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數學《認識時間》說課稿範文

說課稿2.57W

各位專家:

數學《認識時間》說課稿範文

上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第二冊《認識時間》。下面我想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談談這堂課運用資訊技術的想法和做法.

一、整合的必要性。

本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看整時和半時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讓學生學會讀寫鐘面上整5分的時間,知道1時=60分,爲學習1分1分讀寫時間打下基礎。時間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雖然學生在生活中已經對時間的知識有所接觸,但是他們缺乏觀察鐘面動態演變的實踐經歷,也缺少乘法知識基礎。第一次教學時,我採用教具鍾與學具鍾來展開教學,在課後的反饋中學生普遍感覺這節課枯燥乏味、對1時=60分等內容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資訊技術的介入,就能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第二次教學時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化靜爲動,變抽象爲形象,激活學生的思維。利用網絡平臺,提高練習的有效性,拓展課堂教學內容。

基於以上考慮,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透過動畫演示,使學生學會讀寫鐘面上整5分的時間,知道1時=60分。

(2)藉助網絡學習,經歷時、分進率的探索過程,感悟1時與60分之間的關係,掌握 5分5分數的技能。

(3)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意識,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

教學重點:

認讀鐘面上整5分的`時間

學習難點:

認讀接近整時的時間

理解1時=60分

二、整合的過程。

本堂課我設計了四個教學環節。

1、故事匯入,激發興趣

這節課我以龜兔賽跑的故事引入,並告訴學生在鐘面上,時針和分針也一直進行着這樣的龜兔賽跑。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爲後面教學1時=60分打下了基礎。

2、合作交流、探索發現

建立大格數與小格數之間的對應關係,是本節課的一個重點。教學時,我先讓學生知道每個大格里有5個小格,在學生自主發現、合作交流的基礎上,又透過動態演示教學大格數與小格數之間的對應關係。

時和分之間的進率比較抽象,我先告訴學生:時針、分針兩兄弟要賽跑啦!這時利用課件演示,使學生直觀、形象的感受到他們間的內在聯繫:時針走一大格,分針剛好走一圈,從而推匯出1時=60分。

認讀接近整時的時間是本節課的難點。教學中我讓學生認讀7:55學生出現了8:55、7:55兩種答案。在組織學生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觀察鐘面從7:00到7:55再到8:55的動態過程。在這個環節,學生經歷了充分的體驗,積極的反思,更深刻地理解其中的規律。雖然在這裏花費了一定的時間只認清了一個“7:55”,卻實現了更大價值的遷移,其效果在接下去認讀另外三個接近整時的時間時得到了驗證。

3、實踐運用、有效提高

傳統的授課方式,由於各種原因教師很難對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出及時地反饋。資訊技術的融入就可以彌補這方面的漏洞,提高教學效率。我利用網絡平臺將一系列生動有趣的數學活動設計成了闖關遊戲 。“我會認”,選取了班裏一位同學陽陽的四張生活照,“我會連”讓學生把鐘面與相對應的書寫方法連起來。當學生輸入答案後,計算機會作出相應提示。 “我會撥”先讓學生在FLASH課件中撥出時間,再透過網絡對典型鐘面進行點評。網絡平臺不僅滿足了學生展現自己的需要,也有利於教師把握課堂上生成的教學資源,更靈動地展開教學。

4、課堂總結、延伸拓展

“教”是爲了“不教”, 爲了培養學生上網收集資訊的能力。我引導學生課後瀏覽“時間科普網”,查詢與時間相關的資料,最後,在《時間像小馬車》的音樂聲中結束,讓學生體會珍惜時間的重要性,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三、整合的效果

與第一次教學相比有三點成效最爲明顯:

1、課堂表現上:利用資訊技術,創設了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課堂上學生興趣盎然,討論熱烈。

2、目標達成上: 利用資訊技術,展示了時針、分針動態演變的過程,學生清晰地理解了時、分之間的關係。從課後的書面作業來看,90%以上的學生能正確讀寫整5分的時間。將課堂從課內引向課外,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3、教學效率上:利用資訊技術,優化了練習的形式,學情得以及時反饋,教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紮實。

當然,資訊技術僅僅是一種教學手段。選擇教學手段並不是越進階越好。選準資訊技術運用與數學教學的最佳結合點,就會起到“動一子而全盤皆活”的作用。

最後,請允許我向各位專家表示敬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