應以怎樣態度對待東方科學? 透過學習你還有哪些疑問,記下來認真思考,與同學、老師討論交流。

五、對照自己的認識,你覺得本文突出的思想價值在哪裏?明確:1.尊重東方科學,難能可貴2.今日西方仍然需要東方,論述爲什麼西方需要東方,因爲西方文明有弊端:科學方法的弊端,科學本身的弊端。認識深刻。3.從科學史和新人文主義的角度論述東方文化的歷史作用和現實意義,論述了文化交流的重要性。見解獨特。板書:科學的種子——實驗科學,數學——來自東方。

六、作者評價,探討問題(二)文字延伸。

1.文章太高明瞭,認識一下作者。喬治薩頓是一位科學史家,在某種意義上講,他可以說是近代科學史學科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也是一位名的新人文主義的倡導者。在薩頓之前,科學史自身雖然已有很長的發展歷程,但卻還沒有作爲一門獨立的職業化的學科而爲世人所普遍接受。而薩頓透過一生的努力,以其業績奠定了科學史學科的基礎:他創辦了重要的科學史刊物;他確立了這個學術領域的獨立性;他建立了以學科爲基礎的學會;他爲科學史領域提供必要的參考資料、一般性的綜述、進階的專著以及教學手冊,並建立起科學史的教學體系。總之,人們經常把薩頓看作是當代科學史學科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2.補充;喬治薩頓突出的貢獻是科學人文化的主張。成爲科學人文主義的倡導者。思想影響深遠。

七、關鍵詞剖析,穩問題探討(三),精確領會文意。

1.本文題爲《東方和西方的科學》,那麼:1.本文所說包括中國嗎?中國的科學屬於東方的科學嗎?(如何看待中國的科學?)不包括,但屬於東方科學。曾經做出過巨大貢獻,現在落伍,但仍然是世界科學不可或缺的部分2.本文講的東方和西方的科學主要指什麼?西方科學指的是實驗科學和數學,東方科學主要指人文科學。3.第六節說新的鼓舞來自東方,這裏的“東方”又指什麼?指東方的哲學思想和人文理念。作者認爲東方人文理念可以拯救西方文化。因爲西方實驗科學偏於方法的運用,忽略了思想。

八、文章特色評析,問題探討(四),感受文章之美。

本文是科學論文,但讀來有散文韻味,也稱文化隨筆。結合句段,說說美妙在哪裏?1.詩意的比喻,增強文章的形象性:“東方是母親,西方式父親”等。2.文章組合上多變化,比較自然。如,第五節。談美國文明的未來。先表示擔憂,再談存在的問題,轉而談一代人的使命,強調應該有的科學態度,最後回過頭來照應前文,指出“文明要經過歷史的考驗,今天的輝煌未必是永久的。”(此段還運用了比較說理)

(本文闡述了東方和西方科學的關係,主要是指出東方對於西方科學的重要性,指出西方文明和科學的缺陷,需要藉助其他力量來幫助,東方和西方代表着人類經驗的基本和互補日兩個方面,西方應該採取謙虛的、正確的態度來學習.)

九、作業:主題拓展,問題探討(五)

探討:由於歷史原因,中國現代科學落伍了,你怎樣看待中國科學?當代中國的科學發展應注意什麼?

積累、創新,溝通、借鑑,堅持對話,拋棄偏見,增進交流,消除隔閡。共同繁榮人類科學。

說板書:

學生彙報要點: 科學的種子——實驗科學,數學——來自東方。

東方的科學——哲學思想、人文理念——西方科學

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及分析

《文明交往》第三課時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思想品德》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三課。本課爲學生提供了一個有效的空間,引領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生活這個大課堂中來,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留意觀察,學習別人如何待人接物,如何與別人打交道,讓學生在交往中學會怎樣交往,再交往中獲得快樂,使教科書中的內容化爲自己的行爲。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安排這一內容,是在前兩個單元的基礎上設定的。前兩個單元分別讓剛進入中學的學生了解新的環境、新的同學、新的集體和了解這一階段七年級學生的心理、生理髮生的變化,再心理上屬過渡階段的特點以及本單元前兩課學習與父母、老師等學生自己熟悉的人相處的關係基礎之上進入到本課的`學習的。一個人不僅和他熟悉的人交往,而且還要與其他不熟悉的人交往,甚至是和陌生人的交往。現代社會是一個文明社會,學會文明交往對自己今後的學習、生活和事業發展有很大幫助,甚至起到決定成敗的關鍵作用。本課也是下一單元《學會學習》的一個基礎和起點。

二、說學情

認知結構方面:七年級學生的心理尚未成熟,缺乏對文明交往的重要意義的認識以及文明禮貌的技能技巧。

情感方面:初中學生正值青春期高峯階段,生理心理的發展使他們逐漸擺脫幼稚走向成熟,其中交往需求的日漸強烈就是這種成熟的突出標誌之一。這一時期的中學生不滿足於家庭親情,努力追尋同伴友誼、社會的認同,單由於經驗不足,往往存在着自我中心現象,使得他們在人際溝通方面缺乏換位思考,缺乏相應的心理品質和技能技巧。幫助他們適應環境、協調關係,走向成熟是極爲必要的。

生活背景方面:積極交往是社會化的需要。社會化是在人際交往中實現的。再交往中,人與人之間在心理上產生相互影響,可以交流資訊、交流感情、協調關係。初中生的社會化主要受家庭、同伴和學校的影響。父母的影響集中於價值觀和獨立觀念方面;同伴的影響多集中於趕時髦、音樂、服裝等方面;學校的影響則集中在學生對自己能力的評價方面,影響其自我的認識與評價。

我校學生絕大多數是農村學生,所在地民衆素質不高,在文明禮貌方面存在着不少問題。在小學及以前,學生也學了不少這方面的知識,單實際運用卻不盡理想。受此影響,學生的文明禮貌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七年級學生的思維方式還停留在形象思維爲主,因此抽象概括能力較弱。

三、說教學目標

針對學生在前兩課時從感性和理論方面對相關知識進行學習,有了一定的基礎,但在掌握抽象概括方面仍存在一定的欠缺。綜合上述學生狀況,依據《課程標準》和學生實際,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認識禮貌是文明交往的必要前提,學會使用禮貌用語,掌握基本的交往禮儀與技巧;學會與人溝通的技巧,提高交往的能力。

2、在“實踐與評價”學習中,透過對“禮貌用語小詞典”的填寫,學習掌握生活中常用的禮貌用語;透過“成長記錄”瞭解並評價自己在於他人交往中的情況;在“閱讀與感悟”中,透過短文《絕招》體驗學會溝通的重要性,學會與人溝通的技巧。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透過學習交往的禮節與技巧,學會與人,特別是陌生人打交道,在交往中成爲受歡迎的人,形成良好、健康、和諧的人際關係。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學會與人交往的技巧;瞭解與人溝通的重要性。

依據是本課書的內容和課程標準在這方面的要求。前兩個課時是從感性和理論上了解了與人溝通的重要性和一些與人交往的技巧。知要與行相結合統一,把掌握的知識落實到行動中來。

2、教學難點:學會與人溝通的技巧;對短文《絕招》的感悟。

依據是爲了落實知行統一的教學原則。而中學生,特別是剛上初中的七年級學生由於本身的社會經驗不足等原因,再掌握與人溝通技巧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難,因而將其列爲難點。再學習短文絕招時,由於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有限,雖然前面椰油過相關的學習,但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的培養仍然需要一個過程,因此將其列爲難點。

五、說教法

我們都知道思想品德是一門培養人的實踐能力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

1、首先,我會採用情景教學法,本框題可操作性比較強,我會列舉一些“對同樣的事情不同的人會有不同情緒表現”或“同一個人對同一件事的不同想法”的事例,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思考,讓他們首先認識到人們可以透過改變自己的態度來控制自己的情緒,爲下文的講解奠定基礎。

2、基於本框題的特點,我還會採用集體討論法:針對書本上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精神。由於本框題內容與社會現實有密切聯繫,學生可以結合自身的狀況或者設身處地地站在別人的立場想問題,比如“情緒的表達是否知識自己的事情”這個問題,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討論,然後進行歸納總結,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對本框題知識的認識更清晰、更深刻。

六、說學法

根據教學內容需要和學生的特點,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本人主要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並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在學習過程中感知學習內容,理解相關知識;在老師的指導下發揮出情趣對教學活動的積極作用,激發起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透過教學活動來體驗成功帶來的愉快;在學習過程中,按老師分組安排,與小組其他成員合作完成學習的任務;在學習過程中,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透過參與一些活動直接體驗感受領悟所學的知識,使知識經驗真正變成學生自己的“精神食糧”;學習過程中,積極與老師互動,來培養起自己學習的獨立性、自主性、積極性,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在學習過程中,與老師進行民主、平等的對話,與老師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七、說教學過程

1、複習前一課時內容。

2、匯入新課:透過前兩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禮貌是文明交往的必要前提,那大家以前和現在在與他人交往過程當中做到文明交往了嗎?老師這節課就來“檢查”一下。首先看大家運用文明詞句的情況。匯入本課時的學習。

3、完成“禮貌用語小詞典”,有如下步驟:

1)老師先對課本中一些類型進行解釋、說明;

2)按安排分小組並讓各小組代表上講臺抽籤決定本小組討論的內容,將回憶或收集的有關禮貌用語在小組裏進行交流,並填在課本相關位置上;

3)各小組派代表將本小組所收集到的各類型的禮貌用語說出,其他同學來補充或在老師提示下來補充;

4、完成“情景劇場”步驟:

1)讓學生提出或老師將預想學生未明白的內容進行說明、解釋應注意的情況;

2)讓學生在小組裏討論,準備表演;

3)讓學生來表演各種動作,其他同學當裁判判斷表演的內容和表演的逼真程度。表演的同學談自己對錶演角色的感受。

在對本情景進行設計時,我充分了解了本班學生的學習特點,容易調動他們的積極主動性,和他們參與程度較高的特點來設計的。

5、完成“成長記錄”,步驟如下:

1)老師對其中內容進行必要的介紹、說明;

2)讓部分學生說出自己在交往方面獲得成功的例子;

3)其他同學來進行評價並說出原因,或由該同學自評,說出原因。

在進行本活動當中,我根據學生已有的經驗來設計。讓學生說出自己經歷過的事,應該不會難說,而其他同學則根據自身的體會和所學知識對事例來評說,這樣可以收到較好的效果。

6、完成“閱讀與感悟”,步驟如下:

1)學生先仔細閱讀短文,並邊閱讀邊思考;

2)讓學生猜測主人公寫了什麼話,他能否得到工作;

3)引導學生領悟短文時應提醒學生參考心靈導航及前面學過的內容來感悟短文。

本活動的教學應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主要透過合作性學習的方法來完成。因爲本活動主要是讓學生能從短文中得到一些感悟,而學生在得出感悟方面卻有困難,因而要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來完成。

八、課堂小結

透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大家對文明交往的作用意義的認識又有了進一步的提高,老師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交往中,無論是熟人之間還是與他人第一次接觸都要做到文明交往。大家說,你們能做到嗎?

課堂小結可以把課堂傳授的知識儘快地轉化爲學生的素質;簡單扼要的課堂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本框題的現實意義,並且逐漸地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九、佈置作業

課堂主要以討論和闡述爲主,課後佈置一篇叫“一件苦惱的事”的文章,讓他們敞開心蜚說話,使找到發泄情緒的正確途徑,在鞏固學到的新知識的前提下,又不放鬆對學生思考能力的引導。

十、說板書設計

文明交往

一、尊重是交往的前提

二、禮貌是交往的“名片”

十一、說教學反思

《文明交往的要求》一課是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三課中的一個問題。在這一課的教學實踐中要想充分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和新課程的理念,就要擺脫以往教學中過分注重知識結論的僵硬模式,注重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因此,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注重師生對話、生生對話、生本對話,使課堂行進在對話教學的天空中,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首先是師生對話,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教師設計了一系列恰到好處的提問,循循善誘的啓發學生去回答。如上課伊始,用故事匯入,並及時提出如下問題:①老人爲什麼沒有直接回答問路人,而告訴他到蘇州城還有六七千丈?②在這則故事中你們能悟出什麼道理?從而引出文明禮貌的兩項基本要求,即尊重他人和禮貌待人。這樣就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使課堂教學首先行進在師生對話、互動交流的氛圍中,充分體現了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人。

其次是生生對話,合作探究。文明交往的要求有兩個,一個是尊重是交往的前提。在進行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時,不是直接給出結論,而是由表演兩幕情景劇“刁蠻無理女乘客”、“和風細雨化干戈”入手,並針對這兩幕情景劇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①楊本利是一個什麼樣的人?②女乘客爲什麼由原來氣勢洶洶的態度轉向楊本利道歉?③如果你處在售票員的位置上會怎麼應付?這種對話增加了開性問題在教學中的份量,將問題的解決權交給學生去探索,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爲學生創造了相互對話的機會,進而體現了這門學科的開放性的特點。

再次是生本對話。注重引導學生閱讀文字,並獲得有效資訊,實現學生與文字的視界融合,從而擴充了學生的知識水平。

結束: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荷花》一課,是省編義務教育第六冊第六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課文寫“我”在公園的荷花池邊觀賞荷花並展開想象,讚美了荷花的美麗。再現瞭如詩如畫的大自然美景。全文共五個自然段。作者以觀察的程序爲線索敘寫。課文內容可分爲兩大部分:第一部分(1—3節),寫的是作者從看荷花的角度,對荷花進行直接記敘描寫。作者由‘“聞”到“清香”,來到荷花池邊。乍看荷花,有的“初放”,有的“盛開”,有的“含苞欲放。”再細看,那亭亭玉立的荷花姿勢各不相同。接着透過假設“一大幅活的畫”,圍繞一個“活”字,展開想象,轉入對荷花動態的描繪,這是課文的第二部分(4—5節)。作者從想象的角度,對荷花進行比喻性描寫。進一步描繪了荷花的美麗。

課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觀景,情景變融。不僅寫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寫出了荷花的神韻,佼讀者既賞心悅目,又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因此,這篇課文的教學,根據三年級學生形象思維較發達的特點,要充分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進行美的教育。同時也要緊扣教材第六單元的訓練重點,練說自然段的大意,學寫總分段式的一段話。

二、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要求,三年級階段着重進行段的訓練。第六單元的閱讀訓練重點是用“誰”、“怎麼樣”的句式概括自然段大意。學會用總分的方法寫一段話。課文第二自然段就是用總分方法寫的一段話,教學時可作學法遷移,安排學生練筆。圍繞教材和單元的特點《荷花》第一教時可設定如下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教學目標:

1.自學爲主學會本課的8個生字,理解6個新詞的意思。

2.按提示分析指定的句子。

3.理解並概括1、3自然段的大意。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背誦第二自然段。

5.初步瞭解荷花的美麗、感受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概括1、3自然段的大意。

教學難點:理解荷花開放時的種種姿態,體會荷花的美。

三、教程設計及指導思想

(一)激趣匯入

一堂新授課,導語的設計至關重要。所謂“萬事開頭難”也就是這個道理。富有情趣的導語,就像師生之間架起一座溝通心距的橋樑。透過橋樑,師生的心拉近了,正如俗話所說的“良好的開頭,等於成功的一半。”《荷花》一課的匯入,可用謎語激超:“一個小姑娘,長在水中央,身穿粉紅衫,坐在綠船上。”也可用回憶舊知法匯入。即讓學生回憶三冊27課《學畫》,王冕畫的那池荷花,“花瓣上清水滴滴,荷葉上水珠滾來滾去。”

如此激趣匯入新課,學生的聽覺、思維、想象,“多頻道”運作,情緒一下於被調動起來了。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的課堂基調。

(二)初讀課文,理情思路

初讀課文,除了掃清文字障礙,還要對課文內容建立“框架結構”的認識,訓練學生的整體思維能力。從全局出發瞭解全貌,把握文章的脈絡,體現“摯領一頓,百毛皆順”的教學思想。

1.自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教師檢查:

a.哪些字容易讀錯,該怎麼讀?

b.哪些字容易寫錯,怎麼記?

c.“蓬”、“骨”的結構。

2.課文寫了荷花的哪幾方面?

幻燈題檢查:作者寫了荷花(

)、(

)、(

)和自己的(

)。

(現今社會知識繁多,書籍如海。速讀課文留下整體的感知,爲今後瀏覽式閱讀習慣的養成打基礎。)

(三)深讀悟情,學法遷移

當前課堂教學的最顯著的特徵之一,便是資訊量的傳輸吞吐非常活躍。如果說“講述”是資訊的單向傳遞,那麼“談話”也不過是資訊的雙向傳輸,而“討論”卻是資訊多向、立體的傳輸。教師在確定教學方法後,組織討論的藝術,起着十分重要的主導作用。因爲透過討論,可讓學生在自主的情況下學懂課文寫了什麼,怎麼寫的,爲什麼這樣寫。進而從讀學寫,水到渠成,訓練技能,形成學力。

1.第一段課文。

a.思考:哪些詞語可以看出荷花的清香吸引人?

b.這些詞語的朗讀語調該怎麼處理?請你讀讀。

c.放手讓學生評價,指名再讀、學讀、齊讀。

d.做作業本第5題。

e.爲什麼選這一句?

深讀課文與初讀課文相互照應,訓練學生注意學習的前後聯繫,抓住主要內容概括大意,學練結合,鞏固學習成果。避免學生像小猴於下山,“那樣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2.第二段課文。

a.過渡:荷花的清香誘人,它的形態也的確引人入勝,同學們請看掛圖。教師以圖激情,讓鮮明的圖畫,激起學生思維活動的又一次高潮。

b.圖文對照,自由默讀。用~~~標出這一段的總起句。用(

)標出荷花的各種形態。

c.學習寫荷花的句子。

(a)學習寫花骨朵的句子。

①讀這句話,感覺怎樣?

②透過哪些詞表現的?

②請你讀讀這一句,評一評,再讀,師讀,生讀。

④總結學法:整體感知——抓重點詞——品讀悟情。

(b)學法遷移,半扶半放學習寫荷花“才展開”和“全展開”的句子。

d.學法遷移,放手學習寫荷葉的句子。

e.討論寫荷花爲什麼先寫荷葉?討論的目的是啓發學生懂得花如此嬌豔動人,離不開綠葉的襯托,正因爲有荷葉的“挨挨擠擠”、“碧綠”、“大”、“圓”,纔有千姿百態,生機蓬勃的荷花。作者寫花前對荷葉的描述,埋着伏筆,這正是作者佈局謀篇的匠心所在。

f.師,男、女生,分讀總起句,及寫花、葉的句子。

g:指導背誦第二段課文。

在反覆品讀欣賞後,荷花的美躍然紙上,呼之欲出。圖文對照,學生不禁由衷地感嘆,“真是景如圖,畫如景啊!”學生的情感達到了高潮,教師對於句序略加指點,自然能熟讀成誦。由讀到背,水到渠成,順理成章。這一背誦環節,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語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進了學生對優美語彙的積累、內化。

3.第三段課文。

a.過渡:荷花的形態引人入勝,值得觀賞,荷花的美姿更有迷人的魅力。這一段課文的學習,老師要讓同學們運用剛纔學到的學習方法自學,再在四人小組裏展開討論,然後選代表彙報。此項自學安排,意在鞏固學法。

b.着重討論“如果把眼前的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

因爲作者被眼前這池荷花陶醉了,覺得荷花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所以當它是一幅活的畫。

c.以陶醉的語氣感情朗讀這一段。

d.用“白荷花

”概括這段大意。

e.用書上這段的開頭句作總起,用上“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學寫荷花的姿勢。根據單元訓練重點,變式進行學寫遷移。豐富學生的想象,積累語言,掌握段的寫法,使教學融爲一體,做到教練結合,有利於促進學生各種感觀的調配使用,達到教學最優化。

4.總結課文。

今天這堂課,你們學到了什麼?俗話說:“編筐編簍,全在收口”。課文總結,在課堂教學中地位不可低估。透過總結,能促進學生對一堂課的教學進行梳理,提綱挈領,抓住重點,儲存資訊,鞏固記憶知識。有利於兒童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爲高一年級的學習打下基礎。

5.課外練習。

用總分法寫一種花。

四、課堂設計的特色

1.教學從整體到具體,再回到整體,思路清晰,脈絡分明。

2.抓住作者寫荷花荷葉的精妙之筆,咬字嚼句,反覆品味,

不僅讓學生欣賞作者遣詞造句落筆的生動準確,而且透過遷移學習,訓練了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

3.多法品讀,內化語言。對於文質兼美的文章,抓好讀的訓練是最好的教學手段。因爲文章的“美”是學生透過多種讀法品味出來的。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能使學生陶醉,

產生共鳴,也只有熟讀才能成誦,把課文裏一個個句式,一種種規範的語言內化爲自己的語言。

4.教學中學路分明:從撫——領——放。全體學生在課堂上始終保持自主、積極、主動的活動。耳聽、眼看、口讀、腦想、手寫,“全頻道”運作,“多功能”協調,“立體式”展開。

說課稿 篇10

一、說教材

(一)內容選擇的依據

中華民族具有豐富的民族文化傳統,孩子是傳承民族文化的橋樑,在幼兒階段開展民族文化教育,接受民間文化薰陶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日常生活中幼兒經常接觸有關十二生肖的話題,也看過有關十二生肖的影視片,特別是十二生肖中的許多動物都是幼兒熟悉的,喜歡的,《綱要》中也要求我們:一個活動的選擇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他們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要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選擇十二生肖這個課題,對幼兒來說是非常有趣的,也具有可接受性。

(二)設計思路

根據社會教育的目標要求,十二生肖社會活動的內容,不僅要讓幼兒知道十二生肖的名稱和形象,同時還要了解十二生肖的順序和輪迴問題。我的活動思路爲:熟悉動物;感知順序;理解含義;瞭解輪迴規律;遊戲鞏固認知。

二、說活動目標

根據《綱要》精神和設計思路,努力體現以幼兒爲本的現代化教育理念。結合本班幼兒實際情況,我確定以下活動目標:

1、熟悉十二生肖中十二種動物的名稱及其排列順序。

2、瞭解十二生肖的輪迴,對不同生肖的年齡進行簡單的判斷。

3、培養幼兒對民族文化的學習興趣和熱愛情感。

(二)活動重點、難點

以兒童的發展爲出發點和歸宿是《綱要》的基本點,對大班幼兒學生來說,本次活動的重點是掌握十二生肖中十二種動物的名稱及其排列順序;由於十二生肖的輪迴具有抽象性,幼兒理解水平有限,所以理解十二生肖的輪迴是本次活動的難點。

三、說教法

十二生肖社會活動內容對大班幼兒來說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爲了有效的掌握重點,突破難點,我採用以下幾個教學策略。

1、透過故事、課件與遊戲手段。

我透過了講述十二生肖來歷的故事,再結合課件充分利用學生的聽覺和視覺調動幼兒活動的積極性,讓學生明確十二生肖的動物名稱和排列順序;遊戲活動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聚教育性、娛樂性、創造性爲一體的特點。本次活動的中,我就引導幼兒用遊戲的形式記住十二生肖的順序,感受十二生肖的輪迴,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學習活動氛圍中掌握重點。

2、藉助鐘錶。

由於學生已有了如何看鐘表的知識基礎,知道鐘錶上的12個數字,知道12個數字的輪迴是怎麼回事。運用知識的遷移原理,將幼兒對鐘錶的知識遷移到讓學生感受和理解十二生肖的輪迴上,符合教育規律,同時鐘錶的週期具有直觀性,這樣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降低了學生理解的難度,有利於學生理解十二生肖的輪迴,是突破知識難點的有效手段。

3、雙主體互動模式。

師幼互動、幼幼互動是本次活動的最大特點,一方面,幼兒是問題的學習者和探索者,幼兒帶着對十二生肖動物的好奇參與學習,探索問題,大膽表述自己的認識,另一方面,教師是幼兒主動學習的引導着、組織者、促進者,教師透過各種手段激發幼兒學習探索的積極性,引導幼兒積極探索,最終實現教學目標。

四、說學法

整一個活動我以幼兒爲主體,幼兒將在說說、看看、想想、聽聽、演演、唱唱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點、難點。

五、活動準備

(一)物質準備:

1、教具的準備:十二生肖動物課件、根據本班學生屬性準備屬相飾物若干。十二生肖的故事、十二生肖圖片一套、十二生肖的兒歌。

2、知識經驗準備:透過佈置家庭作業使幼兒事先知道自己的屬相,知道父母的屬相,父母的年齡,瞭解十二生肖中部分動物。認識鐘錶。

六、說教學過程:

根據大班幼兒學習經驗和年齡特點,結合幼兒園教學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提問匯入,激發興趣。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動力,有了興趣幼兒會集中注意力,並樂此不疲。爲了激發幼兒活動積極性,教師運用激勵機制,將事先準備好的屬相小禮物獎給回答問題的學生。

在這一個環節,老師對小朋友說:“小朋友們,我這裏有很多禮物,現在我要獎勵給回答問題積極,答題又好的小朋友,你們看好不好”。根據學生屬相在回答完問題後獎一個屬相飾物。問題如:

1、你知道自己的屬相嗎?屬啥的嗎?

2、你知道父母的屬相嗎?你媽媽多大了嗎?

3、你知道都有哪些屬相嗎?

這一環節老師透過提問匯入,獎勵機制,激活幼兒原有知識,目的是調動幼兒的已有經驗,讓幼兒回憶對屬相的認識,爲全面學習十二生肖有關問題做準備。此時學生的主體精神得以充分展示,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二)基本部分:

過渡:剛纔小朋友回答的問題很好,可是人的屬相不僅有我們以上所說的幾種,實際上人的屬相有12種,它們都是什麼動物呢?好,今天我把它們請來了,大家認真看,它們都是什麼動物,它們有什麼特點。

第一個環節:播放十二生肖的視頻課件,在動作、形象、聲音等方面突出每個動物的特徵,強化幼兒的認知。

本活動環節,教師將事先準備好的十二屬相動物做成視頻圖片,依次給學生播放。這個環節老師採用問題導學法、直觀視頻教學法。在學生觀看視頻之前提出問題,幼兒帶着問題觀看,同時透過形象生動視頻,使觀看具有目的性、直觀性;幼兒處在看看、想想、模仿的學習過程中,這個環節有利於加強幼兒的認知和記憶,實現本次活動的第一個目標。

第二個環節:透過猜猜看活動、進一步認識十二生肖中動物的變形圖案。

在觀看視頻之後,學生對十二生肖動物,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是十二生肖的變形圖案很多,爲進一步增強認知,教師透過圖片匹配、讓幼兒猜動物名稱,進一步深化幼兒的認知。

這一環節採用雙主體互動模式,透過師幼互動,幼幼互動,教師、幼兒在師幼互動、生生互動中,形成合作學習的機制。這一環節有利於完成本次活動的第一個目標。

第三個環節:講故事,在鐘錶圖案上貼圖片,讓幼兒認識十二生肖的順序。

過渡:十二生肖中老鼠排在第一位,小朋友們你知道爲什麼嗎?這裏有一個傳說故事。

教師結合課件,繪聲繪色講關於十二生肖動物透過比賽來排序的傳說故事,在講故事的同時依序將對應的動物圖片貼到事先準備好的大鐘表上。從1——12。分別爲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愛聽故事是多數幼兒的特點,也是最能吸引幼兒的教學手段之一。這一環節利用故事與課件相匹配的教學手段,充分利用了幼兒的聽覺和視覺,幼兒在聽聽、看看的學習過程中明確了十二生肖的順序。這一環節設計有利於本次活動的第一個目標達成。

第四個環節:結合鐘錶圖,聯繫幼兒的屬相,用問題引導幼兒瞭解生肖與年齡的關係以及十二生肖的輪迴。

過渡:小朋友們,在我們這個神奇的鐘表中,各種動物依序排列,一個數字代表一年,一年一個屬相。下面老師問幾個問題,誰第一個回答,誰就先得到老鼠的頭飾。

教師設定具有層次性的問題,將難點分解,隨着學生的回答,依次發出十二生肖頭飾。

老師的問題如下:

1、今年是牛年,今年出生的孩子屬啥的?

2、今年是牛年,明年是什麼年?

3、明明小朋友屬馬的,明明今年幾歲?

4、12年後是什麼年?

在這一環節中,老師採用難點分解法,透過給學生提出由易到難,由具體道抽象的問題,將十二生肖與年齡的關係以及十二生肖的輪迴活動難點,一一化解,學生則運用想想,說說的學習方法,從而突破難點,達成本次活動的第二個目標。這一環節教學活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第四個環節:透過遊戲、唱歌,鞏固加深學習成果,烘托課堂氣氛,達到本次活動的高潮。

三)結束部分。

透過關於十二生肖動物兒歌和童謠的聯唱,激發幼兒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喜愛之情,讓幼兒在意猶未盡中結束本次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