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七年級政治追尋高雅生活說課稿

說課稿3.07W

一、本框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七年級政治追尋高雅生活說課稿

《追尋高雅生活》是人教版教材七年級思想品德第三單元第七課《品味生活》的第二個框題。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情趣與興趣”“情趣的雅與俗”,這爲過渡到本框題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處於從小學進入中學階段生活過渡的特殊時期,學生特別需要關於情趣分析,情趣培養方面的知識。所以,本框題從學生成長的生活實際出發,設計了“追尋高雅生活”這部分內容,目的在於引導學生培養生活情趣的同時,注意有目的的選擇豐富的、健康的文化生活,追求美的高尚的情趣,提升自己的情操,讓自己的生命更有意義。因此,本框題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的地位。本框題後面是“過健康、安全的生活”這部分內容。學生在對生命、青春、情緒、情趣有了初步認識和體驗的基礎上,學會識別誘惑,過健康、安全的中學生活。所以學好這個框題爲學好後面的內容打下了理論基礎,而且它在整個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啓下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初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一)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透過學習,增強陶冶情趣的自覺性,使自己成爲有高雅情趣的人。培養樂觀向上、幽默的生活態

(二)知識目標

1.懂得高雅生活情趣是對生活的熱愛、對生活的興趣和感受。

2.理解樂觀、幽默的生活態度,是陶冶高雅情趣的條件

3.懂得正確對待好奇心,但是不盲目從衆。

(三)能力目標

透過本節課的學習,提高在現實生活中善於發現,捕捉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能力。

三、教學的重、難點

教學重點:樂觀、幽默的生活態度,是陶冶高雅情趣的'條件。

教學難點:如何引導學生培養正當的興趣、愛好和如何克服盲目從衆的心理,是本框的教學難點。

因爲興趣和愛好有正當與不正當的區別,有高雅與庸俗之別,如何讓學生能夠區分,正確把握興趣、愛好的適度,都是教師要解決的問題。從衆的心理是青少年正常的心理需要,因年齡經驗等因素,他們對人對事缺乏評價和鑑別能力,缺乏主見,容易出現盲目從衆、“隨大流”的現象。所以,要引導學生有選擇,不要盲從。可出示幾個具體的案例請學生分析判斷。

四、教法

基於本框題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利用圖片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活動探究法:引導學生透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爲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3、討論法:針對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五、學法

本着讓學生從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爲真正的學習的主人的理念。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辯論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

六、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

欣賞:美麗的自然風光圖片。

說明:高雅的生活情趣不是天生的,它來源於對生活的熱愛、對生活積極的和美的感受。生活本身充滿着歡樂,生活處處有情趣。那麼中學生怎樣培養高雅生活情趣呢?

新課教學:

(一).樂觀、幽默的生活態度

1.欣賞“浙江名人桑蘭”的故事

小組討論:從桑蘭的身上,你感受到了什麼?

桑蘭的微笑告訴我們:追尋高雅生活的第一個祕訣是樂觀、堅強的生活態度。只有對生活充滿熱愛和激情,勇敢堅強的面對生活,才能發現生活的情趣,從而不斷陶冶高雅的生活情趣。

2. 樂觀幽默的生活態度對於陶冶身心、培養高雅的情趣有什麼作用? (閱讀課本)

小結:樂觀、幽默的人,能夠感受到生活中美好的一面,抓住生活中有趣的一面,分寸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受,並能給周圍的人帶來快樂。可以使人們的關係變得親切、自然、和諧,成爲調節人際關係的潤滑劑。適應對緊張學習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條件,也是我們身心健康不可缺少的因素。所以,生活中樂觀、幽默的人總有很好的心情,也總是受到人們的歡迎和喜愛,從而享受更多的生活情趣,所以樂觀、幽默的生活態度是陶冶高雅情趣的條件。

3. 欣賞名人蘇格拉底、馬克吐溫、張大千的故事,感受這些名人樂觀、幽默的生活態度。

過渡:讓我們以樂觀、幽默的態度對待緊張的學習和生活,讓我們的學習生活充滿歡樂。

在這部分教學中,主要採用了延時圖片、小組討論、續寫幽默等環節組織教學,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二)好奇心與從衆心理

1.出示李政道的一段話:美籍中國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先生說得好:“開啟一切科學的鑰匙毫無疑義是問號。”因此,要想在學業上有所建樹,必須有好奇之心,善問之意。

說明:在人的成長道路中,興趣是起點,愛好是行動,產生興趣的直接原因就是好奇心,好奇心是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的正常心理。

2.辯論:好奇心強一定是好事嗎?怎樣全面看待它?

小結:要正確對待好奇心。好奇心可以促成興趣,進而陶冶高雅情趣。對生活有廣泛的興趣是件好事,但我們不能只停留在興趣的層面上,要善於發現、感受美好事物和優秀人物,並從中體會生活的美好與奮鬥的樂趣。

3.根據文字描述來進行情景表演,並對其中人物的行爲或表現作出正確的評價。

⑴小紅的好朋友在學彈鋼琴,小紅知道後,回到家中,吵吵嚷嚷讓媽媽也去買鋼琴,然而小紅對音樂並不感興趣,況且家裏的經濟也很拮据。

⑵班上近來有些同學穿了一種新式樣的鞋,小紅認爲那種鞋非常時髦,也讓媽媽去買,其實她還有一雙新鞋沒有穿呢。

⑶媽媽批評小紅:“不要別人怎樣做,你就怎樣做,要有自己的主見。”小紅不服氣,認爲自己如果不和大家一樣,別人會不願意和他一起玩了。

提問:小紅的想法、做法對嗎?爲什麼?如果你是小紅,你會怎麼做?

說明:小紅在與同學的交往中沒有自己的主見,缺乏鑑別力,盲目地去模仿別人。生活中有些青少年分不清情趣的高雅與庸俗,盲目地“隨大流”或模仿別人,缺乏主見、評價和鑑別能力。就有可能養成不良好習慣,這與培養高雅生活情趣是相違背的。

4.小結:從衆的心理是青少年正常的心理需要,因年齡經驗等因素,他們對人對事缺乏評價和鑑別能力,缺乏主見,容易出現盲目從衆、“隨大流”的現象。如看到別的同學吸菸,自己也吸;看到別的同學染紅頭髮,自己也染;看到別人“爲朋友兩肋插刀”,自己也積極參與等。這些活動不是高雅情趣的表現,也與培養高雅生活情趣相背離。所以,從衆、“隨大流”要有選擇,有分析,有比較,不能盲目。(板書)

在這部分教學中,主要採用了辯論、活動探究等環節組織教學,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引導學生透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爲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檢測:

一、單項選擇題

1.當你廢寢忘食做成的飛機終於飛上藍天,或是聽到自己工廠的產品已打進了國際市場,這時候你會產生出一種愉快的體驗。這種情趣來自於 ( )

A、對生活的欣賞 B、勞動生活 C、玩耍 D、日常生活

2.對同一自然景物——桂林獨秀峯,有人欣賞挺拔不屈,不怕獨立的精神;也有人讚歎它凌空鬥決,出類超羣的品貌;還有人歌頌它接近天地、支撐乾坤的雄姿。這說明: ( )

A、獨秀峯在不斷變化 B、三個人的文化水平不同C、因爲三個人對它的認識、理解不同,產生的情趣也不同

D、儘管三個人描述不同,但人的情趣都是相同的

3.愛迪生致力於製造白燈泡的時候,有一位缺乏想象又毫無幽默感的人取笑他,說:“先生,你已經失敗了1200次了。”愛迪生回駁道:“我的成就就是發現了1200種材料不適合做燈絲!”說完,他自己先縱聲大笑起來,從愛迪生這句妙答中可以感到 ( )

A、愛迪生不允許別人對他的冒犯 B、愛迪生嚴謹的科學態度C、愛迪生用幽默來應付窘境,體現了他的生活情趣

D、愛迪生無法面對失敗的現實

4.下列觀點中,錯誤的有( )

A、活潑開朗是良好心理品質的表現B、樂觀的人對前途事業充滿信心 C、幽默是一種美 D、幽默是庸俗的情趣

二.材料分析題

(1).馬克思一生工作繁忙,但他的生活情趣十分廣泛,工作之餘喜讀詩歌小說,這不但沒有妨礙他的工作,而且還豐富了他的知識,促進了他的寫作。

(2).科學研究表明,體育活動能使人知覺敏銳,注意力集中,記憶力增強,思維敏捷,想象豐富,動作靈敏自如。

請問:這兩則材料共同說明了什麼道理?

首先,高雅情趣有益於個人身心健康;其次高雅生活情趣有利於開拓眼界和開發智力;再次,高雅的情趣有助於提高道德和文化修養

課堂小結:

生活本身有歡樂,生活處處有情趣。高雅的生活源自於對生活的熱愛,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樂和寶藏。希望從今天起,同學們都行動起來,去追尋高雅的情趣。我相信,只要我們不懈努力,我們的明天會更好。在《明天會更好》的歌聲中結束。

板書設計

追尋高雅生活

陶冶高雅生活情趣的條件——樂觀幽默的生活態度

陶冶高雅生活情趣的起點——培養正當的興趣、愛好和強烈的好奇心

陶冶高雅生活的重要前提——不盲目從衆